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6课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第16课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第16课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第16课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第16课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了解闭关锁国形成的过程;

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后果;

3、对比汉、唐及现代的开放与明清闭关锁国的不同。

学习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

如何弄清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及后果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阅读思考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明朝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进与出方面的历史知识;

小结后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1、什么是闭关锁国?

2、明清两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

自主学习:

一、闭关锁国

1、原因:

提示:

①、防范自卫的需要——担心西方殖民者入侵

②、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源

③、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2、过程:

明朝:年间开始实行,以后逐渐松弛;,又厉行,万历年间又开禁。

清初:实行严厉的。至台湾统一始设通商。1757 年又闭关,仅以一地为通商口岸。

3、影响:

思考讨论: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

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入侵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方面: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被动挨打。

二、危机来临

思考讨论:清朝危机来临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小结提示:内忧外患

内忧:乾隆后期日益腐败,国势由盛转衰。

嘉庆时,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基础动摇。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国门终被打开。

思考讨论:

结合汉、唐及现代的对外开放,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感悟或启示。

小结提示:改革开放,繁荣兴旺;闭关锁国,走向衰落。学习小结:(略)

练习巩固:

一、选择:

1、明朝实行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永乐年间

C、万历年间

D、嘉靖年间

2、1757年,清朝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福州

B、泉州

C、广州

D、宁波

3、清朝国势由盛转衰是在:()

A、康熙后期

B、雍正后期

C、乾隆后期

D、嘉庆后期

4、明末清初,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

B、贪腐成风

C、列强入侵

D、农民起义

二、简答: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预习下节课内容提示:

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佛教是如何中国化的?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3、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情况。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题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练习题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 B、重农抑商 C、与外界隔绝 D、对外交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汉学家费正淸在谈到中国清朝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 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 A、盛世的局面 B、开放的胸怀 C、昌盛的文学 D、国家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泉州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商业发达 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 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继续发展的表现有( ) ①手工工场分工更加细密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增多③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增多④对盐、茶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 A、禁言 B、禁海 C、禁烟 D、禁商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闭关锁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三十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闭关锁国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三 十 第1题【单选题】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 A、明朝初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中期 D、明朝中期以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自大 B、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C、自为的产物 D、中国富强,无需同外国交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商品经济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手工作坊的出现 D、城市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只设一地与外通商,此地是( ) A、广州 B、香港 C、厦门 D、澳门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答案】:

第16课 闭关锁国导学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 (1)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2)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3)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 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知识梳理】 限制通商: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闭防范自卫的产物 关“闭关锁国”的原因:自然经济的根源 锁自大心理的反映 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闭关锁国”的影响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预习检测】 限制通商 1.明朝:年间实行“”洪武以后,海禁松弛。 时,厉行禁海;平息倭患后,允许。 2.清朝:清初实施。台湾统一后,设四个通商贸易。1775年清廷传谕外商,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闭关锁国 1.清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 和。但又地视之为“夷”或“蕃臣”。他们 ,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了中国和世界的。 【共同探究】 1.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有哪些?

2.清王朝“闭关锁国”造成的影响怎样? 3. 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评价: 4.感悟历史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拓展练习】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A.上海 B.宁波 C.青岛 D.广州 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4.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 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6.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 A、闭关锁国 B、扩大对外贸易 C、限制农业生产D鼓励对内贸易7.清朝前期,英国商船曾几次到中国贸易,企图建立长期商业据点的地方是 A、泉州 B、上海 C、宁波 D、广州 8.清朝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同上贸易,对中国出海的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精心整理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政治: 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明:内阁制度 1. 2.措施: 1600年的宰 a b 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

