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气功治疗之探索_陈新华

医学气功治疗之探索_陈新华

医学气功治疗之探索_陈新华
医学气功治疗之探索_陈新华

医学气功作业及考试题 谈气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你的认识

谈谈气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你的认识 一、传统文化是气功的动力源泉 1气功内容丰富、锻炼全面,动作简单易学,动静结合,身心兼修,而且机动性强,不受时间和场地局限。其运动量适中,因此适合在老、中、青等各类人群中开展,是缓解身心疲劳、预防慢性病的有效的锻炼方法之一,是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保健身心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气功萌芽要追溯到殷商时期,传说殷时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得益于“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中国人名大辞典》?彭祖)又有一位容成公“自称黄帝之师,见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坠更生。”(《云笈七签》)说明殷时已有气功导引养生法的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相继出现,形成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生长壮老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保健方法,导引、食气(服气)、吐纳、行气之术逐渐为人们所采用,为气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道家与气功: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除了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外,也为探索气功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它把气功养生的三大要素——调心、调息、调身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守一法”也出自该书,故《道德经》对后世气功的发展很有影响。所谓“守一”,即指练功时意念集中于身体的一个点,或一件自然景物,或一件其他事物,也可以说是在众多的意念中,选择其中一项,并对此一项意念活动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庄子?刻意》中的“吹口句(xu音虚)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则说明了习练气功的目的只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已。 2.儒家与气功:孔子提倡修身(健身),以“守中”类功法传世。所谓“守中”,即在练功时,意念集中于身体或脏腑,或自然景物之内,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恰处天和之中。 孟子提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练气功要重视道德修养的修身方法,这与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观念:“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康的人才算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专以养生为务的“神仙家”,其中的突出代表有被后世广为传扬的王乔与赤松子,他们对气功的影响也很大,致使不少功法都冠以二者的名字。 2气功属中华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一直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的构成、内容以及练习方法,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中医思想、经络学说、道德伦理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可谓底蕴深厚。气功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千年,在当今世界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它是一种富有哲理,保健养生目的明确,锻炼与医道结合的运动。气功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中国古典哲学是气功的思想渊源。我国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道”与“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视“气”为人体的本根。认为生命的盛衰,都是气的作用

曹文锡气功养生法口诀心法(全)

曹文錫, 道號無爲居士 人生光陰短景, 數十年轉瞬間耳。於愛河苦海中, 消耗許多精神;身非金石, 苟養生無術, 衰朽立見。無需多讀丹書, 只要奉行養生法十四種, 即能身健神怡。 子將「任」「督」二脈, 詳為解釋。「任督」者一陰一陽也。「督脈」屬陽, 在背脊後;「任脈」屬陰, 在胸前。「督脈」主升, 「任脈」主降;動而升陽為天, 靜而生陰為地。人與天地同禮, 身由陰陽運行, 與天地同。丹者, 是以身中真火, 鍛煉坎中真水, 凝結而成, 借喻為丹, 即心中無任何境界。 六祖一倡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夢,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是說:世界一切的事物都是空, 我們都是把一切的事物所迷, 放不下這個境界, 所以不能消除煩惱。經曰:「神即性, 炁即命。」(炁即異體氣字, 萬事物無空氣即無生命。)神即定力, 性即空境, 吾人在世, 要放開一切, 還要力行善事, 人間的西方, 即在吾人之家矣。敬請 大德同參悟修到人間的西方! 最簡單之養生法十四種。這十四種養生法在明代已有流傳。並載於我國養生經典中。如能以恆行之, 定能收到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的效果。特誌之於後。 養生法十四種 一、「擳髮」:髮宜常梳, 以指代梳, 從額前到枕後, 動作要輕鬆, 古人稱爲「擳髮」。其功用能醒目、止痛、降血壓。 二、「浴面」:面宜多擦, 先搓熱兩手, 分兩側在面上輕柔撩之, 並用兩中指在鼻旁擦數次, 全部擦二十至三十次。最好在睡前及起床時行之。古人稱爲「浴面」, 其功用可醒腦, 降血壓, 減少顔面皺紋。 三、「運睛」:目宜常運, 雙目從左至右轉十四次, 再從右至左轉十四次。轉目時要慢, 然後緊閉一次, 睜開。古人稱爲「運睛」, 其功用能去眼内障及眼之外障。 四、「打天鼓」:目宜常彈, 用兩手掌心, 緊按於兩耳孔, 再用雙手之第二指在後腦部左右同時彈十二次, 共二十四次, 聽到咚咚聲響。古人稱爲「打天鼓」。其功用能防治頭暈、耳鳴、醒腦、增強記憶力、預防耳疾。最好在早起或疲勞後彈之, 效果顯著。(彈畢輕輕鬆手) 五、「叩齒」:齒宜輕叩。將口輕閉, 將上下牙齒互相輕叩二十四次。古人稱爲「叩齒」。其功用能增強牙齒防脫之效。 六、「接甘霖」:舌宜甜顎。將舌輕抵上顎, 古人稱爲「舌抵天庭」。此乃溝通陰陽二海交流, 如有口水, 就要吞下, 古人稱爲「接甘露水洗肺熱」大益人體。(陰陽二海—督脈乃陽海—任脈乃陰海, 詳釋於十四條。)

