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数据库简明读本第1章

数据库基础

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1.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例:(李明,男,1972,江苏,计算机系统,1990)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上述数据表明:李明是个大学生,男,1972年出生,江苏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属于系统软件。DBMS 可以在计算机上定义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运行和维护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用户构成,是一个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

程序开发人员

数据库系统

1.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没有操作系统、DBMS ,数据存贮在纸带、卡片、磁带上,采用批处理方式。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操作系统具有了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和程序同时编写,数据嵌入在应用程序中,共享性差,独立性低。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分离,数据库技术开始独立发展,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

person2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1.3 数据模型

1.模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数据库中用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一般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应用最广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1.4 关系型数据库

1.字段:表示数据项的属性:名称,类型(字符型、数字型、日期型……),长度。

2.记录:完整的一条具体数据:例,李明,男,1972,江苏,计算机系统,1990 3.表:相同结构的一组数据,一个二维表。

4.数据库:相互关联的若干张表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对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操作:追加、插入、修改、删除、查询。

1.5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最终用户角度来看,数据库系统DBS分为:

1.单用户结构: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一个用户独占,数据不能共享。

例:不同的部门必须重复存放每一名职工的基本信息(职工号、姓名等),容易失真。

2.主从式结构:应用程序、DBMS、数据都集中在主机上,所有任务都由主机来完成,各用户共享数据。终端成本低,网络压力大。例:金融机构数据库。

用户

机DB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主从式数据结构

3.分布式结构:数据库中数据逻辑上是一个整体,但物理地址分布在不同的结点,每个结构都可以处理本地数据,执行局部应用,同时也可以存取和处理多外异地数据库的数据,执行全局应用。

的计算机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其他外围用户计算机称为“客户机”。

1.6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平台,不同的软件厂商开发了许多不同的DBMS。

比较常用的关系数据库DBMS主要有:

FoxPro、MS—SQL、MS—Access、IBM—DB2、Sybase、Oracle

第2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不同的DBMS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为了保持一致,使不同的数据库能够互相兼容,计算机人员容易掌握,198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目前已经成为关系数据库的国际标准语言,已经逐渐作为大多数数据库共同的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

2.1 建立、修改表

1.建立表。例:建立一个“学生”表,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5个属性。

CREATE TABLE 学生

学号CHAR(5),注:5位字符型

姓名CHAR(20),注:20位字符型

性别CHAR(1),注:1位字符型

年龄INT ,注:整数型

系CHAR(15);注:15位字符型

2.修改表。例:在“学生”表中增加“入学时间”字段。

ALTER TABLE 学生ADD 入学时间Data

2.3 查询: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查询数据,数据库查询是其核心操作。

1.查询指定列。例: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FROM 学生

2.按条件查询。例: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姓名,年龄FROM 学生WHERE 年龄〈20

3.多重条件查询。例:查计算机系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

SELECT 姓名FROM 学生WHERE 系=“计算机”AND 年龄〈20

4.常用的比较运算符有:

〉,〈,〉=,〈= ,〈〉

5.连接查询

一个数据库中的多个表一般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若一个查询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表,则称之为连接查询。

2.4 数据更新

1.在表中插队记录。例:在学生装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学生

V ALUES (‘95020’,‘陈杰’,‘男’,‘物理’,18)

2.修改记录。例:将学生95001的年龄改为22岁

UPDATE 学生SET 年龄=22 WHERE 学号=‘95001’

3.删除记录。例:删除学号为95019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学生WHERE 学号=‘95019’

第3章

数据库工程与应用

3.1 数据库与应用软件

数据处理进入数据库阶段以后,数据库与应用软件的开发逐步分离。对同一个数据库,可以开发多个应用软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数据库与应用软件应用

数据库主要由数据库管理员建立、维护和管理,普通用户一般通过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操作。应用软件的界面越来越友好,操作简便,目前绝大多数支持图形界面、可视化操作。3.2 数据库工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信息量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据库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为配合省厅对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预评,按照《四川省审计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川审办〔20**〕 77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下发了《XX市审计局关于做好接受省审计厅信息化预评工作的通知》(宜审发〔20**〕76号),并要求各科室、各区县严格按照省厅统一要求进行自查和情况汇报。通过对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真梳理和统计,现将我市2014年审计信息化建设及联网审计应用情况报告如下。一、信息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情况(一)计算机成果编制情况。依托我市“市县一体化”联网审计平台,市局重点是结合行业分析平台展开应用,区县重点是结合区县账套式分析平台进行模型编制和推广。在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应用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可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易于推广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联网成果模型。 1.计算机审计方法编制情况。截止目前,全市共形成计算机审计方法38篇(详见附件1——附件3),其中预算执行审计类20篇,税收审计类11篇、企业审计类2篇、经济责任类1篇,金融审计类1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类2篇、专项审计类1篇。 2.联网审计方法模型编制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本地化计算机审计模型493个(详见附件4——附件6),其中公积金

