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书籍、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老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掌声欢迎老师?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评论用拍手的方式介绍左右手,自然不可追踪。)

老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说一说

老师:请伸出你的手,看着你自己的手,想一想,哪个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评析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老师:游戏结束后,我们再动动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数学书放在右边,铅笔盒放在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向上拍,向下拍,向左拍,向右拍。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扭腰,坐直。

5、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图片)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图片)

小明和同学们反方向下楼,意识到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就是小明要从他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树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规律作息、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你出一个谜语:一匹三条腿的马日夜奔跑。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看你能不能猜出是谁。(闹钟)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指着手表表盘上的两根针,说出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现在是时候了。对于小时,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什么时间?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一些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这是什么意思?现在几点了?

(3)如果分针指向一个接近12的数字,时针表示它有多快。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看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2)分针指的是刚过12的数字,时针指的是刚过的时候。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说出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张照片出现的时间以及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刚来外婆家是什么时候?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告诉我这两幅图中时钟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之处?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同一时间在一天中出现两次,一个上午,一个晚上,一天有24小时。

5.自我调节练习6:一个接一个,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下面四个瞬间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群里交流。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3

教学内容:

位置(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根据特定情况下的等级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课件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老师:在你行动之前,你想提醒你的朋友什么?引导学生说相互谦让。按学生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老师:你们身边都有了新的座位和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说明你在小组中的位置,然后请孩子们起来告诉大家。(多说一句)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 __在哪里?第3组第4个是谁?

老师:谁想当老师那样的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__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__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离两边越远,数字越大。

(2)老师:然后第一个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里?谁来帮帮他,去讲台上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报告,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学生们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座位,帮助蚂蚁找到美味的食物,萧冰和小明也想测试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

(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让学生用数字来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字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当数字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是什么?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老师:看到大家都认识,数数朋友就多了(展示数码图片)。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老师:有多少只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个老朋友(把10放在黑板上),他是我们数数的时候的好朋友!

老师(在百羊图上圈了10只羊):我圈了10只羊。现在,请估计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告诉我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后,圈出10种动物并数一数。

老师:每个人都数对了。这里有100只羊。100只羊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个相比,你觉得100个怎么样?

2.在计数中理解数字,突破计数难点。

老师:请从学校器材箱里拿出21根棍子,放在桌子上。等你把它们放出来之后,你就知道它们是21支了。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老师:是的,他向10个人求助。这是10,这是10,这是1。你可以很快看出这是21。21是由十和一组成的。

老师:好,让我们在21根棍子的基础上,一根一根地数100根。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老师:对,10捆10个就是100个(把10捆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老师:十个十元是多少?和学生一起答黑板:十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老师:现在,请把两捆10根的棍子捆在一起。总共有多少根棍子?

老师:100有多少个20?请把木棒捆成两捆,看看100元有多少张20元的。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实例2。计数棒,知道10,10,100的计数单位。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反映46里有()十和()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老师:刚才,我们借助学习工具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字。事实上,100以内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老师:想快速看有多少个泡泡,该怎么做?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们实际上绕着圈,数10乘10。

老师:为什么一圈下来一下子就看出多少了?

2、补充练习一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老师(展示下图):大象移动100个需要多少个棋子?你怎么想呢?

老师:哦!原来10个10就是100(如下图)。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后的位置和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排名第几?(让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从后面数来得到差值。

小学五年级奥数思维训练全集

专题1 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 ①: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②: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③: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①、②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③,用和差关系求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试一试1: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例2: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分析: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试一试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98分比89分多9分。多算9分就能使全班平均每人的成绩上升91.7-91.5=0.2(分)。9里面包含有几个0.2,五一班就有几名同学。 试一试3:某班的一次测验,平均成绩是91.3分。复查时发现把张静的89分误看作97分计算,经重新计算,该班平均成绩是91.1分。全班有多少同学?

