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谈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先浮现出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具有鲜明特色、善打硬仗、能打胜来嗷嗷叫的独立团---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特仗的团队精神。

所谓校园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职业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引领其发展的鲜明旗帜和不熄灯塔,那么校园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执着的向往和愿景,并促使人们为这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而努力奋斗、不懈前进;同样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

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维系着灵魂和生命,为师生构建了温馨的精神家园,让师生生活更美好!同时,只有培育和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

“精神若水,真水无香”,校园精神有着神奇而又独特的魅力,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加强校园精神的提炼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一环,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下、引领下,学校干部教师干事创业激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学校特色进一步凸显,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校园精神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对此,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继承发展,着眼未来,不断创新,继续挖掘我校特有的田家炳精神元素,充实校园精神内涵,砺练出具有时代特色和长久生命力的校园精神,带领出一只像“李云龙独立团”那样的善打硬仗、能打胜仗、呱呱叫的优秀团队,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面对当前的安全形势,我想说:何为安全?安全员的职责是什么?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浮现在眼前,我心中顿时觉得压力倍增,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简简单单的到现场转一圈了事,不是现场监工。安全员是工程建设的守护者,那么我们在安全管理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下面我结合几年的安全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阐述。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走路、吃饭,大到开车等等,不管你身处何地、做任何事,你都会看到和想到安全,你会经常看到“小心地滑,注意安全”的字样,安全无处不在。 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很多的安全事故,工程建设事故尤为惨烈,一般都是群死群伤,后果难以承受。导致安全事故因素有很多,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等。在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比较显眼,人是有缺陷的,人们不能全面的了解一件事物,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发生失误,酿成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如何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就显得尤为突出,我们要从本质上安全,才能真正做到安全。以我的看法,激励和灌输是最有效的激发自主学习和关注安全自觉性的办法,能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工人自身注重安全、懂得安全,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激励制度在安全生产中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而言,激励主要指如何调动一线工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问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在。灌输是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输送安全知识。从外在和内在改变工人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安全素质。 在激励制度中,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都是激励工人的有效工具,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有功的工人给予奖励,无功或有过工人的给予惩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工人在现场工

[学习体会]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学习体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干部大培训有感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感觉这次的集训和考核效果明显,让我有了许多收获,也有几点感想。 感想一:学非为考,考能促学 这次考核采取的是集中培训考核,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考核验收的过程,因此很多人便会以为学习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核。但从这次集训和考核的安排上来看,学非为考,支队充分利用这次集中培训和考核的机会,进行了相关知识和业务的培训。支队军政主官与学员座谈分享队伍管理经验,从整个集训的过程来看,注重的是能力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核。当然,考能促学,各参训学员针对考核要求,进行了强化训练,在一些实用技能上的训练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达到了学习效果。通过规定科目的考核,参考人员或多或少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明确了下步努力方向。 感想二:学无止尽,勤能补缺 学习永无止尽,虽然考核的科目是有限的,但是蕴含的知识量是无尽的,心存侥幸是无法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的。作为一线带兵人,就应该努力做到文能动人、武能制敌,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二十天太短,只争朝夕,要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想是不可能创造一个奇迹的,只有以此次集中培训为契机,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用上10个、100个20天去努力奋斗,我想我们终能进步。 感想三:素质提升,贵在平时 百学须先立志,要想提升素质,就要下定决心,明确目标。个人能力素质的全面建设就要注重平时,注重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的考核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日常积累量。所以,要想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把握好日常工作、学习、训练的机会,在实践中悟出道理,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唯有如此,我们的素质提升才能一步一台阶的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感想四:摆正心态,战胜自我 人无完人,在众多的考核科目中,我们总会在一些科目上跟别人有差距,而这就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万不能放之任之,否则就与考核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当我们发现不足时,要向其他同志学习请教,闭门造成终难成事,只有加强交流,虚心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才能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固化于制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 首页领导讲话党的建设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学习型组织工会工作青年先锋领导关怀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发布时间:2010-6-2 发布人:李树荣点击:15 党委工作部陈志新 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公司就像一只木桶,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缝隙的大小决定于黏合剂的质量,这黏合剂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任何一家追求永续经营,保持永久生命力的企业,必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实施和运用,其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文化体系的构建,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世界500强企业,都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且得以传承,通过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才凝聚起一支优秀的团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 同其他企业一样,西北销售公司的企业文化基本理念也是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育起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打磨,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信念等方面反复的推敲、探讨和琢磨,最后提炼形成了西北销售独有的打造“三力”、培育“三心”、实现“五同”、弘扬“五种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理念系统熔炼出来,仅仅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很好地将以执行和落实,才能使企业文化充分地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潜能,最大地发挥其独特的威力。那么,我就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这三方面来谈谈企业文化的执行。

