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议论文素材的应用

浅谈议论文素材的应用

浅谈议论文素材的应用

那天跟几个学生谈议论文,说到了材料的运用,有人说材料越多越好,一则显得知识丰富,二则也避免了议论的枯燥乏味,东一个小故事,西一个小格言,让人好像进了花园,多好。

凭十几岁的中学生的阅历,反正也说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拿名人名言凑数也不错。但是这样是不是给人罗列堆砌的嫌疑呢?没有内涵的堆砌与字典词典何异;没有个性和情感的列举与古人嘲笑书生“掉书袋子”有什么不同?人家看完后不了解你的想法,不清楚你的感情思路,这样的文章岂能算好文章!

据说在中国古代,写文章时旁征博引是无能的表现。有一个专门讽刺这种行为的词叫“獭祭”。语出《礼记·月令》,是说水獭很贪食,常常把捕捉来的鱼陈列在岸边,人们称之为祭鱼,就像祭祀时候摆列供品一样。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用素材呢?

材料是武器,它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你的运用上,你的使用赋予它生命力和方向性。在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拿它当沦据时,它才发挥作用。所以材料是被观点领导统帅的。观点才是文章的灵魂。

当你拿到一个作文题目,脑子里首先想着我有什么看法。我的看法应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之后为了证明这句话正确,才去寻找和利用材料。大家喜欢听易中天老师讲历史,仔细分析,易中天吸引人之处,在于借历史故事讲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观点。他不是重复史料,而是拿史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观点和材料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但它们又是相互作用的。比如,当你对观点的正确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后,应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实现它,在实现它的途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和麻烦是什么,怎样解决它,这一系列逻辑性很强的思维,很难用抽象的道理讲具体。但是刺激你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引导你的论述更接近论点又更形象的惟一办法就是材料,是活生生的材料。可以说,材料牵出了你的思考,材料带动了你的分析。或者通俗点说,当你不知如何伸展思维时,材

料指给了你思路。当你不知如何论述时,只要想到了材料,然后再把材料的含义使劲挖掘出来,往你的观点上拉就行。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论证了“拿来”的必要性以后,文章似乎已到绝境顶点,该结束了,可作者又宕开一笔,将一个“大宅子”摆到读者面前。化抽象为具体,在生动幽默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的立场观点,也就是“怎么拿”,从而使论述更加深入。

那么,如何从众多纷繁芜杂的材料中选择呢?首先,要保证真实确凿,绝不能虚假。否则不仅不能给你的论述增加说服力,反而败坏了你。其次,注意简洁、概括、扼要。议论文中的材料叙述不同于记叙文,不能长篇大论,更不能面面俱到地挨个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始终明确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是为中心服务的。材料是配角,只能起衬托作用。在叙述材料时,捡主要的说,捡最能跟你的观点对上榫的内容说。当然,不能无原则地夸大或改变。再次,在选择材料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平面、同一个层次的材料。比如上一段用了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你的观点正确,下一段如果还想加强论述这个论点的正确性,应该考虑选一个反面材料,从反面增强说服力,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其正确。但是一篇高中生写的议论文,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如果翻来覆去只是认识一个观点为什么正确,岂不是太贫乏太单薄了。

材料的选择要分层次分角度。如果说文章的灵魂是论点,那么带动这个灵魂活动的就是材料。材料好比文章的肢体,对材料的分析展现你的情感你的思路你的价值观,这就是文章的血肉。哪里有全身的血肉都长在一个地方的?也没有全身的肢体就一个部位,除非是虫子,而且是最低等的蠕虫。所以,写文章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不同级别的材料把论述思路引向深入,从而也展现思想的层次和思维的逻辑。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如何搜集材料呢?时间有限,环境条件有限,见啥记啥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效率也高不了,用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及时找到。可以尝试有目标有方向性地积累素材。比如,“理解的”、“感恩的”、“逆境成才的”、“创新的”等等,

