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应用论文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应用论文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应用论文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应用论文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应用论文

摘要:端头支架没有抬腿千斤,拉架前,必须容易在支架前方堆积浮煤必须清理增加了工作量;特别是巷道坡度较大时,支架前方堆积浮煤较多造成拉架困难。建议增加抬底千斤或将底座前端改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便于现场操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工艺、技术和设备等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煤矿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域的维护与管理一直是影响我矿回采工作面生产的一个难点,严重制约着我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矿结合81201工作面现场综放面地质条件在工作面进风端头处试验使用了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经过4个多月的试验使用,现将该端头架在81201工作面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工作面概况

本工作面位于北丈八井北翼十二采区西部,北丈八井北翼十四采区以东,荫营煤矿以南,本采区81202工作面(已回采)以西,本采区回风巷以北。对应上方为三矿3#煤层71612、71610、71608、71606、71604、71602、71616、71614、71611回采工作面采空区;6#煤层6201、6202、6203、6204、6208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走向长1361m,工作面倾斜长2218m。面积296698m2。煤层平均厚度为7.49m,可采储量为2616377.91吨。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复杂,上部含一层稳定的夹石,煤层总厚度最大8.10m,最小6.35m,平均为7.49m。煤层节理发育。煤层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在一矿的试验与应用

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在一矿的试验与应用 文章结合阳煤一矿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的试验,系统性的总结和对比了使用的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的应用效果,表现出了其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矿综放工作面端头维护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保证了回采的正常推进。 标签:端头支架;试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工艺、技术和设备等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煤矿井下实际生产过程中。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域的维护与管理一直是影响我矿回采工作面生产的一个难点,严重制约着我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矿结合81201工作面现场综放面地质条件在工作面进风端头处试验使用了ZFT25000/20/38型端头支架,经过4个多月的试验使用,现将该端头架在81201工作面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工作面概况 本工作面位于北丈八井北翼十二采区西部,北丈八井北翼十四采区以东,荫营煤矿以南,本采区81202工作面(已回采)以西,本采区回风巷以北。对应上方为三矿3#煤层71612、71610、71608、71606、71604、71602、71616、71614、71611回采工作面采空区;6#煤层6201、6202、6203、6204、6208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走向长1361m,工作面倾斜长2218m。面积296698m2。煤层平均厚度为7.49m,可采储量为2616377.91吨。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复杂,上部含一层稳定的夹石,煤层总厚度最大8.10m,最小6.35m,平均为7.49m。煤层节理发育。煤层节理产状:46°∠60°直接顶为黑色泥岩,平均厚度1.70m;老顶为灰色石灰岩,平均厚度9.25m;直接底为黑色泥岩,平均厚度1.65m;老底深灰色细砂岩,平均厚度3.14m。 2 ZFT25000/20/38端头支架在81201工作面端头的应用情况 2.1 ZFT25000/20/38端头支架的结构及技术参数 81201工作面进风端头处使用的ZFT25000/20/38H端头液压支架共包括为两架一组,每组支架分左右两架分别布置在转载机两侧的落地槽段,两架对称布置,与工作面支架、过渡支架配套使用;支架前移以转载机作为生根点,左右支架分别进行;端头架整体支护长度为10.76m,端头架的长度为14.51m,主要结构包括顶梁、掩护梁、底座、连杆、前梁及液压系统等。 ZFT25000/20/38端头支架技术参数 2.2 ZFT25000/20/38端头支架的井下安装及操作

超前、端头支架操作规程

超前、端头支架操作规程 一、操作步骤: 端头支架布置在综采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巷的交汇处,端头支架的后部为岩石垮落区,端头支架与综采工作面第一架过渡相邻,转载机布置在端头支架侧挑梁一侧。 端头支架相邻的第一架过渡当采煤机割煤后,前移支架,再拉后部运输机到位,工序完成后,通过转载机本身自移机构拉移转载机。拉移转载机到工位后,进行下一次割煤,采煤机每割两刀煤,拉移一次超前、端头支架。 拉移超前、端头支架按如下顺序: 第一步:先移超前支架 操作超前支架的控制阀,降前架左前、中、后立柱,使前架左半支架离顶即可,通过与后架左半支架联接的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伸)使前架的左半支架前移一个步距,待前架的左半支架行走一个步距后,快速升前架左前、中、后立柱及时撑顶,左半支架撑顶工作完后,操纵控制阀,降后架左前、中、后立柱使后架左半支架离顶,通过与前架左半支架联接的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收)使后架的左半支架前移一个步距,支架行走过程中,需及时调整相应千斤顶使顶梁不歪斜,后架的左半支架到位后同时升后架左前、中、后立柱及时撑顶,完成护顶工作,类似对超前支架的右半支架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完成对整个超前支架的迈步拉移动作。 第二步:再移端头支架