小学五数思维训练备课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备课 第一课时简单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排列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 题。 2、通过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在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进一步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老师有红、黄两种衬衫,花、黑两种裙子,老师要去朋友家做客,有几种不同的打扮方法? 学生回答。 师:看来穿衣服也有学问,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从南通到上海有2条路可走,从上海到南京有3条路可走,小明从南通经过上海到南京去,有几种走法?

指名回答。 师:我们可以画一个线路示意图: 南通上海南京 你能把小明的各种走法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小组合作列出各种走法。 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A、南通1上海3南京D、南通2上海3南京 B、南通1上海4南京E、南通2上海4南京 C、南通1上海5南京F、南通2上海5南京 师:根据以上列举,可以知道,从南通经过1到上海再到南京有3种走法;从南通经过2到上海再到南京也有3种走法,共有2个3种走法,列成算式即3×2=6(种)。 2、出示例2: 从0、7、4、2四张数字卡片中,挑选三张排成三位数,能排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反馈、交流。 师:我们知道,只要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分别确定了,一个三位数也就确定了。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先考虑百位,后考虑十位,再考虑个位”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所有的三位数。但要注意,在排三位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训教案第2章-和差倍问题

第二章:和差倍问题 一、例题赏析 1、果园里有桔子树、荔枝树和樱桃树共1800棵,其中桔子树的棵数是樱桃树的3倍,荔枝树的棵数是樱桃树的5倍,求桔子树、荔枝树和樱桃树各有多少棵? 练习1:故事书、科技书和漫画书共2100本。故事书是漫画书的2倍,而科技书又是故事书的2倍。求每种书各有多少本? 2:甲、乙二工程队,甲队有56人,乙队有34人。两队调走同样多人后,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3倍。调动后两队各还有多少人? 练习2:把161分成两个数,使两个数的和是两数之差的7倍,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得数是822,已知差是减数的2倍,差是多少? 练习3:两筐梨共重86千克,如果从第一筐里取出5千克放入第二筐,则两筐的重量相等,原来两筐梨各重多少千克? 二、跟踪训练 1、徐峰买了数学练习本和英语练习本共13本,其中数学练习本的本数比英语练习本的2倍多4本,徐峰买数学练习本和英语练习本各几本? 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兄弟两人分糖。哥哥比弟弟多12粒。假如弟弟再给哥哥4粒,那么哥哥的糖的粒数是弟弟的3倍,原来兄弟两人各有多少糖? 4、10元与5元的钱数共175元,10元的张数是5元张数的3倍.求两种票面额的钱各有多少元? 5、甲、乙两个粮店共存面粉92吨,从甲店调出28吨后,乙店存的面粉比甲店的4倍少4吨。两个粮店原来各存面粉多少吨? 6、我国于2008年主办第29届奥运会,按每四年举行一次,则第50届奥运会将在哪一年举行?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材

目录 第1讲平均数 (1) 第2讲倍数问题(一) (3) 第3讲倍数问题(二) (5) 第4讲假设法解题 (7) 第5讲作图法解题 (9) 第6讲周期问题 (11) 第7讲置换问题 (13) 第8讲盈亏问题 (21) 第9讲算式题 (23) 第10讲行程问题 (25)

第1讲平均数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输就是平均数。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分析解答: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3×3-2×3=3 4-3=1 答:被改的数原来是1。 随堂练习: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 ,去掉一个数后,余下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2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时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分析解答:先求五个数的和:38×5=190。在秋初前三个数的和: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书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的一个数。 27×3+48×3-38×5=35 答:中间一个数是35。 随堂练习: 1、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书籍、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老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掌声欢迎老师?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评论用拍手的方式介绍左右手,自然不可追踪。) 老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说一说 老师:请伸出你的手,看着你自己的手,想一想,哪个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评析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老师:游戏结束后,我们再动动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数学书放在右边,铅笔盒放在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向上拍,向下拍,向左拍,向右拍。伸出左手,伸出右手,扭腰,坐直。 5、走一走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数学思维概念的讲解(课堂讲解)。 2. 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协作)。 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情景演练)。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 老师向学生介绍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和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数学思维概念(10分钟) -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解释数学思维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 合作解决问题(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老师发放教具,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思维训练(15分钟) -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在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实际应用(20分钟) - 老师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测量房间的面积等问题。 6. 总结(5分钟) -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思维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提高了他们的数学