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得体会)

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新修订《准则》、《条例》的心得体会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既开列了“正面清单”,又开列了“负责清单”,较之以往有了更强的思想引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由“不敢腐”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转变。对于红安这样一个打造“作风建设根据地和从严治党示范县”的革命老区来说,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认识应该更深、行动应该更快,执行应该更实。作为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尤为如此,必须全覆盖抓好学习、全过程建好制度、全身心担好主责。 一是要知义,全覆盖抓好学习。《准则》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誓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我们不但要原原本本学《准则》与《条例》,熟知要义,更要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标准树起来,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立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利用各式宣教平台,广泛开展《准则》《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通过学习补

足精神之“钙”,正确理解“纪律”与“法律”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敬畏,头上有戒尺,才能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让党员干部筑牢“防火墙”。 二是要知行,全过程建好制度。让《准则》《条例》外化于行。一方面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新准则和条例来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敬畏纪律,带头遵守纪律,带头维护纪律,带头接受监督,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另一方面以条规为方向,进一步细化完善人、财、物、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特别是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及平台公司规范运行等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做到“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纪律监管和制度约束。 三是要知责,全身心担好主责。让《准则》《条例》体现于绩。镇党委将全面担当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责任倒查机制、严格问责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与绩效考核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以《准则》与《条例》为标尺,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是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将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审查、司法处理有效结合,不回避、不袒护,做到抓早抓小,快处快结,保持了强大的震慑力,切实把纪律严起来、立起来。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4-02-24 保定日报评论员 核心提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这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重在认知认同、知行统一。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推动者,就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这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重在认知认同、知行统一。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推动者,就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促其内化于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作用重大,对于我们进一步凝聚打造环京津新

的发展增长极的强大合力意义深远。只有引导干部群众在领会理解、认知认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转化成为理想信仰,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要通过推动实践养成,促其外化于行。实践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是衡量其是否确立的标准。推动实践养成,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中,贯穿到工作实践里,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进而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推动实践养成,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推动实践养成,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内化于心树品质 外化于行展素养(刘恩库)

内化于心树品质外化于行展素养 徐李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恩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份《意见》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指导说明,为下一步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对其中“立德树人”这一点深有感触。 《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那么此次《意见》明确的把“德育教育”提到了重要位置。我认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载体的德育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现状挑战和未来蓝图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培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对于这份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必须将其传承并弘扬下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以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为第一要务和重要手段。儿童启蒙时期的《三字经》、《弟子规》,稍长一些可以读《论语》、《孟子》,以及贯穿始终的唐诗、宋词,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等等,这些璀璨耀眼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可以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理解国家的意义;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自己自强不息;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当我们真正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日常的德育教

党性“内化于心” 作风“外化于形”