70个,地税90个,社保290个,乡镇决算类模型23个(XX 县),区本级预算执行类模型20个(南溪区)。 3.下半年计算机审计成果编制打算。下半年,在全市大多数审计人员被抽到全国土地出让金审计项目的情况下,我局仍然坚持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激情不退,计划不减”的高昂斗志,圆满完成今年既定工作目标。(二)oa应用情况。我局强化“双全双百,全交互”,实现审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公文起草、公文收取、公文阅办等办文程序,到各个项目审计数据包审理前全面交互前置,电子审理等,有效并创新拓展利用oa系统的各项功能。(三)审计会商应用情况。我市会商系统运行正常,结合审计大讲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审计业务工作、依法治省及审计信息化工作在省、市、县(区)三级工作联动上得到全面应用,其使用频率和应用价值均得到有效发挥。 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ao考试通过率。截至2014年6月,我市审计机关ao通过人数占业务人员比例数为 149%。(二)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通过率。截至2014年6月,我市审计机关15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60人通过审计厅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署、省中级合格人员75人占业务人员的51%。(二)信息化专业人员。市局现有信息化专业背景(学历教育)6人,占市局总人数的9%,各区县均有信息化专业背景人员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精品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 一、审计重点与方法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信息系统建设中为完成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基本功能所进行的各项软、硬件建设项目,以及有关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和系统设备升级维护管理等项目。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是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造价控制为核心,对信息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的整体公允性、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待签合同的合法性、竣工决算的真实性、项目建设的优质经济性等进行审查和评价。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的各风险点和与造价相关的各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审计工作按时间节点分为:立项审计、预算审计、招标文件审计、招标现场监督、待签合同审计、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变更签证审计)、验收资料审核、结算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按照审计内容可分为:定制软件类项目审计、软、硬件采购及集成类项目审计、网络建设及租赁类项目审计、网络安全项目类审计和服务、培训类审计。目前审计方式主要有委托社会中介、聘请专家参与或自行组织人员开展。其审计重点和方法主要为: (一)内控制度审计 一般审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制度; 2.检查信息化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流程、管理的权限、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3.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是否经单位办公会或党委会研究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等相关程序; 4.项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招投标,是否建立合同审核、管理制度,大项经费开支是否按照经费开支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5.项目建设过程的请示、报告制度是否严格;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思路篇)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思路篇) 前言:审计信息化工作十余年,面临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挑战。本文希望通过对大数据的理解、审计中的应用分析,提出大数据服务与审计的一个角度或方向,进而形成相关信息化配套建设的思路。本文的编写希望得到读者的回馈,能够收到您的批评、指正。一、大数据的定义和理解(一)广泛定义对于大数据的理解现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过大家对于大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4V(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1.(Volume)数据量大,TB,PB,乃至EB等数据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处理。2.(Velocity)要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要求能及时快速的响应变化,那对数据的分析也要快速,在性能上有更高要求,所以数据量显得对速度要求有些“大”。3.(Variety)数据多样性:不同的数据源,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需要进行清洗,整理,筛选等操作,变为结构数据。4.(Veracity)价值密度低,由于数据采集的不及时,数据样本不全面,数据可能不连续等等,数据可能会失真,但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达到更真实全面的反馈。而简化一下描述,其实“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多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二)审计的大数据特征从“大数据”概念产生的缘由来看审计行业是一个天然需要大数据概念及其实现技术的行业。我们分析如下:首先,审计行业的“生产对象”是被审计对象的数据,虽然说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但是为了了解财务的真实情况,必然需要关注业务数据,这些行业的数据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数据体量巨大。同时这些数据也是复杂多样的,结构化数据不用说了(二维表数据、立方体数据、空间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例如: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制度、文件、影像等。其次,审计的职责是查处财政财务的真实、合法和效益问题。查处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海量数据中进行关联、汇聚的查询或计算工作,而且这些计算需要同时作用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之上。在没有大数据技术支撑之前,采用抽样或按领域分开的方式进行审计分析,无形中形成了数据之间的壁垒和分析的局限性。最后,审计工作中的审计思路、方法,虽然有章可循,但最终还要依赖于具体参与审计工作的人的智慧。这也就决定了所有的分析工作不能像其他的数据中心、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一样,是相对“固化”的。而思路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对任何一个突然闪出的分析思路都应该在“秒级”响应。(三)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大数据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抽取与集成、数据分析、数据解释3个领域。1.数据抽取与集成。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意味着其数据来源极其广泛。数

