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元代文学的发展

元代文学的发展

元代文学的发展
元代文学的发展

元代文学概况

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元代文学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突出标志就是自元代文学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而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同时,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由“温柔敦厚”而转向“自然酣畅”的历史性新变化。因此,我们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历程中,元代文学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期:即新兴的通俗的戏剧小说开始取代传统的典雅的诗文词赋的正宗地位,从此,叙事性文学逐渐成为文坛创作的主流。

一、元曲

在元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剧曲和抒情体的散曲。元曲是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剧曲包括杂剧和南戏,其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一)、剧曲----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兴盛一时,主要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都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艺的发展、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以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元代以前的诸种歌舞伎艺,尤其是宋、金以来戏剧事业本身的进步,为元杂剧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艺术实践。4、最高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爱好和提倡,鼓励了元杂剧的发展。4、也是最主要的,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沦落下层,成为剧本的创作者,他们的直接介入,大大提高了元杂剧的艺术品位,这是元杂剧得以繁盛的根本保证。

元杂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元杂剧的黄金时期。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元杂剧前期大家纷出,佳作叠现。产生出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杰出的戏剧家王实甫、马致远、白朴,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杨显之、纪君祥、石君宝等。他们创作出了《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等优秀的剧作。后期是元杂剧由鼎盛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除少数作品成就较高外,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如前期。后期的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郑光祖)、《两世姻缘》(乔吉)等。

还需指出的是,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第一次把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并列,而现在大家公认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另外,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是四大悲愤和四大爱情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南戏是南戏文、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的。它是用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是明清传奇的前身。南戏的形式至元末基本定型,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有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和尚不能确定作者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其中《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南戏之祖”。

(二)、散曲

散曲作为元代韵文的主体,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合着

乐曲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在元代又被称为乐府。在体式上,散曲大体上可以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所谓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单曲,即每首由一曲组成;套数又称散套,是连贯成套的曲子,每首由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组成。

元代散曲的发展也以元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作者中最有成就的仍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人。他们的作品真率爽朗,风格浑朴自然,带有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最能体现散曲通俗化、口语化的本色。其中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冠。

后期元曲作家的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的临安,此时出现了许多专写散曲的作家,较为著名的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含蓄凝练,风格清雅典丽,格律谨严,辞藻雕琢,逐渐脱离了前期俚俗生动、质朴坦率的风格,体现了元代散曲由通俗化向文人化发展的趋势。

二、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

与元曲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俗文学的另一重要样式――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在继承唐宋以来说话伎艺的基础上,元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元代话本与宋代话本之间区别很小,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所以一般统称为“宋元话本”。元代的话本小说有两种: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所谓“小说”和“讲史”,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讲史话本”通称平话,又称评话,大多是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宋元讲史话本一般篇幅较长,分卷分目,文字质朴浅拙,情节生动曲折,有虚有实,成为后来长篇白话章回小说的发端。如讲经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就对《西游记》的成书着有直接影响。

宋元话本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样式,并为明代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的出现开了先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诗文创作

相对于戏剧、小说创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言,元代正统的诗文创作要逊色许多。元代的诗文作品很少有爱国热情的宣泄,更多地是在感叹世事和歌咏隐逸,并在其中抒发自己的彷徨苦闷,带有浓厚的悲情与幻灭之感。

元代前期的诗、词、散文,主要作家,在北方,除元好问外,重要作家还有刘因、姚燧、卢挚等;南方主要是由宋入元的赵孟頫、戴表元、邓牧等。

元代中期,随着元仁宗延祐初年科举制度的恢复,诗文创作也活跃起来,出现了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等所谓“元诗四大家”。

元代后期,主要诗人有王冕、杨维桢等。其中,杨维桢的诗号称“铁崖体”,标新领异,别具一格,他的诗想象奇崛,气势飞动,与李贺的诗风一脉相承。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

关汉卿,字汉卿,名不详,,号已斋,又作一斋。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戏剧家,被后世称为杂剧之祖。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1958年,在他的戏剧创作700周年之际,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各国人民的纪念。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今存18种,现在全部收入《关汉卿戏曲集》中。

