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1、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入网医院2002年~2004年共从 180余家医药企业购入抗真菌药,其中各年销售金额排序前4 位的药品分别为特比萘芬、益康唑、硝酸咪康唑、联苯苄唑;所属类别分别为烯丙胺类、咪唑类抗真菌药,详见表1。 表1、2002年~2004年抗真菌药各年 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对比 ———————————————————— 排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 特比萘芬特比萘芬特比萘芬 2 益康唑益康唑益康唑 3 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 4 联苯苄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 5 酮康唑斑蝥素斑蝥素 6 两性霉索联苯苄唑联苯苄唑 7 环吡酮胺酮康唑酮康唑 8 斑蝥素复方酮康唑复方酮康唑 9 克霉素/苯甲醇环吡酮胺硫化硒 10 硫化硒硫化硒环吡酮胺———————————————————— 对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抗真菌药,具体从药理学、药动学、制剂上分析可知各具优势,亦为排序较前的因果所致。 1.1 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为疗霉舒、兰美抒、丁克,由瑞士原山道士公司研制,1991年5月首次在瑞士上市,为口服和局部使用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其体外抗真菌谱广,包括皮肤真菌、丝真菌、二形真菌、暗色孢真菌和酵母真菌;在其MIC内对皮真菌、曲霉菌、短尾帚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显示初步杀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仅有抑制活性。作用特点包括:①亲脂性,短期内即入皮肤角质层,服后迅速聚集在皮脂中,皮脂中药物浓度较血浆高25倍,在角质层和毛发中持续高浓度,且迅速地扩散到指(趾)甲板;②杀真菌力强,可缩短慢性真菌病(甲癣等)的疗程,并可减少复发;③不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高度选择作用于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酶,故有利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体弱者和儿童真菌病的治疗;④血浆半衰期长(11h~16h)。目前上市剂型有片剂、胶囊、凝胶、溶液、搽剂和膏剂,生产企业主要有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等。 1.2 益康唑(Econazole):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首次上市时间为1974年11月。作用特点包括:①抗真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型真菌、曲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

抗肿瘤药物市场情况与竞争情况分析

目录 1、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情况和抗肿瘤用药市场规模 (4) 1.1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 (4) 1.2抗肿瘤用药市场情况 (5) 2、肿瘤的重要概念梳理 (7) 2.1肿瘤的定义和诊断 (7) 2.2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防 (7) 3、国内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的拉动力量 (9) 3.1国内肿瘤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可能长期提升 (9) 3.1.1发达国家表现出了明显的高肿瘤发生率 (9) 3.1.2早期筛查在肿瘤发生率的提升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0) 3.2中国和美日具有癌症发病率对标的基础 (13) 3.2.1医疗可及性的追赶 (13) 3.2.2饮食习惯和部分疾病流行病学存在明显异同 (14) 3.3肿瘤药物价格对市场影响的分析 (20) 3.4其他重要推动因素 (23) 3.4.1准入门槛和审批速度提升 (23) 3.4.2国产创新药物仿制、研发能力的提高 (24) 4、影响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扩大的潜在因素 (26) 4.1肿瘤早期筛查对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26) 4.2抗肿瘤药物支付体系的影响 (26) 4.3抗肿瘤药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30) 4.4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31) 5、关于目前抗肿瘤治疗渗透情况的分析 (32) 图表1:肿瘤新发病例数和增长速度 (4) 图表2:城乡肿瘤发病率对比 (4) 图表3:男女肿瘤发病率对比 (4) 图表4:年龄和肿瘤发病的联系 (5) 图表5:肿瘤发病构成 (5) 图表6: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情况和规模(亿) (6) 图表7:各用药领域滚动增长速度 (6) 图表8: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 (7) 图表9:肿瘤的演化 (8) 图表10:肿瘤全球流行病学情况 (9) 图表11: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率对比 (9) 图表12: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数(例)对比 (10) 图表13:中国胃癌(左)、结直肠癌(中)和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右)情况 .. 11图表14:日本对胃癌、结肠癌的筛查覆盖率逐渐提升 (11) 图表15:中国40-6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2) 图表16:PSA筛查催动美国前列腺癌诊断率上升 (12) 图表17:美国各州HAQs评分情况 (13) 图表18:中国各省HAQs评分情况 (13)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抗感染药物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各类抗感染药物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70%;抗病毒药物居第二位,占大约15%的份额;第三位为抗真菌药物,占大约10%的份额;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等小品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全球的抗生素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加上新产品不断上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各国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的条件下,致病菌也随之受到控制,使抗生素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经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故对使用抗生素更趋于谨慎。 自2003年以后,全身抗感染药物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前十强,其增长也落后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增速。 抗感染药物一直是竞争激烈的药物之一。我国虽然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招标采购等医改措施和反对抗生素滥用的呼声对这个药品种类的市场影响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药频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抗感染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与国际市场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超过600亿元。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16.25%。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药金额的构成来看,头孢类占50%,位居第一;喹诺酮类占15.2%,位居第二;青霉素类占12.6%,位居第三;大环内酯类占5%,位居第四。 链接 将受限用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列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的主要亚类有(份额统计数据均采用2004~2007年的累计数): 喹诺酮类:排列最前的左氧氟沙星共有153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35.75%的份额,江苏扬子江药业排第1位,占30.04%的比重,日本第一制药(含合资)其次,占22.64%的比重;加替沙星共有91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13.0%的份额,上海海尼药业位居第1,占10.07%的比重;后起之秀莫西沙星由拜耳公司独家供应,占喹诺酮类17.06%的份额。这3只药品占喹诺酮类的2/3的份额。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占碳青霉烯类40.02%份额,有5家供应商,日本住友制药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碳青霉烯类31.16%的份额,也有5家供应商,默沙东公司(含合资)占了近99%的比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制药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2.62%的份额。目前有5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没有进入卫生部监控名单。加强临床

