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内容与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内容与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内容与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主要内容与复习大纲

绪论

一、学习视听语言的意义:

1、视听语言的定义:

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听觉与视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2、视听语言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研究对象:视听语言、视听语言的规律;

2)研究目的:探讨影视艺术中信息传递的缘由和有效性,也就是如何最有效地传达信息。

3、视听语言与相关名词的差异:

1)视听语言与影视语言

什么是影视语言?

所谓影视语言,是指影视艺术中由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用来传情表意的各种传播符号的总和。影视语言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

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2)视听语言与画面语言

什么是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画面语言就是影视作品中声画结合、声形兼备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画面语言是指连续的图像所构成的一种

传递信息的体系。

3)视听语言与镜头语言

什么是镜头语言?

是指以一段连续的音像素材为基本单位,以蒙太奇为结构规律构成的表意体系。

4)侧重点及其各自使用范围:

a)外延不同:视听语言最广、狭义的画面语言最下;

b)侧重点:视听语言和影视语言偏重艺术性;

画面语言和镜头语言偏重技术性;

第一章视听的语言

第一节人类视听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1)自然语言和影视语言的关系:

I.两者同属视听语言的范畴:前者是视听语言的低级形式,后者是高级

形式;

II.两者产生、发展的轨迹不同:自然语言走的是一条文化发展的渐进线,影视语言走的是一条文化发展的激进线;

III.影视语言发展的优势:一、可以比照自然语言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二、可以比照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来分析研究影视语言;三、科技进步带

来的哲学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给影视语言的研究带来了方便之门;

2、影视语言的优点:

1)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方便复制、永久保存,彻底打破时间限制;

3)传播迅速,彻底打破空间限制;

二、视听语言的现状和发展:

1、现状:

1)民族特色的缺失导致没有中国流派;

2)非故事片中故事性的缺失;

3)叙述手段的单一,如:主观性太强;场面调度不足等;

4)声音的两极运用;

2、发展趋势:

1)第五代导演和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民族特色的凸显;

2)各种禁忌的打破,影视语言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3)网络多媒体的诞生,促进了影视的融合、影视语言的变革;

第二节影视语言的思维基础

1、与影视语言的关系:

1)影视作品或片段可视为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格式塔的心理作用是影视作品传播的基础;(影视作品的省略)

3)格式塔是研究影视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影视剪辑的基础)

二、影视语言的形成机制:

1、视觉暂留;

2、格式塔效应;

3、影视艺术家的创造;

4、观众的理解和学习;

第二章影视语言的语言本体论

第一节语言的基本结构

三、影视作品的语言与言语:

1、语言和言语;

1)界定:言语简单地说人“说”的结果;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合;

2)二者的关系:

I.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II.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III.语言既从言语的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也在言语中起着

决定性的规范作用;言语则是把语言的共同规范作为自己的活动

基础,成为最具实践性的语言活动;

2、影视作品的语言与言语;

1)界定:影视“言语”是众多的导演们“说”的行为和结果;影视“语言”

则是影视“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镜头组合规则的总和;

2)两者的关系:

I.影视“言语”是开放,影视“语言”则是封闭;

II.影视“言语”是无限的,影视“语言”则是无限的;

III.影视语言的规则,只有通过对影视“言语”的研究、分析、归纳

之后才能获得;

四、语言的基本结构:

1、自然语言的结构特点:

1)人类的自然语言是一种线性体系结构;

2)按照意群的大小,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或级;

2、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

五、组合与集合:

1、语言的组合关系;

2、语言的聚合关系;

1)聚合关系的基本功能:联想和隐喻。

2)影视作品的聚合关系:非常规蒙太奇(隐喻、象征、杂耍等)

六、语法与修辞:

1、文学语言的语法与修辞:

1)定义:

2)基本作用:语法保证语言的正确性;修辞促进语言的生动性

3)种类:积极和消极;

2、影视语言的语法与修辞:

1)定义:所谓影视语言的“语法”是指影视语言所使用的规则体系;影视语言的修辞则是指镜头聚合时导演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以取得最生动的表达效果的过程。

