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简书法讲座第29课笔记:捺的写法2

黄简书法讲座第29课笔记:捺的写法2

黄简书法讲座第29课笔记:捺的写法2

3捺的收笔

第三,捺的收笔。收笔有各种各样的收法,大家知道大致有三种;断尾是用挫笔的结果;圆尾可以用顿笔写出来;尖尾使用揭笔。一捺的收笔,基本上也是如此。

3.1断尾:挫笔收尾

第一种,断尾。挫笔是侧锋快速平推,这显然很适合行草书。因为尖锋不到尾,离开纸面可以加一个衄锋回抢。

挫笔收尾并不罕见。王羲之《兰

亭序》用挫笔收尾相当多。好像这个

“舍”字一样,就是一个例子。

“合”字

也是。你

可以看到捺笔的中线是有波势

的。从头到尾,一波三折很完整,

但最后没有磔。所以挫笔收尾,

是有波无磔。

智永《真草千字文》里也有很多

是用挫笔收尾的。这个“声”字,它

的一捺的收尾,就是挫笔。

3.2圆尾顿笔收尾

第二,圆尾,如果用尖锋写一捺,线条尾巴自然是圆的。在较早期的隶书如《石门颂》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捺笔。

但尖锋线太细,真书中很少有用尖锋写捺的。就算是宋徽宗的瘦金书,一捺也不是用尖锋写的。所以我下面讨论的

都是侧锋线的捺。

捺笔收圆尾并不多见,圆尾用顿

笔收,笔锋一去一回,好像这个传为

张即之《杜甫诗》“贤”字就是一例。

他的捺笔是圆尾,用顿笔收。

有时把平捺当一横来写,如王羲

之这个“之”字,捺笔

收尾线条变得粗壮,这

不是下压笔锋造成的,

而是衄锋回走,其实是

当横笔来写了。

这个“足”字的最后一捺,也

是用顿笔收的。一推一回的动作很

明显。

有些斜线捺笔所处的位置,不

适合出锋写磔,如这个“女”字起

手一折,是撇和捺的组合,这捺就

是不出锋的,习惯上都用圆尾。

3.3偏锋横扫

第三,讲讲尖尾巴。尖尾的写法有

好几种,最差是偏锋横扫,你看这一捺

的中线,是6-9-6。第一次扭动中

轴6换9,这是比较容易的。但第

二次9换6,这在书法中是个难点。

往往换得不到位,没有真正取得6

号方向。就急着出锋,一出锋就是偏锋横扫。结果第三折的

下面就是犬牙交错。

如这个“合”字的捺笔收尾,

就是偏锋横扫。临写的时候,没

办法把它写得一模一样。

这个“趋”字的平捺收尾稍微

好一点。这位作者的捺笔,经常是

偏锋横扫。成为他个人的用笔特点,

也可以作为我们鉴定上的根据。

写大字,讲气势,有时忽略细节,写小字讲精雅,偏锋横扫就不行了。

3.4尖尾:揭笔

第四,用揭笔写尖尾。偏锋就是行笔时左右不对称,不平均。往往是心急,笔锋没放好就开始行笔了。古人说“锋不正不行”,笔锋位置不正,就不要行笔。怎样可以把笔锋放正呢?你可以用我们讲过的揭笔。

揭笔是“侧锋平发”,两个动作。在前一堂课讲揭笔时,我制作了这个写横线的动画。笔锋先走6号方向,然后倾侧笔锋,扭向9号方向。现在我把中线画出来,看起来就比较清楚。开始是在6号线上行笔,倾侧以后要看一看。有没有取得9号线的左右平衡,这就是“平”的意思。如果放正了位置,那沿着9号线出锋就会很顺利。

我时候,我们会把捺当作横笔写,然后以揭笔收。王羲之《丧乱贴》中的“追”字,就是用这样的方法。

回过头来,讲斜捺,道理也一样。这一捺中线是6-9-6,换笔心两次,手腕是右左右。后面这一次9换6,手腕从左向右倾侧,改变中线。

这时要看看6号线

上你有没有取得左

右平衡。如果有,就

可以顺利出锋了。

新的方向未必一定是向右,也有向左、向中。各种可能都有。关键就是手腕倾侧,离开旧的中线到新的方向。

通常是向右倾侧6号位最为常见。

红颜色这一段表示倾侧,然后取6

号中线平发。揭笔倾侧这个动作很短,

但用力要大。务求一下子把中轴改换

方向。

如果一下子9换6换不过来,

可以把6号位这一段红线部分

拉长。只要中轴向6号方向,笔

锋就会跟着走。这就是“笔心为

帅”的作用。

有些捺笔下方会出现一个缺口。在颜真卿早期作品《多

宝塔碑》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这是

因为最后做揭笔时,倾侧方向是向上。

如这一捺倾侧,红线向3号位。这一下

把最后6号位的中线提高了。平发出锋

后,尖角也向上调整了。结果下面看

起来好像有缺口。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也有这样

的例子。这都是提高出锋中线的结果。

如果行笔时手腕在右,揭笔

时倾侧笔锋就是手腕向左。这就

变成了往下侧,如王羲之这个“殊”

字一捺就是这样。

至于“平发”,未必是直线。“平”只是中线左右两边平

衡,中线也可以是弧线。褚遂良《阴

符经》中的捺笔,出锋处特别厚实。

你看“道”字一捺收尾,上面成为一

个圆弧形。这就是他的“平发”,是沿

着弧线出锋的。

3.5尖尾;按揭

第五,用按揭收尾,这比单用揭笔收尾进了一步。因为用揭笔收尾,它只能用在比较细的捺笔上。你看这两个捺笔,左面这一捺很细,右面很肥很粗。这表示什么呢?如果用同

一枝毛笔写右面这

个捺,笔锋一定铺

得很开,成为扁平

的形状,

捺笔一波三折,第三折往往

很短,要把铺得很开的笔锋,在

这么短的距离内收尖,当然难度

很大,单用揭笔对于这种情况往

往还是收不好。那怎么办?解决的方法就是再加收锋的动作。

《玉堂禁经》介绍一个收锋动作叫“按锋”,他说:“八

曰按锋,囊锋虚阔,章草磔法用之。”

