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风险动态监控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制度

XXXXXXXXXXXX公司

风险动态监控制度

为全面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监控项目

监控项目为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行车、设备、办公环境等。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人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

二、风险动态监控频次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和运行情况,每年进行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从业人员。

三、工作方法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

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定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划分等级,并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4.全面实施、定期更新,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5.排查销除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

XXXXXXXX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宁永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部(K99+700~K123+192.983)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 宁永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部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1、总则 1.1为加强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 1.2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管、动态实施、科学管控”的原则。 2、分类分级 2.1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2.1.1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风险。 2.1.2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2.1.3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2.1.4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以上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3、辨识、评估 3.1项目部根据施工活动范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风险辨识,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式和程序。 3.2项目部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及其损失程度 的致险因素进行,致险因素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3.2.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3.2.2施工的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

靠性; 3.2.3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3.2.4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和完备性。 3.3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施工单位为全面掌握地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全面、系统对本单位施工活动开展的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施工单位为及时掌握本单位重点施工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对本单位施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3.4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3.5施工单位单位应依据风险等级判定指南,对风险清单中所列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以及主要致险因素和控制范围。 3.6风险致险因素发生变化超出控制范围的,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确定等级。 4、风险管理与控制 4.1 安全管理部每月组织分包队伍开展风险源辨识,并对辨识结果进行检查,检查风险较高项,明确监管责任人实时监控,一般各分包队伍主要负责人为风险监控的第一责任人,分包队伍现场安全员为风险监控的直接责任人。 4.2将风险基本情况、应急措施等信息通过安全手册、公告提醒、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有效地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严重程度将隐患分为A、B、C三级: A级为特大隐患,指随时可能造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 B级为重大隐患,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C级为一般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第二章排查、评估及报告 第三条企业成立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由负责人、安全员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第四条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每周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集中排查治理一次。

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每季度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抽查。 第六条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当立即排除,因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环境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对于无法采取措施的隐患,应做出暂停局部、全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 第七条难以立即排除的重大隐患,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编制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隐患的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第八条经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属于A级的,由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治理方案;属于B、C级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治理期限和目标;2、治理措施;3、责任机构和人员、经费和物资保障;4、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条属于B、C级的治理方案,自发现隐患之日起15日内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报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审查;企业将A级评估报告书报上级有关部门。 第三章监控与治理 第十条车队班组存在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公司;车队应立即整改或制定限期整改措施;对本企业解决不了的隐

重大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1.项目部应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工程进行事先分析和策划,凡存在一定危险程度的施工,均应列入动态危险源管理,并制定有关安全监控措施。 2.所指重大危险源工程是在项目部“三合一”危险源调查分析基础上,重点监控的工程,主要指: (1)5m(含5m)以上深基坑开挖或支护与降水。 (2)大型机械设备安、拆。 (3)起重吊装工程。 (4)大体积模板支撑(连续排架面积100㎡以上,同时跨度10m(含10m)以上、层高8m(含8m)以上) (5)脚手架(40m以上落地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等)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7)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施工作业。 3.经调查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要在工地大门口内醒目处悬挂“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措施牌”进行公告,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悬挂“重大危险源每周识别、监督告知牌”。 (1)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措施牌:内容应明确本工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类型、影响程度、存在时效、控制措施、责任人等有关内容。 (2)重大危险源每周识别、监督告知牌:内容应明确当周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类型、作业部位、责任人等有关内容。 4.项目部安全员对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调查识别后及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请表》,及时报上一级生产安全管理部门,直属单位对申报情况进行初审,并到现场进行核对,提出初审意见,经复核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统一归并到公司安全环保科备案。 5.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必须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在重大危险源监控时效阶段至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食 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各国不断加 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 导致食品受到污染、有害物质残留,或者使食品变质、变质等因素所 引发的危险情况。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包括传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还包括新的风险因素,如食品伪造、虚假宣传等。食品安全风险 的特点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对所有消费者都具有普遍性和潜在性。 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影响。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负担。为了 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变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建 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和技术手段,才能有 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原则和要求 为了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 态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原则是科学、规范、有据可查、风险控 制和源头防控。具体要求包括:

