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药疹的发病机理

药疹的发病机理

药疹的发病机理
药疹的发病机理

药疹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功能恢复期,所用药物在正常用量情况下引起的一种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我国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草案)中明确规定不良反应的具体范围为:①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②新药投产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③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畸形、突变、癌变;④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⑤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⑥疑为药品间互相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⑦其他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药疹(drug eruption)则是主要发生在皮肤及(或)黏膜上的药物不良反应,故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或称为皮肤药物反应(cutaneous drug reactions,CDR),即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据统计,药疹占ADR的1/4-1/3,新加坡卫生部药物警戒权威机构统计2003年药疹占ADR中46﹪。药物不良反应由来已久,但在20世纪后期以来,医药学高度发达,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但发病率逐渐增多,新型的药物反应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ADR是一类不断发展的疾病,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认识。

皮肤是ADR中最常累及的器官,药疹在ADR中最为常见,波士顿药物监测协作组在37000名住院患者中统计医院常用药物的药疹发生率为2%。Hunziker等(1997)报告了瑞士3家医院1974-1993年20年中药疹患者数,在48005住院患者中有1317人(2.7%)发生过药疹。最常见的致病药物为青霉素及磺胺类,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为斑丘疹形皮疹(91.2%)及荨麻疹形皮疹,与上述波士顿调查结果相似。而在法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报告在住院病人中,药疹发病率约0.5﹪,外科病人中则为0.01﹪。但仅有约55﹪患者可确定药疹的发生与一种特别的药物有关。在临床表现中,主要为单纯的发疹型(75-95﹪)及荨麻疹型(5-6﹪)。严重的药疹比较少见,Roujeau等(1990)及Schof等(1991)分别报告了在法国和德国所作的5年基于人口调查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发生率在法国为1.2/100万,在德国为0.93/100万。Rzany等(1996)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TEN、SJS/TEN重叠)发生率在德国

为1.53/100万。Chan等(1990)报告了美国部分城市1972—1986年严重药疹发生率,在20~64岁组为1.8/100万,而20及65岁组则分别为7/100万及9/100万,最常见的致病药物为苯巴比妥、呋喃妥英、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及羟氨苄西林等。

上海市几所大医院皮肤科协作先后对1949-1954年的20万、1955-1958年的28万及1982-1986年的38万门诊初诊患者皮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疹在初诊患者中的比数分别占0.5%、1.2%及2.37%。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统计的致病药物主要有4大类:以磺胺类占首位(21.6%),其余依次为阿司匹林、安乃近为首的解热镇痛剂(14.3%),青霉素为首的抗生素制剂(12.3%)及苯巴比妥为首的镇静安眠剂(11%)。到90年代初统计则以抗生素类占首位(25%),而其中以头孢菌素占多数;抗痛风药(别嘌呤醇)与抗生素类并列(25%),其余依次为解热镇痛剂(19.2%)、镇静抗惊厥剂(13.5%)及磺胺类(11.5%)后者均为复方新诺明SMZ+TMP)。这与60年代初的统计有了较大变化。除上述几大类,报道较多的还有痢特灵、非类固醇抗炎剂、噻嗪类、普鲁卡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及血清生物制品等。中草药制剂诱发的药疹及其他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黄进华等选定1991-2002年《中华皮肤科杂志》等专业杂志作为资料来源,在共 3 285 例药疹中,致敏药物所占比例如下:抗生素类药物42. 25 %(1 388 例) ,解热镇痛类17. 32 %(569 例) ,磺胺类7. 76 %(255 例) ,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 6. 39 %(210 例) ,异种血清及疫苗类 3. 14 %(103 例) ,中药类 4.

47 %(147 例) ,别嘌呤醇5. 63 %(185 例) ,喹诺酮类2. 41 %(79 例) ,其它10. 62 %,(349 例) 。常见引起不同类型药疹的药物见表1。

表一: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

药疹类型常见药物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苯妥英钠、非甾体抗炎药、别嘌呤醇、磺胺、呋喃坦啶、柳氮磺胺吡啶、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盐酸哌唑嗪、噻苯达唑等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青霉素、磺胺、对氨基水杨酸、砷剂、金化合物、汞制剂、异烟肼、氯磺丙舒、酚噻嗪等

多形红斑型药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柳氮磺胺吡啶、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灰黄霉素、酮康唑、苯妥英钠、酚噻嗪、非甾体抗炎药、氨甲喋呤、炔雌醇、可待因、

甲氰咪呱、速尿、别嘌呤醇等

麻疹型、猩红热型药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灰黄霉素、氨基水杨酸、抗惊厥药、抗组胺药、氯噻嗪、胰岛素、白消安、酚噻嗪类、砜、硫氧嘧啶、别嘌

呤醇等

荨麻疹型药疹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灰黄霉素、水杨酸盐、酚噻嗪、胰岛素、巴比妥酸盐、吲哚美辛等

固定型药疹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甲硝唑、口服避孕药、巴比妥酸盐、水杨酸盐、非那西汀、酚噻嗪、安替比林、奈普生、导眠能、安眠酮、金、奎

尼丁等

湿疹型药疹胂凡纳明、氯丙嗪、异丙嗪、氯噻嗪、水合氯醛、眠尔通、新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普鲁卡因、雷锁辛、维生素B1、碘化物、氯磺丙

脲、甲苯磺丁脲、氨茶碱等

紫癜型药疹抗生素类、巴比妥类、非甾体抗炎药、利尿药、奎宁等

痤疮型药疹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雄激素、苯妥英钠、异烟肼、氟哌啶醇等

脓疱型药疹大环内酯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某些生物制剂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刺激因子等

第Ⅰ型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

第Ⅱ型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第Ⅲ型血清病样综合征、血管炎及迟发性荨麻疹等,患者可有关节炎、肾炎及发热第Ⅳ型接触性皮炎型或湿疹型药疹、麻疹样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等

肉芽肿反应局部使用金属,注射一些填充物质如矿物油、透明质酸酶等可引起肉芽肿反应。长期用溴剂者可发展成肉芽肿样损害。

光敏反应光敏感性皮炎型药疹等

2、非免疫性反应机制

某些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学作用、毒性作用、生态失衡及酶系统的干扰等,都可能引起皮肤病变,有以下几种机制:(1)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某些药物如吗啡、可待因可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有些药物(如阿斯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变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即抑制环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减少;(2)药物蓄积或过量,如长期服用阿的平引起全身皮肤黄染,服用白血宁(氨喋呤)常引起皮肤出血;(3)药物的副作用及生态失衡,如细胞毒药物引起脱发,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发生皮肤黏膜念珠菌病;(4)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或抑制其它药物的排泄或降解;(5)药物可以引起已存在的皮肤病激发如β-阻滞剂可引发银屑病样皮炎。