基层反映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层反映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建议 今天,公文素材库的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审 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范文,可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 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审计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为国家审计充分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能力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审计信息化 的逐步进一步深入,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是目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在基层审计机关,专业的计算机审计人才极度缺乏是一个制约审 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基本上是参加 过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班的学员,但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人员流动频繁 导致人才流失,我局近年来就有三名参加省厅中级班的审计人员调离,对计算机审计工作影响较大;其次是缺少兼具财务会计、审计知识和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针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整个过程各 种问题,编写各种测试和审查程序模块,审计人员需要审计结果审计 人员具备电脑的编程、数据库应用等专业知识,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 是依靠所能够实现的。 2、金审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工作缓慢乏力 目前,虽然已经进入了“金审三期”的阶段,甚至但是大多基层 审计机关基本都是运用审计署在一期推行的OA与AO系统,应用水平 不高,上级审计机关深化乏力,一些地方以省、市为主导了相应的数 据管理平台或中心,对AO系统应用或进行了精细化的扩展,但总体上 看都是地方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上下级缺乏联动,资源也无法共享,直至整个审计系统从单个审计机关内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给综合

性多部门的大数据分析带来不便,并且这种态势存在也存在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造成损失浪费的隐患。 3、电子数据的采集获取不够及时和法制化 目前,很多地方基层审计机关在电子数据的获取上都没有与被审 计直联,我局也不例外,软件系统虽然建立了审计数据管理系统和分 析电子商务平台,在数据采集上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提出了具 体要求,但数据的采集工作仍然依赖于发文件、打电话,甚至于审计 相关人员上门采集,干扰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数据获取的及时性,由 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细项,审计部门在有的业务数据索宾 卡如公安户籍管理、车辆管理、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的获取上存在很大 难度,有的被审计单位比如说地税、社保、公积金等信息系统的计划 单列在上级,基层审计部门无法获取,上级审计机关党员干部无法做 到将基层数据分割提供,没有完整详实的数据作脱误支撑,信息化建 设就成了无本之木。 4、缺乏规范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 没有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质量标准,致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 必然审计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在基层审计机关,被审计对象集中在 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信息化敏感性普遍不太高,计算机的操作 也不够规范,包括数据采集程序、取证的充分性以及审计软件自身等等,如果没有统一的准则和标准来进行评判和分析,势必会产生相应 的审计产生系统性风险。 5、计算机审计培训学习效果电脑系统不够显著 目前,计算机审计培训学习主要依赖于省厅中级培训,定时不定 期开展的一些短训视觉效果不明显,简单的基本知识灌输,与实践相 脱节,现阶段基于工学之间的矛盾化学科越来越突出,审计计划管理 偏重,地方临时交办的任务越来越多,审计人员疲于奔命,连短训的 时间都无法确保,更不要说参加长期的脱产专业培训学习,同时,地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oc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是内部审计未来的一项发展趋势。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电力、银行等都进行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适时开展评价工作,有助于了解自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效果和水平,检验信息化成果,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从而能够把握优化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行业集中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定期开展全行业不同企业间的横向对比评价,可以了解实施进程,便于平衡资源,协调进度,也可以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方法 (一)评价步骤。 在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时,首先根据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发放问卷,成立评估小组或邀请专家开展评价,分析评价结果。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建设环境B1 各层领导重视程度C1 审计、信息、业务等部门组织分工C2 企业基础业务信息化水平C3 内部审计信息化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C4 基础建设B2 信息化建设基础规范体系构建情况C5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共享情况C6

内部审计信系统功能B3 系统主要功能应用情况C7 息化水平A数据资料库开发情况C8 管理审计应用的开发C9 与中介机构及专家的互联平台C10 应用实绩B4 数据质量C11 方法贡献C12 线索质量C13 资源节约C14 效率提升C15

