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对“神奇的想象”与“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童话有想象,寓言有想象,小说有想象,就连散文都有些许想象。神话,完全依托想象——“神奇的想象”。然而,神话里的“想象”属于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属于一代代古人的共同创造。因此,神话的“神奇的想象”与其他体裁文本的“想象”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首先需要我们以古人的视角与神话对话、与神话中的人物对话。假如我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神话,那么神话真不一定神奇。盘古与孙悟空比,即使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我们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盘古比孙悟空更神奇。再把盘古与秦羽、唐三这些玄幻小说中的角色比较的话,岂止是逊色不少,简直没法比了。语文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待神话,于是,我们老师大讲神话如何神奇,学生似乎毫不在意。再说我们老师自己,课堂上是不是也在自我催眠——“一睡‘睡了一万八年’神不神奇?”“一斧子把天和地劈开了神不神奇?”“头顶天脚踏地撑了‘一万八千年’神不神奇?”“身体各部位变成了自然万物神不神奇?”——进而小结出了“神睡眠”“神力量”“神身高”“神变化”,学生也跟着喊“真神奇”。实际上,我们在心里吐槽:神奇个鬼!明明自己心里一点儿不认可这些“神奇”,为什么我们还会在课堂上大喊“神奇”呢?还是视角问题——我们老师跟学生一样,用现在人的视角去看待神话了!

现在,我们尝试以古人的视角看待神话。同样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每天我和我的族人一起外出狩猎、捕鱼,唯一的目标是活下去。在我们居住的房子旁边,随时有各种野兽蛇虫出没,稍不注意,它们就会暴起伤人,杀害我们的族人。天上有什么?不知道,只是时时会有狂风暴雨、闪电雷鸣。地下有什么?不知道,只知道有时候会

有火柱冲天而起、地面颤抖开裂。远方有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洪流有时会用山上奔涌而下……灾难,无尽的灾难。在这个地方活下去很难很难。”当我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脑子里只会想到生存问题!哪些动植物能吃,明天能不能出去狩猎……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了,又会想些什么问题?生活中完全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大地为什么突然就开裂了,天上为什么会有雷鸣等等,孕育盘古、伏羲、女娲等等神话人物的时机就逐渐成熟了——我们要用我们的想象解释我们理解不了的问题!

第一个本源问题:追求来源——天地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屈原提出了“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庄子提出了“倏忽凿混沌”。直到三国时期,盘古才最终成为身化万物的创世主。也就是说“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是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的。课文在选编《盘古开天地》时,已经写的很清楚——“本文是中国古代神话,由袁珂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经历了数千年,古人才想象出了盘古身化万物、创造天地的神话,这中间花费了多少人无尽的想象与求索啊。

第二个探索问题:崇拜英雄——开天辟天的人物为什么一定是盘古?若说英雄崇拜,那么盘古一定是现实世界中某个人物,这个人物身上一定有着与普通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人物也一定为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于是,人们把他想象成了神。盘古是谁?他又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一个人睡在混沌中?……这些问

题又是任何人完全回答不了的,因此,盘古又像是与混沌共生,完全不是现实世界的人物。

“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三层意思。其一,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是单一的,后人不断地强化这种单一的形象特点,最终形成一种民族共同记忆。盘古的形象是奉献,精卫的形象是坚持,女娲的形象是创造,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是牺牲。从这些神话人物身上,我们不可能读出其他形象特点。其二,神话中人物形象是极端的,是普通人力所不能及的。盘古睡一万八千年还是睡十万那千年不重要,一斧子劈开了天和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共同的愿望使得盘古身化万物。精卫能不能填了东海不重要,为什么填东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一定要让那只小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千百年来,我们始终认可的是那种坚持的精神。普罗米修斯最悲惨,盘古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死后会身化万物,精卫填东海也没怎么受罪,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却要日夜遭受鹫鹰啃食肝脏之痛——普通人做不到,神能做到。女娲作为创造人类的神,没有惩罚闯祸的共工和祝融,也没有第一时间去拯救地上的无数生灵,而是不辞艰辛炼石补天——人们赋予给女娲的形象唯一形象就是“炼石补天”。“单一”加上“极端”,“鲜明”就出来了,而这种“鲜明”又是完全经不起且没必要仔细推敲的。其三,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追求真善美的,虽也有邪恶的,但要么是用来突出真善美,要么被真善美替代了。嫦娥奔月就是一个例子。嫦娥为何奔月?一个版本是逢蒙窃取仙药,另一个版本是嫦娥自己窃取

仙药,鲁迅先生的《奔月》不算神话,另当别论。今天,我们都愿意相信嫦娥是为了保护仙药不得已奔月的。

二、对“起因、经过、结果”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单元导语说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是意味着每篇课文都要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个人的理解是:不是!前面说过,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神话故事本身更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绝非每个神话故事都有完整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

问题一:离开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不是就讲不了神话故事?