3、影响因素

(1)制剂如油剂青霉素较水剂青霉素容易致敏;非结晶型胰岛素较结晶型胰岛素容易致敏,据分析这种情况可能与其赋形剂有关。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制剂多含有多种不同的赋形剂或添加剂,其中诸如某些色素、香料、高分子油脂、溶媒等都有可能成为致敏因素如1937年美国市场上出售一种磺胺制剂,用二乙烯乙二醇(diethyeneglycol)作溶媒,结果不少服用者因此而致死;在加拿大有100多种药物含有可诱发哮喘的酒石黄(tartragine)作为着色剂。药物制剂中因制作工艺问题可能混入某些杂质,亦可能成为引发ADR潜在因素,如青霉素反应之多,有认为与其含有蛋白性杂质有关。

(2)给药途径一般而论,药物外用比内服比较容易引起反应,如磺胺类、抗组胺类药物即有此情况;注射比口服较易引起反应,如抗生素类。皮肤试验(划痕、皮内)、眼结膜滴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药物的局部外用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统称为接触性皮炎,但也偶有因药物吸收而以前全身性甚至是严重的药疹。

(3)用量与疗程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引起ADR甚至致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采用“短程锑剂疗法”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将1个月的剂量集中在3-7天内用完,在治疗中产生大量的药疹,发生率高达30—40%,显然与用量过大有关。一些药物即使有毒性,但若患者因治疗需要而必须长期用药,如一些癌症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因长期应用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者相当多见。此外,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同一种药物的频繁反复使用,或几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引发药物反应的可能性势必增加,出现交叉过敏或多元性敏感。

(4)药物化学特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致敏性不同,一般而论,高分子量生物制品较低分子量化学药物容易致敏;有机性化学药物较无机性化学药物容易致敏;人工合成药较天然药物容易致敏;重金属盐类药物较轻金属盐类药物容易致敏;在卤素化学药物中,碘化物较溴化物容易致敏,而氯化物则极少过敏。

此外,一种药物导致过敏,并非决定于该药物的全部组成部分,而往往只决定于该药物中某一特定的化学结构,即抗原决定簇(determinant).因此,在一些不同药物之间由于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即可发生交叉过敏(cross-sensitivity),如磺胺类与普鲁卡因,均具有苯胺结构,氯丙嗪与异丙嗪(非那根),均具有酚噻嗪结构。青霉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发生交叉过敏率可高达50%以上,而与第二代、第三代发生交叉过敏的概率则明显减少。

(5)体质因素个人有过敏性疾患史者,其药物过敏发生率较无过敏史高4-10倍;亲代有过敏史者,药物过敏发生率较亲代无过敏史者高1倍;有异位素质家族者,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比无异位素质家族史人群高2-3倍。

此外,营养不良或贫血对一些免疫抑制剂或抗癌药易发生ADR;精神紧张、情绪不佳时,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

(6)外界环境如病毒感染可导致患者对氨苄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部分药物用后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可诱发光毒性和光敏性药疹。用于静脉滴注的葡萄糖溶液,因真菌、细菌污染,特别在夏季,并非罕见;因保管不善或存放环境不佳而导致药物变质,均应予以注意。从事药品研究和生产的人员,由于接触(皮肤、呼吸道)某些原料、中间体或成品可产生药疹、哮喘或其他毒副药物反应。

【临床分型】

药疹的表现多种多样,外观多无特殊性,可模拟多种皮肤病。药疹可累及皮肤、黏膜和各个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较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

1、固定型药疹

此型是药疹中较常见的一种,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和黏膜,尤以口唇、口周、外生殖器部位多见。皮疹形态特殊,典型表现为单个或数个水肿性红斑,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重者红斑上可有水疱、大疱(图16-1)。自觉瘙痒。停药后一周左右红斑可消退,留有色素沉着,不易消退。外阴部皮损易发生糜烂,疼痛难忍,病程较长。再次服药时,在原皮疹处出现扩大的红斑,并可有新出皮疹,个别重者可泛发全身,迅速出现弥漫性红斑,继而发展为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2、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疹

引起此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青霉素、阿司匹林、血清制品及磺胺等。皮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持续时间较长。血管性水肿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荨麻疹伴发。若发生喉头水肿,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停药后1周至数周上述症状可消失,但荨麻疹可持续很长时间,转为慢性荨麻疹。3、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

本型药疹较常见。易引起此型药疹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巴比妥等。皮疹多突然发生,遍及全身,形态与猩红热、麻疹皮疹相似,但色泽鲜红,瘙痒明显。可伴有发热,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多无头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内脏一般不累及。停药后1~2周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

4、多形红斑型药疹

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及青霉素等药物引起。皮疹表现为豌豆大至蚕豆大水肿性红斑、丘疹,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可有水疱,对称分布于四肢。自觉瘙痒。部分患者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受累,发生糜烂,引起疼痛。药物引起的多形红斑与其它原因引起者较难鉴别,但前者虹膜状或靶形红斑多不典型,且损害分布弥漫。

少数患者皮疹泛发全身,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并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呼吸道、肝、肾损害,称为重症多形红斑,亦称Steven-Johnson 综合征。本型预后差,可致死。

5、湿疹型药疹

外用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可引起局部皮肤接触过敏,发生接触性皮炎,再次内用该药物或结构类似药物时,在原皮疹部位发生湿疹样皮疹,并可泛发全身。病程较长,常持续1个月以上。

6、紫癜型药疹

常由抗生素、奎宁、利尿药等引起。紫癜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多形红斑型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伴发。药物引起的紫癜因机制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类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隆起于皮肤表面,好发于小腿;另一类是血管炎引起的紫癜,稍隆起,好发于关节周围,常伴发风团或红斑,中心可有水疱或血疱。少数患者可有腹痛、血尿、便血等。

7、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是最严重的药疹之一,较少见,引起本型药疹的主要药物以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及抗生素等常见。

