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899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 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并到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2.西摩尔廊坊北京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八国签订了《》,其主要内容是:①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以税收作担保;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到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中国完全沦为。

3.辛丑条约4.5 海关大沽北京山海关东交民巷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点拨:这是一道综合性问答题,教材中对义和团讲的比较粗略,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从而归纳出答案要点。

答案:失败原因:(1)义和团面临的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它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2)义和团是农民自发的斗争,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斗争中又缺乏统一的严密组织。

1.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大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从()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活动时间的长短

1.C点拨:两者都是农民运动,有很多相似点,但也有很多不同点。这道题是要选出最主要的不同点,从提供的答案看似乎是选D,但两者最主要的不同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而太平天国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

例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理解。A、B、C、D分别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的叙述,用排除法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练习

l.1900年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的是()

A.英法联军B.美英联军C.八国联军D.联合国家军队

2.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是指()

A.俄、英、美、日、德、意、奥、法

B.俄、意、美、日、德、奥、法、葡

C.俄、英、美、日、德、法、意、荷

D.英、法、德、意、美、日、俄、西班牙

3.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

A.定海之战B.镇海之战C.廊坊之战D.威海卫之战

4.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在慈禧太后带领下仓皇逃跑的皇帝是()

A.咸丰帝B.同治帝C.光绪帝D.道光帝

5.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

A.开埠通商B.割地C.赔款D.驻兵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

A.清政府战败求和B.中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中国人民被剥夺了自卫权利

7.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数目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8.C点拨:本题考查对重要内容的识记、理解、判断能力。本题题干给出了“赔款数目最多”的限定词,回忆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赔款额为4.5亿两白银,这也是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一次。

9.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D点拨: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而D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D项。

10.下列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中,侵略军攻占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D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识记能力和读图能力。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曾经到达过天津大沽口;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本攻占北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八国联军也侵入过北京,大肆劫掠。

11.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赠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4.5亿两白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11.(l)义和团运动。(2)《辛丑条约》。(3)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12.(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民谣

材料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尽东洋兵,再和大清闹。”

—一民谣

材料三“我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者,不赞成兀鹰把爪子伸到任何国家去……,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义和团主要是想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

—一马克•吐温《我也是义和团》请回答:

(1)义和团“起山东”和“不到三月遍地红”的背景是什么?

(2)读材料一、二,哪些文字能反映出义和团的深厚群众基础?

(3)“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这些行为反映了义和团对外来事物的什么态度?

(4)读材料三,结合当时情况,作者所说的“兀鹰”具体指谁?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义和团后来是怎样失败的?

12.(1)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这种现象在山东比较突出。(2)“孩童个个拿起刀”,“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3)盲目排外。(4)八国联军。同意。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点拨:19世纪末爆发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3.(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欧共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一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一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三当初次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2)材料三中的“庚子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分析“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13.(1)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其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求和。(3)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拨: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生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内容]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2)通过观察《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通过对畅想天地栏目中材料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深化对中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3)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伟大的抗争,义和团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 (3)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 难点:义和团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899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 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并到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2.西摩尔廊坊北京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八国签订了《》,其主要内容是:①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以税收作担保;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到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中国完全沦为。 3.辛丑条约4.5 海关大沽北京山海关东交民巷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点拨:这是一道综合性问答题,教材中对义和团讲的比较粗略,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从而归纳出答案要点。 答案:失败原因:(1)义和团面临的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它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2)义和团是农民自发的斗争,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斗争中又缺乏统一的严密组织。 1.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大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从()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活动时间的长短 1.C点拨:两者都是农民运动,有很多相似点,但也有很多不同点。这道题是要选出最主要的不同点,从提供的答案看似乎是选D,但两者最主要的不同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而太平天国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 例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理解。A、B、C、D分别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的叙述,用排除法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练习 l.1900年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的是() A.英法联军B.美英联军C.八国联军D.联合国家军队 2.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是指() A.俄、英、美、日、德、意、奥、法 B.俄、意、美、日、德、奥、法、葡 C.俄、英、美、日、德、法、意、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知识点1 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土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性质 2.兴起:由活动于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等发展而来。 3.发展: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4.口号: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粉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2 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2.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2)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3)义和团和清军在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扩大侵略的借口。 (4)天津保卫战: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总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3.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对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4.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知识点3 《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订:1901年(农历辛丑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 2.主要内容: (1)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2)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彻底沦为洋人的工具。 (3)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外交上: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原因:民族矛盾的激化; 时间:1899年 地点:山东→京津 2)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农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3)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八国联军侵华(1900.6) 1)原因:接口:直接原因:义和团 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以达瓜分的目的 2)过程: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斗争 ②八国联军侵占背景,犯下滔天罪行 二、《辛丑条约》(1901.9) 1.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社饭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危害:①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西方列强从此控制了中国财政; ②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内政和外交;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丧失了军事上的主权。 总之,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初二历史复习知识:劫难中的抗争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的权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目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过程(1856.10至1860.10) 4)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10) 启示: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二、俄国趁火打劫 ①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至1864.7)、新特点(反侵略)) 2.痛击洋枪队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初二上册历史期中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必备