第一句话:“八曰按锋”。这句话关键是“按”,“按”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手部》说:“按,下也”。往下就是按。但《说文解字·印部》又说“抑者,按也”。按就是“抑”。

那“抑”又是什么意思呢?“抑”字来之于“印”字。把“印”字反过来写,就是中间这个字,这就是“抑”。《说文解字》说:“抑,按也,从反印,抑,俗从手。”原来我们现在写的“抑”,是一个俗字。从“抑”最早的古字,我们知道本义是反转。你想,打印章,当然首先要把印章反转过来。所以讲到“按”,重点不是“往下”,而在“反转”。

唐朝人写“抑”是提手旁加一个“印”字,这已经是后来的字了。手拿着印章,看上去已经没有反转的意思了。后来更糟糕,把“印”字中间一横也省掉了。变成了现在的民间俗字“抑”,原来反转的意思完全看不出了。

“按”和“揭”是相对的术语,手腕向右,看起来是向上了,这是“揭”,手腕反转向左,看起来是向下了,这就是“按”。

前一堂课讲到“左右揭腕”,用来写“令、人、入”等字,“人”字的一撇和一捺收笔,正好相反。一个是左揭腕,一个是右揭腕。所以在书写动作中,按揭不是指上下提按,而是左右翻手掌。

简言之

要注意,单说“揭”,指左揭腕,只有一个动作。而“揭笔”有两个动作,“侧锋”和“平发”。

单说“按”,指右揭腕,没有说往下压,在“九用”中,下压是蹲,不是按。

《玉堂禁经》第二句话定义:“囊锋虚阔”。笔锋“虚阔”,就是铺得太开,不紧密。这时候的笔锋,往往是扁平状的。“囊”的本义是口袋,现在背包还称叫“背囊”,“囊”当动词用的时候,就是装东西。现在还有一个词“囊括”。“囊锋虚阔”的意思,就是把铺开的笔锋收起来。

我用手来做一个演示。当毛笔成为扁平形状,你只要一右一左,毛笔就聚尖了。所以,当你写一捺,不管它铺得怎么开,你只要向右揭腕做“按”的动作,然后做揭笔动作,就可以顺利地收锋了。

第三句话举例:“章草磔法用之”。章草最权威就是《急就章》,这里举皇象写的“夏”字为例。你看一磔,它的中线是9-3,这个3要

出得好,关键在写9

的时候,手腕下来

要向左,到最后翻

手掌做按的动作,

来聚集笔锋。然后揭笔侧锋,向3号位平发就可以了。

颜真卿晚年的捺笔,看起来有两个尖角。其实左边第一

个尖是反转手腕按锋,按锋

后还拖了一下,务求收出尖

锋。然后揭笔出右面第二个

尖。

不要忘记,颜真卿是张旭的大弟子,他的笔法是张旭直接传下来的。在谱系表上,颜真卿是王羲之第十二代传人。今天讲了按锋,“九用”只剩一个了。我们正在走近终点,大家努力。

今天那个捺的收笔,重点是按、揭。先来“揭”的意思,是这样的,6-9,侧,平出。这就是揭笔。但这个平出,它是用侧锋出的。如果你要尖锋出,你还要加一个揭腕。那么我们把它加粗一些。6-9,侧。好,侧锋平出。

那么,按是什么意思呢?按的意思,是6-9下来,假如这个地方笔铺得很开的话,你手先向左,然后再向右,再平出。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一左一右,就把那个很扁的锋给它聚拢了。好,我们加粗点。6-9,铺开,铺开、铺开、铺开,先向左,再向右,好,重新按一下。拉出,这就是加了“按”的。

本节要点:

捺笔收尾的各种方法。

揭笔:用于捺笔收尾的方法和局限。

按锋:可以收回扁锋。

要点解读:

思考题:

“按”在九用中称为“按锋”,为什么“揭”不叫“揭锋”,叫“揭笔”?

对付铺得很开的扁锋,想一想还有什么好方法?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第46-51课) 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现在基本上讲完了。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如《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走歴】笔。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1.林蕴的故事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有文名。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史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因为韩愈做过吏部侍郎。 我来排一张时间表,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张旭卒于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张旭死后九年,即768年韩愈出生,所以韩愈没有机会向张旭学书法。韩愈卒于824年,这一年卢肇才七岁,所以说他向韩愈学书法也有点疑问。可能只是听闻,或者有另一个“韩吏部”。林蕴拜安期为师,是公元874年的事情,所以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韩愈、卢肇、安期和林蕴,都和张旭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和张旭的弟子也没有关系。林蕴说:“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充满艺术 性的课程。在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笔势篇,重点掌握 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书写技巧。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字形、笔画、结 构和节奏等。其中,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决定着字的形状 和结构。在学习笔画时,我们学习了常见的20个基本笔画,如点、横、竖、撇、捺等。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笔画,并通过练习来熟悉 各个笔画的特点和书写方式。通过不断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基 本笔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书写各种汉字。 接着,老师重点讲解了笔势的技巧和要领。笔势是书法中非常重 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字的气势和形态。在学习笔势时,我们首先学习 了正确握笔的方法和姿势,确保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然后,老师教 给我们如何运用腕部和臂部的力量来掌控笔势的流畅和变化。通过不

