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 △ABC 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 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 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 △ABC 中,∠C 是直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且a=24,c= 25,求tanA 、tanB 的值.

5、若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5:24:7,求最小角的正切值.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BC 于E,EC=1,tanB=12

5

, 求菱形的边长和四边形AECD 的周长.

7、已知:如图,斜坡AB 的倾斜角a,且tan α=

3

4

,现有一小球从坡底A 处以20cm/s 的速度向坡顶B 处移动,则小球以多大的速度向上升高? 8、探究:

⑴、a 克糖水中有b 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质量的比为_______; 若再添加c 克糖(c>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________.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添加的糖完全溶解

E D

B A

C

B

A

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

⑵、我们知道山坡的坡角越大,则坡越陡,联想到课本中的结论:tanA的值越大, 则坡越陡,我们会得到一个锐角逐渐变大时,它的正切值随着这个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请你写出这个规律:_____________.

⑶、如图,在Rt△A BC中,∠B=90°,AB=a,BC=b(a>b),延长BA、BC,使AE=CD=c, 直线CA、DE交于点F,请运用(2) 中得到的规律并根据以上提供的几何模型证明你提炼出的不等式.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正弦与余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学习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学习方法:

探索——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

(2)

211

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关系? 2

112BA BC BA BC 和

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讨论后回答.

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 和cosA 的关系:

三、例题:

例1、如图,在Rt △ABC 中,∠B=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

例2、做一做:

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

13

12

,AC =10,AB 等于多

少?sinB 呢?cosB 、sinA 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

四、随堂练习:

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

B

A

C

2、在△ABC 中,∠C =90°,sinA =5

4

,BC=2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3、在△ABC 中.∠C=90°,若tanA=2

1

,则sinA= .

4、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求证:BC 2

=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 中,∠ C=90°,tanA=

3

4

,则sinB=_______,tanB=______. 2、在Rt△ABC 中,∠C=90°,AB=41,sinA=

9

41

,则AC=______,BC=_______. 3、在△ABC 中,AB=AC=10,sinC=

4

5

,则BC=_____. 4、在△ABC 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inA=

34 B.cosA=35 C.tanA=34 D.cosB=35

5、如图,在△ABC 中,∠C=90°,sinA=

35,则BC

AC

等于

( )

D

B A

C

A.

34 B.43 C.35 D.45

6、Rt△ABC 中,∠C=90°,已知cosA=

3

5

,那么tanA 等于( ) A.

43 B.34 C.45 D.54

7、在△ABC 中,∠C=90°,BC=5,AB=13,则sinA 的值是

A .

135 B .1312 C .125 D .5

12

8、已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α、β, 若甲坡比乙坡更徒些,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tan αcos β 9、如图,在Rt△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A 的是( )

A.CD AC

B.DB CB

C.CB AB

D.CD

CB

10、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m,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m A.

100

sin β

B.100sin β

C.100cos β

D. 100cos β

11、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12、在△ABC 中,AB=5,BC=13,AD 是BC 边上的高,AD=4.求:CD,sinC.

13、在Rt△ABC 中,∠BCA=90°,CD 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 和tan∠ACD.

14、在Rt△ABC中,∠C=90°,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

1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C=CD=DB,∠ADB=90°,cos∠ABD=4

5

.求:s△ABD:s△BCD

B

D

A

C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学习重点: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

二、新课

[问题] 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问题] 2、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问题] 3、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问题] 4、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

结论:

(1)sin30°+cos45°; (2)sin 2

60°+cos 2

60°-tan45°.

[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

三、随堂练习 1.计算:

(1)sin60°-tan45°; (2)cos60°+tan60°;

(3)

22

sin45°+sin60°-2cos45°; ⑷1

3230sin 1+-?;

⑸(2+1)-1

+2sin30°-8; ⑹(1+2)0

-|1-sin30°|1+(

2

1)-1

⑺sin60°+

?-60tan 11; ⑻2-3-(0032+π)0

-cos60°-2

11-.

