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经济学上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经

济关系的一种曲线。这一经济关系的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在1958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positively correlated)的关系,也就是通货膨胀越来越高,失业率越来越低,反之则相反。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衡量工具。它可以表明,在短期内经济上

通货膨胀,失业率可能会降低或升高。但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经济体可以选择降低失业率,从而增加通货膨胀。但是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经济体的不断发展,以增加实际收入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当失业率降低到某一水平时,通货膨胀水平会出现调整,

以抵消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下降的失业率也可能会推动劳动力市场旺盛,从而使劳动力价格上涨,最终引起整个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尽管长期内两者之间的联系出现变化,但是菲利普斯曲线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短期内的经济关联信息。

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之间的难以忽视的关联,每年都要研究其变化,以便制定

出科学的政策。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政策影响后的结果,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财政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菲利普斯曲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担任政策制定者的教科书。它可以提供结构性的、宏观的分析,以部署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防止过度的失业或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9.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10.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 11.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 第六章分配理论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归纳

16、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权衡取舍。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7、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 波动。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1、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 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5、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6、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 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 的影响。 13、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4、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 品与劳务量。 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 3、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4、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 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失业 二、判断√ ×√ √ ×√√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 6、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 7、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 三、选择题 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 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 C 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 D 以上都不是 2、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养老金收入者 D 雇工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 A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 C 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 D 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 4、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 A养老金收入者B 领固定工资者 C 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 5、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 A 需求拉动 B 成本推动 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D 上述都对 6、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 B 货币需求过大 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 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 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A 投资需求增加 B 货币供给减少 C 政府支出减少 D 政府收入增加 8、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 A 人为制造衰退 B 减少货币发行量 C 降低实际GNP D 以上都对 9、下列哪一个不是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分类的() 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D 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简答 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 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 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名词解释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统计数据说明的名义工资变化率同失业率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系..菲利普斯是最先利用正式统计方法分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后来这一关系不断被经济学家补充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2.货币危机: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表现为汇率出现实际的或潜在剧烈的不稳定性;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种状态..2分货币危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非美元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二是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1分 3.成本偏好说:解释银行盈利性和市场结构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指在高集中度市场中的银行会比在较低集中度市场中的同等银行有更主同的费用支付;减少了银行的盈利;进而削弱利和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5分1.美元危机:货币危机的类型之一;专指以美元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从遭受损失的角度论;美元危机以美国债权国的法定货币升值为特征;受害者是美国债权国而非美国..2. 核心通货膨胀:是从标题通货膨胀指标中剔除暂时性价格变动的价格指数..该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长期趋势;是价格指数中与货币增长相联系的长期或持久的部分;井有助于预测短期和中期通货膨胀率.. 3. 铸币税:在现代经济文献中; 理解铸币税的概念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归属的角度看;铸币税一般是指货币发行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权力;从货币飞行中获得利润..这里的货币既可以是金属铸币、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形态的货币如电子货币..二是从来源的角度看;由于货币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货币的价值往往要高于原始的充当货币的商品的价值;高出的这一部分价值就是货币铸币税..只不过不同的货币形式铸币税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恩格尔曲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对某一商品的支出。表示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货币工资率。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或成为垂直线,或变成正相关线,都表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奥肯定律: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的重要联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率1%,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 基尼系数:1912年提出,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 需求价格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它的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是衡量一种商品胡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的概念。 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不仅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货币收入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被认为反映胃人类消费过程的普遍特点,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就叫做边际替代率。 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中,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在收入和闲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DP:国内生产总值 2.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3.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6.实际汇率:是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它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7.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偏好。 8.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9.托宾的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该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 10.CPI:消费价格指数,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11.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2.经济增长:(书本版)经济增长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百度版)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对于一组不服从0, 1上介于0, 1之间的二阶矩来说,如果通过直角坐标系的某个点的二阶矩的变化率等于该点的纵坐标的变化率加上它对应横坐标的变化率,那么这样的二阶矩被称为负二阶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关于二阶矩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二阶矩满足条件p=(q^-)/(p^-),其中p是纵坐标, q是横坐标,则称此二阶矩为菲利普斯曲线(也有文献称为菲利普斯变换)。如果条件( p=0)是对的,称此二阶矩为0阶矩。如果P=(q^-)/(p^-)和上面的条件有矛盾,称为非菲利普斯曲线(也叫非0阶矩)。二阶曲线和二阶曲面相类似,都是一种空间中的函数集合。二阶曲面通常可以用定义来研究,而二阶曲线只能由类比来给出定义。如果把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翻转”到另一部分,然后在翻转后的图形上定出两个不同的点,连接这两点,便得到一条直线。这样的图形就是二阶曲线。例如:可以把圆“翻转”(将弧的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成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R和一点S。沿着直线的方向,作线段AP。则AP+SA+CO=0,这就是一条二阶曲线。这时的三个点,就构成一条二阶曲线。因此,如果你把一条二阶曲线“翻转”到另一条二阶曲线上去,那么原来的二阶曲线就变成了一条新的二阶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始终属于几何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即,给定n阶二次曲线,给定m阶二次曲面,究竟存在多少个函数f:使得任意两个二次曲线之间有唯一的f。菲利普斯曲线定理:任意n阶二次曲线,总有m阶二次曲面。其中的