本型药疹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皮疹开始为片状红斑,迅速遍及全身,继而发生松弛性大疱,表皮极易擦破,露出大面积红色糜烂面,似烫伤样,重者体无完肤。疼痛剧烈。黏膜常受侵犯,眼、口、鼻、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均可剥脱。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有高热、关节疼痛、呕吐、腹泻等。内脏器官常受累,表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蛋白尿、水电解质紊乱等。

病情轻者多于1个月内痊愈,如有严重并发症,以及治疗不及时者可导致死亡。

8、剥脱性皮炎型(红皮病型)药疹

本型是重症药疹之一,发病率不高。引起本型药疹的常见药物有巴比妥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一般潜伏期较长,如是初次用药,多在20天以上。皮损表现为初起于面部、四肢水肿性红斑,迅速遍及全身,尤以面部肿胀显著。可有糜烂、渗出、结痂,皱褶部位多见。继而大片皮肤脱屑,肢端呈手(袜)套样角质剥脱(图16-2)。病程较长,数月后红斑消退,脱屑减少,渐恢复正常。常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呕吐、头痛等。内脏器官受累较多见,可有肝肿大、黄疸、血尿、蛋白尿等。若抢救不及时,可死于全身衰竭、尿毒症、心力衰竭、肝昏迷以及继发感染等。

9、光敏感性皮炎型药疹

内用或外用光敏感性药物,经日光照射后,在面部部位以及远隔曝光部位皮肤发生光敏感性皮炎。常见的光敏感药物有磺胺类、喹喏酮类、异丙嗪、四环素、灰黄霉素以及补骨脂等。药物引起的光敏感性皮炎有二种,一种为光毒性反应,表现为曝光部位发生晒伤样红斑,重者可出现水肿、水疱,消退后留色素沉着;另一种是光变态反应性皮炎,表现为日晒部位及未经日晒的远隔部位发生湿疹样皮疹。停药后可持续数周。

10、痤疮样药疹

表现为毛囊性丘疹、脓疱,与寻常痤疮相似,但皮疹形态较单一,粉刺少见。多见于长期服用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雷米封以及避孕药的患者。多于服药1~2个月以上发生,病程较长,停药后可迁延数月。

11、泛发性脓疱型药疹

常急性起病,始于面部及皱褶处,迅速波及全身。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脓疱,停药后几天内迅速干涸、脱屑。伴发热、寒战。可由抗生素、卡马西平等要引起。

药疹表现多种多样,除上述几种常见类型外,尚有苔藓样型药疹、红斑狼疮综合征以及色素沉着等。

三、实验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可增多,常半嗜酸细胞增多。个别白细胞减少。

2、若内脏损害,可有肝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

3、致敏药物的检测

(1)皮肤试验

①划痕、挑刺(prick)或皮内试验阳性反应提示皮肤对该药过敏,但口服或注射给药不通过皮肤,可不引起反应。另一方面,皮试阴性后给药发生反应的亦非少见。许多例青霉素药疹,都是在皮试阴性后给药引起的。再者,皮内试验的危险性与再暴露试验基本一样,进行前要采取预防措施。而且对某药反应的患者,常不一定对该药本身而是对它的代谢产物过敏。例如对青霉素反应的,常是对它的衍生物青霉酸基团而不是对青霉素本身过敏。还有的药疹是对药物所含杂质而不是对药物本身的反应。

②皮窗试验(skin window test) 将被试药物放在几毫米擦伤的正常皮肤上,覆以盖玻片,对药物敏感的患者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后,盖玻片上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波动于0.20-0.95,而对照组则在0-0.07之间,但试验结果常不可靠。

③斑贴试验对固定性药疹、湿疹型药疹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其他类型药疹的诊断无用。(2)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致敏药物与患者白细胞共同培养,观察淋巴细胞母细胞样转化情况。因确定的致敏原难以肯定,且假阴性较多,故其诊断价值有限。

(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体外培养的致敏淋巴细胞在致敏药物作用下,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本试验主要检测T细胞功能,抑制试验阳性提示对该药物迟发超敏反应的存在。

(4)嗜碱粒细胞脱粒试验

致敏药物与患者的特异性IgE抗体起反应,使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若脱颗粒细胞计数达50%以上即为阳性。对诊断I型反应有一定帮助。

(5)被动转移试验(Pransnitz—Küstner test)

患者血清中的IgE抗体可转移到正常人局部皮肤,借此可间接测定致敏药物,主要适用于I型药物反应。

(6)放射性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

用于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将致敏药物与患者血清相加,如血清内含有针对该致敏药物的IgE抗体,则两相结合,再加入以同位素标记的抗血清,则三者结合成带放射性的复合物,用伽玛计数仪测定其具体放射量,据此测定患者是否对该药物过敏及其敏感的程度。RAST 可能是现有的检测特异性IgE抗体最精确和敏感的试验技术。

【诊断与鉴别诊断】

药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如下:

1、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若为初次用药,一般7~10天发生,长者可达20天,若重复用药,则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发生,多在24小时以内;

3、起病急,除固定型药疹外,皮疹多泛发,对称分布,色泽鲜艳;

4、瘙痒明显;

5、一般停用致敏药物后可很快消退,再用该药或结构类似药物后可再发;

6、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好。

在临床上,由于药疹形态学上的多变性需和一些疾病鉴别。

对发疹型药疹,应特别注意和一些发疹性传染病相鉴别,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需与麻疹或猩红热相区别,麻疹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发热2-3天颊粘膜可见koplik氏斑,常在发热4-5天出疹,有出疹顺序:常有耳后向颈部前额蔓延,逐渐波及面、肩、胸背、腹、四肢及全身。皮疹最多时体温达最高峰。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猩红热患者发疹前有高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皮疹由颈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在弥漫潮红基底上密集斑点,疹间无正常皮肤。特征性体征有口周苍白环、草莓舌、Pastia征(肢体皱褶处线状压不褪色红斑),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咽培养可见乙型溶血链球菌。但在临床上,一些患者由于曾使用疫苗等原因皮疹不典型,特别是一些患者先有“上感”或“扁桃体炎”病史,再服药物,此时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与麻疹或猩

