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圈地运动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是指欧洲资本主义向农村扩张,将农村土地私有化的运动。它是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发生在英国和苏格兰。

在圈地运动之前,英国农村存在着共有制和集体耕种的传统。农民共同使用耕地,享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发生变革,对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土地私有化成为必然的趋势。

圈地运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议会通过的法律来进行的。这些法律逐渐废除了农民的共有权和集体耕种制度,赋予地主更多的土地使用和支配权。地主开始将农民驱逐出耕地或者剥夺他们的耕作权,而将土地用于商品生产和农业改良。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后,他们只能以佃农的身份请求地主使用土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流离失所。

圈地运动对农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农民失去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农村贫困的程度。失地的农民只能寻找其他的生计方式,在城市寻找工作,成为无产阶级。而寻找工作的压力导致了工资水平的下降和劳动条件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和苦难。

然而,圈地运动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通过改进农业生产和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圈地运动也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支持。

此外,圈地运动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以外的产业。

总的来说,圈地运动是一场庞大的土地私有化运动,对农民和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但也使许多农民沦为无地农民,加剧了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

世界史名词解释

1.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1498~1512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长官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1513年有余美第奇家族复辟,被捕。著有代表作《君主论》。《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2.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从1492年至1504年,哥伦布先后四次出海远航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拉、特立尼达等岛。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3.教皇子午线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2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4.《九十五条论纲》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文献,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梦口贴出《九十五条纲论》。《纲论》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犯了错误和违背了基督教的原理,之处基督教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由此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5.耶稣会 天主教会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而成立的宗教组织。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创设于巴黎。旨在反对宗教改革,宣扬天珠教会最该权威;在欧洲致力于影响世俗权力,并积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明后期进入中国传教。 6.慈温利 瑞士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慈温利与路德一样,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谴责斋戒、炼狱、赎罪券和教士独身,力主简化宗教仪式以建立廉检的教会。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慈温利的宗教改革在罗马教廷和瑞士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7.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教。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条》,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8.闵采尔 闵采尔(1490~1525),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原本攻读神学,是路德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的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又称为清除地的运动,是指欧洲近代历史中发生的一系列农业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经历了19世纪初期的高峰期,并在19世纪中叶逐渐减弱。圈地运动对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形成背景 在18世纪欧洲,农业生产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但农田分散、远离市场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的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兴起导致了城市的迅猛扩张,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贵族地主和富裕阶级开始寻求更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2. 圈地运动的过程 圈地运动以平整和集中农田为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 地主对农田进行整理和重新划分,将分散的小块农田合并成大片的林地和农田。 - 圈地过程中,地主将租赁传统农民的土地,使得农民失去了自己原本依靠谋生的土地。 - 圈地后,地主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同时雇佣了更多的农工人。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形成了以大规模农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农业。 3. 圈地运动的影响 圈地运动对欧洲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 圈地运动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增长。 - 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 圈地运动促使城市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原料供应。 - 圈地运动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地主和富裕阶级的财富不断扩大,而农民 则陷入贫困和无地可耕的境地。 4. 对国际影响 圈地运动不仅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以圈地运动为标志,农业生产开始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向商品化的农业过渡, 农产品开始大规模流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圈地运动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后来的农业 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 圈地运动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农民失地问题、工人问题等,为 后来国际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圈地运动是欧洲近代历史中一场重要的农业改革运动。其对农业、 工业、城市化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圈地运动带来了进步和发展,但也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理解和研究圈地运动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2,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分为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是在政治上,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3,胡格诺运动: 即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4,根特协定: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 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5,阿拉斯同盟: 1579年尼德兰南方几省的贵族在阿拉斯城(ARRAS,今属法国)结成同盟。 规定在保持南方各省的特权和任命地方贵族担任官职等条件下,效忠西班牙国王共同镇压革命。 6,乌特勒支同盟: (荷兰语: Unie van Utrecht)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荷兰北方诸行省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得勒支的牧师会大礼堂缔结的同盟条约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地理大发现 也称大航海时代,是15到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东西方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的总称。 经济动力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及开通东西方商道需求,追求黄金;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思想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作用。还有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技术的发展,商业进步和专职政府支持是客观条件。 内容包括: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直接到达印度的航线;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殖民主义掠夺狂潮。欧洲的商路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中心,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摆脱神的束缚。它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继承了人类古典文化遗产,动摇了中世纪长期据以统治地位的教会特权和权威,打破了束缚思想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这就必然为新兴的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最终夺取统治权做了思想启蒙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近代科学和其他学术清除了障碍。 文艺复兴 是14C中叶到17C初在欧洲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等欧洲国家,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生享乐,肯定人的意义,反对神权和神性。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觉醒,并对近代科学文化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造成了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等。文艺复兴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禁锢,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后期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明确反对基督教,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迷信成分,有其时代局限性。 其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莎士比亚等。 哥伦布 是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欧洲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 他主张地圆说,本欲以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东方的中国和印度。其航海计划被葡萄牙王室拒绝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资助。 1492年,横渡大西洋抵达巴哈马群岛,继续南航至古巴和海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其先后四次远航美洲,至死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印度,并以印第安人命名当地土著。 其航行是地理大发现的代表航行之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为航海事

