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作者:张蕾

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6年第9期

■ 特约撰稿人/ 张蕾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免不了要受到一些由器物造成的开放性创伤,依伤口大小和

严重程度而异,我们可以选择包扎,也可以选择缝合。缝合,这个古老的封闭伤口、联结组织

的方法,在现代外科的临床医学实践中依然是医生普遍选择的方式。而缝合线的使用,更让人

类的外科医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国最早的外科缝合线——桑皮线

早在5 5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埃及人已经发现并利用棉花的纤维、马的鬃毛等对伤口进

行缝合(图1);我国古代相关典籍中也有先人用亚麻、头发、猪鬃等缝合的记录;古印第安

人还有用大蚂蚁头咬合伤口来进行缝合的记录(图2)。上述种种,都是人们在当时有限条件

下对各种缝合材料的原始开发和应用。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类使用缝合线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

到5 000年前的古代埃及,当时制作法老的木乃伊就利用了缝合技术。而第一个使用缝合材料

进行手术的记载来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医者苏胥如塔。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创造出了许多可行的外科手术方法和材料。医生们在继承和发扬古人

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切开引流、麻醉、清创缝合、截指、肠吻合、兔唇修补等

手术方法和应用器材,在人类外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创缝合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的开放性损伤。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酒清理创伤的记载;《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记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

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这

是世界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肠吻合手术记录。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医者对缝合伤口的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

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医治效果。

手术缝合线

手术缝合线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 中文名 手术缝合线 外文名 Operation suture 用途 缝合伤口 分类 可吸收(化合线)和不可吸收 应用 外科手术 目的 结扎止血、缝合止血 收起 分类 可吸收线 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PGA)、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1、羊肠线:取材于健康动物羊肠羊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医用肠线分:普通肠线和铬制肠线两种,均可吸收。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1)普通肠线:用羊肠或牛肠粘膜下层组织制作的易吸收缝线。

吸收快,但组织对肠线的反应稍大。多用于愈合较快的组织或皮下组织结扎血管和缝合感染伤口等。一般常用于子宫、膀胱等粘膜层。 (2)铬制肠线:此肠线系铬酸处理制成,可减慢组织吸收速度,它造成的炎症反应比普通肠线少。一般多用于妇科及泌尿系统手术,是肾脏及输尿管手术常常选用的缝线,因为丝线会促进形成结石。使用时用盐水浸泡,待软化后拉直,以便于手术操作。 2、化学合成线(PGA、PGLA、PLA):采用现化化学技术制成的一种高分子线型材料,经抽线、涂层等工艺制成,一般60-90天内吸收,吸收稳定。如果是生产工艺的原因,有其他不可降解的化学成分,则吸收不完全。 3、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取材于特种动物獭狸肌腱部位,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备了胶原蛋白应有的特性;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缝合线。具有吸收完全、抗拉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促进细胞生长等等。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15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不可吸收线 即不能够被组织吸收的缝合线,所以缝合后需要拆线。具体拆线时间因缝合部位及伤口和患者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当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异常情况时: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遇有下列情况,应延迟拆线: 1.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 2.无菌性; 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 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 5.易于操作; 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 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 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 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 3.无菌性; 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 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 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 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 "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

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 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在缝线吸收过程的第一阶段,抗张强度呈线性渐进性减弱,此现象出现在术后开始几周内。第二阶段常与第一阶段相重叠,最终缝线基本消失。 不可吸收性缝线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其适用范围如下: 皮肤缝合,伤口愈合后即应拆除; 体腔内的缝合,将长留于组织内; 适用于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用于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暂时性装置。 各种缝合材料介绍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外科羊肠线:可分为昔通肠线和铬化肠线。两者均由高度纯化的胶原加工而成。外科肠线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线的类型、组织类型、组织状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外科肠线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但