2)作用:影视语言的“语法”保证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正确理解;影视语言的“修辞”促进影视作品的生动性,保证作品好看。

第二节语言的基本功能

一、叙述:

1、叙述的界定:将人的经历、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使用各种语言形式

传送出去的表意形态。

2、作用:

1)叙述是人际沟通的主要形态;

2)叙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3)叙述是心理平衡的健康通道;

3、影视语言的叙述;

I.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

II.是影视语言中其他表现手段的基础;

III.叙述的手段的日趋多样化、隐蔽化和复杂化;

二、抒情:

1、抒情的界定:利用多种“表意语言”传达人类内心情感交流的过程及结果。

2、抒情的动力:

I.美感,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一种动力;

II.爱意,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二种动力;

III.信念,是激发起抒情的第三种动力;

IV.生命,是激发起抒情的第四种动力;

3、影视语言的抒情;

I.常常位于作品的高潮或结尾部分;

II.往往用歌曲或无伴唱音乐来渲染;

三、说明:

1、影视语言的说明:

I.声形兼备、声画结合的影视语言适合进行说明;

II.解说语言客观、通俗、准确;

III.恰当的比喻增加了说明的生动性;

四、虚构:

1、虚构的界定:内含某种理想性的情结而采用自由联想方式,组成超越实在

的传播结构,以传达内心情意信息的表达方式。

2、影视语言的虚构:

“虚构”作为情意表达的一种特别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在艺术领域中有着

特殊的作用;影视艺术特别是故事片的本质在于“虚拟”,没有虚构,就

没有高于生活,也就没有艺术。

第三章早期视听语言的探索

第一节早期影视语言的发展

一、以梅里爱和卢米埃尔为代表的早期电影语言:

1、梅里爱和卢米埃尔的贡献:

1)梅里爱:首先意识到剪辑的特殊效果;

2)卢米埃尔:率先运用类似“移动摄影”的场面调度;

二、电影艺术初期的发展:

1、编著和导演分工:

2、启用明星演员:

3、注意布景、用光等造型手段:

第二节“原始综合”中的格里菲斯

一、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贡献:

1、“生活中的故事”:目前影视作品的潮流:

1)卢米埃尔“拍摄生活中的场景”

2)梅里爱“拍摄舞台上的艺术”

3)格里菲斯“拍摄生活中的戏剧”

2、平行蒙太奇:

1)情节:

I.界定:在同一场景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表现一段故事情节,

从而加强电影的戏剧性效果,这种蒙太奇被称为情节的“平行蒙

太奇”;

II.特点和作用:多机位拍摄、视点的变化、拓展了观众思维和情感参入的广度和深度;

2)线索:

I.界定:在同一部作品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表现不同的两段或

两段以上的故事情节,从而加强电影的戏剧性效果,这种蒙太奇

被称为线索的“平行蒙太奇”;

II.特点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里,表述两个以上的故事;两个不同的故事线索有一个共同的动机把他们联系起来;类似我国古典小

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可以展现复杂的历史时间或多线

索故事;

3)故事:

III.界定:在同一部作品中,运用交叉剪辑的方法把时空跨度很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没有共同动机的故事组接起来,从而表达一个

共同的主题或理念,这种蒙太奇被称为故事的“平行蒙太奇”;

IV.特点和作用:在跨度很大的空间和空间里,表述两个以上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故事;两个不同的故事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主

体;着重体现对比关系;

V.《党同伐异》的教训:不能用理念连接两个故事,因为理念必须在看过整部影片之后才能得到,而不能把握理念的观众就不能明

白该部影片,这势必引起观众观看的难度和理解的困惑。

VI.模式:“戏里戏外”模式;“先后之事”模式

第四章关于剪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剪辑

1、两种不同的电影剪辑理论: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使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

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

安德列·巴赞的长镜头学说:认为蒙太奇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性,主张在一

个较长的镜头内部,通过恰当的场面调度来实

现故事的推进。

2、剪辑的概念:

1)剪辑:简单的说,就是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完成镜头分解、组接的过程。通过剪辑,可以把若干影视画面组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场

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

2)蒙太奇:就是将前期拍摄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进行排列、组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