断的练习和模仿,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笔势来书写不同的字体和风格。 在课堂上,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纠正方法。例如,手指用力过度、笔画粗细不均匀、字形歪斜等。老师通过讲解和 示范,让我们明白了这些错误对书法练习的影响,同时教给我们一些 纠正方法和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改正,我发现自己的书写变得更 加规范和美观。 最后,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我进一步了解了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 和丰富内涵。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让我更加努力 地学习和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学会 了正确使用笔画和笔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法技巧和要领。通过不 断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将书 法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传承下去。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书法带给我 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我将继续 努力学习和探索,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爱好者。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五级课程(篆书篇)笔记版 一、篆书简介 1. 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篆书形体修长,线条圆润,结构严谨,形态优美。 3.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的是西周晚期至秦代以前的文字,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官方文字。 二、篆书的基本笔画 1. 点:点是篆书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其形态如同玉圭上的凸起,称为“玉圭之形”。点的书写要饱满圆润,力透纸背。 2. 横:横在篆书中被称为“秦皇之脊”,其特点是平直而长,起笔和收笔较轻。书写时要保持力度均匀,线条流畅。 3. 竖:竖在篆书中称为“木棒之直”,其特点是垂直挺拔,起笔和收笔较重。书写时要保持垂直,不得弯曲。 4. 钩:钩在篆书中被称为“龙尾之弯”,其特点是圆润而有力,起笔较轻,收笔较重。书写时要保持线条流畅自然,弧度适中。

5. 撇:撇在篆书中称为“秋叶之舞”,其特点是柔美而流畅,起笔较重,收笔较轻。书写时要保持速度均匀,线条流畅自然。 6. 捺:捺在篆书中称为“雁尾之展”,其特点是舒展而大方,起笔较轻,收笔较重。书写时要保持线条流畅自然,不得出现折角。 三、篆书的结构特点 1. 篆书的结构以对称和平衡为主,讲究左右、上下、内外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对称。 2. 篆书的结构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即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来表现出字形的空间感。 3. 篆书的结构讲究“因字生形”,即根据字义和笔画的特点来安排字形,使字形与意义相符合。 四、篆书的章法特点 1. 篆书的章法讲究整体的美感,每个字的大小、形状、排列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整体把握。 2. 篆书的章法讲究气韵的连贯和统一,每个字之间的气息和气势要相互呼应、贯通。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

黄简书法讲座第48课笔记:用笔总结 一级课程讲用笔,今天作一个回顾和总结。所谓用笔,顾名思义,就是怎样用毛笔。要过“用笔”这一关,我想有三样东西你心中要有数:这就是认识笔墨、认识人手和认识线条。 1.认识笔墨 先讲讲认识笔墨。任何事情,凡是要用到工具的,当然首先就是研究工具怎样用。用笔技法,毛笔最重要,但用笔是由墨来表现的,所以称之为笔墨功夫。 1.1结构:一技毛笔两个锋 毛笔的设计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要尖锐一点,就要把笔形做得瘦瘦的,自然就尖利了,而且选用有弹性的硬毫做,就容易回复挺拔。如果毛笔要写粗线条,笔形当然是肥厚为佳。毫毛要选用软一点的,容易卧倒铺开。但是软毛铺开以后,要回复原状就不大容易了。假如这两种好处我都要,怎么办?那也很简单,把这两枝笔结合起来,瘦硬的为笔心,肥软的为被,竖立时用尖锋,侧过来用副毫,这就两种好处都有了。 简言之,书法用笔,由笔心和被内外两层所组成;笔心要小而硬,这样保证有尖锋;被用软毫,厚实而整齐,侧锋用于粗线条。

1.2制作:韦诞笔和散卓笔 历史上制笔有两大系统,晋唐多用韦诞笔,韦诞笔最大的特点就是笔心小,接近于中轴,而外面加了三层,这就是护心、笔柱和被。笔心通常是兔毫,其他几层以青羊毛为主。所以韦诞笔又称为“三副二毫笔”。很显然,这种笔做工精细,设计合理,但笔形不大,从晋朝到初唐,只是写尺牍、寸楷。 晚唐开始有散卓笔,到宋代就很流行。散卓笔把所有内核的层次合并为一个大笔心。制作工艺上可说是韦诞笔的简化,写大字也没有问题,洗笔干了以后它是散开的,你看不到一个固定的笔心。笔头是一个圆锥形,我们运笔就是挥运中轴。韦诞笔的笔心可以看作近似中轴。而散卓笔的中轴,要靠你自己心中想象了。所以说散卓笔的中轴是虚的。正因为毛笔这种结构,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讲用笔方法。 简言之,当你买来一枝毛笔,你了解它的结构吗?它的出锋长度、硬度和厚薄是你需要的吗?毛笔有病,你知道病源在哪里吗?这种经验是要慢慢摸索和积累的。我们都有买错笔的惨痛教训,这是花钱又花精力的事情。但是,也是无奈的,要化时间去研究。 1.3墨的成份和制法 接下来,是讲墨,先介绍墨的成份和制作,这是第11课,墨有松烟、有油烟、烧制炭黑后加入胶,这两样是墨的

黄简书法讲座第51课笔记:用笔测试

黄简书法讲座第51课笔记:用笔测试 1.测试内容 一级课程,用笔学会了,字帖会看了,临贴也有一段时间了,那怎样测试你是否过关了呢?学习书法,照我的经验,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是理论,二是手势。 1.1理论 我这个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两篇文章:韩方明《授笔要说》和张怀瓘《玉堂禁经》。基本概念都在这两篇文章中。这两篇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讲,只讲了和用笔有关的部分。韩方明《授笔要说》的重点,一个是崔邈所述张旭的书法教学体系,另一个是张旭所授的五执笔。张怀瓘《玉堂禁经》重要理论有:一是书法三要素,二是九用,三是永字八法,这些都是张旭授课的内容。 那么有哪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呢? 《玉堂禁经》提出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和裹束。 《授笔要说》有五执笔,其中最重要的是执管。执管有什么具体要求,要搞清楚。讲执笔还补充了“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 讲到用锋当然是九用,尖锋直下为驭锋,侧锋下纸要蹲锋。行笔有趯锋和挫笔,转弯有衄锋和踆锋。收圆尾用顿笔,收尖尾用揭笔,可以辅以按锋。

