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教育小孩的

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教育小孩的

從小看八十!日本民族起跑線教育

我們一定以為,與國內幼稚園追求高檔、豪華、現代

化的設備相比,在日本這如此先進、如此重視教育的

國家,幼稚園的硬體理所當然也會是最棒的、最好的。硬體?

不,是簡樸!

日本幼稚園不論是公立的(由政府辦的,教師可以享

受公務員的待遇),還是私立的(由教會寺廟辦的),他

們的課室都極為簡樸,看不到一點“豪華”和“現代

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和一台手提

式的收錄機,是顯得稍微“高級”一點,其硬體均比

起國內要求的“五機一幕”相差較遠。至於幼兒的

玩具,則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

尼龍繩、木或竹制筷子、還有大量的圖書,任由孩子

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只見幼兒樂在其中。

日本幼稚園找不到現代化的設備和琳琅滿目的高檔玩具,這與日本先進發達的科技社會似乎形成強烈的反差。殊不知,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體現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形成更大的生存壓力,營造“適者生存”的氛圍,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讓孩子受益終生。硬體?不,軟體!

1.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稚園就要媽媽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裡,E包放在F包裡。

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稚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

左邊是裝閱讀書的袋子,右邊是裝鞋子的袋子

裝被子的袋子

裝衣服等的袋子

經過兩年,我們都對此已經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日本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著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著。

這是很震動人的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著,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愛在心中,不在手中。

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與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愛子參加幼稚園入園儀式。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3. 反復脫換的行頭

幼稚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稚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稚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髒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夠多麻煩。

每天早上,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稚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稚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稚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沖到我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午睡清潔、吃午飯、上課的時候也是半裸上身的。

日本幼稚園的小朋友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裡鍛煉身體,以增強抗寒能力。

日本的父母從小就不讓孩子多穿,目的是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

5. 零歲開始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稚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裡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

幼稚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經是菊花,然後變成百合,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範的紫羅蘭了。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稚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拼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幼稚園長還要讓小朋友們半裸著跑馬拉松

這是採訪小朋友們時的畫面。他們都說,馬拉松要跑到終點。天哪,這可是4歲不到的小孩子啊~

日本幼稚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週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稚園之間的比賽,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田田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裡,那可是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乾。日本孩子光著腳在外邊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著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

外国值得学习的教育方式

(一)美国 美国父母成功教子四大经验 经验一: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尽可能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词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父母失去教育孩子的机会。 经验二: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在每天工作之余,父母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有两种最好的亲子活动就是,一起读书和一起游戏。所以家长们最好把看电视的时间节约下来,用来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游戏。还有一点,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要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东西,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还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空间。全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这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能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家庭的和睦。 经验三: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父母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谈话,为亲子之间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机会。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情告诉父母,对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也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 经验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孩子的成长,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全力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首先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孩子可以做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父母可以让孩子完成更难的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让孩子更加自信和自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父母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而尊重父母、爱父母。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外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外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看到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让人嘘唏不已,那么外国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1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2 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3 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4 家长要教导孩子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5 鼓励孩子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6 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7 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外国人对教育孩子的看法8 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昨天和一个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事聊天,她说日本人很尊重孩子的意见,也特别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从不给孩子打针,还说她前几天在日本街头还看到一个小孩子身穿短裤衩玩。我听了之后不禁纳闷,现在的日本气温也就是7、8度,谁家的父母舍得让孩子穿着短裤在街头行走?莫非她疯了不成?和婆婆、老公谈起,无一不是一脸难以理解。今天上网一查,还真有这样的事,而且,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真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虽然不能说家家锦衣玉食,很多家庭却把小孩子都当作了皇帝,一句话,中国的孩子都成了宝贝。摸不得,碰不得,夏天怕热,冬天怕冷,霸道、娇嫩而且弱不禁风,以至让人以为对待孩子就是这样,不这样就是没有爱心。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说日本幼儿园小朋友每天都会以在操场上用干毛巾摩擦身体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御寒能力。消息是配照片的,照片上,一群日本小朋友穿着小短裤,光着上身,一脸阳光般地在冬天的操场上擦拭身体。将这则消息求证日本的朋友,朋友回复这种情况在日本是一种常态。“日本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四季体育课短袖运动衫,短裤。到了中学有指定的长袖运动衣裤,可是有人穿,有人还是短衣短裤,随意。到小学为止都是照片上那样的。孩子们都习惯了,所以无所谓。要是孩子说冷,家长只会说孩子缺少锻炼,鼓励他们体育课像别的孩子那样好好运动。绝对没有人给学校提意见的。” 很难相信,这样的情景能够在中国出现,不要说让孩子接受这种锻炼,就是稍微严厉一些,中国的孩子和家长都会受不了,不闹得死去活来、翻天覆地就不是中国特色。长此以往,以温室里的中国孩子的未来面对经历风雨严寒的日本孩子的未来,不输个一塌糊涂才算奇怪。这些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们除了一味唱高调、高谈阔论,又有几个人在意过这些细节,并且扎扎实实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些事情呢?” (看到这里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关于日本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的比较,中国的“小皇帝”们在身体健康、礼貌意识、独立自主等方面的表现都比不上日本的小朋友,让人看得汗颜。当时我看得不屑,但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不禁担心:自己是否也在培养着这样的“小皇帝”?) 来源:《看世界》作者:谢英发布时间:2008-12-18 “我在日本居住多年,一直比较留意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公平意识、集体精神;也特别强调尊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老师的饭菜也归学生分配 邻居的小女儿真里子5岁了,在上幼儿园大班。每天早晨我去上班都看到她穿戴得整整齐齐,手提布袋,双肩背包,跟着妈妈去幼儿园。 见到我,真里子就会弯下腰来,大声问候:“阿姨早上好!”这时,她手中的布袋拖到地上,背上的背包简直“盖”住了幼小的身体。真里子的背包里装着手帕、牙刷、牙膏,吃午饭的勺子、筷子、水杯、水壶,水壶里还灌满了一天喝的水。真里子的布袋里,是要还给幼儿园的几本图画书。 小姑娘身上的行囊可不轻呢。可是真里子的妈妈却空着两只手,与我打过招呼后,只是