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上)名词解释(少数几个实在没找到,求补充) 第二章第一节(缺公簿持有公) 1.圈地运动 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2.清教运动 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当时英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强,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清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清教”的称谓由此而来。请教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3.新模范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长期国会于1645年建立的军队。总司令为费尔伐克斯(Thomas Fairfax,1612-1671),实际是+克伦威尔领导。全军2.2万人,骨干是自耕农,有良好纪律。内战时期,击败王党军。1649年又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 4.《航海条例》 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165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1651年的《航海条例》又规定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荷兰宣布拒绝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和英国在1652年到1673年间先后发生三次英荷战争。《航海条例》是17世纪重商主义的典型产物。5.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詹姆斯二世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党与托利党决定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 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6、权利法案 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1689年由英国议会颁布。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了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世界第一步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4、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

世界史名词解释

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岛。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地理大发现 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合约,1648年10月24日在威斯特伐利亚的闵斯特城签订,由两个合约即《因斯布鲁克合约》和《闵斯特合约》组成。根据合约,瑞典获得西波美拉尼亚全部地区和鲁根岛以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伏林岛,波美拉尼亚湾及其沿海地域。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教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高二历史必修二名词解释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特点 1.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一种先进的耕作工具,可以控制耕地的深浅。 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南青北白: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即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4.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只有哥窑出产青瓷。 5.资本主义萌芽:指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7.商帮:明清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徽商和晋商。 8.草市:乡村定期集市。 9.扬一益二:除了长安、洛阳这两京,全国工商业经济最繁荣的是扬州,次为成都。 10.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全国唯一的经营对外朝贡贸易的专业商行。 11.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12.市舶使:官名,唐朝置,专管对外贸易。