读完《盘古开天地》,先问问自己: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完全没有起因好不好!假如编者在课后编排“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的思考题,我只能说这编者是在牵强附会。针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盘古开天地》课后编排的思考题是: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精卫填海》课后编排的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离开起因、经过、结果,完全能讲清故事内容。因此,《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两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为了落实“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

问题二:为什么落实“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教学任务编排在《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

与《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相比,两篇中国神话只有故事而没有故事情节,《普罗米修斯》不同,它有环环相扣、逻辑清晰的故事情节。课文第一自然段清楚交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课文接着写了因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种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因为宙斯的严厉惩罚引发了火神赫淮斯托斯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与同情,因为普罗米修斯不听从火神赫淮斯托斯的劝告而承受鹫鹰啃食肝脏之苦,因为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同样敬佩普罗米修斯而射杀鹫鹰、砸碎锁链。前一个故事为因,后一个故事为果,同时又成了再后一个故事的因。课文的结果是普罗米修斯重获自由。从因果逻辑上说,这个希腊神话起码是讲得清的。

《女娲补天》也要求“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原因同样是《女娲补天》有比较清晰的因果逻辑链条——女娲创造了人类,共工和祝融争帝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女娲为了人类炼石补天。《女娲补天》是由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三个神话故事组成的,袁珂先生整理时,通过“校勘”和“熔铸”将三个没有任何关联的神话故事整合在一起。

再次强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方法而不是教条,既要懂得怎么用,更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

三、对“快乐读书吧”的思考与实践

从一上到六下,每册教材都编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每个“快乐读书吧”大概都得读三五本整本书。假如每个学期都把这些阅读量扎实落实下去了,那么课标里所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是完全不在话下的。难点和痛点都在于根本没有扎实落实课外阅读。说是课外阅读,个人以为工夫其实还在课堂上。按课时最少的第三学段计算,每周六节语文课,加上至少三节晨读和每周至少五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抛开必须要讲的课文、必须要检查的作业,每天一定可以留出一节课时间安排学生读课外读物。更何况不少学校语文老师还兼着其他术科,没遇上各级检查,那些术科九成九成了语文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个人所接触的学校与老师看,能够真正落实每天一节课课外阅读的学校与老师依然为数极少。

四上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很久很久以前”,要求阅读的内容是中国神话传说和希腊神话、西方神话传说,至于阅读书目,可谓海量。于是我们老师得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给班上孩子推荐哪几本必读书目?(直接从别人的书单上照搬则另当别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么班上这学期的必读课外阅读肯定落实不了,因为我们自己都没读,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要求学生读?又怎么可能指导学生读?

对于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必备书单:(1)《中国古今寓言.小学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2)《伊索寓言》(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3)《中国神话故事》(刘敬宇

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4)《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高中甫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本来最想推荐的是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网上都快成孤本了,跳着读了一遍

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后,这个念头也就放下了。其实,诸多不同版本的中国神话传说或多或少都是在袁珂先生整理与研究基础上诞生的。开学第一天检查学生课外读物准备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都准备了,一部分孩子并未按自己提供的版本购买,我也允许了,还有极小一部分孩子,哪怕我天天提醒,书包里除了课本就是没有。每周大约安排三个小时课堂时间给学生阅读,每周五专门安排一节课后服务作学生故事分享会,周末常规作业就是一篇规定格式(故事内容+段落摘抄+读后感受)的读书笔记。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能做到过半孩子完成学期必备课外阅读,并撰写十五篇左右读书笔记,每次班上总有那么三五个孩子一本未读、一篇未写,对于这几个孩子,个人采取了最粗暴也最省心的方法——抄课文。

于是,一个学期,我没上一节与“快乐读书吧”有关的课。个人的经验是:不要指望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室以外的空间与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课外阅读与习作!