二、剪辑的目的:

1、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

2、作到结构严谨、节奏鲜明;

3、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剪辑的性质:

2、动作分解:

1)界定:所谓动作分解,即把生活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的画面,这也是电影分镜头的起源;

2)影视作为独立的艺术,将故事内容“戏剧动作”分解成片段的零星的影视画面,它是影视导演、摄影(像)、剪辑师等人员的再创作任务。

3、动作组合:

1)界定:所谓动作组合,即把单独而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还原)为连续的活动整体,这也是镜头组接的起源(电影蒙太奇的起源);

3、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的作用和要求:

I.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都是影视艺术叙述故事,表达内容的基本方法;

II.分解动作需要很好的选择和集中,而组合动作时需要精确地选择和对比;

III.分解动作需要具有敏锐的屏幕形象感,组合动作需要具有强烈的屏幕效果感;

IV.动作分解和动作组合不仅是剪辑师的任务,而且贯穿于整个影视工作的始终;

4、屏幕形象感:所谓屏幕形象感,是指在分镜头时,所划分的不同的景别、

静态和动态的各种镜头,能够预先知道它的屏幕形象是否符合“戏剧动作”

分解和“规定情景”的要求。

5、屏幕效果感:所谓屏幕效果感,就是指在素材经过筛选但是未经剪辑之前,

按照想象的顺序连接起来,就能够看出形象动作的连续性和联系性,并能

对最后的效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四、剪辑的任务:

1、素材的选择与使用;

2、剪接点的选择;

3、结构的调整;

4、节奏的把握;

第二节镜头和运动

一、镜头:

1、镜头的概念:

1)概念一:摄影(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拍之间的一段不间断摄取的、连续的影像素材,它是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

2)画面的特征:

I.画面是导演为观众设置的观察世界的“窗口”;

II.画面是导演表现的终点,又是观众接受的起点;

III.二维空间表现三维运动;

IV.框架的限制和突出;

二、运动和运动镜头:

1、运动和运动镜头的概念:

1)运动: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指演员在表演中的形体运动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的心理运动,而且指摄影(像)机的物

理运动和在组接镜头的蒙太奇剪辑中的叙述运动。

2)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镜头焦距或镜头光轴所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1、运动镜头的意义与作用:

1)形成视点、场景空间、画面构图和表现对象的变化;

2)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便于观众准确把握拍摄对象的运动形态;

3)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赋予画面以强烈的动态感受;

4)影响叙述的速度和节奏,使画面获得相应的感情色彩;

2、运动镜头的种类和作用:

运动镜头依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拉、摇、移、升、降等六种基本类型。

1)推:

I.界定:光学镜头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叫做推镜头;

II.种类:变机位推、变焦距推;

III.区别:

i.一个是拍摄距离和视点的变化,一个只是镜头焦距的变

化;

ii.前者透视关系发生变化,有很强的运动透视感;后者只

有景别的变化,运动透视感不强;

IV.作用:

i.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

ii.强化人物情绪;

iii.表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观众未知的神秘世界;

iv.表现一个从远处向目标走近的人的主观视线;

v.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2)拉:

I.界定:光学镜头从拍摄向后拉开时拍摄的镜头叫拉镜

头;

II.种类:变机位拉、变焦距拉;

III.相似之处:

vi.二者的空间范围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展开;

vii.被拍摄主体的面积由大到小变化;

V.作用:

i.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

ii.强化人物情绪;

iii.建立纵深空间上两个点间的联系,构成新的情节;

iv.拉出意外之物,创造戏剧效果;

v.造成远离感,赋予画面抒情色彩;

vi.模拟剧中人物视线的回收与视域的扩展;

vii.结束一次叙述,进行“转场”或是结束;

第三节句法

一、镜头组接的依据:

1、原则要求:1)符合生活的逻辑;

I.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

II.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

III.时空转换的逻辑;

2)符合审美的要求:影调、色调、造型、节奏等;

2、不同内容的组接依据:

1)叙述性的内容:多以动作及空间的变化为句法的依据;

2)描写性的内容:往往需要在音响配合下以造型的变化为句

法的依据;