党性“内化于心”作风“外化于形”——坚强党性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保 证 作者:■李博 2011-07-25 18:12:58 来源:解放军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是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党性决定着作风,作风体现着党性。总结和运用我们党90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只有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才能确保党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 思想作风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端正思想作风的治本之策 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是其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品行、道德境界等的综合反映,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人的行为方式都是思想支配的结果。古人强调:“修身正己”,“志正则众邪不生”。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有什么样的思想根基、党性觉悟,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对部队建设的影响也就大不一样。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然会置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既不会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更不可能只顾自己而不顾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靠拍脑门决策,更不可能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崇尚求真务实的品格,就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更不可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原则性战斗性,就一定会对违反组织原则和纪律的事敢抓敢管,决不会搞庸俗关系学,奉行好人主义。由此可见,党性强弱是决定思想作风好差的根本因素,当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无不与党性修养密切相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源头,通过打牢思想基础,为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从坚强党性入手促进思想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鲜明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毛泽东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想作风背后的党性问题,为延安整风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领导全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都十分注重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军队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广大党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端正思想作风的任务更加艰巨。牢牢抓住加强党性修养这个根本,确保

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谈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先浮现出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具有鲜明特色、善打硬仗、能打胜来嗷嗷叫的独立团---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特仗的团队精神。 所谓校园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职业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引领其发展的鲜明旗帜和不熄灯塔,那么校园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执着的向往和愿景,并促使人们为这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而努力奋斗、不懈前进;同样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两学一做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更重要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深刻领悟我是党员我光荣,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内”就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以照镜子来正衣冠。学习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利武器,学习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指南针,学习是我党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照镜子”来让我们清楚认清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并不断“正衣冠”来改正自己。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要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学习党章党规来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坚定信

念,用自身的正气给身边的党员带来正能量,给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党员违纪案件3件次,处理信访件3件次,扎紧违纪腐败的口子,使机关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外”就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我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所赋予的,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向党的基本理论与路线方针看齐,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知行合一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引方向,提示自己用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在工作中,不得拈轻怕重,而应主动承担重任,完成领导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福,真真切切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同时在基层战线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的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纪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指示,我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挂钩3位贫困户,深入贫困户群众家中,帮助他们找问题,想办法;在三夏大忙时期,为保证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进行,每一位机关党员干部

心得体会:将铁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铁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8年8月26日,中央印发了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修订了90多部条例,其中只有2部条例是修订了2次的,《条例》是其中一部,足见党中央对这一条例的重视。 党史党建教研部李宇博博士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李老师指出,新条例的修订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将党的纪律建设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定下来;二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新条例共142条。在党的六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涉及政治纪律的就有26条;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列出“七个有之”和“新型违纪”的负面清单。 李老师详细讲解了新条例修改的具体内容,在总则部分主要修改“一二三四五”:一个思想、二个坚决维护、三个重点、四种形态、五处纪法衔接;在分则部分主要

修改了“六大纪律”,包括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共新增11条,修改65条。 李老师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条款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解既有高屋建瓴又很接地气,既详细又生动,既有内容纵向比对也有国内外参照,帮助我们深入地把握新条例修改的重大意义,全面地了解新条例修改的内容,深刻领会到中共中央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放出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通过营造不断加强纪律建设的浓厚氛围,体现下大力气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的鲜明导向。 一是覆盖面更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打虎猎狐拍苍蝇,取得极大震慑效果。但是,不少普通党员产生错觉,觉得从严治党是针对领导干部。这次修订《条例》,对全党8900万党员提出要求,要求全体党员将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尚俭戒奢、崇廉拒腐,从严治党从抓“关键少数”转为全面覆盖,让每名党员厘清行为规范。

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久前,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一次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号角,为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提供了指南。贯彻实施好两项党内规则,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党的团结统一,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到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到强化巡视监督,管党治党、正风肃纪的一系列组合拳,直面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为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充分汲取了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把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和道德要求,一正一反、相互配套,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利器,通过依规治党、以德治党的局面已经形成。