分门别类有秩序;地收集并整理好,到用的时候,一想就是一类,准能拓展你的思路。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在搜集材料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嫌材料陈旧就是嫌材料太一般太普通太平庸不够新鲜,反正是挑来拣去,能入眼的不多,能记下来的就更少,到头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其实,材料不在多少,关键要精;材料不在新旧,可贵在恰当。无论什么材料,只要你用对了地方,只要你挖掘出它不为人知的内在含义,只要你在最该说的时候说出了,它就会掷地有声,就会熠熠闪光地使文章生辉增色。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难道不是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么?却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流芳千载。所以关键是你的分析要具有;点睛之力,或者说要具有能激活材料的能力。素材是矿石,丰富是基础,激活是生命。有了能激活材料的思想流,矿石才能炼出宝贝,文章才能有灵性。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一、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 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人不同。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第一,排比列举 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 第二,名句串联 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迓慷慨的双翼去飞翔%--主题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 第三,参差句式 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发挥特长演绎了傲雪的经历;由此而悟,扬长避短。(2009考生优秀作文《扬长避短》) 第四,妙用设问 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突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效果。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峰、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记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这一切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二、把素材运用得与众不同 上面几种方法能够把素材用准、用好,但我们还要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使其与众不同。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从现实切入 从现实切入,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已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完成文章观点的阐发。例如一位学生从现代人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他这样写道: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

写作指导: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 兴化市第一中学徐芳 “作文作文作的头疼”,每次作文课,许多同学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一)、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准确地引用诗句。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点题又增势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对

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得出眼界开阔又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这是大;紧接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天津考生《留给明天(四)》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引发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2.巧妙地化用材料。“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贴切自然,评析司马迁,富有深度。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浑然天成。

高考作文素材选用原则与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素材选用原则与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素材选用原则与运用技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选材的原则有四: 1.有“信度”。要选剪真实确凿的,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克服写文章时“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无古今中外大小等等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热点技巧】 技巧一、素材运用比较化 第一招: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求规律显。 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当朋友高兴时,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喜悦;当朋友伤心难过时,我们帮他分担忧愁痛苦;当朋友茫然失措时,我们鼓励他迷途知返。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考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片段孤证孤例通常缺少说服力。本段在阐述“对待友谊,我们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时,以同类扩展,连点成线的方式,引出“当朋友高兴时”“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当朋友茫然失措时”三种情况下的正确做法,巧妙地展现了全天候培植友情的技巧。就顺势用连点成线的方法,为读者细细呈现了

议论文论据素材积累与运用

议论文论据素材积累与运用 导读:不做最大做最好 有数据表明:全球轮胎产业三分之二的发明均来自米其林。在米其林人眼里,“汽车只是轮胎的一个配件”。现在,米其林集团每年的产品研发投入都超过总投入的4%。 其实,在各种品牌的产品中,米其林的轮胎经常是市场上最贵的,但米其林人从不担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客户了解到,米其林轮胎的每公里成本实际上是最低的。”韩思克说:“米其林的目标不是做最大的公司,而是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最好的公司。”让米其林出名的,除了轮胎外,还有被无数饕餮一族奉为“红宝书”的《米其林指南》。 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米其林公司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有法国各地的加油站、修理处、食宿等信息,通过米其林的经销商免费送给来法国旅游的司机。时任米其林掌门人的安德烈在小册子的序言中写道:此书在新世纪出版,它一定能与世纪共存。后来,这本在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更新出版的指南,被美食爱好者们奉为至宝,甚至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尤其是在它开始每年为法国的餐馆评定星级之后。 即使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美食指南在米其林人的眼里仍只是一项“副业”。 如此专注,让米其林始终领跑世界轮胎行业。

适用方向:目标;策略;清醒;自信;认知 郑永慧:“信”字当头 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教授、作家郑永慧先生,于2012年9月 9日逝世,享年94岁。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中,郑永慧是一个钟情于19世纪法国现实主 义文学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左拉、纪德、乔治·桑、莫泊桑等人的作品共计409部,600多万字。 郑先生的译文首先强调一个“信”字,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达”,是否“雅”要视其原文的雅俗程度而论,依此做到“信的雅”或“信的俗”。这是他几十年来恪守的基本原则。 1949年以后,最具影响力的法国文学译者当属傅雷,但郑永慧 有一次还是因为翻译问题,很不给面子地挑了傅雷译本的诸多错误。有一次他谈到自己译《高龙巴》时,有意识地对傅雷的旧译本进行纠正,又发现傅先生本子中“任意删削”和由于理解错误进而自以为是地做发挥性注解的错误达几十处。“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浅谈翻译的‘信’》,发表在1990年第3期的《世界文学》上,文中从文 学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谈到傅译的《高龙巴》,列举了一些例子,批判了傅的译文。”在文章结尾,郑永慧说:“由此可见,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信’,是何等困难。傅雷尚且如此,遑论我辈! 在翻译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多一分谦虚谨慎,才能少一分失误。”