操作端头支架的前架控制阀,降前架前、中、后立柱(注意前、中、后各柱配合着动作),使前架各顶梁离顶即可,前架的侧探梁如不影响移架工作则不需收回,然后通过与端头支架后架联接的两个推移千斤顶动作(推移千斤顶伸),迅速移架,行走过程中通过调架千斤顶及时调架,防止支架倒架及歪斜(由于该支架的特殊性,建议矿方根据实际拉架情况,增加相应的、合理的防倒架装置,以便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移架)前架行走一个步距后,及时的升其前、中、后立柱快速撑顶,完成前架的移架及支护动作。接着操作后架控制阀,降后架前、中、后立柱(注意前、中、后各柱配合着动作),使后架各顶梁离顶即可,同样后架的侧探梁如不影响移架工作则不需收回,然后通过与端头支架前架联接的两个推移千斤顶动作(推移千斤顶收),迅速移架,行走过程中通过调架千斤顶及时调架,使顶梁不歪斜,后架到位后同时配合着升其各立柱及时撑顶,完成后架的移架、支护工作,整个端头支架的移拉架工作结束。 按顺序完成这两步移架后,等于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下一个工作循环依次。 二、操作安全指南 1、只有经过液压支架操作培训并且合格的有关人员才能操作液压支架。操作液压支架时要保证始终能看清即将移动的支架的动作区域,避免造成人员或其它潜在事故隐患的发生。 2、升架时要完全达到初撑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完好的支撑顶板。顶梁、侧挑梁及伸缩梁伸出后要尽可能的与顶板贴紧,同时要及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87715140.html, 支架式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贡学青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6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 创设主题,进入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主题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这里的主题不是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指文化主题,指那些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思考 的走向,使他们自发产生探究兴趣。 在教学《微视频制作》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推荐学生观看精彩视频《人类地球生活史》,视频中用诙谐的表现手法向大家讲述了人的一生要使用很多纸张、制造很多垃圾,风趣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查阅了北极发烧、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等相关新闻,思考温室效应的成因。课堂成了学生进入情境、寻求知识的殿堂,他们自发地制作了环保题材微视频,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笔者诱发学生创设主题,引导他们围绕某一主题,将技术以工具的形式纳入学习过程。这种教学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引发学生的探究需求,使其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 “搭建支架”,明确目标,引领学生探究方向 “搭建支架”是“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内容,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学生自主追求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框架。 笔者在教学活动前,先制作了相应的学习网页传到校园网服务器上,为学生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搭建了框架,同时方便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使用,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该网页具备“学习目标”“导学材料”“学习视频”“作品园地”“BBS论坛”“与我联系”等功能。学生利用该平台,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探究的重点与难点;“导学材料”中设计的任务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厘清了知识点的脉络,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视频”把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碎片化处理,方便学生通过视频学习,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作品园地”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在“BBS论坛”中,师生可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教师通

支架式教学简介

支架式教学简介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特别注意建设一种合作、沟通、讨论、竞争的教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是由创建教学情景、搭建教学支架、独立探索研究、合作互助学习、评估学习效果等相关步骤组成。具体程序如下所示: 1.创建教学情景 创建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先要设置一个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中要包含有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要求学生解决的全部主要问题。 2.搭建教学支架 教师要以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主要发展区,以提出相关问题和理解一些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概念为基本点搭建教学支架,为学生的独立探索研究和互助学习讨论奠定基础。 3.独立探索研究 独立探索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担当一个学习顾问的角色,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老师咨询和求助。 4.合作互助学习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风格类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钻研相关的课本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发言,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该学习

