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借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降低素养,你也许正在这样做

借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降低素养,你也许正在这样做

借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降低素养,你也许正在这样做
借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降低素养,你也许正在这样做

借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降低素养,你也许

正在这样做

昨天,老妈和我讲了一个事情。她带着小鹿出去玩,看到两个老人在吵架,因为孩子荡秋千的事情。一位老人说是另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孙子给弄下来了。另一位老人说是,没有弄他,是他自己走下来的。老妈说,有两个秋千。这个小孩坐秋千的时间特别长,另一个秋千上都已经有三个小孩下来了,他还在坐着,最后是自己走下来的。

孩子们都还没怎么样,大人先吵起来了,这种事情特别多。只要在小孩较多的游乐场坐上一会,你就会看到。有时候大人没注意,碰到孩子了,也会引来一番大吵。只要是看到了这些吵闹,心情就会非常不愉快。只能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小心再小心,把别家的孩子当作易碎品,摸不得碰不得。所以,在孩子玩的时候,便会不断地干预。

有些人没教孩子礼仪,却在现实中用最具冲击性的行为来教孩子破坏礼仪,这些人习惯于以孩子的名义放大愤怒。

五一假期,和小鹿奶奶一起带着小鹿去小公园里玩。前一天下过一场雨,空气很清凉,阳光很温和。一波牡丹谢了,另一大波牡丹已经在待放。走到儿童游乐区,就看到一位老人抱着孙子,走到另一大家人(爷爷、奶奶、妈妈、孩子)面前,把他们拦住,开始怒气冲冲地指责那一家人里的妈妈,大概意思就是说那位妈妈碰了他孙子,把他孙子吓得不会站了。

刚开始,那位妈妈很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知道了什么事情之后,开始对骂。因为都有孩子,所以两家人都还是有底线的,什么脏水都不会专门地往孩子身上泼,而是有意地扩大化了,骂全家,顺带地也就把孩子给骂了。两家人争吵的激烈程度,把他们的孩子都吓哭了。整个儿童区,除了孩子们还在玩耍之外,大人们都忍不住地朝他们看去。本来一家人和和美美地,悠然自在地在假期里逛公园,却因为这件事情,整个假期都不会好过。

大人们很容易借着孩子,把自己的愤怒放大。保护孩子,是一个社会很承认的、非常合理化的理由。有一则著名的新闻,同样是借孩子将自己愤怒放大的一个例子。一位父亲认为另外一个女司机突然从侧面变道,自己孩子受到惊吓,他一路追赶挡下这位女司机的车之后,把人家强行拉出车之后,进行殴打,打得人家骨折还脑震荡了。

多数车主都会有路怒症,曾坐过某位亲戚的车,他从上车就开始骂路上的车或者行人,一直骂到停车之后。半路改道,在中国,这种事情很容易发生,在平时,很多人也就是骂上两句完事。而这位父亲却极端到采取行动,把怒气直接释放到诱发人身上。

当时,在公园里,看到那两个家庭的吵架事件之后,婆婆给我讲了另外一个事情,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也是在这个公园的儿童游乐区。这里新装了一个比较“豪华”的儿童滑梯,小孩们都争抢着去玩。结果,一个小孩碰了另一个小孩了,

被碰的小孩的爷爷就用手拍了拍这个小孩。

于是这个小孩就非常不高兴了,告诉他妈妈说,爷爷打他。那位妈妈对孩子说,爷爷是觉得挺喜欢你的,才拍你的。孩子对情绪都是非常敏感的,当然不会觉得那位爷爷当时拍他是因为喜欢他。于是那孩子就哭着吵着,向妈妈要电话,说是要打110。孩子妈妈告诉孩子说,110来了,会把你带走的。最后,事态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这位妈妈很理智,想来会将孩子的情绪平复的。

我总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面对别人猛烈的指责,会不会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呢?

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来处理。在现实社会中似乎很难交给孩子来处理。大人们处处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每每

在孩子身后干涉着孩子的内政。

当然,社会上以孩子名义所做的事并非都是那么阴暗的。早晨被小鹿叫起之后,就会抱着他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些早点顺带地再买些菜。很多时候,卖菜的人都会对同样等待着买菜或者买早点的人说,先给她拿吧,她带着孩子。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特别感动。

现在很多启蒙的绘本里都有教孩子礼仪的部分。1岁多甚至更小的时候,家长们买给孩子的第一套启蒙绘本很可能是《小熊宝宝绘本》,里面就有关于《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大声回答“哎”》、《你好》等有关礼仪的。

给孩子讲绘本,更进行机会教育,正好遇到书中发生的事了,要抓住时机教。

故事发生在1978年。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共同出席某个会议。会上,有位媒体记者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记者有些好奇,问“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

诺贝尔奖得主答道:“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答应小朋友或别人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现代中国教育过于重知识,轻礼仪。但行为规则和礼貌教养却是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该耐心熏陶孩子的重要内容。

妈妈,请你发怒之前,先停下来两分钟想想孩子!