-26-中医气功原理

中医气功原理 阎立海 山东淄博 内容提要: “气”是中医科学的理论基础,古人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对它做出详尽的表述,现代科学在“实体唯物主义”和“独立空间主义”的桎梏下,也不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研究。直到现在,人们对气的认识仍然十分混杂、模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这一现实严重束缚着中医科学的发展。通过对中医气功的长期内证体察,深入揭示气和经络的实质,促进中医科学大踏步前进,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们的责任。 关键词: 气经络混化能场态物质模模糊糊中医气功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我们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包括实体物质、能场物质和信息物质三个不同的层次。按照物质组成三大要素质量、能量、信息的隐、显区分:凡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的为实体物质:凡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质量呈隐伏状态的为能场物质:凡信息呈显在状态,能量、质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为信息物质。(请参考百度文库“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实现宇宙超大统一”)同时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空间是物质时空结构的占位表现,有物质存在,就一定有空间表现;有空间表现,就一定存在不同的物质,我们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实体物质和能场物质都没有的绝对真空。(请参考百度文库“宇宙整体理论”) 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对与中医气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如下:一、什么是现代科学之气: 实体物质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其中呈气态存在的为现代科学之气,包括: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一氧化碳气、水蒸气、呼吸之气、湿气、消化系统产生之气、肠道排出之气等,这一类气的统一特征为: 1、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属于具有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可将它们压缩为液态或固态存在。 二、什么是中医科学之气: 能场物质包括基础能场态物质和混化能场态物质两大类,基础能场态物质包括:1、负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负电荷的电子。2、中性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的光子。3、正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基础能场态物质的能量表现形式都是单一的,它们与实体物质通过各种混化反应,生成了各种化学分子组成的从小至大一系列不同层次物质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

医学气功学平时作业

10级一院中医(5)郑日红 2010011120 试述中医思维方式及气功锻炼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叙述了一种不同于西医的传统的深具特色的中医‘悟’性思维,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和不同于体育锻炼的气功锻炼,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调节身心的锻炼,及其学习生活上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思维、气功、锻炼、学习、生活、应用 医学是一种以人类自身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为一的社会活动。中医也不例外,中医学通过医生个体的望、闻、问、切而感觉疾病,通过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营卫辨证、脏腑辨证来认知疾病并确定因果,利用自然药物和人的情志来扶正祛邪,调整人自身的健康平衡状态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有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贯穿始终。这个思维方式不同于康德关于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的人类认识结构方式,而是一种“悟”的思维方式。“从哲学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界定,‘悟’是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洞察或领悟能力。“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悟”性思维方式特点决定了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产生经验而提升领悟能力【1】。 在中医学“悟”性思维方式的结构框架内,有三个结构要素: 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性思维。中医学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