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文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文案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寻求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是授课目标,对学生来说,是教学活动终究产生的行动变化,同时,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预期到达的结果,即是教学活动后产生的结果。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X小学数学五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文案1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控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出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掌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摸索。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爱好,爱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控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进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进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控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觉了一个魔方,我特别爱好。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视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没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 练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具 有重要的意义。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能力。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编写数学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思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 的内容要求,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 能够: 1. 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3.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至关重要。在 教学方法上,可以结合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教具、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测量,使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边长和周长的关系,从而更好 地理解相关知识。 三、拓展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实际问题解 决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几个示例活动: 1.比赛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设计一些数学问题的比赛游戏。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设计一个“小小算术家”比赛,让学生在有限时 间内回答一系列口算题,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比如在学 习度量衡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超市,调查不同产品的价格和重量,让 他们了解度量衡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3.解决问题的探究: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鼓励他们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食谱的问题:如 果需要用1/4杯的面粉做一个蛋糕,那么做两个蛋糕需要多少面粉?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加减与乘除的运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的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几种有效的数学 思维拓展训练方法。 一、探索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上,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例如,在学习几何图 形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不同图形的性质和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 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也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 段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丰富 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 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使 用教学软件或者实物模型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 运算概念,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问题解决训练 问题解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

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例如,在学习数 学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答,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提炼信息和推理解决的能力。通过这 种问题解决训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 合应用能力。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 生能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互相启发和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的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答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思想,并在团队中 形成一种合力。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 集体智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教 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应 用和实际意义。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食物、游戏 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运用, 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总结起来,通过探索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问题解决训练、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学五年级学生的

五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程

第一节: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数学思维的分类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 介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一、数学思维的分类 1.观察思维: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或规律。 3.分类思维: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划分和组织事物,形成系 统化的知识结构。 4.推理思维: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从一般性规律推出特殊性结论。 5.归纳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总结特殊性结论,形成 一般性规律。 6.演绎思维:通过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发现事物之间的逻 辑关系。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给予学生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引导学 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其观察、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 2.问题解决教学法: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化教学法:将数学思维培养与数学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 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

4.多元智能教学法:通过开展多元智能活动,激发学生的多个智能模式,培养其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5.教师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三、数学思维训练的实施步骤 1.明确训练目标: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特点,明确训练目标,确定需要训练的具体思维能力。 2.选择训练方法:根据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等。 3.设计训练内容:根据训练目标和方法,设计适合学生年级和能力水平的训练内容,注意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4.实施训练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归纳:在训练结束后,对训练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训练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 通过培养和训练数学思维,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节的教程能够对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本到奥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巧妙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训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巧妙解决数学问题的思 维训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巧妙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训练 第一部分:引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而小学五年级是数学素养 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 案旨在通过巧妙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观察、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包括分析、概括、判断等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1. 知识导入 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发现

通过观察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3. 归纳与总结 带领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化的思考。 4. 推理与解决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与应用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后更深入地思考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 案例分析法 利用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讨论,借助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 游戏教学法 利用数学游戏和趣味练习,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1. 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兴趣。 2. 借助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和规律,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数学问题。 3.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归纳和总结,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化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六部分:教学评价

数学思维培养五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教案合辑

数学思维培养五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教 案合辑 第一节:引子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全面促进五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教案。本教案合辑旨在提供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培养活动,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 第二节:活动一:数学思维训练之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描述:通过提供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解决。例如,让学生计算购买一件物品所需的费用,或者计算一辆车行驶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尝试寻找数学规律和方法。 第三节:活动二:数学思维训练之数学推理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推理的能力 活动描述:通过给出一些数学逻辑推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例如,让学生找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或者让他们填