荨麻疹型药疹比较其他原因引起的荨麻疹来说,一般发病较急,皮疹较重,颜色更为暗红,消退较慢,可持续24小时以上。但大多时候鉴别意义不大。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鉴别。此类药疹早期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急性发病,发热较为普遍,全身症状较重。需详细询问病史,如湿疹、银屑病、毛发红糠疹,并要排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脓疱型药疹需与角质层下脓疱病、脓疱型银屑病等进行鉴别:角层下脓疱病是角质层下的浅表性无菌脓疱,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脓疱常为环形,四肢屈侧及皮肤皱褶处多见,病程为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与前者的急性发病,有服药史显然有别;而脓疱型银屑病常有寻常型银屑病史,脓疱发生于红斑基底上,结合特征性组织病理可作区别。

其他类型药疹诊断时除皮疹外根据服药史及潜伏期,再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治疗】

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并促进致敏药物排出,抗过敏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

1、轻型药疹

这种药疹多有自限性,停药后很快能消退。一般可给予抗组胺药、大剂量维生素C及钙剂等。病情较重者,如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伴中高度发热,可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30~40mg/d,待皮疹基本消退、体温降至正常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局部治疗应根据皮疹类型选用粉剂、油剂或溶液,起止痒、消炎、消肿等作用。

2、重症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常合并高热及肝肾等多脏器损害,死亡率高。应及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

(1)抗组胺药口服

(2)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3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最好维持24小时。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病情重笃者可加大剂量,必要时可采用冲击疗法。

(3)防治继发感染

消毒房间及床单等物品以预防感染。如有感染,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注意避免交叉过敏及多元过敏。

(4)积极治疗内脏器官损害

(5)支持疗法

补充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等。

(6)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室温,以免受凉。眼部护理要及时,以防粘连。

3、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注射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多见。特点是发作快,多在用药后立即或30分钟以内发生。表现有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以及面色苍白、呕吐、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皮肤可起风团、红斑。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立即停用致敏药物,立即抢救。具体措施如下:

(1)使患者平卧

(2)脱敏治疗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同时肌注地塞米松5mg,然后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500~1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可15分钟后视病情重复注射。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支气管痉挛严重,可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g。如有喉头水肿应作气管切开。

(4)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低血压

(5)纠正酸中毒及对症处理

【预防】

药物反应大多是医源性疾病,虽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大大减少。

1、杜绝滥用药物;

2、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体质及有无药物反应史,勿再用该药及与该药结构类似的药物;

3、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血清制品之间,必须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作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

4、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警告症状,作到早发现,及时抢救。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 1.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2、临床特点: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 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 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③均伴发热,体温 常在39-40E,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④病情重、 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3、诊断要点:符合①、②、③条者。 患者,男, 45岁, 4月 20日患者因“尿酸高”于外院就诊,给予口服别嘌醇。 4 月 29 日患者出现乏力,畏寒,双眼不适等症状。自服退烧药及局部用滴眼剂,症状未见缓解,并与 4 月 30 日起前胸开始出现红斑,双手心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水疱,伴高热,体温最高达 40 度。就诊,我院,体温控制不佳,且皮疹渐累及全身。 5月 4日皮科查:患者全身弥漫暗红色斑疹,红斑基础上可见樱桃至核桃大水疱,最大直径达 7cm,疱壁薄,松弛,疱液呈黄色,部分水疱破溃,以躯干部为主的皮疹大面积融合,表皮松解。躯干、耳后、上肢可见散在糜烂面,口、眼、生殖器粘膜糜烂,双眼睑水肿,唇可见糜烂、结痂,双手肿胀,尼氏症( +)。 5月 3日尿常规:尿胆原 3+,蛋白质微量。生化: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51正常值)120 U/L, AS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1 U/L, ALB 32g/L ; 5 月 5 日生化:ALT 171 U/L ,AST 80 U/L,ALP 98 U/L ,GGT (谷丙酸氨基转移酶)123umol/L, TBiL 20.7umol/L, DBiL 11.2 TBA 7.2umol/L ;停用别嘌醇,给予甲强龙、美平静滴,血浆 1400ml 分 4 天静滴,外用百多邦、炉甘石洗剂,红霉素眼膏、氯霉素眼水, 5月 1 0日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 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 ①有一定的潜伏期; ②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 ③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 ④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 ⑤病情重。 诊断要点:符合③、④条者。 患者,男,34岁,因“高尿酸血症”于3月1日起口服“别嘌醇片”,每次0.2g, 每天3次。连续服用20天后,全身初见皮疹,类似麻疹,并开始发热 38C,后升高至40.7C。患者在外院一直以“病毒疹”治疗,后出现全身皮肤脱落,尤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常见皮疹鉴别列表、

病毒性皮疹、细菌性皮疹、 皮肤病、风湿类皮疹、其他类。 疾病病因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 病毒性1、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 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 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 疹期体温最高 全身症状轻,耳 后、枕部有淋巴结 肿大,并有触痛 2、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 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 退疹出 一般情况良好,高 热时可有惊厥,耳 后、枕部淋巴结亦 可肿大 3、肠道疾病埃可病 毒、柯萨 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 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 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 后出疹 发热、咽痛、流涕、 结膜炎、腹泻、颈 部和枕后淋巴结 肿大 4、风疹、风疹病 毒 (rubella virus)、,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 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 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 疹、淡红色细点状斑疹、 斑丘疹、或丘疹,部分融 合后类似麻疹。躯干、背 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 类似猩红热皮疹。皮疹一 般持续1~4天消退, 发热、出疹前 1~2日,可有 低热或中度 发热, 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耳后、枕 后及颈部淋巴 结肿大、病情较 轻,预后良好。 5、水痘、水痘-带 状疱疹 病毒 (varicell a-zoste r virus, VZV)初 次感染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 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 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 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 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 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 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 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 日后结痂。部分皮疹仅 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 该病待征之一 发热1~2日 即进入发疹 期。 多数典型水痘 患者皮疹不多, 全身症状亦轻, 较少发生严重 并发症。重型者 则皮疹密布全 身,甚至累及内 脏(如肺部),全 身症状亦重,热 度高,热程长。 成人水痘常属 重型。

