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农村变革。它具有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贫困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等多重效益。

首先,圈地运动能够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开创了农民自主经营的新局面。它使农民从历史上封建的被动角色中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自主的、自愿的、自立的社会关系,农民从此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获得了自主经营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权利,自我解放的精神也深深植根于农民的心中。

其次,圈地运动能够改变贫困生活,改变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圈地运动使得贫困家庭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依靠种植、养殖、采集等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入,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外界政府援助的贫困状况,使得贫困家庭的收入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圈地运动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通过圈地运动,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他们就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率的农业生产,因为他们不再受到旁人的干

扰,可以自由配置自己的资源,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同时,圈地运动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让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农业技术,还要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土地开发得更好,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管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农民更加科学地经营自己的土地。

最后,圈地运动还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使乡村社会更加繁荣昌盛,使乡村环境更加清新自然。通过圈地运动,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他们就可以利用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环境,这对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乡村社会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可能。

总之,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贫困生活,而且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对于改善农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名校】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 2010年5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综合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城市附近沿海盛产海盐,一年中海盐产量最大的时期是 A.3—4月 B.4—5月 C.6—8月 D.9—10月 3.该城市所在地形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程度高 C.生产规模较大D.单位面积产量高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千米,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二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2月21日(生日)和10月21日(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4—5题。 4.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东南B.东北C.西南 D.西北 5.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若拉姆西 斯二世的生日是4月21日,他选定的登基日期最有可能为 A.3月21日B.12月22日C.8月23日 D.9月23日 读某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 百分比图”(右图),回答6—7题。 6.该国丙——丁时期,出现或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有 A.社会生产力下降B.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负担不断减轻D.出现逆城市现象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2)市场条件: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3)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进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主要成就 ①引发了纺织、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②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并迅速推广。 3.扩展: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知识点拨]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二、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误区警示] 工场和工厂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标志 (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3.影响: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知识点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是指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另一方面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依赖性也空前增强,贸易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景象。 主题一工业革命的原因及成就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近代史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2,圈地运动: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分为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 圈地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它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二是在政治上,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并且改造得很彻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圈地运动使英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圈地运动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得比较早,而且进展迅速,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进而很快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他不但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3,胡格诺运动: 即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一说1559—1594年),又名胡格诺战争/雨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4,根特协定: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 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5,阿拉斯同盟: 1579年尼德兰南方几省的贵族在阿拉斯城(ARRAS,今属法国)结成同盟。 规定在保持南方各省的特权和任命地方贵族担任官职等条件下,效忠西班牙国王共同镇压革命。 6,乌特勒支同盟: (荷兰语: Unie van Utrecht)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荷兰北方诸行省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得勒支的牧师会大礼堂缔结的同盟条约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英国有别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史学对圈地基本上持负面评价,无论是托马斯•莫尔还是马克思,都猛烈批评圈地对农民的掠夺和剥削。 但是,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传统的历史结论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同样,圈地运动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获得了新的评价。 诺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1]P5可以说,圈地运动就是这样一种活动。 (一)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 圈地运动历经四百多年,从都铎王朝初期一直持续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大体上以“光荣革命”前后为界,可以分为早期圈地,即地主和农民自发进行的圈地和晚期圈地,又称议会圈地。 为什么会有圈地?这与英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个由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的过程,到了世纪,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已经是自由的租佃农了。 但是,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即农民的“份地制”和“敞田制”。份地制也就是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度。这种占有制由租约固定下来,若干年甚至一代数代不变。这种情况妨碍贵族地主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自由处置土地,或者改变经营方式,也妨碍农民自由处置自己的人身,能够随意把商品带到任何一个可以找到市场的地方去。[2] P36 敞田制由无数条田构成,每块条田的面积都不大,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到几个地方,不便于耕作,又浪费时间和劳动力。保尔•芒图指出:[3] P115 从前的农人同其周围的人都如此紧密地连结着,所以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或未得到他们的同意就不能干任何事情。他的土地同他们的土地那样错综复杂地混在一起,以致于需要农人的长期习惯和可靠的记忆才能一眼就认出这是谁家的土地。……如果每个业主都要独立的行动,那么这种不方便的错综复杂就会恶化成完全的混乱。这种极端的分成小块的情况就会产生不合理的后果: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按照共同规则的耕作。 可以看出,这样的土地制度保留了相当多的封建因素,完全不符合近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不利于农业新产品的引进和新技术的推广。 当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还很缓慢,工商业与农业的矛盾还不很突出时,落后的土地制度还有生存的空间,而一旦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农业生产跟不上工商业的步伐时,这样的土地制度变只能为历史所淘汰了。 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口持续增长,而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更是引人注目。人口的迅猛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粮食和畜产品的强大需求与农村供应能力的十分有限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并导致了物价的普遍上涨。从16世纪初的1501—1510年到17世纪中叶的1651—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倍(物价指数从116跃升到687),同期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了3倍。(物价指数从95跃升到327)[4]P55 15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对外出口以原材料为主,特别是羊毛。但到了15世纪中叶,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海关账册记载,在1446