宙,大小宇宙是一个和谐整体。所以认识疾病必须从人与自然相应这个角度去考虑因果。所以高明的中医,总要因时认症用药。春天风邪伤肝木,在治疗其它部位的病症时,也要注意用一些保肝的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在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整体。十二经脉连接十二脏腑形成一个网络,一发而牵全身。所以,中医论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周虑整体,讲求天人合一。通过中医整体观建立起来的方法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等方法论一脉相承,并直接地运用到医学当中,建立起了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及其联系,以及与外部联系的框架,建立起了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通过人体外部表象来推导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等运行状况,进行辩证论治的方法,而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从某种角度上说领先于现代医学,这也是中医能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2】。 在学习上,天人相应的整体思维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读一本新书时,首先你肯定会查看目录,以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就可以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浪费时间去细读,这里的查看目录就是整体思维的很好体现;当你写作时,首先而且是必须要准备好一个提纲,一篇的文章没一个提纲是不能称之为好作品的。提纲为何?提纲就是文章的整体;当你画图时,首先做的不是下笔,而是勾勒出你脑中要描绘的物体或环境的大概轮廓,再是各个部分的细节,这个描绘轮廓就是整体思维的应用;再说到目标,相信每个人自懂事起就会有自己的目标,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想一个目标容易,实现并不简单,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没想到给自己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论(宋天彬、刘天君) 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学领域,气功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自,,世纪,,年代以来,传统中医药学领域中的气功疗法及其学术思想经汇集整理,逐渐形成体系,初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医气功学。一、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术与气功学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故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是“中医”和“气功”二者的问题。由于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已经论及,以下先对气功的基本概念作简要说明,再讨论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 (一)气功探讨气功的基本概念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气功这一术语的历史由来,二是气功概念的内涵。,(气功一词的历史沿革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具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气功一词问世之后,在古代和近代并未被广泛采用。从晋到清,朝代几经变换,历时一千多年,气功一词仅清末的一些书上可以查到;再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本养生和医学著作中用过此词。究其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从文献上分析,在于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例如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坐忘、医家的导引、武术的内功,内涵都是内在的修炼,但表述各不相同。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许多修炼的门派,也在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内丹、周天、胎息等。这其中不排除各家各派修炼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各有不同侧重,但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气功一词被广泛使用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 世纪,,年代。,,,,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气功疗养所,这是气功一词被正式启用的标志和先声。此后,气功这一术语开始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的学术领域中使用。

常见气功

常见减肥气功 一、站式九段减肥功 第一节:顶天立地。 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指交叉相插,掌心朝上平行地从胸前上升至头顶上方,并做抬头动作,同时吸气。再将头顶上方交叉的两掌下移,经胸前至小腹前两手掌向内翻转,将掌心放置在小腹部,头部保持正直,同时呼气,共做四人拍。 第二节:摘果下压。 在小腹上交叉的两手,分开上举到头顶,五指分开,掌心朝前上方,两手距离与肩同宽。同时吸气。然后做摘果动作,手握拳用力往下拉至肩前,拳心向前,同时呼气。做四八拍。 第三节:双侧冲拳。 将两拳放在腰的两旁,然后向两侧冲拳至两臂平举与肩同高。拳心向下,同时吸气。再将两拳收回腰部,同时呼气,做四八拍。 第四节:抱头侧屈。 将两手指交叉相插,两掌心抱在后脑上,腰部向右侧凸出,做左侧屈动作,同时呼气,再回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同时吸气。然后做右侧屈动作。做四八拍。 第五节:前俯后仰。 做收腹向前弯腰动作,弯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同时呼气。再做后仰动作,腰部尽量前挺,同时吸气。做四八拍。 第六节:马步冲拳。 马步,两拳放在腰旁,右拳用力前冲,拳心朝下,直至肘关节伸直,上体不动,眼睛看拳,同时呼气。再将右拳缩回原处,同时吸气。再将左拳用力前冲,拳心朝下,直到肘关节伸直,上体不动,眼睛看拳,同时呼气。再将右拳缩回原处,同时吸气。做四八拍。 二、观音莲花坐功和玉蟾翻浪减肥功 1、观音莲花坐功

(1)盘腿而坐,男以左腿放在下面(女相反),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女相反),双手手心向上,轻轻放在小腹前,两手 臂放松,放在两腿弯上,胸部内含,双肩放松,自然下垂。姿势完全处于休息状态,腰略伸直。 (2)口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思想高度集中于呼吸,即意守呼吸,面带微笑,心中想着最愉快的事,抱着十 分高兴的心理状态,投入练功。 (3)要求鼻呼鼻吸,呼吸时不能使自己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有意识地指挥肺做细而长、从容不迫的深呼吸。呼吸要 自然,胸腹部没有明显的起伏。这样约5分钟,便进入第二阶段,即把有意识的呼吸改为有意识的呼(呼气时好像全身 架子散了一样)。当气呼尽后,吸气时自由地吸,即有意识地呼,无意识地吸。这样又连续5分钟,最后进入第三阶段,即 自然的呼吸阶段。练lo分钟左右。 (4)收功:先不要睁开眼睛,抬起头,双手相擦10余次,再擦脸10余次,随后,睁开眼睛,双手向上伸,伸腰,深叹 一大口气,然后两手分开放下。 此功与下面介绍的“玉蟾翻浪功”合练,减肥效果更佳。 2.玉蟾翻浪减肥功 平卧床上,膝弯曲成90度,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小腹部,然后开始运气。吸气时挺胸收小腹,呼气时挺胸鼓小腹 (引真气冲丹田),把小腹鼓得越高越好。一呼一吸为1次,饭前饥饿时练40—60次。每天练1次。 练习本功时注意:本功的练习时间宜放在饥饿时练习,不饿不练,每次饿时要马上练习,直至消灭饥饿感。如练习40 一60次后仍不能消灭饥饿感,则可加练20—30次,观察24小时,如果强烈的饥饿仍不能消失的话,而且又伴有头晕、无 力、眼花等不良反应,说明本法对其不太适用或练习方法有误,请不要再练习本法,可向有关专家请教正确方法。

