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子政务》前言

《电子政务》前言

《电子政务》前言

同学们好:

《电子政务》课程是大连广播电视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选修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开设一学期。

主教材是侯卫真主编的《电子政务》,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谓电子政务,也就是政府办公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专业化。是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而构建的新政府型态的形象称谓,其实质是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更有效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是一种新时代的政府电子管理体系,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中产生的政治奇迹。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网上形象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开放,密切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迫切要求。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通过学习《电子政务》,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了解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员的管理知识视野, 为学员研究管理理论和从事行政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进而提高学员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使学员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说明:

《电子政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电

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电子政务,也就是政府办公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专业化。是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而构建的新政府型态的形象称谓,其实质是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更有效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网上形象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开放,密切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迫切要求。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

本课程属专业选修课,体现着该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知识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员的管理知识视野, 为学员研究管理理论和从事行政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进而提高学员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及有关说明

《电子政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电子政务,也就是政府办公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专业化。是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而构建的新政府型态的形象称谓,其实质是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更有效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网上形象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开放,密切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迫切要求。

教学要求是:以理论讲述为主,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 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上海电大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开设, 一学期开设。

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行政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开设的专业, 《电子政务》是该专业的选修课, 体现着该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本课程属专业选修课, 知识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员的管理知识视野, 为学员研究管理理论和从事行政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进而提高学员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使学员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本课程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 要求学生按照要求, 独立、认真地完成。

(2)期末开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80%,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课程资源

1.《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大纲。

2.《电子政务》课程实施细则。

3.《电子政务》文字教材。

4、《电子政务》课程说明

5、《电子政务》课程参考资料

6、《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参考资料

7、《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写作说明

8、《电子政务》课程考核方式

9、《电子政务》课程学习辅导

10、《电子政务》期末复习指导

三、强调对形成性考核的指导

1、加强导学工作

加强形成性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依据考核说明和形成性考核

的具体要求进行辅导,对形成性考核要加强指导, 除了完成网上练习外, 要思考和研究电子政务中的理论问题, 并能将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对电子政务的案例进行分析。

2、加强网上学习

所有学生必须注册为中央电大的远程学习的学生, 积极利用中央电大提供的网络环境和一切现代化手段(如信函、电话答疑、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电子信箱、CI课件等)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自学能力。特别要注意要求学生参加网上课堂BBS有关案例的讨论。

四、课程考核:

《电子政务》课程的考核分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作业占总分的20%,期末考试形式占总分的80%。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题型及分配比例为:名词解释(约20%)、填空(约10%)、选择(包括单项与多项选择,约20%)、简答(约20%)、论述(约30%)。

三、教学要求: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以理论讲述为主,电子技术的知识只作简单介绍,不作重点掌握和考核内容。

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电子政务管理问题的敏感性,强化对现代管理问题探索的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研究

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通过学习《电子政务》,使学生了解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包括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应能了解本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学习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确立适合本学科的学习理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具体要求:

1、了解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基础。

2、了解电子政务管理的知识

3、能简单操作电子政务软件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包括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大连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组织考试,统一考核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1)考试命题范围和试卷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的全部九章。(2)试卷反映学习目标的各个层次要求;试题难易适中,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2、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是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恰当地表述。

了解: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

掌握:是指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释教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3、本课程考试题型共有五种,本课程的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如下:

(1)填空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

(2)选择题(20分,共10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20分,共4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0分,共3题,每题10分)

(5)论述题(20分,共1题,每题20分)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考核方式

1、认真做好大连电大的《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内容,形成性

考核占总成绩比例为总成绩的20%。要求学生按照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的要求, 独立、认真地完成。

2、电子政务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上网时间,20%(由大连电大网络中心根据学生上网时间的统计结果核算成绩,要求学生平均每周达到上网2小时的有效时间)记分作业,50%(认真独立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的内容)

案例分析,20%(学生在18周前上交一篇电子政务的案例分析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课堂表现,10%(由面授辅导老师根据学生课堂或小组学习的表现给分)

五、课程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

本章一共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基本模式及构成以及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怎样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谦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对于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电子政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电子政务是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本技术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素材——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扩展和延伸,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与以往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

(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现代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的自身调节能力来实现社会自身的管理,也就是小政府、大社会;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引入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适应信息化社会新的规律和新特点,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三)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信息化过程

电子政务是经过政府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政府信息化过程,因而电子政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运动,而是一个不断完善政府能力的过程;电子政务也不是将传统的政府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那样简单,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对传统政府的一声深刻的革命。

总之,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同政府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政府建设发展的过程。

2、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意义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方式。信息技术为政府对社会服务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其中网站是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企业进行直接的、广泛的、实时的和全天候联系的最为便捷的方式。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更加全面、深人、通畅和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更为直接的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社会公众、政府与企业交换信息的窗口。网站的形式对政府广泛、深人、系统、动态和不间断地向社会发布信息,同时获得来自社会的信息,作用十分突出。

