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面对当前的安全形势,我想说:何为安全?安全员的职责是什么?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浮现在眼前,我心中顿时觉得压力倍增,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简简单单的到现场转一圈了事,不是现场监工。安全员是工程建设的守护者,那么我们在安全管理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下面我结合几年的安全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阐述。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走路、吃饭,大到开车等等,不管你身处何地、做任何事,你都会看到和想到安全,你会经常看到“小心地滑,注意安全”的字样,安全无处不在。

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很多的安全事故,工程建设事故尤为惨烈,一般都是群死群伤,后果难以承受。导致安全事故因素有很多,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等。在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比较显眼,人是有缺陷的,人们不能全面的了解一件事物,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发生失误,酿成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如何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要从本质上安全,才能真正做到安全。以我的看法,激励和灌输是最有效的激发自主学习和关注安全自觉性的办法,能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工人自身注重安全、懂得安全,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激励制度在安全生产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而言,激励主要指如何调动一线工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问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在。灌输是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输送安全知识。从外在和内在改变工人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在激励制度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都是激励工人的有效工具,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有功的工人给予奖励,无功或有过工人的给予惩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工人在现场工

作中戴安全帽,并且每天都能坚持着,对于这样的工人我们就应该给予奖励,相反的对于没有戴安全帽的工人,我们就给予惩罚,让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差距,就会让工人深刻的体会到奖励带来的好处,能够激励工人遵守安全的规定。这都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安全管理在运用奖惩手段时要做到二者相结合,不可分割。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应该以正激励为主,以负激励为辅,不可平等对待,主次不分。通过奖惩激励制度能更好的挖掘工人自主学习的潜意识,发挥安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化于心,切实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从安全帽的佩戴和灭火器的使用等等知识都离不开灌输,安全管理要从强化安全教育入手,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入场的三级教育培训、班前班后安全教育等灌输方式,再通过现场挂设安全宣传标语、安全警示标志牌、宣传挂图等宣传方法,都是有形或无形的灌输安全知识。然而,这些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场“论持久战”,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不能断,从始至终伴随着整个工程建设,慢慢积累,到达量变引发质变。通过灌输安全知识,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工人们安全素质的提高,从一些小小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例如:他们会把劣质的安全帽换成质量好的安全帽、会提醒别人做好安全措施等等,虽然都是些细微的举动,但是有时可以挽救许许多多的生命,这些都体现了通过外在的力量达到外化于行的目的,能够改变工人们的安全素质。

时代在发展,安全生产也在发展。安全管理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安全管理一根据的发展变化和人的不同对象,不同的时间环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极力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内在和外在的力量,挖掘从业人员的自主学习的潜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心得体会: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心得体会:法 安天下德润人心 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心得体会: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法治与德治关系怎么看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二、怎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我国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一个词就是“爱国守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赫然在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一项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可见,守法不仅是法律义务,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之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各地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以及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都应把尊法守法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道德教化,就是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的过程,也是培育法治精神的重要渠道。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面对当前的安全形势,我想说:何为安全?安全员的职责是什么?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浮现在眼前,我心中顿时觉得压力倍增,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简简单单的到现场转一圈了事,不是现场监工。安全员是工程建设的守护者,那么我们在安全管理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下面我结合几年的安全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阐述。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走路、吃饭,大到开车等等,不管你身处何地、做任何事,你都会看到和想到安全,你会经常看到“小心地滑,注意安全”的字样,安全无处不在。 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很多的安全事故,工程建设事故尤为惨烈,一般都是群死群伤,后果难以承受。导致安全事故因素有很多,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等。在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比较显眼,人是有缺陷的,人们不能全面的了解一件事物,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发生失误,酿成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如何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要从本质上安全,才能真正做到安全。以我的看法,激励和灌输是最有效的激发自主学习和关注安全自觉性的办法,能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工人自身注重安全、懂得安全,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激励制度在安全生产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而言,激励主要指如何调动一线工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问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在。灌输是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输送安全知识。从外在和内在改变工人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在激励制度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都是激励工人的有效工具,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有功的工人给予奖励,无功或有过工人的给予惩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工人在现场工