[键入文字] 初二上册历史期中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必备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历史网为大家准备了历史期中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欢迎阅读与选择! 八国联军侵华是指在19 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 月,攻陷天津;8 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大肆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 月,侵略军增至10 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 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 年9 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山东和直隶(今河北)交界地区。它是在义和拳等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群众,还有不少无业游民。义和团的名称最早见于1898 年6 月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次年秋起,清政府在公文中也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此后,“义和团”一词逐渐取代了“义和拳”,或与“义和拳”并用。 长期以来,直隶人民也不断反抗教会的欺压,参加斗争的群众相当广泛。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竖旗起义后,直鲁交界地区和直隶南部很快出现了义和团的活动,不时攻打教堂。义和团兴起以后,提出了许多反帝口号,如“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和“兴清灭教”、“洋人可灭”等等。在斗争过程中,义和团 也张贴过反清的揭帖,如“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等。 义和团以宗教和军事合一为其组织形式。基层单位是坛(或称厂、炉、场、团),各坛人数不等,多至百人以上,少则五十人或二十五人。几个或十几个坛组成总坛(总团)。各总坛之间互相独立,不相统属。作战时分编为哨、班,一哨有五十至一百人,负责 1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6.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李秀成在青浦大败华尔的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华尔。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舰同归于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2.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4.《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5.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以后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组织了反日力量?①刘永福组织黑旗军重创日军;②徐骧组织义军抗日。(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性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义和团最终取得廊坊大捷。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十一国(八国以外再加上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国赔偿白银 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4.《辛丑条约》的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维持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列强分割中国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会,要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分割中国。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

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解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大体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要紧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峻危害,以培育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熟悉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入侵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可不能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招架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要紧、最直接的缘故。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的重点。义和团的进展壮大,繁重冲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发了外国入侵者的极大敌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辛丑条约》是本的又一重点。通过《辛丑条约》,帝