专家看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专家看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一: 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二: 美国人认为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三: 中国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护短、宠孩子是妈妈的“专利”。 然而,在美国却不是这样。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对孩子地一生有很大地影响。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电子游戏、请小朋友到家里参加都事先要要向妈妈请示,并做出“预算”。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四:做错事是要道歉的。 就餐地时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地位置上。小家伙就开始闹:“那是我地地方,我要坐那里。”异性主人赶紧过来劝,小家伙还是闹,男主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就回到自我地房间里去!”小家伙还真倔,流着泪冲上了楼。我连忙说:“没关系,换一下位置吧!”异性主人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孩子的。”过了十几分钟,小家伙下了楼,男主人问:“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着头向我道歉。这时候,男主人与异性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五:美国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哭闹的。 刚到休斯敦,我们到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有一个美国母亲牵着一个大约两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并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来,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地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六: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骄傲。 给我们讲课的约翰是一个四十多时的离了婚、除了专业就没有其他爱好的男人,他经常拿出一个幼稚地图漫集让我们看。说实话,那些图漫简直就是涂鸦,有些还能辨认出是只鸟或者房子,有地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可是约翰却把它看为宝宝,逐一给我们说明这是孩子几时地作品,让人充分感受到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骄傲。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七:美国父母很关注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 在我们回国前,美国同办组织我们去旅游。一个领队地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断地拨打手机。我们都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参加小区里地足球比赛。我们加出一口气:“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们闹着玩吗?”纵然如此,最终孩子还是沮丧地向父亲汇报了他们地战况。这位父亲听完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啊!我的宝宝!可惜我没能看到,对手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再加油,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英语单词记忆法(英国人如何记忆)

别再用中国人的方法背英语单词了,英国人是这样背.快转吧,老好了,错过这儿村没儿这店儿 请大家想一想,英语是谁发明的?英国人 呗!英国人认不认识汉语?不认识!那么英 国人在学英语单词的时候需不需要记住单词 的汉语意思?不需要,英国人的英语课本里 根本就没有汉字,何谈记住单词的汉语意 思?那么既然英国人学英语不需要记住(甚 至根本就见不到)单词的汉语意思,那么中 国人学英语为什么要去记住单词的汉语意思呢?这种做法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然而由于中国人学英语时都在背单词的汉语意思,因此大家 反而觉不出“背汉字”有什么奇怪的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 个行为真的很奇怪,奇怪的根源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中国 人普遍不会直接识别英语单词的意思,因而只好靠汉语符号来 机械地帮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这样去学英语不仅多此一 举,而且必然会陷入苦海无边的符号记忆灾难中。 其实英语单词和汉字一样,存在着很多的“偏旁部首”,知 道了偏旁部首你就可以根据它们直接来猜测单词的意思,虽不 说百分之百猜准,但起码可以猜测个大概,至少在别人告诉过 你单词的意思后你可以恍然大悟地领会它,这样就可以大大增 强你对英语单词“见字识意”的能力,做到真正认识一个单 词,而把它的汉语意思仅做为一般参考。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单词representative,请别急着告诉我你认识这个单 词,其实你不见得“认识”这个单词,你仅是凭着你的记忆力