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心得体会: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心得体会:法安天 下德润人心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法治与德治关系怎么看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二、怎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我国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个词就是“爱国守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赫然在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一项就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可见,守法不仅是法律义务,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使之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各地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以及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都应把尊法守法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强化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道德教化,就是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的过程,也是培育法治精神的重要渠道。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精品范文】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德治和法治进行第三十七次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自古以来,在治理社会的思路上有两条基本路线——德治与法治。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因为党和政府领导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辩证地看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德治为法治奠定了主体基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法治国家,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作基础。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产生时间先于法律,覆盖范围大于法律,对社会具有规范、教育、导向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手段,更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从立法角度来看,道德规范是立法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从执法角度来看,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执法者

的行为直接影响执法的质量和法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从守法的角度来看,在正常的社会里,道德水准的高低与守法自觉性的强弱成正比。 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补充。法律是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在法律的制定、法律的运行过程受到法本身因素、政治经济因素、人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法在制定和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局限。这些局限主要包括法本身的漏洞、法的滞后性、成文法律解释的主观性、司法人员素质带来的法律的局限,这些局限性只有靠道德和其他社会规范来弥补,而道德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一个道德水准越高的社会,该社会的法律规范的实施就越顺利,所以德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法治的实现。 法治是德治的重要保障。法律是统治阶级制定的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因此,将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赋予法律效力,具体明确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即为德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道德教育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制造舆论导向,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鼓励或制约,但是这种鼓励、制约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属于自律的范围,因而是柔性的,它的力量取决于教育内容与现实结果的关系。因此,要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建立道德社会,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制度,将道德规范立法化,使重要的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权威性。另外,通过执法,扬善惩恶,也有利于德治建设的顺利开展。

[学习体会]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学习体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干部大培训有感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感觉这次的集训和考核效果明显,让我有了许多收获,也有几点感想。 感想一:学非为考,考能促学 这次考核采取的是集中培训考核,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考核验收的过程,因此很多人便会以为学习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核。但从这次集训和考核的安排上来看,学非为考,支队充分利用这次集中培训和考核的机会,进行了相关知识和业务的培训。支队军政主官与学员座谈分享队伍管理经验,从整个集训的过程来看,注重的是能力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核。当然,考能促学,各参训学员针对考核要求,进行了强化训练,在一些实用技能上的训练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达到了学习效果。通过规定科目的考核,参考人员或多或少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明确了下步努力方向。 感想二:学无止尽,勤能补缺 学习永无止尽,虽然考核的科目是有限的,但是蕴含的知识量是无尽的,心存侥幸是无法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的。作为一线带兵人,就应该努力做到文能动人、武能制敌,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二十天太短,只争朝夕,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想是不可能创造一个奇迹的,只有以此次集中培训为契机,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用上10个、100个20天去努力奋斗,我想我们终能进步。 感想三:素质提升,贵在平时 百学须先立志,要想提升素质,就要下定决心,明确目标。个人能力素质的全面建设就要注重平时,注重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的考核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日常积累量。所以,要想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把握好日常工作、学习、训练的机会,在实践中悟出道理,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唯有如此,我们的素质提升才能一步一台阶的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感想四:摆正心态,战胜自我 人无完人,在众多的考核科目中,我们总会在一些科目上跟别人有差距,而这就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万不能放之任之,否则就与考核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当我们发现不足时,要向其他同志学习请教,闭门造成终难成事,只有加强交流,虚心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才能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

“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理念践行机制探索

“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 践行机制探索 企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XX文化”体系引领下,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践行“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文化理念,创新文化理念践行机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文化力成为企业员工安居乐业、企业逐日求新的助推动力。 一、企业简介及文化背景分析 (一)企业简介 介绍企业生产规模,成立时间,开工建设及运营时间,人员构成情况。企业获得荣誉及科技成果等内容。 (二)文化背景分析 企业职工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地域和文化差异较大,凝聚力较弱。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0岁,价值观、择业观多元多变。近年来,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较弱,离职率较系高,员工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发展。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企业构建了“以党建为主体,党建促工建、党建带团建”的“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工作格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家园文化”体系深耕厚植,实践“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感恩文化理念的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将“向上向善·德润XX”作为和谐文化理念进行倡导,并连续三年对和谐文化