常用抗肿瘤药物大全

.抗肿瘤药物大全 15.1.烷化剂 苯丙氨酸氮芥L~Phenylalanine Mustard (D) 【别名】美法仑,爱克兰。Melphalan,Alkeran。【医保】乙 【应用】能进入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和一切增生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组织的细胞核分裂,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8~10mg/m2,每日1次,连用4~6日,每隔6周重复1次。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规格】片剂:2mgx25片/瓶,¥¥¥。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D) 【别名】环磷氮芥。ENDOxAN,CTx。【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被活化,释放出氮芥基,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亦通过杀伤多种免疫细胞而抑制抗体形成,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晚期肺癌、晚期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及睾丸肿瘤。 【用法用量】口服:50~100mg/次,2~3次/日,1疗程总量10~15g。静注:联盒用药1次500mg/m2,每周1次,连用2次,3~4周为1疗程。 【副作用】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 【注意事项】(1)盒用巴比妥或皮质激素、别嘌醇等肝药酶诱导剂时需注意。(2)肾功能异常慎用。(3)本品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时应多喝茶水。 【规格】粉针剂:0.2g/瓶,¥。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D) 【别名】匹服平。Isofamide,Iphosphamide。【医保】乙 【应用】环磷酰胺同分异构体,对造血系统毒性较环磷酰胺低。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子宫癌、食管癌。 【用法用量】静滴:常用剂量每次1.2~2.0g/m2,每日1次,连续5日,每3~4周重复1次。 【副作用】同环磷酰胺。 【注意事项】(1)对本品过敏、严重骨髓抑制、肾功能不良、双侧输尿管阻塞者禁用。(2)注意骨髓、肝、肾功能改变情况。(3)本品应与泌尿系统保护剂美司那(见19.解毒药)盒用。 【规格】粉针剂:1.0g/瓶,¥¥¥¥。 甲环亚硝脲MeCCNU 【别名】司莫司丁。Semustine。【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其氯乙基部分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烷化发挥抗肿瘤作用。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脑瘤、肺癌。 【用法用量】口服:单用100~200mg/m2,每6~8周给药1次,亦可36mg/m2 ,1次/周,6周为1疗程。盒用其他药物可75~150mg/m2 ,1次/6周或30mg/m2,1次/周,连给6周。 【副作用】迟发性骨髓抑制,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亦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脱发、肝损等。 【规格】胶囊剂:50mgx5粒/瓶,¥¥¥。 尼莫司汀NIMUSTINE 【别名】丁禾青。【医保】乙 【应用】脑肿瘤、消化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通常,本剂按每5mg溶于注射用水1ml的比例溶解下述剂量,供静脉或动脉给药。1.以盐酸尼莫司汀计,按体重给药,1次给2~3mg/kg,其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2. 以盐酸尼莫司汀计,将1次量2mg/kg,隔1周给药,2~3次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副作用】 1.重大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有时出现出血倾向、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等,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周围血象检查,若发现异常应作适当处理。(2)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偶出现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2.其他不良反应:(1)过敏症:有时出现皮疹,若出现此类过敏症状,应停药。(2)肝脏:有时出现AST、ALT等上升。(3)肾脏:有时出现BUN上升、蛋白尿。(4)消化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呕吐,有时出现口内炎、腹泻等。(5)其他:有时出现全身乏力感、发热、头痛、眩晕、痉挛、脱发、低蛋白血症。禁忌:(1)骨髓功能患者禁用;(2)对本品有严重过敏症既往史患者。 【注意事项】 1.下列患者慎用:(1)肝功能损害患者。(2)合并感染患者。(3)水痘患者。2.会引起迟缓性骨髓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充分观察患者状态。若发现异常应作减量或停药等适当处理。另外,长期用药会加重不良反应呈迁延性推移,因此应慎重给药。3.应充分注意感染症及出血倾向的出现及恶化。4.小儿用药应慎重,尤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5.小儿及育龄患者用药时,应考虑对性腺的影响。给药途径:不得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7.本品与其他药物配伍有时会发生变化,故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盒使用。8.本品溶解后应迅速使用,因遇光易分解,水溶液不稳定。9.静脉内给药时,若药液漏于管外,会引起注射部位硬结及坏死,故应慎重给药以免药液漏于管外。 【规格】粉针剂:25mg/瓶,¥¥¥¥¥。 15.2.抗代谢药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x)

药疹(doc13)(1).doc

第十三章药疹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 1.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 2.药物因素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但不同种类的药物引起药疹的危险性是不同的。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①抗生素以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为多见,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嗯唑(SMZco)引起的药疹较多;痢特灵引起的药疹临床上也较常见;此外易引起药疹的还有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解热镇痛类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 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

苗、蛇毒免疫血清等;⑤中药某些中药及制剂引起的药疹也多有报告。 【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免疫性反应两大类。 1.免疫性反应即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有些药物,如血清、疫苗及生物制品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的作用,但更多的药物是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需在机体内和大分子量的载体(如蛋白质、多糖、多肽)通过共价键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而激发免疫反应。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形,但更多的是其降解或代谢产物,亦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少数药物进入人体后,在光照的诱导下可转变为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变应性药疹称光变态反应性药疹。可致光敏性的常见药物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四环素类及避孕药等。 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①IgE依赖型变态反应(Ⅰ型),可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症状;②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Ⅱ型),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及相应的皮疹;③免疫复合物型反应(Ⅲ型),如血管炎、荨麻疹、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可伴关节及肾损害;④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如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的免疫性反应机制复杂,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所致药疹,既可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亦可以Ⅱ型或Ⅲ型变态反应为主,也可能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变态反应同时参与,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是: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服药者,大多数

各种药疹 切莫大意

各种药疹切莫大意 *导读:药疹,系指用药后用者引起皮肤或粘膜的不良反应,亦称药物性皮炎。据报道,药疹的发病率占用药人数的2%左右,而且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应当引起注意。…… 药物性皮炎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药疹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患基本一样,即过敏反应,既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有着一定的联系。就西药而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主要有四大类,即抗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其表现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10种药疹及其引起药疹的药物。 (1)荨麻疹病人首次用药时,有一个潜伏期4-20天后,才出现风疹块,以后再用同样的药物,仅隔几小时或数分钟即可发病。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与利舍平、心得安、冬眠灵、麻黄碱、阿司匹林、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呋喃唑酮、异烟肼、磺胺类等。(2)固定性红斑每次发病都在同一部位,有紫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央常有水疱,还有发热等症状。致病药物有安宁、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阿米妥、速可眠、氯丙嗪、保泰松、奎尼丁与水合氯醛、阿司匹林、肼苯哒嗪、甲氨蝶呤,以及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 (3)多形红斑利眠宁、氯丙嗪、青霉素、链霉素与水合氯醛、阿

