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徐伟宏

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包括政府公务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一、杭州市级行政单位日常公用支出现状

从2003年—2006年上半年杭州市级行政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统计来看,日常公用支出中主要发生招待费、会议费、交通费和差旅费四项,四项支出接近合计公用支出数的一半。

财政供养人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003年8798人、2004年9106人、2005年9487人、2006年上半年9748人,2006上半年财政供养人数比2003年增加了950人,增幅10.8%,四项费用中交通费支出最大,2003-2005年合计支出超过1亿元,占比最高,达到14.2%,2003-2005年纳入结算中心的市级行政单位车辆拥有数分别为1339辆,1820辆,2035辆,按照2万元/辆年预算定额计算,各年的交通费定额分别为2678万元、3640万元、4070万元,三年合计10388万元,实际支出超过预算定额148.74万元。其余依次为差旅费9.1%,招待费8.0%和会议费6.8%。2006年上半年四费比重分别为交通费16.7%、差旅费10.6%、招待费10.0%和会议费7.1%。2003-2005年三年平均公用经费比重和2006上半年达到44.4%,2006上半年比2005年增幅达13.3%。

通过对2006上半年四费比重与2003—2005年三年平均数对比,四项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交通费增加了2.5个百分点、差旅费增加了1.5个百分点、招待费增加了2个百分点、会议费增加了0.3个百分点。招待费和交通费增幅明显,分别增长了25%和17.6%,公务消费有所增加。

剖析四费,四费比重逐年递增,分别为2003年36.6%,2004年38.3%,2005年39.2%,2006上半年达到44.4%,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增幅达

13.3%。

二、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从杭州市日常公用支出结构分析,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政府通常是单一的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为,在排除竞争外在压力的同时也就减少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致使政府内部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缺乏公开透明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措施,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存在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国内外旅游、公款送礼等现象,表现为招待、交通、会议、差旅四项费用偏高。

2.财政供养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和人员质量结构不合理。数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总量过大和分配不科学,政策执行的一线人员与行政机关人员比例失衡。简言之,坐机关的人太多,有限财政不堪重负。此外,人员质量结构不合理,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配置缺乏科学性,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行政成本上升、行政效率下降。

3.行政成本观念和行政人员效益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收益,成本—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这种经济理性,缺乏压力感、紧迫感与责任感,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容易产生“敞着口子花财政钱”的现象。

4.现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规范财务预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行政成本,若处理不当,一些制度规定反倒会成为无端耗费行政成本的缺口。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存在一些漏洞,政策上预算结余收归财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部分单位当年预算当年用完,发生一些无谓支出,资金使用存在浪费现象,行政成本偏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又成为提高下年度预算拨付的理由,使行政成本具有膨胀的趋势,政府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

1.建立有效约束机制,职务消费透明化。

建立有效的职务消费约束机制,大力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变职务消费“非管不可、管而无方”的两难局面,科学化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项目,规定哪些项目可以开支,哪些不可以开支,对职务消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总额控制,标准到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对于会务费、招待费等公共职务消费项目,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限额使用,结余归公。完善财务报销制度,把报销制度与职务消费项目联系起来核对审查,合理规定职务消费的范围。

2.体制上限制政府的权利,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增长。

在政府运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公共领域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设置多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与政府展开竞争。此外,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政府管理层次,压缩政府规模。在科学确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精简机构、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政府规模,是从根本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政绩应该是施政成效减去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等施政成本后的成果。以往的绩效评估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多注重行政结果,而不注重行政成本的耗费。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全面辩证地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评估。通过试点,预先制定施政目标,通过评估体系评估领导干部的绩效来不断修正绩效评估体系。评价时应以领导者工作期间行政成本与行政效果的比例大小和他所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标准,评价他们所承担职能的实现程度,以及社会、企业、公众对领导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要满足程度和心理满足程度。同时,将效益的分析结果同行政执行主体的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真正得到贯彻,从而降低行政成本。

4.细化预算,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

预算法实施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于目前包干资金(一般指日常公用经费)结余可以适当留归各单位,因此部分单位存在着有意无意地先使用专项经费的倾向,导致单位实际公用经费支出数偏少。因此,细

