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随着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应用,“综合收益”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于2009年正式出台《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明令要求企业在收益表中增列“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众所周知,综合收益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计量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而“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模式除了包括原有的收益信息,也能披露那些原先绕过利润表而只能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已确认未实现损益。由此,能够更为全面披露企业收益信息的综合收益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便成了自解释第3号出台以来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本文除了研究新的收益列报项目,即综合收益总额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还探究了新的收益列报模式冲击下传统收益信息(净利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现状,以及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分开列报给企业价值带来的增量相关性,同时也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各个单项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数据支持来检验综合收益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能够更为理性和有效地利用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客观评价综合收益相关准则在市场上的实际实施效果,促使政府机构在相关准则的改进中更能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为此,文章首先对综合收益以及国内外有关综合收益和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的文献进行综述,随后界定了综合收益在本文中的定义和度量指标。继而引入了资产负债观,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以及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三大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研究本文内容的四大假设。

为了保证实证上的时效性和研究上的持续上,本文选择以沪市A股

2011~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价格模型,以公司股价为解释变量,将每股权益账面价值、流通股比例、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设为控制变量,以每股净利润,每股综合收益总额,每股其他综合收益以及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构成项目作为解释变量来分别构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了增强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本文还选取了部分深市A股的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终的研究结论显示:(1)每股净利润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正的相关性;(2)每股综合收益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正的相关性;(3)每股其他综合收益能够增强收益信息对于企业价值的解释

度;(4)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单项与企业价值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但其中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相对显著,剩余的四项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1)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盈利情况,为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更相关的资料信息,能更好地落实“以销定产”的思想。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变动成本法并结合作业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编制报表时,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和存货成本。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如何正确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为其科学应用的关键和难点。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非生产成本也全部转化成费用。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随着产量密切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在实现销售时更加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与实际产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在性质上类似于期间费用,不应作为期末存货的一部分逐步递延到后续期间.而应在发生时全额转化 成费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因而期末的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其差额便是经分摊之后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存货计价的差异和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必然会导致二者在盈亏上的计算。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某一产品对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只含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首先要弥补固定成本(含期间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弥补完之后 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一月卜 AASB1012 号有关外币换算的规定,汇兑损益既可以在盈余中也可以在未实现收益中予以确认,可根据交易的性质决定。我们看到,如果资产重估和汇兑损益在未实现收益中确认,那么盈余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必然发生变化。 无形资产的确认也是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只有通过企业外部交易获得的无形资产才需要确认。例如,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 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利用现金支付方式获取专利权可通过资本化进行确认。Lev 和zarowln ( 1999 )表明R & D 的资本化和摊销通常可以改善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进而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所以,一般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的国家,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相对较高。 第二,对于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理解首先要从披露的定义出发。Devid 一Fridayet 滋(1999 )指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SFAS )并没有明确给出披露的定义,但 该文认为己披露信息与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所谓已披露信息是指那些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明确列示,但未被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

2013年IASB概念框架——综合收益相关问题研究

综合收益相关概念 综合收益的概念最初由FASB在1980年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SFAC的解释中提出。综合收益被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综合收益包括这一期间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1997年FASB发布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综合收益报告。在该财务会计准则中,FASB 指出综合收益是由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四个同等级要素构成。包含(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与所有者以外的其他方进行交易或发生事项异致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即收入与费用的净额);(2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当期实现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即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或损失);(3)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当期未实现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即其他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相关会计准则的演进 20世纪,围绕反映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应由哪些项目构成这一问题,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种观点支持总括性损益表,认为广义上所有损益的决定因素,包括例外和非经常性因素,都应当于最终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权益项目之前,在损益表内得到反映及列报。另外一种观点建议损益表中仅包含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在未分配利润中反映。在这两种观点的发展过程中,综合收益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更偏向于总括性损益的思想。 1980年FASB发布了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首次提出综合收益的概念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综合收益包括这一期间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1997年,FASB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综合收益,进一步指出综合收益包括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净损益仅反映已确认并已实现的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其他综合收益涵盖那些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损益表,但已在资产负债表部分得到确认的项目(包括外币折算调整、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现金流量套期衍生工具利得/损失、可供出售证券利得/损失)。同时为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提供了单表式(用综合收益表替代传统损益表)、两表式(同时提供损益表和第二业绩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式的选择。 IASB引入综合收益概念的时间相对较晚. 2007年,IASB在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后,正式引入“综合收益”概念,IASB与FASB开始走上综合收益报告趋同的道路; 2011年6月,IASB发布“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集中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上对IASB 进行了较大修订。 2011年FASB也发布了“2011年第5号会计准则更新——综合收益:综合收益列报” 到这个时候,IASB与FASB在综合收益列报形式上实现了趋同,但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具体内容以及重分类要求方面,IASB与FASB仍存在一定差异。 《框架》综合收益部分主要内容 主要围绕列报损益小计必要性、损益与其他综合收益区分方式、其他综合收益类别划分标准、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模式等问题,从概念框架层面进行了探讨。 关于列报损益小计必要性方面: 框架指出报表可有两种列报方式:一种是将报表中所有收入和费用项目进行汇总,仅仅列计