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范围。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3.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控制与管理。 4. 食品安全风险溯源:建立溯源体系,对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进行追踪和追责。 5. 食品安全风险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事件。 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推进方式和机制 为了推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需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规的制定: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法规,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2.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技术的应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防控效果和水平。 3.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附件5 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属各单位、承包商及外来人员。 3 职责 3.1 公司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 长,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 公司安委会成员分别担任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成员。 3.3 安全部是公司风险评价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 公司内的隐患,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3.4各单位主管是本单位风险评价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生产活动的危害识 别和风险评价,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5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了解掌握风险评价方法、范 围、准则及防范措施。 4 控制程序 4.1 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由安全部及相关管理部门、车间安全员和有经验 的工人担任。 4.2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 件的机构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且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对企业危害识别的充分性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4.3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周边环境、安全评价报告、安

全生产标准化等情况对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分类分级、重点部位及关键岗位,绘制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同时编制管控手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实施,制作公告栏、告知卡,配备并保证救援设施,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3.1安全风险评价辨识评估人员应随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从国家或当地政府公告中获得与该企业有关的国家或当地政策的变化情况。 (2)从地方安监、消防、环保等部门检查情况中获取相关信息。 (3)定期视察周边环境,以获得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周边环境复杂的企业,建议至少一个月视察一次;周边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建议至少每季度视察一次;周边环境简单的企业建议至少每半年视察一次。) (4)本企业使用的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情况。 (5)本企业人员管理的变化情况。 (6)气候变化情况。 (7)公司使用的安全标准的修订情况。 (8)事故或未遂事故之后。 以上所列8条信息,其中一条信息发生了变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其变化情况、结合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4.3.2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不 产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继续收集相关信息。 4.3.3若收集的信息发生的变化对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产 生影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应根据影响结果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类、风险分级、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并重新上传至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管控手册、企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公告栏、告知卡、救援设施等。5.相关文件 5.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6.相关记录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一、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控与预警机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安全预警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管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八十八号)《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交办安监(2018〕135 号)及交通运输有关法规制度,制定本机制。 二、适用范围 本机制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作业现场涉及的风险安全管理。 三、组织机构 1、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 为确保重大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公司成立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 组长:XX 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公司安技部, 在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领导小负责公司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决议事项的实施、日常工作、监督、检查等工作。 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如下: 办公室主任:XX

成员:安技部全体人员。 办公室电话:XX 2、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公司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控制等相关工作,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2)组织建立兼职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队伍建设,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检查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措施和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发生事故后,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和向本项目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经验教训。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制定落实本公司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6)组织编制重大风险管理方案,督促落实重大风险的安全管理措施。 3、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积极参与公司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等相关工作。 (2)动态监控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对安全生产隐患随时予以警示或向重大风险监控领导小组汇报,并收集相关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NJAH/ZD-2023 版本状态:C/0 受控状态:口受控J非受控 持有人: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 理制度 编制:maszhc 审核:XXX 批准:XXX XXX食品有限公司 2023年10月7日颁布2023年11月7日实施

目录 1.1目的 (4) 1.2组织领导 (4) 1.3工作职责 (5) 1.4工作要求 (5) 1.4.1日管控制度 (6) 142周排查制度 (6) 143月调度制度 (6) 144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6) 145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制度 (6) 2,日管控工作制度 (7) 2」责任人及实施部门 (7) 2.2工作要求 (7) 221发现问题的处理 (7) 222未发现问题的处理 (8) 3,周排查工作制度 (8) 3.1责任人及实施部门 (8) 3.2工作要求 (8) 3.2.1发现问题的处理 (8) 322未发现问题的处理 (9)

