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涉及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编制方法。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使学生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土地、使规划符合实际,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3、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龙头”,如何在市场经济、土地资源与资产并重、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动态平衡等新形势要求情况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是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着重应该研究的问题。

4、使学生应用现代新技术(如计算机、GIS和RS等),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测量学、土地管理学等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后,能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实习课程,将土地规划理论积极应用于之后的土地调查等实践中,学以致用。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第一章导论(2课时)

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第五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1.基本要求

(1)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

(2)认识土地特性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

(3)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意义及基本程序。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

难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3.说明:

本章在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综合了有关学者的观点,阐明了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含义,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最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同时阐明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了解土地利用的一般工作程序。

4.重点考核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任务、内容及规划体系;

(2);

(3)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分析;

(4)土地利用规划资料的编制和整理。

(二)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课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理论的科学原理;

(2)认识各种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3)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理论的具体内涵和科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难点: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据;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3.说明:

本章详细介绍了系统工程论、控制论、弹性理论、功能分区理论、精明增长理论等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并对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持续利用理论、景观生态理论等原理作了详细的阐述。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和原则

(三)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2课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第四节土地利用宏观研究

1.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程序;

(2)认识和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特点、目标和任务。

难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的方法。

3.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已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本章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程序,使学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从宏观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的内容作了比较概况的介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特点、目标、原则、任务、模式、作用、编制方法和程序等。其目的是引出接下来几章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及思路。本章对有关的内容并未具体展开,意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4.重点考核内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程序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的方法。

(四)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规划后评价(4课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1.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2)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方法。

难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方法。

3.说明: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规划后评价是对规划编制成果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总结,规划进展如何、执行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方法。

(五)第五章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课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1.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

(2)掌握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3)掌握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难点: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3.说明: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的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

(六)第六章土地资源质量评价(4课时)

第一节土地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第四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第五节土地生态足迹评价

1.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质量评价;

(2)掌握土地适宜性、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3)掌握土地人口承载力、生态足迹评价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适宜性、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难点:土地适宜性、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3.说明:

土地质量是土地的客观属性。土地适宜性评价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土地生产潜力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力的能力。人口承载表示一个地区承载人口的能力。

土地适宜性、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七)第七章基础数据预测(5课时)

第一节预测和预测程序

第二节人口预测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食物消费水平预测

第五节粮食需求量预测

1.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用地利用的潜力分析,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利用潜力的估算;

(2)了解专项用地的潜力估算的内容;

(3)掌握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4)了解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预测方法;

难点: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3.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总体部署,因此,对有关基础数据的预测是规划编制重要内容,对未来土地满足各项用地的需求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依据。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有关人口、城市化、消费水平、作物产量的预测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这些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4.重点考核内容

人口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消费水平预测、农作物单产预测等。

(八)第八章土地供需预测(4课时)

第一节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二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四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基本要求

(1)理解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2)能够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3)掌握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土地利用结构确定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难点: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3.说明: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用地部门未来用地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土地利用结构确定的基本方法。

(九)第九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4课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

第三节各类用地配置

1.基本要求

(1)理解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

(2)掌握土地利用结构确定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分区布局。

难点: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

3.说明: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的具体落实。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和优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类用地配置的基本原理。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和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十)第十章居民点用地规划(3课时)

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第二节城镇化问题

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节居民点规模

第五节居民点布局

第六节居民点用地功能分区

1.基本要求

(1)掌握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了解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和内容。

2.重点、难点

重点:城镇用地规模的概算和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的任务和内容。

难点: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本理论方法。

3.说明:

部门用地规划是在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主要用地部门用地进行现状分析,需求预测,供需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对各部门的用地在时间、空间上做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其关键是确定各部门的用地土规模,用地位置,用地时间,做到定性定量,定位,是贯穿整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的一项核心工作,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成果的体现。本章主要介绍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居民点用地问题、城镇体系、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居民点用地布局等。

4.重点考核内容

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十一)第十一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2课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运输用地

第二节远景交通量的预测

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

第四节水运用地规划

第五节铁路用地规划

第六节航空运输用地规划

1.基本要求

(1)掌握公路选线的原则;

(2)掌握交通用地的预测和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概算和用地配置要求;