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 m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

3.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 =CD=30 m ,两楼问的距离AC=24 m ,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

高?(精确到0.1 m ,2≈1.41,3≈1.73)

四、课后练习:

1、Rt △ABC 中,8,60=?=∠c A ,则__________,

==b a ; 2、在△ABC 中,若2,32==b c ,,则____tan =B ,面积S = ; 3、在△ABC 中,AC :BC =1:3,AB =6,∠B = ,AC = BC =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3:2,则顶角为 ( ) (A )600

(B )900

(C )1200

(D )150

5、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cm 1,则斜边上的高为 ( )

(A )

cm 41 (B )cm 21 (C )cm 43 (D )cm 2

3

6、在ABC ?中,?=∠90C ,若A B ∠=∠2,则tanA 等于( ).

(A )3 (B )

3

3

(C )23 (D )21

7、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A )

21 (B )2

2

(C )23 (D )1 8、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

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 9、计算:

⑴、?+?60cos 60sin 2

2

⑵、??-?30cos 30sin 260sin

⑶、?-?45cos 30sin 2

⑷、3245cos 2-+?

⑸、0

45cos 360sin 2+ ⑹、 1

30sin 560cos 30

-

⑺、?30sin 22

·?+?60cos 30tan tan60° ⑻、?-?30tan 45sin 2

2

10、请设计一种方案计算tan15°的值。

?

15020米30米

1.3 三角函数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根据题意,了解有关术语,准确地画出示意图.

学习方法:

探索——发现法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

2、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来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0°减至35°,已知原楼

梯长为4 m,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l m)

三、随堂练习

1.如图,一灯柱AB被一钢缆CD固定,CD与地面成40°夹角,且DB=5 m,现再在C 点上方2m处加固另一条钢缆ED,那么钢缆ED的长度为多少?

2.如图,水库大坝的截面是梯形ABCD.坝顶AD=6m,坡长CD=8m.坡底BC=30m,∠ADC=135°.

(1)求∠ABC的大小:

(2)如果坝长100 m.那么建筑这个大坝共需多少土石料?(结果精确到0.01 m3)

3.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受到影响.

(1)问: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供选用数据:2≈1.4,

3 ≈

1.7)

四、课后练习:

1. 有一拦水坝是等腰楼形,它的上底是6米,下底是10米,高为

,求此拦水坝斜坡的坡度和坡角.

2.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大树倾斜后与地面成36°角, 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长约为10米,求大树的长(精确到0.1米

).

3.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QPN=30°,点A 处有一所学校,AP=160米,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N 的方向行驶时 ,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

N

4.如图,某地为响应市政府“形象重于生命”的号召,在甲建筑物上从点A 到点E 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在乙建筑物的顶部D 点测得条幅顶端A 点的仰角为40°,测得条幅底端E 的俯角为26°,求甲、乙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 的长(精确到0.1米).

B

D

A E F

5.如图,小山上有一座铁塔AB,在D 处测得点A 的仰角为∠ADC=60°,点B 的仰角为∠BDC=45°;在E 处测得A 的仰角为∠E=30°,并测得DE=90米, 求小山高BC 和铁塔高AB(精确到0.1米).

6.某民航飞机在大连海域失事,为调查失事原因,决定派海军潜水员打捞飞机上的黑匣子,如图所示,一潜水员在A 处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划行,在A 处测得黑匣子B 在北偏东60°的方向,划行半小时后到达C 处,测得黑匣子B 在北偏东30 °的方向,在潜水员继续向东划行多少小时,距离黑匣子B 最近,并求最近距离.

7.以申办2010年冬奥会,需改变哈尔滨市的交通状况,在大直街拓宽工程中, 要伐掉一棵树

30?

A

60?C

E F

30?

A 60?

C

AB,在地面上事先划定以B为圆心,半径与AB等长的圆形危险区,现在某工人站在离B点3米远的D处测得树的顶点A的仰角为60°,树的底部B点的俯角为30°, 如图所示,问距离B点8米远的保护物是否在危险区内?