司匹林、氯磺丙脲、磺胺类等药物可以诱发。 (4)结节性红斑诱发该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可待因、阿司匹林、磺胺类、碘类制剂、溴类制剂等。 (5)苔癣样药疹诱发该病的药物有氯喹、利眠宁、奎尼丁、甲基多巴、对氨基水杨酸等。 (6)光敏性药疹有的人应用某种药后,受日光照射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小疱等急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使用药物后数小时内。致病的药物有安宁、利眠宁、脑复新、利舍平(利血平)、四环素、氯喹与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甲氨蝶呤、长春新碱,以及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磺酰脲、磺胺类等50余种。 (7)红斑性狼疮样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能诱发或加重红斑性狼疮,典型症状于中央呈紫色凹陷,边缘红色隆起成椭圆形。致病的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雷米封、保泰松、氯丙嗪与甲基多巴、苯妥英、呋喃咀啶、磺胺类等。 (8)痤疮型药疹由于药物作用毛囊皮脂腺部分,使皮脂腺的机能增强和肥大,或使毛囊阻塞的结果。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有异烟肼、胰岛素、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东莨菪碱与四环素类、激素类、溴制剂、碘制剂类等。 (9)全身剥脱性皮炎为比较严重的药疹,一般首次用药后潜伏期在10天以上,体温多为390c左右,开始像湿疹、猩红热型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层层叠叠,病情严重者,毛发、指甲

皮肤与性病学分类模拟题8含答案

皮肤与性病学分类模拟题8 一、填空题 1. 重型药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2. 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答案: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 3. 致敏药物的检测可分为______试验和______试验两大类。 答案:体内试验体外试验 4.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青霉素链霉素巴比妥类药磺胺类药解热镇痛类药抗癫痫类药 5. 皮肤试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斑贴试验划破试验皮内试验 二、单选题 1.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发疹前曾用多种药物,请从以下药物中确定何为致敏药物______。 A.鲁米纳 B.青霉素 C.链霉素 D.保泰松 E.都有可能 答案:E 2. 男,23岁。因头痛服用索米痛片一粒,1h后唇部发麻,龟头冠状沟处刺痒,继之上述部位红肿。诊断______。 A.药疹

B.单纯疱疹 C.接触性皮炎 D.包皮龟头炎 E.梅毒 答案:A 3. 药疹的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正确?______。 A.药物都是大分子物质,可有完全抗原作用 B.大多药物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也有抗原性 C.低分子量药物需在体内和蛋白质、多糖、多肽等载体结合,才能成为完全抗原 D.药疹无交叉过敏 E.药疹无多价过敏 答案:C 4. 药疹与下列哪项关系正确?______。 A.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B.皮疹与药理作用有关,与服药量有一定相关性 C.剂量大才能发生皮疹 D.与季节有关,春夏季易发 E.与服药时间有关 答案:A 5. 对固定型药疹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___。 A.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药疹 B.边界清楚的红斑 C.停服致敏药物后可痊愈

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1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09T11:35:37.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鲁文荣[导读]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为严重类型药疹。皮疹初起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有干剥与湿剥两种。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和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疹,咽痛3天,发热1天,于2008 年6月29日10pm入院。患者24年前曾发生车祸,外伤致头部神经受损,从此以后每隔15至30天均出现无故骂人、自残等神经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曾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入我院前曾服用 “卡马西平”1周,3天前出现发热、皮疹,入院时T39.3℃,P120 次/分,R22次/分。入院后精神差,发热面容,全身皮肤可见斑丘疹及水疱疹,双眼结膜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畏光,咽部有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口唇、鼻翼可见溃疡及剥脱性皮疹,背部水疱疹已破溃,B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Rt示:WBC:5.61×109/L,RBC:4.05×1012/L。HGB:108g/L,N:78.41%,L:15.32%。胸片示:正常。电解质示:正常,口腔分泌物未找到真菌。诊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给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患者住院24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患者置于单间病房,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室内空气每天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地面、床头柜用1000g/L的含氯制剂湿拖,湿擦。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医护人员进入病室戴好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患者前后要洗手。体温表单独使用,用后浸泡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次数,探视人员须戴口罩,预防患者感染。 2.2皮肤护理对于小水疱,应让其自然吸收,勿使其疱壁破溃;对于大水疱,经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低位穿刺抽吸;对于渗液较多的糜烂面用浸入1∶5000呋喃西林无菌纱布6—8层湿敷30分钟,2—3次/天。对于渗液较少可涂百多邦软膏,并用烤灯照射,为了防止渗出物玷污衣物引起继发感染,根据病情采用暴露疗法,床单要保持清洁、柔软。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2.3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有溃烂,口唇易发生出血、粘连,予以口腔护理Bid,饭前、饭后用口泰或2%硼酸水漱口,以达到杀菌和清洁目的。用金霉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涂口唇,以减少疼痛、出血,防止粘连。 2.4眼、鼻部护理眼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分泌物时, 每天数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白天用抗生素眼药水及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每2小时交替滴眼,睡前要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鼓励患者多做睁眼运动,以防球结膜粘连。并用油纱布盖眼,防止角膜损伤。当鼻腔黏膜出现糜烂、结痂时,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再用植物油软化鼻痂,最后用无菌镊子取出使呼吸通畅。 2.5病情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认真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或加重的感染,有无真菌感染,须监测血压、血糖及生命体征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勿用易过敏及可疑的药物。用药后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应及时就诊。 3 小结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属于重症药疹,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治疗成功与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重症药疹的患者病情复杂,需要护士娴熟的护理技术及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颜红伟,张丽,苏兰若.105例重症药疹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2:108. [2] 李芳,朱红卫,郝红.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124.