第三,政府门户网站是整合资源和管理的重要模式。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策略

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是电子政府的形象标志和服务主要窗口,应当能

够体现政府的电子政务理念、目标和作法,给社会公众一个完整的政府形象。

第四,政府的效绩需要通过更加开放的途径来衡量和评估。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使政府由社会事务的全能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政府门户网站正是实践这一理念的

基本方式,其基本作用就是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

3、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

一、内在动力——建设高效的政府

电子政务意味着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地开展政务活动。作为电子政务的主体,政府机构期望以此为契机,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二、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

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与发展趋势是推进电子政务向前发展的社会因素。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将其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任务。

政府信息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人人享有平等获取的权利。随着全社会民主意识的提升,公众要求参政、议政,要求政府实施民主化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电子政务恰恰成为最有利、最恰当的突破口。

三、技术动力一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革命,使信息化所涵盖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充分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日益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网络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今天,实施电子政务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具备了实施的可行性和技术保障。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为电子政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是促使电子政务成为各国政府的奋斗目标和网络时代政府新的工作模式的加速器。

第二章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政府管理模式

这一章一共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以及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的特征,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电子政务在法制理念方面需进行的变革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活动的基本宗旨。电子政务的性质决

定了它必须以严密的法制环境为背景,以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相关法律为运行保障。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实

际上就是法治政务。

电子政务为法治的实现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同时也对政府管理法治化的水平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促使政务的处理过程客观、透明,政府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公

众更多的监督,政府是否讲法、懂法、施法,关系到政府自身的合法性。

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新型社会关系和新型社会运行模式的产物,它的发展需要变革并

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体系,重新调整并规范社会关系。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加强法治观念,

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一切依法办事,保持执法的严肃性,以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调

整相关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才能引导和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有效运营。

2、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环境和管理职能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环境的影响

政府管理环境是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政府管理环境对政府管理活动产生着制约作用,而政府管理活动的结果又反作用于政府管理环境。

电子政务意味着政府利用各种电子化信息处理设备实行电子化办公。这使得政府管理硬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往只发生在生产领域中的、主要代替人进行体力劳动的自动化,第一次全面进人政府管理领域,政府工作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地利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具从事公务活动,通过自动化设备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程序手续比较繁杂的重复性工作。需要自己直接做的工作将是更具创造性的非例行的工作,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和提供服务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被大大压缩。

电子政务对于行政软环境的影响,最突出的方面还是它引发了人们行政观念的变革。电子政务提供的信息化条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经营方式、政治行为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种新的行政观念也在悄然兴起。这种观念就是,从政府的角度看,它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已经使公务信息的流通过程中不再有被动的受众,有的只是主动的参与者,所以,政府再也不能简单地进行单向的政务信息传送、灌输。政府要真正地将公众视为平等的主体,必须认识到只有公众真正关心政府时,他们才会与政府的行为形成积极的配合。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职能发展的影响

政府管理职能也就是行政职能,指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电子政务就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对于传统政府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

1、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了“助推器”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为电子政务给职能转变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支持,更表现为为职能转变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电子政务同样为政府管理职能主要实现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条件。新的政府管理职

能实现方式,使政府管理职能的主要实现方式从对公众的管制,变革为为社会公众提供全

面的服务,管制将为次要方式。电子政务为这种变革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电子政务

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化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本质

功能,没有服务就没有电子政务,也不需要电子政务。这说明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职能实

现方式的影响,就是将主要实现方式从管制变为服务。

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电子政务在较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精兵”;电子政务在推动科学管理、广泛应用先进管理工具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简政”;电子政务在公开开放、透明度高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帮助我们“廉政”。而它们一个共同具备的优势,就是节省投入扩大产出,帮助我们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实现在特定意义上的“廉价政府”。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与设计

本章一共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结构、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我们重点掌握这个内容:

1、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

所谓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

息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有下述方面的性质:

(一)电于政务系统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工作对象是信息,它决定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是一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输人数据而输出有用信息和形成有用知识。政府机构出台的行政法规、行政政策、行政决策和各类信息,无疑都是以信息的形式参与社会生活的。作为以信息为基本处理对象的电子政务系统,信息结果和信息处理过程都要体现信息的基本特点,即完整性、准确性、经济性、可靠性、相关性、简约性、灵活性、时效性、可验证性、可访问性、安全性。

(二)电子政务系统是入机协作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不是纯粹的技术系统,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系统,它是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结合的系统,或者可以说是人机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人机系统性质表现为:首先,从“机”的角度看,电子政务系统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信息技术融人政务活动,使得电子政务系统与传统的政务系统相比较,从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到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其次,从“人”的角度看,政府以及人员必须清楚机器的价值和作用,了解人与机器各自所长,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才能与机器友好结合,发挥机器最佳性能。电子政务系统所应用的技术无论如何先进,都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必须以政府信息化目标为出发点,与政府人员及政府职能有机结合,电子政务系统才不是仅能处理简单事务的机器系统,而是履行信息化时代政府职能的有机系统。