妈妈,请你发怒之前,先停下来两分钟想想 孩子! 第一起,一个用电动车带着三四岁男孩的妈妈和一辆轿车司机起了争执,她说车轧了她的脚,其实并没有,准确的说应该是:汽车险些轧了她的脚。因为车开得极慢,而她过马路的时候汽车离得还有点距离,司机认为自己缓缓开着,她是有足够时间过去的,但她走得很慢。到了她面前,司机只好停住了车。那个妈妈很气愤司机的态度,认为司机应该早把车子停住而不是滑行。 两个人大声争执着,那个妈妈横眉冷目大声叫喊,最后掏出电话来报了警,丝毫不顾因此瘫痪的交通,更是对后面哇哇大哭的孩子置之不理。 另外一起是两个女司机在胡同里顶在了一起。其实其中一个先把车倒回去,就完全可以过去了,但两个人谁都不让,而且还展开了骂战。两个妈妈车里一个有个男孩,一个有个女孩。 女孩七八岁的样子,跳下车来跟自己的妈妈一起参战。男

孩十岁左右,拉着妈妈说:咱们走吧,太丢人。 男孩的妈妈怒道:白养你了,这时候不帮着我,还让我认怂! 真的很为这些孩子难过,我们的妈妈怎么这么易怒,这么冲动,这么疯狂呢? 我想问问那个三岁男孩的妈妈,你的孩子在后座上哭喊,你为什么不心疼呢?你和一个陌生路人争短长,难道不怕给孩子留下阴影,不怕吓到孩子吗?你争的那个理儿真的比你孩子的心理还重要吗? 我还想问问那个七岁女孩的妈妈,七八岁的女孩已经能那么流畅的说出成堆的脏话了,可见平时她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和怎样的熏陶。这世间上少了一名温婉的女子,多了一个面目可憎的泼妇,这就是一个妈妈对社会的贡献。这样的女

孩是你怀胎十月所希望生下来的小公主吗? 我再想问问那个十岁男孩的妈妈,你想让你的孩子怎么帮你打架?一个快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就这样言传身教,你是想让你孩子将来好勇斗狠,走向高墙大狱吗? 你们这样做真的想过你们自己是个妈妈吗? 一个女人做了妈妈以后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感了,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妈妈的都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她们舍得给孩子买高级玩具,进口水果,上私立学校。那两个开车的妈妈买的都是几十万的车,孩子身上也都是名牌。可是,这就能给孩子好的教养,幸福的一生吗?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发脾气是孩子不安或者愤怒的表现。孩子最初发脾气,是因为不能够做或者不被允许做他想要做的事时他感到挫折的一种表现。此外,由于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词语来解释他的感受或者告诉别人他想要什么,这时他也会发脾气。孩子失去控制,这对他自己也很可怕。一、对付孩子发脾气的方法1.父母能通过下面的方式对孩子的发脾气作出反应 (1)承认孩子的感情。(2)找出他发脾气的理由。 2.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来承认孩子的感情。例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生气,但是你现在还是不能吃饼干。”对孩子的解释应该简短而且是用平静和关心的口吻。 3.父母能帮助孩子处理他的情感并且恢复自控力,但不必因孩子发脾气就对他让步。如果转移孩子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父母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让孩子单独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待一会对他有帮助,父母也应该试一试。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给他他想要的东西。这些方法会使孩子意识到,父母已经明白他的感觉有多么糟糕,但是如果将发脾气作为自己想随心所欲的一种技巧是行不通的!等孩子平静下来,一个温暖的热烈拥抱能使他再次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 4.父母必须承认,这些行为是孩子发展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孩子必须认识到,那些规则和限定是不会更改,而且父母期望严格执行它们。父母应该态度镇定、充满慈爱和对孩子的支持,用一种平静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有抵触时,避免对孩子尖声喊叫或者变得感情用事。孩子表现出他的愿望的表现正反映了他内在的冲突,渴望独立自主,但这并不能表明孩子想激怒或者违背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二、发脾气和其它负面情感在大约三岁时开始减少在三岁以前,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持一致的规定和行为约束,孩子在处理情感和按照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上就会具有更多的内在控制力。孩子不再需要被提醒纪律或者是考验这些限制。他能够依赖他自己的个人期望。孩子可能会发现,让父母或者其他的亲人加入到关于愿望的辩论或者竞争中来是件有趣的事情。这些小插曲显示了孩子的能力,他已经意识到操纵控制的力量,它对孩子在未来的快速发展大有裨益。三、处理孩子愤怒的方法孩子需要明白,愤怒是一种自然和合理的情感。他们也需要知道引起他们愤怒的原因。愤怒的情感不应该被抑制或者被忽视,相反应该用建设性的方法予以承认和输导。孩子的愤怒通常是由于挫折和压力引起,这两者都可以被人为的降低。父母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发泄愤怒的感觉。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释放愤怒的方式。可以选择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跳跃、击打枕头、把(内装豆子)沙包扔进洗衣篮里、到室外散步、跑步或者大声叫喊。父母需要从身体上安慰他们的孩子,显示出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并且用爱来平息孩子的愤怒。四、孩子需要偶尔认定他们的独立并且表达挫折和愤怒的感情在那些孩子不能公开表示愤怒的环境里,孩子看上去更有依赖性、很安静和被动、喜欢模仿而缺少个性,很少能处理困难或者混乱的局面。为了使他们对长大以后的复杂环境有所准备,孩子看上去似乎需要体验这种激烈的行为。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愤怒的小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1 看了《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后,我改变了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孙小傲在家里是寂寞孤单的,他在家里很难和小朋友交流,也见不到忙碌的爸爸妈妈,他最后愤怒地离家出走。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怨恨和寂寞,我同情无数像孙小傲一样的留守儿童。我十分喜欢孙小傲的优秀品质。当他用工具扭开猫眼把钥匙吸出时,我明白他善于研究,当他用弹弓把坏人打中时,我明白他是神射手,当他把油倒在路面上阻碍坏人的车前进时,我明白他是智慧的象征,当他混入卡车时,我明白他有007间谍的潜质。我最欣赏孙小傲的智慧、沉着和诚实。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邪恶的坏蛋,保护了兰兰;他被坏人抓住之后沉着、冷静,没有一丝恐慌,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他凭借自己的诚实而赢得了津门五侠的信任,从而得到了救助。从孙小傲身上我看到了他寂寞孤单的眼神,也看到了他优秀的品质和无穷的潜力。比较我此刻的生活,我真感到幸福。在家里,每一天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在学校,有很多同学一齐学习,我要珍惜此刻和爸爸妈妈一齐的日子,我要珍惜和同学们一齐学习的日子。我要发奋读书,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优秀的孩子。愤怒的小孩观后感2 你是否感觉到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妈妈太多的唠叨;时间少得可怜的玩耍如果你对生活感到抱怨的话,看一看电影《愤怒的小孩》,它会告诉你答案:请珍惜现在的生活。电影《愤怒的小孩》中的兰兰是多么的可怜,三岁就没了父母,而且还被坏人抓走了。幸亏,小小年纪的孙小傲保护了她,机智的把坏人整得团团转,最终坏人被警察叔叔绳之以法。故事最后,孙小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题记和同事聊天,说是夫妻俩现在总因孩子的问题吵架,越吵矛盾越升级,越吵关系越恶化,许是见我桌边摆放了几本教育书籍,就苦笑着说:“真想请你去给我老婆上节课!” 或许很多家长都会困惑:孩子和我们的交流为什么越来越少?我们一片苦心,孩子怎么置若罔闻?孩子怎么越来越任性、调皮、倔强、顽劣?……“解铃还需系铃人。”作为一个四岁男孩儿的母亲,经验自然不敢谈,但我总是以无比虔诚的心态,走近一本本教育专著,试想找到教育孩子的“宝典”。这不,当我以一个母亲的角色走近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不由豁然开朗!这是美国亲子沟通专家阿黛乐·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结合自己育儿的亲身体验著成的。书中真实的案例,具体的操作,生动的漫画,睿智的见解,别出心裁的作业,总让人感觉两位智慧女性就在我们身边,她们娓娓告诉我们:教育无痕,沟通有术! 倾听孩子 当孩子在你面前,倾述他的喜、忧、怒、怕等感受时,