永字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玉堂禁经》对每一个点画都有具体的规定写法。其中还有一些术语,如战行、疾罨。不懂他的意思就写不出来。 最后我补充了当时其他著作中的一些术语:如骨肉筋节的意思,还有通常所说的大圈和小圈指什么。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法。 虞世南提出的内旋和外拓,这是写圈的重要概念。明白他的意思,就知道绞锋点和舒结点在哪里。 林蕴记录了拨灯法,孙过庭提出使转。这些也是重要的 技法。 1.2手势 二是手势要熟练,尤其是摇腕这个根本动作,如果左右不对,角度不对,效果就出不来。举例来说,你看这两个“一”字的起笔。 颜真卿起 笔比较斜, 9—6,上

黄简书法讲座第课笔记永字八法捺为磔

黄简书法讲座第38课笔记:永字八法7捺为磔 1. 磔的意义 “永”字八法最后一笔是捺,在“永”字八法中称为“磔”,有关一般的捺笔写法,我已经在28课和29课中讲过了,今天我来讲解一下,“永”字八法“磔”的特点。 什么是“磔”呢?“磔”的本义是一种酷刑,颜师古说“谓张其尸”,怎么个“张”法,至今还不大清楚,学术界有各种讲法,但结果就产生了引申义,“磔”就是张开、裂开、放开。 “磔”也用于祭祀杀牲,《周礼》郑玄注:“披磔牲以祭”,俸禄是古人的大事,要“磔”牲口来祭祀。 《说文解字·磔》段玉裁注:“凡言磔者开也,张也,刳其胸 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就是把祭祀用的牺牲如鸡鸭等,去其内脏,张开风干,干枯以后不会收合起来。好象我们现在常见的腊鸭那样,这就是磔。 再举个例子,看过斗鸡吗?两鸡相 斗,颈上的毛都张开,称为“磔毛”。 唐代韩愈和孟郊有《斗鸡联句》,就写 到“磔毛”。 第三个例子,东晋有个大臣恒温,他是王羲之的密友,两人书信来往很多,《淳化阁贴》中收入恒温《大事贴》,可以看到恒温的书法也很好。恒温是什么模样呢?《晋书·恒温列传》引刘惔的话说:恒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刘惔从

小就是恒温的朋友,他说恒温一脸胡子,好象刺猬那样张开,这就是磔须。想象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简言之 明白了“磔”的字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永”字八法:掠是拉过来,磔是放出去。 2.波和磔的关系 明代张绅《法书通释》说:“磔者,波也;而谓之磔者,微直曰磔,横曰波耳。”张绅认为,直一点的捺叫“磔”,横放的就是“波”。 清代书法家王澍看法也差不多,他说:“微斜曰捺,人、大、欠等字是也。横过曰波,之、道、远等字是也。”这里王澍所说的“捺”,就是“永”字八法中的磔。 照张绅和王澍的说法,左面这一个是磔,因为它是斜放的;右面这一个是波,大致是平 放的。但 “平捺为波,斜捺为磔”,把 波和磔分开讲了,这只是明清人的讲法,唐宋人认识不一样。 我在28课中讲到,大约晚唐至北宋时期,有一篇《“永”字八法详说》,这篇文章说一捺的写法是:“笔诀云‘始入笔,紧筑而微抑,便下徐行,势足而后磔之’”。从这句话知道,当时“磔”就是写波势的最后动作。

黄简书法讲座第32课笔记:永字八法1﹝点的写法﹞

黄简书法讲座第32课笔记:永字八法1 张旭所演绎的王羲之书法系统内容大纲,我们知道,是由崔邈老师告诉韩方明,韩方明记录下来的。 我在第五课中讲到,崔邈透露,张旭有公开内容和不公开内容。公开内容是五执笔和永字八法,不公开内容就是五执笔和九用。 “永”字八法名气很大,很多人都听到过。但详细内容就不大清楚。历来书法著作中有不少解释,最早、最权威的纪录,就是《玉堂禁经》。 韩方明所记录的崔邈老师的重要讲话,是“永”字八法,加上五势和九用,三样东西加起来,就可以写出所有的字,是书法的根本。所以,“永”字八法,是学书法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学过了“九用”,理解“永”字八法就容易了。 1.什么是“永”字八法 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它是一个范例,八个基本点画的写法。会用笔就会写出好的线条,用于文字,就可以写出各种笔画,其中有八种是基本的 写字:五笔 但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查字典,这 个“永”字只有五笔,一、二、三、四, 最后一捺五。

那为什么说这个“永”字有八法呢?原来书法中的计算方法,和写字不同。中间的“横竖钩”要分开来,算三笔,左边的“挑撇”也要分开,算两笔。这样一拆开,数一数,就是八笔了。这八笔有一个特点,就是全不相同,没有重复。而且每一笔有特定的写法要求,所以叫“八法”。 正因为是讲“法”,所以每一个法都用了特定的名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专业术语。 写点的方法称之为“侧”,写横的方法叫“勒”,写“永” 字这一竖的方法叫“努”,写钩的方 法叫“趯”,写挑的方法叫“策”,写 长撇的方法叫“掠”,写短撇的方法 叫“啄”,写捺的方法叫“磔”。 简言之 这种方法,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书法以单一笔画为计算单位。 复杂笔画在书写时都要分割为单一笔画。 这个原则,叫“笔笔断而后起”。断就是分开的意思,也是收笔的意思。前一笔收了笔,就表示写完了,然后再起笔写下一笔。 想想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如果把它变为几件简单的事情,就容易成功。反过来,如果把简单的事情搅和在一起,那就变得复杂,容易失败。至少是提高了难度,不是聪明的

