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

课程编号:01124201

学时数:98

学分数: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1、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

(5)教学方式

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4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

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指导】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古今汉语相联系

中外语言相比较

教材与习题相配套

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相联系

【本章各节内容】

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

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形成

第四节语言文字立法和现代汉语规范化

第一节信息、信息载体和语言【学习目标】

认识语言与信息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语言信息观。

【主要教学内容】

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2、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

3、语言系统的三要素

4、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

5、语言的基本属性

6、语言的功能特点

7、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知识点】

1、基本概念信息、信息载体、语言三要素、内部语言、外部语言

2、语言是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的基木属性、功能特点

【难点】

语言的基本属性和功能特点

【重点】掌握语言的三要素、基木属性和功能特点

第二节汉民族共同语

【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语言的系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支的基木特点准确理解现代汉语的定义和三要素

【主要教学内容】

1、世界的语言

2、汉藏语系和汉语

3、现代汉语的定义

4、现代汉语的特点

【知识点】

1、基本概念现代汉语、官话、七大方言

2、领会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

【重点】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的特点;

【难点】现代汉语的特点。

【学习指导】

1、结合世界地图和谱系分类表,了解语言的分布;

2、联系实际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形成

【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线索,

掌握现代汉语的主要地域方言的主要特点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3、汉语方言概况

【知识点】

1、概念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方言、

2、领会掌握现代汉语的形成、七大方言的特点

【重点】

现代汉语的形成

【难点】

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指导】

1、结合历时理解掌握现代汉语的形成

2、结合中国地图了解掌握汉语方言分布,认识北方话的地位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第四节语言文字立法和现代汉语规范化

【学习目标】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内容和深远意义。

掌握在信息网络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法、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基本原则和相互间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

1、历代政权的语言文字政策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知识点】

1、概念术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化、标准化

2、领会掌握规范的意义内容原则和主要标准

【重点】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普通话水平测试

【难点】

1、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关系

2、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

【学习指导】

1、联系当前语言文字应用实践理解规范化和语言文字立法的重要意义。

2、结合身边的各种不规范现象,分析其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负面的影

响。

3、结合附录提供的有关文件了解掌握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规

定。

第二章语音

教学时数:22

【学习目标】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木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元音、辅音,初步具备语音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现代汉语的音变现象,音位理论,语调。

【学习方法】

语音知识讲授与发音辨音训练相结合。

【知识点】

语音的三个属性,乐音、噪音,元音、辅音,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发音体、发音方法,发音器官,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音位,互补与对立,音位变体,语调,停顿、重音、句调。

【重点难点】

语音的四要素、音位。

【教学建议】

语音训练与知识讲授结合,增加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

【本章各节内容】第一节语音概说

第二节声母

第三节韵母

第四节声调

第五节音节

第六节音变

第七节音位

第八节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第一节语音概说

【学习目标】

了解语音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掌握语音单位的内容,了解记音符号【主要教学内容】

1、语音的性质

2、语音单位

3、记音符号

【知识点】

语音的性质及相关概念,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单位

的概念,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重点】

语音单位的内容、基木概念

【难点】

音素

【学习指导】

1、本节内容有许多新的概念术语,应当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认真掌握,为后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现代汉语语音的国际音标与过去学过的英语的国际音标相比,有许多不同的音,学的时候,应加以注意。

第二节声母

【学习目标】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

法,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音

【主要教学内容】

1、声母的发音

2、声母辨正

【知识点】

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辨正

【重点】

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难点】

声母辨正

【学习指导】

1、声母是汉语语音三要素之一,一定要掌握好。

2、方言区同学应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音特点,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3、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

第三节韵母

【学习目标】

了解韵母的发音类型,了解押韵的知识,能够正确辨别韵母的发音,并发

出准确的普通话韵母

【主要教学内容】

1、韵母的发音

2、押韵和韵辙

3、韵母辨正

【知识点】

韵母的发音条件,舌位的高底、前后,唇形的圆展,舌位图,押

韵,韵母辨正

【重点】

韵母的发音

【难点】

押韵和韵辙,韵母的辨正

【学习指导】

1、韵母是汉语语音三要素之一,一定要掌握好。

2、应当注意复韵母发音的方法和音长。

3、方言区同学注意方言与普通话韵母之间的对应规律,学会类推法来纠正自己的方音。

第四节声调

【学习目标】

了解声调的相关内容和古今调类的比较,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和声调的辨正。【主要教学内容】