四、神话主题单元活动设计与预想

活动一:通读神话,把握内容

四上第四单元一共涉及十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燧人钻木取火、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炎帝尝百草。先把这九个神话故事整体通读一

遍。每个神话故事都不长,人物形象单一,故事内容/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一节课通读这九个神话故事完全不是问题。接着完成表格,梳理神话故事内容:

活动二:趣讲神话,连通想象

只读是无法真正感受到神话的神奇的,即使是我们引导学生以古人的视角看待神话,毕竟我们无法否认自己就是一个现代人。神话怎样讲才有意思?把自己想象成神。“盘古开天地”怎么讲?一种方法是把自己想象成盘古,另一种方法是把自己想象成盘古身边的那把斧子。“精卫填海”同理,换成精卫、炎帝、西山木石、东海四个角色讲都比课文的内容有趣。其他神话故事都可以这么干。在讲的过程,学生一定会有完全出乎你意料的奇思妙想。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爱讲的、能讲的神话故事。同桌互讲、小组轮讲、班级评讲。然后将自己所讲的神话故事变成文字,一个个有趣的新神话故事就出来了。

活动三:练写神话,聚焦要素

先看单元习作,题目是“我和XXX过一天”,哪吒、葫芦娃、神笔马良、白雪公主、孙悟空等等神话传说人物任你选。乍一看挺好写。教过一次才知道:会写的孩子啥作文都能写,不会写的孩子啥都写出

不来!比如有的孩子写“我和女娲过一天”,差不多就是把课文复述一遍,他们就是不会“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要让那些写不出来、写不清楚的孩子写好“我和XXX过一天”,就一定要先把方法讲透,把最适合他们的习作情境找准!方法从课文中来,要写“我和XXX过一天”,先搞清楚“我和普罗米修斯过几天”“我和女娲过几十天”。第一,课文写“普罗米修斯的几天”和“女娲的几十天”都写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把经过作为重点写。第二,两篇课文中都不止主角一个人,都有其他人的参与。为什么要加入其他人?一个人的活动太有限了,除非玩心理活动,人一多活动自然就多了,活动多了,自然就好写了。第三,两篇课文的叙事结构都是“遇到困难——解决问难”,所以难点是要为主角设计合适的困难。写“我和XXX过一天”,一定不是让你做一个旁观者见证神话传说人物一天的活动,也不是让你把自己当成该神话传说人物复述故事,而是让你为他们设计困难。

接下来是选择习作情境。写这篇作文,一部分学生会让自己穿越回去,比如自己回到盘古的时代;另一部分学生会让神话传说人物穿

越未来,比如和孙悟空参加运动会。个人强烈要求学生写前一种,后一种简直就是借着几千年的科学文化知识欺负古人。一定要和某个神话人物或童话人物过一天吗?不一定吧。可不可以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小女孩)、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比如去世的某个亲人)过一天?可不可以和某种动植物过一天?我想应该可以吧,只要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写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

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活动。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注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对“神奇的想象”与“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童话有想象,寓言有想象,小说有想象,就连散文都有些许想象。神话,完全依托想象——“神奇的想象”。然而,神话里的“想象”属于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属于一代代古人的共同创造。因此,神话的“神奇的想象”与其他体裁文本的“想象”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首先需要我们以古人的视角与神话对话、与神话中的人物对话。假如我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神话,那么神话真不一定神奇。盘古与孙悟空比,即使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我们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盘古比孙悟空更神奇。再把盘古与秦羽、唐三这些玄幻小说中的角色比较的话,岂止是逊色不少,简直没法比了。语文课堂上,学生难免会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待神话,于是,我们老师大讲神话如何神奇,学生似乎毫不在意。再说我们老师自己,课堂上是不是也在自我催眠——“一睡‘睡了一万八年’神不神奇?”“一斧子把天和地劈开了神不神奇?”“头顶天脚踏地撑了‘一万八千年’神不神奇?”“身体各部位变成了自然万物神不神奇?”——进而小结出了“神睡眠”“神力量”“神身高”“神变化”,学生也跟着喊“真神奇”。实际上,我们在心里吐槽:神奇个鬼!明明自己心里一点儿不认可这些“神奇”,为什么我们还会在课堂上大喊“神奇”呢?还是视角问题——我们老师跟学生一样,用现在人的视角去看待神话了!