(三)电子政务系统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统一性是指电子政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行政行为的主体和受体之间的物理隔阂而构成统一体的性质;是指客观条件上为政府机构与机构之间、政府机构与社会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行政行为的科学性而构成统一体的性质;是指历史延续性上的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标准的统一性,离开标准的统一性,电子政务系统就无法体现出系统应有的功能,变得一无是处;是指政府各个部门、机构的社会服务及信息的内容与方式的统一性质。

(四)电子政务系统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与传统政务系统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政务系统是具有事务自动处理性质的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的实现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组织的适当的协同能力、信息的大容量快速存取能力以及在上述技术背景下的流程规划能力等为基础的,它可以使用信息和行政规则作为工作流程的自动发起者和推动者。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极大提高,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自动地实现某些办公过程,如公文运转流程、审批流程等,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的,也往往是电子政务系统成败与否的基本衡量标准。

(五)电子政务系统是智能性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将政务数据转化成政务信息。这也是所谓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电子政务系统为达成这一基本目的,它的构成中包含了由数据到信息的智能化机制,这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

(六)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安全是电子政务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子政务特别需要加强信息安全和系统的安全管理。但从本质上说电子政务不是一个封闭性质的系统,而是与社会具有充分信息交流的开放系统。之所以说电子政务系统是开放性质的系统,首先因为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服务的,其系统输出是面向社会的。其次,电子政务系统工作的输入来源于社会公众,电子政务系统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来源。电子政务系统作为开放性质的系统还表现在网络环境使电子政务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开放的和可以受到监控的

第四章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

本章一共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的意义,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

的应用等,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电子化公务处理的目标

政府机关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创造一个集成的公务处理环境,使本机关的和政府系统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协同工作,共享信息和知识。

第一,通过建立机关内部和政府系统内部通讯和信息发布平台,使本机关和政府系统内部的通讯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的上行下达,为辅助决策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为领导的高层决策、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实现无纸办公,使文件处理自动化。

第三,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流自动化。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就是要用优化的电子流程替代人工流程,以规范各项公务处理工作,大幅度地增进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大幅度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

第四、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一些对核心处理工作起辅助性、保障性作用的活动,实现自动化之后将非常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节约各种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2、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特性

第一、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网络通讯能力。网络通讯能力是实现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功能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一个机关内部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各个应用子系统间的联系,政府系统内部各个机关之间的联系,都需要有网络环境所提供的通讯能力人作为支撑。

第二、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大多是以文档形式出现的,因此这个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

第三、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作用,尽最大可能使系统具备尺可能多的有效共享方式,形成足够强大的共享能力。

第四、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有利于优化政府流程。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最重要的功效实际上是推动政府管理的改善,特别是优化政府流程。因此,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一定要有利于优化政府流程。

第五、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必须确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政府机关公务活动关涉国家安全和利益、关涉公共利益的性质,使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在安全性方面有极务特殊的要求。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自身的安全,二是数据信息的安全。

第六、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应当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有效集成。电子化公务处

理系统不是整个政府机关信息系统的全部,多数机关因多方面需要和要求,还都实际存

在着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其他专门应用系统,它们与政务处理系统是互相联系的,因此,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应当能够集成机关内部的这些应用系统。

第五章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

本章一共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种类、应用及策略,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按服务对象划分,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有哪些种类?

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分为个人和组织两大类。其中,个人分为国内和国际两种,组织可分为企业、政府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三种。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将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和政府对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其中前者又可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对国际人士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后者又可分为政府对企业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政府对政府及其他非盈利性组织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等。其中,公民、企业和政府是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三类主要“客户”,政府对公民、政府对企业、政府对政府是政府主要的三类电子化公共服务。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其目的在于区分政府不同客户的需求,以便采用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类型的客户对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期望有所区别,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有较大差别。

2、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策略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不仅是服务手段的更新,更是包括服务理念、眼务机制、服务程序、服务方式等在内的服务模式的更新。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应从以下诸多方面全方位入手。

一、加强公共服务电子化制度体系的建设与执行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是依靠规则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标准先行、制度保障”是发达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也是我国政府推进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必由之路。这里的制度体系包括为发展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而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指南、方案、法律、法规、标准导,涉及眼务主体、服务方式、服务要求等方方面面。没有配套的制度体系,电

子服务就无章可循,公共服务系统的统一性、规范性都缺乏统一的依据、严格的制约和明确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规范明确要求政府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要求公共服务系统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求其进行资源互通和共享,并为政府电子化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政府服务文化