最新药物治疗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治疗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013)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 1、EBM的核心思想是 A.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根据最佳临床证据,为个别患者作出合适的治疗策略 B.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C.在批判、评价的基础上收集证据 D.定量总结、系统评价 答案:A 2、服药后,进入血液的药物呈现活性的状态是 A.络合状态 B.复合体状态 C.游离状态 D.吸附状态 答案:C 3、属于肝药酶抑制剂是 A.利福平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氯霉素 答案:D 4、属于快效杀菌剂的是 A.庆大霉素 B.磺胺 C.红霉素 D.青霉素 答案:D 5、糖皮质激素新制剂是 A.化可的松 B.美达松 C.他米松 D.的松药物 答案:B 6、下列哪项属于间接成本的范围 A.求诊支出的食宿费B.伤残造成的误工损失 C.治疗引起的精神痛苦D.医生的工资 答案:B 7、妊娠妇女合并高血压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B.终止妊娠 C.注意观察护理D.停止一切日常活动 答案:A 8、下列不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阿莫西林 B.三唑巴坦 C.克拉维酸 D.舒巴坦 答案:A 9、老年人用药应选 A.剂量 B.用强大 C.对性强 D.合用药 答案:C

10、临床预后指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与药物作用直接有关的指标B.长期大规模人群的观察、随访结果C.病死率、病残率D.降血压药降低心血管事件、卒中发生率 答案:A 11、使用专用红处方的药品是 A. 西药毒性药品 B.放射性药品 C. 麻醉药品 D. 精神药品 答案:C 12、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A.药物过量 B.药物滥用 C.伪劣药品 D.药物依赖性 答案:D 13、洗胃时应注意 A.强腐蚀性中毒患者洗胃有可能造成食道及胃穿孔 B.洗胃过程中如发生惊厥应一边洗胃一边进行对症治疗 C.挥发性烃类化合物口服中毒适宜洗胃 D.每次灌入的洗胃液越多越容易将胃内毒物清洗干净 答案:A 14、促进骨矿化的药物是 A.孕激素 B.活性维生素D3 C.雌激素 D.生素K 答案:B 15、增加胃液pH值的药物不宜与下列哪种抗菌素合用 A.头孢呋辛 B.头孢氨苄 C.头孢克洛 D.阿莫西林 答案:A 16、药物体内过程是指 A.药物被机体吸收的整个过程 B.药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各个组织器官的整个过程 C.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及代谢的整个过程 D.药物被机体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整个过程 答案:D 17、高血压患者合并下列哪种疾病时禁用噻嗪类利尿药 A.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B.合并冠心病C.合并痛风D.合并心律失常答案:C 18、过敏的全身反应不包括 A.过敏性休克 B.药疹 C.血液病样反应 D.神经系统反应 答案:B 19、以下哪类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导致心律紊乱

药疹常见药物

药疹常见药物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斑丘疹,大疱性多形红斑,多毛症。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水疱,红斑,水疱性或固定性红斑,多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样损害,丘疹,鳞屑,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 促皮质素(ACTH)及可的松(cortisone)——风团,血管性水肿,紫癜,痤疮样或湿疹样皮疹,红斑,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色素沉着。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红斑,荨麻疹。 别嘌呤醇(allopurinol)——红斑,斑丘疹,脱毛,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紫癜。 氨基比林(amidopyrine)[匹拉米洞(pyramidon)]——斑丘疹,麻疹样红斑,多形性红斑,风疹块,血管性水肿,固定性红斑,水疱,大疱,紫癜,粘膜损害,血管炎。 氨茶碱(aminophylline)——红斑,红斑狼疮样固定药疹。 氨蝶呤(aminopterin)——口炎,脱发,光线敏感,猩红热样斑,银屑病样皮损疼痛,糜烂或溃破出血。弥漫的色素沉着,在暴露部位尤其明显。 氨酚喹(amodiaquine)——黄褐或灰褐色弥漫性色素沉着,甲床呈青黑色,暴露部位色素沉着尤其显著。巩膜呈淡黄色。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麻疹样红斑,颜色鲜红,广泛散布,常有痒感。鲜红色斑丘疹。 安乃近(analgin,novalgin)——固定性药疹,剥脱性皮炎。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固定药疹,荨麻疹。 安替比林(antipyrine)[非那宗(phenazone)]——红斑,多形红斑,恶性大疱性红斑,固定药疹,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水疱,大疱,口炎等粘膜损害。皮炎消退后,常遗留鳞屑及色素沉着。 肼苯哒嗪(apresoline, hydralaz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包括红斑狼疮性皮炎、头痛、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等,血液白细胞减少,红斑狼疮细胞可被查见,抗核抗体往往阳性,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很少累及。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砷剂(arsenicals)——无机砷剂及有机砷剂的毒性比较大,注射砷剂或胂剂数次以后,可因砷过敏而发生急性皮炎,也有的在长期应用后才发生皮疹。现在,砷剂已很少用,但含硫化砷的雄黄等含砷中药仍常应用,可引起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等,应该重视。砷引起的急性皮炎往往是泛发性红斑,有时是广泛的大疱、丘疹或脓疱,严重时可成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新阿斯凡拉明(“九一四”)尤易引起,同时可有腹痛、腹泻、四肢疼痛、发热及水肿等,尤其手指、眼皮及足部有显著的水肿。注射胂剂后,皮肤发痒及眼皮浮肿往往是早期中毒的表现,应该引起警惕。少数病人发生类似扁平苔藓、玫瑰糠疹或副银屑病的药疹,有时并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长期应用砷或胂剂后,皮肤可发生斑点状色素沉着,无机砷剂尤其引起,可由于砷离子与酪氨酸酶中巯基结合而释出铜离子,并可激活酪氨酸酶,从而促使黑色素增加。有时在弥漫的色素斑中出现雨点状正常皮色。赵越等报告的一患者连续服用牛黄解毒片9年致慢性砷中毒,表现为全身灰黑色色素沉着,

常用抗肿瘤药物配置方法一览表(2)

常用抗肿瘤药物配置方法一览表(2) 序名称储藏溶解溶解后稀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长春地辛遮光,0.9% NaCI6h内使用5%GS 或0.9%NaCI只可静脉注射(缓慢)及静滴(6~12小时),不能肌注、皮下及鞘内注射。 (西艾克,2~10C500~1000ml静注时如果外漏,立即停止用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1%普鲁卡因局部VDS) 封闭,温湿敷或冷敷。 24长春瑞宾遮光,5% GS 或0.9% 5%GS 或0.9%NaCI24 h内室温下储存。 (诺维本,2~8C NaCI125ml,浓度为可静注(6~10分钟内)或静滴(15~20分钟内);给药后用至少75~125ml NVB) 浓度为0.5~2.0 mg/ml0.9%NS、GNS、GS、林格氏液等冲洗:禁止鞘内注射。 1.5~3.0mg /ml静注时如果外漏,立即停止给药并在另一静脉重新开始将剩下的药品注射 完毕。 不可使用碱性药物稀释本品,以免产生沉淀。 25羟基喜树碱遮光0.9 %NaCl可静注(缓慢)、肝动脉给药、动脉滴注、膀胱灌注。 (HCPT)本品不宜用GS等酸性药液溶解。 26伊立替康遮光40mg/2ml12h室温5%GS 或0.9%NaCI静滴(30~90分钟内完成)。 (开普拓)24h冷藏250ml 27拓扑替康遮光1mg/ml注射用5%GS 或0.9%NaCI24h内室温下储存,静滴(不少于30分钟)。 (和美新)水 28足叶乙甙遮光注射用水、0.9%静滴(不少于30分钟):不宜胸腔、腹腔注射或鞘内注射,不能肌注,静 (依托泊苷,NaCI,浓度为滴时注意不能外漏。 VP-16) 10~20mg/L (在与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卡氮芥有协冋作用。 5%GS中不稳定) 29替尼泊苷50mg/5ml0.9 % NaCI静滴(1.5~2小时),不能静注。 (鬼臼噻吩浓度为0.5~1mg/ml5%GS稀释后容易产生沉淀,有沉淀不能使用。 苷,卫萌,与肝素配伍禁忌。

