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车凯军;查国华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21(56)12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共纳入2019年07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确诊晚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在化疗前、2疗程化疗及4疗程化疗后分别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及免疫荧光杂交(FISH)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数;并收

集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化疗前后CTCs数变化与影像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22例首次CTC≥3个,20例首次CTC≥1个,8例首次未发现CTC;化疗后CTC

数目增加者4例,无变化者16例,减少者30例。CTCs变化与影像学检查变化结果基本一致,CTCs改变与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化疗疗效方面一致性良好

(kappa=0.578,Tb=5.064,P<0.001)。结论CTCs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与影像学评价效果一致性良好,能更好预测化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2351-2353)

【作者】车凯军;查国华

【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循环肿瘤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3.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在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4.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5.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EGFR合并TP53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代EGFR-TKI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理)中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中药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 肺癌的发病与死亡在我国仍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数字统计,我国男性肺癌估计与预测死亡数从1991年134 748,2000年251 839,上升到2005 年的332 286;女性肺癌估计与预测死亡数从1991年56 468,2000 年119 648,上升到2005 年的165 622。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肺癌的发病与死亡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1]。目前不能很好地控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止和阻断转移是肺癌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内外肺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多年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对大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我们希望在以往对防止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以扶正中药为主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干预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中医减少肺癌复发和转移的疗效。 本课题自2002 年2 月至2006 年5 月,组织国内治疗肿瘤具有较强实力的27 家三级甲等医院(分为21 个分中心),在循证医学及GCP的思想指导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的方法,以手术后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为对象,以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为主要观察指标,通过严格的随访、检测计划,第三方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生物统计学专家的全程参与,以中西医肿瘤学界所认可的判定标准来反映中医药的整体疗效,探讨中医药在缓解症状、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疗效优势。从而在规范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中医药在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现将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总体研究设计和计划 本设计方案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分为治疗Ⅰ组(拟200 例)、治疗Ⅱ组(拟200 例)、对照药组(拟200例)。分别服药益肺清化膏(治疗≥Ⅰ组)、参一胶囊(治疗Ⅱ组)和安慰剂(对照药组)。观察治疗时间为2 年(服药时间共6 个月)。两年观察结束,进行症状、生活质量、中医证候、复发转移情况,一年生存期、两年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完全按照GCP的标准制定并监控执行。本试验三组之间采用多中心、随机的研究方法,其中治疗Ⅱ组和对照药组还采用双盲的方法。本试验开始之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SAS软件模拟产生随机数字表,进行药品编盲及分药。该课题采用两级盲法设计。研究自2002 年2 月开始入组患者,入组患者要求接受两年的随访。牵头单位聘用专职的监查和随访人员,每三个月对各中心研究进度进行监查,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 (二) 病例选择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标签: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占80%左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晚期NSCLC主要以化疗为主,标准一线方案是以三代化疗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总的有效率30%~40%,中位生存期10个月[1]。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总体有效率<10%。NCCN指南推荐二线治疗的药物有: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厄洛替尼[2]。其中培美曲塞是多靶点抗叶酸制剂,2004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我科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采用单药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2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晚期NSCLC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5~75岁,平均64.2岁。PS0~2分。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经历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其中2例患者曾服用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靶向治疗。临床分期:IIIb期10例(41.7%)、IV期14例(58.3%)。病理类型:腺癌20例(83.3%)、鳞癌4例(16.7%)。所有病例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且有可以客观评价的临床观察指标。 1.2 治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不少于10min,21d为1周期。用药前1w开始口服金施尔康,1片/d,直至末次化疗后21d。使用培美曲塞前1w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0μg/次,9w重复1次,使用培美曲塞前1d、治疗当天、治疗后1d,口服地塞米松4.5 m g/d,2次/d。化疗过程中给予止吐、护肝等治疗措施。 1.3 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按照RECIS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RR)。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毒性分级根据WH 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分成0~IV度。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24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 2例,SD 13例,PD 9例。有效率(CR+PR)8.3%(2/24),临床获益率(CR+PR+SD)62.5%(15/24)。中位生存期7.8个月。

