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解以及对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在分配制度中,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两极分化。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产品分配和消费的方式。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有相应的分配方式与之相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逻辑前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物质条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它只承认劳动差别及由此引起的分配上的差别,否定了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权利,否定了一切剥削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所以,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仍然存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从

一种负担变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的要求。因此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承认并反映这种差别,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鼓励劳动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分配原则。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

社会主义传统分配理论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分配方式,即按劳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方式,而且还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我们将它制度化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生产要素,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管理才能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参与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或收入分配原则的进一步概括。按生产要素分配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之外所有的分配形式。因此,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要素分配原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提出来的。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重要保证。

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来源,财富不同于价值,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①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多样的,除了劳动之外,至少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分配制度和政策是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有力杠杆。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

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把生产要素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运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促进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公平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经济学所讲的效率是指对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较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或能以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较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或未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公平又称社会公平。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机会公平就是起点公平,收入公平就是结果公平。所谓机会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取收入的机会。机会公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公平。

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此方面来说

二者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现有的历史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公平问题的解决;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在同一个时空里,偏向公平必然影响效率,偏向效率必然妨碍公平。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有的牺牲效率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公平;有是牺牲公平而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要绝对地摆平两者的关系是不现实的。理智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发达国家已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理应花更多的精力解决公平问题。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任务艰巨,不提高效率以发展生产力,得到的公平只能是建立在普遍贫困基础上的公平。所以,发展中国家只能优先选择效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当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维护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实现按劳分配,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过去,我们在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把共同富裕理解成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严重损伤了人们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普遍的贫穷。

社会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动荡时期的小农意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必然危及社会安定,阻碍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效率优先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兼顾公平主要体现在再分配过程中。国家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法律制度等调节机制达到兼顾公平的目的。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十五大提出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十六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要求。

贫富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的必然性: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持续拉大,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不过,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出现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以效率为准则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而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某些生产要素禀赋差的个体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陷入贫困;再加上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不同地区改革开放进程不一,不同群体获得的政策支持也有差异,带来的发展机会也就不一样。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变革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过程,才能从规范到失范再到新的规范、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这个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机会的公平。因此,在共同贫穷的前提下,中国出现贫富差距以及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其实是改革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2)在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形成之前,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常态,甚至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贫富差距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从正面效应来看,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能力的高低、投入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因此,合理的贫富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从负面效应来看,由于机会的不平等,贫富差距有时并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努力和贡献大小所致,在导致这种差距的众多因素中,如果客观的自然或社会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或过大,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不仅不能激发人们去自我提高和自我奉献,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贫富差距的正面效应表明了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而我们只能对其进行调控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的负面效应表明它的存在有时也有其不合理性,因而我们要积极创造让大部分人都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平等机会。

(3)根据贫富差距功能论的基本观点,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的社会现象。贫富差距的存在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

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通过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和谐社会也承认和接受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的存在。

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之所以扩大得这么快,既有分配方式的市场化和改革发展的时空差带来的影响,也有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机制中非市场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市场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市场转型的初期,贫富差距会急剧上升,而当市场转型完成后,贫富差距则会反转下降。市场奉行的是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竞争必然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正是市场转型的一种副产品。(2)中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市场规则还不甚健全。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管理真空。相当一部分人通过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或非法操作,完成了不甚干净或肮脏的财富积累。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暴富现象,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3)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未随经济改革

的深化而打破。(4)政府的再分配手段不力和宏观调节政策不配套。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总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一是对富人的收入调节政策不得力。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5)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行业和权力的垄断尚未打破。(6)某些国有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损公肥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差距也急剧扩大,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目前,从绝对水平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已经排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46,明显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另外,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

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便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二是城乡差距是造成基尼系数扩大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为0.34,农村为0.37,各自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综合到一起却达到了0.46,这说明主要是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

当然,如果贫富差距过大而出现两极分化,在道义上,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有悖于人道主义精神;在政治上,容易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蔓延,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财富的过分集中可能妨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经济均衡而高效地成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消除贫富差距,但必须把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以保证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为了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可以实行如下八个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贯彻执行相应的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打破