医用缝合线综述

医用缝合线综述 摘要:本文从医用缝合线的发展开始,主要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线材料性能要求,以及缝合线的最新类型和相关的加工等。同时简要介绍了改性研究的相关方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缝合线,性能,类型,加工改性 1、引言 人类使用材料来缝合伤口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手术缝合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已知最古老的缝合是在公元前1100年的木乃伊身上。对伤口缝合和使用缝合材料的第一个详细书面记载则来自于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圣人和医师苏胥如塔。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和后来罗马的奥卢斯·科尼利厄斯·塞尔苏斯描述了基本的缝合技术。第一次描述肠道缝合的是2世纪的罗马医生盖伦,也有人认为是10世纪的安达卢西亚外科医生宰赫拉威。据记载,一次宰赫拉威鲁特琴的琴弦被一只猴子吞掉,他由此发现了肠线可吸收的性质,从此之后就开始制造医用羊肠线。约瑟夫·利斯特引入了缝合技术的巨大变革,他提倡对所有的缝合线进行常规消毒。下一次大飞跃发生在20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制成了第一根合成线,众多的吸收和非吸收性合成线由此迅速的发展出来。第一根合成线在1931年由聚乙烯醇(PVA)制成。20世纪50年代开发了聚酯线,后来发展出针对羊肠线和聚酯的辐射灭菌。60年代发现了聚乙醇酸,70年代它被用于缝合线的制造。现在,大部分的缝合线是用聚合物纤维制作的。 2、缝合线的分类 医用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人体手术缝合的线型材料,数千年中,不同材料的缝合线材料被使用、和争论。 从材质发展来看其发展史,经历了:丝线、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单纤体和多纤体;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分为天然缝合线(动物肌腱缝线、羊肠线、蚕丝和棉花丝线)和人造缝合线(尼龙、聚乙烯、聚丙烯、PGA、不锈钢丝和金属钽丝)两种;从吸收性来看,经历了:非吸收缝合线和可吸收缝合线; 使用非吸收缝合线缝合表皮,尤其是面部皮肤,会留下疤痕。对于内脏器官的缝合,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显得尤为重要,它避免了二次开刀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伤口的感染机会,同时也加快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各类外科手术中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作者:张蕾 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6年第9期 ■ 特约撰稿人/ 张蕾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免不了要受到一些由器物造成的开放性创伤,依伤口大小和 严重程度而异,我们可以选择包扎,也可以选择缝合。缝合,这个古老的封闭伤口、联结组织 的方法,在现代外科的临床医学实践中依然是医生普遍选择的方式。而缝合线的使用,更让人 类的外科医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国最早的外科缝合线——桑皮线 早在5 5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埃及人已经发现并利用棉花的纤维、马的鬃毛等对伤口进 行缝合(图1);我国古代相关典籍中也有先人用亚麻、头发、猪鬃等缝合的记录;古印第安 人还有用大蚂蚁头咬合伤口来进行缝合的记录(图2)。上述种种,都是人们在当时有限条件 下对各种缝合材料的原始开发和应用。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类使用缝合线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 到5 000年前的古代埃及,当时制作法老的木乃伊就利用了缝合技术。而第一个使用缝合材料 进行手术的记载来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医者苏胥如塔。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创造出了许多可行的外科手术方法和材料。医生们在继承和发扬古人 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切开引流、麻醉、清创缝合、截指、肠吻合、兔唇修补等 手术方法和应用器材,在人类外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创缝合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的开放性损伤。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酒清理创伤的记载;《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记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 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这 是世界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肠吻合手术记录。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医者对缝合伤口的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 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医治效果。

可吸收缝合线简介(仅限借鉴)