现在,我们尝试以古人的视角看待神话。同样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每天我和我的族人一起外出狩猎、捕鱼,唯一的目标是活下去。在我们居住的房子旁边,随时有各种野兽蛇虫出没,稍不注意,它们就会暴起伤人,杀害我们的族人。天上有什么?不知道,只是时时会有狂风暴雨、闪电雷鸣。地下有什么?不知道,只知道有时候会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积极接受新课程,感悟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我就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语文新课标的特点 (一)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新”,首先体现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涵。. 1.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 - 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感情。 3.思维能力。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能力。 4.审美创造。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

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内容 在新的课程目标下,课程内容也有了新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1.主题与载体形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等) (2)革命文化。(主要载体:老-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 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等)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载体: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动、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作品) 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新课标新增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和六项内容。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尊重课标与教学实际,用好教材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尊重课标与教学实际,用好教材近日,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人教社“人教云教研”视频课上,以《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为主题,聚焦了诸多教师要面对、思考和探究的共同话题,值得老师们学习、参考。 唤起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体贴其苦衷,是新课标落实的关键。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要把握好一个“遵循”,一个“尊重”,一个“用好”,三者彼此连带。 1教师要有改革愿望与主动权,不是“被课改” 首先,是教师的心态调整。一线老师接触新课标,会感到难懂,也不免有些担心。担心什么? 一是多年来课程改革的各种试验、概念层出不穷,花架子很多,是“多动症”,教师对于形式主义的概念游戏已经反感、腻味。二是担心又来一波运动式的课改?这种焦躁的情绪会阻碍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 课标是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地是一个学习、讨论、领会的过程,要接纳不同的声音,更应当经过试验,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去不断完善,逐步推开。新课标在探索改革的出路,预示着下一步语文课改的趋向,能够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学带来理论刺激,带来改进的动力。我相信,新课标的贯彻,应当是结合实际的、稳步的。 此外,和此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概念和新提法很多,学习新课标会碰到一些概念理解上的困难。诸如

“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等。 我们阅读时需要穿越概念的“丛林”,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课标本来就是全国语文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基本要求,至于怎么去实施,达到标准,教无定法,一线老师可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性。 我们要如何入手学习新课标? 建议教师先把课标通读一遍,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分辨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将厚的读成薄的,使其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了解课标的基本思路与主要观念之后,就要“对标”找差距,确定改进教学的路向。 但首先要自信,要有改革的愿望和主动性,不要“被改革”。能否调动广大老师改革的愿望与主动性,是课标能否落实的关键。很多老师可能认为课标太理想化,与自己的教学差距太大了,实施课标的要求,等于完全否定现有的教学,推倒重来。 我能理解一线老师的担忧。对于过去和现有的语文教学状况,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去改,要有实事求是地分析,不要一笔抹杀,这一点很重要,教育的改革应当更加重视延续性,更加稳妥,要守正创新。“正”,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多年来课改的好经验,所谓“创新”,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摘要:突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跨学科学习实施过程中,从课程标准、现行教材、现实需求等方面,确立主题,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创设情境任务、组织实践探究、开展表现评价,是跨学科学习实施的关键;坚守语文王道、找准连接点,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要义。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主题确立;实践路径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主题如何确立?如何实施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要注意些什么?…… 一、确立主题:跨学科学习的基础 2022年版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其中,“有意义的话题”就是学习的主题。选择、提炼和确立适合的主题,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基础,主题是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一)2022年版课标关于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表述 2022年版课标对于不同学段跨学科学习的学习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这些学习内容,就是学习主题提炼的依据。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学习主题可以分为观察记录类、创意设计类、参观体验类、调查研究类四种类型。