8.如图,某学校为了改变办学条件,计划在甲教学楼的正北方21米处的一块空

地上(BD=21米),再建一幢与甲教学等高的乙教学楼(甲教学楼的高AB=20米),

设计要求冬至正午时,太阳光线必须照射到乙教学楼距地面5米高的二楼窗口

处, 已知该地区冬至正午时太阳偏南,太阳光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试判断: 计划所建的乙教学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说明理由.

9.如图,两条带子,带子α的宽度为2cm,带子b的宽度为1cm,它们相交成α角,如

果重叠部分的面积为4cm2,求α的度数.

1.4 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一、导学 1.课题导入 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 2.学习目标 (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 (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 难点:具体操作.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 (2)自学时间:30分钟. (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 (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 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图1 图2 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图3 图4

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 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cm2) 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 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 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 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1 ×π×52cm3). 3 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 二、自学 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 (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 四、强化 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导学案

27.2.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青海一中李清 〔学习设计〕

例 5: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 CD=12m,两树的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 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L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 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 树的顶端点C? 分析:, AB l CD l ⊥⊥?AB∥CD,?AFH∽?CFK。 ? FH AH FK CK =,即 8 1.6 6.4 512 1.610.4 FH FH - == +- ,解得FH=8。 数学建模的关键 是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转化的方法 之一是画数学示 意图,在画图的过 程中可以逐渐明 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与位置关系,进 而形成解题思路。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 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 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 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 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 自 学 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 观察反比例函数y=x 2 ,y=x 4 ,y=x 6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 主题二:议一议 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 x 2 ,y=- x 4 ,y=- x 6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

结论: 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 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 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ax +a 与x a y -=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练习 1.若函数x m y )12(-=与x m y -=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 y 2 - =,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y =8 时,求x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六、拓展练习 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的值; (3)当y=6时,求x的值. 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分别是,它们性质分别是: 。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2);(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 ——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如下学具:半圆形量角器一个,细线一根,小挂件(或其他小重物),软尺一个. 这节课我们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2.活动目标 (1)能自制测角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量物高的方案.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物高. 3.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测角仪,测量物高. 难点: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81活动1、2: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 (2)活动时间:45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自制测角仪: 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制成的一个简单测角仪. 图1 图2 图3 ②探索测角仪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仰角的度数是多少? ③测量原理探讨:

a.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4: b.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④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 a.测量树高 (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如图6: b.测量塔高(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如图7: 图6 图7 ⑤活动实施: a.设计测量方案. b.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c.整理数据计算物高. d.填写活动报告.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计算过程 结论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 ②差异指导:全班学生每6人一组分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活动.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4.强化 (1)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2)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活动报告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数学活动是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利用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挂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对于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 一、基础巩固(60分) 1. (20分)某校九年级四个数学活动小组参加测量操场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是四个小组在不同位置测量后绘制的示意图,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记为α,CD为测角仪的高,测角仪CD的底部C处与旗杆的底部B处之间的距离记为CB,四个小组测量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导学案

29.1 投影 李度一中陈海思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1 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自主探究】 活动2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3 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4 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活动5: 问题1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正投影导学案

29.1 投影 杭信一中何逸冬 第2课时正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自主探究】 活动1 出示探究1 如图29.1—7中,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1B1;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2B2;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 。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结论。 活动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 (记为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 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讨论可知: (1)当纸板P 平行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与纸板P 的 一样; (2)当纸板P 倾斜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与纸板P 的 ; (3)当纸板P 垂直于投影面时,P 的正投影成为 。 归纳总结:通过活动1、活动2你发现了什么? 正投影的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26.1.1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 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 米,那么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九年级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

C B C B C B A 课题:28.1锐角三角函数(1)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⑴: 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⑵: 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正弦(sinA )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都等于 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