IMS(艾美仕数据)—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

IMS: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 来源:IMS 更新时间:2009-07-14 核心提示: 血栓症,即局部血液凝块形成。其中,动脉血栓可导致如心肌梗塞、中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外周动脉疾病等;而静脉血栓则可引发肺栓塞。动静脉血栓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它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然而,在这三种不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唯有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望成为抗血栓药物市场的佼佼者。在抗凝血药物中,维生素K拮抗剂和肝素主导了半个多世纪并在抗血栓药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血栓的形成及抗凝血剂凝血级联靶向目标 通常情况下,凝血蛋白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液中。当血管损伤,将触发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形成一个纤维蛋白凝块,稳定后形成血小板血栓。凝血级联反应是一系列蛋白酶通过外源(组织因子,因子VIIa)和内源(因子XIIa,Xia,Ixa和VIIIa)通路逐步激活的过程。这些级联反应汇集到因子Xa的激活而形成一个共同通路,在此通路中凝血酶对催化纤维蛋白的产生发挥了核心作用。抗凝血剂作用位点用虚线标示。 ◆抗凝血药现状 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的代表,为最常用的抗凝血药,它能抑制一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激活(图1),临床上用于预防包括房颤、静脉血栓、冠状动脉病、某些矫形手术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栓的形成,是唯一被批准用于长期抗血栓治疗的药物。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可降低64%的中风发病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华法林疗效确切,但因其治疗窗窄、起效慢、需较频繁的血液监测来调整剂量以及与多种食物(包括酒精)或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2008年,各种通用名的维生素K拮抗剂的全球销售额超过7亿美元,而华法林钠的全球销售额则为5.27亿美元。 肝素能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因子发生相互作用(图1)而被用于短期预防血栓。肝素是注射性的,这限制了其需在住院部使用或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短期预防(不超过2周)。若使用未分馏的肝素,则因其能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该风险的发生率为3%,血小板减少症能导致血栓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需进行临床监测及剂量调整。随着肝素分子量的降低,低分子量的肝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减少。当分子量小于3000时,几乎不具有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因此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明显降低,出血并发症亦减少。临床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依诺肝素(Lovenox;赛诺菲-安万特)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抗凝血药物。2008年,其全球销售额约为44.3亿美元。 ◆抗凝血药物的发展趋势 现有抗凝血药物的缺陷以及强有力的市场机会将驱动抗凝血药物的发展。而那些疗效至少与现有抗凝血药物相当,安全性(尤其是降低出血风险)更佳且使用方便(可供口服,尤其是可长期使用)的新型抗凝血药物将在这一领域占有更多的优势而将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抗凝血药物主要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DTIs) 凝血酶,或IIa因子,能催化纤维蛋白的产生,并参与其他凝血有关的反应(图1),这使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 DTIs是新型的抗凝血药物,它能抑制凝血酶,也可抑制凝血酶介导因子Ⅰ、Ⅴ、Ⅶ、ⅩⅢ及血小板的活性,它不仅有抗凝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炎作用。DTIs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的结合不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影响,可有效地灭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结合的凝血酶。同时,DTIs的代谢无需P450酶,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故很少与其它药物及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抗肿瘤靶向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抗肿瘤靶向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据美国IMS Healath数据:2007年,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500强药品中,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7.05%,远远高出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19.94%的增长率。而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 影响,医药市场在刚性需求和惯性发展的推动下,抗肿瘤药物市场仍表现出强势增长,已达到了4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54%。其中,靶向抗肿瘤药物 市场以290亿美元的销售额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5%。 市场分析家预测,到2015年,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将超过5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并且该领域将有8只以上的新药成长为“重磅炸弹”产品。 靶向用药方兴未艾 目前,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尽管抗肿瘤靶向药物与普通抗肿瘤药物一样,同样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然而,抗肿瘤药物远未满足差异化治疗的市场需求,从而成为药品市场中不可小觑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国内外用药市场的逐渐接轨以及国民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靶向抗肿瘤药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也表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具有高靶向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已成为临床用药的未来趋势和倍受瞩目的品种。目前,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中的伊马替尼、厄洛替尼、舒尼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达沙替尼、拉帕替尼和尼洛替尼已是临床中的主要品种。 2008年,国内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市场使用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5个品种已超过了5亿多元人民币,预计到2011年将超过10亿元的市场规模。 吉非替尼领军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开发的抗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2002年8月,吉非替尼首先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药物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Iressa”(易瑞沙)。2003年5月,吉非替尼经美国FDA批准,成为经铂类抗癌药和多西紫杉醇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单药治疗药物。目前,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吉非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上市后,第一年已取得了0.67亿美元的业绩,分析家预测,5年 后在美国的销售额可达到6.59亿美元。然而,受吉非替尼市场开发曲折的影响,以及抗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厄洛替尼的强势竞争,易瑞沙的市场在欧美一度受挫,表现起伏跌宕。2008年吉非替尼的销售额仍为2.65亿美元,但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1.34%。2009年上半年为1.43亿美元,增长率为14%。随着抗肿瘤靶向治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申 克 孢 子 丝 菌 ± + - - + 8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8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8