化预算的编制,应作为控制不合理行政支出的重要手段。支出预算项目,不仅要按照功能科目分类,要根据单位实际细化到按经济科目分类。扩大公用经费的标准化支出涵盖范围,其标准化定额可以在对单位几年的财务收支历史数据分析和典型解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数法、因素法、对比法和级差排序法,结合部门的性质、职能、工作量差别分类、分档、分级测定。强化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在预算执行中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执行部门预算,对变更预算增加财政支出的项目应进入法定程序进行审批,使预算体现法律刚性。

降低成本措施方案

第一章降低成本措施 第1节编制项目目标成本预算 实现合同造价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目标,以中标价为基础确定工程成本额度,以此额度作为成本控制的总目标,在工程实施阶段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依靠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缩短工期、分段施工和分段交工控制成本。 采用企业内部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周转材料租赁单价、机械租赁单价,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及企业对有关费用的规定,编制目标成本预算,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标准,并随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调整目标成本,把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第2节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具体措施 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实行“全、细、严”的目标成本考核制度。本工程管理特点为项目经理负责,现场各专业工种进行全面工程管理。要求各专业工种的施工必须按计划要求合理进行安排现场劳动力。采用动态管理方式,对劳动力的使用即均衡又有突击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力浪费。以最佳的方案、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消耗来完成施工任务。 2.1 明确定额用量,实行限额领料 2.1.1 开工前,项目经理通过通读标书及其配套工料机定额耗用分析表,抓住分部、分项和单位工程的定额绝对耗用指标和单方相对消耗指标。 2.1.2 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的管理,对材料实行大宗材料限额供料、小型材料限额领料制度。 2.1.3 对机械设备、工具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认真检查维修保养,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开支。 2.2 材料价格确定,实现货比三家 在工程项目成本中,一般材料设备费用约占70%,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建材市场放开后,材料供应因进货渠道不同,市场价格出入较大,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为批量大小、运输远近、产地差异、品牌广度、材质优劣和厂商价格策略等,因此将通过招标选择理想的材料供应商,做到货比三家。 2.3 熟悉合同条款 工程项目是通过合同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项目经理是合同的执行者,必须熟悉合同的范

降低行政成本关键在于制度改革

降低行政成本关键在于制度改革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降低行政成本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降低行政成本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说明行政成本过高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行政成本问题既是一个财政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提高对降低行政成本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广大干部认识到降低行政成本、节省财政开支,其目的是依法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倡导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良好社会风气,反对铺张浪费,减轻人民负担,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取消出访送迎仪式,减少代表团人数和交通工具,简化迎来送往的礼节,既为地方政府树立了榜样,也为节省地方财政支出,减轻繁重的接待任务提供了制度依据。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降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方法和途径。 完善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降低行政成本的核心是财政问题,不管制定什么样的规范和制度,都要统一到财政预算上来。而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却存在着政府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预算编制过于笼统、粗糙,预算追加频繁、专项预算过多、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等问题。2004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所作的审计报告中披露出来的中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量的财政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基本建设预算资金截留、挪用、闲置,虚报人员、造假项目套取预算资金等等,都可以说明,我们的财政运行中存在着大量的”灰箱”操作和”黑箱”操作。因此,要把数额庞大的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控制之内,通过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形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杜绝大笔公共财政资金体外循环、随意支配现象的发生。要全面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变过去”基数加增长”为零基数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硬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把部门预算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有效控制政府财政支出。要完善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变目前地方或单位”跑部”、”跑省”申请专项拨款和项目资金的做法,逐步将专项性转移支付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分配到地方,杜绝因”跑部钱进”和部门利用审批权滋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过去由财政部门下拨经费,由各预算单位自行购买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分散的政府采购方式,容易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浪费严重、滋生腐败等问题。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方面可以强化预算约束,使国家少花钱,多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倡导良好的政风;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使政府的采购在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环境中运作。近年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规模大、项目多,更需要推广政府投资项目的政府采购和工程公开招投标,以实现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实施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职务消费行为。解决干部职务消费过高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关键在于规范职务消费制度,推进职务消费的制度化、公开化和适度货币化。要认真总结长期以来职务消费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现有职务消费项目进行清理、分类,明确职务消费的范围、项目、使用原则、审批程序、消费标准和监督处罚措施,出台有关公务员职务消费管理法规,将职务消费纳入法制化轨道。凡是不合理的职务消费项目或不属于职务消费的内容,都予以取消,保留的项目,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过去在公车使用、会议接待安排、请客送礼等方面存在的公私界限模糊,公务消费变为私人消费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管理失控、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一些能够以货