理念的践行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旨在引导和激励广大员工向上向善,崇尚正追求,树立正思维,坚持正观念,凝聚正能量,打造一支拼搏进取、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顶层设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典型时代精神,坚持文化育人与文化强企相结合,坚持构建和谐与推动发展相结合,探索“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践行机制,使向上向善的正理念、正思维、正精进内化为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凝聚共识,成风化人,将企业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创建目标 “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理念践行机制构建了四大目标:一是使广大干部员工乐观向上、崇德向善的品德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使广大干部员工爱岗敬业、踏实勤奋的职业操守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使广大干部员工爱厂如家、忠诚奉献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使广大干部员工团结协作、真诚友善的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基本原则 与国电集团“家园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向上向善·德润XX”和谐文化理念的践行必须以“家园文化”为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固化于制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 首页领导讲话党的建设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学习型组织工会工作青年先锋领导关怀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发布时间:2010-6-2 发布人:李树荣点击:15 党委工作部陈志新 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公司就像一只木桶,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缝隙的大小决定于黏合剂的质量,这黏合剂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任何一家追求永续经营,保持永久生命力的企业,必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实施和运用,其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文化体系的构建,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世界500强企业,都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且得以传承,通过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才凝聚起一支优秀的团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 同其他企业一样,西北销售公司的企业文化基本理念也是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打磨,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信念等方面反复的推敲、探讨和琢磨,最后提炼形成了西北销售独有的打造“三力”、培育“三心”、实现“五同”、弘扬“五种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理念系统熔炼出来,仅仅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很好地将以执行和落实,才能使企业文化充分地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潜能,最大地发挥其独特的威力。那么,我就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这三方面来谈谈企业文化的执行。

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得体会)

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新修订《准则》、《条例》的心得体会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既开列了“正面清单”,又开列了“负责清单”,较之以往有了更强的思想引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由“不敢腐”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转变。对于红安这样一个打造“作风建设根据地和从严治党示范县”的革命老区来说,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认识应该更深、行动应该更快,执行应该更实。作为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尤为如此,必须全覆盖抓好学习、全过程建好制度、全身心担好主责。 一是要知义,全覆盖抓好学习。《准则》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誓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我们不但要原原本本学《准则》与《条例》,熟知要义,更要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标准树起来,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利用各式宣教平台,广泛开展《准则》《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通过学习补

足精神之“钙”,正确理解“纪律”与“法律”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敬畏,头上有戒尺,才能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让党员干部筑牢“防火墙”。 二是要知行,全过程建好制度。让《准则》《条例》外化于行。一方面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新准则和条例来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敬畏纪律,带头遵守纪律,带头维护纪律,带头接受监督,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另一方面以条规为方向,进一步细化完善人、财、物、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特别是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及平台公司规范运行等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做到“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纪律监管和制度约束。 三是要知责,全身心担好主责。让《准则》《条例》体现于绩。镇党委将全面担当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责任倒查机制、严格问责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与绩效考核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以《准则》与《条例》为标尺,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是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将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审查、司法处理有效结合,不回避、不袒护,做到抓早抓小,快处快结,保持了强大的震慑力,切实把纪律严起来、立起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4-02-24 保定日报评论员 核心提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这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重在认知认同、知行统一。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推动者,就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这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重在认知认同、知行统一。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推动者,就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促其内化于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作用重大,对于我们进一步凝聚打造环京津新

的发展增长极的强大合力意义深远。只有引导干部群众在领会理解、认知认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转化成为理想信仰,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要通过推动实践养成,促其外化于行。实践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是衡量其是否确立的标准。推动实践养成,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中,贯穿到工作实践里,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进而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推动实践养成,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推动实践养成,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内化于心树品质 外化于行展素养(刘恩库)