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8

8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8

肝素钠市场分析汇总知识交流

肝素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的出口沿袭了2009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再度走出火爆行情,出口量价同创历史新高:出口量为114.4吨,同比增长2.42%;出口金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68%;出口平均价格10475.1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67.63%。肝素及其盐出口额已超过VC,跃居为我国第一大西药重点出口商品。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共出口到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出口市场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所占出口比重累计高达86.32%。不同市场出口情况差异较大,如对法出口量价同比大幅增长,因为赛诺菲-安万特继续加大了采购订单;但是对美国、意大利的出口量同比则明显萎缩,可能是由于肝素价格过高,影响了客户采购积极性。 肝素作为抗凝血剂,于193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已被收入世界各主要国家《药典》。 肝素首先从新鲜的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中含有病毒及蛋白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纯以制成肝素原料药,通常以钠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称为肝素钠(Heparin Sodium)或肝素钙,在使用中尤以肝素钠为主。肝素原料药主要的质量指标为效价,含义为每毫克(mg)肝素原料药含有的肝素活性单位(IU)。肝素原料药每毫克含有的活性单位(IU)越多,表示其品质越好、抗凝血的生物活性越强。各国《药典》均对肝素原料药规定了最低效价标准,以规范和控制肝素原料药的质量。一般而言,肝素原料药的效价为150-200IU/mg。 肝素原料药可直接被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药,再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制剂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素类产品主要包括: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制剂、低分子肝素原料药以及低分子肝素制剂。其中肝素粗品是肝素原料药的原料,肝素原料药是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原料药的原料,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是低分子肝素制剂的原料。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上可监测到的皮肤病外用药有近500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00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0 种左右,占20%。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2%-84%,在皮肤病外用药中居主要地位。皮肤病外用药的功效则主要集中于治疗感染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尤其突出,占皮肤病外用药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中成药以治疗烧(烫)伤、皮肤瘙痒症和蚊叮虫咬的药品为主,也有部分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病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溶液剂、乳膏剂、霜剂和酊剂。 单品销售方面,全国零售市场皮肤病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 10多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50%左右。从功效方面看,皮肤病外用药零售市场具有多样性,前十名品种有治疗真菌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螨虫、头癣、粉刺痤疮和陈旧性疤痕等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表现最为出色,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采乐洗剂、皮康王乳膏和孚琪乳膏五个品种进入销售金额的前十名。 主要品种分析: 特比萘芬 本品于上世纪80年代由瑞士诺华制药研制成功,1991 年首次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兰美抒(lamisil)。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为OTC 药品,同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兰美抒在全球 90多个国家销售。在我国,盐酸特比萘芬也于2000年进入了国家公布的第一批OTC目录。该产品属于抗真菌类药,口服吸收好,并主要以高浓度分布于皮肤角质层,它对浅部真菌感染作用较强,外用或短期口服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皮肤真菌病。 目前国内口服制剂主要生产企业有北京诺华制药,山东齐鲁制药。中美史克和瑞士诺华已经达成协议,引进兰美抒软膏剂,意欲依靠OTC 市场上多年成功的操作经验把这个产品打造成一个皮肤病OTC市场上的又一个“康泰克”神话,从竞争激烈的治疗脚气OTC药品市场分割一块大蛋糕。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一、肿瘤概述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通常所讲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二、我国肿瘤发病率情况 1 我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肿瘤患病率分析 2008年,我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我国新生肿瘤患者总数约212.7万人左右,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同时,全国约有268.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5万左右。近年来我国肿瘤患病情况的格局大致如表1: 表1我国肿瘤患病情况(单位:千分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城市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患病率。恶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大城市>中城市>一类农村>小城市>二类农村>四类农村>三类农村;良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中城市>大城市>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二类农村>四类农村。 注:根据人口规模,将城市地区分成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一般为省会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非农业人口在30万以下)三种类型;根据社会经济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类,把农村分为四类地区,即一类(相当于富裕农村)、二类(小康)、三类(温饱)和四类农村(贫