我国行政支出现状及整改措施

我国行政支出现状及改措施 摘要:行政管理费,作为公共支出中一项重要的消耗性支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其增长势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既不符合成本效益化原则,也和我国建立“节约型”政府的目标背道而驰。为此, 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的监督与管理,改革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分配职能的建设,强化成本节约意识,降低社会运作负担,使纳税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增长有效途径整改措施 一、行政管理支出内容及现状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安排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经费。其主要分为两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具体内容分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经费支出,对外支出。 我国行政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来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等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却仍然存在行政支出扩张、预算软约束化,行政支出存在“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 到2003年,行政支出已在公共支出中占到19%。跟改革开放前相比,行政管理经费(亿元)本身的增长快:1950年为13.13,1970年为32.00,1978年为52.90,1985年为171.06,1995年为996.54,2003年达到4691.26。改革开放以来,竟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3.5倍。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仅为4.71%,1985年为8.53%,1995年为14.6%,2003年达到19.03%的高度。25年来每年平均提高0.57个百分点。这一水平在财政总支出的五大类型支出中比重排列在第三位,以2003年为例,经济建设费占30.05%,社会文教费占26.24%,行政管理费占19.0%,国防费占7.74%,其他经费占16.91%。从这些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控制行政费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同时,考虑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必须控制行政费用的增长,把更多的财政支出倾向于科研教育经费和农业投入。只有这样,财政结构才会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风险指数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而跟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或同阶段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各国一般公务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数据采取从低到高排序如下:日本(1993年)为2.38%,英国(1999年)为4.19%,韩国(1997年)为5.06%,印度(2000年)为6.3%,法国(1997

实施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_0

实施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在其依法行政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转移到网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重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打破部门分隔制约,为建立一个简洁、高效、透明、公开的政府运行模式,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同时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并非简单的将传统政府与电子手段的叠加,而且与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电子政务的实施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讯、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交流。电子政务实施的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现代管理手段,转变传统行政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成本的概念最早来自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成本按可控性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其中、可控成本指在一个期间内负责该项成本管理人员所能控制的成本。行政成本指各级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和行使服务职能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行政成本从整体上看属可控成本。从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角度分析,企业产品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有效管理可控成本。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有限的成本投入,获取利润最大化”。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从管理学的发展史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领域,使管理学发生了深刻革命。企业信息化发展到电子商务时代,管理成本不断减少,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虽然不同,但在成本管理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的行政工作向智能化、科学化转变,行政工作要求打破陈旧的“套路”。推行电子政务不是为了在原有的组织结构中采用信息技术,而是通过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改进政府在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扁平化的、高效的、廉政的政府,在深层次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省部级干部“电子政务研讨班”上所讲:“电子政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温家宝总理简洁、深刻、精辟的阐明了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总的出发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工作流程,改善政府的行政成本的运行环境。首先、改变了政府的组织方式,推动了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重组,使原有的塔型结构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将取代中间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削弱了中间机构规模,减少管理人员,从而减少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行政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为政府公正、廉洁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行政管理更加高效、科学、合理。其次、从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来看,实施电子政务也能改善政府的行政成本的运行环境。1、实现政府资源整合与共享。电子政务的外网门户网站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综合的信息资源,实现政府可公开的信息资源共享、动态更新,提供政府网上便民服务,政府、百姓之间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网上共享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完全共享。2、可靠的公文流转。办公自动化系统整合到电子政务系统中,不仅可按流程实施方便、安全、快捷的公文流转,而且可对公文的管理状态实施跟踪与监控,克服长期困扰我们的“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为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3、便于城市运转的综合监控。城市是一个复杂、瞬间万变的系统,信息化处理手段便于全面地对其实施监控和有效管理。城市运转监控系统对城市经济、市政、交通、科技、公安、环境、就业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统计、处理,可向政府管理人员提供综合的运转情况报告,减少办事程序,全面掌握各方面有用信息。4、强化政府综合应急处理能力。诸如抢劫、爆炸、投毒

