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等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2、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6、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被注意的事物进行

清晰的反应。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有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如:笔误、梦境等)。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

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对象:观察到的行为

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外在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S--R)

(3)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奈赛尔(美国)

研究对象: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S—O--R)

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

研究对象:健康人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影响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改变了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题型:论述)

(1)前苏联心理学家施巴林斯基的实验(P12,将进修班学员分成四组,同一个讲演者以四种不同的身份给每组讲课,着装和讲稿、教态都相同,但产生的教育效果却不同)表明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教师威信高越高,教师的要求和教诲越能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连缺点也能被包容;教师威信不高,教师的要求和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成为“耳旁风”,不被学生听进去也不会执行。

(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观点一致)、“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3、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可能题型:简答)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4、教师的能力(可能题型:填空)

(1)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力分配。

(2)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5、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题型:填空、选择)

(1)尝试式教学:知道“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但是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

(3)策略式教学: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有效地教”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6、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

创造力的教师。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概念的理解:学习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所发生的比较持久和稳定的变化;学习所发生的变化既可以是外显的(技能),也可以是内隐(情感)的。

2、学生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力,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1)学习内容方面: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方面: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能与三、四、五节联合出选择判断)

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实验首创者,著名的猫实验)

(1)学习即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2)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前苏联,狗实验)

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实物),第二信号系统(言词)。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可能的题型:简答、论述)

(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教学应该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4)提倡发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

(5)鼓励学生教学直觉思维。

2、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

(1)学习方式的分类: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2)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原因: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比较高;尽管有意义接受学习受到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影响,但是可以结合具体经验到教授教学中去,弥补不足;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学习教程的主要目的。

(3)学习的实质: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地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5)教学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

3、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的建构过程,已有的知识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途径。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观

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

2、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相区别)

(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

(2)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

(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

(4)强调学生自己评价

(5)学生自我引导

(6)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涵义、构成与类型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

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能题型:简答和分析)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动机水平不是越高越好。美国心理学家,耶尔克斯和道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表明:中等水平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的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适中,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第三节学习动机理论

1、动机期望理论

弗洛姆认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2、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成败原因的分析会影响后续学习行为的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从三个维度将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

3、自我实现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与学习指导

1、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

2、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

(1)灵活运用三种教学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感知规律(可能题型:简答和论述)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情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如:音量大小、板书字体大小、光线强弱、教具的大小等。

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如:板书或课件的颜色、线条、重点难点记号等。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如:活动教具、模型,多媒体工具的使用。

组合律:空间、时间、形态、颜色等方面构成一个整体效果,以便易于被学生感知。

对比律:对比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官时,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如:教学过程中的颜色对比、人物对比、形状对比、环境对比等。

3、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可能题型:选择、简答)

(1)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的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概况。

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记忆保持在0.25-2秒之间

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5-9个组块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容量5万到10万个组块

5、影响信息编码与知识记忆的主要因素(选择和简答)

(1)识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性质和长度;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4)编码组块化;

(5)识记的信心;

(6)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识记。

6、艾兵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

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启示:及时复习。

7、促进大学生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

(1)及时复习:艾兵浩斯遗忘曲线

(2)复习时间的适宜: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3)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法:超过150%的学习为过度学习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8、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属、重现知识、解题。

第二节技能形成与技能指导

1、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2、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简答)

(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

(2)利用线索的减少

(3)动觉控制的加强

(4)运动图式的形成

(5)预见和应变能力增强

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1、元认知是指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监控三个方

面的内容。

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学习策略由认知、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元认知和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调控。

第二节学习策略的训练

1、记忆策略的训练

(1)记忆编码策略:组块、替换、联想、理解、系统化、形象化、归类、画内容框架图等。

(2)记忆保持策略

痕迹消退与及时复习,干扰说与复习材料和复习时间的组织策略(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同化说与过度学习。

2、解题的一般策略(可能简答)

(1)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答题

(2)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关系

(3)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

(4)善于进行双向推理

(5)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

(6)善于评价不同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解题

(7)解题后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

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促进

1、学习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

迁移性质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迁移层次分: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迁移顺序分:顺序迁移和逆向迁移

迁移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填空)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概括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

4、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简答和论述)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的心理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然开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3、创造的心理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中独创性是创造性成分中最重要的。