难点:不同类型地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和公路选线方案的评价。

3.说明: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用地规划,交通用地布局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向。本章主要介绍交通用地的功能、交通用地的预测、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等。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交通用地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重点考核内容

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用地的预测和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方法。

(十二)第十二章水利工程用地规划(1课时)

第一节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用地

第二节水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

第三节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第四节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1.基本要求

(1)了解水利规划的意义和内容;

(2)理解水资源平衡的计算;

(3)掌握渠道配置的原则,平原丘陵地质灌溉系统特点,其他水利工程用

地要求;

(4)掌握水利骨干工程用地面积概算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渠道配置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灌溉系统特点。

难点:水土资源平衡、供水和灌排工程用地面积概算及用地配置的基本要求。

3.说明: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供水工程用地规划、灌排工程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水利骨干工程用地和田间工程用地。

4.重点考核内容

水资源平衡的计算,水利骨干工程用地面积概算方法。

(十三)第十三章农业用地规划(2课时)

第一节耕地规划

第二节园地规划

第三节林地规划

第四节牧草地规划

第五节水产用地规划

1.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用地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用地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难点:耕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

3.说明: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用地是粮、棉、油、果品、林副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何集约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是农业用地规划的重要任务。

4.重点考核内容

耕地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

(十四)第十四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课时)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二节土地整理规划

第三节土地复垦规划

第四节土地整治规划

1.基本要求

(1)理解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2)掌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划区定界的方法;

(3)理解土地开发整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和方法。

难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

3.说明: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理论和方法,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4.重点考核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

(十五)第十五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4课时)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土地利用和环境问题

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第五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

1.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

(2)理解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难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3.说明: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和综合性的过程,用以评价规划的环境效应,通过评价将结论融入拟制定的规划中,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与规划中。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十六)第十六章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5课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应用;

(2)理解数据的输入、检查和空间数据的处理;

(3)掌握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难点: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数据字典和数据库模型。

3.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应用,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建模。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十七)第十七章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1课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基本方法;

难点: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

3.说明:

土地利用规划实际上是对预期内的土地利用方案的选择,因此,就存在规划方案是否可行的问题。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回答三个问题:方案是否可行;效益如何以及可持续性问题。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价。

(十八)第十八章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1课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

(2)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及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管理。

难点: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3.说明:

规划重在实施,如何实施则需要有效的规划实施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划成果资料、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等。补充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建设方面内容。所谓“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是本章要强调的思想。

4.重点考核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王万茂、韩桐魁编著.《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参考资料:

(1)严金明主编《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王万茂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学》,北京:大地出版社,1996.