人员素质B5 系统应用普及程度C16 信息化审计人才培训制度C17 复合人才比例C18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包括建设环境、基础建设和系统功能,这三个要素和系统的应用实绩及内部审计信息化人员素质共同构成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它们又可以被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 建设环境主要衡量内部审计信息化所依赖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微观环境是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包括领导意识、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组织方式和工作程序等是软环境,也包括企业除内部审计之外的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这个硬环境。可用各层领导重视程度,审计、信息、业务等部门组织分工,企业基础业务信息化水平三个指标衡量。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信息化审计的认识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信息化审计 的认识 (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 文章以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为切入点,阐述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审计工作指出了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具体措施,以期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080—0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手段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审计理念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先进审计技术方法,信息化技术如何在促进审计转型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 审计信息化的背景及现状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信息化的低效应用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审计自动化已势在必行,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快改进

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因此,各部门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2 开展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2.1 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审计信息化以传统审计为基础,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 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飞跃,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审计工作要向更科学、更合理、更贴近实际的方向迈进。审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节约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2.2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选择审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准确的特点,提高审计效率,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审计信息化可以紧紧把握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各单位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可加速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2.3 审计信息化是实现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措施审计工作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工作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吸收、借鉴现代审计的经验和方法;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就要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转型的大问题。 2.4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立法现状、人员现状、技术发 展和基础设施现状,和其他存在的问题。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系 统正呈现网络化、分级化、标准化的趋势,自动化、智能化、云 计算等技术正融入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开发,以适应ERP环境 下内部审计的需要,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入提高了内部审计效率 和质量,从而为企业增加了价值。内部审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条 件和机遇正在成熟,有效利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实施审计必将 成为未来现代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国外自上世纪末以来,审计界开发出多种审计抽样和 选样技术方法,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审计,并通 过建立各种风险信息化模型的方式,减少自身工作量的同 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其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大力推动审计信息化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覆盖水平,对组织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利用信息手段进行 调查分析评估、预测。审计信息手段的大规模运用使内部 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方向,及时 准确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解决办法或防范问题再次发

生。因此,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内部 审计效率和质量,更使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本文就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立法现状、人员现状、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现状,及其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显 探讨,并通过案例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一、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1、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及准则滞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相使对内部审计的审计流程各个环 节都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需要 新的指引性文件来指导。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准则及法规 的建设与完善是内部审计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石。由于我 国信息化审计历程较短,审计信息化立法方面有着许多的 空白。现有的审计工作准则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仍存在滞 后现象,不能详尽的指导内部审计信息化实践。 审计信息化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审计方式,尚未有国 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其地位、适用范围、操作方式及方法。我国开展审计的基本依据《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 条例》尚没有明确将审计信息化手段正式列为审计方式之一,其立法存在滞后性。信息化审计的法律地位,即审计 信息化的合法性是计算机审计立法中应当予以首要解决 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合法地位,才谈得 上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而会计信息化早在1996年6月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高校内部审计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高校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构建要求、预期效果、保障措施4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审计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目前,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深刻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环境,既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审计线索往往隐藏在海量的数据中,而内部审计资源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技术和方法创新发展,成为新时期实现“审计全覆盖”战略目标的关键。1新时代构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1国家监督管理的要求 国家对高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的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同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机制,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拓宽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成为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关键。 1.2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年招生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为适应这种态势,各高等院校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长,总体收支规模较以往年份增长幅度较大。在此种情形下,高校管理层

对审计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自然提高,传统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规模扩张后的管理需求。只有通过构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对相关业务进行全流程监控,实现审计范围全覆盖,才能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审计建议,进而加强高校内部风险控制,及时调整重要决策。 1.3内部审计发展的需求 目前,高等院校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与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整个学校智能化建设接轨,为内部审计模式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了审计方式由“传统的手工、半手工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变,审计职能由“监督检查”向“服务咨询”转变,审计内容由“单一项目审计”转向“综合管理审计”,审计方法由“现场审计”向“联网审计”转变。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包括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构建框架两个方面。 2.1系统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具体系统设计原则如下。2.1.1简易操作原则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程。 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出现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的局面。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操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四、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系统。尽管审计署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但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单位各行其是,开发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审计软件。由于信息没有共享,缺乏沟通,各单位采用的审计软件没有统一,造成各应用单位自成体系,重复投资开发,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人才短缺。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不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必须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突破。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广大审计干部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其次要在抓好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继续抓好重点计算机知识培训,要完善培训制度,加强与审计业务和专业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中的科技含量,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