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四)完善社

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五)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六)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七)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八)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兴起穷勤”和富助”互动的良好社会风气提倡穷勤”,就是要转变贫困阶层的观念,鼓励他们勤劳脱贫和创业致富;提倡富助”就是引导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为富当仁”在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贫困阶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合理的报酬及福利。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2011年吉林省申论热点标准表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今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位置,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中国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 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总理 [原因]

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之间不仅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差距明显,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行业收入差距。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存在。 三是地区收入差距。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措施]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体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或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劳动者创造出的社会总价值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在各个参与价值创造的主体间进行分配。 一般有几点具体表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个税不再以个人收入为准,而是以家庭收入征收。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体举措是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次分配”体系建立等等 为什么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因为:城乡差距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呈扩大趋势 到了2010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教育差距同样触目惊心 一、教育经费 我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始终徘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之下,远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二、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 在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三、教师素质 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 四、教师年龄结构 在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公司高层干部的薪酬分配制度

导读:本办法介绍了干股股东的薪酬结构:年薪+干股分红(年度利润值X 个人干股股权比例),干股分红和风险抵押配套操作。 XX公司干股股东薪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激励高层经营管理者,充分发挥总经理负责制的优势,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事业部高层干部的薪酬分配制 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分配总原则:薪资收入与个人及管理团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挂钩,体现“贡献越大,收入越高;关注过程,重视结果” 的原则。 第三条适用范围:小家电事业部管委会成员(事业部总经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干股股东的构成 第四条干股股东名单由事业部总经理确定,并上报集团批准。干股股东原则上须是某一部门最高职级的主管人员或管委会成员。 第五条干股股东对事业部总经理及事业部年度经营结果负责。 第三章薪酬构成及来源 第六条干股股东预期收入 =年薪+干股分红;干股分红=年 度利润值X个人干股股权比例。 1、年薪标准参考《XX集团及小家电事业部高层干部年薪标准》执

行,每年年终(或有需要时)由事业部总经理根据业绩、综合表现及岗位调整予以重新确定薪资等级。 2、季度浮动工资与事业部(或子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分解指标 (指季度分解指标)挂钩。(注:实行浮动工资与季度经营 目标考核指标直接挂钩,每季度根据财务支持中心提供的事业部(或子公司)季度财务预算来确定季度目标责任书。季度 目标责任书以年度经营指标为基础进行分解,由财务支持中 心提供数据,总经办负责责任书的下达和核定季度浮动工资系数。) 3、年终干股分红即事业部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成员根据各自持股比 例获得对应的分红金额。年终干股分红总额的计提来源:由事业部总经理依据集团每年下达给本事业部的年度确保经营综合指标为基准,确定计提比例,该比例包含对中层及骨干管理技术人员的激励部份(本激励必须在完成事业部内部确保利润后分配,作为支持力争指标实现的激励)和事业部总经理对干股股东机动分配部份(干股股东持股比例的10 %与干股股东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挂钩)。 4、二00四年事业部高层干部与中层及骨干管理技术人员干股 总的计提比例为:年度利润值的%。 5、当利润<0时,按持股比例参与负分红。参与负分红时,以风 险金按持股比例进行扣减风险金和浮动工资,扣减上限值为风

关于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演讲稿

关于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演讲稿 21#305 寝室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代表的是21#305寝室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我们会先做一个蛋糕分配实验,看看如何分配蛋糕进而联系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然后我们看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了解下一收入分配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们将得出解决分配问题的办法。 一.由于杨老师的大力赞助,我们有了两个美味的蛋糕。下面我们在现场做一个调查,以下是我们提供的几种分配方法,(1)首先让第一个人吃饱,余下的人依次吃到饱直到蛋糕吃完(2)每个参加者都能得到一份相同大小的蛋糕。(3)我们可根据老师对各演讲团队的评分来分配蛋糕。分高者多分,分低者少分。(询问现场同学)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大家都比较赞成第一种方案,看来从分蛋糕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大家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案也是比较赞同的。 为什么要大家都会选择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为什么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案呢? 就像蛋糕不够分给每个人一样,我们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的丰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的社会劳动,就像我们每一个参加演讲的同学不会只做演讲,不拿蛋糕和平时分一样,社会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蛋糕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胃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就像我们做的演讲有好有坏。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第三种方法“平均分配”显然不能满足每一个劳动者。 过渡:显而易见,我们提供的第一种方案时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平均分配。第三种那当然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别,只有承认差别,并在收入分配上体现这个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工资分配方案