记住了这串英语字母和两个汉字符号“代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去学英语你会多费劲?下面我来告诉你这个单词为什么是“代表”的意思。re在英语里是一个偏旁部首,它是“回来”的意思;pre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向前”的意思;sent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发出去、派出去”的意思;a仅是偏旁部首之间的一个“连接件”,没了它两个辅音字母t就要连在一起了, 发音会分不开,会费劲,因此用一个元音字母a隔开一下;tive也是一个偏旁部首,是“人”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偏旁部首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re-pre-sent- a-tive,就是“回来-向前-派出去-的人”,即“回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又被派出去替大家讲话的人”,这不就是“代 表”的意思吗!这么去认识一个单词才是真正“认识”了这个单词,把它认识到了骨子里。 再举一个例子吧:psychology。 psy=sci,是一个偏旁部首,是“知道”的意思;ch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心”的意思;lo是一个偏旁部首,是“说”的意思;gy是一个偏旁部首,是“学”的意思,logy合起来是“学说”的意思。因此 psy-cho-logy连起来就是“知道心的学说”,因此就是“心理学”的意思。 依此类推,不多举例了,我要表达的观点已经清楚了,那就是,不要去死记硬背单词的汉语意思,而要用识别“偏旁部首”的方法去真正认识一个单词,真正认识了单词后,你会发现单词表里的汉语翻译原来其实很勉强,有时甚至根本翻译不出来,因为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两者在文字上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只背英语单词的汉字意思是不能真正认识这个单词的,会造成很多的后续学习困难,会造成你一辈子看英语单词如雾里看花,永远有退不掉的陌生感。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英语里有多少个“偏旁部首”,怎样知道和学会它们?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中国人对英语偏旁部首陌生的两个主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资料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 式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

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年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外,还要忍饥挨饿。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中国下一代较量》关于日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式,让人感触颇深。大体有四个方面,希望对您,对您的子女在今后教育孩子时会有益处。 ——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重视培养孩子国家观念日本家长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国家资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才能使国家得以富强,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个人都要以国家为重,多国家多做贡献。这样,日本孩子从小就在心中对国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视引导孩子团结合作日本人认为,团结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前提,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这种团结精神要从小事、从生活琐事、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老师经常组织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叫“二人三脚”,就是把两个人的各一只脚绑在一起,形成“三只脚”,然后分成几组,一起赛跑,配合稍有一点不默契,就会摔倒,或落后。 试想,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素质会如何呢?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从一个瘫痪、封闭、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仔细想想就不足为奇了。2007年,日本GDP 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面对日本孩子受的教育,中国溺爱孩子的家长们和只注重分数的教育机构还不应该进行反思吗?对于下一代,过去是怎样教育的呢?今后又该如何教育呢?日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值不值得借鉴?中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思考啊!一句日本小孩的话,足于震惊每一个中国人! 我有个同事的姐姐早年嫁给了日本人,现住在广岛,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小学.有一天,小孩参加完学校的爱国活动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对母亲讲:"我恨死中国人了,我要把他们全杀死!"母亲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小孩讲,中国人很坏,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母亲告诉他中国人没错,是日本人跑到中国去杀中国人的.小孩辨说:"我们一粒子弹只能杀死他们一个人,但他们一颗原子弹要杀死我们几万人!"母亲纠正说,原子弹不是中国人投的,而是美国人干的.小孩反驳道:"那我还是恨中国人,他们很坏,都应该死!"母亲赶忙说:"你不应该这么说,你妈妈是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一半的中国血!"大家猜猜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回答? 他 说:"那我晚上睡觉时不要再挂蚊帐,我要让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国血全喝光!"孩子的母亲后来对自己的妹妹讲,现在她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讲中国,因为她不知道从自己的孩子口中还会讲出什么话!她常常对未来怀有某种莫名的恐惧. 这是真人真事,这种情节无法编造.之所以写下来就是希望善良的中国人知道,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灾难的邻邦现在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后代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人民应该怎样审视这个邻居,应该怎样发展自己,强大自己,以免那曾经的苦难再次来过! 日本人教育宝宝的习惯与特点! 一说起日本人如何教育子女,恐怕很多中国人就会想起冬天里仍让孩子穿单薄衣裳的日本父