如果轻易的否定,如果你生硬的打断,如果你絮叨着讲道理,如果你漫不经心……孩子的心扉可能从此向你关闭!孩子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只有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他们才能集中精力改变不好的情绪。请记住:“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我们要做的,就是: 俯下身来,目视孩子,全神贯注的倾听。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哦……嗯……原来是这样……”,还可以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对于年龄小些的孩子,不妨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慎用惩罚 “我快被他气疯了,不罚他,下次还会更过分!”“真的没辄儿了,狠狠揍一顿,看他还敢不!”许多家长体罚孩子时总是这样说。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体罚,会减轻孩子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会心安理得的重复错误。”“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追加其痛苦,令孩子朝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最近,我读了一本《呐喊红宝石》,孤儿院中的双胞胎兄妹频频惹麻烦,被称为“麻烦双胞胎”,屡屡被拖到“反省角”受惩罚。惩罚,带给他们的是更为对抗的情绪,更为偏激的行为,更

父母应从哪些方面激励孩子

父母应从哪些方面激励孩子 孩子不断进步,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其中父母的心理激励则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正常发展、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理想、目标激励。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特长为其设计奋斗的大目标,时时鼓励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不断为孩子增加前进的动力。当然,理想激励中尤其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教育,克服名利思想的影响,确立了理想,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恰当的小目标,循序渐进,促其实现大目标。 行为、榜样激励。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用正面的教诲开导激励孩子;用满腔的爱心去关怀、体贴孩子。父母还要经常提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教育激励孩子,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也可把邻里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向他们看齐。 关怀、表扬激励。父母对孩子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尤其要从精神上、心理上关怀,不仅关心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而且要关心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形成激励。特别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严格要求正是对他的未来的负责与关怀,是对他真正的爱。在家教中,对孩子每一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给以表扬激励。特别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要从正面说服,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树立新的起点,奋起直追。 动机、兴趣激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社会活动和竞赛,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特别要注重智力投资。培养兴趣也是学习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要从学习条件、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源头活水天天来,水到渠成步步高,尤其是对特长的培养,更要注意兴趣激励,才会产生较强的动力。 低声语调教育孩子更有效 3~7岁宝宝的家长常常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了?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调理抽动症第一步:释放孩子

调理抽动症第一步:释放孩子 作者:原在抽动症诱因中,最主要的是家庭关系和养育环境中的冲击和压抑,这个观点大部分家长都很赞同。关于应对方式,大家也基本认可,只是对详细做法有不少疑问,不知道从何做起。以后我会尽量陆续分享一些详细做法,欢迎大家反馈、讨论。 这次主要分享调理抽动症的最首要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释放孩子。 1什么是释放? 在抽动症诱因中,主要是冲突和压抑造成了孩子的抽动,调理的第一步,毋庸置疑的,应该是释放这些冲击和压抑,让孩子把心中积压的压抑释放出来,孩子在释放中日益达到内心的能量平衡。 孩子的释放,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绪的释放;一方面是淘气和抽动动作的释放。 孩子确诊抽动症以后,家长一般都会变得宽容一些,有些是因为对抽动症病因有所了解后有意识改变,有些是因为单纯从心疼孩子的角度出发,就像有时候孩子普通的感冒发烧期间,家长一般也会变得相对宽容一些。 抽动症的孩子大多脾气暴躁、易怒;尤其是家长开始变得宽容和尊重孩子以后,孩子开始放松,然后就有个报复性发泄期,这个爆发,一方面是脾气和情绪,还有一方面是抽动动作和淘气。本文所说的释放,也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孩子爆发的时候,是孩子内心最焦虑不安的时候,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处理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被接纳和被爱,会比较迅速的