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理解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得到统一,使学生对调研问题纷繁复杂的态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渐渐清晰明朗。最终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使知识的深层次涵义逐步浮出水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角度入手考虑。 5.评估学习效果 评估学习效果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评估,二是对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加以评估。在评估的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不同的侧重点加以准确评估。在评估时,教师应该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知识的框架的合理及优秀程度加以评估。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知识框架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的紧密程度加以评估。第三,教师要对各小组独立探究的进程和效用程度加以评估。第四,在完善和矫正数学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最终效果和综合表现加以评估。第五,对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中各位同学的整体表现加以评估。 二、支架式教学建立的形式 支架式建立的形式有多种,下面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例简单提纲说明。 1.设置情境支架,借助悬念导入新课。 2.设置问题串支架,建立能量流动过程概念模型。 3.设置模型支架,合作探究能量流动的特点。 4.设置范例支架,体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三、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综放面端头支架的应用与推广

综放面端头支架的应用与推广 沈伟,潘洪卫,马洪俭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山东滕州277523) 摘要田陈煤矿采煤工作面所有采煤工艺达到100%机械化,工作面推进速度快,而端头区采用传统的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严重制约着工作面推进度,实现端头支护机械化是保证工作面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田陈煤矿在7108综放工作面运输端头推广应用了端头支架,取得较大成功。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端头维护端头支架 中图分类号TD355+.46文献标识码B Tianchen Coal Mine of Zaokuang Group CO.LTD Shen Wei,Pan Hong-wei,Ma Hong-jian Abstract All coal faces of Tianchen coal mine are complete mechanical mining.So the coal faces get a high mining rate.But the traditional supporting of the end of transport tunnel putting to use individual hydraulic prop with articulated roof beam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advance rate.The end of transport tunnel supporting needs achieving mechanization to ensure the coal face hig-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Tianchen coal mine generalizing hydraulic sup-port of transport tunnel end at7108full-mechanized top-caving mining face achieves great success. Key words full-mechanized top-caving mining face the end of transport tunnel supporting hydraulic support of transport tunnel end 1工作面概况 7108综放工作面位于七一采区下山右翼,工作面右侧为落差100m的邢寨支断层;左侧为7110工作面未开拓;工作面切眼与金庄井田毗邻。煤层赋存稳定,煤厚6.0 8.9m平均7.0m,煤层局部含一层0 0.5m 平均0.3m泥岩夹矸,受右侧较大断层影响,煤层局部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直接顶深灰色、厚层状,砂泥质结构,平均厚度2.0m,f=3 4;基本顶灰白色、坚硬、钙质胶结、具斜层理,f=8-12,平均厚度80.0m。基本底深灰色,砂泥质结构,煤层底板有0.2m炭质泥岩,平均厚度3.0m,f=3 4。基本底浅灰色、质纯、致密、具水平层理,平均厚度25.0m,f=6 8。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工作面采用ZF7000-23/47型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工作面两端头维护采用ZFG7600-23/42型液压支架进行支护,运输巷采用ZT10000-25/40型端头支架对端头巷道进行支护。前后部运输机运煤,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顶板,采煤工艺实现全机械化。 2端头支架技术参数及布置位置 ZT10000-25/40型端头支架,支护高度:2.5 *收稿日期:2012-02-02 作者简介:沈伟(1989-),本科学历,2010年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到田陈煤矿参加工作,从事采煤技术管理工作,2011年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4.0m,支撑宽度:2.17 2.51m,初撑力:6182kN,工作阻力:10000kN,支护强度:0.63MPa,对底板比压:1.36 MPa。 7108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紧靠工作面支架摆放在运输巷,因转载机需要转载工作面后部运输机运煤,所以端头支架采用骑乘工作面转载机的方式,通过两组液压千斤顶与转载机连接,可以互为支点,实现端头支架迈步前进。 3安装使用情况 通过在7108工作面对端头支架自选型、安装到试用期结束的跟踪观察,与传统单体支柱维护方式进行深入比较,比较情况见表1。 但在安装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端头支架吨位重,安、撤时需要完全解体,分成若干部件分车运输,才能达到绞车提升运输能力;(2)端头支架底座箱是一个整体,尺寸大,在安装运输过程中对巷道尺寸有较高要求;(3)安装环节多,附件安装繁琐,该工作面安装耗费144个工时。 4总结 端头区是采运设备的交接点,布置有转载机等设备,且是行人、通风及输煤的咽喉,端头管理和支护的好坏,是决定工作面推进度、安全程度的关键因素。尽管端头支架存在使用费用高,初次安装耗费部分工时,但从现场使用情况看,端头支架能保证顶板安全,回采 2 12012年第4期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师拥有绝对的教学主导权,“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弊端”。而支架式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 (一)支架式数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传承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本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素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的载体”较为深刻地理解,再通过对理解内容的归纳总结、消化积淀,就可以将其彻底内化吸收,最终使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建构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为重要参考点 实践证明,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为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新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故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体性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过程,在观察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设置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弥补学生的空白。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了影响建构有效程度的重要因素[3]。经验的收获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实践的付出,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其真实度 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人文环境,故一个优秀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使其优秀还要使其逼真,因为数学

