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能力要求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能力要求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海丰县中医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技术

应用能力规范和管理制度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对象: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担任。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住院流程

1、标准住院日10-18天。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详见附表一)

3、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 )凝血功能;

(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 )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 )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

脉彩超/CTPA。

6、术后处理:

1 )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5)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7、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骨折、脱位、神

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5)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标准(详见附表二)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部《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中“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指标”和《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

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附件一

海丰县中医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表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CD-10 : _________ )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 全髋;81.52半髋)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 年龄: 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8

附件

海丰县中医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质控表

报告医生: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实用标准文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1.符合本规范规定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能力要求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海丰县中医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技术 应用能力规范和管理制度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对象:各种严重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臼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副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担任。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住院流程 1、标准住院日10-18天。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疗护理临床路径(详见附表一) 3、进入路径标准。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4)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6、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全髋关节置换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中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 工作制度: 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1、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6个月以上); 2、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关节炎; 3、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觉或活动; 4、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 5、部分髋部骨折; 6、髋关节肿瘤。 股骨头置换术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禁忌症 1、髋部感染; 2、髋关节周围皮肤缺失; 3、股四头肌瘫痪; 4、腿和足部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变); 5、神经病变(神经病)影响髋部; 6、严重的限制性神经功能紊乱; 7、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疾病晚期,如癌转移); 操作流程: 1.体位以选择不同切口而定。用后外侧切口时,病人侧卧,患侧在上。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患者平卧,患侧臀部垫高。 2.切口与显露切口选择应依据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术者的经验和习惯而定。选择原则应能便于软组织松解、关节充分显露和假体置入。临床多用后外侧、前外侧切口和显露途径(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本文以前外侧切口为例叙述。 3.切除关节囊,脱位髋关节显露髋关节囊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及下方,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切除关节囊及滑膜。将髋关节外旋、内收,使股骨

头脱位,切除髋后方残留的关节囊和滑膜。如髋关节强直,应先凿断股骨颈,然后用髋臼凿取出股骨头。脱位后应结合术前畸形仔细检查软组织挛缩情况,并于松解,直至髋的各方向活动无阻碍为止。 4.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干纱布塞紧髓腔止血,暂勿置入假体,以免影响髋臼的处理。 5.清理髋臼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如果骨质很硬,可用圆凿切除一层软骨下骨;如髋臼缘有过多骨赘,应予适当切除;如头臼融合,应先用平凿在头臼间刻痕,再用髋臼凿将头部凿除,形成一个假臼。用与人工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加大髋臼,直至能完全容纳人工髋臼后,再适当扩大,因人工髋臼缘最多不能超出原臼缘0.5cm,还必须留出充填骨水泥的空间。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闪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同时注意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不能去除太多,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又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病人尤需注意。然后在髂、耻、坐骨上各刮一0.8cm直径、1cm深的骨孔填入骨水泥后可以强化骨水泥的粘固强度。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所有血液、凝块和骨屑,用干纱布压迫、彻底止血,必要时可用电凝、双氧水或止血纤维止血,然后保持干纱布压迫直至应用骨水泥充填。 6.安放人工髋臼术者换手套,待助手混合骨水泥到不粘手套时,即用手指将骨水泥均匀充填到干燥的髋臼内,3个强化孔也必须注意充满。然后把人工髋臼压放在髋臼床的粘固剂上,一般多将臼帽先下斜贴紧臼的后下缘,然后迅速用髋臼调位加压器向前上方挤压使之与臼床紧密均匀贴附,并利用调位器的二臂,根据体位调正和保持人工髋臼于外倾45°和前倾10°~15°位;同时,将人工髋臼周围溢出的粘固剂刮除,但不能损坏骨与臼帽间的骨水泥。维持加压直至粘固剂固化后,才可去掉调位加压器。如在骨水泥开始硬化后,移动臼帽的位置,势必将骨水泥从骨或臼帽上拉开而松脱,必须避免。如果发现臼帽安放位置不当,则应果断地在骨水泥尚未完全固化前取出帽与骨水泥,重新安放。冲洗干净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用加压器挤压人工髋臼。如有血色液体自骨水泥与骨或臼帽间溢出,说明固定不会好,也应取出重新安放。如果固定牢靠,即可检查并清除骨赘、多余骨水泥及散在软组织中的骨片等。 7.人工股骨头置换将选用的股骨头直接安放在髋臼内,测试是否合适。应与该头臼大小一致,活动自由,在拔出髋臼时有一定的负压。国产Ⅱ型人工股骨头的柄上有两个孔供植骨或骨水泥强化固定用。因此,插入髓腔内的假体柄可用填塞植骨或骨粘固剂(骨水泥)两种方法固定。在固定之前,应先将人工股骨头柄试行插入髓腔,复位到髋臼中,检查假体安放位置及人工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合适,如有不当应予补救后再作最后固定。 ⑴植骨固定:用股骨头把持器固定人工股骨头外侧孔,保持15°的前倾角,将人工股骨头颈部长轴顺股骨颈切骨面长轴安放,用力将人工股骨头插入髓腔,最后的部分应用锤入器将其慢慢锤入[图1⑻].锤入过程中将松质骨块嵌入假体柄的孔内,以期植骨与骨干愈合而固定。最后锤至股骨距恰好托住人工股骨头底面内侧为止。但此法固定不牢靠,在人工股骨头柄周围易发生透明带与硬化带,即为松动的结果,也是术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人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人工关节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依据《关于印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沪卫药监)及我院《医疗植入物监督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工关节植入技术限骨科、运动创伤外科使用。 二、人工关节器械包括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椎间盘及人工椎体。所有手术用医疗器械必须统一使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我院医疗设备部采购的植入器材,并严格按照医疗设备部制定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进行申购、使用及追溯管理。 三、专科医师在使用人工关节植入技术时,应认真遵守有关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关节植入手术适应证。 四、行人工关节植入术前必须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进行术前讨论,针对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有明确的适应症,无禁忌症者,由科主任同意后方可开展。术前应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并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五、术者应当由本院具有人工关节植入技术资质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第一助手由高年资医师以上人员担任。术前术者及第一助手必须与患者及其委托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使患者及委托人能理解的方式向患者及委托人告知患者植入人工关节的目的、手术风险、可供选择的人工关节器械的种类、收费标准、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尊重病人及委托