安罗替尼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二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安罗替尼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二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维薇朱中山黄橙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应用于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期间所体现的应用价值,评估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诊治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对照试验,纳选对象共82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初步设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于化疗期间单独应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观察组所采取的二线治疗方案为安罗替尼+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评估指标包含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功能。结果以对照组评估结果为参照,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参数较高(P [关键词] 安罗替尼;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二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2-007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lotinib combined with 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bound) in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driver gene-nega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river gene-nega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preliminarily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ing for an equal propor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albumin-bound) single-agent chemo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lotinib + paclitaxel (albumin-bou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e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pulmonar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mune fun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nlotinib; 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bound); Second-line therapy; Advanced driver gene-nega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2020年全球范围内肺癌属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且肺癌于中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首位[1]。很多患者因发病后表现为驱动基因阴性,未能及早采取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依然为含铂双药化疗,现阶段临床研究热点主要为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2]。临床上所应用的注射用紫杉醇采集新型工艺,对促进紫杉醇蓄积于肿瘤组织中、提高肺鳞癌患者化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安罗替尼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干细胞因子受体,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3]。为明确安罗替尼+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于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具体应用价值,本文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和毒性 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4例Ⅲ~Ⅳ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进行一线治疗,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分别按照RECIST 1.1和CTC 3.0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4例患者共完成168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最终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2例,有效率为45.2%(38/84)。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但均可耐受。化疗后,8.3%患者的KPS评分增加≥10分,15.5%患者体重增加2 kg 以上,20.2%患者症状改善。结论: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肺癌起病较为隐匿,临床上确诊的肺癌患者70%~80%已属晚期。化疗是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铂类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的标准方案[1-2]。近10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培美曲塞等新药的应用,肺腺癌特别是特殊突变类型的肺癌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3-4]。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另一大类——肺鳞癌的化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泰索帝、紫杉醇(TAX)、吉西他滨(GEM)、长春瑞滨、伊立替康(CPT-11)等的不同优化方案不断出现,为肺鳞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自2011年4月起笔者尝试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8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科、胸外科2011年4月-2014年8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4例NSCLC,包括部分未进行手术的ⅢA、ⅢB期初治患者及Ⅳ期患者;男56例,女28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1岁;KPS评分70~90分;无心肺肝肾功能失代偿疾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治疗前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X线、CT、B超、头颅MRI等相关检查。1.2 治疗方案顺铂(云南省个旧生物公司,批号:1A1A1503003B)DDP 25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第1~3天;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力朴素,南京绿叶思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5030509)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3 h。化疗前后分别给予止吐药托烷司琼、胃复安。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前30 min行相关预处理(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50 mg 肌注,泮托拉唑80 mg静脉注射)。化疗期间进行心率、血压等的相关监测。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相关疗效评估。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出现骨髓抑制应用G-CSF治疗,并且酌情延长下次化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按照美国癌症研究所制定的RECIST 1.1疗效评估方法行疗效判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 计算客观缓解率(RR)[5]。毒性评价标准按照美国抗癌药物不良反应CTC 3.0

T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T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探讨T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TP(紫杉醇+顺铂)组和NP(长春瑞滨+顺铂)组。结果TP和NP两组有效率分别是63 %和55.6 %。两组比较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毒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脱发,静脉炎,肝功能损害等均可耐受,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相似且均可耐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紫杉醇;长春瑞滨;顺铂 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发病率的75%~80%,确诊时约30%~40%的患者已属晚期,丧失手术机会,联合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就如何提高化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减少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索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用随机法分为TP(紫杉醇+顺铂)组和NP(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58.4±15.3)岁;鳞癌30例,腺癌24例。采用国际联盟1997年肺癌TNN分期标准,Ⅲb期26例,Ⅳ期28例,均为无手术患者。卡氏评分为50~80分,有可测量的病灶,有化疗适应证,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肺癌分期、分型方面无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TP化疗方案:紫杉醇(四川太极集团)135 mg /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公司)25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 d为1个周期,2~3个周期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为防止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用紫杉醇前12 h给予地塞米松10~20 mg口服,治疗前30~60 min给予苯海拉明50 m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西米替丁300 mg。长春瑞滨局部刺激作用明显,常有静脉炎发生,建议应用此药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顺铂治疗中辅以常规水化,利尿,同时给昂丹司琼止吐,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2次,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 1.3 评价标准依据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1],分为完全缓解(CR):影像学显示的增强病变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变缩小>50%,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稳定(SD):病变缩小<50%或增大<25%,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周以上;进展(PD):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为(CR+PR)%。化疗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标准评价,

