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

(1) 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 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 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 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 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 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 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③计算:

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 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 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

(3)用途:灭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2)还原性:CO+CuO△ Cu+CO2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CaO+H2O=Ca(OH)2 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1.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 盐+ H2↑

(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 (1) 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 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目录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 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 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 NO3- CO3 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 K+ 、Na+ 、H+ 、Ag+ 、NH4+ +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 Hg2+、亚Fe2+ +3价 Fe3+ ,Al3+ -1价 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 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12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 绪言、第一单元考点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3页)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人)发现。 考点2. 化学研究的对象(4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7页8页) ⒈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⒉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页)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例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2页)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定量的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7 物质的加热(20页) ⒈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三禁止” ⑴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3,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8 仪器的连接(22页) 1.玻璃管用水润湿,再转动插入 2.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手握观气泡,松开看水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 梳理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简化方式,如氧气的化学符号为O。 -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元素,而元素不能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原子结构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有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心。 - 中子没有电荷,也位于原子核中心。 - 电子带有负电荷,绕原子核中心运动。 -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 同位素与放射性

-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质子数量相同),但质量数(质子和中子的总数)不同的元素。 -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的核,会自发地发射放射线。 -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放射性测定等领域。 4.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 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包含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周期性规律以及 元素之间的关系。 5.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力,用于稳定化合物的结构。 - 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来连接原子。 -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 引力产生的。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 酸的特征是酸性物质可以释放出H+离子。 - 碱的特征是碱性物质可以释放出OH-离子。 -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为:酸 + 碱→ 盐 + 水。 7.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信息。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复习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三的化学是初三才新增的一门科目,对于初中的学生们而言,这是一个关键的科目,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初三人教版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 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 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化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关键,本文将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必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1.1 原子结构 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1.2 原子的电荷和质量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荷为零,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1.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格,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 1.4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原子的半径是测量原子大小的指标,原子半径趋势可用周期表上的位置和主族数来判断。离子半径是带电离子的大小。 1.5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本身特征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

2.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在外界条件下发生的形态、状态、组成等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变化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新物质。 第三章元素和化合物 3.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 3.2 元素的分类和特征 元素根据电子排布特点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高密度等特征。 3.3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一般遵循元素名称和氧化态的原则。化学式指用元素符号和原子数量表示化合物的简洁表示法。 第四章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 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 “会”“能”“能够”等浮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 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鉴不氧气和二氧化碳: 办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不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马上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办法②:分不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别准”原则:别尝、别闻、别接触。 即:①别准用手接触药品②别准用口尝药品的滋味③别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讲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 学习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标志是生成新物质,包括颜色变化、气体 生成、沉淀生成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 的能级上运动。原子的性质取决于质子数,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 核周围的电子决定。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连接的力。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离子键是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金属键是金属中原子之间的 金属键,分子键是非金属原子间的键。 第三章:各类物质及其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 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 的晶体。混合物是由不同纯物质以物理方式混合而成的物质,可 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固体是物质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规 则的排列,非晶体无规则的排列。液体是远离固体的分子间作用,气体是分子间相互独立运动。 第四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化学反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催化 剂等因素的影响。

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包括中和反应 和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变。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简洁方法。原子团是由几个 原子组成的,根据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价数可以确定原子团的化 合价。 第六章: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技能。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量 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浓度的变化等。 本文对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归纳和总结,希 望能够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化学作为一门 重要的科学学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 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希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物质的组成。 1.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 3. 分子和离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匱物质的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尔比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三、溶液和酸碱。 1. 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 稀溶液。 2. 酸碱的性质。 酸的特征是酸味、酸腐蚀和酸变色,碱的特征是苦味、碱腐蚀和碱变色。 3. pH值。 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四、金属和非金属。 1. 金属的性质。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良好的热导性和光泽性。 2. 金属的腐蚀。 金属在空气中和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腐蚀,可以采取防腐措施。 3. 非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多为固体,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光泽性,常用于绝缘材料和制备气体。 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 1. 化学能的转化。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电能,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 行测定。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套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全套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概念,为我们打下了化学学科的基础。下面将对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的全套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分离 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元素是由于化学方法无法分解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这些分离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酸、碱与盐 酸、碱与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概念。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酸的常见种类包括盐酸、硫酸、氮酸等。碱的性质和酸相反,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酸与碱反应可以得到盐和水,这个