m>0,且最大的数就是该曲线的最小的m阶子曲面的最小亏格。 根据传统的定义,上述两个定理也成立,即有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第一,如果一个多项式f有两个不同的零点,那么该多项式必然可以写成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并且两个多项式对应的零点是唯一的;第二,如果一个多项式在同一个点有两个不同的零点,那么该多项式必然可以写成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并且两个多项式对应的零点是唯一的。这就证明了f是唯一的。这是以欧拉,拉格朗日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数学家证明的。本节课我们已经探索了复平面上一些基本性质,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了复平面上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的一些特征。

经济学名词解释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当生产要素的投入增至一定数量后,收益的增量将逐渐递减的规律 需求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失业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当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以后,总产量的增加额将越来越小的现象。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机会成本: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考虑的根本目标。由微积分基本原理知道:利润最大化的点在边际利润等于0的点获得。利润(或称净收益)为收入与成本之差,边际利润亦即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即:MB=MR-MC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1.横向兼并: 两个(或多个)在同一行为并在生产经营上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兼并。 2.幼稚工业论: 主张以禁止进口和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新兴的工业进行保护,以避免被发达国家工业挤垮从而实现工业化的理论。 3.货币的投机需求: 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机会而获利的目的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 4.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的曲线。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商品X的以替代的另一商品Y的消费数量MRCS= --△Y/△X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通常为产量的增加,此处产量既可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人均产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财政的)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菲利普斯曲线: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BP曲线:宏观经济学称关系式 f EP n q r y rw P γ σσσ =+-- 为国际收支函数。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 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BP 曲线。。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个单位的外国货币表示若干本国货币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该收取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 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经济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此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2-10年。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价值的总和。 2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 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3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 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4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5.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6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7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8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 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 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4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12、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部分。当经济处于均衡时,AD=AS。 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AS: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13、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时期数,可相加。 存量:指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时点数,不可相加。 关系: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流量会导致存量变化。 14、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的变动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 响进行分析。 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于其他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GDP统计方法:产品流动法、支出法、收入法。 19、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 比例。APC+APS=1 20、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 消费的变动情况。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储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MPC+MPS=1 21、消费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投资成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3.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 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4.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时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6.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 7.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 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成为“凯恩斯陷阱”和“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9.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与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支出降低的效果。 1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价格和利率的行为。 13.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14.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 GDP2个百分点。 15.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 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6.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 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书本上)当一个经济中绝大数商品和劳务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7.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18.最终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9.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的总和。

35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学生)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章是关于经济短期波动的最后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在短期与长期内的关系,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以及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两个因素,理解减少通货膨胀的短期成本。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相关的,而短期中,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负相关的,政府要降低失业率,就只能选择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35.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那么失业率就将下降到低于自然失业率。但在长期中,人们预期到实际存在的通货膨胀,失业就等于自然失业率。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如果企业成本上涨,SRAS向左移动,价格上升,产出与就业下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35.4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必须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总需求,短期内产出下降,失业上升。