4.月调度工作制度 (9) 4」月调度形式 (9) 4.1涉及人员 (9) 4.2工作要求 (9) 附件1:《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 (11) 附件2:《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15) 附件3:《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23) 附件4:《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 (25)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地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制度,采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落实自查制度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制度。 1.1目的 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度警觉,立足于主动发现风险、及时消除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从根本上构建公司食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1.2组织领导 为督促动态管理有效落实,统筹开展动态管理制度中各项要求,公司决定成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1)组长:主要负责人:O 2)副组长:食品安全总监:o 3)成员:食品安全员:、、o 4)主要运行部门:品控部。 5)其他部门成员:生产部、物流部、供销部、o 1.3工作职责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旨在规范动态监控管理,保障公司信息安全和稳定运行。 2. 监控内容 2.1 网络监控 网络监控是指对公司内部网络和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网络流量监控:监测网络的数据流量,防止网络拥堵和流量攻击; - 网络入侵监控:监测外部攻击和内部非法入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漏洞; - 网络行为监控:监测员工的网络使用行为,避免泄漏和滥用公司机密信息。 2.2 设备监控 设备监控是指对公司内部计算机、、视频会议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计算机使用监控:监测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行为,包括打开的文件、网站浏览、登录和操作记录等; - 设备日志监控:监测设备的日志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视频监控:监测公司内部环境,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 3. 监控程序 3.1 监控设置 通过系统管理员为公司内部所有设备添加监控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端口设置:设定监控的端口和范围; - 用户权限设置:根据员工职位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范围; - 监控阈值设置:设定监控的阈值和告警条件。 3.2 告警和处置 监控设备在浮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发出告警通知,管理员需要及时进行处置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发现网络入侵或者攻击,需要拦截并追踪攻击来源; - 发现计算机使用异常或者非法操作,需要对涉案员工进行调查和惩罚;

- 设备浮现故障或者异常,需要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4. 监控记录与存档 所有监控记录需要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存储和备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设备监控记录,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档,保证后续审查和调查的证据性; - 员工网络使用记录,需要在员工离职或者转岗时进行结算和清理; - 入侵监控记录,需要作为重要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完善整个安全架构。 5. 附件清单 - 监控系统设置表 - 监控告警处理流程图 6. 法律名词及注释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欧洲议会于2022年4月14日正式发布,取代了1995年《欧洲个人数据保护指令》。GDPR是欧盟出台的关于个人数据保护的最高法规,估计将对全球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范文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范文 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组织内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岗位,任何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风险动态跟踪管理制度是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风险管理制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第四条组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第五条组织风险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有效性。 第六条组织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制度。 第七条组织应当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并将风险管理的责任明确分配给相关部门和岗位。 第八条组织应当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收集、整理和分

析风险信息,及时更新风险管理制度。 第九条组织应当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效果。 第十条组织应当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意识。 第十一条组织风险管理工作应当与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相一致。 第十二条组织应当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组织内全体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风险管理流程 第十三条组织风险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流程: (一)风险识别:组织应当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收集和分析组织内部的风险信息,包括内控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等。 (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工作的结果,组织应当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定级,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三)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四)风险监控:组织应当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风险应对:组织应当制定应急预案,依据预案进行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防止事故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建 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使各项生产 工艺能够得到科学的分析和预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一、建立监控系统 企业应先进行全面的生产工艺分析,并考虑可能存在的隐患风险,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即建立动态监 测指数,适时发觉问题所在,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并订立相应的 防备措施。 二、实现自动化管理 为了避开人工监控的疏漏,建议企业采纳自动化管理系统,通 过传感器、掌控器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实时采集,并对所 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还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数据处理和挖掘,实现更加精准的预警和风险评估。 三、订立风险预警措施 当某一生产环节存在风险时,监测系统将发出预警信号,企业 应适时订立应急预案,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理,防止事故进 一步加剧。 四、建立风险应急救援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救援机制,包括人员组织架构、应 急装备设备、应急物资储备等,以应对各种可能的事故情况。同时 还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本领和效率。 五、贯彻属地管理责任制

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和每名员工的责任,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因此,企业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扬教育,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共同维护生产秩序和安全。 六、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每名员工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有充分的认得和了解,知晓应急处理措施,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完善系统和机制,加强监管和管理,使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为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进展供给紧要保障。