(完整版)古今中外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古今中外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主要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古代 中国:重农抑商 重农:奖励耕织、重视技术创新(精耕细作)、编制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 唐:坊市制度 明:海禁政策 清:闭关锁国、“十三行” 2、近现代 西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宅地法》、罗斯福新政 中国: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土地政策和土地制度 古代 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战国-------1952年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个体农耕 国家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流行于隋唐 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3)中国共产党: ①国共对峙时期:土地革命 ②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 ③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⑤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 特点:绝对平均主义 评价: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未人根本上触动封建地土地所有制。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英国圈地运动

英国圈地运动 运动背景 1、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 3、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在英国,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将其变为牧场。 4、利润的刺激。英国的封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极大,使地主看到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5、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总的来说是支持圈地运动的。如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编辑本段经济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使农民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成为农场的雇佣工人流入城市,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将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如圈地运动开始后居住在1万人以上的城镇居民占英国人口的比例从3.1%上升到8.8%。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 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农村变革。它具有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贫困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等多重效益。 首先,圈地运动能够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开创了农民自主经营的新局面。它使农民从历史上封建的被动角色中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自主的、自愿的、自立的社会关系,农民从此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获得了自主经营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权利,自我解放的精神也深深植根于农民的心中。 其次,圈地运动能够改变贫困生活,改变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圈地运动使得贫困家庭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依靠种植、养殖、采集等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入,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外界政府援助的贫困状况,使得贫困家庭的收入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圈地运动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通过圈地运动,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他们就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率的农业生产,因为他们不再受到旁人的干

扰,可以自由配置自己的资源,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 同时,圈地运动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让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农业技术,还要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土地开发得更好,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他们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管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农民更加科学地经营自己的土地。 最后,圈地运动还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使乡村社会更加繁荣昌盛,使乡村环境更加清新自然。通过圈地运动,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他们就可以利用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环境,这对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乡村社会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可能。 总之,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民自我解放,改变贫困生活,而且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对于改善农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拔尖强基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西南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拔尖强基测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如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争霸战争尤为激烈 B.诸侯国大肆争夺人口 C.赋税制度比较严苛 D.统治者注重户籍管理 2.东汉中后期,王符、荀悦、崔富、应劭、伸长统等人纷纷著书立说,要求“变风易俗”“辩风正俗”,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风俗批判思潮.该思潮认为“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危机日趋严重 B.儒学丧失独尊地位 C.士人要求复兴儒学 D.法家思想占据优势 3.下图所示为唐代敦煌莫高窟供养人的画像。这可用于研究当时() A.思想自由和社会开放 B.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 D.佛教的民间传播状况 4.南宋初,岳州知州范贫败上书朝廷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其田权许人请射(消算田产)。”朝廷则认为农民在外经商,只要田地不抛荒,按时交农业税即可。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C.政府鼓励农民流动 D.社会控制有所放松 5.1749年,御史冯元钦上书建议将军机处改名枢密院。乾隆下旨批驳说,本朝职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都记载在《大消会典》中了,军机处“不过以为承旨办理机务之地,并非独重其权,显为官职也”。据此可知,军机处() A.地位无足轻重 B.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C.职能尚不明确 D.成为皇帝集权威胁 6.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谕令地方就地筹集军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地“就地筹款”成为常态,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还开征了米捐、酒捐等新的税捐,直接用于各类地方支出。这一现象() A.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缓解了中央财政困难 D.削弱了地方实力 7.1919年出版的《孙文学说》中写道:“达文氏发明物种进化之物竞天择原则后,而学者多以为仁义道德皆属虚无,而争竞生存乃为实际……而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下列主张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第九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中期-19C中期)