困) 2 我国城乡地区居民疾病肿瘤两周患病率按年龄分析 2008年,卫生部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当中;良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则呈下开的“抛物线”状,45-54岁左右的人群两周患病率最高,这部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相当部份的患者由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我国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大致如表2所示。 表2 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单位:千分之一) 注:发病率=两周内患病率*两周内发病比例(即新发病例);两周内发病比例=0.5349(由国家卫生部统计) 3 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分析 据粗略统计,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28.08/10万,年死亡130万人以上,占城市人口总死因的21.82%;农村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05.53/10万,占农村人口总死因的16.50%,因此,癌症(肿瘤)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我国第二大疾病。具体死亡情况按卫生部统计资料如见表3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报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

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伊曲康唑的生命力(主流抗真菌药)-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伊曲康唑真的没有生命力了吗 差不多十年前曾经有幸接触过一个伊曲康唑课题,那时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采用一种非环糊精的制剂技术提高口服伊曲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少饮食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后来项目在几位老师的推动下得以继续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若干年后,抗真菌感染药物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曾经接触过伊曲康唑课题的缘故,在毕业后工作期间几位在不同药企工作的朋友曾咨询过我一个问题:伊曲康唑这个品种是不是太老了,现在做这个品种还有没有“钱”途?我个人觉得一个较老品种的生命力与新制剂技术的应用、适应症的拓展或聚焦等方面密不可分,除去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伊曲康唑这个品种还是有生命力的。 一个药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临床需求的大小及在对应的适应症下不同品种的竞争情况,当然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密切相关。先回顾一下伊曲康唑不同剂型及相关唑类抗真菌药的开发历程,这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解读伊曲康唑这个品种在某些适应症下的竞争表现。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的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药物,但是因为其副作用大,Jassen课题组在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且毒副作用小,也是首个对曲霉菌有效的三唑类药物。该药于1988年7月在英国上市其胶囊剂型,开创了氮唑类抗真菌药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新时代,并于1992年获得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伊曲康唑的胶囊剂型,适应症主要是妇科、眼科、皮肤科的真菌感染(包括甲真菌)及系统性真菌感染,而且伊曲康唑很快确立了其在非致命性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首选用药的地位。但伊曲康唑存在溶解度低、胶囊剂型吸收较差且吸收受饮食状态影响等缺点。辉瑞公司在1990年推出了氟康唑。氟康唑不仅溶解度好,且吸收好,但是很多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抗菌谱没有伊曲康唑那么广,这并没有影响氟康唑在市场的整体表现。就中国市场而言从伊曲康唑胶囊剂型进入开始,在此后差多十五年的时间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占据抗真菌药整体市场前三的位置。为了改进伊曲康唑溶解度低、口服吸收差的缺点,杨森公司推出的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口服液于1997年获得FDA批准,治疗HIV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即<500细胞/μl)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因为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殊代谢原因,口服液剂型的伊曲康唑在皮肤浅表的分布减少,使其并不适合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此后,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也于1999年获得获得FDA批准,主要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曲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调研报告