18种杂剧从题材内容讲大致可分为三类: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

从题材上讲,这类作品多属于公案剧。代表作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其中《窦娥冤》是关汉卿整个杂剧创作的代表作。

2、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的作品。

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于儿女风情剧,大都充满喜剧气氛。作品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等。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关剧中著名的喜剧代表作。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同著名悲剧《窦娥冤》同属关汉卿的重要代表作。

剧写汴梁妓女宋引章急于从良,但她年轻幼稚、贪图富贵,禁不住纨绔子弟周舍虚情假义、甜言蜜语的哄骗,不顾同行姐妹赵盼儿的苦苦劝阻,抛弃了原来与他有婚约的忠厚秀才安秀实,嫁给了周舍。而周舍原本是个喜新厌旧、惯于玩弄妇女的花花公子,婚后宋引章被朝打暮骂,几乎被活活折磨死,只好写信求救于赵盼儿。赵盼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针对周舍好色的本性,她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带上结婚的财物,找到周舍,假说自己要嫁给他,但他必须休了宋引章,赵盼儿的美丽,使得周舍欢天喜地,于是写了休书休了宋引章,结果既没娶到赵盼儿,又使宋引章逃出了虎口,弄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后经太守审理,宋引章与安秀实团圆。

剧本成功塑造了妓女赵盼儿的感人形象,她与窦娥一样,有着同样的反抗精神、但个性却迥然不同。

3、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类作品从题材上讲属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以三国故事为题材。写关羽应东吴鲁肃之邀,只身赴吴国赴宴的故事。当鲁肃在宴会上提出要索还荆州时,关羽愤然而起,说:从汉高祖到汉皇叔(刘备)乃是一脉相承的正宗,因而也只有“俺哥哥”才是“汉家基业”的合法继承人,绝不容他人染指。

在元代舞台上如此大张旗鼓地一字一句地突出一个“汉”字,显然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意在借古喻今,关汉卿借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维护汉家气节的大义凛然的坚定立场,不啻是对现实斗争的呼唤,也不难想见,肯定会引起深受民族压迫的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窦娥冤》故事的本事及窦娥的性格特征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1、《窦娥冤》故事的本事

《窦娥冤》是从我国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这个故事的记载见于汉刘向的《说苑》和晋干宝的《搜神记》及《汉书·于定国传》中。《汉书·于定国传》中记载得较为详细,说的是于定国的父亲于公在东海郡当狱吏时,郡里有个寡妇,很孝顺婆婆,为侍奉婆婆,她矢志不嫁,婆婆于是自缢而死,她的小姑因此诬陷她杀人,把她告到官府,审理案件的官也不详察,就冤判了她死刑,于公对此力争,最后却没能为她翻案。寡妇死后,东海郡大旱三年,新来郡守听了于公的话后,洗刷了孝妇罪名,天上立即下起大雨。《窦娥冤》吸取了这个故事的外壳,概括了更多、更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先是通过平民女子窦娥先遭遇高利贷、夫权、神权和政权的迫害含冤屈死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吏的草菅人命,后又通过鬼魂复仇,表现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此,它虽然取自历史传说,却反映的是元代的社会现实。

2、窦娥形象的性格特征。

首先,窦娥具有坚强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反抗经历了一个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抗争的发