13.井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形式。 14.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要抑制土地兼并。规 定官员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15.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 海贸易,闭关锁国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 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开辟新航路:是指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或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美洲的新的航海线路,这主要是相对于新航 路开辟前由亚洲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而言。 2.地理大发现:西方历史学中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发现新航路 的通称或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事件为代表的15~17世纪欧 洲国家进行的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其已知世界以外的地球上新的 地理单元的发现。 3.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 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价格革命: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 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海上马车夫:形容17世纪荷兰商业贸易繁荣和海上运输能力发达。 6.《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 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此条约遭荷兰 强烈反对。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 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近代航海家,是美洲的发现者。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却在航行中到达美洲,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使美洲大陆进入人类开展历程,为全球地理知识的进步作出巨大奉献,同时他的殖民占领屠杀了大批北美土著居民,为美洲人民带来沉痛灾难。 2.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路德原本研究基督教神学,后来在思想上开场否认基督教神学的根本观念,否认教皇权威。1517年,写成?九十五条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提出了“信仰基督即可得救〞。1520年8—10月间,他又相继发表了三篇重要文章:?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概述了他关于宗教改革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路德的思想受到民众和局部贵族的支持,新兴的路德教派形成。他的思想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但仍未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 3. 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开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此“以人权反神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外表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思想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根底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 4.启蒙运动:通常指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一般认为,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大体上以1688年为标志。牛顿,洛克的著作相继问世标志着新科学观念和政治观念的诞生。进入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思想家继承了科学革命和英国哲学的理论成果,展开了富有创造力的公共思想文化活动。启蒙运动延续一个世纪,完毕语法国大革命,其留下的思想主张为人类思想翻开了理性之光。 5. 荣耀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次政变。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英国议会决议废黜国王詹姆士二世。迎请信奉新教的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及其妻子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规定了臣民的权利。1701年国会又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做出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原那么,有效的将王权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作“荣耀革命〞。 6.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它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自由和平等,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政治结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文艺复兴:是14一l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 始于17世纪末的英国,结束与18世纪末的法国打革命。通常是指在18世纪欧洲以及北美的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广泛的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状况。启蒙思想家及其追随者主张用理性和知识之光来驱散迷信、蒙昧、狂热和专制编制的黑暗。

3. 罗伯斯庇尔:1758年5月6日 - 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到18世纪末期, 为旧制度的象征。 5.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之间,欧洲列强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全欧的国际会议。旨在恢复欧洲的秩序和重新划定各国的边界。 6.巴黎公社: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集结下,巴黎被围,巴黎公社失败。 内各个国家或分裂的政权统一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会过程。 8.德国宗教改革: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从而引发了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 1东印度公司 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 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 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 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1660年英国斯图加特王朝复辟后被解散。

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

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 1.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4.教皇子午线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介绍 一、填空 1.进入现代阶段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总体发展规律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向全世界 扩张,并在西欧走向垄断。 2、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动力。 3.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转变。 4.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出口取代商品出口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 答:“资本主义”这个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在世界近代史的不同阶段,它的含 义一直在发生变化: (1)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制度,最早于14-15 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萌芽;地理大发现后,它在西欧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社会形态),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的荷兰;随后 在英、法、美等国家取得胜利。 (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叶。 我们现在惯于使用的“资本主义”多取第二种含义,指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三、简短回答 1、简述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四个阶段。答: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 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向垄断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存在的三大世界矛盾。 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逐渐形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世界性的基本矛盾, 这三大矛盾也构成了世纪近代史发展的线索,它们分别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荷兰革命 一、填空 1.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荷兰革命。 2、破坏圣像运动标志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二、术语解释: 1、“血腥敕令” 答:1550年,西班牙总督在荷兰颁布了一项皇家法令,规定新教徒是“异教徒”。如果他们被逮捕,他们将被处决,他们的财产将被没收。窝藏和帮助异教徒是同样的罪行。因为它的残忍,它被称为“血腥法令”。(教科书第107页)2。反偶像运动 答:1566年8月,在弗兰德尔的一些工业城市,爆发了工人和平民的大起义。斗争锋芒首先指向天主教会。群众冲向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遗骨和遗物,没收教会财产,焚毁地契和债券。运动从南部开始,很快席卷了不拉奔、西兰、荷兰等十二省区,参加人数达10万人,破坏教堂、修道院5500所。这次起义史称“破坏圣像运动”,它标志着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三、简短回答 1、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大多披着宗教外衣?答:(1)早期资产阶级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指导革命(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者本身多信奉加尔文教(3)利用宗教做外衣便于发动群众 四、展览 1、简要论述尼德兰革命的性质、作用、特点、局限和意义。答:(1)性质:尼德兰革命既是一场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又是一次尼德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 (2)功能:① 推翻西班牙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在17世纪成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的统治在荷兰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特点:以宗教为旗帜[(4)局限性:革命的不彻底性仅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荷兰的资产阶级还不够成熟。荷兰革命只在北方获胜,但在南方由于挫折而失败。贵族寡头控制着北方政权,在政治上仍然保留着君主制的色彩,在经济上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