所谓政府服务文化。就是政府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态度、认知、信仰、价值取向等。服务文化是一个体系,以共同价值为核心。如果说制度体系以一种比较刚性的手段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子化,那么服务文化是以一种柔性方式来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它化外部制度体系的要求为服务人员和公众内在的自觉要求。作为公共服务的供求双方,政府和公众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培育良好的政府服务文化,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两者都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认识。

三、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并提高网站的有效性

网站建设是开展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第一步,也是体现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形象的窗口。门户网站整合了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服务项目,信息在整合之后得以增值,服务在整合之后得以贯通。门户网站使更多的公众更方便地享受政府服务。作为政府服务网络的入口,门户网站是标识政府电子化服务水平的杠杆。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将之作为政府对外服务系统建设的重点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切实提高所有政府网站的有效性。为此,首先应建成中央级政府门户网站,为各个地方门户提供榜样。第二,根据需求的缓急程度确定公共服务电子化的优先级,渐进发展,逐步纳入门户网站之中。第三,不同地方和行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高网站的有效性。第四,联合其他地区、部门、团体和社会公众,通过科研、示范、评估、合作等各种手段,提高网站的实用性和利用率。第五,加强政府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益。

四、加强多方合作,注重电子化公共服务资源优势

(一)多方合作

合作首先发生在政府机关之间,特别是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合作的范围还包括政府现企业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不仅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供应者,同时还是公共服务的促进者、合作者和管理者。

(二)以信息为中心的公共服务资源建设

多方合作的基础和重点是共公服务资源建设,包括人才、资金、设备、信息等。信息服务既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关键内容,也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手段。因此信息资源是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的中心。

五、政视并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一)降低电子化服务系统的应用门槛

(二)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或低廉的设备、培训

(三)坚持平等原则设计公共服务系统,为特殊群体提供方便

六、加强对公共服务系统的评估

评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指引机制。评估可以在公共服务系统立项之前,也可以在公共服务系统投入使用之后。评估可以由政府机构自行开展,也可以交由利益中立的第三方组织来进行,以促进评估结果的公正性。目前已有的评估更多地针对政府网站的质量,而针对在各个政府机构内部和之间运作的业务系统的评估则较少,应加大这方面的评估力度,尤其上重视立项之前的评估,对于有效规避风险、控制项目成本、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资源建设

本章一共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流程及类型措施等,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

(一)政治性

政务活动大体可划分为政治事件和行政活动。因此,政务信息中包含政府机关在行使国家政治管理职能时产生和使用的信息,这部分政务信息带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明确的政治目的性,其中某些政务信息涉及国家重大事务和重大安全等内容。但是政务信息并不全部是政治性信息。

(二)综合性

国家各级政府是相应各级地方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机构管辖的范围广、工作门类多,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决策,所以政务信息资源主要是为了解决综合性、宏观性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三)权威性

政务信息资源一般都是经过政府系统逐级审查检验过的,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也就构成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权威性。

(四)层次性

政务信息的层次性,表现在本身的层次性上,是指政务信息可以分为低层次政务信息和高层次政务信息。低层次政务信息,一般是初级的、零散的、局部的信息,是政府工作的一般反映,是领导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基础性信息,缺乏一定的深度。高层次政务信息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形成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普遍意义,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务的原貌。

2、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构成

从政府产生和需求的两个角度,可以将政务信息资源分为以下四类。

(一)政府决策信息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更多地以立法和政策为导向,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因此,政府必将定期向基层和群众发布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律、法规、战略发展报告和总体部署等信息,使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都根据政府的整体思路和要求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证经济和社会都置于政府的政策范围之内。作为政府决策的结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出版物都是属于政府自产的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这些在政府内部产生的信息加以采集、整理、加工,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在政府内部与外部的共享。

(二)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

转型之后的政府职责之一就是要积极营造开放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这一部分信息资源是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民众,为社会公众直接提供利用。

(三)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主要是来自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大众的信息,具体可以是对政府的批评、意见,也可以是对社会事务的建议等,还可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这些信息可以由公共信息机构借助各种媒体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工作人员下到基层作调查获得。

(四)政府间的交流信息

政府之间、政府中上下级之间因为政务工作的需要会产生很多政府间的交流信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畅通的政府间信息交流、传播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协调各行政机关、行政人员与行政活动之间的关系,消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覆盖面以及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宏观性信息资源、微观性信息资源和动态性信息资源等。

3、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在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领导,整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要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供基础的、公用的信息资源,因此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二)统一技术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制定统一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标准,以

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在我国现行的颁布标准中,存在着规范性和惟一性不够、

自以为是、信息难以互联和共享的缺陷。因此在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

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又要在充分考虑各部门应用

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构建各个数据库,防止新的“信息孤岛”产生。要在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系统的同时,清理、确认和制定与基础数据库相关的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三)正确处理好资源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隔阂,主动提供相