2017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肿瘤的介绍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类型 四、常见肿瘤的治疗方式 第二节、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一、抗肿瘤药物分类方法 二、细胞毒药物 三、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四、其他抗肿瘤药物

五、抗肿瘤辅助用药 第三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演变 一、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 二、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第二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与结构 一、市场规模分析 二、区域市场格局 三、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产品竞争与价格 一、产品竞争格局 二、热门药品分析 三、药品市场价格 第三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及药物研发动态第一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研究进展 一、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法 二、肿瘤免疫疗法新突破

三、新型治疗机制进展 第二节、2014-2016年国际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一、肿瘤疫苗的概述 二、肿瘤疫苗发展进程 三、主要代表性癌症疫苗 四、新型抗肾细胞癌疫苗 五、新型靶向性癌症疫苗 第三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研发动态 一、FDA审批情况 二、研发创新特征 三、靶向治疗药物 四、新型抗癌药物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环境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需求环境分析

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品种概况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5.19%,在皮肤科外用药中居主导地位;从药品功效来看,销售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则主要集中于治疗:由于细菌、真菌、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皮炎和由于食物、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的药品。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皮肤科外用药市场50%的份额。而中成药则以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瘙痒症的药品为主,也有少数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乳膏剂、霜剂、酊剂和溶液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㈠、总体情况: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5.06亿元(截止12月中旬),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87%。其中,医院销售18.39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0.81%,占全部医院用药的0.98%;零售市场销售26.6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9.19%,占零售市场药品销售总额的4.72%。同比2002年的46.32亿元销售总额,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呈整体下降趋势,销售总额总体下浮了2.7%。在医院市场,虽然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有上升,但所占医院用药比例却有所下降;而在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其所占用药比例和有销售额同时出现下降。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6%左右, 同比2002年的13亿,也下滑了13%。进入前十名品种仍然是集中于治疗真菌性皮炎、体癣、过敏性皮炎、粉刺痤疮等皮肤疾病,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为:达克宁、保发止、999皮炎平、兰美抒、派瑞松、采乐洗剂、邦迪创口贴、亮甲、美克乳膏、皮康霜。(见表四) 年度排序品牌 2003年度第1位达克宁 2003年度第2位保发止 2003年度第3位 999皮炎平 2003年度第4位兰美抒 2003年度第5位派瑞松 2003年度第6位采乐洗剂 2003年度第7位邦迪创口贴 2003年度第8位亮甲 2003年度第9位美克乳膏 2003年度第10位皮康霜 ㈡、市场特点: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05355089.html,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王壮志谢敬东傅强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促进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良性发展。方法:对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抗肿瘤市场存在营销模式旧、研发销售脱节、竞争无序等问题。结论:通过加强新药研发、营销推广、资源整合以及差异化策略四种方式,以促进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120-02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肿瘤疾病的患者有100多万人,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抗肿瘤药物市场是仅次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的全球第三大药物市场,目前发展迅速,2004年全球销售额为400亿美元,2010年预期将增至600亿美元,年增长率逾10%,在中国更是以17%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速一直高于医药行业的增速,预计未来我国抗肿瘤行业复合增长率将为26%[1]。但由于抗肿瘤药物行业壁垒较高,市场份额主要被专业抗肿瘤药物生产厂商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在研发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内制药企业来说,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以制定合适的对策。 1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仿制药品居多,企业营销模式陈旧 近年来,随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深入进行,为了避开招、投标对抗生素等药物的巨大冲击,国内许多生产企业把抗肿瘤药物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纷纷把资金投向抗肿瘤药物的仿制。由于这种仿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这样容易造成同种药物不同剂型或规格的仿制高潮和每个抗肿瘤药物都会有3~5个或更多企业在生产的两种现象的出现。此现象的直接后果是所有制药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惜代价,在全国各地招、投标中大打价格战。这种陈旧的营销模式不仅会造成生产企业努力降低成本、销售企业加大市场投入、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而且引发个别医生用药不规范,将一些抗肿瘤药盲目用于肿瘤患者术后的一线治疗,极大浪费资源。 1.2 专利成为发展瓶颈,研发销售脱节严重