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操纵之下。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的难点。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熟悉,应鼓舞学生斗胆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尽力使熟悉提升到理性高度。 二、教法建议 .讲述本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缘故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然后阅读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缘故: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势力的深切,一些外国教会也跋扈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上面的歌谣确实是那时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进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讲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强调义和团和部份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成功,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打算,繁重冲击了入侵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案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 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综 合 理 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 论 分 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 国 情 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 想 意 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 最直接的因素 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 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 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板书设计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背景 2.经过 3.罪恶 二、《辛丑条约》 1.签订(时间、国家) 2.内容 3.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 了解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 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归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过程,提高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感受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认识到这是阻止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阅读本框,回答下列第1——3题) 1、归纳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目标和性质。 2、归纳八国联军的参与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八国联军的统帅、进犯路线、义和 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例。 3、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统治者有何表现?导致什么后果? 4、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那些滔天罪行? (二)《辛丑条约》(阅读本框,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参与国、主要内容及影响。) 【合作探究】理解运用历史——体验感悟、讨论、互动探究 一、预习反馈:组内交流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仍不明白的由组长汇总。 二探究交流:(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近代史上中国遭受四次侵华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有哪些?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达标检测】 1、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最大不同点是() A.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 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 D. 列强联合发动 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 禁烟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变法运动 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 割地 B. 赔款 C.允许设厂 D.设立使馆 5、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 《九国公约》 6、《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 开商埠 B. 建教堂 C. 办工厂 D. 设使馆 7、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它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8、《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义和团进人北京、天津 直隶省境内义和团的活动,起先还只是在与山东省邻近的地区。到了光绪二十六年的三四月间,义和团的组织已经几乎遍及全省所有的州县了。 外国教会,尤其是天主教会,在直隶省的势力更甚于山东省。各地的义和团开始时都是以传习拳棒而组织起来,称为“拳厂”。他们以外国教会和依仗教会势力为非作歹的教徒作为直接的斗争对象。虽然他们提出的号召是“扶清灭洋”,但是他们的基本队伍是受到严重封建压迫的贫苦人民,而且清朝官方总是顺应洋人的要求,保护外国教会的利益,所以义和团不能不在实际上同封建统治势力相对垒。各地的义和团的创立者和传教师,有些是从本省别处来的和从山东省来的人,但是每个地方的义和团组织可以说都是土生土长的,即由本地的群众,主要是贫苦农民和城镇贫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的。为了对抗外国教会(不小地方的教堂是有武装的)和在教会庇护下的土豪恶霸势力,为了对抗清朝官军的镇压,相近地方的义和团组织互相联系起来,于是分散的各点就渐渐地形成成片的势力。 卢保铁路(从卢沟桥到保定,并已延长到正定)沿线是天主教堂密集的地区,这里成为义和团运动的一个中心地区。定兴县的一个绅士记载当地义和团组织形成的情形说:“吾邑之有义和拳也,自今年(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中旬,由新城之沈各庄传习而来。始因仓巨村天主教民欺凌善良,霸占公产,官不能申理,百姓控诉无门,始习拳以敌。数十余日间,蔓延牛家庄、老李村等村,近又传染东江村、石柱等十数村。涞水亦有之,禁不胜禁。……其教师皆由山东来,隐其姓名,行踪诡秘”①。 正定是个府城,天主教会把这里当做它在直隶省西南部各州县的中心,设有主教。一个天主教徒著的书中叙述正定府各地的义和团组织兴起的情形说,光绪二十五年十月,有一个冀中的饶阳县姓尹的人来到晋州(正定府城以东)的棚头村,“设坛授徒”,开始只有二十四人学习拳术,渐渐发展起来,除在本县各村以外,还在相邻的深泽县的一些村子中和正定南的石家庄(属获鹿县)设立“拳厂”。同时又有一个冀中的深州姓曹的人到宁晋(正定东南)的孟家庄教拳,“不数日即传布于邻村……势颇昌盛”。到十二月初,孟家庄发生了义和团同天主教徒的冲突。在教会的督促下,正定府的官兵对义和团进行了“痛剿,枪毙十三人,余众悉散。”晋州、获鹿等地的“拳厂”也被当地的地方官员“捣毁”。但是这里的义和团井没有因此而消灭。“二十六年四月初,拳焰又起。晋州、定州、新乐、宁晋、广宗、获鹿等处,拳场林立,指不胜屈。”② 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各地的义和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义和团的发展情形,同太平天国那样的农民革命大不相同。好像雨后春笋一样,它的组织几乎同时在所有的地方一下子冒出土来。就每一点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开始时并不显眼,但集合所有的各点在一起,就成了一片燎原的烈火。从山东省跑到直隶省各地教拳的人,对于传播义和团的组织虽

江苏省太仓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础知识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史实; 2、简述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 《辛丑条约》影响 课本解读: 知识点一:义和团运动 史料阅读: 《只因鬼子闹中原》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女无节,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1、这两句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2、由这句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是谁?为此提出了什么口号? 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者; 口号:扶清灭洋。 3、义和团是由原来的什么组织发展而来的? 反清的秘密结社和单纯的习武团体。 4、从下面黄色字体中,分析义和团有哪些缺陷? ①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②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盲目排外。 ③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知识整合: 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义和团运动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士活动猖獗 3、目的:反对帝国主义 4、口号:“扶清灭洋” 5、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