十种常见的议论文素材运用方式+怎样拟写分论点

十种常见的议论文素材运用方式+怎样拟写分论点丨假设分析丨 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 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 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丨层层追问丨 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 周国平曾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 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

经典议论文素材及运用

经典议论文素材及运用 1、心与手 【素材运用】善良与爱心是无法模仿与复制的,尤其是当你怀揣利欲之心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如此,怀着爱心去做,成功水到渠成,否则,一败涂地。 【话题拓展】心与手、温暖、真诚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们利用大象搬运树木和其他重物。 象主安得利尔养了9头大象。他利欲熏心,经常让大象超负荷工作,一年内,累死了6头大象。有一头大象死时体重少了150公斤,浑身渗血,不停地颤抖。安得利尔看它不行了,几刀捅死了它,然后挖象牙,扒象皮,哈哈大笑。 其它象主也大抵如此,贪婪残酷。 好像是商量过似的,许多大象同时向主人发难。最惨的是安得利尔,那天他驱象出院时,还没什么异常,到运木现场,大象们忽然一齐仰啸,尔后围住了他,等大象们大摇大摆地离去时,安得利尔早已血肉模糊。 于是象主们开始改进使用大象的方式。一是减轻活,二是制造驯象凶器。 然而,一个叫吉米的人却想出另类高招:给大象做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不久,奇迹出现。同样的食量,同样的活儿,吉米的大象每天要比其他大象多干几倍,样子还很欢快。 其他象主们也开始尝试给自家的大象按摩。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吉米那种效果。于是不断有人请吉米去给自己的大象按摩,跟着学。技法全会了,还是不行,所有大象只认吉米。 后来,吉米成了印度第一位职业大象按摩师。现在,吉米已收徒600多人,遍布喀拉拉邦的80多家“大象按摩院”。 吉米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心有真情,手有温情。爱心是掺不得假的。。 2、季军比亚军快乐 【素材运用】季军庆幸,亚军遗憾,这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同。请你让自己永远保持“金牌微笑”,乐观面对一切。 【话题拓展】快乐、目标、心态

2023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及五大类写作素材

2023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及五大类写作素材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 善于联想 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 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对天时的思考。即使寒冬腊月里,大自然也会赐予人类一线生机。面对曹操大军,如果诸葛亮和周瑜未能好好利用东风,想必会大败一场,也就没有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老农通过一次次的细心观察、思考,懂得了蚂蚁搬家的意义,知晓了大雨来临的消息,这是天、人之间的一种联系,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农虽说不是诸葛,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素材优化运用三法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素材优化运用三法 一、陌生化 我们先以下列五个领域来历数“那些年,我们曾经追过的素材”; [科学]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霍金 [经济]马云、乔布斯 [艺术]贝多芬、达·芬奇、梵高 [体育]姚明、刘翔 [文学]史铁生、陶渊明、司马迁、屈原、李白 根据我们几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考生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因而,这些年我们对素材有了这样的共识:“去‘烂’‘滥’,求陌生化素材。”即追求新鲜陌生的,关乎现实生活、有文化品位、引人深入思考的,有哲理的,有独特感受的素材。 第一组第二组爱迪生爱默生比尔·盖茨盖茨比司马迁、司马光司马相如、司马穰苴不妨设想,读者,更确切地说是阅卷教师,看到第一组的感受是高度的审美疲劳,而第二组让人心生敬畏,以一“名”而知你的阅读积淀和文学底蕴。 当然,对于“陌生化”的理解,不是单向度的一个陌生化的“名字”。来看下面的文段: 进了真理之门,未必永持真理。晚年的牛顿笃信神学、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崇拜金钱与权势,霸占皇家学会会长之职压制青年才俊崭露头角。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批评他心灵中浸透着“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上了“路”进了“门”,却依然在“门外”…… 对于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素材“牛顿”,上述文段却写出了不一样的情节,因为光照青史的科学巨人牛顿在晚年跌入了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科研道德日渐走下坡路,以不光彩的手段把莱布尼茨排除在微积分“创始人”之外等。可见,素材运用之所以“陈旧”,是因为没有深入人物内心全面掌握其生平事迹,而是仅仅简单地概念化。 二、实证化 论证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事实说话,实证、精细的材料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理性说服力。试比较以下两个片段中素材的运用: 片段一: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他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汗水和艰辛。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片段二: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NBA最伟大的得分后卫,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稍一比较我们会发现:片段一贫乏、空洞,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领域里付出艰辛取得成就的人物,显得泛泛而论,没有针对性,是典型的概念化、标签化、符号化的表述,是“徒有其名”而已。片段二“NBA最伟大的得分后卫”以及科比答记者问的话语内容更真实。从论证的角度来说,事实论据容不得半点儿含糊、空泛,论证不是“印证”中心,而是用典型的实证的材料明确地摆出事实,深入阐发观点。因为真实、具体的材料,其论证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两个语段,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人物素材,但因其“空泛化”与“实证化”表达,使论述效果迥然不同,可以说,逻辑的力量来自于“实据”,不仅是指“真实正确、不臆造