3)议论性的内容:常常依靠解说词作为句法的依据;

3、无技巧切换:

a)两极镜头:

b)故事的情节因素

c)画面的造型因素

d)动作因素

e)声音元素

f)黑场

g)特写镜头

h)视觉错觉:

4、利用特技切换:

1)淡入、淡出:

2)划入、划出:

3)圈入、圈出:

4)划像:

5)翻页:

6)马赛克:

7)定格:

第四节轴线与机位

一、轴线的概念:

1、轴线的界定: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他和对

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一条假想中的直线。

2、轴线的种类:

1)视线方向的轴线:

2)运动方向的轴线:

3)人物关系的轴线:主要指人物头部的连线;

3、轴线原则:是指影片拍摄和组接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同一场景

中拍摄和组接相连的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

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从而正确、清楚

地理解场景内容,需要在轴线一侧的180 之内设置拍摄角度或选择连接镜

头。

二、理解跳轴和反跳轴的概念:

1、跳轴的处理技巧:

1)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

2)利用摄像(影)机的运动越过轴线;

3)只越过场面调度中两条轴线中的一条;

4)全景、中性或两极镜头的过渡;

第五章叙述线

第一节剪辑的叙述线

一、什么是叙述线:

1.一部作品,观众最关注的东西是情节

2.一个片子,剪辑师关注的是叙述线

二、选择叙述线的原则:

1、叙述线的设置要符合观赏者的习惯;(回忆加特技、思维习惯)

2、主线清晰,尽量减少支线的干扰;(旁支精简)

3、根据需要,恰当使用加减法,提高叙事的效率和效果;

三、叙述线的实质:

信息组合叠加方式

第二节叙述线中的时间与空间

一、自然时空与影视时空的关系:

1)自然时空是连续的、影视时空是间断的;

2)自然时空是无限的、影视时空是有限的;

3)自然时空是影视时空的基础;

4)影视时空是自然时空的艺术再现;

二、镜头剪辑的时间关系:

1.延伸时间:

2.再现时间:

3.重现时间:

4.闪回:

5.闪前:

三、镜头剪辑的空间关系:

1、同一空间:

2、连续空间:

3、分立空间:

四、画外空间的概念:

1、拓展画外空间的方法:

1)首先是利用画面本身的张力,借助格式塔的效应拓展空

间;

2)利用剧中人物的视线和感受拓展空间;

3)利用画外声音拓展空间;

4)利用画内对象和画外对象的关系,拓展画外空间;

2、对画外空间影像的调度:

1)利用镜子,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有利于调动观众的

观赏兴趣;

2)利用大屏幕,便于调节影片节奏,营造一种情绪;

3)利用其他技术手段调动画外空间入画,简化叙事的

进程,活跃情节的表达方式;

二、时空要素的表现特点:

1、时间要素适用于表现故事情节;

2、空间要素适用于表现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阐述抽象理论;

3、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是辨证统一、不能截然分开的;

4、对于不同的表现题材,时空要素有所侧重,比如故事片、政论片、风光片

第六章原则和技术

第一节零度剪辑风格

一、蒙太奇的种类:

A)概念:所谓叙事蒙太奇,是指蒙太奇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

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照逻辑或时间顺序分段篡集在一起,以

叙述一段情节、说明一系列事件。

B)方法:

a)“前进式”蒙太奇:由远到近、由远景到特写

的组接;它根据人们了解事物的心理特点和观

察事物的视觉特点把人的注意力从环境逐渐

引向重点,顺序展示某一动作或事件的过程。

b)“后退式”蒙太奇:从近逐渐到远、从特写到

全景的镜头叙述。它把最精彩的或最有戏剧性

的内容突出出来,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即先

激发观众的兴趣再介绍全景和环境。

c)“片段集合式”蒙太奇:在一个完整运动过程

中,选择一些在事件中具有代表性和相关性的

动作高潮片断,然后将这些高潮片段组合起

来,建立一个完整事件过程的印象。

2)表现蒙太奇:

A)概念:也叫对列蒙太奇,它不注重事件的连贯、时间的连续,

不是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组接镜头的依据;而是为了表达某

种思想、某种意境,是以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来暗示、比

喻,从而表达一个原来不存有的新含义。

B)表现功能:

a)创造隐喻:通过镜头的对列,使镜头内容产生

一种联系,形成文字比喻效果。

b)创造节奏:利用镜头的外部运动关系,使镜头

按一定的长度(速度的冲击)和幅度(景别的

心理冲击)联结在一起,使观众产生一种情绪。

c)创造悬念:通过镜头组接,加强情节张力,造

成紧张的戏剧效果,使观众产生一种情绪。

d)创造情绪效果:通过镜头的积累,使观众情绪

不断高涨。

e)创造思想:利用镜头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比

或对列,形成观念性的思想意义。

C)结构形式:

a)平行剪辑(平行蒙太奇):

b)积累的剪辑(主题蒙太奇):

c)对比的剪辑:

d)联想的剪辑(隐喻与象征蒙太奇):

2、七分法:(形式上的分类或标准)(《与大学生谈影视鉴赏》P76)

1)平行蒙太奇:

2)对比蒙太奇:

3)隐喻蒙太奇:

4)复现蒙太奇:

5)心理蒙太奇:

6)杂耍蒙太奇:

7)叫板式蒙太奇:

二、零度剪辑风格的概念:

1、概念:所谓“零度剪辑风格”,就是“没有风格的风格”,是让观众感

觉不出剪辑,也感觉不出“自我“,自然将自己融进影视作品的时空

中的一种风格。

三、零度剪辑风格的要求:

1、按照常人视线的发展进行剪辑;

2、大量采用“正反打镜头”;

3、剪接率不能过高;

第二节常规剪辑的原则

一、时空补偿原则:

1、含义:在影视作品中,如果镜头之间的时间发生大幅度的跳跃,空间

就要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空间发生大幅度的跳跃,时间就要相对稳定,

这种互相补偿的关系就是时空补偿原则。

二、流畅原则:

1、定义:是指在镜头的转换过程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

能够从一个镜头自然转到下一个镜头,而不会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

跃感,这种要求称为流畅原则。

2、保证流畅的技巧:

1)动作匹配:运动的方向匹配、动作连贯(大2/3,小1/3)

2)造型匹配:景别、形状、位置、色彩、影调

3)三镜头法:双人镜头与正反打镜头的交叉使用。

4)跳轴规律:是画面编辑中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他规定用分切

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拍摄的总方向应该调度在轴线

的同一侧,否则就会跳轴。

5)声音匹配:下一章专门讨论

6)节奏协调:应与内容与结构相协调、最终的节奏是一个综合效应;

第七章声音的剪辑

一、声音元素的种类:

1、人声:

2、音响:

作用:同步信息、空间信息、情绪信息

3、音乐:

二、声音元素的造型美:

1、作用:

1)表现真实:

2)表意:

3)表情:

4)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离:

四、声音的表现与剪辑:

1. 声音的有与无

2. 声音的断与连(

3.声音的常与变**

(1)改变声音的时值,也就是时间长度

同一场景:离开音源的实际音——景外之音,写实的对位

不同场景:情节的连系,协助转场

(2)改变声音的大小

物理依据:关门、关窗、捂上耳朵

心理依据:精神的集中与分散。

实际音主观化——主观化音,选择性用法

(3)改变声音的频率

给声音的频率甚至内容进行改变,使声音本身与实际明显离异,结果使这种声音样式化或夸张化

现实音风格化——风格化音,声调用法

4)改变声音的来源,无中生有

利用人物或导演的主观倾向,对声音的来源依据进行调整

纯主观音,述评用法

考试题例:

一、填空题:

1、在对待电影的剪辑处理上,有两种理论,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的蒙太奇理论和

________________长镜头学说。其中前者主张使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后者认为蒙太奇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性,主张在一个较长的镜头内部,通过恰当的场面调度来实现故事的推进。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第六代导演的是:()

(A)张扬(B)张元

(C)贾樟柯(D)黄建新

2、下列关于议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议论的中心是分析和归纳

(B)影视作品中的议论往往就事论理、言简意骇

(C)观众关注的是议论的事实和过程

(D)电视语言的议论形态与电影语言的议论形态发展不同步

3、下列有一组关于影视作品中说明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说明”的主体必须对“说明”的客体有准确、科学的认识