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制度最终靠人。离开了历史责任,没有忠诚干净担当,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准则》和《条例》,把构筑道德高地、严明纪律戒尺作为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党章党规党纪的权威性维护好,把风清气正“铁规矩”执行好,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真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首在内化于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联系实际学,熟读条文、领会实质、把握要义,特别是对《准则》提出的廉洁自律要求更要熟记于脑、牢记于心,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才能把《准则》和《条例》各项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注意拧紧“总开关”、把牢“总开关”,把自己摆进去,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联系自己的职责,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解决最突出问题,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污渍,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制度运行在思想认同的轨道上。 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重在以上率下。“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以上率下,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工作方法;示范带动,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工作方式。《准则》对党员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2012年11月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统揽大局,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报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义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坚定不移地继续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主线、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事业开拓、形势发展、人民期待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作表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走前头、当先行的先锋意识。 我们工商干部在面对新经济形式及环境下的社会经 济发展格局时,应当优先巩固思想基础,着力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提高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既从十八大报告中看到新的挑战、更要以积极心态去发现机遇,寻找积极、主动、高效、全面、利民、和谐的履职新方

式。以十八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和“四个统一”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场监管是第一职责、消费维权是根本宗旨、依法行政是基本要求、队伍建设是组织保障的意识,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明确方向、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积极修炼内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全员创新力,提高监管工作效果、服务效率和工商品牌效应,不断加强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工商部门的职责就是从微观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包括流通领域德的商品质量的监管、广告的发布、商标的申请注册及使用、各类市场的监管、对传销的打击、对企业的登记注册及日常监管年检、对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监管市场垄断行为、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对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及日常监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学习十八大精神,深挖思想根源,苦修内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工商工作职能、更好履职。结合自身工作重点,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工商具体业务工作,努力把十八大精神与工商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1、强化宗旨意识及业务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以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为目标,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务实进取、求变求新,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思路,将业务学习与课余学习结合起来,强化技能素质的再提高、再扩展,作为一名党员,明确责任、强化服务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身作则,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精湛的业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及群众利益的维护而服务。 2、热情服务与高效监管并重,强化履职意识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境地,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江前征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自觉,才能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才能自觉地把学习教育当作一次思想提高、素质提升的过程。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松口气的念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是要求只有把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在日常,把思想改造落实在经常,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拓展到全体党员,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态势巩固发展下去,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应当看到,我们的党员队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涣散,一些党员不像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不守规矩。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讳疾忌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按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要求,推动党内教育由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日常党内政治生活之中,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在实践中自觉树立先锋形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得真知方能促真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在于运用,每位党员需要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工作。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行动自觉是最能体现自身鲜明特色的。每位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章、党纪、党规的要求,忠实履行义务,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做表率。我们要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为基石,筑起精神高墙,明确标准,在学习中找行动方法,在行动中固实思想之基,真正把思想建设落实到方方面面,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节己私欲,不好不良之气。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师德演讲比赛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在演讲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停顿)作为乡村教师,你幸福吗?(停顿)好,大家不用说出来从大家的表情中,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微笑)那么,我们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资待遇不高,入不敷出。 教师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女老师还能勉强应付,男老师//就比较尴尬了,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的教师也越发女多男少。 二、工作压力大,上课多、作业多、劳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在农村中小学中,教师一个星期十五节课以上是很平常的事情,甚至是多达20节,包班的情况更是不在少数。由于乡村的偏远,很多教师不得不住在学校。这样全身心的扑在教育上,而我们的收获//又有多少呢?(疑问上扬)(停顿) 三、社会地位低下,乡村教师不受人尊重。 提到教师,大家都会想到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巴不得倒在讲台上才是楷模。现在的学生说不得讲不得、更别提轻微的体罚了。学生出了任何问题,都归咎到老师身上。什么错都是老师的错,这样的老师还能有地位吗! 除了这些压力之外,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们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后我们更要成为一名家长。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难;当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难上加难! 那么,既然这么不幸福,为什么依然还有这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呢? 我想首当其冲的是稳定。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一颗稳定的心。当然最幸福也是最为所有职业所羡慕的就是我们有寒暑假。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偏远山区补贴,到逐年上涨的工资,国家渐渐将教育政策落到实处。不仅如此在大数据环境的背景下,互联网+走向了教育。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很多学校已经从纸质备课中解放出来,电子备课、腾讯智慧校园等成为最新的教学工具,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新的教育探索过程中。我也相信有一天,这些科技也会走进乡村、走进泉小。 未来的教育是互联网的教育,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世界。在这样一个知识的时代,教授和传播知识的老师,必将得到更多地尊重和地位。 无论外面的社会如何喧嚣浮躁,校园依然是一片净土。学生们清澈的眼神纯净的笑容依旧是我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的一天,我忍着饥饿、拖着疲惫