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我们还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通过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可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是化学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分类。学习了金属 的性质和反应,如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等特点。我们还学习了 金属的提纯、防腐、合金等方面的知识。非金属的性质与之相反,如非金属常见的有氧、氢、氯等。 第四章:碳与碳化合物 碳和碳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学 习了碳的性质和构成,碳的化合物称为碳化合物。碳的主要的化 合物有醇、酮、醛、羧酸等。我们还学习了碳的燃烧反应,燃烧 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第五章:空气与常用气体

空气是我们呼吸的必要气体,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我们还学习了常用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如氯气的漂白作用、二氧化硫的脱硫作用等。 第六章:酸碱中和与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两个过程。我们还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如电池、火药等。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主要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吸热反应则是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这些能量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的全套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推荐文章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热度: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热度:部编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度: 2022初三化学知识点热度: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热度: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3.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4.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5.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6.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8.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9.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0.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2.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 O2:21% ; 稀有气体:0.94%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 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相互关系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和空气 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铜铁铝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 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分子和原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 元素和物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先读后写,再写顺序。 2. 化合价: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正负号,正号在前,负号在后;化合物里正负号数相同,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价与化学式计算有关。 三、物质的分类和组成

1. 纯净物和混合物:用化学式来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金属、石墨、氧气属于纯净物,水、空气、食盐水属于混合物。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混合物的组成复杂,可以是多种也可以是多种混合。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常见的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氧气、水、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大多数合金都是混合物。纯金属包括铝、铜、汞、锡、铂等;合金有生铁和钢等。根据熔点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常温下,金属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非金属是固体或气体。铝铁等大多数金属都可以被磁化。注意氢不是金属元素也不是非金属元素,它属于非固态元素,主要是因为它含有气态元素,且有较多的键级和相对较大的半径及能级(很复杂),由于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碱土族的一员而非氢族成员而被区别对待。大部分合金呈现了色散色散色散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原子在排列上产生了变化。大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硬、不易变形,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低,密度小,强度高,所以许多重要的工程材料采用合金钢等新型合金来替代原有的纯金属。单质、化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混合物都属于化合物的是纯净物;组成物质的最不可分的单位是元素或分子(及离子或原子团),则也必须都属于纯净物范畴。(应予以特别说明)。按照课本P70右下图去定义及分清分类方式所给的四种形态间的包含关系就很明白了:只要会分类就没必要将微观离子电子情况予以深究并试图添加出来为范畴作铺垫——凡是分为两大类的其组合无非是在元素范围内被并入下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由原反应新定义为广义概念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 科学。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 掌握这门学科。 一、化学基础知识 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将物质分为元素、 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 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4. 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而离 子则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5.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化学元素的一种简化符号表示法,化学式则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6.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的化学计量关系。 7.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化学计算方法的学科。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等特征排列的一种化学元素分类工具。 3. 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原子的电子配置以及原子核的性质。

4. 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元素、原子间的键合方式以及分子结构有关。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力和分子的运动能力。 2. 物质的溶解与溶液: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3. 物质的常见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密度等。 4.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组成和性质上的变化,包括硬化、氧化、还原等反应。 四、溶液的制备与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分章精品(2012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3)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0) 课题1 空气 (10) 课题2 氧气 (11)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13)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6)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6)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7) 课题3 元素 (18) 课题4 离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9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21)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21) 课题2 水的净化 (21) 课题3 水的组成 (23) 拓展性课题氢气(H2)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25)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7)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7)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8)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30)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3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3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2)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35)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35)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37)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9) 课题1 金属材料 (39)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40)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1)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溶液 (43)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43) 课题2 溶解度 (44)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45)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第十单元酸和碱 (46)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46)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49) 实验活动6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51)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51) 课题2 化学肥料 (54) 实验活动8 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56)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56)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57)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58) 九年级全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 (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