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 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30例。甲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乙组患者采取安罗替尼治疗,丙组患者则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既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又可靠,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前言 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手段,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绝大部分患者则应配合医护人员接受综合治疗[1]。研究发现,化疗是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治疗手段虽然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总体疗效有限,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其毒副作用[2]。故而,临床还应持续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丙组,每组30例。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82岁,平均(64.28±5.27)岁。乙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82岁,平均 (64.31±5.25)岁。丙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4~83岁,平均 (64.34±5.19)岁。对比三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配置静滴液体,取10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与200 mg信迪利单抗均匀混合,静脉输注,每3周输注1次,每次30~60 min。 乙组患者采取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盐酸安罗替尼的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12 mg,每日1次,并在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为一个疗程。 丙组患者则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信迪利单抗的治疗方式如甲组所示,盐酸安罗替尼的治疗方法如乙组所示。 以上三组治疗至少进行两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根据实际的治疗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可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以及进展恶化。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记录,从而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值< 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序贯放化疗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序贯放化疗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临 床效果观察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通常在诊断时已经发展到晚期,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 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近年来,序贯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成为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 小细胞肺癌的两种常见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序贯放化疗治疗是指先行进行放疗,然后启动化疗的治疗方式。放疗能够直接杀死肿 瘤细胞,缓解患者症状,而化疗可以杀灭已经转移的癌细胞,预防病情恶化。而同期放化 疗治疗是指在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以达到放化疗的叠加效应。这两种治疗方式都有自己 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我们将对它们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观察了序贯放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一项小范围的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100名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在接受序贯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中,总有效率达到了70%以上。这表明,序贯放化疗治疗在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 癌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与同期放化疗治疗相比,序贯放化疗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 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得益于序贯放化疗治疗可以在放疗后启动化疗,而不是同 时进行,从而减少了化疗药物对患者的毒副作用。 序贯放化疗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序贯放化疗治疗需要患者在放疗期间忍受肿瘤 的直接侵袭,可能会导致肿瘤扩散或病情加重。序贯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些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其带来的身体负担。在选择序贯放化疗治疗时需要慎重考虑患 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 同期放化疗治疗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同期放化疗治疗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期放化疗治疗需要高度协调医生和患 者之间的配合,一旦出现配合不当,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在选择同期放化疗治疗时需 要慎重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合作意愿。 序贯放化疗治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都是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序贯放化疗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身体素质较弱的患者。而同期放化疗治疗能够通过放化疗的叠加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适合身体素质较好、有配合意愿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 病情发展情况和合作意愿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 时提供一些参考。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 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观察 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目的观察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ALK、ROS-1 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甲磺 酸阿帕替尼治疗:信迪利单200mg q21d;甲磺酸阿帕替尼250mg/次,1次/日,口服。通过 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8例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8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53.6%(15/28),疾病控制率82.1%(23/28)。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 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及蛋白尿, 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患者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 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毒副反应。 【关键词】信迪利单抗;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毒副反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各种肿瘤之首,约占全部恶 性肿瘤的19%,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70%-80%。由于2/3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1/2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多数患者一般状况欠佳[1]。在我国,晚期NSCLC患 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近2-3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 如火如荼,成为研究热点。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非小细 胞肺癌中的一线研究数据令人瞩目,并已成为无驱动基因、PD-L1高表达(>50%)、不可手 术切除的局部或转移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之一。而多项研究证实二线免疫治疗 有效率仅为20%左右,联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IgG4抗 PD-1单抗,对于晚期NSCLC具有抗肿瘤活性[2,3];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艾坦)是新一代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4]。IMPOWER150等多个研究已证实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协同作用[5];我科采用 信迪利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取得 一定临床效果,近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包头市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ALK、ROS-1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28例。均为Ⅳ期NSCLC患者,其中双肺内转移10例, 胸膜转移7例,脑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3例,骨转移4例,肝转移5例。详见表1。入选 标准:(1)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基因检测:EGFR、ALK、ROS-1均 为野生型;(2)临床诊断为Ⅳ期患者,排除中央型肺鳞癌;(3)所有患者均有可按RESIST 标准评价疗效的可客观测量病灶1-4处。(4)ECOG评分均为0-2分,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 个月。(5)不合并肿瘤急症: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咯血等;(6)无急性或严重基础疾病,如急性心梗、严重脑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等。所有患者均有本人或 授权家属签署的抗肿瘤治疗知情同意书。 表1 28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特点[n(%)] 1.2 治疗方法所有28例患者予信迪利单抗200mg q21d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250mg/次,1次/日,口服,持续应用至疾病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治疗期间不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期 间每日监测血压,每周复查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心肌酶、甲功、心电图。监测药物 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6周后行CT检查。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ST)1.1版标准评 价疗效,CR、PR、SD为有效,PD为无效。近期疗效观察终点为治疗后6周,若有效可继续 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但暂不纳入本次评价体系。