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应用

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应用 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良好的作文素材积累和 灵活运用对于写好作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积累和应 用高考作文素材。 一、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1. 阅读: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社科类书籍、哲学类书籍等能够 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拓宽我们的思维角度和触角,提供丰富的作文 素材。 2. 观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 身边的人和事,发现身边的小故事,挖掘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更具生活感。 3. 记录日记:每天都有一些琐碎的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将这些事情 记录下来,对于积累作文素材非常有帮助。日记记录断断续续的思绪,对应一些社会事件,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 4. 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实 习等,亲身经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非常有 帮助。 二、如何应用作文素材 1. 灵活运用:将积累的作文素材根据不同的题目应用到作文中,注 意避免板上钉钉的套用,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运用。

2. 深入思考:在运用作文素材的过程中,要对素材进行深入思考, 挖掘它的内涵和哲理,做到寓意深远,含蓄而言之。 3. 合理组织结构:在作文中,要合理组织素材的结构,使之条理清晰,有层次感,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 运用举例: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自 己的观点,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范文赏析 素材:一个垃圾分类的小故事 在一个小城市的小区里,有一位老奶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她经常在小区里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并自愿担任小区垃圾分类志 愿者。有一天,她在垃圾分类宣传展台前,遇到了一位不情愿做垃圾 分类的居民。老奶奶耐心地和他交流,用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实例, 向他解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好处。最终,那位居民被老 奶奶感动,答应从此开始做好垃圾分类,积极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应用:根据这个小故事的素材,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和垃 圾分类的作文。可以依次进行引言、分析问题、举例说明以及总结等 内容的安排,使作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四、总结 通过积累和应用高考作文素材,可以更好地写好作文。要善于从生 活中获取素材,如阅读、观察生活、记录日记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在应用作文素材时,要灵活运用,深入思考,合理组织结构,并适当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技巧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如何用好人物素材呢?一是对人物的选择,我们首先要选经典人物,他们是历史的经典、文化的经典、人生的经典;其次要选热点人物,他们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影响力,有时代感,有鲜活度。二是人物素材的运用。这里结合高考作文讲些技巧,以供高三学子们参考。 一、单人解读,倾情演绎 若是我们对某位名人事迹特别熟悉,而该位名人又极适合作文话题与表现主旨,便可以单人解读,倾情演绎。有如下一些具体运用技巧: 1.多点透视与单点挖掘 所谓“多点透视”,就是从立意出发,对全方位掌握的人物立体关照,利用人物思想、精神的多样性、丰富性,截取人物立体不同的面,进行多点评析,以论证中心论点。 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家园。诚信,是对“清风明月”的坚持。太白十八岁仗剑出蜀,胸怀大志的他,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豪情万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踌躇满志,“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一个供奉翰林打碎了他那如月亮般清白的梦。 整日吟风弄月,什么“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什么“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力士脱靴,贵妇研墨,他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和虚伪,所以他“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啊,青牛、蜀道、白鹿、天姥,不是他的归宿,而那个觥筹交错的朝堂,到底是不适合他的。离开,他是诚信执着之人,蔑视一切虚伪,他仍旧坚守着那轮明月,伴他终老。 【简评】作者从壮志与仕途两方面选取有关李白的材料,写出了李白的个性与傲骨,论证了“诚信,是对‘清风明月’的坚持”这一