端头支架、超前支护支架在桃园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端头支架、超前支护支架在桃园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摘要】端头支架、超前支护支架在桃园煤矿综采工作面中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原支护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效地加强了项板管理,优化了回采工艺,确保了安全生产,为矿井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端头支架;超前支架;综采工作面 【abstract】becau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face-end support and forepoling bracket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 in taoyuan coal, the problems in original support pattern have been solved drastically. besides this reinforced the management in roof and improved extraction techniques. as we can see, this ensured the safe in produc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ne. so this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 words】face-end support;forepoling bracket;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 1 桃园煤矿71煤层地质概况 桃园矿71煤层属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所开采的7135工作面煤层厚度为0.5-2.2m,平均1.6m。煤层倾角10°-30°,平均为22°。煤层结构普遍含有一层夹矸,夹矸厚度平均为0.4m,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为泥岩。该面上方为7133工作面采空区,下至71煤层-500底板等高线,南以三采区边界为界,北至南三回风上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文案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 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师拥有绝对的教学主导权,“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弊端”。而支架式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 (一)支架式数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传承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本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素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的载体”较为深刻地理解,再通过对理解内容的归纳总结、消化积淀,就可以将其彻底内化吸收,最终使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建构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为重要参考点 实践证明,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为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新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故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体性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过程,在观察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设置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弥补学生的空白。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了影响建构有效程度的重要因素[3]。经验的收获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实践的付出,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其真实度 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人文环境,故一个优秀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使其优秀还要使其逼真,因为数学

煤矿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应用有经验

煤矿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护管理 ZFT15000/21/32型放顶煤端头液压支架是在总结和吸收国内放顶煤端头支架研究与使用优缺点基础上,结合现场综放面地质条件,为了解决放顶煤工作面出口的支护与维修困难和帮助安全生产,而设计的。该端头支架的主要用途:支护工作面出口顶板,随着工作面向前推移,能够推移前、后部刮板输送机及转载机,做到相互交替移架及时支护,实现综放面连续生产,增加了煤炭资源回收,提高了推进速度。 1 、高产高效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 煤矿根据下组煤9-10-11#煤的地质构造条件,在分析端头支架选型时应当注意的工艺问题和技术参数基础上,参照该下组煤煤层已开采工作面的底板分类结果,对照煤层的围岩条件,找出了适应该煤层工作面高产高效综采液压支架应具有的技术工艺和今后发展方向,为下组煤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使用的液压支架提供了理论基础。 2、ZFT15000/21/32端头支架在工作面顺槽的应用 煤矿的工作面顺槽长期以来普遍采用十字梁或者一字梁配合液压单体支护的超前支护形式,人工支、回棚劳动强度大,支护强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支护效果比较差,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成了制约矿井产量提高与采煤工作面快速推进的瓶颈。为此,他们在S1105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始使用ZT F12400/21/30端头液压支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起初我矿综放工作面生产管理经验少,全矿干部与职工管理经验和操作水平低,综放工作面的前窜后滑控制不好,造成端头支架的使用空间无法保证,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后研究决定S1104工作