仙居县合祥木业有限公司 工资分配方案 一、为了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规范本公司工资支付行为,根据 相关规定条例,制定本方案。 二、根据本公司经营情况,比照同行业人工成本水平和工资指导 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考虑本地区、同行业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综合确定工资总体水平及各个岗位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 三、本公司的工资所包含的内容:月薪工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 岗位津贴、奖金等。正常工作时间的计算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工时制度的规定执行。月薪工资最低标准,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本公司与职工约定工资支付周期为每月支付工资一次;工资支 付日期约定为每月月末。 五、工资支付形式:公司以货币形式向职工支付工资,直接发放现 金,均要由本人签名或委托代签人签名方可发放。 六、工资代扣、代缴,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工资中代扣下列款项: 1、个人所得税。 2、各项社会保险费属于个人缴纳部分。 3、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可扣除的款项。 4、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代扣的其他款项。

七、公司支付工资时,向劳动者提供其本人的工资清单: 1、工资清单格式由公司制定。 2、工资清单由本人核对后签名。 3、工资清单保存期限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加班或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 1、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倍计算。 2、休息日安排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 2倍计算。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加班的,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2倍计算。 九、员工依法享有法定休假日、年休假、计划生育假、产假等,以 上假期期间,公司支付相应岗位的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十、本方案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从1992年开始,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并且近年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出上涨趋势。早在2004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这一数字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①由此可知,2004年全国收入差距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状况。自从2004年之后,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收入差距重点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 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 2.96%。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然而2008年城乡收入比仍然高达331.49%。②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目前的状况还要严重。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剧本意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阻碍了农业发展,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公司薪酬分配管理制度

公司薪酬分配管理 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公司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三项基本原则。 第二条根据激励、高效的原则,员工薪酬的收入与其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和工作业绩挂钩,实行考核。 第三条根据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公司在建立平等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及相应的岗位基础上, 实行岗位系数工资制。体现以岗选人,以岗定薪,拉开 差距,考核升级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薪酬管理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体现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作 用。 第二章管理规则 第一条根据聘任、管理、考核、分配一体化的原则,公司各部门、各类人员及由公司直接聘任员工的薪酬分配统一由 公司总经理工作部管理,并实行统一的岗位系数工资制。第二条以工程建设期间为时间单位的公司各项目经理部聘用的员工的薪酬标准,由项目经理参照社会劳动力价格确定, 经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报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备案。

第三条公司年度薪酬发放的总严格控制在公司董事会核定的年度薪酬总额以内。公司总经理工作部根据总经理的指令 和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对公司的年度薪酬总额实行动态 管理。 第四条公司任何部门、项目未经总经理批准发放钱物,均视为越权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公司员工的岗位在签定劳动合同或岗位聘用合同时明确,员工岗位由总经理根据劳动复杂程度、劳动强度、劳动 责任、劳动环境等因素采用谈话协商的方式确定,员工工 作一定期限后,由总经理工作部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根 据考核结果由总经理作出调整岗位或作出终止劳动合同 的决定。 第三章薪资构成 第一条公司员工的薪资由以下三个单元构成: 1、基本薪资 2、岗位薪资 3、奖金 第二条薪资各单元相加为员工月实际薪资 第三条员工的月基本薪资为岗位对应的基本薪资基数。 第四条员工的月岗位薪资为岗位对应的基本薪资基数*系数*实际出勤天数。 第五条奖金分为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及其它专项奖金,奖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由于分配政策上的失误,按劳分配在我国运行的传统的分配模式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工资与工分形式的简单化,导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就按劳分配实现手段来说,因无法正确衡量每个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量及对产品生产的贡献,因而无法完全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操作上只能由中央制定分配的方针政策,并制定全国所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等级制度,规定统一的工资形式、调整时间及调资比例。不论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分配政策滋长了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按劳分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上即使有一标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操作,并且成本也很高。我国实际的操作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合体的一个层次一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范围内按同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而不同行业之间、不同质的劳动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就很难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还必须迂回曲折的经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成社会劳动。因而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在操作上,通过等级制实现按劳分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企业或行政单位谁该涨级,谁不该涨级,在实际操作上是扯不清的事情。在具体调级过程中,大都按资排辈、按工龄筛选,基本上是利益均沾、轮流坐庄。基本不可能