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 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 清: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 2.过程: 但实际作用有限 同虚设 3. 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4.实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5.影响: ①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边疆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东北: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2. 政 3. 于西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4.东南: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成为割据势力。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意义: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边防;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 ·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 ·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 ·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势 政治: 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 明:内阁制度 1.目的: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 2.措施: ①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体制: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大权独揽 ②设立殿阁大学士和内阁制度: a:原因: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难免力不从心 b:过程:使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 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 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 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 清: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议政王大臣一旦作出决议,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限制 2.过程: ①康熙朝:康熙帝在位时,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南书房,招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侍从左右,以备顾问,进而参与机务,草拟诏令谕旨。他希望通过这一内廷决策机制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的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 ②雍正朝: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性机构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 ③乾隆朝:乾隆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 3.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纸等。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4.实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5.影响: ①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边疆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东北: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沙俄同意和谈。随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意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为双方和平谈判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创造条件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二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练习题二十 二 第1题【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 B、知识分子 C、农民 D、手工业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zhu)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 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 ) A、地主 B、农民 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______和______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到清代丝织业中心是( )。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图解析题:(1)图中施复夫妇和其他人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被称为什么?(2)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 【解析】: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习题01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习题01 选择题 1.“海禁”开始于() A 洪武年间 B 嘉靖年间 C 康熙年间 D 乾隆年间 2.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A 上海 B 宁波 C 青岛 D 广州 3.小明对清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不理解,请帮他选择() A 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 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a.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工商业发达 B 天朝物产丰富 C 外国人滋扰生事 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5.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A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 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 不许外国人来华 D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6.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 A 闭关锁国 B 扩大对外贸易 C 限制农业生产 D鼓励对内贸易 7.清朝前期,英国商船曾几次到中国贸易,企图建立长期商业据点的地方是() A 泉州 B 上海 C 宁波 D 广州 8 清朝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同上贸易,对中国出海的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1.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者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各项,是中国与世隔绝,在阿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落伍的是() A 休养生息 B 重农抑商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闭关锁国学案 华东师大版

闭关锁国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对比郑和下西洋与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概况。 重难点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二、知识概览图 明朝“海禁”的情况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防范自卫的产物 自然经济为根源 自大心理的反映 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 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三、新课导引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 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 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 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思考讨论〕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巨大差距, 同时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前进的步伐。你知道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吗?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限制通商 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 (1)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海禁”。 (2)明成祖统治时期是明朝最强盛的时期,明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廷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厉行“海禁”。 (4)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海外贸易。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2)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3)1757年,乾隆下令封闭沿海通商口岸,只许欧洲船只在广州一处通商,并且只许和朝廷特许的“行商”做买卖,实行闭关政策。乾隆后期还拒绝同英通商,嘉庆时继续拒绝通商。 说明 “闭关”原来是关闭城门的意思,闭关政策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对外贸易的政策,闭关政策并非完全闭关,而是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知识点2 自大与封闭——“闭关锁国”的原因 防范自卫的产物 (1)防范自卫既有防范海疆不受西方殖民者入侵,又有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居民往来会“滋扰生事”的含义。 闭关锁国 限制通商 “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锁国”的影响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讲述明清经济与文化的概况,从而认识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文化根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明清经济与文化》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从经济、文化角度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1.重点:明清经济的繁荣与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 2.难点:多角度认识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耕织图·耙耨》,是清康熙时命人在南宋同名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右图是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家思考一下,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又有哪些文化成就?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 自主学习 1、农业: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图片情境 材料情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习题2(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闭关锁国习题2(无答案)华 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明朝设的三市舶的是( ) A.宁波 B.泉州 C.广州 D.上海 2、在“闭关锁国”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 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的( ) A.北京 B.广州 C.苏州 D.泉州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朝物产丰富 B.中国工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D.怕本国人与外国人勾结“滋扰生事” 4、清朝有位 皇帝,他六巡江南,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修建了30座行宫,他是( ) A.康熙 B.雍 正 C.乾隆 D.嘉庆 5、和珅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宠臣( ) A.乾隆 B.康熙 C.嘉庆 D.雍正 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 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其中的大帝国是指( ) C.唐朝 D.明朝 A.清朝 B.宋朝 7、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的交流 B.阻碍了手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C.对西方的 殖民侵略有完全的自卫作用 D.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 8、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是在 ( ) A.康熙后期 B.雍正后期 C.乾隆后期 D.嘉庆后期 9、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的根本原因 ( ) A.怕中外人民来往会“滋扰生事” B.天朝物产丰富