成本控制:有效降成本的几大方法

成本控制 九大方法有效降底成本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餐饮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餐企利润空间日趋狭小,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餐饮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餐企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呢?本期,我们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九个有效方法:一、加强制度完善与执行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餐企必须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生产、销售、核算等管理制度,以监督整个经营环节的过程,让各岗位做到有章可循、各负其责。为了更好地激励采购、仓库、厨师等人员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这是实施有效成本管控的前提。 二、严格实行计划采购 原材料采购是餐饮经营成本控制的起点,而计划采购是采购成本的第一关,为了更好地实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实行成本计划和原材料采购申购计划的管理,严格执行审批手续,按照计划—审核—审批—采购—验收—保管—生产—销售流程执行。出品部各档口主管每天根据经营收入和原材料储备情况确定需要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计划单,报厨师长审核后交采购部,由采购人员口头或书面通知供应商或自行采购,坚决不允许超计划和无计划采购。原材料采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品质量和出成率,对原材料成本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采购人员和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采购计划和规定标准进行采购。 三、坚持询价定价制度 为真正持续有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原材料采购价格的监控管理。一是采购人员应经常深入市场询价,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行情,实行货比三家,做到价格的合理性;二是充分发挥成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市场调查,由采购部、出品部、财务部三方共同核价,并对所有原材料及物品的价格实行逐笔核定,结合供应商报价按合理的比例核定送货价格,本着公平、公正、互惠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定价,增强采购成本的透明度;三是充分利用价格信息网平台,及时全面了解价格信息,帮助确认价格的准确性;四是不定期与供应商沟通,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进行价格调整。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成本控制的6大方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工厂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经济利益,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那么就是要努力提 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工厂企业的经营管理离开不两件事:提升营业额,降低成本。企业要发展,离不开销售,按理说,销 售越好,营业额越高,企业的发展就越大,事实上,销售好,营业额高,还需重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控制。 3、一般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要比利润增加的幅度要大,即成本降低10%,利润可能增加20%甚至 更多。所以说进行成本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关键工作。它影响着产品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减少库存各个阶段。 4、良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改进,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掌握五大成本管理要点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途径着手进行。 1、财务领域控制 (1)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第三要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2)财务人员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 (3)严格控制、节约费用开支,可以控制的费用应尽量少开支,节约开支,如材料费、差旅费等。企业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厂,反对铺张浪费,尽量降低制造费用,节约生产费用,严格控制期间费用,压缩非生产费用。 2、策略管理领域控制 (1)技术创新,寻求新出路。在成本降低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

园林绿化工程降低成本措施(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3.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3.1 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园林业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说,保证项目成本管理在成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园林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园林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例如从项目中标、签约甚至参与投标活动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至包括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3.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园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园林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不可能只讲究质量和艺术效果,控制成本也很重要。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

现场经营管理费,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并在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3.2.1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益低下,费用增加。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奖金五大市场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证项目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利用项目资源,降低成本,确保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3.2.2机制成本为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格、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质量优劣等所造成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因此,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等措施是降低机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3.2.3素质成本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差,造成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低下并造成项目增量成本或发生很大的机会成本。

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写作批次:2013年春季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 日期:2013年6月26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Ⅱ) 引言(导言\绪论) (Ⅲ) 一、行政成本的理论分析 (1) (一)行政成本的概念 (1) (二)行政成本的具体内容 (1) 二、我国行政成本支出的现状 (2) (一)预算内行政成本增长迅速 (2) (二)存在巨大预算外行政成本 (2) (三)行政成本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过大 (3) (四)行政成本支出结构失调 (3) (五)行政成本占GDP比重奇高 (3) 三、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成因分析 (3) (一)行政成本观念弱化 (4) (二)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4) (三)人事制度存在缺陷 (4) (四)行政决策不够科学化 (4) (五)行政管理手段落后 (4) (六)财务预算体制存在不足 (4) (七)有效的财政制约监督机制缺失 (5) 四、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 (5) (一)树立科学的成本效益观 (5) (二)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建立适度、精简政府 (5) (三)打破局部领域的垄断状态 (6) (四)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提高领导决策水平 (6) (五)规范公共财政管理监督的机制 (7) (六)推行电子政务, 建立网络政府 (7) (七)完善预算制度,将行政成本支出囿在可控范围 (7) (八)合理设置政府机构, 控制人员规模 (8) (九)强化立法,加快依法行政的步伐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降低行政开支