按照劳动的优劣、劳动成果的多少进行调级。有的甚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领导说了算,即由权力来决定分配。而这种操作办法导致了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的产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第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本来平均主义已经极其严重,但按劳分配原则又被当作资产阶级法权遭到批判,计件工资、奖金、物质刺激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冲击和否定。劳动者的超额劳动得不到补偿,报酬没有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实现形式,压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低下。 目前,理论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的讨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进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好,按劳分配也好,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关,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给按劳分配或者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任何理论的支撑。不可否认,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社会收人和贫富差距拉大加剧。 合理性方面而言,适度、有序的贫富差距是党的富民政镱和迈向共同富裕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步,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这种合理性的因素,由此而引发的正效应是巨大的:一是它是对平均主义分配原则的彻底否定,既体现了分配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效率优先、兼顾公 1

企业工资分配方案及有关规定[1]

2010年目标任务及有关 规定

淅川县广智源合金有限公司2010年目标任务及有关 规定 淅川县广智源合金有限公司 目录

1.工资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4 2.公司主要人员任命及分工—————10 3.公司对安全奖的规定———————11 4.公司职工伤亡待遇的规定—————13 5.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及规定—————15 6.安全、卫生检查制度———————16 7.员工评级细则——————————18 8.销售业务提成管理办法——————

20

2010年度工资分配方案及有关规定 一、生产人员工资核算 一.产量标准 以产定资。炉子月产量189吨(炉外加铝不计产量,铁计50%)但产品合格率必须在90%以上,若低于90%,每低一个百分点罚生产厂长20元,班长10元,炉前工5元1.炉前工完成任务(每班63吨)每吨按230元(按12人核算)。即63X230/12=1208元, 超额完成任务:班产:63吨----66吨不含63吨,超出部分每吨按280元/吨。 班产:66吨----67吨,超出部分每吨按290元/吨 班产:67吨----68吨,超出部分每吨按310元/吨 班产:68吨----69吨,超出部分每吨按330元/吨 班产:69吨----7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360元/吨 班产:70———71吨,超出部分每吨按390元/吨