写缺失的数字等。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问 题的解决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清晰。 第四节:活动三:数学思维训练之问题解决策略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解决策略的能力 活动描述:提供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 解决策略,如分解法、逆向思维、列方程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 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第五节:活动四:数学思维训练之图形思维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活动描述:通过提供一系列与形状、空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 展图形思维。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或者周长,或者 让他们分析并填写一个图形的特征等。这样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观 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图形概念的理解。 第六节:活动五:数学思维训练之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活动描述: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 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给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让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或者让他们设计一个数学游戏等。这样的活 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汇编教案例文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汇编教案例文教学设计,第一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摸索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汇编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汇编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进程,在操作、视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2、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视察,并在经历中发觉规律。 3、在操作与交换中,体会归纳、替换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记录卡,纸板等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入,运用方法 1、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组立体图形,看谁能最先看出: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有8个小正方体)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2、师:看来仅有视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视察基础上加入公道的推断,把你视野所及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我们就连续用视察和推断这两种方法来探索《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 2、师:连续看大屏幕,这有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 师: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 师追问: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你怎么只数了三个? (学生可能回答: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一个也没露出来,就不用看了) 师生一起依照上面、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 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学生可能回答: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 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 (生重复方法)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为何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 (学生可能回答:由于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 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视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视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3、学生操作 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想一想,与同伴交换。

小学五年级下期数学思维训练(奥数)《数的整除》教学设计及练习题

数的整除 专题简析: 数的整除是研究自然数之间关系的学问。我们在课本中已经学习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本讲让我们来探讨能被4或25,8或125,9,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 例1研究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四组数如下: (1)424 316 9840 628 880 (2)7354 126 766 894 9343 (3)925 575 850 1000 8075 (4)835 355 360 1005 495 把第(1)、(2)两组数分别除以4,第(3)、(4)两组数分别除以25,找出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分析与解答: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第(1)组的数都能被4整除,而第(2)组的数都不能被4整除;同样,第(3)组的数都能被25整除,第(,4)组的数都不能被25整除.。仔细观察这四组数的末两位数会发现:第(1)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两位数都能被4整除,而第(2)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两位数都不能被4整除;同样,第(3)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两位数都能被25整除,而第(4)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两位数都不能被25整除。 所以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4或25整除。

随堂练习: 1、判断31 2、142、280能否被4整除。 2、判断375、260、165能否被25整除。 例2研究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四组数如下: (1)4840 3160 7544 6112 2248 (2)5551 9854 4886 1102 4540 (3)3750 3500 3875 2625 5375 (4)2005 1050 2795 7350 1985 把第(1)、(2)两组数分别除以8,第(3)、(4)两组数分别除以125,找出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分析与解答: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第(1)组的数都能被8整除,而第(2)组的数都不能被8整除;同样,第(3)组的数都能被125整除,第(4)组的数都不能被25整除.。仔细观察这四组数的末三位数会发现:第(1)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三位数都能被8整除,而第(2)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三位数都不能被8整除;同样,第(3)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三位数都能被125整除,而第(4)组中的每个数的末三位数都不能被125整除。 所以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8或125整除。 随堂练习: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篇一: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00题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00个问答(1) 1.765×213÷27+765×327÷27 解决方案:原始公式=765÷27×(213+327)=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决方案:原始公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决方案:(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00万玖拾玖万壹仟玖佰玖拾玖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 × 477-198)÷(476 × 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始公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公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 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决方案:(209+297)*23/2=5819 7.计算:

解决方案:原始公式=(3/2)*(4/3)*(5/4)*……*(100 / 99) * (1 / 2) * (2 / 3) * (3 / 4) *... * (98 / 99) = 50 * (1 / 99) = 50 / 99 8. 解决方案:原始公式=(1*2*3)/(2*3*4)=1/4 9.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 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决方案: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删除的两个数字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10.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 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决方案:28×3+33×5-30×7=39 11.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 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决方案:如果第二组有x个数字,那么63+11x=8×(9+x),x=3。 1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 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 几分?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 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3.母亲每四天去一家副食品店,每五天去一家百货公司。妈妈平均每周去这两家商 店几次?(十进制)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4.B和C的平均数与a的平均数之比为13:7。计算a、B和C的平均数与a的数之比。解决方案:如果a的数为7,则B和C的总数为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a、B和C的平均数量与a的数量之比为11:7。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电子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一)【例1】解方程: (1)x+63= 100 (2)x-127=2.7 (3)9x=6.3 (4)x÷5=120 【巩固】解方程: (1)x-7.4=8 (2)3+x=18 (3)0.4x=2.4 (4)x÷5=0.016 【例2】解方程: (1)x+3x=664 (2)4x-x=72 (3)x+7x-4x+x=(15-5)×4 【拓展】解方程:(1)3x+5-2x=13 (2)5x-8x+6x-10x=15 【3】解方程:(1)8x-15=3x+5 (2)15x+3=28+14x (3)3x-3=2x+2 【巩固】解方程: (1)12x-4=7x+6 (2)15x+5=8x+40 (3)0.1x+0.75=3-0.125x 【拓展】解方程:

(1)x+3x+5+2x+1=840 (2)5x-8+6x=10x+15 (3)11x+42-2x=100-9x-22 (4)8x-3+2x+1=7x+6-5x 【例4】解方程:(1)4x+48=6x-8 (2)46-5x=x-6+4 【拓展】解方程:(1)2x+35-3x=15x-39 (2)0.4x-0.08+1.5=0.7x-0.38 【课后练习】 1、解方程:(1)x-0.52=1.3 (2)x+2.7=14.2 (3)0.5x=3.9 (4)x÷2.5=4 2、解方程:(1)x+3x=160 (2)4x-x=249 (3)3x-2x+x=(11-3) ×4

3、解方程:(1)3.4x-1.02=0.2x+16.9 (2)2x+5=25-8x 4、解方程:(1)x+3x+14=134 (2)x+3x+2+3+2=127 5、解方程:(1)1.5x+0.5=2.5x-0.5 (2)6x-59=10x-75 6、解方程:(1)60x-40=(60+20)×(x-5) (2)32x+32×0.5-25x+64x=24x+496-49x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活动教案(已完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教案 小数的巧算(6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运算律做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灵活应用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使题目中的数尽可能快的化为整数。 教学过程: 例1 计算 分析利用小数乘积移位法则,有 , ,则 例2 计算 分析因为 ,

, ,有 随堂练习 1、计算 2、计算 例3 计算 分析除数是0.25,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题目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4,将原式转化成除数是1的除法。则 例4 计算 分析第一项与第三项都有因数7.816,第二项中的 ,因此

随堂练习 1.计算 2.计算 例5 计算 分析:题目是两个积相减,但是没有相同的因数,不能运用乘法分配率,由于9999和6666都是3333的倍数,我们可以运用积不变的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则 例6 计算: 分析若直接进行乘法运算,将会出现许多项小数的两两积,运算将变得十分繁琐。注意到全式只出现4个数:1、0.12、0.23、0.34,每个括号中出现的数是这四个数不同的组合,若是适当地将某些组合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字母表示,则可以化零为整,减少运算步骤。

, ,则 随堂练习 1.计算 2.计算 提示:令 , ,将原式化简为M、N的表达式。 总结:特殊小数相乘化整的例子,如 ; ; ; ; 等等。

质数与合数(6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 2、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自然数按照能被多少个不同的自然数整除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只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这类数只有一个,就是1。 第二类:只能被两个不同的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因为任何自然数都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所以这类自然数的特征是大于1,且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这类自然数叫质数(或素数)。例如,2,3,5,7,… 第三类:能被两个以上的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这类自然数的特征是大于1,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它一些自然数整除。这类自然数叫合数。例如,4,6,8,9,15,… 教学过程: 1、学生说一说 2、 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_________ 5的倍数的特征:_________ 3的倍数的特征:_________ 2、7的倍数有:________11的倍数有:________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第一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的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不断地发展。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例如:学生学过分数的约分、通分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如果能适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两者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不过所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 二、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例如,看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34人”,就要启发学生联想到:女同学比男同学少34人;看到“红花比黄花少12朵”,就要启发学生联想到:黄花比红花多12朵……通过这样的联想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应用题“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5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4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