黄简书法讲座第24课笔记:横的写法2

黄简书法讲座第24课笔记:横的写法2 4.横的收笔 第四,横的收笔。怎样算好的收笔呢?一是使这根写好的线条更好看,可以通过变动中线,来增加姿态,二是收直笔心,聚集尖锋,以便写下一笔。无须再到砚台上掭笔理毫。 变动中线 先说说变动中线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一根线条有三 段:起笔、行笔和收笔。我用 颜色来标示这三部分。起笔黄 色,行笔蓝色,收笔白色。 一根线条,姿态最少,最 简单,当然是这种起笔、行笔和收笔三部分排成一直线了。这个我们叫一面锋收笔。只有一个方向,不动手腕。从方向数字表示,就是6—6—6。我前 面讲过,在早期真书中,这种简 单线条很多,经常出现,你看这 敦煌 写经, 横线基本上就是一直线。 这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横笔也是直线条。

后代有没有人专写直线条的呢?当然有。比如这位清代张裕钊,就是一个。你 看这“至”字,是不是 平直到尺画一样?以前 经常有人这么说,“横平 竖直”,写出来跟这个 “其”字一样,一点表 情也没有。 中线是可以变动的,上一堂课我讲了好几种起笔。比如 像这样的两面换,中线的姿态就不 同了。这条线的方向,从6—6—6 就变为9—6—6了。 这是起笔三面换7—9,但这 里行笔和收笔还没有变。 再复杂点,起笔四面换。7—9— 7,线条变化很大。 我们想,起笔可以这样变化,那 么收笔呢?当然也可以。

4.2两面锋收笔 我从简单的说起,如果起笔、行 笔不动,把收笔动一下,向右下角走 9号方向,这根线条就成了6—6—9。 6—6—9也是经常用到的。你 看智永《真草千字文》“生”字的最 后一横,就是6—6—9。 其实比较常用的是9—6—9,就 是头尾都变动一下,两个关节点。 从头到尾手腕运动是左右左。 但是9—6—9写出来以后,你会发现上下的距离比较宽, 如果我们改用9—3—9, 就是行笔向右上方向,那 么,上下的距离就比较窄 了。 9—6—9和9—3—9都是常用的,这里还要讲一个注意点,就是一横收尾,有“尖锋到尾”和“尖锋不到尾”的不同。我以王羲之《兰亭序》两个“一”字为例,你仔细看收

黄简讲书法 四级课程 45 笔记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45笔记 第一部分:导言 1.1 概述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黄简老师作为著名的书法大师,其讲授的书法课程备受学生和书法 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在我们来到黄简老师的四级书法课堂上,我们 将记录下他讲授的内容和心得体会,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 传统书法艺术。 1.2 课程背景 黄简老师的四级书法课程是一门系统、全面、深入的书法学习课程。 通过此次课程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书法的基本理论、技法要领等内容,为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记录 2.1 课程第一部分:基本功训练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黄简老师注重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他认为,书 法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了基本功,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发 展和创作空间。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进行了字形结构、笔画训练等基 础技能的训练,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2 课程第二部分:楷书学习 楷书作为我国书法的基本字体,是书法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部分,黄简老师深入讲解了楷书的基本笔画要领、结构和演变过程,帮助学 生们深入理解楷书的内涵和技法。通过多次实践和写作楷书字帖,学 生们的楷书书写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 课程第三部分:行草书学习 行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装饰性书体,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这一部 分课程中,黄简老师详细介绍了行草书的起源、特点和基本书写技巧,鼓励学生们在书写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学生们在课后进 行了行草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4 课程第四部分:篆书学习 篆书作为书法中的古体字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在这一部分课 程中,黄简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篆书的发展历史和书写技巧,强调了篆 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们通过认真学习篆书的基本知识 和书写技巧,提高了对篆书的理解和掌握。 2.5 课程第五部分:创作实践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黄简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实践, 以运用所学的书法知识和技法,并结合个人的情感和意境进行书写。 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展示了在黄简老师四级书法课程 学习后的成果。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第一部分:书法基础知识 1. 书法的定义和意义 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技巧,更是一 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达。通过学习书法,人们可以领略到我国文 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妙,同时也可以提升 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2. 书法的分类和发展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开始。随着历史 的发展,书法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篆、隶、楷、草等不同的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在现代社会,书法已经成为一 种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笔势基础知识 1. 笔势的定义和作用 笔势是书法创作中的基本技巧,它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效果。通过掌握好笔势,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灵动,同时也可以提高 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2. 笔势的分类和特点 笔势根据不同的书体和字体,可以分为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 种分类。每一种笔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学习者进行反复 练习和领悟,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3. 笔势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掌握好笔势,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多观摩 名家书法作品,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书法课程,向老师学习和请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第三部分: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课程内容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书法笔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者的书法水平,使其能够独立进行 书法创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 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将分为多个模块,依次介绍不同的笔势知识和技巧,包括直笔、钩笔、折笔、顿笔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将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 并进行实践指导,帮助学习者掌握笔势的要领。 3. 课程教学方式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 《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法教材,主要介绍了书法的笔势。下面是一些关于笔势的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 一、三种基本笔势 1. 顶势: 顶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顶部仅有一点接触,适用于书写行草、草书和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疾苦豪迈之感。 2. 直势: 直势是笔尖与纸面有较大的接触面,写作时须笔锋平直,适用于楷书、隶书等书体,给人以端庄、厚重之感。 3. 斜势: 斜势是书写时笔尖与纸面略带倾斜,适用于行草和草书等书体,给人以自由、潇洒之感。 二、笔尖的运用 1. 方尖: 方尖适用于楷书、隶书等正方形字体,宽厚的笔画可以展现方正、庄重的特点。 2. 圆尖: 圆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圆形字体,圆润的笔画能够展示柔和、流畅的特点。