习题 名词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 判断题 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在短期中,总需求增加提高了物价,增加了产量,并减少了失业。 3、价格预期提高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 利。 4、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通货膨胀,并持久地减少了失业。 5、在长期中失业率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且,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自然失 业率的垂线。 6、当实际通货膨胀大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 7、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进口石油价格上升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并使 通货膨胀--失业的权衡取舍不利。 8、失业补助减少降低了自然失业率,并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9、总需求增加暂时减少了失业、但在人们提高了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后,失 业又回到自然失业率。 10、突然的货币紧缩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减少了失业提 高了通货膨胀。 选择题 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B.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C. 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D. 产量和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A. 高产量增长率与低失业率相关 B. 高产量增长率与高失业率相关 C. 高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相关 D. 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相关 3、在长期中,如果人们调整自己的价格预期,以致所有物价和收入都与物水平的上升同比例交动,那么长期菲利晋斯曲线 A. 向右上方倾斜 B. 向右下方倾斜 C. 是垂直的 D. 斜率由人们调整自己的价格预期的快慢决定

解释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一、西方经济学图形之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1.不含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若设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为: π=-ε(u-u*) 式中,参数ε衡量通胀率对失业率的敏感度。方程描述的是,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即u> u*时,价格水平就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价格水平就上升。 不含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例如,或者通过高通货膨胀率来维持低失业率,或者通过高失业率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换言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

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或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π= πe-ε(u-u*) 其中,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 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

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因而,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即经济政策在长期中无效。 (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可以用图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弹性: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 第二章商品价格决定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9.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10.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1.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2.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15.消费预算线:亦称消费者可能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组合的线。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名词解释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③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④平衡预算乘数(Kb):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⑤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⑥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⑦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⑧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 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 ⑩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11 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12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3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14 GDP折算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用以反映某一时期和基期相比价格变动的程度。 15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根源于以下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16 IS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7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8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高时,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1.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指消费者对其他商品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 度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晰,并且界定产权而发生的协商或谈判等活动的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在具有外部性的 市场上,无论初始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3.显示偏好强定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如果(X1,X2)是(Y1,Y2)的显示偏好(直接或间接),且(X1,X2)和 (Y1,Y2)不同,则(Y1,Y2)不可能是(X1,X2)的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 4.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 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 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 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 好。 6.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 7.逆向选择: 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8.需求价格弹性: 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 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9外部经济: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 10.道德风险:是市场的一方不知道另一方行动的情形. 11.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 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价格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简单的来说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就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 去卖者的成本。 12.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结余部分. 13.价格歧视: 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 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14.交易费用: 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後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15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宏观经济学 1.真实经济周期:也称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 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2.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 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3.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 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但是中国好像不灵. 4.工资刚性:即货币工资确定后的不易变动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水平一经确定,由于人们对收 入的高期望值和工资决定企业、劳动者双方利益,使之难于向下浮动。工资刚性所体现的是工资易升不易降,易增不易减的特点。 5.资本积累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 于劳动的增长率。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高的储蓄率导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过高的储蓄率导致低的人均消费,而过低的储蓄率,人均产出低,人均消费也低,存在一个储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费取最大值,这个储蓄率下的人均资本就是资本黄金率水平. 6.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 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7.理性预期:指经济当事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为了避免风险或获得最大收益而运用过去或者现在一切可 获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报. 8.托宾Q理论: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托宾q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 重置成本之比。这一比例兼有理论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沟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货币政策、企业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精心整理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 )",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产出增 决定对社会发总 34用。 5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6、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7、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s ),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8、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均衡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而只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 9、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因为任何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起码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第一,其定义域不受限制,即它适用于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类型; 第二,非独裁,即社会偏好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偏好来决定; a与b 10、 的比率。国民收11 12、自然失业率:指在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失业处于这个比率时,价格与工资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通货膨胀加速或递减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失业率就是一个国家实现了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时的失业率,亦称充分就业失业率或称长期均衡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