1、调值和调类

2、普通话的声调

3、古今调类比较

4、声调辨正

【知识点】

调类、调值和标调法,普通话的四种声调,古今调类的比较,声调的辨正。【重点】

声调的调类、调值和标调法

【难点】

古今调类的比较,声调的辨正

【学习指导】

1、声调是汉语语音三要素之一,也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色,一定要掌握好。

2、汉语声调古今方俗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应当在学习时加以注意。

3、方言区的同学应利用自己的方言特点,找出与普通话之间的声调对应规律,搞好声调辩正。

第五节音节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音节和音节的结构,掌握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和音节的拼合及拼写规律【主要教学内容】

1、音节的结构

2、拼音

3、音节的拼写规则

【知识点】

音节,音节的结构: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四呼,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合及拼写规律

【重点】音节的结构,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

【难点】音节的拼合及拼写规律

【学习指导】

1、运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汉语音节,掌握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拼合规律。

2、记住特殊的音节分布,结合方言对比记忆。

3、方言区的同学,利用自己的方音找出与普通话之间在音节结构上的差异点,例如因为丢失介音而改变四呼等现象,便于深刻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第六节音变

【学习目标】

了解音变和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掌握变调、儿化、轻

声、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范围或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

1、变调

2、轻声

3、儿化

4、语气词“啊”的音变

【知识点】

音变、普通话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变调的类型及条件、轻声的范围及作用、儿化的范围及作用、“啊”的音变。

【重点】

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

【难点】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范围或条件

【学习指导】

1、结合实际理解语流音变的形式和特点。

2、结合常用词语的读音,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七、八、不”的变

3、掌握轻声、儿化的辨义功能。

4、结合前面的韵尾理解和掌握“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位

【学习目标】

了解音位的概念和分类,了解音位变体的类型和普通话音位系统,掌握归纳音位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1、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2、音位变体

3、归纳音位的三个重要标准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训诂学》教学大纲

《训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1)知识掌握能力:能够系统地掌握训诂学内容、价值、方式与方法、简史与要籍、观点与原则,以及新领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掌握的训诂知识分析古籍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针对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更好地把握文献的内容。 (4)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献,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5)沟通能力:能够疏通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发展脉络,提升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以语言为“利器”,做好职场沟通。 (6)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跟踪语言文字学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适应语言文字领域及相关职业发展。 教学要求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传统训诂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2)了解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知识; (3)通过阅读古代文献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4)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5)增强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 《训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

四、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训诂学教程》,许威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第3版。 参考书目: 《训诂学》,郭在贻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1版。 《训诂简论》,陆宗达主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编,山西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训诂学原理》,王宁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1996年1月第1版。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陆宗达、王宁、宋永培编,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1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测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 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学基础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国 学基础教学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部指定的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全面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修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是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以儒、释、道为主的思想文化。其中重在了解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民族生存发展能发挥着伟大作用。主要采用经典阅读和文献研究法。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基本轮廓。儒、释、道思想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进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境界,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完美的人格。 3、教材教参 1.《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月 2.《中国文化史》冯天瑜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5年11月 3.《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中华书局 2021年5月 4.《国学概论》章炳麟岳书

