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因他活着为他活着

因他活着为他活着

因祂活着为祂活着

一位基督徒的葬礼,应该是加冕礼,是向世界作出的有关他已得到了永远生命的宣言。

——葛培理

2008年4月15日,“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户外运动培训中心”附近Mangatepopo 河突然暴发的山洪,使奥克兰东区Elim 高中的六位同学和一位教师灿烂如花的生命在一瞬间化入了永恒。“4.15”这一天几乎成为纽西兰的国殇日,就如美国之于“9 11”,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悼中。

自发的前往Elim Church吊唁的人们是这样多,这样真诚。Elim Church的吊唁厅几乎成了鲜花和纪念卡的汪洋大海,伴着音乐低徊的旋律,Tony、Natasha、Floyd、Tom、Portia、Anthony、Tara,一张张在电视和报纸头版上熟悉的焕发着青春光彩的脸,在鲜花和烛光中向着我们每一个人微笑……

七位死者都是基督徒。面对这样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被死亡吞噬,人们不禁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是他们?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们?基督徒该怎样面对死亡?

基督徒的死亡 = 天堂的加冕礼

基督徒也会死,而且会遭遇意外丧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有时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似乎无法接受,似乎我们一旦接受了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就应该万事亨通,乐享天年,否则信主还有什幺意义?

“信耶稣,得永生”是我们基督徒经常说的一句话。“永生”——永远的生命不等于“永远不死”。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死亡?圣经说:“按着

定命,人人都有一死。”(希伯来书九:27) 英国作家海伍德(John Heywood)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死亡使高贵与卑贱者一律平等。”布道家葛培理说:“圣经着重死亡是上帝和我们的仇敌,而不是朋友……死亡,就像一曲尚未奏完的交响乐,破灭了很多充满希望的锦绣前程和美好生命。”

葛培理在他的名著《如何面对死亡》中论述道:为什么死亡是上帝的仇敌呢?因为它毁灭生命,与上帝这位生命的创造主和创作者相反。事实上,圣经告诉我们,罪恶、痛苦、疾病或死亡,都不是上帝对人原来的计划。死亡是犯罪的恶果。亚当和夏娃利用自由意志做选择。他们既不顺服上帝,上帝就告诉第一对夫妇说,如果他们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他们必定死。但魔鬼嘲笑上帝的警告,告诉他们不一定会死。亚当和夏娃罔顾上帝的警告,相信了撒旦的谎话。于是死就临到了人类。“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六:23)死亡是每一个人和每一样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共同命运。圣经告诉我们罪恶和死亡影响了上帝的整个创造物,包括自然界;只有在这个世代结束,基督荣耀地再来时,罪恶才被消灭,一切创造物才回复到上帝原来的计划中。

基督徒也免不了会害怕死亡。因为死亡是把人隔离的仇敌,并且不可预知,它的对象并不分年幼与年长,好人与坏人,基督徒或非基督徒。但是与世人不同的是, 基督徒面对死亡时有永生的盼望和安慰。当戴德生失去了8岁的爱女时,他说:「每次想起她,心里就非常难过。是不是

我永远无法再感到她那只小手紧握住我?是不是从此不再看见她那闪烁明亮的眼神?她不能再回来了。但又不是真的『失去』她……只是园主来,把玫瑰撷取了。」

如果耶稣基督没有降世为人,没有为担负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我们全体人类到现在还生活在罪中,整个人生不过是日复一日地走向死亡,没有盼望,没有拯救。但因着耶稣基督的的舍命流血,并于死后三日复活,打开了我们的永生之门,凡信祂名的人就得以称为上帝的儿女。上帝的儿女肉身也会死亡,但肉体生命的死亡之日,就是属灵生命的新的开始,我们将永远与我们的父神同在。正如葛培理所说:“我们在地上呼出最后一口气时,就是我们在天堂吸入第一口气之际。我们脱离肉身,立刻与主同在。在上帝的时间里,当耶稣基督再来时,我们便会接受荣耀的复活的身体。”因此他说:“一位基督徒的葬礼,应该是加冕礼,是向世界作出的有关他已得到了永远生命的宣言。”

“一只脚站在天堂的人”

对信靠基督耶稣的人们来说,基督徒的葬礼,再次肯定了对永生和复活的有福的盼望。主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五:24)虽然死亡的经历是真确的,但天堂的实在也是真确的。基督徒能够以实事求是和得胜的态度来面对死亡,无论是我们自己或所爱的人

要忍受何种苦楚,我们都拥有上帝与我们同在的确据。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死了,而且为我们复活了,祂告诉我们,基督徒在世的生命虽然会死亡,但我们是离世与主同在,而且当祂再临的日子我们会复活,有一个像他那样的,不再痛苦,不再朽坏,而且永不衰残的身体。这是我们将来的盼望。就如一首赞美诗的歌词:“因祂活着,我能面对明天,因祂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道谁掌管明天,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祂活着。”

英国牧师约翰??福莱契(John Fletcher)是一位广为人们所爱戴的上帝的仆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小时里,有一个人去见他,之后这个人带着敬畏的语气说;「我原以为去见的是一位一只脚踩在坟墓里的人,但我见到的却是一位一只脚站在天堂的人!」