循环内皮细胞在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变化及意义

循环内皮细胞在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变化及意 义 目的:探討肺癌患者恩度聯合N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以及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CEC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68例肺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及aCECs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恩度联合NP治疗后CECs及aCECs数目出现分层变化,其中临床获益(CR+PR)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进展(P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稳定(S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变化分层、CECs数目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负性调节,提高了抗肿瘤效果并抑制肿瘤生长速度,CECs及aCECs的联合检测可能是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肺癌的较好疗效预测指标。 标签:恩度;循环内皮细胞;活化循环内皮细胞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of Endostar Combined with NP Regimen/YANG Hong,HAN Zhen,HE M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7):023-026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hanges of endothelial cells(CECs)in peripheral blood circulation(CECs)and the changes of the active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aCECs)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patients.Method:CECs and aCECs were detected in 20 healthy people (the control group)and 68 lung cancer patients(the treatment group)by flow cytomet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net from June 2013 to October 2015.Result:The number of CECs and aCECs in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 Endostar combined with N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Cs and the number of aCECs layered changes,the number of CECs and aCEC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benefit(CR+PR)were de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number of CECs and aCEC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rogress(PD)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The number of CECs and aCEC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bility(SD)was stratified,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EC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and the differences of aCECs numb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Endostar can improve anti-tumo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nhibit tumor growth speed by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CECs and aCECs may be a good predictor to evaluate the Endostar combined with NP

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吴玉生贾建伟李丹青李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 510405)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08)02 摘要:目的观察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病例9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成化疗组(Ⅰ组)、单纯中药组(Ⅱ组)、中西医综合组(Ⅲ组),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然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变化、免疫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所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 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肿瘤缩小效果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各项免疫指标增长较明显,血流变学也有改善,且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邓老金福安汤确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配合化疗时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关键词:肺肿瘤;金福安汤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升高,大中城市则尤为显著。肺癌起病隐匿,到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为中晚期肺癌。目前,针对Ⅲb及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采用中西医各有偏重的人性化治疗方案,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金福安汤是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金福安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肺癌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参照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的(UICC)编写的TNM分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现代中医肿瘤学》(陈锐深主编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癌的临床分型,分为肺热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型; ②年龄18~80岁;③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④不宜或病人不愿意行手术治疗者;⑤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一个月内未接受有效抗肿瘤治疗;⑦病人愿意接受此方案治疗、依从性好。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90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到2007年4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将90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 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肺热脾虚阴虚气阴男女(x±s)鳞癌腺癌其他Ⅲa Ⅲb Ⅳ痰瘀痰湿痰热两虚 Ⅰ组30 21 9 63.63±7.89 8 19 3 5 8 17 12 6 8 4 Ⅱ组30 17 13 61.27±6.55 9 21 0 7 7 16 15 5 5 5 Ⅲ组30 20 10 63.53±6.54 2 17 1 6 10 14 9 8 6 7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Ⅰ组选用GP、NP或TC方案。GP方案:Gemcitabine 1250mg/m2,静滴,第1、 8日;DDP 80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2日,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NP方案: NVB 30mg/m2,静注,第1、8日;DDP 80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1日,3周为一周期, 3周期为一疗程。TC方案:TPX 135mg/m2,静滴,第1日;CBP 300mg/m2,静滴,第1日, 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Ⅱ组运用金福安汤进行治疗,具体用药为生南星(先煎1小 时)15g、生半夏(先煎1小时)15g、太子参30g、苇茎30g、生薏仁30g、桃仁10g、浙贝