压缩行政开支,实行精细化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行政消耗性开支越来越高。因此,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实行精细化管理成为了实现机关节支增收的必要措施,是缓解经费供求矛盾与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对推进节能型机关的长远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必须压缩开支计划 制定行政消耗性开支计划,是各项经费开支的基本依据,是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了防止日常经费开支的随意性、盲目性,必须合理编制好经费开支的年度计划和阶段性计划。通过预算约束,逐步降低行政消耗性开支,以弥补清债经费的不足,达到彻底清欠化债的目的。 1、编制年度经费开支计划。编制年度开支计划,是本年度行政消耗性开支的计划性文件,要依据系统的有关标准、机关人员编制、机构编制以及历史资料,采用经验总结、统计分析的方法,编制合理的年度开支计划。 2、费用开支的计划管理。费用开支的管理应指定一个业务部门归口管理,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以年度开支计划为依据,按照需求、适用、节约,不突破年度计划的原则,合理科学编制各阶段开支计划,把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对专业性强的、大批量的设备器材要实行多方询价,货比三家,招标采购;对小金额的常用一般用品,要明确采购的规格、性能,实行定点、限额采购。 二、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必须加强经费开支的控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经费开支过程中的控制,是事中控制的重要手段。 1、差旅费的控制。频繁、重复的会议、学习培训活动,导致机关差旅费严重超支。有客观存在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失控,大大超出财务报销标准。这也是差旅费开支过大的重要原因。对差旅费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出差次数,对可出可不出、公私兼顾的以及能使用电话、文件可解决的公务不应派人员出差。这主要依靠各主管领导把好派遣关。二是要严格落实制定的差旅费领报标准和管理规定,控制差旅费的报销标准。特别是对什么情况下乘坐那种交通工具,应由哪一级批准;对各级别的住宿标准应制定明确规定。严格出差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控

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大多数企业的经理把获取利润作为企业的基本目标。可是对于许多部门来说,能够增加利润的方法却是很有限的,无非是增加销售额,提高价格,改变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改变产品种类的组合和服务组合,或者是降低成本。对于今天经济领域内变化莫测的竞争形势来说,经由降低成本而达到提高利润的途径,是最实际可行的。 1、短期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从传统上来看,许多经理不注意降低成本工作,他们仅仅在上级压力下,才做一些成本降低方面的工作。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许多经理这种对成本问题的态度。 在某公司的一个分公司里,高级管理人员的星期一早晨例行性的业务会报上。一般来说,各部门的负责人首先将该部门的工作活动作出简单的汇报,然后分公司的经理传达总公司的新指示,会议通常都穿插着相互之间打趣和对总公司指示事项的议论。 可是这次业务会议的气氛却有些不同。分公司的经理根据第二季度的经营报表,扼要地告诉大家,近三个月来成本一直在上升,而利润在下降。他还告诉与会人员,总公