修复以前的心理伤痕,所以,这时候是家长补救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特别重要。 2如何处理孩子的释放? 2.1改变认知,接纳和理解孩子; 我的孩子在抽动症以后,性格变得很乖戾,天使变魔鬼,时刻挑战我的耐心,只要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孩子发泄的时候,除了发脾气,还会说恨妈妈,孩子其实是内心不安焦虑,是在发泄内心的压抑和不安,这种时候我对他的情绪一直是平和的接纳,心平气和的陪在旁边,有时候他会让妈妈走,我就到走开一下,孩子发泄之后,会喊我,我这时候用接纳的态度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他,然后跟他回忆他小时候一些温馨,还告诉他,他小时候特别小,只能喝奶不会吃东西也不会走路,现在他一天天长大了,学会了吃很多东西,学会了走路,本领也越来越多。他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那时候这种发泄频率特别高,每次发泄我都用爱接纳他,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好了起来。 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脾气暴躁阶段,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这种时候,处理好孩子的问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认知疗法最早于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5岁的孩子在机场到处跑来跑去,然后你发火了,把孩子骂了一顿表面上看,是孩子跑这个行为引发了你发火这个行为;但事实不是; 还有一个隐藏事由;这个事由就是你认为孩子不应该在机场到处跑,应该跟你一样坐在座位上乖乖候机;这个就是你的认知,如果你的认知变成,他还是个孩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乖乖的坐在这里候机就不是孩子了,或者说那样反而是个有问题的,木呆呆的孩子,这样你就不会发火了。孩子到处跑,那我就跟着看着他,保证他别走丢,别去骚扰别人,别有危险就行了。如果你的认知,调整成以上观点,你就不会生气。 现在回到处理孩子性格暴躁、不可理喻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家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做释放孩子的天性(深度好文)

中国教育的最大的三个教育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扭曲着中国孩子的成长。 01 释放天性 在电影院里,当大家都在认真观影时,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闹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而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不管不问。旁边的一个大人受不了,让孩子的妈妈说管一下孩子。这位妈妈却说“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这种不理会他人感受,一昧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叫“释放天性”,只能让别人说你家孩子没教养。释放天性不是说要对孩子身上的一切特点都听之任之。作为家长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种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对他有利的,再决定是否要释放。不要打着“释放天性”的口号,害了孩子。 02 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火锅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制止。估计他们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吧 但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被烫伤了。 玩耍可以,但是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玩耍,餐厅不是孩子的游戏场所。如果家长有规则意识,就不会放任孩子在餐厅中玩耍、奔跑,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光在餐厅中奔跑、玩耍,在列车里、医院里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而这些行为恰好都是违反了规则。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无视规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惨剧。 03

敬畏意识 去年,湖南隆回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口,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不到5个小时,案件即被破获。杀人的竟然是13岁名小孩。案发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顿责骂。小孩二话不说,拿起门口的一把篾刀,径直冲向老奶奶,,朝着老人头上就是一刀,老人当场死亡。这名小孩又将老人身上的700块钱搜走,然后逃离现场。 在不远处的湖南邵东,也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三名留守儿童商议去小学里溜达,因当天放假,学校大门紧闭,三人便翻围墙进去。进入学校后,他们撬开了小卖部的门,盗走里面的面包、棒棒糖之类的食物,恰好被值班的女教师发现,因为害怕被抓,三名孩子直接用木棒将女教师打死,随后逃跑。 第二天,三名孩子被公安机关抓获。留守儿童,算是最彻底的放养,没人照顾,更没人管,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最后就只能以悲剧收场。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之前见过一位妈妈,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说是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决不做任何强求。结果呢? 三年后,孩子的成绩惨不忍睹,本来是中等偏上,三年过后,基本都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她的孩子呢?没有任何特长。打游戏倒是很厉害,别的孩子从不带手机去学校,她的孩子每天玩手游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上学经常迟到……她不明白,为什么放养的育儿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其实,被放养毁掉的孩子,不止这一个。 “自律意识”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别说孩子,家长们就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自律?你是不是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到最后却一个都没实现?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觉得孩子就能做到? 自律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却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慢慢训练才能实现。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想放养的前提是先帮孩子养成强大的“自律能力”。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 实验幼儿园大五班 牛牛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大坏蛋,打他,大坏蛋……”有一天,他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尤其是他认准了同组的一个女孩,一上午打了她五次,不是捶她的肚子,就是踢她的腿,嘴里还反复念叨:“大坏蛋,……”我们只好时时处处对他采取保护措施。 一、成因分析 1.祖辈的无原则溺爱。牛牛的奶奶、妈妈一味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家访中我们发现,他把电池等硬物当着老师的面砸他奶奶身上,不停地爬到窗上跳下来等,而他奶奶也不生气,连睡午觉都一定要睡在他奶奶的肚子上。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牛牛在家里只怕他爸爸,他爸爸经常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当牛牛犯了错时,他爸爸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而他的妈妈则包庇袒护,牛牛犯了错误也不批评、纠正,其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3.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当牛牛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被攻击者若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则该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同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牛牛的攻击性行为。 二、对策 1.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牛牛太具有攻击性,所以班上的幼儿都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牛牛玩,让他们远离“灾难”。 针对此种状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牛牛也有好的一面,如他的正义感很强,喜欢打抱不平(只是方式有些不当),我们应该肯定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无瑕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经过我的多次努力,家长们终于开始尝试着接受牛牛了。从牛牛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撩我、我撩你就是一种交往,针对此种情况,我在玩“娃娃家”时,选择了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与牛牛交朋友,并两两相邀到“牛牛”家去做客,以自身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改善他与小朋友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牛牛交到了几名好朋友了,但要想让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接受他仍需长时间的努力。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10篇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一): 电影《愤怒的小孩》是讲一个七岁大的小男孩孙小傲爸爸妈妈都出国去出差了,家中只有自己与爷爷两个人。但是到了暑假时爷爷生病了,在国外的爸爸妈妈只好为小傲准备了一位保姆照顾他和爷爷。 小傲的生日快到了,由于他的爸爸妈妈说过生日时陪他玩,于是小傲在家等待着奇迹的出现。一天小傲在家的时候,一位快递员送来了一份国际快递,他打开一看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台照相机。爸爸还在照相机里存了一段录像。小傲打开录像一看,爸爸说工作太忙又不能够回家了。爸爸妈妈又骗人,小傲十分愤怒,整理好了行李后以小孩愤怒了的口号离家出走了。 在路上他遇到一个被亲生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卖给犯罪集团的女孩兰兰。他们让兰兰做了许多坏事,兰兰受不了了,刚从坏人手里跑出来。他们一路用了许多的好办法逃跑了之后,坏人总是又一次的找到他们。小傲一想便明白了兰兰脚上的鞋被装了追踪器,就让兰兰把鞋扔掉再换上他的鞋,脱离了坏人之手。他们在路上还认识了一个卖面点的老头。小傲把打算帮忙兰兰完成愿望回家的事情告诉了老头,老头十分赞成他的做法,帮他们买了车票。但是他又怕孩子出事,他就把孩子的目的地告诉了警方。果真在回家的路上再一次的遇到了坏人,但是警察来得及时,把一路跟踪他们俩的三个通缉犯一网打尽。小傲的家人也找到了他,最终兰兰也成为了小傲家的一员。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作为家长的大人不就应由于工作忙而因此忘记关心孩子的感受,在忙也就应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谈谈心、说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及时了解自家孩子的状况,不至于在孩子干出傻事后才后悔莫及。但是做为家长的大人们是不容易,每一天辛苦赚钱回到家中不能够好好休息,缓解一天的工作疲劳,还要做家务活甚至听孩子的抱怨。 只但是我们作为孩子的也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父母不但给予了我们生命,使我们快乐的成长,工作再累还要照顾号我们。父母的工作也是为了自己孩子更好的生活才不知疲惫的干。如果没有他们在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辛苦工作,我们的生活会如此幸福吗?父母们总是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父母的都时时刻刻爱护着自己的孩子,怎样可能不关心我们呢?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们别让父母操心了。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二): 《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孙小傲因为父母不回家而离家出走。是啊,此刻大多数的父母用钱来满足孩子,但是,他们知不明白,孩子不要钱,要父母的爱,哪怕是一个拥抱或一个亲吻,就能够满足孩子。如果,用钱来满足孩子,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孩子是否能真正快乐起来?孙小傲家虽然有物质上的财富,却没有精神上的财富,等于一无所有,如果孙小傲的父母用爱去对待孙小傲,孙小傲会离家出走吗?