展过程。窦娥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不幸,但她默默地忍受着,她开始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认为“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她不怨天不尤人,对生活也不再抱任何幻想,只把希望寄托于渺茫的来世,她以“贞节”与“孝道”的观念作为约束自己身心言行的信条,又以“节”、“孝”来作为自身防卫的武器,甘愿屈服于夫权、神权和礼教的约束,只希望服侍婆婆,孤若伶丁地渡过一生。但是邪恶和不幸却不放过她,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宁静的生活。辛酸的经历,磨炼出她的坚强性格,严酷的现实又培养出她的反抗精神。她终于迈出了由安于命运到与命运的抗争的勇敢的一步。她的反抗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张家父子的逼婚上,当然此时窦娥的反抗,还只是为争个贞洁之名,只能以贞洁作为自己的反抗武器,在同张驴父子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不断得到发展,性格由内里刚强开始转向外露的反抗,她最初只是对引狼入室的婆婆埋怨、不满,后来才发展到张驴儿再三纠缠她时,她一把推倒无耻的张驴儿,同邪恶势力展开了正面交锋。正因为如此,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罪名来威胁他时,她毫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要同张驴儿一起去见官,宁愿“官休”,也决不向张驴儿低头,但此时的窦娥还是太善良也太天真了,她满以为“明如镜,清似水”的官府会公正执法,却不料太守桃杌却是个昏官,在桃杌太守的严刑栲打下,她终于看清了官府贪赃枉法、草官人命的真正本质,这使她的反抗性格又向前发展了一步,终于喊出了“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正义呼声。刑场上,她的反抗精神达到了顶峰,她面对天地间那个被邪恶势力主宰的世界,发出了愤怒的控诉,这就是[端正好]和著名的[滚绣球]两支曲子:

[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时,窦娥满腔的怨恨如火山一样爆发了,从官府到天地鬼神,全被她咒到了。悲愤已极的她发下三大誓愿:死后要血溅白绫而不落地下、六月降雪、大旱三年。当然,这种誓愿,在现实生活里肯定是不会实现的,但作者却让它实现了,作者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窦娥坚强不屈的性格,表现出了极其强烈,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使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威力!

其次,窦娥除了坚强的反抗精神之外,还具有善良的性格。她的善良集中表现为对婆母的孝顺:她起先宁死也不招认所谓“药死公公”的“罪名”,而当昏官要打她婆母时,为使婆母免遭毒刑,她又勇敢地招认了这一强加给她的罪名,这里她的善良已不仅是一般的孝顺,而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甚至在押赴刑场时,她怕婆母看见了伤心,还苦苦哀求刽子手押她走后街,直到死后,她的冤魂还要求父亲对婆婆多加照顾。这种反抗精神和善良性格的和谐统一,使窦娥形象显得血肉丰满,感人至深。

作品通过窦娥这一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它的主题,那就是:揭露元代社会法制黑暗、纲纪松驰、官吏昏庸、流氓横行的现实,同时歌颂下层人民的反抗和斗争。

《西厢记》的主题及人物形象

《西厢记》,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明末作家王世贞称《西厢记》是北曲的“压卷”之作,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则誉其为“天下夺魁”之作,代表了元代爱情剧的最高水准,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向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据记载,他曾写了14部杂剧,现在全本流

传下来的有《西厢记》、《丽春堂》(全名《四丞相歌舞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西厢记》。

《西厢记》的主题,《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一折(第二本五折),是一个连本戏。

有人认为《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门阀制度:因为张生是个穷书生,莺莺是相国千金,门第悬殊,他们的爱情障碍是门第观念造成的,他们敢于私自结合,说明这部戏是反门第观念的。这种说法,初听似乎有理,仔细推敲则有疑问。论门第,张生家世并不低,他自称“先人曾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礼部尚书的官品很高。若论家世,郑恒的父亲也是礼部尚书,张生与郑恒半斤八两;若论仪表才学,张生风度翩翩,饱读诗书,郑恒则胸无点墨,庸俗不堪。老夫人没有理由瞧不起他那么,老夫人为什么反对这桩婚事呢?原因在于,顽固的封建道德在支配着她:崔相国生前订下莺莺与郑恒的婚约,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违背的。