养生与气功(一套修炼成佛的气功)

养生与气功(一套修炼成佛的气功) 发一套关于养生的气功,默念以下心诀,以意导气,可打通无相周天,开发连接心灵的小宇宙,唯心主义的六大铁律:★★★★★ 【1森罗万象都是相对而生的,所有相都是空的】 【2确定的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3为了没有】 【4没有一切】 【5没有一】 【6共性】 暂时发现只有这些,实际内容如此,请大家默念以上心诀,便可脱胎换骨,恢复青春。 气功的理论解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森罗万象就是三和万物,“相对而生的”是指心理的作用,是产生烦恼的根源,“所有相都是空的”就是给自己的身体下道命令,把所有相放空。树欲静而风不止,形形色色的烦恼都是应相对产生的,还是要遵循不二和妙性本空的法门,把自己放空。 确定的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句是说,确定的一切,认为是正确的一(一即单一的,除却三,万物和相对)都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意思就是(单一的却不是独立的),字面上下命令,以达到化解成空的境界。为了没有是形容人的心理意志系统就像金字塔一样的结构,而消除这个金子塔的方法,是破坏其顶层以达到瓦解金字塔,顶层设为没有,即可消除金字塔的意志结构,从而达到放空自我的效果。这是设置顶层为无的方法消除,放空自我,以达到至高无上的无为的境界。 没有一切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的烦恼来自太在乎,无所住,则没有烦恼,而生清净心。 没有一是说放下一念执着,放空自我。 共性是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念共性就是为了达到心理平衡的效果,除却一桩烦恼。 作者王凯平,愿意同有识之士广泛交友,分享自己的心得,谢谢大家的支持。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徐洪涛,黄尧洲,顾敏琪,王克键,齐蓓,赵全利,王书臣【关键词】气功锻炼;颈背肩臂痛;非药物疗法 在临床上颈背肩臂痛作为常见病症,并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气功治疗相关病痛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未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及患者的重视。临床实践中发现,气功锻炼对该类病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为进一步确定气功锻炼的临床疗效,2004年2月—2005年3月,笔者对41 例颈背肩臂痛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红外热像检测,为气功锻炼疗法治疗颈背肩臂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1例受试对象来源于2004年2月—2005年3月本院气功科门诊,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 例;年龄21?77岁,平均(46.4 士13.9) 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4.27 士 5.83)年。在该组病例中,导致颈背肩臂痛症的主要病因为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更年