(3)于风桐主编《土地利用规划》,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20404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测量、制图、计算机、土地信息空间分析等基本技能训练,能在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水利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土地及3S原理应用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掌握地学、资源学、生态学、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国内外有关土地、水利、农业、环保、城建等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及行业规范等; 4.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测量和遥感技术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以及日常管理; 5.掌握资料查寻和文献检索的方法,具有土地整治与规划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地理学、管理学、工程类 六、专业核心课程 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整理与复垦、土地管理学、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 课程总学时42 课程学分5 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 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 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 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 * 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 * 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 * 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 * * 土地利用及其发展 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 土地利用控制 *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 * * * 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 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 * 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 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 * 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 生态过程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要求:同学们找出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的背景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 系部城建学部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开设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土地规划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土地规划工程,并结合某具体县、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规划理论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系统运用《土地规划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规划实务操作,撰写完整、规范具有较高质量的土地利用规划报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专项图。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技术路线,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能够用计算机实现编制规划和完成规划图件。达到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编制、整理、整饰的技能,了解规划评审程序。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任选一区(市或县区)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一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都可)。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基础数据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规划方案的提出等内容,最终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 可以从以下选项选择一项进行展开,附成果要求: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课本P191页要求,成果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图件----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1:5万---1:1万) 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按照课本P376页要求,成果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 第二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保护片、块分布图,土地分等定级图,保护区工程建设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登记表,保护区面积汇总表,规划表第三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说明书 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按照课本P389页要求,成果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分析-----收集基础资料,资料整理与补调,分析评价(条件分析,潜力评价,供需分析) 第二部分:规划方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数量和布局;规划指标的分解和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安排;预期投资效益分析;配套政策。 第三部分:开发整理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四、提交成果要求: 1、成果提交形式采用电脑打印稿加电子稿,每一个电子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文件名组名”;小组统一提交电子稿件时将小组的所有成果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方式为“组名姓名1 姓名2 姓名3”。 2、成果要有封面、目录、正文、封底。 3、评分以内容的工作量、深度、图纸表现力、排版作为打分依据。忌直接从网络上抄袭,违者不给分。 4、杜绝雷同或抄袭,一旦发现,抄袭和被抄袭者均为零分。 5、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 行间距:1.5倍行距; 6、字体和字号 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封面)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学 总学时(学分):63 ,其中讲授45 学时,实验18 学时,课程实习 6 天面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多部门,多学科,多时序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法学以及农业、畜牧、农机、水利、城镇建设等部门和土壤、气象、植物、水文、水文地质、地貌等学科,同时还涉及遥感、航测、工程测量、地图编制、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因此,它既有属于软科学的一面,又有属于工程技术的一面,既包含社会科学的内容,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内容,属于应用性综合边缘学科。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编制方法,使之具有应用现代技术和方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能力。课程重点是土地利用规划总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难点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确定规划方案和实施,在内容深度上,侧重于规划编制方法、原理和程序上。与相关课程如《国土规划》、《土地管理》、《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上加以区别,明晰了土地利用规划的主体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涉及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编制方法。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使学生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土地、使规划符合实际,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3、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龙头”,如何在市场经济、土地资源与资产并重、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动态平衡等新形势要求情况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是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着重应该研究的问题。 4、同时,使学生应用现代新技术(如计算机、GIS和RS等),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据;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同时,还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点内容】认识各种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及其科学原理。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一)理论核心 1.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 2.马克思地租和地价理论 (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 二、土地区位理论 (一)区位理论简介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 (二)理论指导意义 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

点。 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持续利用理论 (一)持续利用理论的核心思想 1.可持续性。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2.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 1.建立立体的土地观和土地利用观。 2.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四、生态经济理论 (一)生态经济学及其思想 1.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2.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二)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 1.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 2.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 5 7 。 8 种原因, 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 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 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3 18 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 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 、土地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功能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价值。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有关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土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土地资源特性与土地利用管理和开发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专项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课程目标2: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种农业生产用地规

划、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着重掌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等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内容的设计技巧和方法,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各种新技术和新的资源管理、新标准、土地管理新政策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应用等内容。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土地规划设计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如下表所示: 对一个毕业要求有强支撑。 三、理论教学内容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 (一)考核内容与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如下: 总评成绩100分=闭卷考试成绩+过程考核成绩 1)闭卷考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能反映学生的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等能力;考核内容与类型应能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2)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堂研讨活动等。 (一)过程考核评分标准

五、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如下: 本门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卷面成绩总分A(满分55%)+课堂表现分数B(满分15%)+课后作业C (满分15%)+课堂研讨D(满分15%)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工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南农)