2023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1. 引言 动态监控是一种管理工具,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各种业务活动和系统操作。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业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档旨在介绍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包括其定义、目的、应用范围、实施方法以及相关规定。 2. 定义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是一套规章制度,用于规范企业的动态监控实践。它包括了监控策略、监控指标、监控频率、报警机制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企业的业务和系统运行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状态下。 3. 目的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 •提高业务运行效率: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业务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业务运行效率; •降低风险和成本:通过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业务中断和损失;

•支持决策和规划:通过监控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支持企业的业务规划和发展。 4. 应用范围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各种业务活动和系统操作,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器和网络设施的监控; •数据中心的监控; •软件系统的监控; •业务流程和交易的监控。 5. 实施方法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步骤: 5.1 制定监控策略 制定监控策略是制度实施的第一步。企业需要明确监控的目标和内容,确定需要监控的指标和频率,以及相应的报警机制。在制定监控策略时,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监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2 选择监控工具 选择合适的监控工具是制度实施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监控工具。常用的监控工具包括Zabbix、Nagios、Prometheus等。在选择监控工具时,需要考虑其功能和性能、易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5.3 配置监控指标和报警规则 配置监控指标和报警规则是制度实施的核心步骤。企业需要根据 监控策略,选择合适的监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报警规则。监控指标 可以包括服务器负载、响应时间、数据库连接数等,报警规则可以包 括阈值设置、连续异常次数等。在配置监控指标和报警规则时,需要 充分考虑业务的特点和需求,确保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4 实施监控和报警 实施监控和报警是制度实施的最后一步。企业需要按照监控策略 和配置的监控指标和报警规则,实施监控和报警。监控可以通过定时 轮询、触发器等方式实现,报警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相 关人员。在实施监控和报警时,需要确保监控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控制度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制度。 一、目标 全面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长:沈大柱 副组长:李玉彦 成员:徐东红张玉芳赵竞科毋莹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具体负责“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标准和依据 1.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 2.《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 4.《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四、工作计划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车间认真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积极进行宣传。利用学习时间和班前班后会时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员工要人人参与“两个体系建设”活动。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危化品储运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具体排查内容依据《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1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即指能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级风险该风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即指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级风险指该风险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轻伤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下同)或轻微经济损失。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4.1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等级和致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4.2风险管理措施应包括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等,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4.3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可控。 4.4风险管理措施应与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度相结合,合理安排施工活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风险动态监控 5.1施工单位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对施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5.2风险动态监控应包括现场巡查、安全检查、安全会议等方式,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掌控和处理。 5.3施工单位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报告制度,定期向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汇报风险动态监控情况,以及风险控制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6、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监督检查

6.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单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可控。 6.2监管部门应建立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评估制度,对施工 单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7、总结 7.1施工单位应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从 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可控。 7.2施工单位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提高风险 管理与控制水平,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可控。 6.1本项目采用定期全面风险评估和日常动态风险监测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动态评估。 6.2定期全面风险评估由安全管理部组织开展,包括对已 识别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风险管控的重要依据。 6.3日常动态风险监测由各分包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的 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6.4当风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达到预警条件时, 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1.1 公司应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以确定可能对安全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 1.2 风险识别与评估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工艺流程、操作流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b) 员工培训、管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c) 外部环境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如气候、地质等因素。 二、风险动态监控 2.1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 2.2 监控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 a) 现场巡查:由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风险因素; b) 视频监控:在关键区域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情况; c) 数据分析: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三、风险预警指数设定 3.1 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公司应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数。 3.2 风险预警指数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b) 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c) 相关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 四、风险预警级别及措施 4.1 根据设定的风险预警指数,公司应将安全生产风险分为不同的预警级别,如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等。