后来她向张生赖婚,也是以此为理由的:“先生纵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西厢记》结尾处,听了郑恒造谣说张生另娶,老夫的一番表白最能说明她内心的真实活动:“谁想张生负了俺家,去卫尚书家做女婿去。今日不负老相公遗言,还招郑恒为婿。”她耿耿于怀的仍是“不负老相公遗言”,可见,这才是她一再赖婚的真实原因。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说它反对门第观念也罢,说它反对封建道德也罢,都不是最本质的总结。最本质的问题是,儿女的婚姻究竟由谁决定?是父母之命,还是自己?这才是问题的要害。王实甫在全剧结尾处大胆地提出了一个理想:“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在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反对“父母之命”的思想并不罕见,但以如此艺术的语言将这一思想表达得如此清楚,锋芒所指如此明确,王实甫是首创。因此,他热情地歌颂崔莺莺、张生为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和对封建家长的反抗,其思想锋芒确实咄咄逼人。

简言之,《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崔、张的爱情纠葛,热情地歌颂了古代青年为追求纯真爱情和自主婚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对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公开的抨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这就是它积极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人物形象分析

崔莺莺

莺莺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子形象之一,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

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她既是一个温柔美丽的相国小姐,又是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一方面,作为青春萌动的少女,她对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有发自内心的渴求,对张生的爱是相当热情、相当自觉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名门闺秀,她又受过严格的封建教养,有时显得优柔寡断、言行不一。可以说,正是情爱意志与道德理念的冲突酿成了崔莺莺的矛盾性格。

这种性格上的矛盾,首先表现在自由的爱情生活追求上的表里不一。

莺莺生活在一个严酷的环境里,红娘的话很说明问题:“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雪之操。内无应门三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得辄入中堂。”然而封建家长如此严格的管束,并没能禁锢她对爱情的渴望,恰恰成为她对张生一见钟情的条件。当她在佛殿于张生邂逅相遇后,便接二连三向封建礼教挑战,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

但莺莺走上与张生结亲的决定性一步,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尽管她深受着张珙,但她不敢贸然违背从小所受到的严格教育。她热烈地盼望着读到张生通过红娘传来的书简,

可是,当红娘把书简拿给她时,她又拿出小姐的派头,声色俱厉地责骂红娘:“小贱人,这东西那里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来戏弄我?我……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第三本第二折)她约张生幽会,当张生践约而来时,她却拿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面孔,兜头给了张生一盆冷水:“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夜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第三本第三折)闹了个不欢而散。莺莺这番表演,充分地说明,这位贵族小姐要走上背叛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婚姻的道路,要克服封建意识在心灵深处所留下的障碍,是多么的困难和曲折。

另外,对张生的进京赶考,莺莺也是矛盾的。她一方面希望张生能够一举得中,同时又怕她得中。她之所以希望得中,是因为老夫人向张生下了最后通牒:“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婿。你明日便上朝应取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第四本第二折)这对张生是个刁难,对莺莺更是严重的威胁。因为张生一旦不能考取,他们的婚姻便成泡影;而张生金榜题名,又很可能抛弃她,即使不抛弃她,张生也可以再娶一个甚或几个妻子,这对莺莺同样是悲剧。所以,在“长亭送别”时,莺莺对张生反复叮咛:“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不要说什么“金榜无名誓不归”你要给我常常来信,不要一去无消息,“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千万要记住:“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第四本第三折)。这些集中体现了她的担忧。

可以说,莺莺的担忧不只是属于她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贵族妇女阶层。这个阶层的妇女几乎不可能得到纯真的爱情,因为她们的婚姻不仅要以家族利益为基础,而且一夫多妻制也消灭了爱情本身。所以莺莺把维护专一的爱情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把考取状元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张生

张生是《西厢记》塑造的又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典型。这个典型人物,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剧中人对他的称呼,几乎可以概括他的全部个性:莺莺称张生是“至诚种”(第二本第四折),红娘称张生为“风魔汉”(第三本第二折),又讽刺他是“银样蜡枪头”。的确,张生是热情、诚恳、忠于爱情、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才子,但他在争取自主婚姻的过程中又有很大的软弱性,他那十足的书生气、才子气与诚恳、热情的态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钟情近乎痴狂的喜剧性格。