可吸收缝合线简介 一、缝合线简介 医用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人体手术缝合的线型材料,根据生物降解性能,可分为非吸收缝合线(金属线、棉线、聚酯、聚丙烯等)和可吸收缝合线(羊肠线、聚乙交酯等);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单股和多股;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分为天然缝合线(动物肌腱缝线、羊肠线、蚕丝和棉花丝线)和人工合成缝合线(尼龙、聚乙烯、聚丙烯、PGA、不锈钢丝和金属钽丝);根据医生手法,还可分为普通线和倒刺线。 天然可吸收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由于天然肠线有抗原性、组织反应较强以及收速率难测等缺点,人们致力于研制人工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主要包括聚乳酸(PLA)缝合线、聚乙醇酸(PGA)缝合线、聚乳酸乙醇酸酯(PLGA)缝合线、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缝合线等,应用范围广泛,从胸腹部伤口缝合以至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等。 二、HS产品优势 PPDO可吸收缝合线是由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材料纺制而成的一种单股结构可吸收缝合线,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是目前唯一可提供最长伤口支持时间的可吸收缝合线,是医用缝合材料领域的新产品。 1. 单丝结构表面光滑圆顺,克服了编织结构缝合线表面磨擦系数大而导致缝合时易损伤组织的缺点;穿透性强,能顺滑穿透组织,使组织准确对合,不造成损伤。最适宜采用连续缝合技术的手术。 2. 单丝结构在缝线材料上避免了细菌的栖身,消除了因缝线而引起的感染。 3. 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抗拉强度大,对伤口的支持力时间长,在组织中保持的强度比其它可吸收缝合线大一倍,手术四周后仍保持原强度的50%以上。这一特性使它最适用于愈合较慢组织的缝合,如筋膜闭合、骨科、腹部缝合以及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肥胖患者的手术。 仅供借鉴# 1

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及发展

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与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特点,并介绍了人体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性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全面了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用塑料;医疗器械;生物可降解材料;缝合线;人体组织工程材料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ypes of 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wer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were also involved. Degradable organisms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al field.111e materials can be usedas medical suture,bonesetting material,body tissue rebuilding material ,medical paper,wounddressing and so on Keywords: medical plastics; medical equipment; biological degradability material,medical suture,bod y tissue rebulding material 一、医用高分子材料历史 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4个阶段 第1阶段:时间大约是7千年前至19世纪中叶,是被动地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大漆及其制品、蚕丝及织物、麻、棉、羊皮、羊毛、纸、桐油等。 第2阶段:从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20年代,是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改性,从而研制新材料阶段。在这阶段中,人类首次研制出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树脂)。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硫化橡胶,赛璐珞(硝基纤维素脂)、硝基纤维素酯,人造丝、纤维素粘胶丝、酚醛树脂清漆和电木等。 第3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类大量研制新合成高分子材料阶段。在这一阶段,“高分子科学”概念已经诞生,大批高分子化学家投入到新聚合物的合成和新材料开发的研究领域。从而导致了至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大批通用高分子材料的诞生。例如顺丁、丁苯、丁纳等合成橡胶的出现;尼龙66、聚酯(PET)、聚丙烯腈等合成纤维的出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杂环高分子等塑料和树脂的出现。 第4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人类对高分子材料大普及、大扩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对上述聚合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聚合物生产的价格更为低廉,从而使高分子材料渗透到国民经济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使高分子材料成为了人类社会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之后的第3大材料。 二、医用高分子材料种类 塑料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材料,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既可制成一次性医疗器械如点滴瓶、注射器等,又能用于非一次性医疗设备如计量器、外科仪器等,医用塑料领域是目前塑料工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根据实际应用,医用塑料材料大致分为制作人工脏器、修复人体缺陷和制作医疗器械三大类。

医用缝线小知识

医用缝线可分吸收性和非吸收性两大类 1吸收性缝线: 羊肠线:为单股分铬制和素制两种,由羊肠黏膜下层或牛的浆膜层制成.体内吸收时间为15-20天以细胞和组织蛋白为媒介而被吸收.型号有1、2、1-0、2-0、3-0、4-0、5-0等.此种比较常用. 2非吸收性缝线: 1)丝线:由蚕丝制成,是组织反应最明显的缝线.常用号型有1、4、7、10。 2)尼龙线:由尼龙丝制成.分单股和编织两种. 3)编织涤纶线:由涤纶丝制成. 4)聚丙烯缝线:俗称滑线.为单股,是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5)金属缝线:有钢丝,银丝,钛丝. 你所说的缝线属于非吸收缝线,手术缝线的选择应根据缝合组织愈合性质及缝线材料的物理,生物特性选择相应的缝线. 1皮肤:其缝线和外界接触,易受到细菌污染,多股缝线会给细菌潜藏机会,因此皮肤缝线应选用单股线为理想。常用丝线.为减少瘢痕也可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2筋膜:最坚实的组织,愈合非常慢,常需几个月,宜选用粗细适度的非吸收缝线,如丝线、尼龙线、涤纶线. 3腹膜:愈合很快,最好选用吸收性缝线,但多数选用丝线.