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政务信息资源是国家财产,它通过授权有关部门来收集并处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无权据为己有。应该充分认识政务信息的本质特征,强化为社会公

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大部分内容要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开放。

(四)档案部门应该积极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确定,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此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并将国家档案局列为小组成员单位之一。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党中央、国务院诸多部门与地方党政机关,内容涵盖公共网络平台建设、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调整完善、信息资源的整合、安全体系的保障建设等。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看,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库建设、电子档案的接收等,都应纳人电子政务系统。因此,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五)做好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工作,防止“死库”现象对政务信息资源库要建立定时更新、专人负责的维护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注意信息源的权威性、准确性,保证数据的现实性、完整性,避免“死库”现象的发生。

第七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本章一共四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基础设施及保障技术等,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1、安全组织机构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设立相应的组织职能是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基础。这种安全组织机构不应仅由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等部门构成,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应由政府机构首长挂帅组成的专门安全管理委员会承担。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的目的是:统一规划各级网络系统的安全、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安全事宜。

2、安全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各级关键部门的人员,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作用。人员的教育、奖惩、培养、训练和管理技能以及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护都有很大影响。安全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事审查与录用、岗位与责任范围的确定、工作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提升、调动与免职、基础培训等。3、安全责任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对于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而言,其制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二是计算机处理控制管理制度,三是文档资料管理制度,四是操作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五是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六是定期检查现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外交流安全维护制度,以及对外合作制度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列入考虑范围。

2、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从电子政务功能的角度

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维护电子政府的良好形象需要。发展电子政务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让政府在互联网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如果政务系统经常遭到攻击和破坏,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形象问题又从何谈起。

第二,保证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的需要。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经济运行秩序及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说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整个国家各种运行机制的基础。

第三,保护涉密政务信息的安全需要。在政府的管理或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不同的保密要求,因此要求电子政务系统保护这部分信息的内容隐秘性。未经授权的人,即使采用各种手段获得了数据的访问权,也无法理解实际的信息内容。

第四,政务系统中权限控制的需要。电子政务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安全域,在不同的安全域中,安全的要求、级别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把使用不同级别政务信息资源的用户划分成不同类型,实现不同类型人员对不同级别信息访问的控制策略。

第五,政务活动中身份认证的需要。为进行电子政务业务的实体定义唯一的电子身份标识,并通过该标识进行身份认证,保证身份的真实性。

第六,确保政务信息传输安全的需要。不仅保密信息在传输中需要保障安全,电子政务系统涉及的各种敏感信息的传输,如各种报关手续、企业财务报表及纳税情况等,也要求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篡改或损坏。

第七,保障政务信息存储安全的需要。政务信息的存储安全主要是指信息访问的可控性,即只有被授权的、安全级别与数据机密性要求一致的用户才被允许访问相应的数据。而所有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对信息有任何的操作,包括读取、删除、复制等。另外,存储

安全还包含信息存储不被破坏的意思,如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

第八,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的需要。鉴于政务信息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建立必要的备份制度和有效的系统和数据恢复机制也是保障电子安全的基本需求。

(二)从安全技术应用层次的角度

从电子政务技术应用的层次角度考虑,安全需求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管理层。管理层位于安全需求的最上层,包括对安全威胁的管理控制与制定安全管理标准。

第二,应用层。提供电子政务系统所有事务处理过程的安全保障。

第三,网络层。网络层提供域到域的安全。

第四,链路层。链路层需要保证通过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

第五,物理层。物理层的安全主要是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对物理通路的窃听和攻击干扰。

第八章电子政务与法制

本章一共三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政务法制建设情况,我们重点掌握这样几个内容:

1、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制问题

1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的,这对传统社会方式下的信用体系提出了挑战。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使获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确凿证据变得十分困难,这对防止和惩处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十分不利。

3、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用户之间由于没有国境、政府的限制,导致某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约束的行为在互联网上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4、互联网目前的信息传播和应用方式,使个人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护。

5.著作权受到侵犯。互联网的版权问题更复杂,如何保护一个网站拥有人的版权,以及防止他人的作品被任意转载,现行法律难以规范。

6.电子的、数字的载体或媒体,其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等都与传统的载体形式有了本质的差别,其修改或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件要容易得多,鉴定真伪的难度

《电子政务》前言

《电子政务》前言 同学们好: 《电子政务》课程是大连广播电视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学专业的选修课,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开设一学期。 主教材是侯卫真主编的《电子政务》,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谓电子政务,也就是政府办公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现代化、专业化。是人们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而构建的新政府型态的形象称谓,其实质是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更有效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是一种新时代的政府电子管理体系,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中产生的政治奇迹。电子政务工程是一项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网上形象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开放,密切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迫切要求。 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通过学习《电子政务》,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认清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了解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员的管理知识视野, 为学员研究管理理论和从事行政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进而提高学员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激发和增强学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 使学员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说明: 《电子政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员全面了解电

