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中国历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我们学习历史文化、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其中一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下面我们讨论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夏商周的得失

这个知识点是整个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这一章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夏商周三代各自的得失:夏代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

体制、农业技术、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商代的得失主要体现在铜器、商鞅变法、文字、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周代的得失则体现在政治体制、土地制度、科举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

2. 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特征: 夏代特点是宗法政治、

衍族贵族统治、祭祀特征等;商代特点是王权专制、礼教文化、军事制度等;周代是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分封制度等。

3.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比如文字及其演变、诗经及其反应的社会思想、殷商青铜器及其艺术与文化内涵等。

二、春秋战国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高中历史必修一当中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既要了解封建王制和郡县制的演变,又要了解贵族、农民和工匠等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态。

2. 文化发展和思想变革:既要了解儒家思想的兴起,又要了解墨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3. 孟子、荀子、孔子等著名学者的生平和思想:分析他们对于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

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一章节当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分析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以及他们对于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2. 汉朝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期的开创、王莽新朝的失败,以及汉朝科技、官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有深入的了解。

3. 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既要了解皇帝、官僚、贵族等上层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又要了解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下层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四、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于教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制度。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既要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变迁,又要了解科举取士的程序和标准。

2. 科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既要了解科举制度对于社会流动性、文化传承和政治稳定的影响,又要了解科举制度对于文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科举制度的崩溃和衰落:既要了解科举制度衰落的原因和过程,又要了解新兴的教育制度和文化思潮对于科举制度的挑战和改变。

以上就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的一些内容,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还需要对其他内容也进行掌握。希望通过这份文档对于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你知道有哪些?历史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记住。在学习高一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复习和总结。一起来看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__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古 书中称“封”或“封建”) 1、目的:为了有效巩固西周统治(“封邦建国, 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包括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周天子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不是赋税)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诸侯权力:获得土地和人民,封疆内再分封, 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 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7、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相对的大宗小宗。 ③家国一体、家国同构。 3、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③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四、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制订。不同等级贵族有不同的礼仪“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 同构、家国一体)。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内容 (1)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太尉: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 (3)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 1、特点: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 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推恩令 (1)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

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我们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那么必修一的历史知识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汤灭夏。(1)内服外服: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权色彩: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国。 1、分封制 (1)概念: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诸侯国。 (2)方法:A、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B、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C、异姓诸候:(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待遇不同 (3)影响:周王通过授土授民,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统治。但是后来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体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3、礼乐制:成为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上古部落联盟体制的遗存。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权力机构(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中朝制度,与“三公”相制衡。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A、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 B、影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办公机构,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5、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也归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掌六部。(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衙署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必修一的历史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只要我们用心学,都能学好,考试也能考好。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1 一、夏代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 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 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2 一、春秋时期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诸国争霸,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目的—富国强兵,争霸天下。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内容: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废特权,行军功受爵,废分封,行县制;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令民为拾伍,实行连坐。—全方位地废除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积极—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二、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汉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高一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口诀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一、转变观念,从长计议 高一学生初上高中后,一方面受初中时候开卷考试的影响,平时学习基本上不用心,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为此,期末来临之际应指导学生早做准备,为期末,也为将来的毕业考试,以致高考作准备。 二、讲究方法,精心指导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5篇最新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5 篇最新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 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_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_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_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_ 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_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_,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 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_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_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 _ .过程 (1)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 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第一篇: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内容,重要程度不容忽视。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中国古代主要的历史朝代及其时期特点。例如夏、商、周、秦、汉等历朝历代的国家制度、政治形势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组成。比如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与成就。 3.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封建制度、宗法等社会制度;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等。 第二篇: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汇集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百官制度的运行模式等。 2.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延续,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启示。

3. 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吴三桂、明夷待诏等历史事件以及权妃、萧宸珍等重要人物。 第三篇:世界两次大战 世界两次大战是全球历史中两个重要的分水岭,带来了深远的后果。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一战的爆发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欧洲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紧张与矛盾。 2. 二战的爆发及其影响。例如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倾向等。 3. 两次大战带来的重要结论和启示。比如“平衡的东西是最危险的”等方面的启示。 以上就是本文的三个例子,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历史,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有所预判。第四篇:现代化进程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也需要了解现代化进程的相关知识点。其中包括: 1. 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业革命、城市化、民主宪政、科技发展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政治的目的:巩固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注释: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重点、难点)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加强对人民的压榨,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阶级矛盾激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注释: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3、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想学好必修一的历史,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知识总结这个环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标志性建筑:米诺斯王宫。 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①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 二、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①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四、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②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2、影响: ①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②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一、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中国历史的入门课程,在高中历史的三年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明、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历史的学习中,其中的必考知识点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必考知识点。 一. 社会文化的演变 1. 炎黄时代、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 文化特点。2.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演变,尤其是春秋战 国时期的阶级斗争。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如礼、乐等内容,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 儒家思想 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其在交往、文化、社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如四大发明、铁制武器、农业生产等。 二. 历史事件的发展 1. 大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封 建帝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五胡十六国时期 及南北朝,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的时期,不同的政权相互斗争,人民生活水平下降。3. 中国的历史演化,依靠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人们的努力,特别是清朝的改革开放为民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4.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 中国外交对外关系 1. 中国的分裂和统一,涵盖了中国40多个不同的民族。在外交上,中国也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的关系,如对外贸易、祖国统一等。 2. 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对外贸易、政治关系等。 3. 中国的军事战略、军事现代化进程、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等。 4.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优像,如中华文化的韵味,中国人民的团结、勤劳和智慧等。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必考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根据时间长久、内容繁多的特点认真学习。只有通过严格的学习和阅读,才能做到真正理解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并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要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篇1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标志性建筑:米诺斯王宫 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①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 二、黑暗时代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①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四、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②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2、影响: ①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②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篇2 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贵族推翻王权,建立了贵族制。 【重点问题突破】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 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说贵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种进步,为后来雅典向民主制过渡创造了条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 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基本特点的体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权 3、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治制度的特点(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治制度:分封制(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 自查点: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容、特点、影响?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容、特点、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开展历程? 一、分封制 目的:稳固国家政权 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遥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朝。 四、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稳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开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根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高中必修一历史考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考点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 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