社 2021年1月 5.《国学概论》刘毓庆北师大出版社 2021年8月 6.《论国学》刘梦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 4、教学方式本课程一讲授为主,学生诵读、阅读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 1. 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国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 重点:学习国学的目的意义难点:国学的定义 2. 第一章儒家思想(9学时)第1节孔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孔子的仁、礼、中庸和谐等文化思想。 重点: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难点:中庸的哲学内涵第2节孟子的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孟子的仁政、性善等文化思想。 重点:孟子关于仁政的思想难点:仁与仁政第3节儒家文化精神和理想人格基本内容:介绍儒家伦理政治型理想人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重点:儒家理想人格要求难点: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意义3. 第二章道家思想(6学时)第1节老子主要文化思想基本内容:全面介绍《道德经》中的文化思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山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现代汉语 课程编号:01124201 学时数:98 学分数:6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1、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 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民族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部分组成,分别从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性质、现代汉语的三大构成要素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和运用方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介绍与分析。第一学期讲述绪论、语音、文字、词汇部分,第二学期讲述语法、修辞部分。 (4)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8,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为88,课外语言训练与欣赏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数为10o (5)教学方式 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系统地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吸收本课程和相近课程新的研究成果;注意木课程与相近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的内容分工和衔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正文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4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木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而的了解。 【主要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分布 5、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研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教育研习(Education Traineeship) 课程代码:06E08808 面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学时分配:2 赋予学分:2 开设学期:8 先修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 二、性质与任务 教育研习重在对师范生实习过程的反思与研究,应该结合学科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通过实习经验交流、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主题班会研讨和教育科研报告研讨等多种途径,对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分析、探究与评价,以达到经验交流与反思、合作分析与探讨、及时总结与提升的目的。 三、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育实习的主要功能与特点,知道自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收获与不足。 2、通过教学设计研讨、课堂观察评议和主题班会研讨等途径,反思自身在教案编写、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板书图示、资源开发、媒体运用、应变技巧等教学技能、方法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 3、通过教育报告研讨,发现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方法,提升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的意识。 4、应用相关的评价分析表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并及时反思改进。 四、内容与安排 (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 1、教学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2、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3、教育调查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4、小组实习指导与管理的成就与不足 (二)教学设计文本研讨 1、教案文本规范性分析 2、教学思路及理由研讨(导入、展开、强化、收束及过渡语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研讨(重点难点的合理性,突出重难点的方式方法等) 4、教学目标与理念研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理念的运用与体现等) (三)课堂教学观察评议 1、教学技能研讨(语言、板书图示、教态、课件运用、资源运用、课堂提问等技能的合理性)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阅读指导、材料分析、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的渗透) (四)主题班会评议 1、班会设计探讨(主题、思路、课件辅助、活动准备等) 2、教学方法研讨(讲授、提问、情境创设、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3、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过渡、方法引导、机智应变、偶发事件处理等策略的合理性) 4、教学效果研讨(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理念的渗透) (五)教育科研报告研讨 1、选题意义探讨 2、研究(调查)设计研讨 3、研究(调查)过程研讨 4、结果表述研讨 五、考核与评估 1、考核目的 使学生在教育研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促进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技能。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升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常见的几种文学体裁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文学阅读和鉴赏,达到提高文化素质,涵养人文精神的目的,进而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课时分配 1.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每学期72课时,其中讲授64-66课时,机动和复习6课时。课外阅读及练习不少于20课时。

四、课程知识、技能构成要素与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全书分为九章,包括汉语知识,日常应用文知识、文学史知识、诗词文体常识及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庞杂,在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既要考虑课时限制,又要考虑内容的全面性。所以在处理教材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慎重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一)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打破中学仅仅微观讲授单篇作品的模式,而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现代思维方法,在讲授某一时代(如唐代),某一类型(如《诗经》),某一篇(如《蜀相》)作品前,先将该时代、该类型或该篇作品相关的人文思潮、整体特色或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了解宏观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的前提下理解单篇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辩证的,联系的,融会贯通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特点。 (二)注意结合作品向学生介绍文学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意象、意境,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由必讲的经典作品入手,带动学生阅读欣赏自读作品,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把握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作家的创作方法,理解并把握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由授之以知识逐步向授之以能力过渡 ................。 (三)注意结合对经典作品中典型段落、典型句子的分析,讲授语言的压缩现象及规律,传授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适度的演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注意结合汉语知识,讲授汉语复杂的规律与现象,并通过适度的演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生对汉语的准确运用。 五、教学内容分述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和分析作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20世纪的欧美文学以及亚非文学基本知识简要介绍。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课堂教学方式。 本文 上编欧美文学(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教学要点: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文学成就。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2学时) 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分期。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希腊文学(6学时) 希腊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希腊神话的意义。 荷马史诗的形式和内容。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 悲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艺观点。 第三节罗马文学(2学时) 罗马文学对希腊文学的继承及其自身的特点。 罗马主要作家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的创作。 考核要求: 1.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和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戏剧、文艺理论)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以及但丁的创作。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2学时) 中世纪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2学时) 但丁的创作及其思想、艺术特征,恩格斯对但丁历史地位的评价。考核要求: 1.了解中世纪文学的基本体裁和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2.了解但丁的创作以及恩格斯对其创作的评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及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2学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的内容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第二节意大利文学(1学时) 彼特拉克及其《歌集》等十四行诗的创作。 薄伽丘及其《十日谈》的创作。 第二节法国文学(1学时)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 拉伯雷及其《巨人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散文题材的创始人之一一一蒙田的创作。 第三节西班牙文学(2学时) 流浪汉小说及其代表作《小癞子》。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维加的创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 Orien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0.5 学分 课程总学时:8学时,其中讲课8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材:自编教材 开课单位: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旨在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性质、课程体系的介绍,使本专业学生自入校伊始即了解、熟悉该专业的性质、特点。同时,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和就业前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目标,为成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汉语言文学专业性质和发展历史(2学时) (1)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2)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 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学时) (1)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目标; (2)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 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 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目标。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现状(2学时)