在4.15的悲剧发生之后,千千万万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只脚站在天堂”的人生。

“Tom:生日快乐,你要开心的笑!”——Tom Hsu 原计划4月17日在营地度过他的17岁生日;“Potia:你永远的微笑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奇迹,感谢你给我的爱……”;“嗨,Anthony,下一场球你要打好!”——亲朋好友们的留言是这样亲切而动人,数不清有多少朵花,多少颗心,多少个“Love”……

Floyd 来自印度,4月19日的葬礼距他的17岁生日(4月20日)只差一天。他的爸爸妈妈在儿子的葬礼上始终手拉着手,他们说,他们为自己的儿子骄傲,因为他不但是一个爱好音乐、足球的好学生,而且是教会青年聚会的小领袖。他的妈妈亲手将一只玩具熊放在儿子身边,她说,在得知Floyd 去世后,她听到上帝的声音安慰她说:Jennifer,我知道你的痛苦,因为我也失去过儿子……他的父亲说,Floyd,他爱纽西兰,他爱上帝。

Tom Hsu(中文名许桓)来自台湾,2006年在东区台福教会受浸成为基督徒。他在出生时因医疗过失导致脑部受损,造成口吃和手部动作障碍,父母担心这样的孩子在台湾成长很困难,又因着他热爱纽西兰,所以将他送到奥克兰读书。他信主后一改过去怨天尤人的性格,变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到处做见证。去年他还随教会的短宣队去台湾,到农村中小学去教授英语,分享上帝的爱,他的父母也因此大受感动而成为基督徒。

最感人的还是教师Tony Macleans的家长。按常理人生最伤心的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但Tony的母亲Jenatte Macleans还出席了Tom的葬礼,作为Elim学校的国际学生顾问,她在发言中赞扬Tom是个优秀的学生,并且一直在安慰Tom的父母。她没有提到自己的儿子,但大家都知道她的爱子是为了救Tom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因为爱好运动的Tony 水性很好,完全有可能死里逃生,但在最后的危急时刻,他将自己与不谙水性的Tom绑系在一起。Tony和Tom是遇难者中最后被找到的,而Tom一直背缚在Tony的背上……Tony的父母在他遇难的当晚赶到了出事现场,看到儿子和Tom的遗体后,Tony的父亲Macleans 牧师还紧紧拥抱和安慰了抱愧自责的营地负责人。在其爱子的葬礼上,他平静地说,不必问什幺,我相信这些学生们已经在天堂里欢喜快乐……

一场接一场的葬礼。没有悲怆的哀乐,没有撕心裂肺的绝望的恸哭,只有满满的,满满的爱和盼望——永生的爱和盼望。也许Tom Hsu 的父母给儿子的留言可以诠释这种爱和盼望——

“Tom:爸爸妈妈来看你,我们知道你到天父那儿去了,我们知道你会在那里找到一个爱你的家,我们也会在彩虹的另一头眷顾你。”

蒙福的道路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为什么活着?很多人因上下求索而不得,不得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但就在获奖后不久,他感到无法超越人生的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痛苦,口含煤气管自杀;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卢刚,少年得志,留学美国,因在成就与理想的光环中找不到出路,竟因为嫉恨自己的同学,悍然举枪打死同学和老师多名,最后饮弹自尽……可见人世的成功与荣耀不能填补人内心的疑问和空虚。但基督徒的人生却不一样。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生命的主以后,我们就不再为自己活,我们因祂而活——因祂死而复活的生命活在我们身上;为祂而活——我们的一切追求与理想都以荣耀上帝为至高的目标。这也是上帝造人之初的本意,一旦我们人生的目的与创造天地的神的旨意相合,我们的人生就充满了快乐和盼望,就会焕发出耀目的光彩。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夺去这份荣耀和盼望。

葛培理说:我参加并主持过很多葬礼。我觉得葬礼或追思礼拜,往往成为一些参加之人的转折点。很多时侯,藉去世者的生与死的见证,或家人所说的话,那些不知生存意义为何的人,得以回转,愿把他们的生命转向慈爱的上帝。

最好的例子就是《爱城故事》(见《晨星》014期A8版)的作者,因为参加同学的追思礼拜,他看到被卢刚杀害的副校长安妮的兄弟们,在最悲痛的时刻还在关怀凶手的亲人,给卢刚的父母写了一封充满爱心和安慰的信。就是这份来自上帝的爱,使他被深深地感动,最后成为一名基督徒。在4.15之后的七个葬礼上,我们看到的是上帝的名被高举,上帝的爱充满全场,死者和他们的家人都在这生离死别的人生关头荣耀了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的名,因此他们战胜了死亡的阴影,充满爱心,充满盼望。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播撒下了多少颗福音的种子,但是当他们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这些种子颗颗都将被数算和记念。

使徒保罗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后书一:12)葛培理说:“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天堂的喜乐正等待着我。我最大的愿望是,一边过今天的生活,一边预期灿烂的明天,且准备好受欢迎地归回上帝永恒的天家。你愿否与我一同走这条蒙福的道路?”

愿我们都走在这条蒙福的道路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