不同学段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目标应有所不同,相应的学习要求应呈进阶式、螺旋式上升。比如各学段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都有参观体验类主题。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学生能够知晓哪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在过节时感受节日的氛围、习俗等即可。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关注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学习语文。而第三学段则要求在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等相关文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四上第四单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四上第四单元单元主题 神话 备课解读与建议 本单元是神话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故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本单元还编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神话世界,认识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感受魅力无限的神奇想象。学习本单元,可以将“快乐读书吧”前置,让学生对神话体系有大概的感知,比如从国度来看,世界神话有八大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从神话的主题来看,主流的划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带着对神话的大致了解,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可以对号入座,感知不同国度、不同类型神话的特点。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做铺垫。课文围绕语文要素设计了课后题:《盘古开天地》要求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普罗米修斯》要求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女娲补天》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编排也意味着可以将表格、情节线等作为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支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习得概括内容的方法。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什么叫神奇?这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言之有理即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感受神奇的角度:经历神奇、器物神奇、本领神奇、环境神奇……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创作基础。 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提及。但是,在之前的课后习题中,学生有接触过“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之类的问题,因此学生是具备学习基础的。教学时,可以以“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为抓手,鼓励学生在文中寻找依据并表达,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统整,从而感受不同人物的鲜明形象。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神奇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借用神的故事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总结、梳理神话的特点,并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予以强化。这些内容不需要花单独的时间教学,可以分解融入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活学活用。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和XX过一天”。在三年级想象的基础上,本次习作内容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神话或童话人物,想象自己与他过一

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六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2至4 篇,共27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每单元安排“语文园地”1个,共7个(习作单元未安排语文园地)。 在八个单元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自然之美”“连续观察”“神话故事”“成长故事”“家国情怀”“历史传说故事”。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二单元“提问”是一个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是一个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习作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二单元:策略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三单元:连续观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第六单元:成长故事。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第七单元:家国情怀。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历史传说故事。了解历史故事,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常用汉字250个,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践:语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实践:语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一种宏观看待世界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微观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整体性与辩证性的特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更关注从“材料到观点”的逻辑思维发展,对辩证思维的训练不足。本文引进“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方法,把它运用到文本分析、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言语表达构思中,力图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提供具体路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辩证思维;正—反—合 图片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理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的理性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目前,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够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而一些关注理性思维培养的老师,又多拘泥于“从材料到观点”的逻辑思维发展,忽略了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本文拟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正—反—合”的辩证思维方法,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思维训练,增强学生辩证思维意识,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辩证思维 1. 辩证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在对“思维能力”的诠释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课程总目标第7条也提出要“辩证地思考问题”[1],“思

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宗旨中提出要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2],在学段的具体要求中提出阅读“经典的思辨性文本”[3],“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4],“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5]。 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方面,新课程标准主张阅读“经典的思辨性文本”,提升学生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辩证思维方法,最终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2. 辩证思维的概念界定 “辩证思维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方式,也是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6]恩格斯将辩证思维概括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7]。 从宏观角度看,辩证思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即能够从矛盾的、运动的、系统的角度认识客观事物与人的认知活动,以把握物质与意识的本质规律。从微观角度看,辩证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高级思维方式,相对于逻辑思维“非此即彼”或者“非真即假”的特点,辩证思维强调认识事物“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要求整体、辩证地思考问题,把人的认识看作一个运动着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与辩证性的特点。整体性强调要用发展与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辩证性则强调思考问题要一分为二,关注问题的对立面。 当前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区分观点与材料,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学习如何从材料推导出观点。这些