环境史名词解释

环境史名词解释 环境史的理论基础 高速公路,人口爆炸和人口膨胀,环境退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了《环境史》后出现的一系列新词汇,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掌握,我就用简洁的几个字概括了一下:高速公路、人口爆炸、人口膨胀、环境退化。 1。高速公路 人口膨胀是对生态资源的一种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带来了人口急剧增加,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等问题,而人口的急剧增加又会进一步导致环境的恶化,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绿色革命”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运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60-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鼎盛于90年代。它提倡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手段,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迅速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人口密度指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即每平方千米内的人数多少。人口密度是反映人类活动规模及其效应的基本单位。 1人口密度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每平方千米内的人数多少。 2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指某一特定的区域,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中,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人口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 1。人口爆炸 人口密度指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即每平方千米内的人数多少。 1人口密度指某一特定的区域,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

城市中,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2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指某一 特定的区域,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中,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人口 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的移民涌入英国,致使英国的人口剧增。当时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提高劳动力的数量,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为此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人口迁移的法令。这次“圈地运动”共圈占土地达10万多平方公里,在全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欧洲各国 掀起了一股赴英寻找自由、民主和发财机会的热潮,大批人员流入伦敦。最终,英国人口激增,达到了9亿之众,给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人口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工业布局的失调、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世界史名词解释(3)

世界史名词解释(3) 世界史名词解释汇编 17. 血腥立法: 15世纪末至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颁布的迫-害失地流浪者的法令。由于圈地盛行,大批无地农民流离失所,沦为流浪者,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并影响国家的税源和兵源。为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迫-害破产农民和禁止流浪的法令。这些法令以各种手段惩治流浪者,有鞭笞、烙印、割耳、卖为奴隶乃至处死。“血腥立法”最充分地体现了封建专制王权的阶级本质,它的颁布,引起英国农民的不断反抗。 18. 罗伯特·凯勒起义:16世纪英国东部农民反抗圈地运动的起义。英国圈地运动盛行和“血腥立法”的颁布,处于都铎王朝专制统治下的工农群众不断反抗,以1549年由小贵族凯勒兄弟领导的诺福克郡农民起义规模和影响最大,起义波及全郡,攻下了郡守诺里季城,城内工人、帮工、学徒、破产行东响应,壮大了起义的声势,击溃了1200人的政府军,但是起义最后仍被镇-压。 虽然起义失败,但仍有重要意义,它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地的狂潮,这次起义使农村中保留了许多自耕农,这些自耕农成了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新模范军的主力。 19. 至尊法案: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惟一的最高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往来,还解散修道院并宣布没收其全部财产,这些土地的2/3被抛入市场,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从中获利。“至尊法案”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凑,沉重的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汇编2017-04-09 10:55 | #2楼 1.《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的报告的提纲,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是列宁在沙皇制度被推翻、俄国国内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布尔什维克党内迫

世界历史名词解释

习题集三(名词解释) 1.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埃赫那吞改革)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前1379〜前1362在位)所进行的一次社会改革。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神庙的僧侣集团势力逐渐增长。僧侣贵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后,为了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依靠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贵族,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他禁止崇拜传统的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闭阿蒙神庙,没收其庙产,树立阿吞神为全国崇拜的唯一的太阳神,在底比斯和全国各地以及叙利亚、努比亚大建阿吞神庙。为了消除阿蒙在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下令从一切纪念物上抹掉阿蒙的名字,并在其统治的第5年,把自己带有“阿蒙”字根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改为埃赫那吞(意为有益于阿吞者),并赐予王后以涅菲尔涅菲拉吞之名(意为美中之美是阿吞)。埃赫那吞统治的第6年,废弃旧都底比斯,迁至尼罗河东岸的新都阿马纳,取名为埃赫太吞(意为阿吞光辉照耀之地)。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并在新都大力兴建阿吞神庙宇,雕塑阿吞神像和他与王后的像。 2•印度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 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 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 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 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 制度与规范。 3.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 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 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 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推动了英国圈地运动和中欧农奴制再版,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