3. 尖尖: 尖尖适用于行草、行书等角度较尖的字体,刚硬的笔画可以展现尖锐、犀利的特点。 三、笔力的控制 1. 喜用笔的左角: 以笔的左下角为主要用笔点,运用右角的部分辅助写字,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控制好笔力: 写字时应该掌握好力度和速度,有节奏的运用笔力,使字体线条变化丰富,给人以美感。 3. 感受墨的厚薄: 通过控制墨的厚度与用墨量,使墨情浓淡、虚实相间。 四、字形的变化 1. 硬尖笔: 硬尖笔的笔画表现出坚硬、有力的特点,在字形上有明显的虚实结构。 2. 折尖笔: 折尖笔的笔画呈现出坚中有柔的特点,可用于书写行书、楷书等字体。 3. 软尖笔: 软尖笔的笔画形态柔软且具有弹性,可用于书写行草、草书等

字体。 五、写字的姿势 1. 坐姿: 在书法创作中,采用坐姿能够更好地掌握笔杆的灵活性,保持身体的稳定。 2. 握笔的方式: 可以采用“刚柔相济”的握笔方式,即右手中指、无名指夹持笔杆,食指、拇指与中指相对,保持灵活性。 3. 手臂的运动: 在写字时,应以手腕和手臂为主要运动部位,使笔的利用率更高。 六、练习方法 1. 临帖: 通过临摹优秀书法作品,模仿大师的笔势、笔力和字形,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 单字练习: 选择一个字进行反复操练,通过练习一个字的笔法和笔势,提高写字的功底。 3. 速写: 通过速写来提高笔画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培养快速书写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笔记版》的相关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笔记38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笔记38 1. 第一节:楷书的基本构造 在这一节课中,黄简讲述了楷书的基本构造,包括用笔的原则、 笔画的结构和笔画的顺序。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基础的字体,也是 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起点。 1.1 用笔的原则 黄简强调用笔的原则,即“疏中有密,密中有疏”。这意味着在 写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笔画特点,合理运用疏与密的关系。比如,笔画粗细可以通过用笔的压力来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笔画之间 的间距来调节。 1.2 笔画的结构 黄简详细讲解了楷书中常见笔画的结构特点,包括横、竖、撇、捺等。他指出,了解每个笔画的结构,能够更好地描绘字形,也能够 为后续学习其他字体打下基础。 1.3 笔画的顺序 黄简重点介绍了楷书中各个笔画的书写顺序。他提醒大家要注 意书写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并且讲解了一些常见的笔画组 合的书写顺序。 2. 第二节:楷书的笔法练习

这一节课中,黄简带领学生进行楷书的笔法练习。他提醒大家在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用笔的力度 在练习过程中,要掌握用笔的力度。对于细的笔画,用笔的力度要轻柔,而对于粗的笔画,则要用力适中。这样才能够使得字形美观、流畅。 2.2 笔画的连接 楷书中的字形通常是由多个笔画组成的,要注意不同笔画之间的连接,保持书写的连贯性和整体的美感。 2.3 字形的稳定性 练习时,要追求字形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每个字的形态要相对固定,不要出现过多的变化。这样可以使得字体的风格统一。 3. 第三节:行草书的特点与书写技巧 在这一节课中,黄简介绍了行草书的特点和书写技巧。行草书是书法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需要学习者有较高的书写功底和笔画的敏感度。 3.1 行草书的特点 行草书以草率、潇洒著称,字形曲折变化,筆劃飛揚,透露出一种自由奔放、豪放不羈的艺术感染力。 3.2 书写技巧

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笔记第1-5课

黄简书法讲座二级课程第1课笔记:笔势的基本概念1 1、什么是“势”? 世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 ---气---势---形;气的运动产生了势。势通过物体的体被人所感知。字形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看笔锋的走势。 势的表面不同:静、险、动。 书法作品,有取静势、动势。但这些都是一个字完成以后所表达的势。跟张旭表达的并不一样。 2、张旭的五势。 韩方明记:张旭体系:五执笔、九用、八法、五势。 《玉》有说细记录五势: 一曰:钩裹势。二曰:钩努势。 三曰:衮笔势。四曰:竖笔势。 五曰:奋笔势。 结论: 每个笔势各有名字,表示固定的点画配搭。 每个笔势都是一次运笔写成的。 一个笔势就是笔锋一个固定的路线。 (写字时笔锋不是乱走的,它有规定的路线。受到点画的规范和制约,但我们可以以不同的主法组合点画。灵活地产生各种笔势。)

《玉堂禁经》除了“五势”之外,后面还有其他三十几种笔势。现在的部件,就是以前的笔势。汉字书写实际上就是运用这些笔势。我们应整理古人的笔势系统,而不用另搞一套。 古人的笔势与现在的部首很相似。部首只是合体字分类用。如水部、木部、土部,按照它们的意义分别部居。至于部首以外的点画,部首是不管的。 例:旁 按部首分上下两部份发。 按笔势可用五个笔势裹 束在一起就是“旁”字。 所以书法写字,其实只组合其些笔势。 例一级课中 例:寥 是把年头势、石笋势、交争势、顾盼势四个笔势裹束成字。所以说,书法跟普通写字不同。