看美国人如何教育小学生

看美国人如何教育小学生 一个经济强国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他们究竟行使一套怎样与众不同的管理 和教育制度? 也许国内的读者会觉得,一个已经读到五年级,马上就要毕业的美国小学生,对其数学能力的要求,仅仅限于加、减、乘、除运算,这未免水平太低了。 我婆婆退休前是搞幼儿教育的,她看到美国小学生整天“都在玩”不免叹气, 她对我说,施嘉特今年五年级,马上就小学毕业了,要是在中国,学生的压力已 经很大,整天埋头做功课。可是你看这孩子,每天放学就出去和一群野孩子打美 式橄榄球、踢足球……疯玩,做作业、弹钢琴的时间那么少,你做母亲的要抓紧啊!我说,施嘉特在学校成绩几乎全A,除了偶尔失手,有时候连着拿几个100分回来。对美国小学生来说,我觉得够了。小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更注重他运动、课外活动、交友联谊等的全面发展。 当然,婆婆还是不满意,她说美国的功课太松、作业太浅,估计考试也很容易。她强调,我们中国人讲究打基础——扎实的基础。其实,美国人也讲究打基础。只是中国的所谓的“基础”,和美国人的不同罢了。美国人讲究做人的底线, 这种观念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美国小学生要打的基础是做人的自信、诚实、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学会了美国文化 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 然而,与我婆婆持相同观点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把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贬为“一塌糊涂”,其中措辞最激烈、情绪最激动的多是从中国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 得意的是,每年国际数学竞赛名列前茅的都是中国学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简直 无法和中国的相比。有时候,美国中文报纸上还有大标题“数学比一比,美国只能算发展中国家。” 有一次华人聚会,孩子们的父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在场的女士坦白,当年找丈夫的标准几乎都是要“学习好”,至于外形、性情、修养都在其次。而眼 下自己的下一代,如果你问她们班上男生谁的学习成绩最好,她们很茫然,但学 校里哪个男生运动最出色,绝对了如指掌。在孩子们眼里。朋友、友情、快乐, 比成绩重要多了。 一位带着9岁儿子来美国的父亲感叹,把儿子交给美国学校真是忧心忡忡, 那是什么样的学校呀!课堂上随意得像自由讨论,可以放声大笑;老师和学生常常坐在地上没大没小,上学就像在玩游戏;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还居然没有统一 的教科书。 只是孩子放学后直奔图书馆,常常背满满一袋书回来,可是没两天就还了。 他又问,借这么多书干吗?儿子回答:“做作业。”然后,看到儿子在电脑上打出作业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他惊得差点儿跌地,这都是什么题目?试问哪 位在读博士生敢去做这么大的课题?他责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正色道:“老 师说,美国是个移民的国家,每个同学都要写一篇关于自己祖先生活国度的文章,还要根据地理、历史、人文,分析与美国的不同,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位父亲没有做声。

英国人最常用的25句经典口语

英国人最常用的25句经典口语 1、How are you doing?(你好吗?) 2、I‘m doing great。(我过得很好。) 3、What‘s up?(出什么事了/你在忙些什么/怎么了?) 4、Nothing special。(没什么特别的。) 5、Hi。Long time no see。(嗨,好久不见了。) 6、So far so good。(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 7、Things couldn‘t be better。(一切顺利。) 8、How about yourself?(你自己呢?) 9、Today is a great day。(今天是个好日子。) 10、Are you making progress?(有进展吗?) 11、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请问尊姓大名?) 12、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久仰大名。)