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格式合同

《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格式合同 (送审稿)》起草说明 为加强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率,根据?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06?14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检测验收规范?的通知?(深府办…2008?122号)(以下简称?检测验收规范?),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了?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格式合同?(以下简称?格式合同?)。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格式合同》的起草过程 为进一步落实?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率,2008年初,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经会议研究,决定启动我市电子政务项目格式合同制定工作,该工作由市信息办应用推进处负责牵头,由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具体承担。 市信息办应用推进处和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抽调人员从4月份开始,为起草?格式合同?,到市法制办、市工商局合同管理处和市政府采购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工作,并参考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工作经验,内部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形成?格式合同(初稿)?,并于2008年12月9日邀请有关专家、用户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充分采纳

了各方的建议,形成了?格式合同(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两次通过OA和政府网站向全市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广泛征集意见。 ?格式合同?起草组对各区、市直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充分吸收各单位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格式合同(送审稿)?,提请市法制办审查。 二、制定《格式合同》的必要性 根据?暂行办法?,电子政务项目管理需要从项目规划、立项、建设、检测验收、运维和绩效考评全过程考虑,其中合同管理是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目前关于电子政务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同条款不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有的条款无法执行,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具体表现在:项目建设内容和流程不清晰;对知识产权、保修期、验收标准、付款条件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因此,甲乙双方扯皮、工期延迟和无法验收等情况时有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出台有关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规范基本合同条款,并以格式合同形式加以强制执行。 三、《格式合同》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格式合同?主要内容包括使用说明、合同条款、附录和附件四个部分。 为加强?格式合同?的指导性,格式合同专门编制了使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海南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转发关于印发《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厅,省直各厅局: 为了贯彻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智能岛建设的意见》(琼发[2001]1号),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应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以提高建设效率,保证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特转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文《关于印发《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通知》(国标委高新[2002]42号),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要符合《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标准,由海南省财政部门出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根据即将出台的《海南省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进行项目验收。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一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OO二年五月 前言 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总体组适时编写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人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管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管理须遵循或参考 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 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 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 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障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 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目前仅包含“第一部分:总则”,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程需求的变化,我们将不断对《指南》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期使之日臻完善。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二OO二年五月 目录 第1部分总则 (1)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讲解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16日

目录 1. 前言 (1)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 2.1总体框架 (1) 2.2网络架构 (2) 2.3 业务模型 (3) 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 3.1 组网基本原则 (4) 3.2 设备选型原则 (5) 3.3 功能要求 (6) 3.4 参考模型 (8) 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 4.1基本要求 (9) 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 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 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 5.1总体要求 (13) 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 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 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 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 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 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 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 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

1. 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2.1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1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

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兴起,档案数字化建设已成为 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 效率,还可以促进政府服务的便捷化和公开化,进一步加强政府治理能力。本文 将探讨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 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档案数字化 摘要: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档案数字 化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还可以促进政府服务的便捷化,加强政府治理 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涉及数 字化档案的管理、电子政务服务的高效化等方面。 1.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 电子政务具有许多优势,其中包括:提高政府效率:通过电子政务,政府部 门可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公众等待时间,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高透明度:电 子政务可以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使公众更容易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制定 过程。方便快捷:电子政务可以使公众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政府服务,不再 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降低成本:电子政务可以减少政府部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政府服务的成本。然而,电子政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成本高:电子政 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硬件和软件,维护和更新系统,这使得电子政务的 成本相对较高。技术更新快:电子政务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 息技术环境,这也给政府部门带来了挑战。隐私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到公众的个 人信息,如何保障公众的隐私权是政府部门需要面对的挑战。信息安全:电子政 务中的信息涉及到政府的机密,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也是政府部门需要面对的挑战。总的来说,电子政务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政府部门需要加 强对电子政务的管理和投入,以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创新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服务创新不断涌现,为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了 新思路和新路径,促进了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优化政务流程、提升 行政服务质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电子政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政府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政务公开,为社会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 实现了政府的信息公开、政务透明,让人民对政府的工作更加了解,也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同时电子政务也促进 了公共服务的创新,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网络教育服务 网络教育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项创新,它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进行 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可以轻松地跨越学科、区域和时间的界限,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可以依托在线学 习平台、学科门户网站和教育移动应用等网络技术,提供多种形 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如网络课程、线上讲座、在线辅导等,不

仅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而且让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可以进行随 时随地的学习。 四、网络医疗服务 互联网时代,网络医疗服务是另一项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 医患之间可以进行远程诊疗、在线购药、在线咨询等,解决了部 分就医难、看病贵等难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网络医疗服务有 诸多便利,但也可能存在信息泄露、质量不佳、医疗事故等风险。因此,网络医疗服务需要在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服务作用。 五、移动支付服务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资 金传递,将各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储值卡、支付宝等)与移 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结合使用,实现支付、转账、充 值等功能。移动支付的出现极大方便了公众的支付和消费,降低 了人们的使用成本。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在生活 消费、出行、医疗健康等场景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六、社交媒体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服务在公 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社交媒体可以让人们自由地 分享、交流信息,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合作。社交媒体服务可以