合理教育孩子释放孩子的能量

合理教育孩子释放孩子的能量 导读:有张有弛,方显益彰。这句话关于年有的小孩来说专门的重要,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尽量给他提供宣泄情绪的时刻和空间,同样,我们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请他们每天给小毕安排一个适宜的时刻,让他尽情玩耍,如此,不管是积极的依旧不积极的情绪在一段时刻内发泄完毕以后,在余下的时刻里他会安静许多。 案例聚焦: 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专门淘气的小孩,小毕确实是其中的一个,直到有一天,滔滔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摸索。“老师,你如何那么喜爱小毕”。我喜爱小毕,我偏袒小毕?不是吗?当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我不是惯例站在小毕的床边,回想以往,我几乎天天会站住小毕的床边,不时地提醒小毕,或给予他关心,让他及早入睡,因为你不如此做的话,说不准又有什么状况显现,因为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皮小孩。我的思绪又在一日生活中搜索我平常的所作所为。来园活动时,我常常为预防小毕的“破坏”而坐在他的旁边陪伴他游戏;晨间活动时,为了防止小毕干扰别的小朋友,我就常常牵着他的手跳舞。集体活动时,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他的座位总是靠我最近…… 回忆反思: 真没想到,所有我的一切“用心良苦”会在小孩们稚嫩的心中留下我偏爱小毕的烙印。 而小毕依旧顽皮,我没有意识到在小孩的心目中他会认为这是老师喜爱他和专门关注他的一种表现。而促使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大胆质疑: 1、小孩顽皮的真正缘故是什么? 俗语说:事出有因,小孩顽皮不听话,除了内因,外因确信也是一个专门重要的因素,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小毕爸爸开了一家餐馆,平常专门忙。全然就没有时刻去管他,他的妈妈每天从单位回来,也总是直奔餐馆,而他经常是由爷爷奶奶照管,由于隔代人比较宠爱,平常他的行为专门少受到约束,因此就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的习性。事实上,小毕专门聪慧,他除了喜爱画画,还在学习二胡,音乐方面他有一定的悟性。 2、采取什么计策方显有效? 关于这么一个聪慧而又淘气的小孩,应该如何样来激发他内在的潜质,使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们思索了许久,终于决定放手,让他尽情开释自己的能量。 放手回来: 一、情绪开释 有张有弛,方显益彰。这句话关于年有的小孩来说专门的重要,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尽量给他提供宣泄情绪的时刻和空间,同样,我们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请他们每天给小毕安排一个适宜的时刻,让他尽情玩耍,如此,不管是积极的依旧不积极的情绪在一段时刻内发泄完毕以后,在余下的时刻里他会安静许多。 二、能力开释 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小孩,如何开释他的能力,让他“吃饱喝足”没有时刻去惹事生非呢?在主题活动《好玩的瓶子》实施过程中,小孩们共同探究发觉了瓶子的多种玩法。如:瓶子上贴了小圆点里,面装了豆豆能够做《喂动物吃饭》的数学游戏,还能够做打击乐器;瓶子里装了水能够练习挑水;还能够将瓶子随意摆放练习蹦跳和跨跳;在我们制作这些瓶子玩具的时候,我们请小毕做我们助手,关心我们贴圆点、装豆子、灌自来水……他干得不亦乐乎,他从劳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以后,力所能及的情况我们总是请他代劳,他慢慢变得有事可做了。不再以招惹别人为乐了。