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SWOT分析

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SWOT分析 作者:丁玲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02期 SWOT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表示: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将SWOT分析方法运用到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中,见图1。图1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内部分析为优势和劣势,外部分析为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势分析 (一)高校自身意识不断加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信息化水平也在飞速发展,高校作为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的主体,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近年来,正是由于高校自身对于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加强,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已到达一个高度,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审计信息化还十分滞后,各高校也意识了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善这种情况。正确的主观认识会推动正确的社会实践,高校对于审计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升,无疑是高校进行审计信息化的一个优势条件。 (二)硬件设施达到一定水平硬件设施是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基石。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以及相关计算机设备的配置。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更无从说起。自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高校的校园网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5.32%,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15.82%。计算机设备的配置方面,目前高校的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配备了计算机,审计人员的日常办公也都在逐步的实现计算机化和自动化。由此可见,高校审计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以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二、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劣势分析 (一)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高校审计部门的确都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但针对高校审计的成熟软件仍缺乏,即使有些高校已经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基本处在利用单机版审计工具软件进行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的阶段,完整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尚未建立,各个电脑上的数据仍然是如同单机版。审计流程上的各类审计信息仍是离散的,不同的审计人员所采集的信息都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无法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这将不利于审计成果的管理和进一步利用,甚至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此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内部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审计委托函以及审计报告需要这些部门的传达或批复,而目前这些批复是以纸质形式下达,审计信息的输入和加工滞后,延长了审计时间,影响了审计结果的时效性,并且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共享,也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浪费。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 术水平 ——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家义 (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审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加快金审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金审工程”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一、二期顺利实施,三期工程正在规划构建过程中,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初步摸索了路子,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加压,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了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得益于我们能够冲破思想藩篱,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更得益于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战线的同志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署党组对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地慰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昨天石爱中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有13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各有特色,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振奋。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对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也提出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总的看,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成功,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3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求审计工

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XX市审计局关于 进一步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审计局,市局各科室、分局: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全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审计厅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审计信息化工作与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先进的市、州和审计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继续推进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审计厅《四川省数字化省级审计机关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审计机关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审计理念,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心,进一步深化金审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建设成果,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字化审计方式,不断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构建符合XX 实际、满足管理需要、适应履职需求的国家电子审计体系,推动 - 1 -

审计管理进一步规范、技术方法不断进步,为全市审计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主要目标 深化审计管理系统的运用,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设、完善全市审计机关网络系统、扩展网络应用,保障信息安全,基本形成服务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操作体系,积极抓好组织领导、人才培养、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和成果运用等工作,积极构建以专业培训为抓手、机制建设为关键、成果应用为核心、审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格局。通过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三个转变”的长远目标。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一个审计数据中心。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数字化的基础。审计署按照审计实施的基本数据需求,编制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制定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存储规则,实现了审计数据的交互性和可比性,制定了数据中心基本规则、数据库建库规范,为地方审计机关建设数据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建设审计数据中心XX分中心,市审计局在2015年,建设存贮容量达到不低于3T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所存贮的数据包括审计系统内部重要的电子类历史资料,以及被- 2 -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完整版)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市审计局全面落实市审计局《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精神,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实现审计和管理工作全面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规划,实现信息化建设常态化 我们将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到关系审计工作前途的高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管副局长负责领导计算机攻关小组,督察各科室计算机课题组的工作,指导和协调人员、技术、设备等具体问题。解决资金上硬件。我们大力压缩其他方面开支,加大对计算机硬件采购比重,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业务上级的支持,建成了标准的中心机房,搭建了审计内网、专网、外网三大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其他审计机关的互联互通。强化OA在行政办公中的运用,收文、发文全部网上流转,阅件、办件全部网上办理,公告、通知网上发布,实现了机关公文流转和内部事务管理的无纸化、信息化,实现了OA与AO的交互和对审计现场的有效管理。今年又对全体审计人员的手提电脑进行更新换代,确保审计装备的高效,服务于审计工作。坚持培训提素质。为了解决计算机审计培训配额少,培训机会不多,我们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审计人员参加上级的培训,给参训人员定任务、定标准,使他们在培训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而且要吃透培训内容,回来