内化于心树品质外化于行展素养 徐李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恩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份《意见》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指导说明,为下一步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对其中“立德树人”这一点深有感触。 《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那么此次《意见》明确的把“德育教育”提到了重要位置。我认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载体的德育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现状挑战和未来蓝图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培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对于这份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必须将其传承并弘扬下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以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为第一要务和重要手段。儿童启蒙时期的《三字经》、《弟子规》,稍长一些可以读《论语》、《孟子》,以及贯穿始终的唐诗、宋词,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等等,这些璀璨耀眼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可以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理解国家的意义;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自己自强不息;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当我们真正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日常的德育教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摘要]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而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东方文化的代表即中国文化又称为阴阳文化,是象思维科学产生的沃土。《周易》是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处处闪耀着阴阳文化的光辉,阴阳文化以真善美的追求和方式,诠释着“德行天下”和“道济天下”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中国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元素、德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道(阳)德(阴)合一是人性修为的最高境界、坚持原则下的圆通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及结语几部分展开讨论。 [关键词] 时间文化;象思维科学;乾坤阴阳;道;德;道德;真善美;修为;境界;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更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属阳,德属阴,道(阳)是德(阴)的旗帜,德(阴)是道(阳)的载体,道德有自然之道德、社会之道德和人性之道德,就人而言,道(阳)德(阴)合一是修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然而,人分善恶,故既有善的道德合一,亦有恶的道德合一,有善德的人自然会彰善道,偶有恶行亦可能是一时糊涂,终能修成善果既行积善道而得福;而存恶德的人,亦会假行善

道,实施恶行,但行积恶路而得殃。在社会中我们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智慧,近君子远小人,抑恶扬善,彰道弘德,洞明事理,圆通心智,塑造完美人生。 1、中国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中国文化上下承载五千年历久弥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以时间为逻辑开端[1],以易理、气、阴阳、五行等象思维概念展开的文化长卷。提倡天道地德合一,如《易经?坤卦?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是乾(阳)坤(阴)的卦辞也是清华大学校训。《国学的智慧》一书开篇明义即曰“阴阳互动的生命哲学”[2]。《易经》充满了辩证法、对立统一、天道地德、一阴一阳、轮转太极及象数变化哲理,均展现了时间文化的丰富内涵[3]。君子依顺天地之道,一方面积极进取,外求功业,运用潜能,努力创造,为世界创造宝贵财富,为人生谱写精彩华章;另一方面,谦退自处,内求美德,守持仁心,广施恩惠,为他人带来尽量大的福利,为后人留下尽量大的精神财富。许多人不懂“天地和德,阴阳合一”的道理,或者一门心思求功业不修品德,或者过于注重品德而不求功业,殊不知:“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将阴阳分拆偏执一端,要么一事无成,要么不能长久。历代成大事者,无不有“道济天下”之能,亦有“德行天下”之志。“道济天下”的方式古人归纳为三种:立德,立功,立言。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活动育人 德润心灵

活动育人德润心灵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校长尹红 德育是灵魂,是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校努力构建“多彩教育”办学特色,将“多彩德育体系”确立为多彩教育的核心。学校本着“生活中育人,活动中育德”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富于特色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涵养了学生的美德,使学生德智双修,提高了我校育人水平。 一、不断完善养成教育方案,形成全员意识。 我校坚持养成教育已多年。制订了《四块石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指导下,继续“养成教育”活动,注重好习惯养成教育。校领导定时巡视校园;中层以上老师每人负责一个年级的巡视、管理;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养成教育负全责,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适时教育。实行科任教师跟班制度。 ㈠《德育校本课教案》——播下文明的种子。 我校分年级制定了《德育校本课教案》。每周三下午校本课结束后,全校每个班级都要依据《德育校本课教案》上班会课,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宗旨,以典型故事为主线,以学校“十个小主人评价”为主题,让同学们对于自己本周的表现小结,自评、互评,评选出周星童,将笑脸章换成班章——小主人章,展示在班级的星级展示栏里,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自我管理、自我锤炼、自我修正”,在“天天