教孩子表达“愤怒”和“攻击性”

在公众场合,我们会经常看见孩子撒泼、耍赖、大吵大闹,甚至动手打人,任凭家长再怎么威逼利诱也无动于衷,路人觉得无奈,家长更是一脸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地表情,等待这个孩子地也许是回家之后地一顿饱揍,也许是家长地默许而不了了之,可是下一次在大街上,他很可能又再一次故伎重演.孩子老爱生气,喜欢攻击别人可真是愁煞了人.可家长你还记得当你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在肚子里踢踢打打时地兴奋感吗?孩子尝试,哪怕是用攻击性地行为来表达自己地愤怒,并不见得是一件十恶不赦地坏事.如何帮助孩子建设性地表达攻击,让攻击性渐渐向负责任地控制过渡,是良好地亲子关系必须要面对地课题. 教孩子表达“愤怒”和“攻击性” 到了上幼儿园地年龄,孩子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社会化地能力,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随着进入群体生活,孩子们地人际问题也开始出现:今天谁抢了书,明天谁脑袋上撞了个包,后天又是谁脸上被抓了道印子……更令人担忧地是,大点儿地孩子开始拿着小棍子到处挥打,开始不听话,动辄哇哇大哭,要不就会出现些破坏性行为,撕东西,跺脚乃至打人咬人,要是在公众场合,面对这么大发脾气地孩子,大人们多少还是会有些压力,脸上有点挂不住,有时候难免就会给孩子一顿饱揍,可这样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最初感到肚子里地一个小生命,就是通过胎动,正是胎儿地踢踢打打向我们发出了生命地讯息.出生后,也正是这些踢踢打打地动作让小婴儿发现自我以外地世界,此时,孩子就是在用这种基本地攻击冲动开始了活动,开启对世界地探索,区分自我和外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但是,当孩子开始变得尖叫,撒泼,或者咬人,踢打妈妈,尤其是当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地时候,这种攻击性地动作变得令人不愉快,甚至麻烦了.毕竟,要理解孩子天性中地爱和恨地冲动是一回事,但在公众场合面对一个抓着妈妈头发哇哇大叫地孩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了解攻击性地来源及性质 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对挫折地直接或间接反映.另一个则是个人活力地两大来源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尽管攻击性并不只是愤怒,但我们所关注地攻击性,往往是在孩子表达愤怒地时候.有时候,攻击性本身会直接地表现出来,男孩子开始舞枪弄棒,假装黑猫警长消灭“坏蛋”,女孩子开始尖叫抓咬.可爱地宝贝变得不听话了,脸蛋憋得通红,有时候还会恶狠狠地咬住妈妈地胳膊,咬得牙根直痒痒,有时候会把我们地妈妈吓到,以为孩子多么恨自己呢,或者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试着猜测一下孩子地内心感受,孩子地攻击性对象通常先是自己最爱地人,这也就是说孩子通常先开始咬妈妈地乳头,开始对妈妈发脾气,在家里人面前非常霸道.怪不得常言说“窝里横”.若是这样,妈妈倒是可以先松一口气,因为那表示孩子跟你建立了爱地关系.孩子们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他们一边爱妈妈一边又想吃掉她,一边恨爸爸一边又很爱他.我们大人们当然懂得爱恨交织地道理,因此我们也能明白,正是通过爱和恨地不同尝试,孩子们才能慢慢将不同情绪和感觉整合起来,发展出复杂地成熟地情感系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当然,妈妈们地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这种攻击性可能会带来问题,因此它需要大人们耐心地给予恰当地引导,既不强行压制也不过度迁就.我们不想让孩子受欺负,同样地,我们也不想让孩子成为欺负他人地小恶霸.大人需要在心理上有一定地认识,那就是学龄前儿童地攻击性往往并不等于我们所理解地“欺负”,更多地情况是孩子们地兴奋水平过高,不会控制,由于言语能力较低,过多地兴奋就难免会用肢体来表达,有时候孩子们之间地推打类似于成人间兴奋地拍肩膀打招呼,兴奋水平高地孩子可能一不小心就拍重了.先别忙着给孩子贴个

9种技巧帮助孩子正确发泄表达情绪

9种技巧帮助孩子正确发泄表达情绪 一、允许孩子 伤心难过 有些父母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就去制止,让孩子不能哭不能难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适当的哭泣可以释放一些负面情绪。 二、用倾听的方式 让孩子表达情绪 当孩子出现不良的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及时站出来,跟孩子进行沟通,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情况,因为什么而生气等等,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事,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不要苛责孩子,否则下次就越不会说出来,把一些东西憋在心里。倾听孩子的问题,可以有效缓解一些不良情绪,更有利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 三、创造一个 轻松愉快的环境 人是环境动物,好的环境也是可以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生活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稳定。 四、唱歌或

听音乐 唱歌有助于情感的通畅,调节情绪,心理达到相对平衡,唱歌有助于孩子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安慰 孩子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用肢体动作来安慰孩子,比如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报一下孩子,亲吻孩子,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我在身边,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六、让孩子 写日记 写日记有助于缓解由于情感纠结和思虑过度或胡思乱想而产生的压力,写日记还可以宣泄释放一些不良的情绪,让孩子更好的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七、培养孩子 良好的作息规律 良好的作息规律可以给身体补充能量,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和谐,有一些孩子通过摔东西,打架等不良的发泄方式,长期这样下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父母应该多注意利用科学健康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更好

家庭教育讲座 释放天性,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家庭教育讲座释放天性,给孩子一个美 好的童年 轻捻一朵飞花,缅怀曾经的梦;俯拾一片落叶,嗅看前世的芳华,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让童心飞扬。 —题记 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教育必需遵循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自由地发展。”我同意他的观点。 1. 童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最美好的回忆,我的童年亦如此。 那时候的自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被亲人的宠爱包