司不断施加压力,责成他把成本降下来,他现在打算按照总公司的意见办理,直到这种状况获得改善为止。 参加会议的各部门的主管们改变了正常的会议程序,他们用了几小时,制订了一分降低成本的综合计划。其要点如下: ◆减少第一线工人。 ◆从非第一线的雇员中裁掉的那些冗员的人。 ◆减少加班时间。 ◆合同中未曾明确确定的加薪,一律延缓进行。 ◆削减预防性的设备检修预算。 ◆停止一些「非必要」的社交活动(多数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安排)。 ◆提高生产指标。 ◆减少库存。 ◆暂时降低质量标准。 ◆寻找一些降低成本的其他方法。 在该计划执行后的2-3个月里,分公司经理和他手下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看到利润回已告升后,而舒了一口气,他们的努力显然奏效了。但是经由许多方面的研究显示,这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降低用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降低人工成本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人工成本是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降低劳动消耗,追求投入产出之比,更好地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课题。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费用、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 企业人工成本费用的组成反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是企业补偿现有劳动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等因素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按照国家法规为职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所发生的费用。 以酒钢1996~1997年人工成本为例。1996年人工成本总额46381.3万元,其中工资总额占85.5%,社会保险费用占9%,职工福利费用占7.5%,职工教育经费占1.3%,劳动保护费占3.8%,职工住房费占1.6%,其他人工成本占1.4%。 1997年人工成本总额49741.7万元,其中工资总额占70%,社会保险费用占13.1%,职工福利费用占10.7%,职工教育经费占1.1%,劳动保护费占3.8%,其他人工成本占1.3%。 1997年年酒钢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企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成本费用总额和人工成本总额分别是1996年的97.66%、139.49%、117.40%、120.53%、115.36%、107.25%和99.44%。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1997年人工成本总额虽然比1996年增加了7.25%,但由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降低幅度远大于职工工资总额的降低幅度,使企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提高了39.49%、17.40%、20.53%;同时,1997年人工成本总额、所占当年企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与1996年相比都分别降低15.11%、1.88%和1.56%。企业1997年经1996年的企业增加值增加2801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增加37136万元,利税增加6519万元。 市场经济竞争是经济运行的规律,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价格大战已彻底变化为成本大战,即由靠改变外部条件变为靠苦练内部功夫。 二、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途径 1、减员增效,做到劳动力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 减员不是单纯地为了减几个人,其目的在于增效。增效,一是效率的提高。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二是效益的提高。通过减员,降低人工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从酒钢公司1997年总成本分析中看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减少2.3%,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却降低了1.5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每增加一个劳动力,企业就要增加14412元的人工成本,同时利润相应减少;相反减少一个人,却能给企业降低一块成本,增加一份利润。1997年,酒钢公司减员分流6197人,仅工资总额一项就节约2000万元,且相应的一些工资附加费用也得到了减少,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达到了增效目的。1997年在全国钢铁企业全面不景气的情况下,酒钢实现利税8000万元,减员减出了高效率、减出了高效益。实践证明:减员最终会使企业得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2、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工资不是福利,是一种投入,投入的目的是有效益,盲目的攀比工资水平,不注重工资效益,不注重人工费用,最终会导致人

人力资源部成本节约措施

关于人力资源部成本控制分析 结合所学习的《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谈谈个人对于如何控制人力资源部成本的看法: 一、人力成本的控制 按照定岗定编的要求设置各部门的人员配置,6月份管理人员及后勤普工薪酬共603034元,人数为217人,人均为2779元,7月份为687474元,人数为260人,人均为2644元,8月份为784932元,人数为281人,人均为2793元,9月份为876203元,人数为290人,人均为3021元,10月份为774712元,人数为279人,人均为2777元,11月份为788098元,人数为267人,人均2952元,12月份预计为790498元,人数为266人,人均为2972元,2012年1月份工资预计为70万左右,人数为241人,其中含请假人员共52人,人均为2905元,其中可以看出人均成本基本保持稳定,薪酬成本主要受人数影响,在2012年度,人力资源部严格按照公司定岗定编要求各部门配置人员,达到一人多岗,高薪养精的效果,预计每月办公室管理人员及后勤普工的薪酬控制在70万至75万。 二、招聘成本控制 1.2011年招聘情况及成本分析 ⑴营口建华2011年共招聘管理人员138人(其中含校园招聘14人),招聘费用总计41782.00元,人均费用302元;招聘普工809人,招聘费用总计86328.00元,人均费用106元; ⑵其中展位费用25950.00元,校园招聘费用6035.00元,网站费用3080.00元,其他费用6717.00元。普工,其中下乡宣传费用18478.00元,内部介绍费