对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c16484956.html, 对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考 作者:黄国庆田拥军 来源:《职教通讯》2016年第08期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知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加强理论诠释,发 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搭建新媒体平台,增进情感认同;教师作好示范引领带动,推进社团活动与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在践行中培育,在培育中践行,深化教育的效果,才能使大学生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化;大学生 作者简介:黄国庆,女,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田拥军,男,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仪表技术、高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8-007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知行辩证统一的过程,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其关键在于大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增进情感认同,实现内化于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是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关键的起始性的环节。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当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有的大学生思想困惑、信仰迷失、价值观偏颇,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实现“三个倡导”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结合大学生活的特点及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加强大学生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本质内涵。例如,课程教学中选取并播放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的第三集《中国精神》,让学生明确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大学生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爱国热忱;可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谈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先浮现出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具有鲜明特色、善打硬仗、能打胜来嗷嗷叫的独立团---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一种特仗的团队精神。 所谓校园精神,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职业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是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引领其发展的鲜明旗帜和不熄灯塔,那么校园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心中最美好、最执着的向往和愿景,并促使人们为这美好的向往和愿景而努力奋斗、不懈前进;同样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

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维系着灵魂和生命,为师生构建了温馨的精神家园,让师生生活更美好!同时,只有培育和弘扬反映时代特征、适合人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园精神,才能使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 “精神若水,真水无香”,校园精神有着神奇而又独特的魅力,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加强校园精神的提炼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一环,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下、引领下,学校干部教师干事创业激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教育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学校特色进一步凸显,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校园精神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对此,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继承发展,着眼未来,不断创新,继续挖掘我校特有的田家炳精神元素,充实校园精神内涵,砺练出具有时代特色和长久生命力的校园精神,带领出一只像“李云龙独立团”那样的善打硬仗、能打胜仗、呱呱叫的优秀团队,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师随笔:暮省,内化于心破茧成蝶

暮省,内化于心,破茧成蝶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新教育犹如三月的春风,暖暖拂过,打开每个人的心扉。3月15日,莒南二小全体教师聆听了飓风老师的第六讲《暮省的反思拔节——不同学段的常见问题》。自主、自觉、自律,此三者可以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暮省来达到这种境界呢?飓风老师用她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 一、暮省是一种德育方式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可见思考与反省多么重要,新教育的暮省正是如此。“暮省”,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外在所获的内化,是高效开展德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它可以分为个体暮省和群体暮省。暮省可以是自我反思、自我灵魂的对话,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彼此对话。暮省不是单纯的记录,不是普通的日记,它更多的是对事件的思考,寻根问底,追问反思。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想他一定能成为一个自觉、自主、自律的优秀学生,为他的一生奠基。 二、暮省是一种思维方式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一天,晨诵—诗歌与黎明共舞,午读—让生命美好,暮省—