期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失眠等,本研究只对患者主诉的疼痛症状的气功锻炼效应进行观察,并于观察前做红外热像检测疼痛部位体表温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以颈背肩臂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为主诉的门诊患者纳入该项试验研究。排除急重症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外伤、骨折伴有颈背肩臂疼痛症状及严重精神障碍等不适宜气功锻炼的患者。 2锻炼方法 在临床资料收集完成后,带领患者练习归根气功(《中医养生保健操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09年)。选练该功法的第4节,强调颈肩背部及上肢的活动,具体练法如下:①起式与收式。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意念两手托地气上升,如托重球状,与天气合。然后转掌向下,两手导宇宙之气下行,经巅顶,透皮肉、穿骨润脏、泽周身,下行入地。②手按浮球。两臂从前方飘起,张腋曲肘,十指向前,掌心向下。两掌手按浮球3次,上不过肩,下至带下。身体随掌蹲起。③横掌过膝。第3次下蹲时,双手横掌过膝,向外下撑开。④合气内收。随即合气内收至两腿之间,掌心向后。⑤提升肾气。十趾抓地,大腿内收,提肛收腹,合齿耸肩,两拳握固直臂上提至耻骨,屈肘继续上提至带脉高度,随着肘的后伸,两拳沿带脉后行至体侧变掌,全身放松。⑥气暖命门。 掌对两肾或腰骶部灌气3次,气温煦腰骶、盆腔内脏,透达腹侧。⑦肾气润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六字诀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 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hē)——心,呬(sī)——肺,嘘(xū)——肝,呼(hū)——脾,吹(chuī)——肾,嘻(xī)——三焦”。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医学气功考试题——谈谈气功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谈谈气功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一气功有益于生存质量的地方 1气功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衰老作斗争,逐步形成、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修身养性的一种练习方法。气功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心自调节练习的技能。对人体精气神进行全面练习调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2健康主要决定了人体的生存质量的高低,对不同年龄层的人调查已表明:年龄越大,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比率也就越高。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气功研究领域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3有人对练功前后对比发现:练功后人体唾液中的钠、钾的含量及钠钾的比值均下降,溶菌酶增加,这就提示练气功有助于钠的排出、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溶菌酶的增加则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的标志。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机体防御自由基损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人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气功对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这说明气功对机体的健康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练气功对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报道近年也不断见到,一般在练气功3个月后,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亦明显增强。有人研究发现:气功练功的过程中,由于机体处于超常的功能状态中,机体的储能的能力也较通常状态为强。通过脑电波的研究表明:气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电活动的有序化程度。因此,练气功者

可以通过意念,调节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功能,使局部组织细胞的电位活动有序化。有报道对练气功中呼吸调整的作用研究,看到出现入静程度越深,呼吸周期越长,呼吸节律变慢,幅度增大,呼吸运动变得更均匀柔和,肺的通气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表明:练气功时虽然呼吸的潮气量增加,但由于呼吸频率的减慢,肺的每部份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氧气的含量减少。说明了肺更有效地利用了空气。气功对心血管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已有很多报道。入静后心率会明显减慢,心脏的每搏射出量增加。 4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微循环进行检测发现:练功20天以后,甲皱微循环的异形管襻数显著减少。对心脏的潜在功能进行研究表明:练功后其能力增加了93.97瓦特。气功亦能够调整神经——体液内环境的功能,控制神经支配的内脏活动。实验研究发现:练功1个月后其血中的 5羟色胺含量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含量增加。气功的锻炼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应用主体意念和客体动作来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的过程。通过气功的锻炼,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练功者的能力。 二、生存质量好之后对气功的影响 1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化的的科学理论、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可以研究和探索气功的原理和内涵。检验功理、功法是否合理、实用性、科学性。

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未来展望及相关认识

1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未来展望及相关认识 摘要:医学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自汉代起已有两千余年,从预防、治疗到保健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现阶段医学气功的发展在国家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方针的引导下,迎来了又一个高潮期,但依然存在功法典籍繁多重复、缺乏规范、辨证理论体系不明、专业人才不足、疗效机制不清等相关问题。因此,本人通过回顾医学气功发展历史,总结分析医学气功发展现状,对医学气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王庆国教授的启发,对医学气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看法,并从认知角度谈谈对医学气功的相关认识,以期对后学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医学气功;发展;展望;认识 气功起源于四千多年前唐尧时期,自汉代起即被列为医学四大门类之一,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养生、诊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补充了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不足,是现代诊疗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目前,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问题及不足研究认识相对较多,关于办法研究和认识总结相对较少,因此在回顾历史、了解现状基础上,对医学气功发展进行展望并谈谈相关认识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系统综合研究 医学气功涵载疗效明确的保健治疗作用,然关于其发展仍存在理论体系及辨证施功不成体系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整理收集从古至今相关典籍,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医学气功的理论体系,辨证基础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明晰医学气功理论渊源和发展特点,确定医学气功在临床诊治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 1

中医药养生功法 五禽戏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因此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五禽戏巧妙地把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予以有机结合,使道家的“熊经鸟伸”之术(《庄子》)发展为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 历史源流 模仿动物的功法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的功绩在于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具体动作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五禽戏功法特点 一、安全易学,左右对称 这一套五禽戏是在对传统五禽戏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编创的,便于广大群众习练。因此,动作力求简捷,左右对称,平衡发展,既可全套连贯习练,也可侧重多练某戏,还可只练某戏,运动量较为适中,属有氧训练,安全可靠。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引伸肢体,动诸关节 本功法动作体现了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总的来看,新功法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上、下肢向各个方问运动,以增加脊椎的活动幅度、增强健身功效。该功法特别注意手指、脚趾等关节的运