书法跟普通写字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先由点画组成笔势。然后裹束笔势成为一个字,我称之两步成字。点画写得好不好取决于用笔技巧,关键是小圈换笔心。笔势是否顺畅就要组织点画。大圈的关键是运用使转。裹束笔势要照顾整体的结构。 结论: 书法两步成字,是对应书法三要素的。点画级成笔势,是裹束成字的准备。看懂一个字由哪些笔势 组成,这就是识势。 3、印刷体和手写体 郭绍虞《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文字的应用有两个目标:一个要求辨认清楚,一个要求书写便利。正国为有这两个目标,文字就分为两种体式。《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般人往往对要求辨认清楚的文字,称之为正体,而对于书写便利的称之为草体。到后世印刷术盛行之后,就称前一种为印刷体,后一种为书写体。就文了的性质和应用而言是可以只分正草二体的。 文定辨认清楚--正体--印刷体(宋);书写便利--草体--书写体(或手写体)不是书法的草书) 手写体的特点:便利流畅。 使转:使:就是直线的连续书写。转:就是弧线条的连续书写。 中文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写印刷体有一个笔顺的问题。 (现在书写的笔顺,与书法意义上的笔顺是不一致的。) 古人很早就区分的印刷体和书写体。但民间手写体基本上就是自由发挥,只有书法之体才有规则。书法就是把普通人的手写体,升华到艺术的层次。只要会善用笔势,就能把复杂的字形变得简单。

书法备课笔记

书法备课笔记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根本知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态,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开展的历史。3、掌握根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根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开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开展的历史。 2、介绍根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观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根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化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根本笔画书写 1、根本笔画包含: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态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到达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觉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根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根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根本常识。根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根底,必须认真书写。 教学课件:学生书写的姿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强化训练,根本笔画也要强化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态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215;〕。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黄简书法讲座第28课笔记:捺的写法解析

黄简书法讲座第28课笔记:捺的写法 1.捺的中线 横竖撇捺是书法四大线条。横竖撇都讲过了,今天讲捺的写法。 第一,讲讲捺的中线。捺的中线跟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生活在建初年间,建初是汉章帝的年号,从公元76年用到84年。汉章帝本人对书法也很感兴趣,我在今后还会讲到。 这个人叫王次仲,多种古籍都提到他,王次仲做了什么事呢?据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上谷是地名,那里有个王次仲,他创造了楷法。 什么是楷法呢?唐朝张怀瓘《书断》引北朝王愔的话说:“王愔去:(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这一段话详细多了,王次仲之前的隶书,四四方方,没有波势,他用草书的方法,给隶字加了波势。 第在第一课就讲到,秦以前用古文字,篆字多圆转的线条,书写起来速度慢, 后来改为隶字,把圆转 的线条变为直线,你看 这个“木”字,跟篆字

想比较,就可以知道撇捺来之于篆字的弧线。最早的撇捺,就是这样直挺挺的线条。 到西汉时期,隶书中还可以见到这样直线捺。这是新莽时期的《莱子候刻石》。天凤三年(也就是公元16年)刻于山东。 我们来看它的几个字,这是“人”字。石头有些破损,但可以看到一捺基本 上是直的。 “支”字和“使” 字,一捺也是直的。 “建”字和“后”字,捺 笔中线还是直的。 什么是捺 早期隶字中的捺,是从1号位开 始走向9号位的斜线。往往是笔直地 行笔,无须动手腕。 再举一个例子,东汉明帝时期的

《开通褒斜道刻石》,永平九年(公元66年),比《莱子候刻石》晚五十年。这是“级”字,可 以看到一捺也很直。 这是“道”字,注意一捺的收笔 弯曲了一下。不过这是刻在凹凸不平 的山崖上,未必是作者有意的动作。 这个“以”字的一捺,用 了弧线。说明当时有些人写字,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开始运 用手腕。 所以,同样是从1号位走向9号位,有直线运动,也有弧线运动。写弧线要动手腕,手腕运动是左、右。只要手腕运动,你看这个直线的“木”字,就变成了右面这个“木”,撇捺带有弧 形。当然就 比较好看了。 从公元16年《莱子候刻石》,直线较多,到公元66年《开通褒斜刻石》,弧线产生,可以看到当时书写的习惯。要注意,这些都是写字,用腕不用腕只是个人习惯。

黄简书法讲座第27课笔记撇的写法

黄简书法讲座第27课笔记:撇的写法 1.撇的中线 横竖怎样写,我已经讲过了。今天开始讲撇捺。 第一,撇的中线。 1.1什么是撇 横竖是平和直两个方向的线条,撇捺是斜线。一撇是从3号位写到7号位。凡是这一方向的行笔,结果都是撇,这个方向特别容易引起偏锋。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手执笔。手腕不够左,走7号位就会 偏锋。7号位中锋行笔,手腕要特别偏左才可以。这大幅度的反手,姿势不大舒服。因为不舒服,所以就会本能地缩短反手的距离,先写一段右,慢慢回到左。这样一来,撇就包括两个动作,先右后左,成为一根曲线。于是,撇就有两种了。 两种撇,都是从3号位开始写向7号位。一种是直的,行笔的时候手腕向左,一左到底。只有一个动作,书法中称之为啄。另一种是曲的,行笔中要扭动手腕一次,先右后左,两个动作,这一种撇书法中称之为掠。 1.2掠 大多数的人,心中的一撇,都是掠,就是曲线。因为掠有两个动作,所以通常都比较长,有些人称它为长撇。不过,

