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民俗学考试资料

最新民俗学考试资料

民俗学期末整理复习资料

一、民俗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与模式性

?集体性: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2、传承性与传播性

?传承性: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传播性: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

族的相互往来而向外扩散。

传播的两种方式:民族迁徙;采借。

3、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核心部分常年不变或变化很小。

?变异性: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由于时代的更迭、地域的变化、民族的不同等原因而发

生变化。

4、民族性与地域性

?民族性: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5、规范性与服务性

?规范性:民俗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时间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是

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

?服务性:民俗文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生活实践,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如何看待“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这句话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

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

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它的根脉一直延伸

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的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

?

三、民俗学的功能

1、教育功能: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功能。

2、规范功能: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也是一种约束最广的行为规范)

3、维系功能: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4、调节功能:民俗活动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调剂作用。这种调剂作用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宣泄和补偿。

四、祭祀饮食惯制

?祭祀食俗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供奉神灵、祖先的视频最终还是被烦人享用,娱人和娱神融为一体。

人们把祭品当做神人沟通的中介,认为食用食品就可以得到祖先的福佑。

五、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质----服装原料的性质

2、求吉心理形---服装的样式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饰—佩带的饰物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色-- 服装的色彩

5、包含着不同的审美观念画-- 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上的图画)

六、贸易中的民俗

1、集市交易中的民俗:叫卖声、敲击声、中人、袖里吞金

2、行商:一种流动的交易方式,有商队和货郎小贩两种形式。(市声:叫卖声、敲击声)

3、坐商: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传承方式:幌子、字号牌匾、堂店标牌、商标、广告、商品的包装形式等。

七、人生仪礼民俗的内容

1、诞生仪礼

2、成年仪礼

?穿裤、换裙

永宁纳西族少年进入成年时,要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摩梭族、普米族、彝族也有相似的成年礼。

3、婚姻仪礼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南美婚礼中有拉蛋糕的习俗,三叶草代表好运气,戒指代表是下一个结婚的人,热气球代表将会

去旅行

?尼泊尔嫁给一颗坚果,称为“益喜”,认为唯有“益喜”才是永恒的婚姻。新郎则是名为“贝尔果”

?凯尔特用丝带将新人的手用8字绑在一起,象征着两人的生命永远联结在一起

4、丧葬仪礼

八、人生仪礼民俗的性质与特征

1、性质

?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人生仪礼与社会组织、信仰、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交织,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

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观和生命价值观。

2、“通过仪礼”理论

三阶段——脱离仪式、转变仪式、合入仪式

3、特征

?个体与社会性相统一

?客观性与主观性密不可分

?象征性与现实性混杂

?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密切交织

九、庙会及其功能

1、敬神、娱神、自娱

2、庙市——物资交换

3、社交活动

4、展示社区文化

?庙会敬神活动包括祭拜和民间杂艺。中小型庙会有更强的社交功能。

十、民间游艺的特征

1、民间游戏成立的前提和基本特质是娱乐性与竞技性

2、阶层性与对象性。民间游艺在社会不同层面有不同内容。可分为宫廷游艺、文人游艺、市民阶层的游艺和农民阶层的游艺,各阶层的身份、文化素养不同,各自的游艺活动也不尽相同。如猜灯谜一般在文人中盛行,斗鸡、踢球多在市民阶层中流行,踩高跷、打太平鼓等多是农民喜欢的游艺活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也有不同的游艺活动。成年男子多以竞技、力量为主,如摔跤、赛马、骑射等。女子游艺注重心灵手巧,如斗草。

十一、民间游艺的功能

1、教育

?培养智能: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反应能力

?锻炼体能:增强体力、发展技巧

?塑造人格:心理素质、处世态度、合作意识

2、调剂生活

3、培养集体精神

十二、工艺美术

?最早的年画,主要用于巫术和宗教活动。

?广州织金彩瓷,简称广彩,是在白瓷胎上用釉上彩或金色描绘,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南国情