其他综合收益解读与理解

其他综合收益的理解 企业在计算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时,应当扣除所得税影响;在计算合并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时,除了扣除所得税影响以外,还需要分别计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2.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将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单位按其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4.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将作为存货或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5.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6.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7.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所形成的利得和损失。 在实务中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当期所有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下核算的项目,都属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1.股份支付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能作为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企业根据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授予职工或其他方的权益工具,应按确定的金额记入“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行权日,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将其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科目。 2.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能作为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先将其中的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进行分拆,前者被计入“应付债券”科目,后者被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行权日,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会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关于“其他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

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有几条规定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第3条“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第4条“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意见。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第7条意见,即:对利润表的调整,增设“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总额”这2项。这是一条不小的转变。 相当多的投资人比较重视利润表,不重视资产负债表;重视当期收益,不重视潜在收益及长期盈利能力。所谓的“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在FASB那儿早有规定,“综合收益总额”被FASB称为“累积其他综合收益(Accumulate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这样,将影响综合收益的因素,纳入了损益表正表之中报告,就足以引起投资人的重视了。 投资界的人喜欢用PE法来估值,其实不同收益的性质其差异是极大的,总而言之,按照是否是“主要经营活动”、“经常性”可以将经营活动分为4类: 1、持续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益; 2、非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利得和损失; 3、异常利得及损失; 4、此前期间的损益表报告金额调整 真正对我们估值及对企业内在价值有见解的信息,就是第1类收益——持续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这也是损益表的主体。 按美国FASB的处理,报告收益的报表,可以分为2张表:净收益表及综合利润表,净收益表报告经常性的收益及非常性损益,综合利润表则在此基础上再报告直接计入股东权益的未实现利得及损失。 综合利润表的格式如下: 一、净利润 二、其他综合利润(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值)的核算 1、外汇交易调整 2、未实现的证券持有利得和损失 期间内产生的未实现的持有利得 减:对纳入净利润中的利得重新分类调整 3、最低养老金负债调整 4、其他 合计:综合利润(损失) 国内的报表中,其实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第3部分——本期增减变动金额,已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 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那么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_会计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6000字 有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10篇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3、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4、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 5、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6、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7、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 8、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层级扩展研究 10、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11、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12、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13、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14、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15、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研究 16、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研究 17、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研究 18、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19、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21、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2、基于语义网的XBRL技术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3、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融资研究 24、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25、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 26、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7、基于环境影响的物流成本构成研究 28、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 29、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 30、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 31、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32、 PPP项目再融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3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电大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成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XD无花果种植BOT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3、双流县监管羊坪村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例研究 4、广能集团全面预算信息化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5、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FDI对中国工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7、DQ风电公司税务筹划 8、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设计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10、M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11、福建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2、A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案例 13、基于A项目投资共建的成本控制研究 14、E企业的L水电项目融资分析 15、面向不确定性的机械产品生产成本预测与监控方法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研究文献综述