抗血栓新药前景瞩目 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抗血栓新药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行业:医药卫生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发布时间:2011-02-14 打印转发关闭 生意社9月11日讯抗血栓药物已成为抗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宠儿,而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将成为2010年市场最具亮点的抗血栓药物。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全球许多重量级新药品种将失去专利保护,成为通用名仿制药的竞争目标。据国外预测,2010年将有超过157亿美元的处方药面临着仿制药的激烈竞争,其中新的口服释药系统制剂占据较大的比例。 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最近一年,PhRMA成员投资的新药开发经费已达503亿美元,从而在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创下65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样,进入药物临床试验的项目也是庞大的,从等待上市的新药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任何一个新药制剂的脱颖而出,将导致某些疾病治疗方向的改变和市场的重新洗牌。 进入2010年后,随着全球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主要品种专利的到期,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强势增长将趋于放缓。在作用于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中,抗血栓药物将成为市场上的新看点。抗血栓药物主要由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系统、激活纤溶酶溶栓类药物等构成。抗血小板药物兼具治疗预防作用,是抗血栓药物中主要品类。据IMS Health 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销售额为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而2009年增长率仅为7.95%,达195亿美元,全球七大药品市场抗血栓药增长率为7.13%(见图1)。预计,真正能够驱动全球市场增长的新药优势将在2012~2015年显示出来。

国外分析家认为,2010年,抗血栓药物中,最有前景的药物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被医学界誉为抗凝血治疗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将成为心血管类药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随着这两种药物的成功上市,将使抗凝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一大类的销售总额将获得新的突破。 A 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利伐沙班(Rivaroxaban)是全球第一个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由拜耳/强生公司研制开发。2008年10月,在加拿大和欧盟获得批准上市,商品名为Xarelto.2009年3月,美国FDA 顾问委员会同意了利伐沙班临床数据具有良好效益-风险比。目前,利伐沙班已经在加拿大、欧盟、南美、中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批准,2009年下半年已在中国举行了上市会,商品名为拜瑞妥。 利伐沙班作为新的口服抗凝药物,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竞争性直接抑制呈游离状态的Xa因子的药物,而且还可抑制结合状态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对血小板聚集没有直接作用。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治疗疾病谱广,量效关系稳定,口服方便,出血风险低的特点。其治疗窗宽且无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的优势成为急切的临床需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意味着可以简化术后的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是防治静脉血栓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形成。也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降低冠状动脉综合征复发的风险等。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VTE的预防,可降低静脉血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而且,拜耳公司对于利伐沙班在2011年获准用于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以预防中风寄予无限希望。目前,我国对VTE预治观念相对不足,防治手段存在局限性。2009年6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强调了常规VTE预防。 尽管如此,美国FDA基于对肝脏损害的用药风险问题的担心,并未发放利伐沙班销售许可证。从药物经济学来说,一旦获得美国FDA的上市许可,利伐沙班将有望成为继氯吡格雷之后心血管领域新的“重磅炸弹”品种。 B 达比加群酯成抗凝新贵 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具有多种特点的新型抗凝血药物。2008年4月,首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商品名为Pradaxa.这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上市的抗凝血口服新药,是抗凝血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用于口服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酯。药物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 凝血酶是细胞外胰岛素样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其能使纤维蛋白原裂解成为纤维蛋白,后者参与构成不溶性血栓基质;另一方面,其能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进而引发一系列次级凝血级联反应。达比加群酯为前药,在体内转化为有活性的达比加群,后者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1 市场概况 (3)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3) 1.2 抗菌敷料龙头企业 (6) 2 产品分析 (9) 2.1 医用敷料概况 (9) 2.2 泰科抗菌敷料产品介绍 (12) 2.3 生产厂家和申报情况 (12) 2.4 零售价 (13) 2.5 竞品比较 (13) 3 销售建议 (16) 3.1 抗菌敷料的产品优势 (16) 3.2 销售建议及策划 (16) 3.3 评估 (16)