完不成任务:没少1吨,每吨扣2元, 即:班产:62吨----63吨,每吨按228元/吨 班产:61吨----62吨,每吨按226元/吨 另外,生产主要,班长另扣20元/吨。 2.生产厂长:拿炉前工平均工资165% 3.班长:拿炉前工平均工资130%,另外,完成任务,产量和质量占第一的班长奖200元,占第二的班长奖100元,若完不成任务,取消奖金。 4.天车工每月每人补助50元。 5.钳工有王书江承包,每吨按30元。 6.电工有候立明承包,每吨按20元(含开环保及一般维修)。 产品质量标准及低于标准的罚款. (1)硅钙钡si>45 Ba>12 Ca>12 (2)硅钙钡si>45 Ba>15 Ca>8 (3)硅铝钡钙si>45 Ba>13 Ca>7 AL>7 (4)硅铁si>71 (5)硅钡si>52 Ba>25 (6)硅铝钡si>40 Ba>15 AL>12 (7)硅铝铁si>25 AL>32 核算硅铝钡钙奖罚按硅铝钡(ca8)去铝考核,硅铝钡奖罚按规律去铝考核。 若以上标准生产达不到指标按不合格产品计算。不合格部分班长以上领导按50%计产量核算工资,另外,班长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石庆华经济1103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济体制却发生着重大转变,由传统自然经济进入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分配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进行的,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转变下分配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经济体制的改变分配制度的演变 正文: 一、1949年以前经济体制转变下的分配制度变化 从清政府沦陷之后,中国陷入中国由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进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状态,国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食不果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多层次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地位的过渡性。经济体制则由传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皇族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不再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包括八种所有制:氏族主所有制、奴婢主所有制、领主所有制、地主所有制、资本家(雇主)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这些体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人独大,控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分配,所有的劳动者只能听其指挥做事。其劳动成果全部归所有者,再由其固定分配。在这种比较混乱的经济体制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分配制度。 二、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转变 这是发生在1949-1952年间的转变,1947-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内转入反攻,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即夺取政权后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1921-1948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了条件。并在1949年末完成了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构思。新中国经济体制构思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依据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抗日战争前夕,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约10%,农业和手工业占90%,这就是中国在革命时期和在革命胜利后相当长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忽视这个出发点,就要犯左倾或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49年中国已经有了相当比重的现代工业。它主要集中在国民政府手中。接管这些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政府就掌握另外国家经济命脉,可以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领导成分,并决定经济前进的方向。忽视这一点,否认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就会犯右倾错误。在国民经济中占90%的农业和手工业是个体化小生产。这是中国经济落后性的表现。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并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则需要把个体经济组织成合作社经济。也正基于这种落后性,还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 (2)经济形态 新中国的经济将由国营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其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它的先