其他综合收益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纪宇飞 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带来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化,由此导致利润表无法反映来自金融创新的、非传统的利润来源。各国准则机构陆续在资产负债表中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与此同时,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目前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都允许一些未实现损益项目绕过利润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中反映,使资产负债表权益部分归集了大量与资产价值变动及未来现金流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了收益报告的一贯基础,降低了利润表的信息内涵。因此,迫切需要以综合收益概念为基础,系统组织这些绕过利润表直接在权益中列示的项目,全面反映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交易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二、文献评述 (一)关于其他综合收益概念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SFAC 3)正式提出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但美国并未直接给出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而是通过定义综合收益分类,间接指出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 国内的研究开始的较晚,初次提及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是在2009年的准则解释中,由于解释第3号和16号文只对“其他综合收益”做出原则性规定,对其具体项目的界定标准存在一些模糊之处,一些学者结合国际准则,直接给出了自己理解的定义。 谢获宝等(2010)、毛志宏等(2011)探讨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本质,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就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它们在内涵、外延及经济实质上是对等的。并且他们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都是可以在未来转回(或者重分类)到损益中。 刘万椿(2011)认为,其他综合收益是除当期企业取得的净利润外,其他影响企业综合收益的金额。他指出,其他综合收益由非权益性交易产生,它发生时直接计入的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属于资本公积,但资本公积并不全是其他综合收益。在未来符合一定条件时,其他综合收益会从所有者权益转入到损益中。

其他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对比分析

其他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对比分析 收录日期:2021年4月24日 一、“其他资本公积”与“其他综合收益”对比 (一)两者性质上同源而生、内容上求同存异。首先,两者都是所有者权益下的项目,先有“其他资本公积”后有“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是从其他资本公积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承担其他资本公积“下放”部分内容的核算任务。其次,从本质上来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映的内容并不是净利润,而是一个暂存科目,待相关收益实现后,一部分再转入“投资收益”进入当期损益,也即现在由“其他综合收益”核算的内容;另一部分要转入“资本(或股本)溢价”,属于投入资本,是所有者权益下的项目。最后,从内容上来说,原在其他资本公积中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1)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資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与损失。(3)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4)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5)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有效部分。(6)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7)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中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上述(1)~(5)是由其他资本公积“下放”给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核算的内容,主要是基于非权益性交易,是由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6)、(7)则是其他资本公积保留核算的内容,主要是基于权益性交易,即企业与所有者交易的结果。作为一级科目独立出来的“其他综合收益”与“其他资本公积”并列,以是否是“权益性交易”为分支,共同完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有关业务。 (二)两者在报表列报时各司其职、相互补充 1、其他资本公积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在对一些上市企业近年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研究 本文将探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相关研究及其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其中,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研究成为了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介绍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措施。 在财务报表中,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全面情况。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成果,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收益和损失等。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研究涉及到财务会计准则、报表披露的透明度、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收益列报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综合收益披露的质量和信息含量、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对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具有重要影响。综合收益披露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透

明度和真实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还可以影响企业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企业应加强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重视程度,提高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强化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监督和规范。投资者应提高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度,结合自身需求合理分析和使用相关信息。 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和决策有用性具 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企业、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应加强对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相关准则和规定,以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也日益严格。其中,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是财务报告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探讨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的相关问题。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除所有者投资和所有者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实证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实证研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对原准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实现了我国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尽管新的准则体系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的理念,但并未要求在利润表当中列报其他综合收益。 2009年6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以下简称“解释3号”),将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引入我国,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项目。同年12月24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6号文”)。 “16号文”要求在利润表附注当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项目,并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进行了修订。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09年起年度财务报告已经首次按照“解释3号”和“16号文”的规定,在其利润表中列报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 2012年6月财政部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第4章第32条与第33条提到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要求将其他综合收益按照以后会计期间能否重分类进损益,分两类进行列报。2014年1月28日财政部发布经过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修订稿”),“修订稿”第33条规定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列报,并对其他综合收益分类列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自2009年起的6年时间里财政部多次发文,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修订、补充与完善,彰显了其他综合收益在准则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以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为背景,对其他综合收益