调。自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近代民间艺人采用西洋进口的珐琅料和液态金料,吸收中国工笔画和西洋绘画技法,使构图层次丰富,受到广泛欢迎。

十三、影响岁时节日民俗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岁时节日民俗最初形成,与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

2、与人类的信仰、观念、情感有关;

3、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4、宗教的渗透;

5、节日风俗的融合。

?随着社会发展,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

时还加入竞技活动。

十四、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农业地区,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农作物成熟之际举行。

?活动内容主要是祈求丰收,也是一种生产性动员,因为“望果节”一过,繁忙的秋收活动就开始了。

十五、图腾崇拜的实质

?原始民族认为他们所崇拜的图腾和自己的氏族、部落有“亲族”血缘关系。

十六、图腾崇拜的要素

1、图腾崇拜物多由某种动物、植物充任;

2、崇拜图腾的氏族,都认为本氏族与所崇拜的图腾有一定的血缘亲族关系;

3、图腾是本氏族的标志,又是本氏族的保护神。对于图腾物,全氏族的人都倍加崇拜,常伴随一定的仪式,有一系列的禁忌;

4、图腾崇拜是全氏族每个成员的事情;

5、同一图腾氏族内部严禁通婚;

6、氏族的名称常以所崇拜的图腾命名,后渐发展为同一氏族的人们的姓氏。

十七、祭祀的要素

1、有明确的祭祀对象;

2、有主祭人和参加人;

3、有严格的程序、仪式;

4、有祭祀奉献。

十八、祭祀的目的

?避灾求吉

十九、祭祀的功能

1、加强团结

2、传播文化

3、社会教育

?祭祀是民众向神祗祈求福佑或趋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它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在祭

祀活动中,经常运用法术,有时也使用一些巫术。

?祭祀是通神的主要手段,是祈神、谢神的基本形式,其用意在于方灾殃、求好运。

?通过祭祀也能够加强家族、氏族、部落内部的团结,提高战斗力。

?祭祀时所保存的神话、传说、歌舞等活动,也起到了传播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作用。

二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俗思想

?南朝宗懔编《荆楚岁时记》

此书描绘了荆楚地区农业民俗的整体形态,反映了对民俗功能与地位的认识。《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为序,按月归纳农事生产和生活事象,包括岁时节日、祈年仪礼与文娱竞技等各种活动,以自然区划为范围,描述了它们的整体形态,使我国的地区性农业民俗首次被归纳为一个特殊的范畴。它也丰富了人们对民俗的功能和地位的认识。岁时民俗的观念,由于符合我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在以后的历代民俗文献中得到了沿用。

二十一、唐宋时期的民俗思想

1、农政民俗思想兴盛

《开元占经》、《四时纂要》、《岁时广记》

2、官修民间文艺图书的出现

《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3、都市民俗记录

《两京新记》、《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

二十二、近代启蒙民俗思想

1、革命派“民俗武器论”

?代表人物:黄遵宪

?观点:民族民俗是“思想启蒙利器”,倡导“诗界革命”。重视民间诗歌,认为民间文学与方言和民

俗的关系密切,提倡创作“新派诗”,编纂“新国风”。

2、改良派“民俗工具论”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观点:把民俗作为工具,开民智,提倡教育救国。主张应用民间文学形式,编写通俗教材,推广“新

学”。

二十三、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特点

?强调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一致性和历史认同功能,反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宣传民族自强的理

念。

二十四、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历史意义

1、推动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

2、加速了中国传播媒体的转变

二十五、近代知识分子对民俗文艺的应用

?胡朴安,近现代著名文学训诂学家,撰写的《中华全国风俗志》标志着我国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一

个新里程。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也体现了有利于民政建设,增进民族自强意识,强调适宜于中国社会“国情”的学术发展的思想。

二十六、主要学派

1、语言学派

?代表人物:缪勒

?观点:神话是语言的疾病;民俗研究必须追溯原始神话;区分民俗中的固有成分与新生成分、外来

成分。

2、人类学派

?代表人物:泰勒、安德鲁?朗、弗雷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