语文新课标实践:四上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新课标实践:四上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梳理单元学习内容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内容如下表: 主题单元要 素 内容课后习题教学目标 魅力神话 1.了解 故事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学习把 握文章 的主要 内容 2.感受 神话中 神奇的 想象和 鲜明的 人物形 象 3.展开 想象, 写一个 故事 12.盘古开天地 13.精卫填海 14.普罗米四修斯 15.女娲补天 其中《盘古开天地》《精卫 填海》 《普罗米四修斯》是精读课 文,《女娲补天》是略读课 文;《精卫填海》是小古文。 习作:我和过 一天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 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 用与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从 词语、古诗、课文重点片段、 神话阅读方法要点等拓宽 学生阅读神话的视野,引导 学生从阅读体验出发,通过 交流、积累、表达,总结对 神话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激 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感 受神话想象神奇的特点。 《快乐读书吧》通过展示精 彩片段、简要介绍作品内 容,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神 话传说》《世界经典神话与 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地》 课后习题:1:边读边想象 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 古氏什么样的; 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 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 地的过程。 《精卫填海》 课后习题:1.正确、流利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 讲讲精卫的故事; 3.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和同学交流。 《普罗米修斯》 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众 神的名字;2.按照起因、 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 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 故事;3.故事中哪个情节 打动了你?和同学交流。 《女娲补天》 课前提示: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 因、经过、结果。发挥自 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 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 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核心目标为“感受 神话中神奇的想 象和鲜明的人物 形象”;为完成核 心目标搭建的两 个支架目标,一个 是“识字词、读课 文”,一个是“了 解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为检验核心 目标完成情况,设 计一个拓展性目 标为“展开想象, 写一个故事”。2.统整单元学习目标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是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篇课文。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XXX、XXX、XXX和XXX都是具有特殊性格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和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神奇之处。 在《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XXX 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XXX的献身精神。通过排比句式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并拓展想象说话的能力。 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描述了XXX日夜填海的事,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XXX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讲述了XXX夺取火种的故事,重点是体会XXX的勇敢和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写的是XXX为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 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重点是了解XXX冒着生命 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在作环节,学生写自己和神话中的人物一天中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解释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作构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和互评法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提高。 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同时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 性格,以及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引 导他们用语言描绘人物形象,同时研究古诗《嫦娥》,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4.在快乐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乐趣, 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022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人教 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022年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四年级要完成由 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 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 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 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 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人均语文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处于第四,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 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 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 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 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 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22 年秋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 八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思考置疑、观察与发现、神话故事、多彩 生活、童年往事、爱国立志、历史故事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 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认字250个,会写25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 事性课文的大意。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 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 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 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 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 通的境界。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 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 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_1 一、班级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38人,学生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已初步学会了听 懂别人讲述的事,能复述主要内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 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阅读程度适宜 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了写日记、作文,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学生书面表达能 力比较差,一是书写不是很规范,二是习作水平,缺乏表达技巧,不能把 平时读书积累到的优美词句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因此本学期应该着力于学 生书写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三、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 事性课文的大意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 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教学措施。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坚守不移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习 作教学。 4、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 5、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六、教改教研实验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许多国内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真 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 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就是营 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大整体规划与教学建议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四上四单元大整体规划与教学建议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神话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是生活在野蛮蒙昧世界中的原始人类,他们对大自然发生的各种现象,比如搏击长空的风雨雷电,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昼夜运行更替的日月,变幻莫测的彩霞云霓......感到惊异,却得不到解释,于是他们认为定有支配自然的超乎常人的东西存在,这类超人的东西,原始人称它为“神”,围绕“神”产生了许多荒诞的传说,就叫做“神话”。 在原始时代,风有风神,火有火神,太阳有太阳神......大自然的一切都受神的支配,不仅大自然,就连原始人周围的各种生物,他们也会以为是神,因此,中国有龙,印度有猴王哈努曼,这些在单元导读页的插图中有所体现,此外,插图中还呈现了不同民族神话故事中的神和英雄人物,比如中国创世神伏羲,埃及守护神荷鲁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希腊战士和特洛伊战士。这个单元“交流平台”,也以学习伙伴对话的方式,简单介绍了神话产生的原因。 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中外著名神话,分别是中国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中国的诸神神话《精卫填海》,以及古希腊的诸神神话《普罗米修斯》,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根据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和神话的文体特

点,单元导读页提出了两项阅读训练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领域的重要学段要求。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统编教材在中段每册教材中安排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阅读训练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大意”,本单元则立足于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一要素,《普罗米修斯》课后助读系统安排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的训练内容;《女娲补天》阅读提示中编排了“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训练要求。 本单元另外一项阅读训练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阅读训练要素与单元人文主题“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飞腾的幻想”密切相关,揭示了神话最本质的特点——想象和幻想。神话中的人物都有神奇的本领,神奇的本领给他们“创造”了离奇情节,离奇情节的构思来源于神奇想象,因此,“感受神话中神奇想象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精卫填海》创新教学设计详案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引入文言文的学习,到六年级共编排了14篇文言文。编排上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作为开端,逐渐上升到带有一定议论性、思辨性的文本。《精卫填海》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继《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之后的第三篇文言文。故事简短为学生所熟悉,课文理解的难度不大,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学习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高年段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北山经》,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节选的一个片段。讲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每天口述了衔树枝和小石子填海的感人事迹,让人感受到精卫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执着,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极富传奇色彩。 本文虽然只有35个字,但却高度浓缩,有着明晰的脉络,第一句话“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身份;第二句前半部分“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交代了精卫填海的起因;后半部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交代了精卫填海的经过。故