古代医学名著中的气功(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f10772322.html, 古代医学名著中的气功(六) 作者:黄健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1年第08期 《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剂总录》,200卷,由政府主持医家编纂,于1117年编成, 署名宋徽宗赵佶。全书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养生、杂治等,共66门,既有理论,又有经验。作者认为“飞丹炼石,导引按跷,与夫服气辟谷,皆神仙之术”(《神仙服饵门·神仙统论》),故有关气功问题的论述集中在该书最后三卷“神仙服饵门”中,然在“治法”等中也时有散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后期医学气功的成就。 一、概论气功的作用 关于气功的作用,该书在《卷第四·治法》中的“导引”、“治宜”、“治神”等中,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如《导引》在解读《素问·异法方宜论》后,认为导引具有行气和神、养生延年等作用:“导引按跷之术……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圣人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然后能寿敝天地,调和阴阳,积精全神,然后能益其寿命。”而《治神》之“四气调神,于起居动作之间,每以志意顺四时为急务……上古恬淡,治病之法……专恃毒药,而不问其情,则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形体之乖和,神先受之,则凡治病之术,不先致其所欲,正其所念,去其所恶,损其所恐,未有能愈者也”。《治宜》之“人生天地中,随气受病,医之治病,从气所宜”等论述,明显是结合气功说的,其中暗含提倡气功与药物结合之意。《神仙服饵门·神仙统论》则对《内经》“恬淡虚无”的作用进行了解析:“虚无为宗,恬淡为本……其为养生引年之道。”除此之外,作者还论述了气功锻炼中精、气、神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作用,认为“道者气也,爱气则得道,得道则长生;精者神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存”(《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至于导引、服气和辟谷等的具体作用,则在相应的卷(门)中结合方法加以论述。 二、“导引”中的按摩 书的第199卷有《神仙导引》上、下专论导引,主要内容为三种按摩法。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作者首先论述了按摩导引的重要性,论曰:“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之所通,气流则形和,气盩则形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传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故修真之士,以导引为先。”其中《神仙导引上》的按摩法共15个部分:夜半子时、转胁舒足、鼓腹淘气、导引按跷、捏目四眦、摩手熨目、对修常居、俯按山源、营治城郭、击探天鼓、拭摩神庭、上朝三元、下摩生门、栉发去风、运动水土,实际包括了理论阐述、操作方法与基本作用等。这套功法究竟源自何处,各家之见不尽一致。一般为出自《左洞真经》,故将其称为“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或《左洞真经》按摩法,除《圣济总录》外,如《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延年祛病笺》等也予收载;也有学者认为功法源自《大洞真经》,古人刻板时误“大”为“左”,后人以讹传讹,误作“左”。惜原书

中医气功练习的要点

中医气功练习的要点 养生气功的流派众多,方法各异。从练功的形式上,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功法。所谓静功,即在练功时要求形体姿势保持不动的身心锻炼方法,又称为内养功,如入静放松功、坐功、卧功、站功等;所谓动功,即在练功时,形体要连续做各种动作的身心锻炼方法,又称为武术气功,即通常所说“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的锻炼方法。从练功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调身、调息和调心(神)三个方面。无论是从练功的形式还是功法的内容上,都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调身、调息、调心(神) 调身是调整形体,使身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姿势,或者是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强调身体放松、自然,使内气循经运行畅通无阻,这是气功养生练习的基本要素,是调息、调心(神)的基础。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形体达到气血畅达、强身健体、疏通经脉、柔筋健骨、消除疲劳的作用。 调息是调控呼吸,是在练功过程中,自觉地对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进行调控,以达到均、匀、细、长、深而和缓地呼吸。调息是调心(神)的基础。其实质是通过呼吸调控,积蓄和运行体内的气血,从而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调和阴阳,有助于身体放松、思想入静。 调心(神)是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又称为意识训练。是气功养生练习的较髙境界。其实质是在形神松静的基础上,通过意守的方法达到入静养神的作用。