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的综合性学科。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包括经济、自然和技术三方面的内容,是以经济为主导,自然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知识,以解决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这种复杂问题的综合学科。本学科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各种生物产品的需求,以及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安排各业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学生学习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内容、体系和程序、理论和原则;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人口、土地需求量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方法,了解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治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重点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对象、程序和技术要点;另外,对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的方法和实施也要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功能 三、土地的特性 四、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化 五、土地利用的概念 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习题要点: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功能、土地的特性、土地利用的概念 第二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一、规划的概念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习题要点: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习题要点:我国土地资源概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与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与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与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就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就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她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这就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与安排,就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与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与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与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与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土地规划的概念、意义及与有关规划的关系 一、土地规划的概念 1.复习有关概念 土地(广义):指地理上位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区域,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动植物群、水文等自然因素及过去、现在人类活动成果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构成,既包括大气层、地表层与地下层构成的垂直剖面。 内容上:包括了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也即是对农、林、牧生产有利于与不利的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制约过程的总和。就我国而言,客观上,土地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人均14.40亩。而世界平均为45亩;质量上类型多样,并富有潜力,全国74%的土地已利用或可利用于农、林、牧生产。 土地资源:指人们可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劳动场所,是一种有限资源,存在着一个合理使用问题。 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其含义:是指一国人民赖以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包括该国的领海、领空、领土(既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力);二是指这个地域内的全部资源。 我国国土:领土960万km2;领海计算面积(以12哩计算)计35万km2;领空则包括领土、领海范围的上空。 国土资源(广义):指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由土地、水、生物、矿物、海洋和气候等六个方面资源组成。社会经济资源指人口、劳力、交通、物质技术、农、工、商等资源。 为了管理好土地,使土地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各地国土部门需要完成的有关文字材料:xx土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报告);xx土地资源;xx国土资源(小范围内土地资源差异不大,如县级);xx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xx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往往与土地利用规划一起进行,并包括在其中)。 除此以外,还有城市规划,菜田规划,土地开发垦复规划。有时还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特殊土地利用、开发整治规划。如:攀西亚热带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新四川的攀西开发是重点)。 2.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教学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深刻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内容、组织结构和发展趋势; 3.具备解决实际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包括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土地 利用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概念: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定义、特点、发展 历程等; 2.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方法:介绍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 查、评价、规划设计和决策等; 3.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 方法和技术; 4.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介绍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技术; 5.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 内容、组织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传授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 法; 2.实践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帮助 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答辩、辩论等形式,开展理论交流和思 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四、教材 本课程的教材为《土地利用规划学》第八版,主编为高继民等。该教材系统地 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教材。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包括: 1.平时成绩:参加讨论、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课 堂,得到教师认可的表现; 2.期末考试: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考核,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 应用能力; 3.课程论文:自选课题或从指定范围内选择论文题目,写出完整、系统 的研究论文。 六、教学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 备解决实际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案 Ⅰ、课程性质、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性质: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而设置的教材,是在学生具有掌握一定土地管理知识和初步理论的基础,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保证在学生结业,并能达到本科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材是为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和考试,通过者能达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Ⅱ、课程内容和设计目标: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14学时讲课12学时实验2学时) 一、一、学习目标: 掌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内容,体系和程序原则。 二、课程内容: (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是发现事物多种联系的最优手段,是生产力布局的最优方法,能减少全局中局部决策的个体局部性,提高政策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和决策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土地利用规划下了多种定义:一般而言,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具体来讲,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 (1)(1)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 (2)(2)利用结构的优化; (3)(3)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2、主要内容: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 (3)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4)规划方案实施。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1、概念: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模块必修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特征。土地利用规划也是其他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基础,是各地国土部门开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框架、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通过实验达到初步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以讲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主,知识和方法要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行业进展。 2.在理论讲授中,应充分利用实例精讲基本内容,应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3.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强化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方法的应用能力。 4.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而对体系安排、课时分配、章节划分及教学方式等则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验教学;以教师引导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 考试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导论 1.土地与土地利用 2.规划和土地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4.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说明与要求: (1)掌握土地、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体系; (3)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和内容。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说明与要求:

最新《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含部分考研题目) 一、名词概念部分: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 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 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 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二、简答题部分: (一)总论部分 1、简述土地的特性 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 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 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 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 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 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 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 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 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 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 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 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 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 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 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 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 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 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 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熟练掌握GIS和RS应用、城乡规划与设计、土地评价与规划等专业技能,能在政府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雄厚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理论与前沿发展、应用前景; 2.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技术,熟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的常规和最新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定量研究方法; 3.了解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与规划范畴与工作内容,熟练掌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相关的3S技术、制图相关软件及地理学计量方法,掌握不同环境与尺度下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城乡规划等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 4.接受良好的基础和专业英语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5. 熟知野外调查、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信息寻获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科研项目建议书及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 毕业总学分:151分;副修:35分;双学位:60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本信息: (一)主干学科:地理学、规划类 (二)专业代码:070503 (三)专业定位:应用型 (四)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必修课程突出专业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选修课程主要体现专业特色(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与规划)。主干课程有: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土壤与植物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乡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 (五)专业“阅读计划”书目: 1.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王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综合自然地理.刘南威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Padilla M. J.吉云松,王张华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科学探索者·地表的演变.Padilla M. J.李绿芊,王张华,王莹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人文地理学.陈慧琳.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周尚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文化地理学.周尚意,孔翔,朱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