药疹(doc13)(1)

第十三章药疹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病因】 1.个体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 2.药物因素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但不同种类的药物引起药疹的危险性是不同的。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①抗生素以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为多见,包括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嗯唑(SMZco)引起的药疹较多;痢特灵引起的药疹临床上也较常见;此外易引起药疹的还有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解热镇痛类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应多加注意;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眠尔通、卡马西平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较多;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

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⑤中药某些中药及制剂引起的药疹也多有报告。 【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免疫性反应两大类。 1.免疫性反应即变态反应,多数药疹属于此类反应。有些药物,如血清、疫苗及生物制品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的作用,但更多的药物是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需在机体内和大分子量的载体(如蛋白质、多糖、多肽)通过共价键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而激发免疫反应。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药物原形,但更多的是其降解或代谢产物,亦可是药物中的赋形剂及杂质。少数药物进入人体后,在光照的诱导下可转变为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变应性药疹称光变态反应性药疹。可致光敏性的常见药物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四环素类及避孕药等。 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①IgE依赖型变态反应(Ⅰ型),可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症状;②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Ⅱ型),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及相应的皮疹;③免疫复合物型反应(Ⅲ型),如血管炎、荨麻疹、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可伴关节及肾损害;④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如湿疹样及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的免疫性反应机制复杂,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所致药疹,既可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亦可以Ⅱ型或Ⅲ型变态反应为主,也可能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变态反应同时参与,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是: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服药者,大多数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作者:曹艳云, 徐顺明, CAO Yan-yun, XU Shun-ming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1200 刊名: 世界临床药物 英文刊名:World Clinical Drugs 年,卷(期):2013,34(6) 参考文献(14条)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 2005 2.Yuan XY;Guo JY;Dang YP Erythroderma:a clinicaletiological study of 82 cases 2010(03) 3.Li J;Zheng HY Erythroderma:a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tudy 2012(02) 4.Ram-Wolff C;Martin-Garcia N;Bensussan A Histopathologic diagnosis of lymphomatous versus inflammatory erythroderma:a morphologic and phenotypic study on 47 skin biopsies 2010(08) 5.Zhang JC;Sun YT Efavirenz-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2013(01) 6.Markvardsen LH;Jakobsen J Exfoliative dermatitis as a sid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2011(43) 7.Benmously MR;Mokni M;Zouari B Erythroderma in adults:a report of 80 cases 2005(09) 8.Rothe MJ;Bialy TL;Grantkals JM Erythroderma[外文期刊] 2000(03) 9.李慎秋;曾招林重症药疹6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02) 10.罗婧莹;陈德华;黄熙儿童与成人重症药疹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11) 11.Wollenberg A;Moosmann N;Kroth J Therapy of severe cetuximab-induced acneiform eruptions with oral retinoid,topical antibiotic and topical corticosteroid 2007(07) 12.Michael RA;Peter SF Skin manifestations of drug allergy 2011(05) 13.Okoduwa C;Lambert WC;Schwartz RA Erythroderma:review of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ing dermatoses 2009(01) 14.Saha A;Das NK;Hazra A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file in a tertiary care out patient setting in Eastern India 2012(06) 引用本文格式:曹艳云.徐顺明.CAO Yan-yun.XU Shun-ming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期刊论文]-世界临床药物 2013(6)

第9章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第9章药疹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A 分子特性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常见抗肿瘤药物及医院

癌症种类 1:头颈部癌症:头颈癌,甲状腺肿瘤,鼻咽癌,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口腔癌,颅咽管,瘤丘脑和脑干肿瘤,血管源性肿瘤,颅内其他肿瘤,颅内转移瘤;2:呼吸系统癌症:肺癌; 3:消化系统癌症: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 4:泌尿系统癌症:肾肿瘤,膀胱肿瘤,阴茎癌,睾丸肿瘤,前列腺癌; 5:骨骼系统癌症:骨肿瘤 6:血液系统癌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7:妇科癌症:乳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 8:其他类型癌症:恶性黑色素瘤,皮肤及附件肿瘤,神经胶质瘤 常见肿瘤类型 男性: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食道癌和前列腺癌。 女性:乳癌、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子宫颈癌 肿瘤医院 胃癌 1、北京肿瘤医院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医科院肿瘤医院 4、北京301医院 5、上海中山医院 6、上海长海医院 7、天津市肿瘤医院 8、北京协和医院 结肠癌 1、北京肿瘤医院 2、北京301医院 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上海长海医院 5、医科院肿瘤医院 6、北京协和医院 7、上海瑞金医院 8、辽宁省肿瘤医院淋巴瘤 1、北京肿瘤医院 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天津市肿瘤医院 4、医科院肿瘤医院 5、郑州大学一附院 6、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7、北京协和医院 8、北京301医院 直肠癌 1、北京肿瘤医院 2、医科院肿瘤医院 3、上海长海医院 4、北京协和医院 5、辽宁省肿瘤医院 6、北京军区总医院 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8、北京301医院 黑色素瘤 1、北京肿瘤医院 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西京医院 4、医科院肿瘤医院 5、上海华山医院 6、武汉协和医院 7、江苏省肿瘤医院 8、解放军304医院乳腺癌 1、天津市肿瘤医院 2、北京肿瘤医院 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医科院肿瘤医院 5、北京协和医院 6、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7、北京301医院 8、北京307医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