后整理出完整的培训方案,在全局开展二次培训,达到了“一人受训,全局受益”的效果。目前,全局有4人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这次我局又选派5人到省厅参加培训,逐步扩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机制保高效。我们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规定“每个有条件的审计项目,必须采集相关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每名审计人员必须应用现场审计系统开展审计业务,每个科室必须报送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还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开发审计小程序、小软件、小模块、小工具,促进了OA的推广应用。 二、创新监督手段,推进业务实施的信息化 我们坚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审计转型发展的突破点,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规范审计实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中的作用。一是搞好审计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我们设置了“隐蔽工程资料库、审计疑点资料库、法律法规资料库、审计信息库、审计对象资料库、计算机辅助审计经验库”等6个数据库。特别是隐蔽工程资料库和审计疑点资料库大大提升了审计监督效果。二是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在审计工作中,在审前调查阶段,审计组在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利用现场审计系统完成审计取证,审计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编写等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我们还根据各专业审计特点,将AO系统与数据库软件结合运用,充分运用数据库分析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具体措施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数据库简明读本第1章 数据库基础 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1.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例:(李明,男,1972,江苏,计算机系统,1990)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上述数据表明:李明是个大学生,男,1972年出生,江苏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属于系统软件。DBMS 可以在计算机上定义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运行和维护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用户构成,是一个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

程序开发人员 数据库系统 1.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没有操作系统、DBMS ,数据存贮在纸带、卡片、磁带上,采用批处理方式。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操作系统具有了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和程序同时编写,数据嵌入在应用程序中,共享性差,独立性低。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分离,数据库技术开始独立发展,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 person2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1.3 数据模型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高级会计师论文之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供大家参考学习,祝大家在会计网学习愉快!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当前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人员状况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办公自动化和会计信息化工作在本单位起步较早,推广使用正常,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12年下半年,省工商局开发了“E地通”江苏省工商局审计作业系统,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但从总体上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审计软件的运用和推广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存在人才建设、软件更新与的审计工作的发展变革不适应、不均衡的现象。目前,单位的会计人员很多,而审计人员尤其是专职的审计人员相对欠缺,部分同志精通于审计业务,但审计软件的运用技巧还不高,这一点在老同志身上较为普遍;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信息化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审计工作经验,业务能力相对滞后,对运行软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长期以来,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疲于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工商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省市工商局的精心组织下,认真用好“E地通”审计软件,大力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审计信息化对人才建设的要求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人才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审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题、推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知识结构的要求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常规知识。审计专业知识。包括:审计学、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理论、职业道德等。要强调的是,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准则与制度上,要融会贯通,灵活应变,能够应用职业判断分析和解决非常规问题。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生活需要,因此把它从常规知识中单列出来加以强调。必须掌握以下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检索与获取、办公自动化、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系统分析与设计。常规知识。深厚、广博的常规知识是一个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素质。作为审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以下的常规知识:经济学基础、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等。上述知识结构是由审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是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群体性要求,个体应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积累,接受教育培训。 (二)职业技能的要求1.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配置

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1年11月21日1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8期2011-11-9 作者:宋文静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从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至今,我国的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年,在这些年间,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方便。简要概述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详细剖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审计工作信息化的现状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各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审计工作也要深入网络。审计工作如果不信息化就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在我国引起了审计系统的广泛共鸣与高度重视,在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的建设,在过去十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过去将近十年年间,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了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例如,在办公、审计计划项目的建立和公文流转方面,以及审计数据和审计信息的交互方面,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这些应用极大了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处于较低的层次,例如在审计软件研发方面,以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方面都亟待提升。 但总的来说,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极大了提高了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中防范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监督、控制、咨询的功能。并逐步实现着审计系统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变。 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审计的广泛普及,即审计工作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来开展审计工作不仅突出了审计重点,而且丰富了审计手段,同时,计算机快速准备的特点,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资金、重大经济案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在会计领域出现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现象,利用传统手工审计的审计人员是无法检测出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所做的假账和犯罪行为的,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使得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失真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检测和监控。由此可知,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可知,计算机审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审计信息化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时效。 计算机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控制点实行实时监控,有利于审计工作跟踪检查的进行,使得审计工作的可控性更加及时有效。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表明,通过运用《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在同样的审计工作中,与运用传统审计工作手段相比,甚至可以节约2∕3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审计强度,缩短了审计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