用47000.00元,电视广告费用20850.00元; 2.2012年招聘成本控制措施 ⑴招聘计划,根据公司定岗定编情况,目前现有人员基本满足各部门日常工作的需要,2012年计划招聘管理人员16人,普工760人。 ⑵节省招聘成本的方式方法: ①管理人员招聘渠道:主要以网络招聘和参加免费现场招聘会为主,将节省25000元左右,招聘成本将下降50%; ②普工招聘渠道:主要以员工内部介绍,小报纸,小电台的广告和网络招聘为主,将节省费用40000元,招聘成本下降50%; ③招聘宣传资料每季度印刷一次,减少因宣传资料内容变化而重新印刷的费用,也减少以往大量印制材料造成费用积压,影响现金流动性,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员工关系成本控制 1.2011年员工活动情况及费用明细: ①自2011年6月成立员工关系模块以来,在领导和各部门同事的帮助与配合下,员工关系组织了4次有特色的活动,费用总计42327.3元,其中奖金28157.5元,其他14169.8元。 ②每月组织员工座谈会和员工庆生会,平均每月800元,半年合计4800元: 员工座谈会每次花费300-500元,主要用于购买矿泉水、水果、瓜子花生;员工庆生会每次花费300-500元不等,用于购买生日蛋糕、水果和干果。

XX公司成本管理及成本节约措施

XXXX有限公司 成本管理、节约措施 成本管理、节约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地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地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及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取得成功极其重要地方面.有效 地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地措施,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地发展.结合现有公司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做起: 一、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地内容 企业地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旨在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地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地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优化,包括企业所做出地一切降低成本地工作. 二、认清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地现状 (一)企业价值补偿不足.生产资料中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地浪费特别严重.

(二)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地次品、废品造成地质量损失严重. (三)企业成本信息核算不真实.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其次是业务素质不高,然后是核算方法不正确,最后是领导为达到某一目地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企业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有地公司由于近年来,厂长、总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监管不严. (五)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须加强成本管理地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成本地较量.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地思路和方法 (1)实行成本管理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地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中缺乏市场观念,重效率轻效益地状况较严重.而对我公司而言,效益才是根本,市场是效率(成本)与效益(价格)关系地连接点. 企业地成本管理必须转变思维,树立成本管理地市场观念,正确看待效率与效益地关系.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市场预测与分析,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生产,建立起能

关于降低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的思考

关于降低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的思考 [摘要]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成本支出是必须的,但是政府的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违背。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实难题。痛下决心, 厉行改革以降低行政成本,已成为各级政府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当前行政管理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必须认真分析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从强化成本意识,树立“廉价政府”理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电子政务、强化公共财政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管理效能。 [关键词]行政管理成本公共财政管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降低行政成本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降低行政成本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点,也是建立“廉洁、效能”政府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转变政府作风,重塑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 一、当前行政成本存在的问题 成本的概念最早来自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行政成本指各级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和行使服务职能活动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从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角度分析,企业产品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有效管理可控成本。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有限的成本投入,获取利润最大化”。这对政府也一样。然而长期以来, 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 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在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幅度。统计表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从1986年的22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7530亿元,20多年间增长30倍,年均增长率19.5%;同期财政支出增长15倍,年增长率15.4%。 1986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2009年则上升到25%,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这里要说明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办公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行政管理支出方面的增长是正常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政府机构膨胀职能交叉、开支追求高标准等所引致行政管理成本急剧增长。 (二)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不合理 行政管理经费均来自于纳税人上缴的税收,均要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行政管理支出超越了这一范畴,支出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有些政府部门出现非公共机构化倾向,在管理上出现错位、越位现象,资源配置失当,白白花了不该花的钱,而该由公共财政负担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却得不到保证。有的政府部门只讲投入不讲效果,把财政资金投向低效或无效的地方,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导致了政府资源的浪费甚至滋生腐败。此外,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会议费、接待费、公车费、电话费等名目众多的花费也极大地加重了行政管理成本的负担。 以上种种在行政管理成本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恰好也正是政府应该节制和压缩经费之所在。 (三)政府财政行为不透明 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在内的政府财政支出情况当前仍属于政府“机密”,透明度极低,甚至连政府提交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也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架性的方案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人大代表难以从中掌握财政支出的详情,其他公众更无从知晓。