第九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中期-19C中期) [阶段特征] 政治: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与此同时,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尝试。 经济:18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文化:在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生物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掀起了生物学领域的革命。 [主干知识] 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发达的手工工场提供了技术革新的条件。 ⑤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带来广阔的海外市场。 ⑥原料:殖民地广阔,原料丰富;本土煤炭资源丰富。 2.进程 (1)技术革新 ①棉纺织业 ②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 1785年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的开始在工厂使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07年,汽船(美国富尔顿)。1814年,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 (4)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3.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美、法)。

大二上世界近代史复习重点讲义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圈地运动有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对公荒地的圈占、议会圈地、打破租约的圈地四种类型。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大抗议书 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4.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为了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曾对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作战,取得了胜利。恩格斯曾说他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1658年病死。 5.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派掌握议会大权,推行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引起了小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在李尔本等领导下,平等派在士兵、平民、手工业者中开展工作。李尔本主张在政治上限制议会权利,保证人民享有主权;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1647年,平等派士兵提出了“人民公约”。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为把革命推向深入,发动了反对克伦威尔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平等派运动最后失败。 6.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G.温斯坦利。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给人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使用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粮价高涨,人民群众普遍不满,很多地方发生了下层群众运动。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利和W.埃弗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并开垦那里的荒地。几个月后,人数迅速增加,并在肯特郡、白金汉郡、北安普敦郡、贝德福德郡等许多地方得到响应。他们的行动引起当地地主和政府的恐慌。地主武装破坏他们的垦殖区,政府也派军队驱散他们。1650年春掘土派运动遂告结束。 7.长期国会 1630年代末发生了苏格兰人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1640年4月13日召开新的国会。遭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的抵制,他们要求进一步限制王权,给予发展工商业的自由。但遭查理一世拒绝,于是于5月5日又解散了议会。随着苏格兰起义军又大举进攻,查理一世被迫于11月3日重开议会,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20日,史称长期议会——在这次为期13年之久的议会中,当选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议员形成反对派,提出并通过了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和劳德大主教的决议,以及限制王权的《大抗议书》等议案,急速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一般把这

历史评价的 “五原则”“三标准”1

历史评价的“五原则”“三标准” 重庆市酉阳酉州中学校黎年冰 409800 (023)75550268 在中学历史学习中,涉及历史评价的情况常有出现。在评价过程中,掌握一般的方法和标准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需的基本功。一般来说,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把握五个原则和三条标准。 一、五个“原则” 全面性原则许多历史事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并存、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因此,评价时须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如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给被侵略的民族带来了空前灾难,同时也扫荡了这些国家的封建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发展性原则有些历史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英国“圈地运动”初期用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造成农民流离失所,这点应该给予否定。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积极性逐渐显现出来,“圈地运动”使农民变成了工人,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加速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阶段性原则有的历史世间前后延续时间长,而且复杂多变化,不同阶段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对它们的分析要分阶段考察,不能一概而论。 联系性原则任何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要么它影响或制约着其事件的发展;要么它本身的发展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或制约。如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不仅要从苏德两国方面去找,还要联系到当时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的绥靖政策及对苏联的仇视政策。 阶级性原则运用阶段分析法,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后,有助于认清历史事件的本质。如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其目的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建立稳固的封建统治秩序。 二、三条“标准” 生产力标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本身没有阶级性。如评价十年“文革”,采用否定观点,是因为它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之所以是进步的,是因为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进步标准社会进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民族融合团结、国家统一和稳定等等。如秦始皇统一全国,应该肯定。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应该否定。 道德评价标准指用一般的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价的人和事。如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非命,各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这显然是一件坏事。