面端头支架没有投入使用,我矿领导积极组织与厂家、科研院校研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对端头支架进行改造,增加了调架油缸、操作手把位置等几方面,在S1105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始改用ZFT15000/21/32端头液压支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ZFT15000/2 1/32端头支架共包括为两架一组,两架对称布置,与工作面支架、过渡支架配套使用。主要结构包括顶梁、掩护梁、底座、连杆、前梁及液压系统等。端头架整体支护长度为10.76m,端头架的长度为14.51m。每组支架分左右两架分别布置在转载机两侧的落地槽段。支架前移以转载机作为生根点,左右支架分别进行。 ①井下组装。端头支架的整体长度及重量均超过副井运输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地面车间进行解体,然后在井下现场组装。端头支架布置在综采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巷的交汇处。端头支架与综采工作面第一架过渡相邻,转载机布置在端头支架中间,前、后运输机机头分别布置在端头支架的左架前部和后部。 ②操作步骤。运输顺槽端头割煤、拉移前后部运输机和转载机、端头支架的操作步骤如下:采煤机在机头割通后→推移前部机头→拉后部机头→推移转载机→拉移顺槽端头支架的本架→拉移顺槽端头支架的邻架。工序完成后,转载机利用端头支架自移机构拉移转载机。 3、端头支架的优点: ①综放工作面端头处在采、运、支设备的交汇点,设备布置密集,能有效将各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规划,增大了人员操作空间。

端头支架、超前支架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与研究

超前支架、端头支架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工作面概况、采煤方法及设备型号、液压支架的布置、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述了端头液压支架代替密集支护在发凤凰山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关键词:综采;端头液压支架;液压单体;密集;支护 1 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现状及局限性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 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 作面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即采煤工作面两顺 槽20m范围内必须采取超前加强支护。传统的采煤工作面 两顺槽超前支护主要以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 行支护,根据巷道断面及顶板压力情况确定支护参数,以确 保安全出口的畅通。但是在特殊地质条件和临面开采时,单 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的局限性逐渐表现 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较大的煤层,达不到支 护强度,易造成工作面安全出口处顶板下沉,单体支柱钻底 多,回撤困难,特别是工作面后部密集切顶处尤其如此。 (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顶梁支设及回撤 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了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难以实现 高产高效。 (3)劳动强度大。由于支设回撤单体支柱及顶梁频繁,

造成工作面回采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4)成本高,安全性差。因顶板压力大或操作等原因,支 柱、顶梁、柱鞋的损坏量较大,增加成本支出。并且工序复 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 综采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方法 综采工作面两端头常规的支护方法是人工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木柱帽进行密集支护,单体支护间距要求不得大于1 m,人工搬移支柱次数为1次/根/循环,且综采工作面两端头受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影响属应力极不稳定区,人工操作时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凤凰山矿首次在综采工作面采用端头液压支架代替端头密集支护的办法进行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作面概况 2采煤方法及设备型号 主要采煤配套设备见表1。 设备名称 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 液压支架 转载机 破碎机 胶带输送机 单体液压支柱木柱帽 规格型号 M W G—200/500C D SG Z—764/400 ZZ—4000—17/35 SZZ—764/160 PC M—110 D SP—1063/1000D Z—2800,D Z—3150 0.8×0.2×0.15 备注 无链牵引双滚筒 两种类型 1 m 3坑木折合40个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的应用

一、技术革新项目名称: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的应用 二、技术革新项目发明人:杨小勇赵文昌 三、技术革新项目工作总结 1、技术革新项目实施背景 一直以来综采工作面皮顺端头采用支设密集支柱方式管理顶板,此种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人工搬运单体支柱加大职工劳动强度。根据条件不同分别采用DZ31.5-20/100、DW35-25/100 X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其重量分别为80kg、95kg需两人抬运。 (2)支护强度低。DZ31.5-20/100、DW35-25/100 X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能力分别20T和25T。 (3)回撤支柱安全系数低。回撤时必须停下转载机,,工作人员不能低于三人,两人回撤,一人观察顶板,掌握安全。且由于支护强度低顶坂下沉,将支柱压进底板,造成回撤苦难。 2、技术革新项目实施内容 (1)利用转载机自重(41.2T,不含破碎机)及其与巷道底版摩擦力,将转载机作为拉移端头支架着力点。 (2)在转载机尾部(整机体上)焊接推移框架。根据巷道的变化在推移框架上预留三个销孔供拉移位置变化时拉移销销孔的位置变化。 (3)地面制作拉移专用连接头。 (4)安设ZFS5600-17/35型支架一架。 (5)将支架操纵阀固定在转载机挡煤板上,实现对端头支架的远距离控制。 3、技术革新项目创新点 改变了皮顺端头的支护方式,增强了支护强度有效的控制了顶板。 4、技术革新项目改进建议或努力方向 通过立项实施应用后,在南中工作面应用后,有效的减少了密集回撤时的人工投入,并杜绝回撤的危险系数,但在设计及应用上仍存在不足,需在制作及材