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

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 摘要 行政成本的高低是反映政府的行政效率与行政水平的重要指标。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而获取的和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行政资源。挖掘和分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制度漏洞及实践原因,树立行政成本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负荷、防止权力腐败、建设廉洁政府。控制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行政成本行政管理行政效率 绪论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行政改革热潮,西方政府们纷纷提出政府组织向企业组织学习,主张构建?经济人政府。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指责风评,推进电子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提出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新城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高

度,再一次提出政府行政成本问题,把政府行政成本问题与党的执政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我们党和政府对行政成本问题的高度重视,成本观念开始步入政府执政理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机关行政与做成本不断攀升,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难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目前实际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对我过来说,降低行政成本,不仅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减轻人民负担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政府作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居高不下的政府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中国的持久稳步发展,因此研究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以及找出降低我国行政成本的对策势在必行。 一、行政成本的涵义界定 顾名思义,行政成本是用于行政活动的成本。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对成本所下的定义是:?成本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量的价值牺牲。? [1]而关于行政成本的定义行政学理论界有种种不同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简明词典》中界定行政管理支出为: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进行活动所需要的预算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含国家机关经费和人民团体活动补助费)和外交支出。

(完整版)公司最全面的行政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行政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为了响应大昌集团号召,为有效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开源节流,保证合理、有效的使用公司资源、保证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将费用降到最低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行政办公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及其它公司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章具体办法 一、节约用电 第一条照明设备使用规定 1、办公室采光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各办公区域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 2、人员较少时,根据需求只开有必要位置的照明灯,不得打开所有的照明灯; 3、人员离开后,要关闭照明灯具; 第二条电脑使用规定 1、中午休息时候,关闭主机与显示器。(除有业务对接的情况外); 2、人员突然外出办事无法返回公司,务必电话告知同事,帮忙关闭电脑; 3、超过一小时不使用电脑情况下,关闭电脑与显示器; 4、不得下载与工作无关的资料,不得在下班后开机下载资料。 第三条空调使用规定 1、以中山气象局当天预报温度为标准,高于26摄氏度方可开启空调,同时 空调显示温度不得低于摄氏24度;工作时间提倡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 2、定期清洗空调的过滤网,滤网脏了会妨碍空气的流通和降低制冷的效果。 3、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特别是展厅,空间大,大家出入记 得要随手关门。 第四条打印机、复印机使用规定 1、中午休息时候,关闭打印机、复印件(行政部传真机除外)。 2、无特殊要求,只能使用黑白打印机打印,减少销售部彩色打印机的使用。

下班后,最后一人离开办公室时,应查看办公室所有电器,关闭照明灯、空调、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电源、电源插座。保安加强日常巡逻、将水、电管控纳入检查的一部分。 二、节约用水 第一条自来水使用规定 1、洗手、洗刷东西时尽量用小水流,用水后随手关闭,避免长时间流水; 2、洗车工和饭堂要合理控制用水; 3、如果发现水龙头、水管有漏水或渗水现象,要及时反应给行政部并安排水电 工进行维修处理。 第二条桶装水、饮料使用规定 1、桶装水、饮用水应按需要量接应,杜绝用桶装水洗杯子、餐具、浇花草等现 象; 2、展厅、客人休息室饮料只能供客人享用,员工不许饮用。 三、节约办公用品 第一条纸张使用规定 1.公司内部推行无纸化办公,不能确定的文件多使用电子档传阅,确定后再双 面打印,尽量减少纸质文件和复印数量; 2.为了充分利用纸张,节约资源,所有纸张原则上都必须做到二次利用,不得 只使用了一面即作为废纸处理; 3.严格禁止打印非工作用途的文件; 4.各部门在打印文件、资料前,要做好打印预览,认真核对内容、格式、落款 等,以减少错误,避免浪费纸张; 第二条其它办公文具使用规定 1、重复利用中性笔或签字笔笔套,以后只提供笔芯,笔芯的用量根据其工作内 容及使用量确定; 2、按照“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量领取;办公 用品使用、领用要严格执行以旧换新; 3、剪刀、订书机、计算器、起钉器、文件夹、直尺等用品一律不得新购,除非 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办公用品要妥善保管,爱惜使用,尽量减少办公用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