华东师大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 导学案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 y 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 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 答: . 四、跟踪练习 1.观察:① 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2y x x =-;⑤213y x x =-+;⑥()2 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只填序号) 2.2(1)31m m y m x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9.2 3视图 精品导学案4 新人教版

三视图 课题: 29.2三视图(4)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所提供的数据,分析立体图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形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点: 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所提供的数据,分析立体图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学习难点: 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 导学方法: 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第P114——115例6的有关内容,尝试完成《导学案》的教材导读和自主测评。 二、课堂导学: 1、导入 让学生欣赏事先准备好的机械制图中三视图与对应的立体图片,借助图片信息,让学生体会本章知识的价值。并借此可以讲述一下现在一些中专、中技甚至大学开设的模具和机械制图专业的课程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2、出示任务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P114——115例6的有关内容,并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如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简述三视图的作用。 3、合作探究 见《导学》P123难点探究 三、展示与反馈: 检查自学情况,解释学生疑惑。 四、学习小结: 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然后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所提供的数据,分析立体图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五、达标检测 1、课后练习 2、《导学案》自主测评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 29.2三视图(4) 物体的形状、物体的三视图、物体的展开图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我们可以由三构造几何原型,进而画出它的展开图,还可求表面积和体积等。 课后反思:

九年级数学下册2_2_1圆心角学案新版湘教版

2.2.1 圆心角 1.了解圆心角的概念; 2.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定理及该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P47~48,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1.什么是圆心角? 解: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与圆相交,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 相等 . 同样,还可以得到: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3.思考: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中,可否把条件“在同圆或等圆中”去掉?为什么? 解:略. 自学反馈 1.如图所示,下列各角是圆心角的是 ( B ) A.ABC ∠ B.AOB ∠ C.OAB ∠ D.OBC ∠ 2.如图,A 、B 、C 、D 是 O 上的四点. (1)如果AOB COD ∠=∠,那么AB=___CD___,AB =__ ____; (2)如果AB CD =,那么AOB ∠=__∠COD____,AB=___CD___; (3)如果AB=CD ,那么AOB ∠=__∠COD____,AB =______.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如图所示的圆中,下列各角是圆心角的是( B ) A .∠ABC B .∠AOB C .∠OAB D .∠OCB 确定一个角是否是圆心角,只要看这个角的顶点是否在圆心上,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就是圆心角,否则不是.

例2 如图所示,在⊙O 中,AB ︵=AC ︵ ,∠B =70°,则∠A =___40°_____. 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 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CM ⊥AB ,DN ⊥AB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C ︵ =BD ︵. 证明:如图所示,连接OC ,OD ,则OC =OD . ∵OA =OB ,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 ∴OM =ON . 又∵CM ⊥AB ,DN ⊥AB , ∴∠CMO =∠DNO =90°. ∴Rt △CMO ≌Rt △DNO .∴∠1=∠2. ∴AC ︵=BD ︵. 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 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图,MN 为⊙O 的弦,∠M=50°,则∠MON 等于(D ) A .50° B .55° C .65° D .80° 2.半圆所对的圆心角(B ) A .大于180° B .等于180° C .在90°~180°之间 D .等于90° 3. 如图,在⊙O 中,AB 、CD 为直径,则弧AD 与弧BC 的大小关系是( A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一定相等 D .不能确定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圆》全章导学案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 圆的认识 第1课时圆的基本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 3.能应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定义,并掌握圆的基本元素,能从图形中识别; 难点: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学法指导】 通过生活中圆形物体的感性认识,并自己动手操作画图,理解圆的定义,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在图中识别,澄清相关概念,并能用相关概念来解决问题. 【自学互助】 (图1) 一、自学教材P36-37 (一)知识链接 1.自己回忆一下,小学学习过圆的哪些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并思考圆有什么特征 (二)根据以下题目自主学习并完成 1.理解圆的定义:(自己动手画圆) (1)描述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圆的定义中归纳: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____ __;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____ _. (2)集合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的表示方法:以O点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4)要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其中_____ 确定圆的位置,______确定圆的大小. 2.圆的相关概念:(1)弦、直径;(2)弧及其表示方法;(3)等圆、等弧。 如图1,弦有线段,直径是,最长的弦是,优弧有;劣弧有。 【展示互导】 活动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并相互交流 活动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 (3)半圆是弧.( ) (4) 弧是半圆.( )

