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论文]

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论文]

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论文]
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论文]

重视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摘要: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历史的关键,它可以分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本文对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历史学科能力;构成;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22-01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它们指向的目标各有侧重,其培养、训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阅读是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的阅读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从阅读中寻找答案。②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河北易县中学周永亮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每一节课的45 分钟都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前提,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捉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这种以课堂为本、民主开放的教学机制,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谈谈实施新课标以来的心得体会。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教师要明确备课意义,端正备课思想。为了提高历史课堂质量,教师应全面的、动态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控制、调整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功夫花在走上讲台之前,不上无预备的课,从认真备课入手,抓预备课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实,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不知要凝聚教师多少心血和聪明。 其次,教师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来考虑如何备课。备课实际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所以教师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过程的前提下来考虑如何备课。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重难点和知识的纵横联系,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备课时,教师还要能蹲下来,站在学生的高度,设身处地的按学生的思路进行思考,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借以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再次,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更不是超人,历史新教材、新体例的推行,许多新知识、新问题都不是靠以往的经验所能解决的,不少现代化工具教师还不会使用,许多新兴的领域教师也未必熟悉,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提前备课,对课堂流程变化要有充分的熟悉,并能预备好预案,从而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本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学习爱好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乐之者”,布鲁纳也曾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

(完整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能够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是影响、决定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世界观的有机统一,是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的潜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遵循历史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为目标,确立教学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 为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特将 一、教学设计要紧扣“中心”,实现价值引领 所谓“中心”,是统领一节课的灵魂,也是一节课应该达到的根本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来说,“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史实”是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解和认识教育与“国运”的关系是本课的中心,也是本课的“灵魂”。 因此,在设计导课环节时,以“一场逆转德法命运的战争”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普鲁士是如何重视教育的材料,从而凸显教育与“国运”的关系,彰显本课中心。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下面三个环节: 环节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展示“当前世界教育竞争力排名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排名表”,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教育竞争力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 环节二:“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和教师的讲述,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新中国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理解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环节三:“中国教育‘冷思考’” 以两个关于中、美基础教育发展前景的“考察报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基础教育对中、美两个国家的影响,理解教育与“国运”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相关材料,以“中国诺贝尔奖的缺失”等现象为抓手,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教育与“国运”的关系。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教育与“国运”的关系这个中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整体预设和系统安排,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学设计紧扣教学“中心”,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认识历史现象,形成价值判断,彰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体现了历史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 二、教学设计要凸显“主角”,关注学生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建设者。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把教学设计比作是一个剧本,教师只是这个剧本的编剧或导演,学生才是这个剧本的“主角”。一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都不能忽视“主角”。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开发的教学资源适合学生实际 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和需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比较盲目、随意,无形中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与措施方案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及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现在全乡提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应以此为契机,查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一直列全乡倒数位置,其原因诸多,重点是我们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上引领、传授知识没有新颖,与家长沟通不足,教师获取新知和运用新知的能力不够,应用老方法讲授新教材,逐年累积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中心小学下发的“一评三考”实施办法和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一评三考”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虽然我们备课是直接下载,但也要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对于不带教案,作业未批改上课的要按照“一评三考”的实施办法严肃处理。(3)组织教师评选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 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素养。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我们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三个角度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就是古,“社会”就是今,其实学习的就是古往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深刻认知。 比如学习“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学生。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精编版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单位:惠民县何坊街道大商小学作者:聂成红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继续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一、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的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的顺着路标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怎样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首先在课堂上讲课时也要按照要求学生的注意事项来要求自己。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这道题时:

“超市新进来一批新鲜海鲜:每千克螃蟹40元,若买7千克,问300元够吗?”在做这道题时,首先应该先算7千克共需要多少元,然后才能比较大小,如果在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列式计算,不写单位,直接写 40*7=280,280<300.那么同学在以后的应用题中也普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二、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堂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先要自己明白;其次要讲得清楚;第三要让学生听懂;第四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或者利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三、抓好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好习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

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基础薄弱学校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浅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所以,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近年来,我校生源质量明显落后于兄弟学校,高考升学考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勇敢面对。我们要探索出如何在生源质量差的情况下,找出自己在教学上存有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对于差生来说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讲述经济世界化存有的问题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先出示卫星拍摄的《夜色下的地球》,美洲、欧洲一

片光明,非洲大陆一片黑暗,学生自然得出经济世界化下贫富差别拉大的结论。再出示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的图片,学生自然得出经济世界化下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大的结论……这些众多的元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对学生实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个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实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黄文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