(B)“说明”的主体在向“说明”的受体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时候,主体必须掌握向客体传送的语言

(C)往往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比较等修辞来增加说明的生动性

(D)故事片中不存在说明性的语言

4、下列不属于早期电影艺术初期发展(1895-1925)的是:()

(A)文学改编和专业编剧的出现,拓宽了电影的题材范围,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分工(B)明星演员和电影票房的互动,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C)出现了最早的有声电影

(D)布景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容,也成为电影的一种叙述语言

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剪辑主要目的的是:()

(A)增强影片的长度和叙事容量

(B)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C)作到结构严谨、节奏鲜明

(D)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动画视听语言自考知识点

高纲083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1733动画视听语言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动画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构成元素以及动画视听语言的主要特点及创作技巧、手段与表现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动画视听语言的含义、基本规律、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分类以及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着重介绍作为视听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影像”,认识和运用其中的镜头、景别、构图、角度、运动、光线、色彩等构成元素;第三章为声音,主要介绍作为视觉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声音”的构成与制作;第四章为剪辑,主要介绍了剪辑的基本概念、轴线、蒙太奇以及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熟练掌握有关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述技巧及处理方法,让自学应考者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理论; 2、掌握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及相互关系; 3、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规律及经验。 动画是电影的一种独特形式,视听语言是电影的一种独特语言,一种独具魅力但又需学习的语言,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视听语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影视编导、视频编辑、综合设计等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影视编导主要是掌握导演的基本创作技巧,建立影视时空观念和思维习惯,能够运用基本的视觉语言解读和拍

新课改课程的主要内容资料讲解

新课改课程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由九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部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原则,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三方面改革来实现: 一是建立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的共同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培养为主线,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以及与社会经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实践与探究,同时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 二是关于必修课与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占用地方、校本课程时间。高中选修课的多样性和高质量是改革的重点,目的是使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三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联系。农村初中推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它职业技术的培训让学生获得双证的模式,城市中学也要开设适合的职业技术课程。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2)复习 第六章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1、电影情境? 答:情境:影视作品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的或结合的情况。如影片中故事发生背景、时间、地点等。 第六节 1、视听思维的特点:暗示。 第七章透镜与焦距 第一节光学镜头成像的几个概念 1、物体经过透镜成像,有哪两种方式? ①光化学成像系统②数字化成像系统 2、影视成像至成品输出,要经过哪些技术步骤? 3、透镜方程?放大率? 答:1/f=1/u+1/u′,F:焦距,U:像距,U′:物距 放大率:K=【U′/U】 4、视场角的定义? 答:①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 通过镜头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称为视场角。②在显 示系统中,视场角就是显示器边缘与观察点(眼睛)连线的夹角。 5、视场角公式?解释不同幅面的胶片或CCD有不同的视场角的原因。 答:①A=tan(k/2f)②原因:张角不同视场角不同。 【CCD,即图像传感器,能够把光化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上植入 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 6、分述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的物理特点? 答:(1)标镜,①视角与透视接近人的单眼观察的效果,②水平角度30°以上,垂直角度22°左右。③一般为55mm

(2)广角①一般低于30mm的镜头,视角水平35-70,垂直视角25-55. (3)长焦①一般大于75mm的镜头,水平视角低于17°,垂直视角低于13°7、滤光镜的类型? 答:天光镜和暖调滤光镜,偏振滤光镜,去雾滤光镜等。 8、什么是景深? 答:一个物体经过透镜成像后,位于最佳聚焦点前后的一个范围。 9、景深方程? 答:T=2UUNC/ff C:弥散斑直径 T:景深 U:物距 f :焦距 N:相对孔径(光圈大小) 第二节镜头的空间表现特点 1、简述焦距与景深的关系 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简述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答:同一镜头,物距不变,改变光圈大小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简述物距与景深的关系 答:同一镜头,光圈不变,物距变化 物距大,景深小;物距小,景深大。 3、什么是透视?透视的类型? 答: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指用线条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透视分为:几何透视、色彩透视等。 4、用短、长两种焦距拍摄同一物体,物体与背景的关系呈现何种不同? 答:短焦距,物距近,透视效果强,远处的背景低(小); 长焦距,物距远,透视效果弱,远处的背景高(大)。 5、移动摄影与变焦运动的区别。 答:移动摄影背景距离感变小,出现新景别新内容;变焦移动摄影背景 距离感压缩变化,局部不加内容的放大。 【移动拍摄自然、真实,具有较强的动态感。变焦拍摄有利于克服时间、 场地限制和消除对拍摄对象的影响。】

