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蒙古骑兵战术

蒙古骑兵战术

很多人都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是,为什么其他部落和民族的骑兵就无大规模发展骑射兵及其相关的战法。 这和骑兵所用的弓箭的杀伤力和战术有关。 由于骑兵不同步兵, 不可能携带具有很强杀伤力但笨重的强孥, 只能配带一些小弓。 导致骑兵的骑射非但射程不长,而且杀伤力不大,对一些重装甚至只是具有中等防护能力的步兵都不能给予有效的杀害。因此, 骑兵当时配备弓箭都是防守的作用。 例如侦察骑兵在被敌人发现需要逃跑时候,先用弓箭让敌人与其保持一定距离,方便逃脱。 或在对付轻步兵和其他轻骑兵的时候,在接近贴身肉博的之前先给敌人一定的杀伤,或者至少扰乱敌人的准备, 为方便冲刺到敌人面前时候的肉搏! 另外, 还有一个重要点是, 骑兵的骑射通常命中率不高。 这是因为在马匹上既要平衡身体,又要掌握马匹的方向, 还要把握命中率, 的确是难度非常高的事情。 要训练出一个命中率较高的骑兵的训练难度不亚于现代对特种部队的训练。 加上, 前面所说的骑射射程和杀伤力的问题, 导致很多部落和游牧民族都不愿意或觉得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训练合格(还不是优秀)的骑射手方面。
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 在其父亲被谋杀后, 就散了, 当其长大后,稍稍召合了原来部落的人。 在初见规模的时候, 在数次部落冲突中都不见上风。 有次连自己的妻子都被敌人抢去。 他深深知道自己部落在军事方面的弱点。 虽然当时在其周围的都是同属蒙古的其他部落, 战法和兵器相近, 但他自己的部落规模几乎最少。 按照传统的战法,只有灭亡。 这个时候, 他首先在骑兵用的弓箭方面下手, 至于具体的细节,由于无相关的文献留下, 或者是我所看的文章的作者水平所限, 并无详细描述。 大概是, 将当时骑兵普遍使用的小弓进行大幅度地改良。 当然由于骑兵的限制, 不可能携带大型和笨重的弓弩。 但经过成吉思汗的改良, 蒙古骑兵使用的弓的强度大幅度增加, 但体积却并无增大非常多, 至少骑兵还是能够在不影响骑马的控制和灵活性的前提下使用。 从流传到现在的当时一些关于蒙古骑兵的图画来看, 蒙古骑兵所使用的弓明显比其他骑兵的弓要大, 但并不长过人的半身。 这样, 还可以在马上面使用。 这次弓的改良主要是强度的大幅度增加。 一般人都不能轻易地拉开。 通常这样会导致几个问题, 第一, 就是既然不是一般人能拉开,就不能普及到每个骑兵, 自然骑射兵的规模就受限制了。 第二, 即使能拉开, 准度都是个问题, 普通的骑兵用的弓弩就不容易掌握命中率,更何况这

些蒙古硬弓。 第三,就是硬弓通常都影响发射的速率。 意思就是每支箭的发射间隙增大。 在边冲刺边射的过程中就容易有停顿,遭到敌人的反击。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 那可以好似中国的弓弩手,或者以前的火枪队那样啊, 分几排,第一排射完,第二排紧接射, 这样就保持连贯性。 但要注意到这些是骑兵,并不是步兵。 第一,骑兵的速度比步兵快很多, 第二, 骑兵所骑的马在冲刺的时候并不能保证稳定的队列。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误伤率的大幅度上升。 后排的人将前排的人都射倒了都可能未给敌人以重大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成吉思汗从训练的体系,模式到后来的战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创新。 由于体积的限制, 成吉思汗改良的弓弩主要还是在强度上增强。 为了让自己部落的战士能够使用他发明的这种蒙古强弓, 他从部落的男性很小时候就进行各种刺激性和奖励性的训练和比赛。 例如, 首先, 所有5岁以上的男孩都必须能拉开一定强度的弓, 到8岁又必须要能拉开更高一个档次的, 基本都14岁(一说是16岁), 都必须基本上要能拉开普通骑兵用的硬弓。 否则减少该家庭的财富和食物分配。 而经常对各年龄层次的部落男孩进行比赛, 对能拉得更高硬度弓的给于奖励和各种称号。 同样道理, 对训练骑射水平, 命中率等也进行类似的奖励和惩罚。 去刺激和促进整个部落男性对成吉思汗改良的这种硬弓和骑射技术的掌握。 与其说成吉思汗部落的男孩是马背上长大, 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弓和马的结合上长大。 直到现在, 西方的历史书中,关于描述蒙古骑兵都是弓和马。
在解决了骑兵掌握经过成吉思汗发明的硬弓和与此结合的骑射技术后, 这只是实现成吉思汗创新战法的基础, 并不是就此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为即使是经过技术改良的这种蒙古硬弓, 坦白说,其射程和杀伤力还是不能和步兵的中重型弓弩相比。 加上蒙古马天生的缺陷, 是不能和中亚,阿拉伯的优良马匹相比较。 成吉思汗虽然尽量地发展骑射技术, 但他并无放弃弯刀的使用, 相反,还是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在骑兵的单兵和基本的战术中, 成吉思汗进行了以下的创新。 基于蒙古马的缺点。 在成吉思汗征战中,订立了些很严格的军规与发挥他的新战术相关。 首先, 平时在前往征讨时候, 除了每人至少配备3匹马作轮换外, 每日的行走距离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以保证马匹有充足的体力进行冲刺。 其次,在准备交锋前,在离敌人的部队大概在20-30里的时候,所有骑兵都必须下马, 牵马步行前进, 这样为马匹的最后冲刺节省体力。 当到了离