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摘要:::发生在18 世纪60 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使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革命同期的历史大事件还有黑死病和圈地运动。黑死病的肆虐对英国人口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大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巨变。英国圈地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前后,一直延续到1 9 世纪初,先后共经历了六百年左右,对于英国的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黑死病、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黑死病圈地运动工业革命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Xiaoqing M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bstract: Started from the 1760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d led to advancement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social structure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The other historic events of the same time included the Black Death and Endosure. The spread of the Black Death caused both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British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a great social change. Dated back to the 14th century, The Endosure lasted for 600 years until the 19th century, which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assage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Keywords: the Black Death; the Endosu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英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利用工业革命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这次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工业革命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

世界史中的英国发展史 作文论文

英国通过第一、二轮勃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并最终攫取了海洋霸权,通过第三轮勃兴英国的霸主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英国是通过其优越的地缘位置、制度领域的创新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根据机会所制定的合理政策而崛起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英国的崛起对当今寻求崛起的国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是英国崛起历史小论文,欢迎阅读。 英国从一个在I5世纪并不为欧陆国家所重视的岛国逐步发展成为在19和20世纪大部分时问里其统治范围覆盖了非洲南部广大地区、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大部分地区皮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控制的区域范围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近40倍,人口达到了3亿多。英国从一个位于北人两洋上的岛国崛起为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是通过与西班牙、荷兰、法国争夺海上霸权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的。 英国是在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之后才真正荣登世界霸主的宝座的。地理大发现对国际政治所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使欧洲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人西洋西北沿岸诸国,这些国家包括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欧陆大国法国,波罗的海沿岸的荷兰与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的英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英国通过第一、二轮勃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并最终攫取了海洋霸权﹐通过第三轮勃兴英国的霸主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 (一)第一轮勃兴(1588——1674年) 这里把英国第一轮勃兴的起始时间界定为1588年是从英西海战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这一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这一角度来分析的.英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开始的国际性的海外贸易和拓殖决定了英国的崛起是一种海洋战略的崛起,而这不可避免的会与处于海上霸权地位的西班牙殖民帝国产生矛盾。1588年,两班牙国王腓力﹒世派遗了一支由130多艘舰船组成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其结果是英国凭借着巧妙的战术和先进的技术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这次以弱胜强的海战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标志着西班牙海上箱权开始衰落”。另一方面,它增强了英国的信心和海外扩张的欲望。当然,我们并不能通过此次事件就认为英国的实力已胜于西班牙。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儿轮英西海战中英国胜少败多。进入17世纪,西班牙主要是与法国争夺欧陆的霸权。英国由于地缘上置身于欧陆之外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这场战争最终以1659年《比利牛斯条约》的签订,西班牙接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条款而告终。它标志着西班牙“彻底败于其宿敌法国,从此不复为欧洲和世界的一大角色”。这样英国英国置身事外在客观上得到了不少好处。 经过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1609年取得独立地位,荷兰迎来了17世纪人部分时间里的“黄金期”,这也就决定了英国谋求海外贸易和扩张的主要敌人不再是西班牙而是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天”的荷兰。通过1640-1649年议会与土权的较量,英国走向了共和。克伦威尔在实现了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远征胜利之后,把主要矛头指向了跟英国矛盾最为突出的荷兰。英国对荷兰的基木政策是“或者是两个海上.强国结成坚固的同盟,几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否则便做殊死斗争,以迫使荷兰承认英国在海上和海上贸易方面的霸权”。这样,英国议会为保护英国海外贸易利益便于1651年通过了《航海条例》,规定:“一切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生产的商品,只有在英国船员管理的英国船上才能运入英国领土:欧洲国家的商品或用英国船或用生产该商品国家的船才可以运到英国领土。”《航海条例》的颁布对从事转口贸易的荷兰商业霸权是一种沉重的冲击,两国由于利益纠纷而引发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从1652年到1674年爆发的三次英荷战争。由于以商业而著称的荷兰上业生产的薄弱和有限的资源而导致其失败。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海上优势便从荷兰转移到英国手中了。 (二)第二轮勃兴(1688-1763年)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与玛丽入主英国,荷兰逐渐变成