2.身心合一,松静自然 在气功养生功法的练习中,均离不开调身、调息和调心(神)。即在正确的功法姿势要求下,用意念或气息密切配合,进入气功状态,从而达到形神松静,身心合一,这种状态是气功练习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和较高境界。 所谓松静自然,即形松、神静。是指在气功锻炼中必须强调身体的松弛和情绪的安静,要尽力避免紧张的心理状态。自然,是不受任何外在和内在环境的干扰,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情况下练功。则可达到形神合一,神气合一,整体协调的状态。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养生是贯穿人们生命的全过程。气功养生也不例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坚持、专一练习是气功养生的法宝,切忌半途而废,随意更改功法。对于初级功法来讲,在短期内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要领和方法是可能的,但要练得很好,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容易有两种偏向,一种是急于求成,在短时间内练得过多、过猛,不能坚持;另一种是松懈傲慢,放任自流,在练习过程中,不刻苦,随意性强。这两种偏向都是气功养生练习的大敌。因此,练功者在练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多下苦功,克服松懈情绪,同时,也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在气功作用下的人体生理变化,依据生命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定会达到目的的。

对中医气功的认识

对中医气功的认识 气功医学体系。气功医疗尽管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它在历史上未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一方面,传统气功不是以医疗而是以养生为主要目的,因而古之修炼气功者,对医疗多有所忽略;另一方面,未能建立起气功医疗的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多年来,气功医疗只是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寄居”于中医医疗体系内。其实,两者是有着巨大差别的。首先,气功医疗的着眼点在于人体的机能,认为只要气血流通并保持正常,人就不会生病,因而医疗疾病完全从人体的内在功能着手。一般来说,传统气功虽然也有针对不同疾病施以不同治疗方法者,但不像中医那样注重诊断、注重分清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属性,而是强调发挥人的正气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中医著述中详细记叙的气功治病方法,究其原,是把气功纳入中医体系的结果,是从属于中医的辩证论治的。如《诸病源候论》、《杂病源流犀烛》记载气功方法都属于此。真正的气功著述则与此不同了,如《嵩山太无先生炁经》中说: “圣人言,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藉气而生,气散人死。人死生之理,尽在气中。但调练元气,求死不得” 如果说这一论点阐述了治病的指导思想与原则,那么,《元气论》则对气功治病做了简明而又具体的阐述: “若论元气流行,无处不到,若一身内外,疾病之处,以意存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以意注之,无不立愈。又有妙诀,虽云呵呬呼吹嘘唏一六之气,不及冷暖二气以愈百病。夫节气从容,稍久含气,候暖而咽之,谓之暖气,可愈虚冷。若才节气,气满便咽之,谓之冷气,可愈虚热。临时皆以意度而行之。”又说:“又或有病,但以呵,呵十至三十,知其应验,酒毒、食毒俱从呵气并出。” 这就是说,气功治病重在元气,无需像中医那样搞辨证论治。对此,《丹亭真人传道密集》中讲得更加具体: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且此气之在人,鼓舞动作,悲欢痛痒,莫不由之。于是亏此气则病,滞此气则病。惟周流一身,则康宁福祚也。吾为子言之,知生此身者不过气,则病此身者亦不过气而已,欲治其病,先治其气,今医家以草根树皮,攻人疾苦,不过假此后天之气以调剂之、滋补之而已。且草根树皮,其辛甘咸苦酸之五味,不过寒凉温热平之五气,乃天地之偏气也,且能却疾,况人之气通于天地,得气之全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真正的气功治病,完全是从人的元气着眼的。因而使它与中医学、西医学有了根本的区别。可惜气功医学尚未能被世人所承认,使中华古文化的一颗明珠仍被掩埋于地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气功中,虽然也有外气治病的记载,如《嵩山太无先生炁经》就有“布气”的记载,但更多的以及更加强调的是练功治病,鉴于练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生活尚无保障的旧社会里,气功医疗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可以想见的。 中医博大精深,起源很早,蕴含极深,几乎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中医气功学复习