(1)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前景; (2)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划分的必要性; (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不同方向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前景。 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前景。 4、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解读(2学时) (1)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的制定; (2)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实施目标; (3)把握汉汉语言文学专业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案。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 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四、课程考核 (1)作业等:作业:2 次,课程论文:1 篇; (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30%平时成绩+70%课程论文成绩。 五、参考书目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2016版。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全集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012222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后续课程:古代汉语及语言学选修系列课程 总学分: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功用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2学时)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三、思维离不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本章重点: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的类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本章难点: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字以及其他交际手段的重要性比较;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4学时)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要用符号来交际? 二、符号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本章重点:符号的构成及特点,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层级体系的含义,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本章难点:语言层级体系中层与级的含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的体现。 第三章语音(4学时)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二、音标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第二节音响 一、语音四要素 二、音质的音响分析 三、研究音响的仪器 第三节发音 一、发音器官

四年制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教学大纲

四年制普通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文学院 2017年2月 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Class英al Chinese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句读与标点符号的差别和联系、古文注解的基本特点; 2、理解训诂学基本知识,能正 确地标点一般性难度的文言文; 3、掌握古文翻译的一般要求,能将一般文言文的句子、段落、篇章译成现代文。 二、教学内容(一)古书的注解。 1 .训诂学概述。 2 .古注的类别: ⑸显示修辞(6)分析句读(7)其他内容 4 .古注常用术语。 (二)古书的标点: 1.句读 2.古书标点的要求(三)古文的翻译: 1 .直译与意译2.信达雅 3.古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第八单元音韵与诗词格律一、教学基本要求: 2 .初步了解音韵学的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3 .理解上古、中古、近代、现代的音韵系统及古今语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反切 及古代的注音 方法,以及音韵知识的运用; 4 .掌握律诗的格律知识,能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分析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及特 殊句式。本章点到为止,不必拓展。 二、教学内容 要点: (一)语言的变化与语音的变化: 1 .语音变化的缓慢性2.古今语音的不同 (二)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分类。 (三)古代汉语的音节的分析: 1 .韵母的分析 2.声母的分析 3.声调的分析 (四)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 1 .譬况 2.读若、读如 3.直音 4.反切 (五)上古音研究简介。 1 .《诗经》与上古音研究。2.上古音研究的重要结论。 (六)中古音研究简介。 2 .《切韵》、《广韵》与中古音研究。 3 .中古音研究的重要结论。 (七)古音研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八)古音研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九)诗律、词律。 考虑到本科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目的,本课程对文字、音韵、训诂知 识的内容作了最大限度的精选,不涉及较深的内容。对古代汉语有特殊兴趣的学 生,可在若干后续课程(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中去选修。 ⑴传注类 (2)章句类 ⑷义疏类 (5)补注类 3.古注的内容: ⑴注音 (2)解释词语 (3)音义 类 ⑶疏通文义(4)阐释语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专业导论是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过渡适应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全程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专业导论的目的是在指导老师引导下,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建历史、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本年级培养计划的目的、精神核心以及教学进程概况做综合介绍,令新生对自己今后四年将要面临的学习条件、学科要点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熟悉自己的专业,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尽快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一个阶段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深化专业知识,锻炼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学科素质和业务能力,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介绍本专业的发展、专业形成及基本专业知识 2.汉语言文学科学概述,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以后专业学习做铺垫。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集中讲座为主和学生分散自学为辅的方式。集中实习环节主要是组织1-2次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系所情况、培养计划、大学学习要点等必要知识;分散自学,主要是给学生发放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内进行自主阅读,并以上交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分别对应培养计划种的: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解读和分析中外文学的能力。