长撇不是书法的专用名称。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天” 字,你看 这一掠,犹如弯月,弧度很 要注意,我现在讲撇的中线,只是行笔部分。它还 有一 个起笔,一个收笔,这等下再讲。 这是《兰亭序》“大”字,掠笔和刚才一样。 是换手腕写出来的弧线。此外,另有一个明显的起 笔,一个锋利的收笔。 1.3啄 大家用书法术语,啄。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的“永” 右上角那一笔就是啄。 王羲之《丧乱贴》“之”的啄, 跟刚才那个“永”字的啄,是同一 个类型。 啄的用处也很多,有些人把它叫做短撇、平撇。我建议有时候,一啄很细很瘦,但粗细并

不影响它的归类。这是《阴符经》的“之”

黄简讲书法:208撇捺的笔势—捺

黄简讲书法:208撇捺的笔势—捺 208捺的笔势 5.捺笔的走势 横竖的笔势讲过了,是平直两个方向。撇捺是两根斜线, 7号位的撇也讲过了,这堂课讲9号位的捺,也就是“永”字八法中的“磔”。 所有在9号方向,或者说在8-6号位之间的笔画,都可以归之为捺笔。这样一 来就有一个角度问题,有些捺笔比较平,有些捺笔比较直,所以古语说“直捺为磔,平捺为波”。 明代张绅《法书通释》说:“磔者,波也。而谓之磔者,微直曰磔,横曰波 耳。”在这之前,已有人这样区分“磔”和“波”,“波磔”连用,成为一个捺笔的代称。 “永”字八法中的捺称为“磔”,这应该算是“微直”的捺。我们以前讲 过,“磔”就是有开张的意思,把它放平了,就是波。 照张绅的分法,6号位是横,3号位是策,横下的一笔就是波。如果走9号方向,捺笔的头抬起来了,就是磔。这只是粗浅的分法,实际上一捺的走势没有这样简单。 用一个统计的方法,先来看看王羲之真行草书中,捺笔 有多少种走势,然后再下结论。 先看王羲之《兰亭序》:“春、舍、今”收尾不尖。“大、次、又”9号位的“磔”。“之、足”,接近6号位的“波”。 “春”字一捺,看中线,这是向上仰的一根弧线,挫笔断

尾收。注意,我们现在看大圈。起笔、收笔的动作是小圈,不是重点。 “舍”字一长捺,露锋起笔两面换,这一段先不计,只取 中段大圈,也是弧线上仰。这种写法,王羲之行书中很多。现在很多人意念中捺笔应该有一个很尖锐的尾巴,其实不然,如这个“今”字。 “大”字,捺的起笔看不清,因为和前面的一撇重迭。但 行笔很清楚,是9号位的直线,揭笔收尾,尖尾巴,现暂不计,三级课程“裹束”时讲小圈的作用。 “次”字一样,最后一笔捺中线也是9号位直线。“又”字一捺,去头去尾,中线是略为有弧形的一条线,9号位。 第一个“之”字的捺笔就不同了,去除一头一尾的节点, 中线是上仰的弧线,因为放得平,和6号位非常接近。照张绅的说法,这就是一个“波”了。第二个“之”字,中线近于直线,略有一点点下覆,接近于6号位的一横。看起来很平,所以 也是“波”。 第三个“之”字最后一捺,是下覆的弧线,方向在6和9之间。它比前面那个比较弯,弧度也比较大。 “足”字最后一个平捺,两面换起笔,顿笔收尾。如果去两头节点,中线基本6号位,放得很平。 所以照以前古人简单的分法,捺笔一是“磔”,另一个是“波”。

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 (1-51)排版

初級課程 (1-51)目录 第01课笔记:三种体的意义 (1) 第02课笔记:什么是书法 (4) 第03课笔记學書法從筆法入手 (8) 初級課程04 聚焦王羲之(上) (10) 初級課程05 聚焦王羲之(下) (13) 初級課程06 書法三要素 (15) 第07课笔记书法分多少级 (20) 初級課程08 認識毛筆(1) (22) 初級課程09 認識毛筆(2) (26) 初級課程10 毛笔的选购和保养 (31) 初級課程11認識墨汁(1) (36) 初级课程12 认识墨汁﹝2﹞ (39) 初级课程 13 墨法 (43) 初級課程14 执笔 (48) 初級課程15 用腕 (55) 初級課程16 尖鋒的用法 (60) 初級課程17 尖鋒線的本質 (64) 初级课程18 毛笔侧锋的用法 (68) 第19课笔记:侧锋线的本质 (73) 第20课笔记:什么是换笔心 (79) 第21课笔记:中锋和偏锋 (81) 第22课笔记:运笔 (84) 第23 课笔记:横的写法1 (89) 第24 课笔记:横的写法2 (94) 第25 课笔记:竖的写法 (99)

第26 课笔记:竖的写法2 (105) 第27 课笔记:撇的写法 (110) 第28 课笔记:捺的写法 (116) 第29 课笔记:捺的写法2 (122) 第30 课笔记:笔画的连接 (127) 第31 课笔记:九用小结 (132) 第32 课笔记:永字八法1 (137) 第33 课笔记:永字八法2 (141) 第34 课笔记:永字八法3 (145) 第35 课笔记:永字八法4 (149) 第36 课笔记:永字八法5 横竖撇捺加趯 (155) 第37 课笔记:永字八法6 两种撇 (161) 第38 课笔记:永字八法7 捺为磔 (167) 第39 课笔记:完整的永字 (172) 第40 课笔记:什么是骨肉筋节 (176) 第41 课笔记:节点的种类 (179) 第42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1 (185) 第43 课笔记:节点的形状2 ...................第44 课笔记:大圈的转.....................第45 课笔记:大圈的折 (201) 第46 课笔记:拨灯法 (206) 第47 课笔记:什么是使转 (211) 第48 课笔记:用笔总结 (217) 第49 课笔记:选贴 (222) 第50 课笔记:读贴 (227) 第51 课笔记:用笔测试 (2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