C. 害怕受到外国侵略 D. 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10、清朝前期,中国在世 界上逐渐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相对滞后 1 二、阅读材料题 1、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 门矣”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 害是什么, (3)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2、材料一: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清朝此时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 (2)这种政策的影响如何, (3)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2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第六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 会由盛而衰 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一条鞭法;更名田;摊丁入亩与地丁银;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贸城市和市镇的蓬勃兴起;闭关政策。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商品经济发展的学习,了解与认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3.通过对闭关政策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的

作用。 2.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明清专制主义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3.清朝时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教学要点 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 2.更名田 3.摊丁入亩与地丁银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的进步 2.资本主义萌芽 五、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 1.商业的繁荣 2.清朝的闭关政策 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闭关政策的内容 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闭关政策的内容。 本课难点:摊丁入亩对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明清时期的政治

第16课 闭关锁国公开课教案

第16课闭关锁国 初一年吴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最后一课,重点是讲清末的社会危机。标题为《闭关锁国》,教材从闭关的产生过程、清政府的自大与封闭心理和闭关锁国产生的重重危机三方面来讲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闭关锁国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把闭关锁国的影响当作重点来讲述。以史为鉴,因此闭关锁国的影响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尤其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国之必行,是富国之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已有认知水平及现实的影视作品,对近代中国的清政府的贪污腐败、愚昧无知及落后挨打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清中期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之事实,今天,国家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开放之必要性。从情感上讲学生是爱国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永远强大,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却落后挨打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 2、了解明清“海禁”的过程。 3、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外交历程,近代中国却将大门紧闭,明清政府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4、闭关锁国是中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二)能力培养: 正确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梳理出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分析清王朝统治者的自大封闭心理对历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大封闭下形成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落后的政策。 2、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繁荣昌盛。也使学生明白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是几代先人及共产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的,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是本课重点。因为古代的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国家,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学生应该了解的。 (二)教学难点: 客观评价清朝实行“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探究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列表法比较直观清晰。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思路: 由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过程——含义——产生原因——影响逐步深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近代中国落后的视频短片,引出中国为什么危机四伏?又展示图片,坐井观天的图片,设问图片有什么寓意吗?(生:目光短浅),如果一个国家“坐井观天”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教授 学前导学 限制通商