电子政务办公室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电子政务办公室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1. 前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办公室在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为了确保电子政务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2. 背景分析: (1)电子政务办公室的重要性:介绍电子政务办公室在现代政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2)网络安全事件的类型:列举可能的网络安全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以及这些事件对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影响。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1)组建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确定负责编制预案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并确定其职责和工作流程。 (2)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对电子政务办公室的网络架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漏洞分析,确定潜在威胁和存在的漏洞。 (3)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预警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响应网络安全事件。

(4)应急响应流程:明确不同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报警、封锁关键系统、修复漏洞等重要措施。 (5)协同机制与应急演练: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各方面的应急响应能力。 4. 应急预案的实施: (1)通知和培训:向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送通知,并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2)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实施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对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 (3)信息共享: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和应急响应措施。 5. 结束语: 电子政务办公室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提升电子政务办公室的网络安全能力,确保其正常运行,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服务。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架构设计分析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架构设计分 析 纲要:现阶段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已经成为未来政府部门网络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政府职能与社会服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电 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结构设计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在确定整体框架结构后, 针对其中的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设计思路、路由设计方案、IP规划等详细 内容展开研究,希望为提升网络架构性能提供支持。 关键词:电子政务外网;村网络;路由设计;系统架构 前言:电子政务外网属于政府部门的政府公用网络,可以提供市场监管、社 会管理各种功能,面向社会群众。现阶段随着电子政务外网功能不断成熟,实现 与村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用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上,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过程中涉及诸多问题,尤其是网络架构的变化可能会 影响电子政务外网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网 络架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1.1整体设计方案 在本次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的网络架构设计中,整个网络平台设计主 要包括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两个方面,通过与村级网络之间的交互,借助网络管理、网络通信服务、目录服务等多样化功能实现系统控制目标,最终打造一个省 →市→(区)县→乡镇→村的网络架构体系,其网络层次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表1系统网络架构资料表

网络架 构层次 具体内容概述 核心层次 由省级(或者自治区)的电子政务外网组成,是整个网络体系的核心 中间层次 包括市级、县级以及乡镇级的电子政务外网,具有传递上级指令、下发管理意见的功能 终端层 次 村级电子政务外网 1.2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在本次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至村网络的架构设计中,出于降低总成本、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关键点包括:(1)在省级(或者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中设置核心路由器(R1、R2)以及城域网核心交换器,其中城域网主要由接入层、汇聚层等几个关键功能架构组成,并且可以根据网络业务需求变化,将其分别纳入到不同的政务城域网中。(2)在下级用户端则可以根据其不同功能加入层划分结果(或者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支持NAT与MCE功能路由交换一体机,经10/100/1000M等方式将节点汇总在节点上,利用当地网络运营商的通信设置,形成广域骨干网。(3)在网络结构拓展模式下,可利用隧道技术支持VPN接入,并将外网互联网接入区RA中心服务器中,当政府工作人员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直接接入外网时则可以借助VPN拨号的方法与外网连接,同时网关在与村网络架构对接时刻线构建IP VPN隧道,经过认证后即可访问网络资源[1]。(4)在互联网体系下使用1000M链路连接互联网形成外网拓展结构,此时的技术方案为:准备一条线路,再在后期根据拓展要求补充链路(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

电子政务网站课程设计1.doc

电子政务网站课程设计1 前言 “政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其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二是指“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电子政务中“政务”的含义是侧重于后面的含义。 政府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主要的工作目的是: ∙协调社会各个部门的工作,调整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与公众广泛联系,服务于公众等。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的含义的解释,我们归纳如下: (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 (2)电子政务是在对传统“政务”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前提下实现的高效率、高透明、方便快捷的新型政府管理与服务体系。 现阶段电子政务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

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目录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电子政务 2.为什么要建设电子政务 3.解决方案 第二章:需求分析 1.电子政务的应用分析 2.组建网络所需的硬件 3.局域网拓扑图 第三章:硬件的选择 1.设备型号参数 2.网络布线原则 第四章:软件配置 1.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 2.DNS 配置 3.DHCP 配置 4.WEB 配置