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系主任组织1次专业导论专题讲座,面对全体新生,介绍系所情况、培养计划、大学学习要点等入学须知知识;各新生班级班主任组织1-2次主题班会,对新生入学学习、生活、思想各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写作(一) 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写作(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70101X10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一)Writing (Ⅰ)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公共基础·必修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正平主编《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讲解基础写作理论和写作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精讲细讲知识点,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强调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1、根据课后作业的要求,选读一部或一篇经典作品,运用写作知识分析作品,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2、提倡自主创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奖励。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开卷笔试等形式,将自写作文集、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类型的全过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完整版)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 学时数:124 学分:8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正确使用汉语。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好其它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写作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语音方面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构成,具有分析现代汉语语音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说标准普通话;在文字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汉字的特点、发展概况及其在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语义系统,掌握用词和分析词义的正确方法;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短语的结构类型,能熟练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具有分析语法现象及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在修辞方面要求学生能理解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能分析现代汉语中的修辞现象,能纠正修辞上的病例,提高运用语言和鉴赏语言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现代汉语在国内外的地位、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掌握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2。语音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练习,使学生了解语音的性质;理解并掌握音素、音位、音节、声母、韵母、调值、调类、音变、音位等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元音、辅音,初步具备语音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语音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够讲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3.文字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文字、笔顺、笔画、基本概念,弄清汉字的特色和历史演变的趋势;正确理解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的意义;掌握现行汉字的结构系统和形体特点。 4.词汇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词汇的体系及特点,认识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彩的由来,并且懂得怎样掌握词汇规范化的原则来促进其发展;理解怎样正确运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能将这种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对汉语具体词汇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之中。 5。语法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掌握用词造句的基本规律、句子分析方法、各种句型和句类的特点,能够辨析各类复句,并具有分析语法现象及纠正语法错误的能力。 6。修辞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文本解读》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导引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方法指导 1.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 2.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3.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的重、难点 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 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突破的难点。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1.总论:文学与文学的鉴赏(总学时数:8学时,其中讲授7学时,讨论1学时) 1. 1. 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2课时,讲授) [知识点提示]文学理解的角度、审美的距离; [重、难点提示]文学意蕴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 一、文学意蕴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 二、文学理解的多重角度(实用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审美的理解) 三、文学鉴赏的态度与审美的距离; 1. 2 . 释义与“辩味”(2学时,讲授) [知识点提示]意思与意味、文学趣味; [重、难点提示]文学语义的复杂性; 一、文学语义的复杂性 二、文学的意思与意味及文学语义传达的含混与清晰; 三、文本语言传达中情趣、意味的感知与体认; 四、文学趣味; 1. 3.修辞中的通感与接受中的联觉(2课时,讲授) [知识点提示]通感、联觉、联想、想象; [重、难点提示]文学鉴赏与其他艺术鉴赏的心理差异; 一、文学中的通感与鉴赏中的联觉; 二、文学鉴赏与其他艺术鉴赏的心理差异; 三、联想、想象的调动对文学欣赏活动的影响; 1. 4. 艺术的高下与趣味的雅俗(2课时,讲授,讨论) [知识点提示]鉴赏的目标、文学雅趣; [重、难点提示]不同艺术趣味对文学鉴赏的影响; 一、文学文本解读与鉴赏的目标; 二、通俗文学、流行艺术中的文学雅趣; 三、不同的艺术趣味对文学艺术的美的鉴赏的影响; 2. 诗、文文本的解读与鉴赏(总学时数:14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讨论2学时) 2. 1. 诗语与诗味(2课时,讲授) [知识点提示]诗歌语言的“人工化”特征; [重、难点提示]诗歌鉴赏中语言的品味;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641667420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英文名称: 专业必修 总学时: 72 学分: 4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 1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注重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品质。强化师范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师范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绪论部分(4课时) 要求:明确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语言。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有关重要政策。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和方法。 语音部分(18课时), 要求: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系统知识。全面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标准音,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拼读、拼写等,并对方案中有关的语音问题能作解释说明。正确分析普通话音节结构。依据读音标准辨别、纠正错误读音。能担负中小学的语音教学任务。 文字部分(10课时) 要求:认识汉字的性质、特点,认识汉字发展的趋势。掌握《简化汉字总表》中的简化字。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掌握常用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并能自