新会计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及其重分类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及其重分类的探讨 2021年7月1日,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后的准则突出之处在于对损益表中其他综合收益的规定。 根据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具体分为两类区分列报: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为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为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本文主要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21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就第二类不能重分类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进行相关讨论。 一、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国际和国内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规定,其他综合收益是指按照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要求或者不允许在收益中确认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包括重分类调整)。从我国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界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看,两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相差无几。但在讨论稿中对区分其他综合收益与损益的标准并未给出明确界定,而是先确认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剩余的综合收益则确认为损益,这种将损益作为默认的类别(default category)使得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变得更为重要,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将直接影响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IASB在《概念框架讨论稿》中基于以众多区分特征(distinguishing attributes)辨别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缺陷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的“宽”“窄”两种途径。 “窄”口径下,运用以下原则进行判断,原则一:将收入和费用计入损益,能够有效提供有关主体在特定时期内通过对主体拥有的经济

综合收益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综合收益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作者:黄丽蓉 来源:《财讯》2019年第27期 摘 ;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如全球化、汇率浮动以及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创新等,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受到了挑战。为满足人们对收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公允价值计量,还提出了综合收益这一概念。本综述在参阅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FASB、IASB以及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对综合收益的概念、列报方式以及其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论述。 关键词: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准则对比 一、综合收益的概念 (1)传统收益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根据会计准则或有关规范要求编制的,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预期报表使用者进行反馈和报告。会计核算中的利得和损失包括两个部分: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而传统利润表只反映了企业已实现的经营损益,即表中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这样就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和复杂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出现,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收益已经不能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充分有用的信息。Scott(2006)就指出,市场尽管能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报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却难以反映出证券的真实价值认为历史成本基础的收益“质量太差”。Collins等(1997)和Lever(1997)研究收益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随着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不断增多,传统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针对上述现象,国内学者也意识到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收益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葛家澍和杜兴强(2004)指出当时实施的报告难以及时反馈有用信息,认为报告忽略了企业某些价值变化,例如未列报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资产的价值变化。刘建忠(2014)也表示,传统收益将“历史成本”计价的费用与现时的收入进行配比的方式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正的业绩。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全面收益的概念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是公允价值和综合收益应运而生。 (2)会计准则中的综合收益 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会计要素》(SFAC No.3)中首次明确了“综合收益”的概念:综合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

其他综合收益存在的问题

其他综合收益存在的问题 收录日期:2021年7月25日 一、其他综合收益概述 (一)其他综合收益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收益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跨国公司的涌现,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接踵而至,在企业面临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传统会计收益观已经不再适用。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会计学家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去适用这种经济环境。2021年,IASB第一次正式提出“综合收益”。我国会计学家在研究综合收益的过程中发现,综合收益可以解决了国家发展出现中的新问题,还能够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提供重要保证。因此,在修订的准则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这有利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和全面的信息。在大额其他综合收益的企业当中,将其他综合收益单独列示出来将会极大的影响净利润,从而预测出更为有用的未来现金流量。所以,相比之前我国只是将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准则而言,新的会计准则不仅能保证传统会计报表的完整性,也提高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二)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与界定。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在扣除所得税影响之后并未在收益中确认的金额。所谓利得和损失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在除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并且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分配利润无关。从定义不难发现,判别该科目存在两个关键点。首先,应该符合“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其次,该事项或者交易还有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回(重分类)至损益。 除此之外,界定该科目还需要把握三点本质性的要求:第一,事