期末考试答案: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课程评价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对角线构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合理且优雅的将画面中的()完美的结合起来。(1.0分)1.0 分 A、 前景与背景 B、 前景与人物 C、 背景与景物 D、 人物与景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王家卫电影中的手提摄影机跟拍镜头为空间创造了()。(1.0分) 1.0 分 A、 时间感 B、 流动感 C、 光线变化 D、 色彩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镜头远景的古堡和镜头近景的古堡周边的园艺的鲜明对比,是导演惯用的()手法。(1.0分)1.0 分 A、 伏笔 B、 暗示 C、 隐喻 D、 运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柔光或硬光属于()。(1.0分) 1.0 分 A、 光的质量 B、 光的方向 C、 光的亮度 D、 光的色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下列哪些不是艺术场景构图起到的目的和作用?()(1.0分) 1.0 分

展现故事内容 B、 交待电影场景 C、 营造电影氛围 D、 强化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影视特质,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1.0分)1.0 分 A、 人物 B、 色彩 C、 环境 D、 动作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电影和电视剧质感差异的原因?()(1.0分) 1.0 分 A、 演员素质 B、 制作周期

资金量级 D、 制作心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 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1.0分)1.0 分 A、 内在欣喜 B、 内在悲伤 C、 内在惊慌 D、 内在愤怒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深层剖析最核心的部分,是检验角色与()的互动。(1.0分)1.0 分 A、 其他角色 B、 环境氛围 C、 个体意志 D、 世界观结构下各个分支事件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得景别就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得范围。景别就是一种最重要得最外在得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得特性与影响因素: 1.景别得强制性 就是指摄影者与剪辑者对客观世界与观众得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得强制性。 叫人瞧什么就瞧什么得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得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与换用不同焦距得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得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得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得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得具体感与人在其中得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得总角度,具有定位得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得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得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与描写双重功能得构图景别 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与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得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得感情交流,展开故事与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就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得主导位置 3.人物得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得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得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与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得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得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就是将演员细微得表情与某一瞬间得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 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得局部,具有极强得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 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与突出物体得细部特征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课程具体内容