4胃肠道:1)口及咽部的伤口,张力小且愈合很快,可选用吸收缝线或一些较细的非吸收线.2)食道黏膜愈合较缓慢,且缝合较困难,宜选用丝线.3)胃黏膜愈合较快,一般2-3周愈合完好,因此宜选用可吸收线缝合黏膜,丝质线缝合肌层和浆膜层.4)小肠,结肠伤口愈合速度和胃相似.缝线选用同胃.5)直肠伤口愈合缓慢,且有污染的可能,因此宜选用可吸收线,缝线吸收后不留细菌迁移管道.5胆道系统:胆囊.胆总管伤口愈合较快,因有液体存在,若接触到缝线之类异物会形成沉淀或结晶,因此宜选用可吸收线,以免形成结石. 6泌尿系统:尿道伤口愈合很快,膀胱伤口愈合亦快14天内愈合完好.因有尿液存在,因此宜选用可吸收线. 7呼吸系统:气管和支气管残端愈合很差,应选用非吸收线,如丝线.8心血管系统:宜选用较细的丝质线,聚质线或聚丙烯线. 9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等愈合很快,一般选用可吸收线,如羊肠线。 10肌腱、骨骼:肌腱愈合很慢,应选用牢固缝线,如聚丙烯、尼龙线、较粗的丝质线等。骨骼缝合宜选用金属缝线。 11眼部:眼肌结膜及巩膜有丰富的血管供应,伤口愈合较快,5-7天即可拆线。角膜无血管组织,全层角膜受伤愈合较慢,一般需3周以上。眼部缝线一般选用丝质线。近年来合成的可吸收线应用广泛。12女性生殖器:为潜在污染部位,应选用可吸收线。 以上参照现代手术室护理学

手术缝合线

手术缝合线 R.S.Kumar;S.Sundaresan;宫庆双 【摘要】手术缝合线是在损伤或手术后用以保持身体组织不分离的一种医疗用品.缝合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有不同形状、尺寸和材料的产品.材料方面,缝合线起初的来源有植物(如亚麻、汉麻和棉花等)和动物(如毛发、肌腱、血管、肌肉条和神经,以及蚕丝、羊肠线等).阐述了有关手术缝合线的类型、性能和材料,及其光明前景. 【期刊名称】《国际纺织导报》 【年(卷),期】2014(042)011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手术缝合线;类型;性能;材料 【作者】R.S.Kumar;S.Sundaresan;宫庆双 【作者单位】Kumaraguru技术学院(印度);Kumaraguru技术学院(印度); 【正文语种】中文 1 缝合线类型 缝合线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材料做成的单股缝合线; ——多种单股缝合线加捻或编织形成的多股缝合线。 多股缝合线通常都进行了覆膜,消除了凹凸的表面,因此穿过组织时更平滑,且不

会影响结头的安全性。涂层多股缝合线不及单股缝合线坚硬,但韧性较好,且涂层限制了毛细现象。 2 原料分类 缝合线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缝合线;天然或人工合成缝合线;多股或单股缝合线等。 有许多公司生产缝合线,但只有Ethican、Syneture和Look公司生产的缝合线可用于皮肤外科手术。很多生产商(如 Delasco和Look公司)生产 20.34、22.86 和25.40 cm长度规格的缝合线,因为这些较短长度的缝合线价格便宜,它们主要适用于缝合活组织伤口或小伤口。 3 可吸收缝合线的材料 可吸收缝合线是根据其在植入机体后60 d内抗张强度有损失来定义的。其主要用于埋藏缝术,用以缝合真皮和皮下组织,减轻伤口处的张力。用于可吸收缝合线的唯一天然材料是羊肠线,人工可吸收多股缝合线的材料有聚乙醇酸(Dexon、Syneture公司)和聚乳糖910(Vicryl、Ethicon 公司),单股缝合线的材料有聚二氧六环酮(PDS、Ethicon 公司)、聚三甲基碳酸酯(Maxon、Syneture公司)、聚卡普隆(Monocryl、Ethicon公司)、糖酸聚合物631(Biosyn、Syneture公司)和Polyglytone 6211(Caprosyn、Syneture公司)等(表1)。 4 缝合线性能 了解可作为缝合线材料的性能对正确选择缝合线非常重要(表2)。没有一种缝合线可满足缝合线的全部性能要求。最佳的缝合线应容易操作、抗张强度大和能保持线结牢固等,对生物组织的反应程度最小,且材料能抵制感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塑性,以适应伤口的肿胀变化。当然,还要优先考虑成本问题。尽管许多新材料已经不同程度地拥有上述性能,但仍没有一种是最理想的,因此使用时需适当地做出妥协。