让思考内化于心。共读经典,引导学生去思考、反思,寻找书中的榜样,激发学生行动的改变。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我们二小自从结识新教育以后,积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成立种子教师队伍。并把“晨诵午读暮省”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们停课不听学,让学生利用居家的时间,开展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开展线上读书交流,分享读书收获。与父母交流、通过线上与老师沟通。 三、暮省是一种生活方式 孩子的人格道德发展不是在枯燥说教中建立起来的,同学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老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各打五十大板就能解决的。一间教室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故事,怎样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考。飓风老师告诉我们,暮省可以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庆典活动、班级事件、社会新闻等形式来开展,引发学生对自我、对成长、对社会一种思考。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绘画、说写的方式,展开自己对世界的美好想象;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日记的形式,在每日一得中,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或写下自己的心灵独白,或思考生命的意义……暮省渗透与我们生活的每件事情中,如果能够让日记伴随自己的一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暮鼓晨钟、晨诵暮省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心灵的震撼。 莒南二小的老师们借着这次的新冠肺炎,纷纷对学生进行生命

让服务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让服务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作为第三产业的银行业,服务就是其生命线,尤其是在金融产品易模仿、同质化的今天,较高的服务质量会带来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从而产生较高的客户忠诚度。服务已成为银行寻求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如何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一是明确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实现客户满意首先要明确客户的需求、期望。在银行的服务理念中,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呈现出多元化、动态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银行必须要对客户需求和期望的变化增强敏感性和适应性,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建立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服务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内部具有导向、凝聚和规范的作用。银行要想把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理念植根于员工的思想中,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必须先要把这种观念融入到银行文化中。这是一种无形管理,但却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它向全体员工提供一套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支持他们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全方位提升客户满意度 应该肯定地说,近年来,银行业积极、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树立了“以客为尊,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和作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与社会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客户满意度,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近几年将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纳入到了零售业务的转型工作中去。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统一外部形象,开展了“绿色行动”。从2009年起,该行用三年的时间对全省所有网点门头的LOGO进行更换,使外部视觉形象得到统一。二是提升内部效能,进行了人工网点的装修改造。逐年对人工网点进行装修改造,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多个新建设的营业网点投入使用。新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雅、面积更加宽敞,通过功能分区、业务分流有效提高了网点业务办理的效能,极大地改善了客户体验。

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 ------如何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塑于行 如何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塑于行?就是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把职业精神贯穿始终,并且将其发挥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句话说: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我们心中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过硬的业务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里素质以及规范的行为道德。只有这些做到在心中根深蒂固了,才能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下面结合我自己平日的工作,深入剖析自己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及日后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并付诸于行动上,更好的,创造性的,谋划自己的工作。在三院院办从业有10余年了,自己亲身经历了诸多大事小情,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凡事从根本出发,用心去沟通交换。做到深切体会患者的病痛,与患者心灵相通。这么多年来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对于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高尚的医德,所谓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应具备的思 想品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同样重要,只有专业只是,说明这人是一种机器,但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的发展的人。所以医务人员在提供业务的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原则…”

二.过硬的业务技能,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医学所面对的是人的生 命,医务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正所谓:医者乃生死所系。过硬的业务水平既树立了医院的品牌,也是医患良好沟通的一个平台。所以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业务和医德应兼得。 三.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使业务人员兴趣广泛,格 调高雅,博闻强识,与时具进,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和服务理念,提高对疾病诊断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洞察能力,促进人文修养的提高。尤其在院办工作,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把握他人的思维方式及不同层次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及需求。从而平衡医患关系尽量达到协调统一。 四.健康的心里素质,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医务人员要 面临社会舆论,医患矛盾,职称晋升种种压力,势必造成一些医务人员把工作情绪带到工作中传到给病人,造成病人不满。所以医务工作者的心里素质要得到不断的提高,才能增强对外界压力的承受力,全身心投入工作,以适应各种场合各类人群的沟通。 真诚的服务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五.规范行为修养,作为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要廉洁奉公,自觉遵纪 守法,举止端庄,言语恰当,衣着得体,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和蔼可亲,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我的工作岗位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患者,但是也会经常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接触,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体会病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