财务公司的价值创造与综合收益测算

财务公司的价值创造与综合收益测算 作者:李尹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3期 摘要: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又以“资金控制”为中心。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专业进行资金管控的金融机构,是集团管理的手段,是产融结合中以金融理念提升产业价值的工具,在优化资金配置,节约财 务成本,保障资金安全,提升资金的运行效率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从财务公司的价值创造与综合收益测算两个方面入手系统性的展示财务公司相对于集团其他单位的优势。 关键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收益测算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4-00-01 一、财务公司的价值创造 1.资金池作用 在财务公司成立之前,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均存放于银行,从资金总量来看这些存量 资金远远大于日常备付的需要,闲置的资金存放于银行仅能取得一般企业利率,而财务公司作 为金融机构可以取得同业存款利率,以京能财务为例当期商业银行给的最高活期存款利率为 2.62%且无任何限制条件,远高于一般企业存款利率。另外,资金池存款总额相对于单一的企业存款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存款沉淀率公式,沉淀率=一年内最低存款/一年内存款日均数。 财务公司资金池各年活期存款稳定率为50%-70%,而根据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企业活期存 款稳定率大约为10%-30%。 2.派生存款效应 财务公司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具有货币乘数效应,即在集团内部通过发放贷款进行存款 派生,派生存款再继续放贷,循环往复产生货币放大功能。 3.同业业务 同业业务是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所特有的业务品种,财务公司通过同业市场进行竞价交易,将闲置的资金,通过期限错配,投放于1-3月的同业存款,获取利差。虽然目前一般企业 也可以通过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方式进行议价,但由于财务公司汇聚资金和议价能力强大,仍然 有较大机会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率的收益。 4.同业拆借 财务公司按照规定可以拆入实收资本额度内不超过7天的资金,且不得展期,如采用分次 拆入,京能财务大约可维持10亿左右的存量,这样资金池备付率即使保持10%左右也可覆盖95%以上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办理同业拆借还有如下优势:(1)成本低、过去一年来,同业拆借隔夜利率基本在2.0%左右,利率水平较低,而各银行对财务公司的活期报价最高达到2.6%,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套利空间;(2)操作快捷,同业拆借市场规模巨大,操作简单,只要合作双方相互授信后即可开展该类业务,2016年拆借市场上日均拆借规模达3000亿左右,其期限灵活,操作简单,对拆入资金可以合理利用,避免冗余,另外还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本公司在拆借市 场上的活跃度。

综合收益的变革与演进历程

综合收益的变革与演进历程 作者:莫亚军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20期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硕士莫亚军于国平 摘要: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在2009年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及2014年财政部修订 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关于综合收益列报及披露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也增强了利润表数据的价值相关性。我国综合收益列报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加全面,使利润表 的信息含量更加丰富,也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更加趋同。 关键词:综合收益资产负债观 财务报告的重心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以及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含量要求的提高,经 历了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开始时资产负债表是唯一的报表,利润通过所有者权益期初期末的 差额来进行衡量。之后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多元化,企业将向社会公众募集权益资本作为其主要 的融资方式,而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更加重视,因此利润表应运而生并 在一定时期超过资产负债表而蜕变成为第一位财务报表。然而由于传统的利润表本身固有特点 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不符合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而被排 除在报表之外。综合收益通过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利润表对于收益披 露的不透明程度,在信息的范围上更加符合分析者的需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及 我国会计准则从十几年前开始要求报告综合收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更是给出了不同的综合 收益列报方式,而我国会计准则则从2014年要求了综合收益的具体列报要求。综合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信息使用者对于收益列报的价值评价标准:更强 调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企业收益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客观存在而又 非经营效益导致的变化,从而相比于之前列报方式更加具有价值相关性,目前报表使用者对综 合收益的概念运用还不够充分,在帮助投资者作出经济决策,以及市场分析者做出业绩评价等 方面还远远没有达要求。 一、综合收益的变革 结合各会计准则制定组织对综合收益概念的定义,并与传统会计收益概念相比,综合收益 具有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变革: 1、综合收益的定义采用资产负债观 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一直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两种观点,早期的利润建 立在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这源于之前企业收益方式比较单一的情形,但在现代企业中,盈利 模式不是单一存在的,而企业的价值变化也来自于方方面面,如果只关注企业单纯的营业利润 和净利润,就会忽视到其他一些很重要的盈利能力,这将导致盈利能力衡量的片面性。对于非 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的衡量,也是评价企业价值的关键,不能被忽视最后,对于会导致企业价 值变化的各种非日常活动,之前的当期营业观往往选择性忽略,因为其不具有持续性,但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资产负债观的盛行,使得投资看待利润和价值升值不再像之前那么单一了,一些非日常性活动,表面上不具有持续性,但是往往在长期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企 业的这种能力反映了企业价值的增加。 而无论是FASB,IASB,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综合收益的重视,说明资产负债观更加 占据主导地位,也说明各准则制定者更加偏好于“资产负债观”,因为这样能更全面的描述会 计主体从外界获得的在某项交易或事项和环境期间的权益(净资产)变化。