伤口缝合的变迁

伤口缝合的变迁 展开全文 2016-01-15 00:03:06 动作片电影的主人公经常是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永远不死,完美英雄无所不能。但英雄也经常受伤,除了科幻类的伤口能自愈外,大都还得自己包扎伤口。最令人心惊肉跳的镜头是美国电影《第一滴血》中兰博用军用丝线自己缝合臂上伤口的场景。 一生中有许多人会有伤口缝合的经历。远古的时候,狩猎、战争都会造成伤害,伤口缝合不可避免。那么,以前又都用什么来缝合伤口呢?缝合线又经历了怎样的演进过程呢? 伤口缝合线属于生物医用材料的一种,总的来看,按成分性质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人类外科使用的缝合线在最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天然材质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把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当做缝合材料,这些棉花纤维、马鬃等则可称得上是最原始的生物医用材料。我国古代的史书中也有用麻纤维做缝合线、用棉布包扎伤口和止血的记录。 现代医用缝合线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按其可否被吸收分为两大类,即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最早的、也是当时唯一的可吸收缝合线是肠线,诞生于公元前1800年的埃及亚历山大,但真正提出肠线概念是在公元前150年。而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则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同一时期医生常用的不可吸收缝线为丝线。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大,外科医生对缝线的张力、操作性和吸收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天然材料的缝合线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外科缝线逐渐进入了人工合成时期。1934年美国首次出现了关于壳聚糖工业制备的专利,并在

1941年制备出了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至此,手术缝合线便向着合成新型聚合体材料的方向发展。方向也有两个:可吸收和不可吸收。 1962年,美国Cyananid公司以PGA为原料,成功地研制出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合线,并在1970年实现商业化,商品名为Dexon,成为世界上第一根化学合成的可吸收缝合线。据美国的统计,在随后的几十年发展中,可吸收缝合线逐渐占到了整个可吸收材料市场的95%。 随后,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取得了重大进展,聚乳酸、PHB等材料相继出现,中国也在1991年研制成功甲壳素医用缝合线。这期间,相继问世的不可吸收缝合线有尼龙线、涤纶线、聚酯线、聚丙烯线及聚乙烯线等,部分不可吸收人工合成材料由于它不吸收、打结困难、易脱结等,正逐渐被经过灭菌处理、可吸收线所取代。同时,缝合线的结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1983年Buckall实验证明,多丝结构的缝合线要比单丝尼龙线更容易感染。于是20世纪末期以后,虽然缝合线市场上是单丝型、编织型和捻合型并存,但前两者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科医生的认可,并不断产生新型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医用缝合线主要有丝线、羊肠线和PGA类可吸收线,趋势是可吸收合成缝合线最终将取代丝线和肠线。 对于瘢痕体质的人来说,进行手术时即使用最好的缝合线,也难免在切口两侧留下针眼痕迹。为了迎合爱美人士,一些美容院宣称,在美容外科中,临床的缝合法正逐渐被医用胶粘所替代。若果真如此,不知是福音还是悲哀了!