附件3 课程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图谱概述 1.1 知识图谱基本概念 1.2 知识图谱的历史沿革 1.3 知识图谱的特点 1.4 知识分类 1.5 典型知识图谱 第二部分知识图谱构建 1 词汇挖掘与实体挖掘 1.1 词汇挖掘 1.2 同义词、缩写词挖掘 1.3 实体识别 1.4 实体分类 2 关系抽取 2.1 关系挖掘概述 2.2 基于Pattern的挖掘 2.3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关系抽取2.4 基于深度学习的关系抽取 2.5 远程监督与关系获取 3 概念知识图谱构建 3.1 概念图谱概述 3.1.1 常见的概念图谱 3.1.2 概念图谱的应用 3.2 isA关系抽取 3.2.1 Y AGO:Wikipedia中构建概念图谱 3.2.2 Probase:英文语料上isA关系抽取 3.2.3 CN-Probase:中文isA关系抽取3.3 isA关系补全 3.3.1 知识缺失的成因 3.3.2 基于isA传递性的图谱补全 3.3.3 基于相似实体的图谱补全 3.4 isA关系纠错 3.4.1 错误的成因 3.4.2 简单的想法:知识的支持度 3.4.3 概念图谱中的抽象层级冲突 3.4.4 在概念图谱中进行消环 4 百科图谱构建 4.1 百科图谱概述 4.1.1基本概述 4.1.2构建方法分类 4.2 基于单源的百科图谱构建 4.2.1半结构化知识抽取 4.2.2本体构建 4.2.3实体分类 4.2.4属性/关系填充 4.2.5知识图谱更新 4.3 基于多源的百科图谱构建 4.3.1通用本体构建 4.3.2实体对齐 4.3.3属性对齐 4.3.4属性值融合 5 众包构建 5.1 知识型众包基本概念 5.2 知识型众包的研究问题 5.2.1 What(将什么交予众包) 5.2.2 Whom(将任务交予谁完成) 5.2.3 How(如何完成众包) 5.3 基于众包的知识图谱构建与精化 5.3.1本体构建阶段的众包介入 5.3.2知识图谱精化阶段的众包介入 5.4 总结 6 质量控制 6.1 知识图谱质量评估与控制概述 6.1.1知识图谱质量的评估维度 6.1.2知识图谱质量的评估方法 6.1.3知识图谱质量控制的研究问题6.2 知识图谱构建中的质量控制 6.2.1知识来源的可信度评估 6.2.2知识获取方法的可信度评估 6.2.3语义漂移问题的处理技术 6.3 知识图谱中的缺失知识补全 6.3.1关系数据库中可计量数据的补全 6.3.2关系数据库中不可计量数据补全 6.3.3知识图谱中缺失实体的补全 6.3.4知识图谱中缺失关系的填补 6.4 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统一与修正 6.4.1关系数据库知识统一与修正技术 6.4.2知识图谱的知识统一与修正技术第三部分知识图谱管理 1 建模与存储 1.1 概述 1.2 图论基础 1.3 知识图谱的逻辑表示 1.4 知识图谱的物理存储 1.5 总结

影视剪辑学考试大纲

《影视剪辑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剪辑学 课程代码:09041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讲授 36 学时,实验 0 学时 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数字艺术方向) 四、考试方式 闭卷 五、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 +末考成绩×70% 六、主要参考书 1.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 2.姚争,《影视剪辑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 七、考试基本题型及分数分布 选择题(30分)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25分)综合题(15分) 八、考试内容及要求 1.影视剪辑概述 (1)识记我国的影视发展历史; (2)影视的差异性; (3)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4)理解剪辑的形成和定位、剪辑的性质和任务、剪辑的作用和功能。本章占试卷总分11% 2.蒙太奇与影视剪辑

(1)识记蒙太奇; (2)理解库里肖夫效应、普多夫金试验、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爱森斯坦的“敖德萨阶梯”; (3)识记各种蒙太奇的含义; (4)掌握如何运用各种形式的蒙太奇; (5)识记长镜头; (6)理解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差异; (7)理解蒙太奇与剪辑艺术的关系。 本章占试卷总分11% 3.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1)识记画面附加技巧; (2)理解各种特技的含义; (3)掌握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剪辑中的各种特技; (4)识记无画面附加技巧; (5)理解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方法; (6)掌握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各种无附加技巧的剪辑; (7)识记: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 本章占试卷总分9% 4.镜头画面剪辑 (1)识记画面剪接点、声音剪接点; (2)理解如何准确选择剪接点; (3)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寻求适当的剪接点; (4)理解影视的时空结构、时空观、有限时空、无限时空; (5)理解时空的延长与缩短、扩大与压缩; (6)掌握各种时空的镜头组接;

课程内容(具体)

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活动建议: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二)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活动建议: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世界地理(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活动建议: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二)气候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 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三)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活动建议: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 等辩题组织辩论。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 视听语言的特殊性 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 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 1、单镜头影片 (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 (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 (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 2、单镜头组合叙事 《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 (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 (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 3、多时空叙事 《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 (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 (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 4、分镜头叙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 (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 (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 (4)创造了“闪回”技法 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 (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

(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 (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A影视艺术 电影技术→电影艺术 技术美学→艺术美学 A1前期筹备阶段 1.选择剧本 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 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 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 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0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 第一章影像 &1.1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大景别小景别 远景、全景中、近、特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景别的剪辑规则 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 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角度 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 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 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 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 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 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 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 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 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 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 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 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 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 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 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 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