觉纠正错别字,掌握现行汉字正字法,正确使用汉字。能担负中小学的汉字教学任务。 词汇部分(14课时), 要求: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词语的特点。借助工具书等能正确理解和解释一般词语,借助工具书等能正确辨析同义词,能识别和评改运用词语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能担负中小学的词语教学任务。 语法部分(26课时) 要求: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能划分词和短语,对复杂短语作层次分析。能辨识句子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其结构,具有分析比较复杂语法结构的能力,具有评改语法错误的能力。能担负中小学的语法教学任务。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1个学期,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5部分。本课程重点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掌握现代汉语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点是提升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中小学语言教学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的重点是第一节。难点是第二节。 第二章语音的重点是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难点是第五节。 第三章文字的重点是第三节、第四节。难点是第五节。 第四章词汇的重点章节是第一节、第二节、第六节、第七节。难点是第五节。 第五章语法的重点章节是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难点是第七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汉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师范生必须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以讲授为主,在教学中开展讨论和实训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高效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 针对中小学母语教学中的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的教学内容,设计实训活动。 2.主要内容与要求 积极参加地方乡镇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提高学生解决母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语言理论水平,锻炼师范生教学技能。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fessional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6学分:1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以讲座形式或其他形式讲授,主要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及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介绍本专业中的主要学科方向和各学科的领域范围、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及学科前沿及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介绍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任务,了解和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及知识结构。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汉语言文学专业概论授课人:董正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具备的学业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需要具备的学业标准。 了解人才培养方案。 3、教学基本内容: ⑴专业定位及发展现状 ⑵学生需要具备的学业标准 ①知识结构 ②能力结构 ③素质结构 ⑶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 ①培养目标与规格 ②课程设置 ③教学进程 ⑷就业方向 ⑸专业学习方法 4、教学方法: 结合生动案例,进行讨论、互动式教学。 第二讲: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课程导论授课人:龙志坚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方向、文秘方向及文化创意方向简介。 2、教学基本要求: 宏观把握,个案引入,深入浅出,让学生认识三个方向的异同,从而针对各自的情况做出选择。

汉语言文学《文学批评与创作》教学大纲

《文学批评与创作》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理论学时:38 学时实践学时: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开设是学生在学习了《文学基本原理》、《当代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中外文学史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文艺批评理论方法这门课程,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和文学批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的性质: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一是学习西方基本文学批评知识,扩展批评视野,掌握多样的文学批评方法,丰富文学批评话语,帮助学生构建起动态的文学批评理论; 二是通过批评方法的实践,基本上可以独立写出文学批评文章来。 本课程的任务: 学习6种关于文学批评的方法模式:社会学批评方法、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使学生对西方20世纪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扩展学生对文艺批评的思路,在学生中能保持一种现代的清新学术气氛和文学氛围,增强他们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鲜活力。 要求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开展一个以作品为对象的完整的批评活动,包括阅读感悟、意义阐述、价值判断三个基本环节,能够写出三千字左右的批评文章,其中包括对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批评。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科学研究活动。因此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文学作品、文学史以及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废弃轻视它们,但是也不可失了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二、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讲授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或一般常识,要求学生对文学批评的性质特点,以及批评原则、批评标准等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各种批评方法打好基础。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做好学习本课程的准备工作。 2、课程内容 第一节关于开设本课程的意义及相关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