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

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管理 2021年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当时准则中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引入资产负债观和全面收益观,在收益确认方面,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即为准则从先前重视收入、费用要素向重视资产、负债要素转变,并且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这是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标志。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中,会计的核算计量严格遵循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基本不考虑经济与金融环境对资产和负债造成的价值影响,收益反映的仅仅是历史成本下企业账面的业绩,弱化了会计报告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观下计算出的收益包含一定会计期间内资产和负债的全部变化,既包含已实现的收益,也包含未实现的收益,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局限,转向全面收益观。 2021年财政部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正式增加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但是会计准则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也就是其他综合收益。2021年6月,财政部印发财会〔2009〕8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要求企业需要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同时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他综合收益”项目。2021年财政部修订并且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做出了进一步的修订,明确“其他综合收益”应按照以后会计期间能否重分类进入损益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并且对这两大类项目按扣除其相关所得税后的净额披露。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的时间和金额,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达到粉饰会计报表信息,扭亏为盈或利润平滑等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其他综合收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他综合收益的

综合收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解释

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Consolidated Income)是指除所有者的出资额和各种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以外的各种收入。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后为1985年发布的SFA C6所取代)的解释,综合收益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简介 综合收益的组成部分。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虽然综合收益中各种来源的现金是同质的,但它们却可能在稳定性、风险性和可预测性上有所不同。就是说,各种来源的综合收益特征可能彼此悬殊,这表明需要综合收益的各种组成内容的信息”。FASB将综合收益分为基本组成部分和中介组成部分。前者包括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收入和费用主要产生于核心交易和事项,受管理当局控制;利得和损失是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其他事项和情况的结果,基本不受管理当局控制。后者包括毛利额、税前经常性收益、经常性经营收益、盈利、净收益等。后两者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盈利和净收益的关系为:盈利+前期会计调整项目的累计影响=净收益。 产生背景 (一)传统会计收益的缺陷 传统会计收益的报告模式是以实际交易为基础,以收益实现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为规范的。尽管传统会计收益客观、可检验和谨慎,但却是许多人为规则的产物。因此,一直受到众多批评。表现在:(1)坚持收益确定的实现原则,使计算的收益并非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未实现的持产损益;(2)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计量费用,使成本未能得到真正回收,造成虚盈实亏;(3)历史成本计价使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仅是过去未分摊资产成本的余额,使资产负债表失去了意义;(4)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都基于主观因素,使计量结果缺乏可比性。配比原则还使得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递延借项和递延贷项等模糊概念。 (二)会计目标的变化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移,以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多变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受到猛烈冲击,传统的财务报表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计量出现了以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趋势。由于受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制约,许多未实现已确定收益只能绕过收益表直接

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思考

目录 1“其她综合收益”列报得原因 (2) 2其她综合收益项目得错误判定 (3) 3“其她综合收益”得核算内容及业务分析 (3) 3、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得变动 (4) 3、2采用权益法核算得长期股权投资 (4) 3、3公允价值模式下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5) 3、4以权益结算得股份支付 (5) 3、5金融资产得重分类 (6) 3、6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得汇兑差额 (7) 3、7递延所得税 (7) 4“其她综合收益”与资本公积得关系 (7) 5区分其她综合收益与权益性投资(通过列举权益性投资得常见实例) (8) 5、1投资者投入得资本超过其在被投资者所占份额得部分 (8) 5、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支付得对价与被合并方资产与负债得账面价值得差额 (8) 5、3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形成得价差 (9) 5、4不丧失控制权得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形成得价差 (9) 5、5控股股东对企业债务得豁免以及捐赠等 (9) 6对其她综合收益列报得建议 (10) 6、1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负债表观下综合收益及其她综合收益概念与内涵得宣传、培训及指导。 (10) 6、2提高其她综合收益得关注度 (10) 6、3进一步明确其她综合收益与权益性交易得定义与区别 (10) 6、4建议单独设置权益类会计科目“其她综合收益”或者在“资本公积” (10) 6、5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 (11) 6、6提高会计人员及注册会计师得职业素质 (11) 参考文献: (11) 关于其她综合收益得思考 摘要:自2009年起,我国利润表中增加“其她综合收益项目”,实现了与国际得趋同。本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