一、气功的定义:气功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调节练习的技能,对人体精、气、神进行全面练习调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练习气功的实质: 1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2了解社会,剖析社会,更好的生存于社会; 3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量流,滋养自己,增强能量。 气功的关键?——阴阳相对平衡;阴阳=平衡=健康 气功的种类?——静功、动功、动静相兼 三、气功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智延年;涵养道德 四、气功的别名:气功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坐忘、周天、按蹻、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 五、几本有关气功的重要著作: 1《吕氏春秋》先秦“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2《道德经》先秦“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迈出,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致虚极,守静笃。”; 3《黄帝内经》;先秦 4《行气玉佩铭》汉朝是一套完整练功呼吸法的“导引图”。 5、《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6、最早出现气功一词是在许逊(清代)的《净明宗教录》 六、建国后气功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刘贵珍,1954年第一个气功专业机构——唐山气功疗养所, 1956年第一个气功疗养院——河北北戴河气功疗养院 1959年10月6日—31日,第一次全国性“北戴河气功经验交流会” 1960年“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在上海开学 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 钱学森国务院人体科学工作小组 冯理达海军总医院免疫学教授 80年代,推广“全民健身计划”。 清华大学对外气的实验研究 1983年夏双全著《中华气功学》,将ET引入气功研究,测定大脑神经递质。 90年代后推广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 2004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召开。 七、松通养心法 定义:松通养心法是以调心为主的气功练习方法,属于静功类; 特色:松是关键,通是过程,养心是目的 作用:1消除疲劳;2有助睡眠;3缓解眼压提高学习效率,4提高体质减缓疾病,5提高记忆力,6对亚健康学生有特殊的调节、恢复和康复的作用,7自调伤病增强自信呼吸配合:意导“松”的同时“呼气”,以松为方法,呼气为动力迅速从毛孔汗腺排出体内的废、病、邪气。 八、三神回收:意内观,眼内视,耳内听:耗能最大是意,耗神最快是眼,耗精最多是耳; 三神回收功效:实于腹虚其心,玉液还丹,休养生息; 三神回收作用:引气归田,养神 三神回收的路线、步骤?——路线:沿脊柱中轴线想、看、听:大脑—小脑—延髓——

中医气功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中医气功在治未病中的运用 鹤壁市中医院 中医气功是传统医学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通过三调(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促使人体内的正气不断旺盛,沿着体内经络系统的分布正常运行,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抵抗早衰和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体真气充足,精神充沛,肌体强健;真气不足,体质衰弱,百病丛生。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祖国医学认为,引起人体生病的原因包括外因(风、寒、暑、湿、躁、火)和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外因致病与正气是否充足有关,内因致病则与气机是否平衡有关。此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人群也不断增多,产生了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脂肪肝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生命,这种情况,仍然与气机不利有关。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气功锻炼就是其中的一种。 鹤壁市中医院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指示,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于2012年11月成立治未病中心(养生科),引进中医体质辨识系统、中医经络检测仪、穴位探测针灸治疗仪、数字式医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并整合原有的中医“治未病”资源和优势学科项目,组建了自成体系的养生基地,以中医气功“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面对社会开设气功学习班,由本院医疗气功师多次授课,设有气功养生特色病区及环境幽雅的练功房,其中科室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主动性的气功锻炼来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由我院编撰的“龟息养生功”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医疗气功类。并在气功方面与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及国家多所中医药大学合作,联合开展气功技术项目,增强气功科研力量,并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融入现代科技,传承中医气功“治未病”的精粹,弘扬中华健康文化,突出以中医气功为主预防疾病的防病理念及治“未病”思想。 以下是中医气功在鹤壁市中医院的运用发展模式: 一、以“治未病”为目的的俱乐部模式 首先,“治未病”需要气功的参与。气功是“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功学的角度看,历史许多资料显示,气功是古今治未病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

中医气功学绪论

绪论 《中医气功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P1~9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医学领域,气功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中医药学领域中的气功疗法及其学术思想经汇集整理,逐渐形成体系,初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医气功学。 一、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术与气功学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故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是“中医”和“气功”二者的问题。由于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已经论及,以下先对气功的基本概念作简要说明,再讨论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 ㈠气功 探讨气功的基本概念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气功这一术语的历史由来,二是气功概念的内涵。

⒈气功一词的历史沿革 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其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气功一词问世之后,在古代和近代并未被广泛采用。从晋到清,朝代几经变换,历时一千多年,气功一词仅清末的一些书上可以查到;再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本养生和医学著作中用过此词。究其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从文献上分析,在于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例如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坐忘、医家的导引、武术的内功,内涵都是内在的修炼,但表述各不相同。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许多修炼的门派,也在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内丹、周天、胎息等。这其中不排除各家各派修炼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各有不同侧重,但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 气功一词被广泛使用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1955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气功疗养所,这是气功一词被正式启用的标志和先声。此后,气功这一术语开始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的学术领域中使用。至70年代末,所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