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必修一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必修一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力和运动

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中保持原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守恒

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大小。

三、压强和浮力

1.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垂直于面的力的大小。

2. 压强公式: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的面积。

3. 浮力原理: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液体的重量。

四、电学基础

1. 电荷和元电荷: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物理性质,元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2.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五、光学基础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够使光

线发散。

4. 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推导得到。

六、力学实验

1. 弹簧伸长实验:弹簧伸长的长短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测量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磁场实验:通过在磁场中放置磁针或指南针来研究磁场强度和方向。

4.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反射定律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复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必修一的考试。同时,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和学科发展的理解。因此,学生应该将这些知识点作为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并通过实验和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对物理学习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 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 x -1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一时间关系式: v V o at ⑵ 位移一时间关系式: x V °t 1 at 2 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 2 v 2 V o 2 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 v 0 V 2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 2v 0 v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x X m X n n aT 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总结归纳大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 3.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 (2)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3)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4)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 1 (2) ` (3)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4)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必修一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必修一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力和运动 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中保持原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守恒 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大小。

三、压强和浮力 1.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垂直于面的力的大小。 2. 压强公式: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的面积。 3. 浮力原理: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液体的重量。 四、电学基础 1. 电荷和元电荷: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物理性质,元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2.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五、光学基础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够使光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还是要高中生活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必背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好物理! 第一章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FN (注意:这里的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2 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6、弹力(A)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

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编辑短评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要多去分析一些典型的题,多去总结一些解题方法。下面提供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给教师和学生,仅供学习参考。 前言 下载提示:学习物理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习物理知识不是为了背诵定义公式,也不是为了做题,而是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Download tips:Learning physics requires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Learning physics is not for memorizing definition formulas, nor for doing problems, but to apply it in real life. 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牛顿运动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物理是由浅入深的,基础没有砸实很难做好综合题目,大题做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学物理不能掉以轻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高一物理中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

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二、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 图象和v—t图象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 度的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 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 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 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 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 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4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 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 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Ⅰ.将课本上教师指定的教材迅速而认真的阅读一遍。 即使你根本不能理解它,也不必着急。这一步只不过是引导你去了解总的概念,使你 初步看到新的术语和新的关系式。通过实践,你将从这第一步得到越来越大的收获,从而 使以后的学习越来越省力。 Ⅱ.这里指出的是不要这样做的方面。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 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工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3.加速度:a — J^a, v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t t 其中-v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的大小;单位时间内 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即a。(理论上讲矢 t 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不过我们 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 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早: 1.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v0 0的演变) (1)速度公式:V t V o at(V t at) (2)位移公式:s V o t1 .2 at(s -at2) 22 (3)课本推论: 2 2 V t V o2as(V t22as)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 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有时 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如果已知量不够,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篇1)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1^2:2^2:3^2……:n^2; (5)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1:2^(1/2):3^(1/2):……:n^(1/n) (7)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篇2) 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 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_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精选篇3)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无论哪一门学科,想要获得好成绩,都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还记得吗,一起来温习一下吧! 第一章力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s=v0t+at2② 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 4.平均速度公式:=④ =(v0+vt)⑤ =⑥ 5.位移差公式:△s=aT2⑦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 (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物体平衡 1.物体平衡条件:F合=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系统的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系统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 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一样;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一样〔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单位 m/s m/s2 m/s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 a、t决定 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m决定。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 与△t决定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小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 x-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 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 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与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1. 理解图象的含义〔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 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公式和推理1. 根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2) 位移—时间关系式:(3) 位移—速度关系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与正、负号 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2. 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与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 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 第二章.考点三:追与和相遇问题1.“追与〞、“相遇〞的特征“追与〞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追与〞、“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3. 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 一、研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还本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 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可以恢还本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出必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没法恢还本来的形状,这个 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 要遇到另一个物体阻挡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表面不圆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均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均衡 (2)若处于均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随意两个力的协力必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均衡状态的物体遇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办理,此时的均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立研究对象; ②剖析受力状况; ③成立适合坐标; ④列出均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均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遇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伸线能订交于一点的力 2.均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遇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 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必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 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遇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均衡条件:协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遇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均衡时,这三个力 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遇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均衡状态时,拿出此中的一个力,则这个 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协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均衡问题,则其均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均衡条件 五、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了然作使劲和反作用 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使劲的时候同时会遇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使劲,这对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 1、牛顿第必定律: (1)内容:全部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类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了然全部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 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没关). ②它揭露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快度)的原由, 而不是保持运动的原由。 ③它是经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可以由实质的实验来考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快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快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同样. 公式: 理解: ①刹时性:力和加快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②矢量性:加快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同样。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快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