实践、周周反省、月月回顾”中,把培育美好品德化为自觉行动。 ㈡督导制——开出文明之花。 学校制定了《四块石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督导检查细则》、《督导老师职责》,每周由督导老师利用上课、课间、各项活动时间监督指导学生的礼仪、行为、纪律、两操、卫生、安全等行为习惯,每周末将检查情况跟分管年级主任汇总、小结,评选“星级”班级。学期末,学校都要评选出“行为规范班级”、“活动特长班级”、“成绩优秀班级”和“校园多彩星童”。在开学典礼上,校园多彩星童与家长走红毯,接受学校的表彰。全校上下形成“养成教育人人有责,人人必做”的良好氛围。 ㈢“摘星”活动——结出文明之果。 学校在“争星”活动后,设计了“摘星”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获得周星的班级选派周星童代表,上台来摘走本班周星班级的标志,摘得的星星拿回班级,日积月累,作为学期末评选学校“行为规范班级”的重要依据和条件。摘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贴切小学生的心理,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以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各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以重大节日、事件为契机,确定主题教育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 ㈠开展学雷锋活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美化、净化学生心灵,长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各班“假日雏鹰”小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区、敬老院

党性“内化于心” 作风“外化于形”

党性“内化于心”作风“外化于形”——坚强党性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保 证 作者:■李博 2011-07-25 18:12:58 来源:解放军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是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党性决定着作风,作风体现着党性。总结和运用我们党90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只有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才能确保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 思想作风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端正思想作风的治本之策 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是其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品行、道德境界等的综合反映,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人的行为方式都是思想支配的结果。古人强调:“修身正己”,“志正则众邪不生”。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有什么样的思想根基、党性觉悟,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对部队建设的影响也就大不一样。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会置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既不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更不可能只顾自己而不顾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靠拍脑门决策,更不可能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崇尚求真务实的品格,就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更不可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原则性战斗性,就一定会对违反组织原则和纪律的事敢抓敢管,决不会搞庸俗关系学,奉行好人主义。由此可见,党性强弱是决定思想作风好差的根本因素,当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无不与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源头,通过打牢思想基础,为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从坚强党性入手促进思想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鲜明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想作风背后的党性问题,为延安整风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领导全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都十分注重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军队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广大党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端正思想作风的任务更加艰巨。牢牢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确保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热点面对面》连载9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作者:《光明日报》(2015年02月12日02版)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二者既彼此区别又不可分割,都是国家治理、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贯彻和落实好这一重要原则,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法治与德治关系怎么看 “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法治都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今天,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决心坚定不移。 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自觉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条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好,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发挥好这条道路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应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从根本上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单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必须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二、怎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位于长江之滨的江苏张家港,是我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与之紧密相关的是,张家港还是首批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早在20年前,这里就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享誉全国。长期的文明浸润,涵养了这座城市的法治文化,孕育了张家港人的法治精神。

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谈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先浮现出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具有鲜明特色、善打硬仗、能打胜来嗷嗷叫的独立团---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特仗的团队精神。 所谓校园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职业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引领其发展的鲜明旗帜和不熄灯塔,那么校园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执着的向往和愿景,并促使人们为这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而努力奋斗、不懈前进;同样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