元明清社会经济状况

元明清社会经济状况 一)元明清农业 来自草原的元朝统治者对农业比较生疏,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推行汉法,激励农耕。由于措施比较得力,元朝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耕地有所扩大,人口明显增加,最多时达到8000万人左右。 明朝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业。儒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策略,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得到朱元璋采纳。至永乐年间,“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明清之际的连年战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农田大片荒废。清世祖顺治时,全国耕地面积几乎只及明初水平,仅3.8亿亩。清政府沿袭前朝做法,以鼓励垦荒、大兴水利、调整赋税为核心内容,推行积极的农业政策,很快收到成效。到雍正时,耕地面积已接近9亿亩,受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元明清手工业 元朝官、私手工业均有发展。官办手工业仍以作坊为主。民间私办手工业受到官方控制和压抑,规模较小,产品较少,生产条件较差,但效率、成本和一些产品的质量均优于官办作坊。元朝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七大行业,即毡毯业、纺织业、棉织业、麻织业、兵器业、制盐业和陶瓷业。其生产技术均比前朝有所提高。 明朝城市繁荣,流通和贸易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分工细化。制瓷业采用新工具和新工艺,产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玻璃制造工艺不仅可以生产透明玻璃,还能生产多种有色玻璃。洪武时期,官办冶铁行业每年产量定额已接近1万吨。织造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机具趋于专业化和地区性专业分工。松江的纺织、芜湖和苏州的染色、踹布,享誉天下 清朝的手工业繁荣,无论是生产规模、雇工人数、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最重要的手工业是纺织业,虽然仍以作坊为主,但已经出现了生产规模较大的工场。冶矿业也有很大发展,云南铜矿规模巨大,年产铜近万吨。汉口铁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广东佛山冶铁业发达,雇工达数万人。陶瓷业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有民窑数百家,工匠数十万人。陶瓷花色品种、工艺技术、产量和质量均超过前代。值得指出的是,在手工业领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中国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商品经济极其弱小,与同时代的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三)元明清商业 元代商业非常活跃,政府通过专营专卖政策对贵重金属、茶、盐等实施垄断。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中国商人的足迹遍布世界。为促进商品流通,元朝在全国范围发行了钞票。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都号称“人烟百万”,已是特大城市。 明代货币商品经济的发育加快。包括粮食在内的农副产品到明代已经成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这标志着封闭的自然经济围墙出现了裂缝。在明代,商人逐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较大的商业城市里,商人甚至结成了专门化的帮会。安徽的徽商和陕西、山西的西商成为南北并雄的两大商业资本集团。凭借商业的滋养,城市进一步发展壮大。沿江沿海区域,繁华城市星罗棋布。 清政府视工商为末业加以抑制。但社会的巨大需求仍然有力刺激了商业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工商业者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对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影响。其中,两淮盐商、山西票号商、广东行商等对国家和城市经济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到近代,工商业城市发展加快,一些城市,如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扬州、无锡、汉口、广州、福州、北京、天津、济南、开封、太原等占地利之便,成为内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商贾云集,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16课闭关锁国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有关史料记载:郑氏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据《关于清朝海禁政策》中记载:乾隆年间“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遂以“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继续实行“海禁”。……为了抵制鸦片走私,雍正至道光连续颁布十五道禁烟令,并重申“海禁”。 材料三:清初曾到台湾的郁永河说:“凡中国各货,外国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唯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归纳说明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原因。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当时的危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与清朝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相比,郑氏政权采取的政策有什么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二: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朝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而对外部世界则懵然无知。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试举出三例材料一中“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阅读下列材料: 佛教传入我国后,由于佛教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就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它就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固有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主要是儒家思想及其变种。到了唐代,信众大为增加,宗派不断创立,佛教界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不过繁盛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但是融入中国文化后的佛教自身不断地改造和完善,逐渐顺应了中国的传统伦理和风俗习惯,并得到更广泛地传播。这样,随着以佛教为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印记的禅宗广为流传,以及儒家、道教与佛教的融合,使中国化的佛教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佛教形成多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宗派是在什么时候?根据材料,怎样理解“佛教的

第16课 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第16课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了解闭关锁国形成的过程; 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后果; 3、对比汉、唐及现代的开放与明清闭关锁国的不同。 学习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 如何弄清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及后果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阅读思考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明朝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进与出方面的历史知识; 小结后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1、什么是闭关锁国? 2、明清两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 自主学习: 一、闭关锁国 1、原因: 提示: ①、防范自卫的需要——担心西方殖民者入侵

②、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源 ③、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2、过程: 明朝:年间开始实行,以后逐渐松弛;,又厉行,万历年间又开禁。 清初:实行严厉的。至台湾统一始设通商。1757 年又闭关,仅以一地为通商口岸。 3、影响: 思考讨论: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提示: 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入侵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方面: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被动挨打。 二、危机来临 思考讨论:清朝危机来临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小结提示:内忧外患 内忧:乾隆后期日益腐败,国势由盛转衰。 嘉庆时,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基础动摇。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国门终被打开。 思考讨论: 结合汉、唐及现代的对外开放,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感悟或启示。

小结提示:改革开放,繁荣兴旺;闭关锁国,走向衰落。学习小结:(略) 练习巩固: 一、选择: 1、明朝实行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 B、永乐年间 C、万历年间 D、嘉靖年间 2、1757年,清朝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福州 B、泉州 C、广州 D、宁波 3、清朝国势由盛转衰是在:() A、康熙后期 B、雍正后期 C、乾隆后期 D、嘉庆后期 4、明末清初,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 B、贪腐成风 C、列强入侵 D、农民起义 二、简答: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预习下节课内容提示: 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佛教是如何中国化的?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3、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情况。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第16课闭关锁国