外科缝合材料简单了解

外科手术常用缝合材料种类、性质及用途 在实验和临床外科中,缝线一词系指用于结扎血管或对合组织的任何线性材料。医生使用材料来关闭伤口至少已经有4000年的历史了。公元前10世纪,南美人曾经使用大黑蚁将伤口边缘咬在一起,并随后扭断蚁身而将其下颚和头部留在伤口上。古希腊时期的医生曾经使用金属丝缝合伤口;东非部落的人们也曾使用动物的肌腱结扎血管。古埃及时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缝合材料。公元前150年,Galen提出了“肠线”的概念,但真正的经过灭菌处理的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同一时期医生常用的不可吸收缝线为丝线。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医学高度发展,人们对所使用的缝合线的要求日益提高, 理想的缝合线应能满足如下条件:具有抗微生物性能,加快伤口的愈合,简化外科手术;手感好,强度高,具有好的柔韧性、弹性、打结性及持结性;不易纠缠医用橡皮手套,不因浪费时间而使手术繁琐;其原料不应因接头的紧密结合而磨损;伤口愈合,线从皮肤中抽出时无拉力,为接头的安全不需额外加长缝合线的长度;缝合线不易断,且适应于机体组织的需要;截面直径尽可能最小,使其在机体组织上只有较小的反应,甚至没有反应;可预测的吸收性;可忽略的毒性,易染色,耐消毒,易灭菌处理;制作方便,价格低廉,能大量生产。但目前要使一种缝合材料同时满足上述各种要求难道较大,也是不现实的,这些要求对缝合线原料来说,是一种挑战。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缝线品种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种类的缝线就成为医护人员经常要面临的问题。 完全理想的缝合材料目前是没有的,但是当前所使用的缝合材料,各自都具有 其本身的优良特性。缝合材料应该在活组织内具有足够的缝合创伤的张力强度,对组织刺激性很小,应该是非电解质、毛细管性质、变态反应和非致癌物质、结应该确实、不易滑脱。容易灭菌,灭菌时不变性,不受腐蚀。无毒性,不能隐藏细菌,使其生长繁殖,理想的可吸收缝线应该在创伤愈合后30~60天内吸收,被包埋的缝线没有术后并发症。

医用手术缝合线的研究应用现状

医用手术缝合线的研究应用现状 赵静娜 【摘要】介绍了医用手术缝合线的发展、分类与应用及其纺制方法和后处理等,着重分析了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并举出了手术缝合线研究使 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期刊名称】《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8(023)002 【总页数】4页(P26-29) 【关键词】缝合线;发展史;分类与应用;后处理 【作者】赵静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医用手术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伤口愈合、组织结扎和组织固定的无菌线[1-3],对伤 口的初期愈合有很重要的作用,理想的缝合线不应带给受伤后愈合的组织以凹陷、裂口、血凝块及细菌粘附,并能满足如下条件[4-9]:强度高且保留率与组织愈合 同步,良好的柔韧性、弹性、操作性、打结性及持结性;一定的延伸性以适应伤口组织水肿,伤口愈合后能恢复原状;横截面直径尽可能最小,尽可能减少组织反应;适应于皮肤的需要,加快伤口愈合;无毒性,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另外,对于不

可吸收缝合线,要求伤口愈合后抽线时,尽量无拉力;可吸收缝合线要有一定的组织适应性,在伤口愈合后能迅速被机体完全吸收。本文主要综述缝合线的发展、分类与应用及其纺制方法、后处理等,着重分析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缝合线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1 手术缝合线的应用发展史 伤口缝合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外科手术,其发展简史见表1。 表1 手术缝合的发展简史[10-13]历史时期缝合材料4000多年前用大黑蚁咬合伤口边缘古希腊时期金属丝、动物肌腱古埃及时代以后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公元前1800年埃及肠线公元前150年肠线、丝线19世纪末经过灭菌处理、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20世纪50年代后尼龙线、涤纶线、PGA、PLGA等20世纪60年代新开发了胶原纤维20世纪70年代新开发了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纤维20世纪80年代新开发了海藻酸盐纤维近年来智能缝合线、抗菌外科缝合线、带倒钩缝合线等 从上表可以看出,手术缝合线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上处于天然材质时期,此后进入了合成材料发展时期,尤其是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及近年来各种高性能缝合线的开发和应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外科手术的质量。 2 手术缝合线的分类及应用 缝合线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原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缝合线有:天然多糖(棉线)、天然多肽(羊肠线、胶原线、蚕丝)、细菌聚酯等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缝合线有:聚酸酐、聚原磷脂及聚已交酯(PGA)纤维、已交酯-丙交酯共聚(PGLA)纤维等;金属材料有:不锈钢缝合线、银线、钛线。 按结构可分为:单丝、复丝、捻合线、加捻线等。根据生物降解性能又可分为可吸收缝合线和不可吸收缝合线[6,8,11]。可吸收缝合线在身体组织内可以降解成