1 市场概况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医用敷料产品是一类重要的医疗用品。目前,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但是,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医用敷料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少有涉及,出口产品主要以价格取胜。随着印度、泰国等周边国家纷纷介入医用敷料生产领域,中国许多大型医用敷料企业开始逐渐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将产品线向高端产品转移,也将会带动中国医用敷料行业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移。 2003-2008年行业规模高速成长: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在规模上高速发展。2007年,行业销售收入为213.90亿元,2003-2007年的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34%。2008年,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56.69亿元,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达到了20.0%。 2008年国内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在51亿元左右: 相对于医用敷料产品的出口规模,国内医用敷料产品的需求市场规模很小,据调查分析,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为51亿元左右。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远低于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尽管行业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出口额占据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很高,2008年的比例高达85%左右。国内企业重视产品出口,尤其是大型重点企业,也表明国内医用敷料市场尚待培育。 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上,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大,市场份额超过50%。棉花等天然类医用敷料一直是中国医用敷料的主要产品,这类产品价格便宜,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广泛使用。 目前,中国生产棉花、纱布和绷带等产品的企业数量极多。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难度不大,对资金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满足相关的卫生环境即可。技术难度的低下也使得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以低价格取胜。 行业内小型企业数量众多:

国内外抗肿瘤药市场趋势

国内外抗肿瘤药市场趋势 一、国外抗肿瘤药市场现状 200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的的销售额约为350亿美元,增长了21%。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靶向药物,该类药物2006年的销售额达到130亿美元,而2001年只有13亿美元。目前在研中的抗肿瘤药物中有50%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即使在药品市场一直增长缓慢的日本,抗肿瘤药在2006年也增长了7%,达到39亿美元,而在欧洲和北美增长率都超过了20%。IMS估计2005-201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20%,到2010年可达到620-700亿美元,并最终成为市场规模最大的药品类别。以销售额计算,单抗的市场份额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单抗的价格高,而且多已成为相应适应症的一线用药,因此虽然产品不多,但单产品的销售额高,特别是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2006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了40亿和33亿美元。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是从2001年开始异军突起的一类新型抗癌药,近两年发展突飞猛进,突出表现在:(1)批准上市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数量近2年有爆发趋势,截至到2007年8月,FDA已经批准了8个用于治疗癌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严格说来硼替佐米不属于激酶抑制剂,为蛋白酶体抑制剂);(2)该类药物一经上市,一般在当年即可获得1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收入。目前该类药物2006年的总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已经超过传统的抗代谢类抗癌药和铂类抗癌药。但该类药物一般作为二线药物使用,或与其他一线药物组成联合用药方案,因此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还比较难,但一旦成为一线药物,如伊马替尼,销售额则可大幅提高。 内分泌类抗肿瘤药也是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癌药,原因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各大企业针对这两种药物的开发投入也最高,因此陆续有新产品上市,大部分为内分泌类抗肿瘤药。在国外推动药品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新药上市,因此内分泌类抗肿瘤药的市场规模也急剧扩大,2006年的市场规模超过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单抗的抗肿瘤药。阿斯利抗在这一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 传统抗肿瘤药的市场份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老产品专利到期,仿制药上市导致价格降低,同时后续的新产品又比较少,并不表明这些药物的绝对的用量减少。这些药物一般是各治疗方案的一线药物,其用量(处方量)甚至可能增加。新的单抗类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更多的是补充治疗方案,并不是替换掉原方案中的一线药物,对老药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