第16课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说出明清“禁海”等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2.列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危害)。 3.能说出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限制通商 1、明朝:(1)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这种政策,当时称为“”。 (2)嘉靖时,因为,又厉行。 2、清朝:(1)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 (2)至,始设通商贸易。 (3)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 种种限制。 (二).自大与封闭 1、表现: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朝统治者却趋于保守和封闭。对“天朝”的地 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而对外部世界则懵然无知;对西方殖民者深怀戒心和疑虑,但又妄自尊大地视之为“夷”或“藩臣”。 2、影响:严防海疆不受侵扰,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不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导致中国与 世界的日益隔离。 (三).危机来临 1、表现:(1)内乱:时,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2)外患:西方:西方列强咄咄逼人,不断扩大。 2、影响: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合作探究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三、当堂巩固 1.明朝的海禁政策开始于 ( ) A、洪武年间 B、永乐年间 C、嘉靖年间 D、万历年间 2.1757年,清政府规定的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是 ( ) A、刘家港 B、泉州 C、广州 D、宁波 3.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速度很缓慢,其根本原因是 ( ) A、农民无力购买手工品 B、地主与商人不愿投资手工业 C、清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4.清政府实行闭关的含义是 ( ) A、禁 绝中国的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5.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外国侵略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阻碍了中外联系 C、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D、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 6.清王朝由盛转衰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雍正帝 7.1792年马戛尔纪来华时,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国在舟山、宁波、天津经商;允许英 国在北京设立洋行;舟山附近划一块地方,归英商居住;自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免税;英 国商品按中国税率征税等。 乾隆帝对此断然拒绝,说:“我们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来就不需要外夷的货物。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等是西洋各国必需的东西,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 开设洋行,满足你们生活需要。至于额外贸易之事,与天朝法度不合,不准进行。”对于英 国提出的领土要求,乾隆帝更是语气强硬地说:“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尺土地都载于版图, 不容分割,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令各地官员加强戒备,防止英国人沿途骚扰。马戛尔尼见自己提出的要求一个也没有实现,只好领着使团成员 打道回国了。但是,他们在中国也探听了不少重要的经济、水陆交通和军事情报,为以后侵 略中国作了准备。 请回答: (1)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和最大的收获分别是什么?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案

1-6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368——1840)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富源县第六中学---张导勇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情预测】 本专题明清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时,东西文明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向,并最终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立足于明清史,既可以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及走向衰落,又可以考察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明清时期是高考的一个命题热点,史论结合的材料题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所以应加强材料性题目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废丞相,权分六部;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制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原因。 (3)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1)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历史科学素养。 (2)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名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的重要性和进步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 (2)理解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 2、难点: (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3)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对比。 【教学方法】 1自主复习 2.合作探究 3.综合归纳

第16课闭关锁国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21-3-16闭关锁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2、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对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学法指导:读图感知、勾画重点内容、列表比较、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自汉至明初,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的前列,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统治者开放的胸襟和气魄使中国保持了长久的生机和活力。但到了明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对外指导思想逐渐由开放转向隔绝排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认真看课本(阅读第92页至第 96页课本) 2、自主完成: 一、限制通商 1、明朝海禁的基本情况: 海禁:明朝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与“外洋番人贸易”。 松弛:洪武以后,海禁逐渐松弛,时达到高潮。 再次海禁: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下令封锁沿海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历行海禁。 开禁:倭患平息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 2、清朝从“海禁”到“闭关” 海禁:清初实施严厉的,以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 设关:台湾统一后,始设通商贸易。 闭关: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二、自大与封闭 1、实行封闭的原因: 的反应:。 的产物:。 是根源。 2、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三、危机来临 1、原因: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清帝国日益衰落: 好大喜功,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时,不少地方发生大规模暴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影响 古老的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 的考验。 3、我的疑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