13、I hope you‘re enjoying your staying here。(希望你在这里过得愉快。) 14、Let‘s get together again。(改天再聚聚。) 15、That‘s a great idea!(好主意!) 16、Please say hello to your mother for me。(请代我向你母亲问好。) 17、I‘m glad to have met you。(很高兴遇到你。) 18、Don‘t forget us。(别忘了我们。) 19、Keep in touch。(保持联系。) 20、I had a wonderful time here。(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21、Have a nice weekend。(周末愉快。) 22、Same to you。(彼此彼此。) 23、Nice talking to you。(很高兴与你聊天。) 24、Take care of yourself。(自己当心/照顾好你自己。)

日本的儿童教育方法

?日本幼儿教育令人震惊! 2015-05-29看多了会上瘾看多了会上瘾 有爱,友爱,就关注:yxsy11(印象神衣) 日本的国民素质高,其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无意介入政治,纯粹就优质教育本身回馈给大家,希望有所收获。 日本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手提式的收录机,是显得稍微“高级”一点,其硬件均比起国内要求的“五机一幕”相差较远。至于幼儿的玩具,则是一些硬纸皮、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只见幼儿乐在其中。 1、简朴的幼儿园 日本幼儿园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

2、用包包锻炼条理性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包的大小也有规定,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我想日本人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也与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关。

学习美国人如何爱他们的孩子

学习美国人如何爱他们的孩子 来自于快乐育儿经 前总统布什夫人芭芭拉,有次在美国魏喜丽贵族女子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第一夫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她当时70左右),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你们从不会因为错过一次赚钱机会或工作升迁的机会而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与你的儿女,你的配偶、你心爱的人建立美好关系而后悔。 美国一机构,针对美国7位成功男士企业家做的一次调查,问:如果你这一生可以从头来过,请问,哪些事你会做的有所不同?很有趣的是,他们7个人罗列的答案中唯一都提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一遍,那就是在我儿女还年幼的时候,我多花一点时间陪他成长。 我想我们从他们的经验中可以学到:这些年长的人士告诉了我们,人生最成功的是什么。年轻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赚钱、买房、买车是最重要的。可他们走到人生的尽头,他们得到了社会给予他们的权势、地位、身份和富贵,他们不会说我很后悔没有赚到很多钱,而是说,我很后悔没有多花一点时间陪我的孩子成长。他们告诉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和配偶,和子女的亲密关系。 所以我很高兴,我们现在用两个中午的时间,一起来思想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如何来爱我们的孩子。我相信我们在座各位都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们。用什么方式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有害。 我们来在脑子里想象有一个天平:我们需要在天平上取得平衡。左右各一样东西,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教育子女就会失败。天平如果平衡,我们教育子女就会成功。天平左边是接纳与爱。天平右边是教导与管教。 爱你的孩子之前,请先接纳他。第一是接纳。 很多人说,我很爱我的孩子,所以我当然接纳我的孩子。但爱不等于接纳。什么是接纳:按他的本向接纳他,按他的特质接纳他。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国中三年级,一个国小六年级。老大,动作快,细心,敏感、有责任,有主见。有才华,有突出的绘画、艺术天赋。常代表学校参赛,奖状多得已经没有意义。有领导能力,小学一年级就当班长,一直到国中。以致于现在我必须打电话给他的老师,能不能不要让他当班长。但他爱钻牛角尖,紧张,怕失败,怕尝试新的东西。叛逆,具有主动攻击性,很难跟人相处。

英国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

家庭 英国家庭这个概念很笼统,没有谁能把他解释得很大众化。因为不同的地方的人强调他们自己语言的不同。斯哥特的粗喉音,威尔士深沉的辅音,快而难的伦敦腔。社会阶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上层社会(即使数量很少)有他们自己的社会能干活方式。中产阶级(包括商人,专职人员等)的生活方式和上层社会有所不同,工薪阶级(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和无技术工人)也是。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英国社会是建立在家庭生活基础上的。家庭是又父亲母亲孩子组成,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因此婚姻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的开始。 1`,婚姻 英国规定16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结婚,无论他们的父母是否同意。在16岁到18岁的孩子想要结婚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如果在18岁以上得到父母的同意就不是必要事项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18岁以上结婚。婚姻意味着一种新的独立的的生活的开始,意味着男孩女孩们开始离开自己的父母开始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彼此很忠诚,这是他们是义务。男人出去赚钱养家,女人则打理他们的新家。现如今,妻子工作,丈夫帮助照顾家庭。他们的亲戚,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不会插手他们的日常琐事,因此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如今,16岁左右的女孩和男朋友交往是很正常的事了。亲吻和拥抱在年轻人眼中是在正常不过了。如果他们在一起很长时间并且互相非常了解,女孩将会邀请男孩去自己的家见家长,因为她非常喜欢他。男孩也会这么做如果男孩认为他们的关系已经趋于稳定。他们会去见他们的家长传达这一喜讯,希望得到家长的同意,祝贺以及鼓励。实际上,做出结婚这已决定的是这对年轻情侣,和家长没太大关系。结婚典礼前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订婚戒指戴在女孩左手的第三个手指上。乃还给女孩的这个订婚戒指就是一个公共装饰物,意思是告诉其他的男生不要在打这个女孩的主意了。婚礼会在订婚后的几个月或一两年内举行。如果在此期间男生或者女生改主意了,女孩通常会把戒指还给男生。如果再次期间什么也没有发生,戴在左手第三个手指的订婚戒指将会被纯金的婚戒取代。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黄色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在英国,大多年轻情侣都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无论他们是否有宗教信仰。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