质上进一步优化设计。现在4306工作面进行安装。 四、技术革新项目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 有效的解决了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强度小,顶坂控制困难,回撤时人员投入大,危险系数大,以及回撤浪费时间多等诸多弊端,为综采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五、技术革新项目验收结论及建议奖励标准 经技术革新项目验收,建议给予元的奖励 附件1:技术革新项目实施前后对照图 附件2:技术革新项目实施人员奖金分配方案 赵文昌杨小勇李修洪司纪家 连平小张涛陈田锡林顺仁

超前端头支架操作规程

超前端头支架操作规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超前、端头支架操作规程 一、操作步骤: 端头支架布置在综采工作面与工作面运输巷的交汇处,端头支架的后部为岩石垮落区,端头支架与综采工作面第一架过渡相邻,转载机布置在端头支架侧挑梁一侧。 端头支架相邻的第一架过渡当采煤机割煤后,前移支架,再拉后部运输机到位,工序完成后,通过转载机本身自移机构拉移转载机。拉移转载机到工位后,进行下一次割煤,采煤机每割两刀煤,拉移一次超前、端头支架。 拉移超前、端头支架按如下顺序: 第一步:先移超前支架 操作超前支架的控制阀,降前架左前、中、后立柱,使前架左半支架离顶即可,通过与后架左半支架联接的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伸)使前架的左半支架前移一个步距,待前架的左半支架行走一个步距后,快速升前架左前、中、后立柱及时撑顶,左半支架撑顶工作完后,操纵控制阀,降后架左前、中、后立柱使后架左半支架离顶,通过与前架左半支架联接的推移千斤顶(推移千斤顶收)使后架的左半支架前移一个步距,支架行走过程中,需及时调整相应千斤顶使顶梁不歪斜,后架的左半支架到位后同时升后架左前、中、后立柱及时撑顶,完成护顶工作,类似对超前支架的右半支架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完成对整个超前支架的迈步拉移动作。 第二步:再移端头支架

操作端头支架的前架控制阀,降前架前、中、后立柱(注意前、中、后各柱配合着动作),使前架各顶梁离顶即可,前架的侧探梁如不影响移架工作则不需收回,然后通过与端头支架后架联接的两个推移千斤顶动作(推移千斤顶伸),迅速移架,行走过程中通过调架千斤顶及时调架,防止支架倒架及歪斜(由于该支架的特殊性,建议矿方根据实际拉架情况,增加相应的、合理的防倒架装置,以便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移架)前架行走一个步距后,及时的升其前、中、后立柱快速撑顶,完成前架的移架及支护动作。接着操作后架控制阀,降后架前、中、后立柱(注意前、中、后各柱配合着动作),使后架各顶梁离顶即可,同样后架的侧探梁如不影响移架工作则不需收回,然后通过与端头支架前架联接的两个推移千斤顶动作(推移千斤顶收),迅速移架,行走过程中通过调架千斤顶及时调架,使顶梁不歪斜,后架到位后同时配合着升其各立柱及时撑顶,完成后架的移架、支护工作,整个端头支架的移拉架工作结束。 按顺序完成这两步移架后,等于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下一个工作循环依次。 二、操作安全指南 1、只有经过液压支架操作培训并且合格的有关人员才能操作液压支架。操作液压支架时要保证始终能看清即将移动的支架的动作区域,避免造成人员或其它潜在事故隐患的发生。 2、升架时要完全达到初撑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完好的支撑顶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概念框架,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其学生的适应性和学科特征的适应性。支架式教学的发展给我国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化学教学 1支架式教学的涵义 “支架”一词的运用始于1300年,其原意指的是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是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暂时性支持的平台、架柱等,并且当建筑物建好后就拆掉的一种支持。后来被引用到教育中形象的描述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中,学生的“学”是不断的积极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就如同修建建筑物一样;教师的“教”则是“修建建筑物”必要的“脚手架”,要支持学生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地建造新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渐减少给学生的“支架”帮助直至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建构意义。这就是发展到现在的“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国外近二三十年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支架