事简短神奇,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密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人物形象是本文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学生学习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好准备。 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后习题充分体现了本年段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读出节奏,并熟读成诵;学生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感受人物形象。基于此,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原则,本课教学将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掌握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第一层为感知层面,学生通过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递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感知课文大意,习得整体感知的方法。第二层为理解层面,学生在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等方法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习得理解课文的方法。第三层为运用层面,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学以致用,强化语用意识。再让学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丰富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完整】(根据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精心编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完整】(根据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精心编写)部编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 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处处留心皆学问。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本册要求认250个字、写25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5.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X名,其中男生X名,女生X名。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我的教学着眼点不局限于孩子们的成绩,而更多地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四单元整体解读及教学设计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及实践:四上第四单元整体解读及教学设计【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神话这一文体组织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略读课文《女娲补天》。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神话故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这两个核心要素,每一篇课文学习内容中的体现各有侧重点。 《盘古开天地》两个课后题分别是重点体会盘古开天地中描写神奇的词句,感受神话神奇想象特点和盘古人物形象;《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神话古籍《山海经》,用原文形式呈现;《普罗米修斯》改写自希腊神话故事,文章内容叙述完整,起因、经过、结果明显,根据课后题“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重点落实把握文章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女娲补天》通过课前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这个要求是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按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基础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为发挥想象创编故事作铺垫。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第二学段总结: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教材既编排有中国神话故事,又编排了古希腊神话故事,再加上快乐读书吧的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发现中国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涵养。那“神话”蕴含着怎样的思想和智慧呢?“神话”中蕴含着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思想:盘古开天地,睡了一万八千年后不甘愿待在混沌的世界中,拿斧头劈开,有了天地,逐步有了天下万物,女娲开始创造人类,有了人类,燧人氏钻木取火,有了火种后,人类才能取暖、烧煮食品,之后神农的创耕种尝百草、仓颉造字等。正是这样的创新思想使中国文明一步步向前推进。“神话”中拥有怎样的智慧呢?有着征服自然的智慧: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都是不屈服于自然,敢于和自然斗争的故事。嫦娥奔月、火神祝融等故事也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征服自然的智慧。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深刻地影响着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会感到新鲜、有趣。但学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神话文章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边读边想象理解内容。还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人物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和丰富智慧。熟读课文、了解文章

2022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2022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22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 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第5~8课为“思 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第9~11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第12~15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第16~17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18~20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 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第21~24课 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第2 5~27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 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 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 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小电影院》《盘古开天地》《粗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和时间赛跑》《滴水之恩》《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

四上策略单元四篇文章解读与教学建议完整版

整体解读与思考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单元之后的第二个策略单元,安排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提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可以说,编者编写这个单元,是花了一番功夫的。四篇课文,无论是阅读提示,还是课后思考题,不仅都围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来设计的,而且,四篇课文在发展学生提问能力上,是有层次地、递进地设计安排课后思考题的。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让学生读完课文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再在小组里一起梳理问题,根据泡泡里的提示整理问题清单。泡泡提示的作用,是在引导学生看看自己是不是既能针对课文局部内容提问,还能针对整篇文章提问,初次拓宽学生提问题的思路。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先引导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批注问题,在读完课文后再提出问题,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来提问,进一步拓宽了提问题的思路。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思考题引导的重点是甄别问题的价值,提高提问的质量。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是对前面四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提问策略进行综合性自主运用,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应用中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提高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这样看来,这个单元围绕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编排有系统性,有设计感,应该能够保障学生熟练掌握“提问”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不可否认,如果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一篇篇课文的学习,都主要围绕重点阅读训练要素——学习提问策略,一定会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提问题的价值,掌握提问题的陈述性知识(什么是问题和提问题)和程序性知识(怎样提问题和甄别、选择问题),同时隐含了相关策略性知识(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习得。但是,在使用教材时,有这样几三点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1.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有在阅读时提出 问题的经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既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教学的起点应该在哪里?是不是应该在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启目标更加适切的学习活动。至少,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时自己一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一个前测,而不是直接进入教材单元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前测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交流,也可以是用一篇短文,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开始阅读时、阅读过程中、读完后心中产生过哪些问题。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就喜欢不停地提问了;他们自己后来读绘本等故事,也会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肯定不会都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照样会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