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试行) □总则 第一条,按照集团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总规章>,为规范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薪酬管理原则 本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大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激励、高效、简单、实用原则,在薪酬分配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社会物价水平、公司支付能力以及员工所在岗位在公司的相对价值、员工贡献大小等因素。 第三条,薪酬增长机制 1,薪酬总额增长与人工成本控制 工资增长要坚持国家规定的“两低于原则”,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市场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 工资总额的确定要与人工成本的控制紧密相联,加强以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率和劳动分配率为主要监控指标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建立人工成本约束机制,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增长,使企业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2,员工个体增长机制 对员工个人工资增长幅度的确定在根据市场价位和员工个人劳动贡献、个人能力的以展来确定,对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急需的高级紧缺人才,市场价位又较高的,增薪幅度要大;对本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的岗位,增薪幅度要小,甚至不增资。对贡献大的员工,增薪幅度要大;对贡献小的员工,不增薪或减薪。 第四条,根据聘任、管理、考评、薪酬分配一体化的原则,集团公司总部各类人员、各事业部的经理、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总经理及其他由集团公司直接聘请的员工的薪酬分配统一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并实行统一的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度。 第五条,各控股子公司、事业部聘任的员工的薪酬分配办法由聘任单位在集团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根据本制度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需要,自行制定,但需报请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 第六条,薪酬总额管理与控制 集团公司年度薪酬总额计划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实施总量控制与管理。 集团公司总部与各分公司、各事业部的薪酬总额均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年度分解计划。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各分公司、各事业部的薪酬总额的控制与管理。 第七条,薪酬类别(见下表) 表一、薪酬类别与结构表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 工资收入的分配问题是居民们十分关心的,为大家精心搜集了 一篇“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 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 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 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发展战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机遇和挑战,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独占鳌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劳动者的素质及其劳动积极性。工资分配制度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工资分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搞好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可以说,这是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确定的战略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是提高市场竞争力、谋求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发现,现有的工资制度没有完全体现劳动者的价值关系,使劳动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关系,形成了企业职工不管有没有履行职责、有没有给企业做出贡献,“上班拿钱是天经地义的”错误观念;尽管近几年各企业都在积极宣传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在落实上往往流于形式,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然很严重,劳动者的技能与收入、贡献与收入不匹配。很多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模式,一个系统、一个行业都要执行同一种分配方式,任何不同的分配方式都可能被视为“错误”而遭非议和排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许多企业虽开始在工资分配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但是在设计分配方案时,往往缺乏对现代工资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认识,尽管在表面上解决了等级工资的问题,但由于岗位间的工资评定缺乏科学依据,领导感观和主观意识较强,所以确定的工资标准过于简单,基础工资与原等级工资没有完全脱钩,采取的是平衡过渡的办法,使设计方案背离劳动力市场价值规律,工资分配上差异甚微,压抑了全员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企业对内缺少凝聚力,对外缺乏吸引力,仅吸引不到企业所需的人才,甚至造成现有骨干人才的大量流失;效益工资的分配,受企业管理体制的限制和用工制度改革小到位的影响,没有起到分配的杠杆作用,依旧是以每月发奖金的形式代替效益工资的发放,并成为固定工资的一部分,没有体现效益观念和奖励先进的作用。 二、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和措施 据相关调查发现,工资是影响员工决定参不参加社会劳动和参加社会劳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要合理拟定,应该以劳动、生产要素、效率、公平等原则作为依据,制定重贡献、重实绩、重价值的工资分配机制。不同岗位,由于职务等级的不同应适当拉开工资差距,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在工资上也要有所体现。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监督制度,真正落实监事会职责,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加快建立企业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通过经营者持股和年薪制等措施,改进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 (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 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货币表现形式,搞好企业工资分配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关键所在。要把工资水平的确定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拥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权的基础上,企业工资增长,最终依靠经济效益的好坏进行确定;要积极推行劳动分红制度。劳动分红作为按劳分配的组成部分应确定其应有的地位;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工资决策程序和机制,加快工资集体谈判或民主协商机制,确立企业和劳动者在工资决定机制中的平等主体地位,确保双方权益;要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增加分配透明度,建立科学的基本工资制度和基础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真正把按劳分配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工资分配机制 1.建立以企业经济效益决定工资总额的控制机制。 2.完善企业领导年薪制。 3.实行项目经理效益奖励工资制。 4.实行管理人员效益工资制。 5.实行工人计件或合同工资制。 6.实行按资分红和按劳分配工资制。 企业领导者和项目经理是风险的承包者,收入应与承包挂钩,承包盈利后,按比例享受收入,承包亏损,则赔偿罚金;管理人员每年按企业效益情况,岗位工资是固定的,年底视利润的多少享受效益工资;工人按劳分配,不承担风险,该给多少与承包的企业领导者或项目经理双方协商。 综上所述,一个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可以推动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调整好内部组织机构,极大地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步入市场的活力,最终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 浅析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李桂芸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南范各庄矿业分公司063109) 摘要: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工资分配规章制度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公平合理,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促使企业加强竞争力,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积极性 037 现代营销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 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

公司工资分配方案

公司2017年工资分配方案 按照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为充分发挥分配激励机制对公司管理的促进作用,实现企业薪酬具有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本着公司效益有增长、员工收入有提高、人才发展有环境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公司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基本原则 1、坚持按劳分配与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对内公平,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3、坚持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体现岗位差别的原则; 4、坚持向关键的管理岗位、技术岗位、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倾斜的原则; 5、坚持效益工资与员工所在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公司总部及公司所有项目。 第二章公司总部工资总额构成 一、工资总额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工资总额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工龄工资、职称(执业)津贴等各种补贴构成。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按照员工在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服务等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及本岗位对员工技能的要求等情况按月支付的工资报酬。公司总部岗序岗位工资标准:

元 2、部分岗位工资标准的对应确定 公司正、副职、部长、副部长分别执行相对应的岗位工资。 3、无职位人员任职资格标准(供参考) (1)一级主办: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以上,专科毕业工作满8年,能积极协助上级领导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具有协调能力、协作精神,且能指导下级科员解决工作问题。 (2)主办: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以上,专科毕业工作满4年以上,其他人员在本岗工作满12年以上的,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具有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并能帮助下级科员解决工作问题。 (3)一级科员:本科学历工作满1年以上,大专毕业工作满2年以上,其他人员在本岗工作满6年以上的,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具有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并能帮助下级科员解决工作问题。 (4)二级科员:大专毕业工作满1年,其他人员在本岗工作满3年以上的,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具有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并能帮助下级科员解决工作问题。 (5)其他:公司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其他员工。 (6)新入员工:结合集团新入员工标准或本单位任职标准的下一档执行。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今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位置,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中国要认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就是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温家宝 [原因] 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之间不仅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差距明显,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行业收入差距。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存在。 三是地区收入差距。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 [深度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从政治问题来看,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 [措施]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势必引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问题,也会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企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企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方案一:企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改善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完善公司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的目标,公司决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 一、方案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恒元公司的正式员工、劳务派遣员工和返聘员工。不包括试用期员工和实习生。 二、绩效工资分配的主导原则 1、严格的“关联性” 员工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联的同时,也与所在部门的工作效果和个人的工作质量相关联。在严格考核的前提下确定部门与个人的绩效工资收入。 2、严格的奖惩原则 实施严格的业绩,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该奖则必奖,该罚则必罚。 3、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严格与工人工资挂钩,并作为员工晋升、轮岗、降职的重要依据。 三、工资结构 月收入基本工资(固定)绩效工资(浮动) 四、绩效工资额度核定 员工月绩效工资额度月员工收入20% 部门月绩效工资额度员工月绩效工资额度(n为部门人数) 五、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1、生产部部门考核办法 表格略

2、绩效工资计算 月绩效工资月绩效工资额度(0.5l10.5k6) l1:公司生产经营效益系数;范围0-1 k6:部门考核系数;范围0-1 六、其他 1、试用期人员工资 试用期人员包括新招入应届毕业生和根据工作需要新招入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招收的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为6个月,只发给相应岗位的岗位工资,不享受绩效工资。 新招入的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试用期定为1至3个月。试用期内只计发岗位工资,试用期满合格后再行补发绩效工资。 2、实习人员工资 实习人员是指计划聘用的提前到公司实习的未毕业学生。只发给基本生活费,待实习人员拿到毕业证并被正式录用后按试用期员工对待。 3、其它奖惩 其它奖励为突出贡献奖,其它惩罚包括质量事故、安全事故、设备事故,具体考核办法另外由相关考核部门规定。 4、工资发放 工资发放分两次进行,每月5日前由企管部做表,发放员的工月基本工资;每月20日由各基层单位做表,上交企管部汇总,发放员工的月绩效工资部分。 5、本文件自发放之日生效,解释权归企管部。 方案二:XXXXXXXX有限公司绩效挂钩考核方案 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机制,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分配原则,依据公司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资构成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考试)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阶段劳动的社会性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归社会所有的,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占有和支配他人的劳动,劳动成为支配生产资料和获得社会产品的唯一根据。同时在这一阶段上,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一种谋生手段,人们的劳动存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在作了各项社会扣除之后,必须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因此,按劳分配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分配原则,是对各种剥削制度的否定。 马克思所设想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中,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因而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转化为社会劳动,而是作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存在着,因而可以直接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存在很大差异,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情况存在很大。 第一,按劳分配不是依据劳动者提供的直接社会劳动时间量进行消费品的直接分配,而是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实现的。因此,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只能按劳动创造的价值来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第二,按劳分配不能由一个社会中心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实现,必须通过企业这一环节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和分配单位,劳动者只能通过企业进行联合劳动,生产一定的商品,企业的联合劳动的效率自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多少就不仅与劳动者本人的劳动贡献相联系,而且与企业联合劳动的效率相联系。 第三,按劳分配的实现机制主要是工资,而不是劳动券。实际工资和货币工资会由于物价的变动而出现差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这些方面的变化并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而是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收入分配关系和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既存在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收入分配方式,也有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收入分配方式,既有体现市场经济一般特性的分配方式,也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收入分配方式。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