观点。 也可单点挖掘。即根据作文话题立意方向,选取一点,纵深挖掘。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早年醉心仕途,直到中年做了一个小官,却因上司连累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出狱后自暴自弃,终日饮酒为乐。直到晚年才幡然而悟。他把一切功利都放下了,垂暮之年在富春江边画下了《富春山居图》,不久便去世了。黄公望终于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尾巴,给后人留下了“天下山水第一神品”。当世人都在为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赋予诸多“意义”时,很少有人看到黄公望的晚境之作,那“最后几笔”的人生光彩。这幅画,即便是一个不懂画的人,观之也会让人觉得平静祥和,让后人从这幅画作享受到生命的轻松和愉悦。 【简评】黄公望是元代大画家、书法家。不仅长绘画,工书法,而且善诗词、散曲,可谓成就斐然。习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他晚年觉醒,抛却功名而潜心作画并流传千古的素材,来证明面对时间的流逝应当轻装上阵,抛却功利才能实现飞翔的观点。 无论是多点透视,还是单点挖掘,都可采用评析法。对正面人物,可肯定其思想精神价值及其影响,以证明习作者的主张和看法,从而表达一定的主题。对反面人物,可进行解剖,客观地、辩证地分析,指出其危害或不足,以表达鲜明的主题与见解。如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大智慧者的思考。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在会场中,充斥着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我也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无可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他无力拒绝。

素材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发微

素材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发微

————————————————————————————————作者:————————————————————————————————日期:

素材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发微-中学语文论文 素材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发微 王祥兵 在一线工作多年,批阅大量的学生作文,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写议论文,就像在做数学证明题。例如,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学生这样写: 见到有人跳江,孟祥斌无暇顾及萧瑟寒风,无暇顾及冰冷的江水,毫不犹豫地选择跳入江水救人。当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自己却永远地沉入江底,就这样地离开了我们。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他的死久久感动着我。 这段文章,文句通顺,素材也能为话题服务,但给人的感觉是仅仅为“感动”而“感动”,并没有透过材料去挖掘令人“感动”的内涵,很肤浅、不够深刻。“深刻”,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它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即使不考虑考试的要求,仅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高中生也应该能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挖掘素材,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的要求。 如何挖掘作文素材的内涵,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呢? (一)揭示素材的精神内核 写议论文,一般都会用一些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素材,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堆砌在文章中,而是要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拨开素材的表象,挖掘其潜涵的精神内核,使文章彰显思维的纵深性与宽广性。比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从“威武不能屈”这个角度来剖析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骨气。

作文素材的运用和积累

作文素材如何运用? 【知识清单】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合适的素材,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源泉和根本所在。作文题目的立意往往包含这些关键词——“爱国”“生态”“责任”“奉献”“诚实”“文化”等等。学生在素材积累时,积累百搭经典的素材,也就是那些可以适用于多种主题的。记住一个素材,可以搞定好几个主题,这样积累的效率就高了。遇到相应主题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积累的“主题库”里快速选出最合适、最切题的素材,从而避免缺少素材的情况出现。 【方法示例】 以科学家颜宁人物素材为例。颜宁是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主要从事膜蛋白和植物脱落酸受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机理的研究,不满30岁便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42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写作角度:奋斗、科研精神、刻苦。 2.总结句:颜宁的奋斗与科研精神,是她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具体例子 (1)奋斗与科研精神的表现 ①没有限定工作时间: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起码有14到16小时;在攻关阶段,颜宁曾经连续工作48个小时。 ②除夕夜也在攻克论文:除夕夜她还在办公室写论文,直到父母打电话叫她回家吃年夜饭。饭一吃完,她就又回办公室,把论文写得差不多了才肯回家过年。(2)巨大成就的表现 ①颜宁一路过关斩将,三十岁博士后毕业便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②70天时间连发三篇论文的惊人成就,让她在生物科学的国际舞台上收获了自己的耀眼时刻。我们经常都说“把一本书读薄”,可以理解为:在深入理解知识后,提炼出知识的关键词句。同时又能根据所提炼出的关键词句,回忆具体的内容。 4.真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常用来形容“想好了再干”,这种行事方式被认为更有计划性。而“边干边想”则有实践的意义,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行为,往往也能获得成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想好再干”做计划,“边干边想”做实践 “想好再干”与“边干边想”是两种行事方式。有人说前者是最好的行事,有人则认为后者更优。然而,在我看来: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想好再干”做计划,“边干边想”做实践,才能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 “想好再干”与“边干边想”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方式,但两者实则有许多共通之处。“想好再干”在行动前依据经验对事件进行多角度思考,以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