人的自主选择选权,并由病人或委托人签署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知情同意书及手术知情同意书。 六、术中由术者根据手术所见的实际情况决定该病例是否继续进行人工关节植入手术,对不能完成植入性的病例术前应有充分的估计,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损伤。 七、术后应有术者或第一助手客观、完整记录手术过程,对手术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及时总结及改进。并对人工关节器械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录入,填写《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使用器械的条形码应当粘贴于登记表上,留存病中备用。 八、术后应制定有合理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并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九、科室应建立人工关节植入病例随访体系,对病例进行及时随访,对所发现的植入器械不良事件应及时登记并上报。科室每年度应组织所有手术医师及相关专业专家对本年度所有的人工关节植入病例进行讨论,并完成年度工作小结,应针对人工关节植入手术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情况的技术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包括人工关节断裂毁损等)、病人生活质量、术后病人管理、随访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及所使用人工关节的性价比等进行全面总结。 科室每年应当对进行该类手术操作的每位医师手术质量进行考核把关,对一年内连续出现2次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的医师暂停人工关节植入术的资质。经过重新培训并报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认定后方可继续该项工作。 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规定收费。杜绝上也贿赂的发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询问应予以主动、耐心的解释。

髋关节置换术工作规范

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工作规范 1-1 髋关节置换术工作规范 第一接诊 一. 入院病史 1.询问髋关节症状的出现、发展、治疗、转归的历史情况。 1)特别要注意有无髋关节感染史。 2)有无髋关节区手术、外伤史。 2.有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治疗史。 1)注意询问有无高血压病史:发现时间,近期血压,用药情况,尤其是有无在使 用含利血平的药物。 2)心肺疾病、功能情况。 3)凝血机制疾病史或抗凝药物使用史,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 4)糖尿病史及治疗情况:药物品种、剂量,近期血糖情况,发现时间,有无并 发症。 5)有无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状况等血管性问题。 6)全身各处有无感染灶情况。 7)有无激素使用史,近期使用情况。 8)有无不明、可疑药物使用史。 9)有无膝关节区疾患史。 10)有无腰椎疾患史。 二. 体格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全身、全面、细致 包括一般的常规术前检查,特别要注意糖尿病、下肢深静脉状况、大隐静脉曲张及有无全身感染情况(尤其是有无窦道、瘘口、疤痕、皮疹)。 2.髋关节检查 1)一般检查:通过视(望)、触、动、量等常规手段 2)髋关节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疤痕、窦道、瘘口、伤口、疔疖、皮疹等。 3)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腓肠肌体积、肌力。 4)髋关节活动度:后伸、前屈,外展、内收,外旋、内旋 5)双下肢长度,双股骨长度,双胫骨长度: 6)肢体对线(髋关节内、外翻)等。 7)骨盆倾斜? 8)姿势与步态:神经性?疼痛性?机械性? 3.坐骨神经检查:足下垂? 4.膝关节检查: 5.腰椎检查:有无侧弯?后凸畸形? 三. 阅读髋关节的X线、CT或MRI等检查 1.X线: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4: 髋、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包括髋、膝关节),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此技术原则上在三级医院或骨科床位在150张以上的骨科专科医院实施,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 (二)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60张以上;或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学组,床位20张以上; 2.具有在本院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每年完成各类关节外科的手术量不少于200例。