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 果 薛英波;邱冬;冯志宇;李杭 【摘要】目的探讨周剂量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接受同步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Ⅲa期27例,Ⅲb期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周剂量紫杉醇方案,30例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2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总生存期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1、2年总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801).2组毒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率、体质量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中,周剂量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可取得相似的疗效,但其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更好.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4(018)019 【总页数】4页(P30-33)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周剂量;紫杉醇 【作者】薛英波;邱冬;冯志宇;李杭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 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推荐同步放化疗为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同步治疗中的化疗方案存在争议。因紫杉醇既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又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成为同步治疗较常用的方案,但存在毒性叠加,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目前有很多研究[1-3]表明,小剂 量化疗合并放疗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作者采用紫杉醇每周小剂量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常用的TP方案进行对比,评价其疗效、毒副作用及耐受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 女10例,中位年龄59岁(38~75岁),其中肺鳞癌32例,腺癌26例,大细胞癌2例。ⅢA期27例、ⅢB期33例。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 小细胞肺癌,均经CT、彩超等检查有明确病灶的、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JCC)2005年肺癌TNM分期标准[4]诊断为ⅢA、ⅢB期初治患者,卡氏评分≥70分,年龄 ≤75岁。白细胞≥4.0×109/L, 血小板≥80×109/L, 肝肾功能正常。脑CT或MRI、腹部彩超、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既往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随机分为每周小剂量紫杉醇的单药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的联合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记录食管、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慧;崔洪霞 【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malignant disease with the highest rate in term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monitoring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as a "liquid biopsy specimens" for the primary tumor,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real-time, non-invasive his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The detection of CTCs contributes to early diagnosis, surveillance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prognosis. Furthermore, CTCs-dependent detection emerges as a new approach for molecularly pathologic examination,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rug resistance, and resolution for tumor heterogeneity.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CTCs in lung cancer research field.%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对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一种代表原发肿瘤的“液态活检标本”,有助于实时、无创性地进行组织学鉴定.CTCs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定疗效和预后,而且可能成为检测临床分子、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手段.本文就近年来CTCs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最新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最新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具有非侵入性采样、可动态反映肿瘤基因谱全貌、提供肿瘤患者疾病状态相关的实时信息等优势,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为规范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邀请多学科专家针对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检测技术及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并推出相关共识。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是指从肿瘤病灶(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1],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CTC检测是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侵入式组织活检相比,CTC检测具有样本易获取、可提供动态监测信息的优点;与另一液体活检标志物循环肿瘤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相比,CTC为完整肿瘤细胞,携带有肿瘤细胞的多组学信息(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且利用活细胞CTC可实现体外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分析[2]。CTC计数、分子分型及下游分析在肿瘤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与辅助治疗决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TC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其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关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CTC检测技术行业标准和应用指南,业界对

该技术的临床适用场景、检测流程及质量管理等方面仍有困惑。为规范CTC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针对上述问题广泛征集检验、病理、临床和基础研究专家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专家组后续将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适时修订此共识,以适应临床应用的最新需求。本共识主要分为CTC的临床应用及前景、CTC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质量管理两大部分。 CTC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1869年病理学家John Ashworth首次在转移性癌症患者血液中发现与原发肿瘤相似的肿瘤细胞,并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CTC检测的内涵不断丰富,针对CTC数量、分子分型、下游应用及单细胞特征的分析,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一、CTC计数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CTC计数在多种肿瘤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例如,与基线CTC<5个/7.5 ml全血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相比,CTC≥5个/7.5 ml全血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7.0个月比2.7个月]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8.0个月比10.1个月]较短[3]。一项针对6 825例乳腺癌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CTC计数对早期乳腺癌[PFS:HR=2.86(95%CI 2.19~3.75);OS:HR=2.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