历史简答题

1、简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 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影响:①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高;②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十分脆弱。 2、简述“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目的及影响。 原因: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积极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作用: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简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直接原因:防范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和倭乱。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活动;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括,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概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原因: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②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5、简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社会原因:欧洲人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 ④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 ⑤主观条件:专制主义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君主的热衷 ⑥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影响:对世界:开始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融合,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对欧洲:①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如何评价西方殖民扩张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⑴对西方: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⑵对东方:①破坏性:给遭到殖民侵略地区造成破坏和灾难,近代亚非拉广大地区贫困和落后的关键因素。②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⑶对世界市场: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7、简述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 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通知。

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八)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八)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017·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在长城一线设边镇并驻军80万,每年需从内陆各省协饷和调运物资。洪武三年(1370),朝廷准许秦晋等边关省份的民商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再到食盐产地运销盐斤,晋商借此兴起。弘治五年(1492),政府允许输银买引,徽商也走上大规模食盐贩运的道路。万历四十五年(1617)两淮推行“纲运法”,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由其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纲商包运的若干盐引即称为“纲”,或称为“窝本”。许多徽州商人为能筹够“窝本”所需交纳的巨资,便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用族法宗规来凝聚和节制纲法,合股共财,以集体的力量夺取招标,实现共赢。以纲运法承运纲盐的纲商在清代前期的福建盐区被直接称为“商帮”。 ——摘编自周膺《当代地域商人 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材料二1847年,广州的英国商人成立第一个洋商会——广州英商会。到1904年之前,外商已在中国的广州、上海、香港、天津设立了6个商会。1904年清政府商部还制订《商会简明章程》,发布劝办商会谕帖,鼓励各地兴办商会。到1912年,商会总数增加到794个。商会不仅仅是行业内部自治的机构,还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出建议和组织参

加政治改革运动。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上海总商会联络、组织各地商会先后三次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另外,其活动还伸展到教育、地方自治、仲裁、社会公益等十分广阔领域,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陈玲《浅析近代中国商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的特点及商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商会的作用。如何理解从传统商帮到近代商会这一变化? 解析:第(1)问由材料“徽州商人为能筹够‘窝本’所需交纳的巨资,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用族法宗规来凝聚和节制纲法”和“政府允许输银买引,徽商也走上大规模食盐贩运的道路”,体现了明代商帮的特点是:地域性(地缘)、宗族色彩(亲缘)、行业性(业缘)的组合;资本雄厚;具有官府特许经营(垄断)权。第二小问,由材料“明初在长城一线设边镇并驻军80万,每年需从内陆各省协饷和调运物资”“以姓氏或宗族结为纲”和“民商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经营食盐的许可证——盐引”,可见,明清商帮发展的原因有:跨区域长途贩运的发展;北方边镇的物资需要;盐法改革的机遇;宗族观念的影响。 第(2)问由材料“《商会简明章程》”和“商会不仅仅是行业内部自治的机构,还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出建议和组织参加政治改革运动。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上海总商会联络、组织各地商会先后三次参与国会请愿运动。另外,其活动还伸展到教育、地方自治、仲裁、社会公益等十分广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7-18两次工业革命高考研析把握考向Word版含答案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再现] 1. [2014·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初”和材料情景可知,英国的纺车和手织机被闲置起来,其主要原因是蒸汽机的使用使新式纺织机器出现,故A项为正确答案。题干没有反映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故B项错误。纺织业的发展反映的是轻工业的变化,不能说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后,家庭手工业仍存在了很长时间,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答案:A 2. [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题目中关键的信息包括“大工业”“交通工具”“工业资本”“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使手工生产发展为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选B项。A、C、D三项都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个侧面,故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