4.2 对于不同级别的预警,公司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低风险: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b) 中等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c) 高风险: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水平,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置 5.1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5.2 预警信息发布应考虑以下因素: a) 预警级别和影响范围; b) 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 c) 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5.3 对于获取的预警信息,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立即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区域进行检查和整改; b)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c) 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进行通知和疏散。 六、预警升级与应急响应 6.1 在预警级别升级或突发紧急情况时,公司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6.2 应急响应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应急预案的启动与执行; b) 应急物资的准备与调配; c) 应急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各国的监控技术逐年发展迅速,使得监控系 统越来越智能化、高效化。为了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引入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本文将从动态监控管理 的定义、实施流程和关键要素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讨论。 一、动态监控管理的定义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技术手段,对企事业单位内外进行全 面实时监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及时响应 和决策的管理方式。该制度旨在通过实时、全面的监控手段,帮助单 位管理者及时获取信息、识别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以保障单位的正 常运营和安全稳定。 二、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 1.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 在实施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前,单位需充分了解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 需求,明确监控范围及目标。然后,结合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制定合理的监控方案。 2.技术环境搭建 根据方案确定的监控范围和目标,单位需要搭建相应的监控设施和 系统,包括摄像头、监控中心、数据存储设备等。同时,要确保网络 稳定、设备互联互通。

3.数据采集与传输 监控设备工作后,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高效采集和传输。可采用实时传输方式,将监控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以便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查看和决策。 4.数据分析与处理 监控中心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异常情况、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汇报给相应部门或人员。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5.响应与决策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管理者应根据监控数据和分析结果,迅速采取相应行动,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决策。例如,派遣安保人员到现场或调度相应部门进行协助。 三、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 1.技术设备 高质量的监控设备是实施动态监控管理的基础,包括高清摄像头、网络传输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等。这些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监控系统的工作效果。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生产工艺的普及,人们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不断加强。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中的风险 难以避免。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对于安全生产 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将探讨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 指数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二、基本概念 2.1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职工、设备和产 品不受损害,保护环境、防止事故、预防灾害的一切工作。 2.2 风险 风险是一种可能造成损失或不确定结果的情况,通常都与财务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有关。 2.3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一种对安全生产中危险因素、隐患等进行全面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和管理的过程。

2.4 预警 预警是指事先看到危险或者潜在的事故隐患,对可能发生的未知因 素进行提示和预测的过程。 三、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的设计 3.1 指数体系的设计 监控指数体系是风险动态监控及预警指数制度的关键,它包括企业 风险指数和行业风险指数。企业风险指数主要是对公司实际情况的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风险: 1.经济风险:用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财务状 况。 2.操作风险:用来反映企业内部运营的情况,包括管理体系、 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维度。 3.外部风险:用来反映企业身处的市场、客户等外部环境的 变化,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法规政策等维度。 行业风险指数是对整个行业的风险进行的评估,主要参考外部数据 和经验数据。通过不断收集、分析和更新指数数据,来实现风险的动 态监控和预警。 3.2 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 监控预警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风险指数,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 相应的预警提醒。

风险动态监控制度

XXXXXXXXXXXX公司 风险动态监控制度 为全面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生产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监控项目 监控项目为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行车、设备、办公环境等。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人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 二、风险动态监控频次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和运行情况,每年进行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从业人员。 三、工作方法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公

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围绕如何发现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进行学习和讨论,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消防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确定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划分等级,并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单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4.全面实施、定期更新,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5.排查销除隐患,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 XXXXXXXX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态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监控系统,提升安全性和效率,建立一套完善的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制定 和执行进行探讨。 二、制定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 全性,同时提高监控效果和管理效率。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规范监控系统的使用,减少潜在风险,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并 为应急处理提供支持。 三、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设备维护管理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维护的规定,确保监控设备处于良好 的工作状态。其中应涵盖设备定期检查、故障处理、设备保养等内容,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 数据管理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应制定数据管理的流程和标准。所有的监控数据 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和备份,并建立相应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 人员管理 管理制度应明确监控系统的使用权限,并分配专人负责监控设备的操作与管理。同时,应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监控系统的使用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监控系统。 (四) 报警与处理机制 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应明确监控系统的报警机制和处理流程。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需要规定相应的报警级别和处理方式,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四、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一) 员工培训 制度的执行需要进行员工培训,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细节。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操作、数据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 制度宣传与监督 为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定期开展制度宣传活动,并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对不合规行为进行纠正和改进。 五、动态监控管理制度的优势和挑战 (一) 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