裹着,被他人宽容着,只要大人不怪罪,想干嘛干嘛,变着法子玩。 闲暇时刻,回味小时候的时光,脑海里立刻浮现的画面是:傍晚时分,吃过晚饭就和村里的一群孩子跑到打谷场的麦垛里玩捉迷藏,结果把大人堆好的像蒙古包一样的麦秆垛掏出一个个小洞,在里面钻来钻去;炎热的夏天邀上几个伙伴去离村子几里远的小溪里捉螃蟹、鱼虾、坐在石头上洗脚,和同伴尽情地嬉戏玩水;实在无聊就去家附近的地里爬树玩摸脚的游戏,结果不小心把一根较细的树枝都压折了。虽然那时候勉强能吃饱穿暖,没有五花八门功能齐全的玩具——我们的玩具就是大自然中的一片叶子,一朵花、一块石头,可我们仍旧那么开心。 我对大自然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大自然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欣喜和震撼。一直很享受这样的境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电视剧里听过一句歌词“以天为盖,以地为席”,我感叹这种豪迈博大的情怀。我也曾经体验过这种感受:躺在绿莹莹的草地里,看着落日一点一点

西下,耳畔阵阵吹来温柔的凉风,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的手在抚摸你,全世界仿佛安静下来,自己的心也是那般的平静安详,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纷扰,和自然融为了一体。 2. 陪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感受是我最愿意陪伴孩子的方式。 有了孩子之后,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也越来越体会到当母亲的快乐。只要有空我一定会陪孩子游戏、玩耍。但我最喜欢的是带着孩子去室外玩耍:和孩子一起奔跑,呼吸新鲜的空气;嗅一嗅花的芳香,摸一摸叶子上滚动的露珠;看一看天边的晚霞,凝视交流月亮的盈缺。孩子对这个从未见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充斥着无数个问号,我尽量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感受,去探索探这个美妙的大自然。 一次下雨天,孩子午睡后雨还是没有要停的意思,但是小雨霏霏的,倒是别有一番韵味。孩子走出院子,说要去

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愤怒

作者:露易丝。海 只要我们掌握了使自己成长的方法,最悲惨的事最后也会变成好事。 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将会埋藏在体内,通常导致疾病或身体机能失调。 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变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表现出来的时侯,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着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着自己的鼻子和嘴,看着自己和伤害你的人,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你可能会说: "我生你的气因为……" "我受到了伤害因为你……" "我很害怕因为你……"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何时能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如果不原谅,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我暗示不好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你好起来,释放愤怒和重复愤怒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说:

"对,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过去了,虽然我不赞同你的做法,但我知道,以你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你已经做得做好了,我释放你,你自由了,我也自由了"。 重复这段话几遍,直到你能摆脱愤怒。也许,你还想处理其它愤怒的事,就请让你的感觉顺其自然吧!我们还可以对着枕头大叫、踢打床和沙袋、写信,然后把它烧掉、在车窗紧闭的车里大叫、打网球、高尔夫球、踢球、锻炼、游泳、来回跑、用不熟练的手把你的感受写或画出来,这种写和画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宣泄。 在我的研习班里,有一位男士告诉我,每次他会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对着枕头大叫,发泄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5分钟过去后,就开始累了,每30秒钟他就会停下来看看,还剩多少时间。 我曾经用敲打床来发泄愤怒,那会产生很多噪音,所以我不能那样做了,我的狗会很害怕,它以为我在生它的气,后来我发现,在车里大叫,或在院子里挖坑也能很好地发泄愤怒。

培养孩子释放愤怒的三个方法

培养孩子释放愤怒的三个方法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愤怒并不是“不良”的情绪,我们的生存依赖它。当身体受到威胁时人们会生气,当尊严被损害时人们会生气,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侮辱或贬低时人们会生气,当追求目标受挫时人们会生气。生气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我们人格中隐藏的可爱的一面。发泄怒气的做法是有好处的,它会使被压抑在心底的强烈情绪释放出来,使身体和心理都受益,并且不会伤害到其他人。 方法1:写下反击的话语 有一种释放怒气的做法是在手纸或纸巾上写下只给自己看的愤怒反击的话。 孩子可以在浴室的台子上或任何能暂时独处的地方写下这类的话,比如: “某某,这是你把写有‘踢我’的条子贴在我裤子后面之后,我想对你说的……”告诉孩子,既然没有别人看到他/她写的内容,他/她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不过,当孩子愤怒地写下此类的话,甚至有些是咒骂的话、自己看着都脸红的话时,我们要告诉孩子处理这类便条的方法之一是要撕掉它们。孩子们还喜欢用水将纸屑冲走,假想他们的敌人也被水冲走了。 方法2:进行亲子练习 在家里可以进行一种有效的亲子练习。孩子和母亲(父亲)背靠背坐着,其中一人不受打扰地说3分钟,倾诉想要表达的任何感情,另外一人只需以“嗯嗯” 附合。3分钟的时间到,他(她)才能说话。双方轮流说话,直到想要说的全部说完为止。结束时,两人应该至少在一起说5分钟。 方法3:投掷目标 你还可以在孩子卧室的墙上挂一个投掷板,当他/她向你或其他家人倾诉完愤怒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将体内的愤怒释放出来,每次用飞镖投掷目标时,他/她会继续发泄出他/她的怒气。能够进行此类练习,表明孩子正在感情丰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记住,当孩子向你倾诉愤怒之情时不要作评判,尤其是当愤怒指向你时。你的支持会告诉他/她:正确地表达愤怒会使人更有力。 其实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会在体内堆积,导致行为失去理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罹患一些疾病。因此,不论孩子为何事因何人生气,都需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将愤怒、不满从心中释放出去。