式教学的定义很多。例如,伍德等人(Wood,Bruner&Ross,1976)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幼儿或新手在更有能力的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达到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能达到的目标的过程[1]。 斯南文(Slavin,1994)指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教学进行,使儿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定义是源自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构建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3]。这种概念框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逐步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入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2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支架式教学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N.C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现在我国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建构主义理论。 2.1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在《社会中的心智》一书中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教学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最近发展区”也可译成“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1978)。在最近发展区中,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即第一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或其他人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2019年教育文档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与xx教学 1.支架式教学 所以支架式教学指的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参照建筑工地上使用支架来进行高层建筑建设的手段,将老师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倾向于设置在脚手架的位置上。 随着人教版教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行,老师在课堂上的意义和价值被从头定义,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严重力量,在今后的课程开展过程当中将主要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正是支架式教学的真正定义,从素质教育开展的角度上说,进行支架式教学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xx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教学过程当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初中学习阶段英语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已经成为了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当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科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打下优良的英语基础,显然十分严重。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法和日常生活当中英语的用语习惯是教学的重点。不过应该注意到,由于上述知识的庞大性和初中阶段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往往时间被挤压,而缺乏英语学习时间的积累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根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不好,根源在于初中阶段英语底子没有打好。针对已有的问题就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被挤压的问题,比如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己英语学习当中的问题,是解决当前英语教学当中出现困境的严重途径。 二、支架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应该遵循的路径 1.搭建支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以教 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构主义教 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新课程的性 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因此,建构主义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 念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 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 以及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学生单方面机械式的 被动接受或是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行为,而是通过尽力寻求新信 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历经同化、顺应、平衡等 过程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有效贯彻实施 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日臻成熟的 种模式。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 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支架式教学图 1 的理论基

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潜在发展水 平(第二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第一水平)的差异, 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通过在教学中搭建支架, 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它们之间的关 系可以形象的表示为图1。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 理论, 可以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生利用教师和学习伙伴提供的方向、 任务、资料、情景等学习支架,不断攀升自己的“最 临近发展区” ,从而有效、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 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构成。在支架式教学中,根据学习者 的最临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情景,随即撤去 支架,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 程,使学生的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有更高的发展。 三、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在使用支架式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支架”的选择尤 为重要。常用的“支架”类型主要有情境支架、图表支架、问题支架、工具支架、实验支架、文本支架、建议支架以及范例支架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 设置不同类型的支架,使学生能在知识框架中不断地攀升,最终完 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下面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某些支架 的应用加以阐述。 1. 情境支架情境支架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学习支架。通过在教 学过程 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 真正体验“从生活走近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例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片段分析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片段分析 摘要: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片段为载体,论述“支架式”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探讨数学课堂从有效向高效转化的途径,以达成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线性规划问题 高效课堂 支架式教学理论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前者是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的,后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与更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的[1].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首先应当掌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架构合理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积极参与探索、充分解放思想束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下面以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为例,剖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这节课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其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教学片段: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图形. 二元一次不等式06<--y x 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师:前面己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对应关系.请思考以下问题:方程06=--y x 表示为一条直线,那么二元一次不等式06<--y x 所表示的图形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生: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出直线06=--y x ,然后列出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06<--y x 的几组解,并在图上描出相应的点.通过作图观察,并与同学交流后,得出这些点分布在直线06=--y x 的左上方. 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作出直线06=--y x ,给予及时点拨,并选择一部分学生的数据,在通过几何画板上描点、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点是分布在直线的左上方?请试着给予证明. 生:(静下来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 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引领并梳理,得出结论.)若),(00y x p 在直线上, 当点),(10y x A 中的01y y >时,即点A 在点P 的上方.然后通过几何画板和代数法 作个检验. 生:学生立即动手实践,不难发现.当0600=--y x 时, 610<-y x . 师:①引导学生归纳,当x 不变,y 增大时,6--y x 整体减小,即小于0.(即在上方的点使得06<--y x ). ②提出问题,当x 不变,y 减小时,6--y x 整体怎样变化?再想一想:如果y 不变,x 增大或减小时,6--y x 整体整体变化情况又是怎样? 生:(合作交流)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尽量的多,尽量地给予肯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