(三)手术室 1 .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 2 .达至I」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洁净度: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 3 .配有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 4 .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四)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人员,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 (五)具备髋、膝关节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设备、设施。 (六)其它设备基本要求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床边X线摄影机。 (七)至少有2名具有髋、膝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具有髋、膝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师(术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2.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与髋、膝关节置换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骨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在本院已有2年以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工作经历;或者作为第一助手参加髋、膝关节置换手术60例以上,获得上级指导医生评价认可后,医院方可允许其申请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专科准入证书。 4.经2名以上具有髋、膝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二)手术室护士 有经过髋、膝关节手术专业培训、相对固定的护士上台配合手术。 (三)功能康复人员 有至少2名康复专业人员,其中至少1名接受过关节功能康复专业培训(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符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 (一)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3.青少年、儿童不作此术,或80岁以上者要慎重考虑。 4.因其他疾病估计置换术后病人也不可以下地行走者。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1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旳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旳基本规定。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涉及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涉及髋部肿瘤切除后旳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规定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旳骨科诊断科目及其他有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断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毕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毕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旳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干净手术室原则(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旳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旳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旳C臂X线机。 3.其他有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有全身合并症、并发症旳综合解决和急救能力。 (2)具有CT、床边X线照相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四)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涉及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旳医师,人员梯队构造合理。 (五)符合下列条件旳二级甲等医院仅限于开展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1.符合本规范规定旳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 2.符合设区旳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技术管理有关规定。 3.有人工髋关节置换诊断需求。设区旳市以区为单位,区域范畴内无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旳医疗机构;县域内需要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急诊手术时无法及时达到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旳医疗机构。 4.由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旳三级医院帮扶至少1年。 5.帮扶1年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旳临床应用能力评估。 (六)拟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旳新建或者新设骨科旳医疗机构,应当符合本规范旳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旳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二、人员基本规定 (一)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旳医师。 1.获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畴为外科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 2.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断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每年作为术者完毕髋关节有关手术不少于30例。 4.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旳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或具有免培训考核条件。 (二)其他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规定 (一)严格遵守骨科有关疾病旳诊断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旳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旳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以上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旳、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旳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开展人工髋关节技术人员要求: (一)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 2.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每年作为术者完成髋关节相关手术不少于30 例。 4.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或具备免培训考核条件。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2名以上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三)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在完成每例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诊疗后10个工作日内,使用卫生部规定的软件,按照要求将有关信息报送至卫生部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髋关节置换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部《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卫办医政函[2009]425 号)中“髋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指标”和《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 号)的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六)建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髋(全髋、半髋、股骨头表层等)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此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实施,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骨科 1.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60张以上。或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者专业学组,床位20张以上; 2.具有在本院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每年完成各类关节外科的手术量不少于300例。 (三)手术室 1.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 2.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洁净度: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 3.配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四)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人员,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 (五)具备人工关节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设备、设施。 (六)其它设备基本要求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床边X线摄影机。 (七)至少有2名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师(术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参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骨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在本院需要有2年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工作经历(或者是作为第一助手参加手术至少15例以上;再在上级医师任第一助手的台上指导下,作为“术者”实施手术至少15例),获得上级指导医师评价认可后,医院方许可其申请及授权担任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者。 4.经2名以上具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5.每年可独立完成(担任术者)髋关节的骨病及创伤手术、结核、肿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