九年级下数学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建华镇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册 课题:反比例函数 备课人:高海鹏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 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5、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 -2 -1 2 1- 21 1 3 y 3 2 2 -1 三、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 1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1-=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 -=x y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导学案

26.1.1二次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次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例函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案 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________,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案: 问题1: 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写出y与x的关系。 问题2: n边形的对角线数d与边数n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3: 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数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定,y与x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 问题4: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经化简后都具有的形式。 问题5:什么是二次函数? 形如。 问题6:函数y=ax2+bx+c,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1)它是二次函数? (2)它是一次函数?(3)它是正比例函数? 例1: 关于x的函数 m m x m y- + =2 )1 ( 是二次函数, 求m的值. 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必须是的数。三.达标测评案: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 ; (2)y=3x2+2; (3)y=3x3+2x2; (4)y=2x2-2x+1; (5)y=x2-x(1+x); (6)y=x-2+x. 2.若函数y=(a-1)x2+2x+a2-1是二次函数,则( ) A.a=1 B.a=±1 C.a≠1 D.a≠-1 3.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为s=5t2+2t,则当t=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A.28米 B.48米 C.68米 D.88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一个圆柱的高等于底面半径,写出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6、n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支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式。 7、若函数为二次函数,求m的值。 8、已知二次函数y=x2+px+q,当x=1时,函数值为4,当x=2时,函数值为- 5,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后反思: m m 22 1)x (m y- - =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 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的邻边 的对边A A ∠∠28.2.2 应用举例 杭信一中 何逸冬 第2课时 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 (1)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tanA= 二、合作交流: 斜边的邻边 A A ∠=cos 斜边的对边 A A ∠=sin

仰角、俯角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 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三、教师点拨: 例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结果精确到0. 1 km) 例4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 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四、学生展示: 一、课本76页练习第1 、2题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置: 课本第78页习题28.2复习巩固第3、4题 七、自我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九年级数学下册24.1旋转24.1.1旋转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24.1.1旋转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根据旋转的性质,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3.让学生体会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后坐标的变化情况。 4.通过对旋转现象观察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的性质;会准确找出对应元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掌握作图的技能。 课前预习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如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如θ),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换,叫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一点A旋转后成为点A′,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4.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5.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够与原图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旋转中心. 课堂探究 1.旋转的性质 例1 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如图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小三角形均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中的四边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四边形ABCD以A为中心 ().

北师大版本初中九年级的数学下册的第1章导学案全集.docx

1.1锐角三角函数 第 1 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 学习重点 : 1. 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 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 引导—探索法 . 学习过程 :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 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Rt △AB1C1和 Rt△AB2C2有什么关系 ? ⑵B 1 C 1 和 B 2 C 2有什么关系?AC1AC2 ⑶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 如 B3C3) 呢 ?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 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 ABC中,∠ C=90°, BC=12cm, AB=20cm,求 tanA 和 tanB 的值 . 四、随堂练习: 1、如图,△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 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 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 .( 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 = 3: 4 的斜坡前进10 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 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 和 12. 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 ,则 tan θ=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4.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意义。 5.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导读指导】 1.情景导入 2.明确目标 3.预习检测 回忆一下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导学指导】 4.展示探究 (1)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看教材P2页思考中的三个问题,三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是怎样的? (3)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归纳: 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导练指导】 5.拓展测评 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导思指导】 6.小结收获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7.点评激励 8.课后作业 1.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 2.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当x =-3时,y = 4.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 y =0;当x =4时,y =9,求当x =-1时y 的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