可以向日本人学习的27个细节

可以向日本人学习的27个细节 1、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2、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3、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4、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5、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

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6、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 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7、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臵雨伞的桶。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 8、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彼此交谈,如同窃窃私语。在餐馆,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年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外,还要忍饥挨饿。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

英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英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

看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

看外国人怎么教育孩子? 作者:红屋顶度假酒店提交日期:2010-1-19 18:33:57 昨天在院子吃早餐,看到一个孩子爸爸拼命给孩子吃小西红柿,可孩子就是不张口,就想吃玉米,爸爸就说吃西红柿宝宝就变漂亮了,吃玉米脸蛋就变黄了;后来去亚龙湾热带天堂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国妈妈哄孩子吃饭,说:宝宝,快吃饭饭,吃饭饭宝宝脚上的伤口就很快好了。我大学同学的孩子来三亚玩,不小心在路上摔了一跤,同学安慰孩子说:那个路真坏,宝宝不哭,妈妈一会去打那个路啊,谁让它挡宝宝路的。 这样的场景或者画面对我们来说不陌生吧,或许当孩子爸*你我都曾如此安慰过宝宝,哄过宝宝。小时候,妈妈说,再哭警察就抓你,再哭,小鬼就来了等等吓唬小孩的话,或者妈妈不要你了,你是捡来的等等。 因为红屋顶酒店外国客人比较多,我经常观察他们如何带孩子,发现他们对待孩子和我们完全不一样,这或许就是文化差异吧。 外国父母大多没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也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上帝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是他们的福分。 他们不哄孩子,更不会说警察要抓来抓走你啊,狼要调走你啊等吓唬孩子的话。如果孩子犯错,他们不会打骂,而会蹲下来,看着孩子,一句一句地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或者告诉孩子不该如何,有的时候我看着都烦了,可他们不厌其烦地说,直到孩子说:我明白了。 他们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会强迫孩子吃东西,穿衣服。有次带一家荷兰人(爸妈和4千金)去吊罗山,吃饭的时候四个孩子只是吃米饭,她们的父母没有要求他们吃这个吃那个,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爱吃的东西。前几天有个外国女孩也就不到3岁吧,穿着湿漉漉的游泳衣在院子里玩,我怕她着凉就问她的爸爸要不要先让她换了干衣服再玩,她爸爸说,她已经知道冷热了,如果冷,她会告诉我的。 孩子是夫妻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更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来三亚度假的外国夫妻,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帮忙看2个小时的孩子,他们自己出去潇洒一会儿。前几天芬兰客人就让他们的爸妈看着孩子,他们夫妻两个去三亚市区吃饭,看电影。 外国人的这些观念也深深影响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我女儿的同学很羡慕她们俩个,说要和她们换妈妈,因为她们的妈妈不会限制她们出门,不会限制她们看喜欢的电视,鼓励她们自己做决定,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在班级的前105名。但我的妈妈很担心了,说俩个外孙女玩的时间太多,作业太少...... 看外国人如何养宝宝! 向美国妈妈学习育儿 都说西方人的宝宝长得比较漂亮、可爱,当然这是血统的原因。可是人家西方的孩子就是比中国孩子懂事、独立,这点是有目共睹的,这恐怕要归功于人家父母的养育方法了吧,之前看过很多文章,说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