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跟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跟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校的主动性,

初一历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六条建议

六年级历史教学措施 1.建议做好预习: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针对性地看 书预习,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读、划、批、写,并把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标注出来,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建议学会听课:听课要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多动脑,能听出 老师讲解的重点 3、建议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做好课堂笔记 4.建议学会合作:学会和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5、建议学会复习:复习要放在课后,根据课堂笔记快速复习 6、建议多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教学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

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 1、提高兴趣。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

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和方法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o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教授《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短短几句,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展示了中日两国人民真挚友好的感情。而关于鉴真东渡,学生在小学学过,我就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然后作生动的描述,这样人物呼之欲出,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2、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五四运动》一节中讲到“和会不顾中国是战胜国,拒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1.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3.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是理解历史。要想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襟怀和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以此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9-01-09T11:50:28.9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陶宏洲[导读] 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四川省成都高新三岔镇兴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41418 摘要:历史反映了整个国家或民族在时间长河里的经历与兴衰荣辱,学习历史是现代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谈古论今,从人类起源到近现代史,跨越了中华民族经历的历史长河。历史不仅是作为一门初中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但是,现今的教学,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很多“应试”色彩,对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于教学质量角度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师生对历史课堂不够重视。现如今,在素质教育下,寻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当今仍然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对于一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来说,升学率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不在中考范围内的历史学科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学校层面在安排这门课的时候也会减小它的上课量,一般情况下一周一节或两节就可以了。但是再观其他学科会发现,每天都有安排,这足以看出学校层面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教师对历史课堂不够重视,这里的教师不仅仅是指历史老师,也包括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校层面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老师在上课时也会很容易走偏,不重视历史课堂,有些地区的学校甚至在期末考或者课文上不完的时候把历史课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而历史则在临考试前背诵一下就好。这是一种连环效应,从上到下逐步影响,因为学校层面和老师的不重视,正在学习历史的学生们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觉得历史不重要,了解个大概就好。在这种教育下,甚至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了解甚少。 2.部分学校过度看重学习成绩。尽管我国的教育正在一步步改革,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也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学的管理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教育部门对教育方面的改革还是以学生成绩为主,无论是对学校的考核、老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考核,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第一参考点,作为重要的考核方式。这就使得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都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略掉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 3.教学方式较为古板老套。历史课如果上得好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如果上得不好就是在听催眠曲。老师的上课方式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还有很多老师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因为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是“死”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想要有一个好成绩,背就对了,全部都背会,那就没有什么影响了。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记忆的压力越来越大,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越来越远。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要想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门学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这门课听起来不那么枯燥。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1)老师讲解幽默。这就需要老师有很好的学科知识功底和语言功底,还得有一定的幽默细胞。(2)借助外界教具。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可以借助观看影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样一来,这节课不仅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方法要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历史课程标准和对未来公民历史素养的基本要求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有所改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未来的市场不被淘汰。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把“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贯彻到底。历史科目内容繁多,难易不一,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要求不同。譬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收集不同难度的资料供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掌握难一点的知识,而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一点的学生让其了解就好。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相信不少教育者都知道,并且也在付诸行动。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现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掉活动课,而恰恰是这种类型的课,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更深的意义。 总之,初中是学生初步接触历史,不要磨灭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升本身的学科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培养新一代青年而奋斗。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新观念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从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授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广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备课时,一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二要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要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要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要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为什么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应讲求质量,切忌面面俱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在大力推行课堂目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模块三专题二作业】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模块三专题二作业】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1.围绕核心素养确立核心目标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选择“时空观念”作为本课的教学核心目标,具有独特的价值。抗日战争经历时间之长、空间跨度之大,是中国近代以来所未见,同时其对中国社会观念、社会结构的改变也是前所未有。围绕“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目标,整合了其他诸素养:以唯物史观指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进程进行分析,通过史料实证观察重要的历史细节,提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解释的水平,进而理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百年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逐步走上了统一、独立和强盛的道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2.立足核心素养提出核心问题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形成的”。“全民族”一词已然包含了空间概念,其中有地理空间,即中国无论南北东西都成为抗战的前线,也包括人的“实践的空间”,即在历史上形成的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阶层都成为抗战的力量;“形成”一词则包含了时间概念,对“形成”的追问实际直指历史的时间进程。同时,“全民族抗战形成”的过程复杂,体现为时间与空间的不同步,比如齐御外侮与亡国论的喧嚣、卖国贼的出现、底层农民的无奈等现象的同时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不是简单地罗列抗战以来的重大史实,而是探究“全民族抗战”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在动态中形成的。 3.依托核心问题选择重要时空节点 从1931年到1945年画出一条长长的时间轴,如何