简要论述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简要论述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目前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 域之一,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外科手术中。本文简要论述了几种天然及人工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状况,列举了相关的应用实例,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生物材料;生物降解;临床治疗 1. 引言 1.1生物医学材料介绍 生物医学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通常是按材料属性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金属与合金材料、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等)、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用途,这些材料又可以分为生物惰性、生物活性或生物降解材料。 现在各种不同类别的生物医学材料制成产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的增多、疑难疾病患者的增加和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2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介绍 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生物材料的一种,是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材料结合的产物,它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外科和整形外科等需要内缝合的手术中。它既能为机体提供暂时的支架或屏障,又能在完成使命后,通过降解成为机体可吸收的物质而消除,避免体内因长期存在外来异物而产生炎症反应及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因而在医学及动物医学上,它与其它手术缝合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吸收型植入材料。 1.3我国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人们正在寻找新的性能优良的材料,改进生产技术,以使其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现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聚乙交酯、聚乳酸酯等材料的合成及体外降解和动物实验,尚有不少关键技术有待解决。我国需要加快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理想的手术缝合线应满足下列条件:(1)可以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2)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如适当的机械强度、延伸度、柔软性和弹性回复、湿润强度和摩擦系数;(3)缝合、打结时操作方便,作结后持结性能良好;(4)缝合线在体内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强度; (5)对机体组织有适应性,不致因异物反应而发生炎症;(6)能在人体内部自行分解后被吸收或排出体外,可预测的吸收性; (7)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制作容易,价廉易得[2]。 可吸收缝合线可分为天然可吸收缝合线和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前者主要有羊肠线、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甲壳素及壳聚糖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等,后者主要有聚乙交酯类缝合线、聚乳酸类可吸收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缝合线等。 2.1天然可吸收缝合线 2.1.1羊肠线 所有天然可吸收缝合线中,羊肠线是最传统的一种,它取自羊肠黏膜下层的黏膜加工而成。在体内的降解和吸收主要取决于给巨嗜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的组织蛋白酶的存在情况。 羊肠线至今仍是一般体内缝合线的材料,它来源广阔且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但它存在柔韧性差,组织反应大,在消化液和感染环境下抗张强度耗损快等缺点。为解决这些缺点,人们制作了掺有交联剂铬制成的铬肠线以及加碘制成的碘肠线,前者可增加羊肠线的抗张强度和延长维持应力时间,后者有减少切口感染率的可能,但两者均未能完全避免羊肠线的上述缺点。 2.1.2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线胶原是从动物骨骼、筋腿中经浸煮、水解等多道工序提炼,再经过加捻和交联剂的作用而制成的。胶原医用手术缝合线的研制,取决于胶原的性质。应力一应变试验表明,天然胶原表现出弹性态和粘弹态两个阶段的力学行为;并且,胶原的抗原性相当低,具有天然可降解性,并能促进细胞生长。胶原的这些性质使它能够成功地用来制备医用手术缝合线[3]。 用胶原纤维制作的可吸收缝合线有以下优点:1.可塑性好,能加工成各种形状。2.成纤性能好。挤压成形经拉伸后有一定的强度。3.其制品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机体后无不良反应,无毒性,能被机体吸收[4]。 2.1.3 甲壳素、壳聚糖 目前,甲壳素缝合线的制作技术已较为成熟,一般采用湿法纺丝工艺,通过选择不同溶剂,凝固剂,改进纺丝和后处理工艺,可制备出多种型号且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可吸收甲壳素缝合线。 甲壳素缝合线具有众多独特的优点:1.人体耐受性良好;2.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疤痕小;3.强度和柔韧性适中,表面摩擦系数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