5.FTP 配置 第五章:局域网设计 1.子网IP 划分 第六章:总结 第七章:附录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 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因此"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可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政府上网工程"的最终目标正是推动电子政务的实现。 2.为什么要建设电子政务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一个未来的数字化政府,应该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公民会访问数字政府,去充分地了解政府各机关的负责人、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深信领[2006]1号 各区,市各有关单位: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四届三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前言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深圳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十五”期间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的要求,结合《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 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取得突破,行政许可电子监察、行政服务大厅信息化、应急指挥、“公务员之窗”、电子口岸联网监管等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为全国积累了经验,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区两级统一的党政机关网络平台,市党政机关专网(内网)连接单位总数超过200家,公众服务网(外网)连接机关单位总数达160多家,有效整合了网络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为全市党政部门的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和对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基础。 2.跨部门政务应用向纵深发展。 以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市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公务员之窗”、外商投资企业联网审批系统、城市运行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3.信息化手段构建服务型政府初见成效。 以“深圳政府在线”为门户的政府网站群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办事查询、业务申报和互动交流等网上服务;行政服务大厅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出将政府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新模式。 4.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开始起步。 全市党政机关共建成各类资源数据库130多个,其他电子文档和信息资料库近100个,有效支撑了电子政务的应用。全市党政机关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建设已启动,信息资源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最新篇)

电子政务论文X文 电子政务论文X文 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得到了高度普与。现代社会活动中几乎所有领域都对计算机进行了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办公中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政府组织和工作中也已经开始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办公手段。但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现如今网络攻击、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现象都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威胁。将针对电子政务安全工程的关键技术与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 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关键技术;重要性 1前言 电子政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已逐渐成熟起来,电子政务迅速广泛应用到各国政府机构办公中,但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却一直被病毒、黑客等负面因素所困扰。且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已严重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是保障政府机构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手段,只有做好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才能避免电

子政务系统遭到破坏以与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泄漏、被篡改。当前威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主要攻击手段有: 口令攻击、窃听和数据截获攻击、IP欺骗攻击等等。 2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就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和攻击手段,对计算机数据进行窃取和破坏,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病毒,入侵他人计算机盗取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隐私信息与财产的现象。对企业而言,信息数据的丢失和泄漏,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XX泄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个人而言,就是个人隐私的侵害。对国家而言,信息泄漏就可能是国家XX的泄漏,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一些信息外泄极有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反应,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危害,给国家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就是如此,政府部门担负着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包含大量国家XX与公众隐私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直接涉与到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其安全性是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党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重点强调了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对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视。

论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论电子政务的进展前景 学生姓名:刘波 考籍号:910910101167 年级专业:2009级电子政务 指导老师及职称:解志坚讲师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012年10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差不多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差不多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讲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刘波 2012年10 月 19 日

论电子政务的进展前景 学生:刘波 指导老师:解志坚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重述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治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打破时刻、空间以及条块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治理和服务。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进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进展程度差不多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治理改革和衡量国家及都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电子政务随着信息化进程在我国也快速进展。本文对电子政务做了详细概述,探讨了电子化政务的意涵及其意义,探讨了电子化政务的实现问题,梳理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状况,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并针对我国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与新近出现并高速进展的3G 技术将会对我国电子政务的进展所带来的阻碍,对我国电子政务以后的进展作出了展望分析。 关键词:电子政务进展概况问题策略进展前景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规范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规范Certification Practice Statement Standard for E-Government 国家密码管理局 2018年11月

目次 前言.............................................................................................................................................................. I I 引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和缩略语 (3) 5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规则》管理规范 (3) 5.1 策略文档管理 (3) 5.2 联系方式 (3) 5.3 批准程序 (4) 6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业务要求 (4) 6.1 数字证书服务 (4) 6.2 应用集成支持服务 (8) 6.3 信息服务 (8) 6.4 使用支持服务 (9) 6.5 安全保障 (10) 7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操作规范 (12) 7.1 数字证书服务操作规范 (12) 7.2 应用集成支持服务操作规范 (17) 7.3 信息服务规范 (17) 7.4 使用支持服务操作规范 (19) 7.5 安全保障规范 (20) 8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中的法律责任相关要求 (25) 8.1 要求 (25) 8.2 内容 (25) 附录 (28)

电子政务建设指南-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e-Govern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 ......................................................................................................................................................................... II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1编制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规范性引用文件 (1) 4术语和定义 (2) 5目标与任务 (4) 5.1目标 (4) 5.2任务 (5) 6建设原则 (6) 7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要求 (6) 7.1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6) 7.2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3) 7.3直辖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6) 7.4计划单列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19) 7.5地(市、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22) 7.6县(区、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25) 8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技术要求 (27) 8.1网络建设要求 (27) 8.2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28) 8.3政务系统建设要求 (30) 8.4数据交换建设要求 (32) 8.5安全性要求 (33) 8.6服务体系要求 (35) 9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过程 (35) 9.1总体建设过程 (35) 9.2网络建设 (36) 9.3数据中心建设 (37) 9.4数据库建设 (38) 9.5项目管理 (39) 9.6软件开发管理 (41) 9.7安全保障 (44) 9.8运行维护 (46) 9.9质量保证体系 (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