4、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

的智商水平任意,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第二节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题型:简答和填空):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

着、原型启发。其中:定势是指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卢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定势的消极作用。动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用功能。邓克的实验证明了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个性特征(6个):兴趣广泛、目标专一、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情感丰富、一丝不苟。

(2)行为特征(12个):内倾多、外倾少,很少受暗示、有自己的评价表征,不依赖于某个集体,高分数的时候不如别的同学多,提问多于非创造性同学,思维及其灵活,诙谐幽默,在其他同学面前经常表现出不善于交际、不乐于助人的举止,宁愿一个人独立地工作,觉得自己与老师、父母、同学之间有隔阂,倾向傲慢、觉得自己胜过别人,从社会关系看不属于那些惹人喜爱的人群。

2、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

(1)思维的流畅性训练:用词、联想、表达、观念的流畅性训练,如:“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集体观念的流畅性训练方法。

(2)思维的变通性训练:物体功能、遥远联想、问题解决的变通性训练。

(3)思维的独特性训练:命题、后果推测、故事结尾、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

(4)思维的辩证性训练: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

3、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学策略

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大学生的创造表现,促进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养成其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教学的特征:问题性、探究性、个性化。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教学要求(选择题):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平等对话,因材施教,正面评价为主,不排斥学生的失败,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态度、道德、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

1、态度由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以及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构成。

2、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

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3、品德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

4、道德情感的三种形态:直觉的道德情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与抽象的道德理论相联系的道

德情感。

5、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动机的支配下对社会、他人乃至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将道德的阶段划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的道德定向

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道德定向

(2)习俗水平:别人和社会的需要

阶段三:“好孩子”道德定向

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

(3)后习俗水平:人类正义和个人自尊

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

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

2、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研究方法:实验法

观点: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的,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以及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与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学习论在研究方法、强调行为模仿在道德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和抗诱惑能力的锻炼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等。

第四节品德不良及矫正

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过矫正、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榜样示范。

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2、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结构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3)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

(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十分关心自我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

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较符合实际;

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深刻而又复杂,容易波动;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第三节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

2、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有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3、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的态度要注意两个方面:积极地评价自我和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调适

第一节群体心理

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题)

(1)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2)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社会干扰或社会惰化。实际上社会懈怠作用包括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干扰活动使活动效率下降,主体由于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心理懈怠。

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的影响因素

(1)活动性质与个人优势的影响:活动的难度、个人优势效应。

(2)被评价意识的影响

(3)责任意识的影响

3、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1)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2)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匿名性、责任分散、自我意识。

(3)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使群体中原已存在的某种态度和倾向性得以加强,并上升到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4)群体极化的原因:信息互动和群体规范。

4、从众及其影响因素

(1)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者臆测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阿希的经典群体压力试验对从众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

(2)从众的影响因素: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主体认知、个性特征。

5、模仿: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仿效并产生与他人相类似的一种行为。

6、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方式。

7、集体舆论: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

8、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集体凝聚力的培养:目标整合、心理相容、积极开展活动。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

1、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人际吸引受到相似性、互补性、仪表以及

人格等因素的影响。

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情境控制原则

3、良好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及研究对象

1、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

1、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

(1)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2)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的不足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

2、大学生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问题

(1)角色改变导致自我评价降低

(2)理想与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

(3)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

3、大学生的学习指导

(1)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把握学习方向

(2)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内在的学习潜能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培养创造性思维

(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6)注意考试心理卫生,掌握应试技巧

4、大学生健康恋爱观教育

(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浪漫性、冲动性、公开性、轻率性、竞争性、自主性。

(2)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性认识的偏差,性冲动的困扰,性焦虑与性行为的困扰,爱情错觉,恋爱嫉妒,网恋、失恋。

5、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教育

(1)建立终身发展的理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立

(3)职业生涯咨询

(4)生涯团体辅导

(5)职业生涯讲座

(6)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

(7)职业心理测验

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第一节人格概述

1、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个性的同义词。

第二节能力差异与教育

1、能力: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2、智力:指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现象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3、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美国斯滕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智力多元结构理论

美国加德纳七种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后来又加上:观察自然的智力。

多元结构理论的启示:

(1)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根据学生不同类型智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

5、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第三节气质差异与教育

1、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是指认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

征。

2、气质类型及特征

(1)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产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如:李逵

(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的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如:王熙凤

(3)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如:薛宝钗、沙僧

(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有内倾性,如:林黛玉。3、根据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1)全面认识学生的气质的优缺点;

(2)根据学生不同类型智力因材施教,发挥气质的优势,克服气质的影响;

(3)特别要注意对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教育方法。

第四节性格差异与教育

1、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2、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个人主观因素。

3、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组成。

江苏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考试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等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 2、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5、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6、注意作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使人对被注意的事物进行 清晰的反应。 7、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有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如:笔误、梦境等)。 9、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奥地利) 研究对象:异常心理和行为,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研究对象:观察到的行为 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外在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S--R) (3)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奈赛尔(美国) 研究对象: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S—O--R) 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 研究对象:健康人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影响美国和世界其它各国的教育改革运动。改变了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师的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题型:论述)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等教育心理学江苏复习重点大全汇总

高等教育心理学江苏复习重点大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选择:2分×10=20 填空:1分×10=10 判断:1分×10=10 简答:6分×5=30 论述:15分×2=30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门独立科学 (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或潜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梦境分析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4.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论述):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7.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 (1)尝试式教学: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知道应该“如何教”,不懂如何有效教(3)策略式教学:不仅懂得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教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自学方式日益点有重要地位;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理解尝试错误说中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集答案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的心理学) B.桑代克 C.布鲁纳(教育目标 D.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A.心理 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 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 要素。这是强调要遵循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5.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意识廓) D.桑代克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7.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的研究方法 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 第三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环境适应 C.个体进青春期后的变声 D.感觉适应 2. 某学生因不遵守纪律而被取消了参加某活动的资格。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负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3. “杀鸡给猴看”产生的强化效应是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内在 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A.外在 B.自我 C.替代 D.消极

5.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 能被提问,于是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6.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 起人们的 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顿悟学习 7.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 种管理方式属于 A.正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负惩罚 8.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效果律 9.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随便离开操场并没有遇到麻烦,他也就参与到了其中。 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 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 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 10.根据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观,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应该使新知识与相应的原有经验 间建立 A.逻辑意义 B.潜在意义 C.心理意义 D.客观意义 11.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 A.客观性 B.确定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12. 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练习题 1.课堂学习中理解某规则含义的学习属于 A.策略性知识学习 B.陈述性知识学习 C.程序性知识学习 D.操作性知识学习 2.在下列具体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A.划线 B.列提纲 C.记忆术 D.网联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1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教师需要经常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使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称为( )。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3.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4.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的单元,从而扩大记忆的容量,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 A.组块 B.组块化 C.替换 D.比较 5.将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并利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忆效果,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想象 D.系统化 6.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 D.固定点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种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现象,称为( )。 A.定势作用 B.刻板印象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8.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称为( )。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2带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是( C ) A.弗洛伊德B.布鲁纳C.马斯洛D.布卢姆 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苛勒B.加涅C.奥苏伯尔D.布鲁纳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C ) A、能力B.气质C.性格D.习惯 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 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 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B ) A.规范B.舆论C.群体气氛D.凝聚性 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4.有这样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组块化 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十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4.着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在慌慌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 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8.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1.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4.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D 。 A.他人意识 B.言观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演示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学监控能力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6、心智技能 7、创造性 8、自我意识 9、品德 10、心理卫生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 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 26.简述非正式群体。 27.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8.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9.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0.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 何看法? 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试卷A及答案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 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认知学派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2.学生为了获得师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胜任的内驱力 3.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 ()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镜中自我 4.在心理学里,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

A.道德 B.品德 C.性格 D.人格 5.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自己人”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威信效应 D.好感效应 6.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 A.服从 B.模仿 C.感染 D.从众 7.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形式,自信、自强分别属于 () A.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 B.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 C.自我认识与自我调节器控D.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 8.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9.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 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特色是“高”与“专” (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性原则 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 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的问题。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简述人的心理活动结构。 (1认知过程 1、心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人的心理(1)心理动力:①动机 ②需要 2、个性③兴趣 ④世界观 (2)心理特征:①气质 ②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