突出具体时空下历史现象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一是1936年的西安。以“共产党的牺牲与让步”为主题,分析了日本侵华的特定时空背景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对党的奋斗目标进行取舍,将长期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与短期目标(赶走日本侵略者)相结合,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共对峙前沿的空间最终转化为国共合作的空间。 二是1937年的淞沪。以“蒋介石对淞沪会战的反思”为主题,分析了淞沪会战的失败,迫使蒋介石对抗战战略做出反思,由最初的单纯防御、执着一城一地的得失,转为持久战,以空间换时间,日本侵略空间的扩大最终带来了国民政府抗战部署空间的大转移。 三是1941年的四川与河北农村。以“农民的选择”为主题,分析了西部广大农村对抗战的贡献。与鸦

关于促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上升的策略

关于促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上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01T10:51:53.2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作者:周丽媛[导读]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而历史学科也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而历史学科也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初中历史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知识性的科目,并体现出自身鲜明的学科特点。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大都会采用灌输式地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就会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确实转变教学理念,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较好地“再现历史”,能够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上升;策略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只有让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去不断地进行探索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如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而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能够利用影音结合的方式,就可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在历史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由宋词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背景音乐,再播放《清明上河图》的中国画画卷,从画卷当中的所展现出的社会当中各行各业,来展现出北宋时期的社会民生与繁荣的商业景象;还可播放电视剧《水浒传》《大宋提刑官》《精忠岳飞》的视频片段,来为学生“还原历史”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知识领域。让学生从历史背景、社会民生等方面认知与了解北宋历史,教师还可知道学生开展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习讨论,既可让学生较好的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创设历史教学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深入地认知与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并为学生构建起想象、实践、讲述的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不断地进行问题质疑与学习交流,让学生来深入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让学生立足于某一个问题看来进行学习辩论,并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学生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开元盛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来认知与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开元盛世是如何实现的?在唐代中期社会经济繁荣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教学剧。让学生身穿唐代的服饰,分别扮演农人、手工业者、商人等不同的人物角色,来展现出唐代的历史情境。由“农人”来体现唐代农业发展:农人手持胡萝卜、黄瓜、大蒜等新增蔬菜品种沿街叫卖;并展示筒车、曲辕犁等新型农具的模型,以及解说如何来使用这些新型农具。由“手工业者”来体现唐代手工业发展:展示各种式样的丝织品,展示唐三彩、白瓷等瓷器,由“商人”来体现唐代商业发展:通过展示唐代长安城的模型,介绍长安城的布局、以及长安城当中的坊、市分别是指什么?通过这样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与掌握《开元盛世》的唐代历史知识。并能够在增长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锻炼与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构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景,让历史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学习,但是,这些学习方式,都必须立足于学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这一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也会对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良好的进行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做好教学的组织者,从而真正的体现出“提问思考、适时指导、互动教学”的历史教学特点。构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景,让历史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便于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十送红军》的歌曲来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3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各个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下述学习任务:第1组是专门研究红军历史的历史研究者: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举行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红军长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重要的影响作用。第2组是老红军战士:以“亲历者”的身份,来讲述红军长征路上是如何来克服其中的艰难险阻,深入地分析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性原因。第3组是记者与作家,深入地分析与总结长征精神,并升华出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来进行学习,并能够学习与掌握历史课程当中的重点知识。进一步深化对历史进行内容的理解。 4.利用翻转课堂营造轻松氛围 翻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权”,在放权的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起到导师的作用,在重要环节加以纠正和辅助,其余环节任由学生施展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习历史,再进行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认知,在有充分认知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在每一个认知环节起到传授、启迪、总结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每一个板块初始都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引出板块知识点。例如,在学生学习“秦王扫六合”时,可以利用电影片段作为导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之后利用学生学习过的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提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未遂这件事情,如何评价荆轲这一举动和人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对这一事件和荆轲的英雄形象进行评价。随后引出第二个问题:秦王统一六国这件事如何评价?学生在这件事情上一般给予肯定态度。在两个问题回答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将荆轲刺秦王与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二者放在一起,讨论荆轲和秦王的形象。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就会对自己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和评价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回答的片面性。教师在这个环节就要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供参考,告诉学生历史学习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应结合时代背景与角度分析,不同背景、角度下对事件的评价就会不同,从而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学历史。通过引导的方式,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 5.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想要行之有效地提升课堂进行效率,可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历史教学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历史教学情景,让历史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