敌人的3箭之地时候,全体骑兵上马。 (通常这3箭之地是以蒙古硬弓的射程来衡量。由于早中期成吉思汗的主要对手都是以骑兵为主,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距离)。 上马后并不是立刻展开冲锋。 而是从慢慢跑开始, 在到达只有2箭或者甚至只有1箭半的距离的时候才全力开始冲锋,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阵型, 以防后排的骑兵射伤前排的骑兵。 通常在开始, 马匹还在加速阶段, 速度都不是太快, 还可以保持一定的阵型。 当到达离敌人大概快有一箭之地的时候, 正面面对敌人的骑兵一起向敌人射箭。 (按照西方的估算,从开始冲锋到, 开始射箭大概只有1分钟左右或更少, 这样也是为了防止误伤的情况)。 由于蒙古的硬弓本来的射程就比其他游牧民族的骑兵射程要远和杀伤力, 再加上马匹向前冲刺的速度, 更加深射程和杀伤力。 而一般, 正面面对敌人的骑兵不会发射超过3支箭。 通常的情况, 敌人受到忽如其来的猛烈迅猛的箭雨急袭,阵型都会大乱,以及前排的士兵都会大多倒下, 从而对后排的士兵补上补位造成障碍。 当在敌人还未整理好阵型,和后备的士兵补充前排损失的士兵的时候,蒙古的骑兵已经飞一般杀到面前。 一般成吉思汗的对手也是以骑兵为主, 本来骑兵的互相对冲,大家都会有大量的损伤。 但在敌人的前锋骑兵还未和蒙古骑兵接触的时候已经大批倒下了, 而倒下的马匹和人都对后排士兵冲锋的速度造成极大的影响。 等到蒙古骑兵冲到面前的时候,就等于敌人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几乎是静止在原地, 而蒙古的骑兵就借助马匹的巨大冲击力将敌人无论是个体士兵还是阵型都撕开。 在近身肉搏中, 成吉思汗一样使用弯刀的技术, 但经过改良, 令到更符合力学原理, 不需要士兵的自身力量,光靠马匹的冲击就很容易将敌人的头割下, 这样很好地弥补蒙古人和中亚及欧洲人比的身体力量缺陷。 据某些西方文献报道, 蒙古骑兵只是将弯刀放在马鞍的一侧,刀刃弯的部分长长伸出。 而靠近刀柄的部分是直的,而且比一般的弯刀靠近刀柄部分长得多。 这样保证不会误伤自己。不当当一冲入敌阵的时候就很容易顺带将敌人连人带盔甲削掉。 也为骑兵自己本身节省了体力。 据说现代中国的仅余的骑兵所使用的骑兵刀就是参考蒙古骑兵刀而来的。
除此以外, 成吉思汗的基本和惯用阵列战术就是两翼包抄。 在冲锋前, 可以看到的阵型是正面稍微比两翼向后, 通常当正面已经和敌人接触了, 两翼才刚进入射程内。 这样的战术尤其是能够以少胜多。 当敌人比己方多出很多,甚至数倍的时候, 即使前锋正

面的骑兵在接触前已经给敌人巨大的杀伤了, 和冲锋的时候, 在敌人阵型混乱的情况,也能给敌人重大的杀伤。 但如果敌人数量很多, 在正面的射杀以及冲击后,还有数量的优势,就很容易形成混战, 甚至包围冲进敌人阵型的前锋骑兵。 而正面的骑兵在经过冲刺后, 就只能原地地和敌人肉搏, 这种情况简直是骑兵的恶梦,加上蒙古士兵的身体力量和蒙古马的高度的劣势,很容易被敌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全数消灭。 而经过成吉思汗创新的这种两翼包抄的战术, 就在前锋刚和敌人接触的时候,或即将在和敌人接触的时候, 两翼就开始按照上面的前锋战术一样, 放箭。 而由于两翼的人数一般比前锋少很多, 通常队列的间隙比较大。 能持续地放箭。 类似火枪队的战术, 前一排,放完, 就到后一排。 两翼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在两边给敌人的阵型进行打击。 第二, 通过敌人相对薄弱的两侧给敌人持续的远程打击或非接触。 第三,吸引敌人掉集更多兵力到两侧。 减轻正面己方的压力。 和让敌?出一个缺口。 成吉思汗深知骑兵的最主要和几乎唯一的作用就是冲锋。 所以他不会让他的骑兵停在原地和敌人进行肉搏, 这样只会造成无谓的损失。 所以前锋在经过接触前的射杀, 冲锋后的任务就是将敌人的阵型撕开口,在敌人阵型后部冲出去。 然后回头再进行下一轮的冲锋。 这些战术的组合和创新。 另蒙古骑兵在早中期所向批糜。 而到了后期,由于地形的变化,例如不适合这样大规模骑兵的冲锋, 敌人战术的变化。例如躲在坚固的城堡里, 成吉思汗的战术也随之变化和更加丰富。 例如吸收了火炮的战术。 各种完备的攻城的工具。 但这个早期的战术的创新和变化,是令成吉思汗非但能够在激烈的草原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统一蒙古和周围中亚的游牧部落,为未来蒙古帝国的辉煌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