髋关节置换术管理制度 一、手术前的准备 1. 术前评估:患者通过专业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身体检查来评估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 2. 术前准备:医疗团队需要提前准备手术器械、药品和护理用品,确保手术室和术中所需设备齐全,并对手术室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和准备,确保手术场所的无菌。 3. 团队培训:医护人员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专业培训,掌握术中操作技术和术后护理技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二、手术过程管理 1. 术中监测:手术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的稳定,及时处理术中的意外情况。 2. 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手术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和患者的伤口不受感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护团队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护理,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无菌,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康复管理 1. 康复指导:患者术后需要接受专业的康复指导,包括关节活动训练、体力恢复和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2. 并发症监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监测,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减少患者的不适。 3. 长期随访: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复查,观察假体的稳定性和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随着骨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医疗管理理念的不断完善,髋关节置换术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加强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力量。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包括髓、膝、肩、肘、踝关节、肿瘤型人工关节等),通过关节假体置换以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技术。本规范不包括人工关节翻修技术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或肿瘤科专业诊疗科目。 (三)骨科 具备骨科相关诊疗技术能力,床位60张及以上。每年完成骨科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 (四)肿瘤科 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方向相关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数不少于60张。每年完成骨与软组织肿瘤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手术室 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和设备,至少包括C臂X线机等。 5.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设施。 (六)配备术后监护相关设备及医护人员。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临床实验室符合规定,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2.医学影像科至少具备X线机、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超声设备等。 3.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基本设备、设施。 (A)有至少1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能力且主执业地点为本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有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技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加强北京市医疗机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疼痛严重,其他治疗无效,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其关节功能的外科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符合。 (二)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北京市卫生局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有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或重症监护室,有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等专业科室或者专业人员,具备全身并发症的综合抢救和处理能力。 (三)具备人工关节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设备、设施。 (四)配备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R、床边X线摄影机等其他辅助设备。 (五)至少有2 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执业医师。 (六、骨科1. 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10 年,设有不少于60 张的骨科床位,其中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20 张。 2.具有在本医疗机构执业注册的从事关节外科的骨科医师队伍。 3.每年完成各类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手术量不少于60 例。 (七、手术室 1.独立的手术室,使用面积不少于30 平方米,手术室布局符合要求。 2.达到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洁净度:手术区100 级、周边区1000 级) 3.配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显露或辅助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手术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 2.有不少于10 年的骨科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每年作为术者独立完成关节的骨病与创伤手术、结核、肿瘤等手术不少于50 例。 4.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手术室护士经过人工关节手术专业培训,配合手术的护士应相对固定。 (三)功能康复人员 1.有至少2 名康复专业人员,其中至少1 名接受过国家级或省级关节功能康复专业培训。 2.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认真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工关节。 (三)建立人工关节来源登记制度,建立档案,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将用于手术病人的人工关节假体合格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置于住院病历的手术记 录中。 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案必须由不少于2 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 应用能力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制定并确认。 (五)术者应由本院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担任,术后应当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一)实施手术前功能评估(属二次或翻修或高难复杂全髋) 1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 评估主要内容是确定患者是否有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明确适应症、是否能够耐受置换手术,以及测算确定术中置换关节的角度。包括四个方面: 1.1 膝关节及下肢影像学检查:术前膝关节X线片:站立前后位、侧位、髌骨切线位。站立长腿前后位X线片以确定股骨力学轴线和肢体力学轴线,评估胫骨是否有弓状畸形,应用模板测量以确定术中外翻截骨角度、骨缺损的大小。 1.2 内科合并症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附件1)。 1.3 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附件2)。 1.4 估有无手术适应症(附件3)。 2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评估 全髋关节术前评估至关重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2.1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评估(附件1),以确定患者所患内科疾病是否耐受手术;术前对患者下肢血管,特别是患肢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术前7-10天停用阿司匹林和抗炎药物;化脓性病变必须予以根治;如需行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则需在本术前进行;应除外髋关节化脓性病变;应常规行Trendelenburg征检查了解外展肌力;对下肢长度、疤痕及各种畸形予以记录;应排除假性髋关节疼痛。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术前已停用皮质激素2年以上着,宜停止再用;停用在1-2年者,应适当补充,术后第二天停用;停用不足1年者,应常规应用,计划如下:术前1天:氢化可的松50mg,静脉滴入;手术日:氢化可的松50mg,静脉滴入,术中地塞米松10-15mg静滴,术后第1天: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入;术后第2天:维持术前常规口服剂量,根据病人精神及体温,再静滴氢化可的松25-50mg。术前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类风湿人格;术前应常规加摄张口位片和颈椎正位片,检视C1,2脊椎有无异常;术前应对龋齿、鼻窦炎、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咽炎、足癣等适当治疗。 对合并足部畸形应先矫正在先,然后再矫正髋膝关节; 2.2 常规摄髋关节正侧位及患侧股骨全长X线片,并行模板测量以了解所需假体的大小及假体放置的位置,了解股骨髓腔情况和有无骨缺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实用标准文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 (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 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XXX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4、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制止过分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 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东西身分;(2)骨水泥身分;(3)血管身分。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