9种新颖方法帮孩子释放压力-孩子释放压力

9种新颖方法帮孩子释放压力:孩子释放压力 1、气球式呼吸 气球式呼吸是一种利用横膈膜来进行的深呼吸,能帮助孩子们平静下来并集中思想。列兹尼克说这样就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孩子们能够进入自己的小天地,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让你的孩子将他们的手放在肚子上,然后缓慢地吸气和呼吸。 2、寻找世外桃源 据列兹尼克所说:“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块非常私密的地方,在那儿他们能够解决难题,逃离生活带来的压力,度过一次迷你假期,借此得到放松、重新振作,或者只是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释放压力。” 这个特别的场所可能是任何地点——不管是一座城堡还是外太空,只要是孩子们感觉充满爱意、又具有安全感的地方都有可能。列兹尼克举了一个例子:一个5岁的小女孩因自己的学习成绩比朋友们好很多而觉得自己被排斥,所以她就利用这个世外桃源来让自己感觉没那么被孤立,她告诉列兹尼克:“要到达那个地方,得登上云端在白云间跳跃,小鸟们在身旁飞过。通常我一到这里它们就会出来迎接我,在这里我才能感到自己被大家所接受。” 3、交一位充满智慧的动物朋友 “动物朋友是孩子们想象中忠诚的保护者,总是把孩子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它能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智慧。”列兹尼克写道,在此也举了一些例子:一个7岁的小男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想象出一头狮子无时无刻守护在他旁边,给予他勇气面对各种医疗手段。 露丝(Ruth),一个10岁的女孩,对生活中的改变十分不适应,所以她利用各种动物来帮助自己过度到暑假生活,例如当她感觉自己受到伤害时,一匹马会站出来保护她,另一匹马会教她如何缓解压力,比如说将自己的情感写成日记。 4、邂逅一位个人专属巫师 列兹尼克写道,有时候孩子们希望拥有魔法,此时就需要一位个人专属巫师。巫师就像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孩子们召唤的巫师,是从老至第一部童话、新至最近的奇幻电影中,集合各种产物创造出来的。” 5、从内心的向导处接受礼物 一旦你的孩子有了动物朋友和个人巫师以后,就能向他们索要礼物,这些礼物无所不有、可以使实物,也可以是想法或者点子,能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列兹尼克告诉我们,一个10岁的孩子收到了一颗蔷薇石英心,以此来治愈朋友搬家后自己的孤独和悲伤。一个6岁的孩子说自己收到一颗“注意力球(a Ball of Focus)”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FDPageBreak} 6、倾听心脏和胃的对话 这是另一种鼓励孩子倾听自己内在智慧的办法。例如,让你的孩子把手放在胸前或者小腹前,然后想象自己在听它们对话。列兹尼克说这样做能让抽象的事物实体化,同时也能使孩子们给予自己一次温柔的爱抚。 7、同脚趾或其他身体部位对话 这种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加仔细地倾听自己身体的意愿,更能看清自己感情上或是身体上出现的症状。“同身体部位谈话能使恐惧和不安显露出来,把情感上紧张转换为身体部位的疼痛;同时能让难以捉摸的情绪具体化,这样你的孩子就能以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愈合创伤。 她建议最开始应该只处理两到四种感受,包括半积极半消极的情绪。

11、父母要知道:愤怒并不是我们的真实情绪,它只是真实情绪的附属物

父母要知道:愤怒并不是我们的真实情绪,它只是真实情绪的附属物 相信父母在每天面对孩子的时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早上,叫孩子起床,叫了3、4次了,孩子还不起,于是控制不住 情绪开始发火了。 好不容易叫起来了,现在开始吃饭了。孩子又东挑西捡的,衣服 吃不下的样子,于是父母又忍不住生气,教训孩子吃饭都不积极。 晚上,把孩子接回来,开始写作业了。孩子又来事了,一会喝水, 一会抠橡皮,就是不能专心的坐下来写一会作业。 …… 是不是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类似的剧目?总是因为这种那种的事对孩子发火? 不过,父母们有没有思考过:面对孩子的问题,愤怒是父母最真实的情绪吗?这样说,有的父母可能不理解,我以开头的几个例子来解释下: 1、当早上我们面对孩子怎么叫都不起时,首先产生的是愤怒吗? 肯定不是,我们首先产生的是焦虑,是因为担心孩子迟到而产生的 焦虑。这种焦虑不断的压迫我们,导致我们心理失衡,于是我们需 要发泄出来,就开始发火了。 2、孩子吃饭时,东挑西捡,一副不愿吃的样子。我们首先产生的 时愤怒吗?不是,是为孩子的身体担心,是担心不吃饭影响孩子身

体。孩子的行为一直不改变,我们的这种担心就会越大,就需要发 泄了。 3、孩子写作业拖拉磨叽,我们首先产生的是愤怒吗?不是,我们 首先产生的情绪是着急,为孩子的磨叽不认真而着急,担心影响孩 子将来的学业,考不上好的学校,影响孩子的一生。当这种着急情 绪始终得不到释放时,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就需要发泄出来了,于 是父母就愤怒发火了。 好了,现在父母们应该理解我所说的了: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愤怒并不是最真实的情绪,它只是我们真实情绪的附属物,算是第二情绪。 我们不会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直接就产生愤怒,而是先产生第一种最真实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因为关心孩子而导致的。但是因为情绪始终无法从孩子那里得到释放,于是就会不断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无法控制时,为了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我们就需要发泄出来。这时候,作为情绪的制造者孩子,当然就成了最好的发泄对象了。 这便是我们愤怒情绪的真相。 如果我们对孩子表达真实情绪,会怎样? 现在我们认识到了我们情绪的真相。 显然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表达了真实情绪的附属物愤怒,而忽略了表达真实情绪。而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利于我们教育孩子,使得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不配合我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