以德润身 以礼行事

以德润身,以礼行事,做最美一中人 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以德润身,以礼行事,做最美一中人》 昨天是父亲节,有心的同学会以各种形式祝父亲节日快乐。如果说父爱如山,那你们就是依偎在父亲身上的一弯清泉,一棵青松,父亲再累,也希望你们流得更清,长得更直。这就要求大家以德润身,以礼行事,做最美一中人。唯此才能实现水之湛湛、树之青青。一个完美的自己是献给你们父母的最好礼物。 作为工作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真心希望我的拳拳之心,谆谆之言能产生效果,酿造快乐。多年的教育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至少离不开两股力量,一是向上,二是向善。向上使人走得快,向善使人行得正。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大家时时以德润身,处处以礼行事。 一、以德润身,是向上之源;以礼行事,是向善之泉。 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有香港媒体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的评论批评内地社会道德失范,一时间世界评论,国人挞伐,好像“仗义每多屠狗辈”,热心多是外国人。大家心痛,但是无能为力;咒骂,然后旋即忘却;指责别人,却放过自己。其实不然,智慧和道德一直是中华名族屹立不倒的动力之源。我们的民族不仅能实现蛟龙下深海,神九游太空,更有勇敢的“哥”,感人的“美”。托举哥周冲,救人于危难;彪悍修理哥刘跃青,助人于生活。他们在平凡中展示着男人的阳刚,也彰显了国人的伟大。最美妈妈吴菊萍惊天一接,最美教师张丽莉忘我跃,放弃了女人的娇羞,却演绎了别样的温柔。一个个鲜活事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伤不起,而是HOLD住。 今年高考,最美油漆工成为我省作文材料。一位漆工漆船时,随手把船上的洞堵上了,举手之劳的善举却救了一船出海的人。看似平凡的小事,来源于极强的责任心,折射出一种传统美德。 古人云:“富润屋,德润身”我们学校在帮助大家学知识长能力的同时,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教育,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们知书,更让你们达礼。你们成材,我们高兴;你们成人,我们欣慰。俗话说“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玉田一中的绿树是鸟宿的地方,玉田一中的校园更是润德的场所。在这里,你们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气;在这里,你们有古道热肠担道义的正气。 二、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两学一做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更重要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深刻领悟我是党员我光荣,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内”就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以照镜子来正衣冠。学习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利武器,学习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指南针,学习是我党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照镜子”来让我们清楚认清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并不断“正衣冠”来改正自己。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要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学习党章党规来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坚定信

念,用自身的正气给身边的党员带来正能量,给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党员违纪案件3件次,处理信访件3件次,扎紧违纪腐败的口子,使机关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外”就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我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所赋予的,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向党的基本理论与路线方针看齐,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知行合一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引方向,提示自己用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在工作中,不得拈轻怕重,而应主动承担重任,完成领导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福,真真切切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同时在基层战线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的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纪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指示,我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挂钩3位贫困户,深入贫困户群众家中,帮助他们找问题,想办法;在三夏大忙时期,为保证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进行,每一位机关党员干部

德育现场会汇报材料: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德呈万和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德呈万和 ——新郑市辛店镇岳庄完全小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今天我与大家交流分享的是“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德呈万和”。 这是我们学校工作的理论基础,从校训到效果,一共一百个字。 校训:诚 校魂:德呈万和 校风:快乐、感恩、和谐 教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风:乐学、乐问、乐思、乐做 理念:以生为本、以师为魂、以家理校 思路:以德立本、尚德立德、德呈万和、全面发展 模式:在课程设置规范中求创新;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现特色 效果:让教师幸福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让家长满意放心! 下面我就依托“德育四问”汇报一下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的点滴! 德育是什么? 德育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浸润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仅学会学习的习惯,更应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学会做人。 德育就是培育学生刻苦、不为挫折、敢讲真话、勇于承担责任的基本人。

在此我们通过各项活动锻炼学生刻苦。不为挫折的精神!借鉴学校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的经验和效果,我校开展了德育四问会!用电视问政的形式,让老师提问!让学生提问!让校领导进行回答和自我反思,找出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弊端! 德育就是德行教育,就是培育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纠正其偏差的观念、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想理念; 我校通过弟子规座谈会、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慈善日捐款等等活动,为载体,在“知”的基础上做到“践行”,做到“知行合一”,大力表扬“孝、礼、信、爱、学”各方面突出的学生,以身边的榜样树力榜样!以身边的榜样影响榜样! 德育就是借助崭新、脱俗、实用而有意义的校本课程育精忠报国,忠孝育人的人。 这是我校在试行和摸索的一套校本教材,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水墨丹青和阳光脸谱这一文一武为载体,让德育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德育为谁做? 育人先育德!德育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学生自己! 是为了家和万事兴!是为了让人做精忠报国,忠孝育人的人!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位于岳庄的岳飞家庙进行参观活动,通过身边的德育教育资源教育学生,传承“精忠报国,忠孝育人”的传统美德。 让学生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不断激励自己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