张生才气横溢,对功名充满信心。然而当他在佛殿偶遇莺莺之后,整个心思都被爱情系住了,竟置科举于脑后,在普救寺里一心一意地追求爱情。张生这种行为无疑是离经叛道的,因此,也就必然与封建家长和传统道德发生尖锐的矛盾。王实甫紧紧抓住张生与老夫人之间的冲突,刻画了他的反抗性和软弱性。

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崔老夫人恪守丈夫生前的遗愿,要把女儿许配给郑恒。她在叛军围攻普救寺时许下的诺言,是根本不打算付诸实践的。她以为用几个钱就可以打发张生:然而,张生虽然两袖清风,却不愿因金钱而放弃爱情。我们说,张生与老夫人的矛盾,实际上是要求自主婚姻的青年一代与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

张生的反抗是动摇和软弱的,他的动摇和软弱,使他成为一个喜剧人物。被老夫人冷落后,张生找不到更多的言语来回敬,无计可施,竟然要在红娘面前解下腰带寻自尽。随着爱情的进展或受挫,他一会儿喜形于色,一会儿悲痛欲绝。这固然反映出张生的软弱性,但也表明他确实是一个“至诚种”。

当然,张生用实际行动克服了他的软弱,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可爱的理想人物。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考取状元之后,他并没有因为地位的改变而背叛莺莺的爱情,他甚至连官也懒得做,一心一意早日回到普救寺去见莺莺,这种真挚的感情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他的专一和忠贞,才保证了作品“有情人终成眷属”主题的升华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简答题: 【元朝】 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 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一)赴长亭途中 【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董西厢》中此处作:“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元代文学史》教案

《元代文学史》教案 罗斯宁 教材:罗斯宁、彭玉平编著《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教案进度: 第一章元代文学简况 第二章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 第三章关汉卿的剧作 第四章王实甫的剧作 第五章元代前期剧坛 第六章元代后期剧坛 第七章元代散曲 第八章宋元南戏 第九章元代诗文 第一章元代文学简况 第一节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 元仁宗延祐二年()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在取消科举的八十年间,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成为戏剧作家,使杂剧和南戏的创作队伍从以民间艺人为主变为以下层文人为主,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盛。 .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第二节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前期作家主要有刘因、卢挚、赵孟兆页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

古代史思考题

原始社会史部分 1.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北京人”有哪些了解? 2.原始社会可能有哪些分期法? 3.谈谈你对劳动与人类进化的关系的认识。 4.原始人的经济生活有哪些特点? 5.关于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你目前知道多少?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知识的? 6.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区别何在? 7.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8.我国原始社会解体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传说人物?为什么有很多重大发明都系于他们? 夏商西周春秋史部分 1. 我们依据什么来了解夏代的历史? 2. 二里头文化对了解和研究夏代历史又什么意义? 3. 对中国社会发展史而言,夏代居于何种地位? 4. 夏朝的国家机器达到了怎样的发展程度? 5. 试述夏代文明发展概况。 6. 简述商人的早期历史。 7.汤、盘庚、武丁在商代历史上各起了什么作用? 8. 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9. 商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0. 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 哪些人物在周人的早期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12. 周人早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3. 西周初年经历了怎样的震荡? 14. 述评周公的功业。 15. 分析周初分封的的动因和意义。 16. 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试析它的历史作用。 17. 西周官制设计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特点?

18. 谈谈你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看法。 19. 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成就? 20. 何谓“国人暴动”?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21. 西周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22. “春秋时期”因何得名? 23. 春秋时期最早称霸是哪一国?为什么? 24. 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国争霸的局面? 25.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26. 春秋末年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能否称为霸主?说说你的理由。 27. 春秋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28. 简述孔子的政治思想 29. “诸子”指什么?“百家”又指什么? 30.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有哪些成就? 战国秦汉史部分 1. 战国时期因何得名? 2. 试论战国时期战争的新特点。 3.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实质是什么?比较这些变法,寻求共同点,并予以说明。 4. 试论战国时期政治、军事形势演化的基本趋势。 5. 试述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情况。 6. 试述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轨迹。 7.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 8. 简述孟子、荀子基本政治思想。 9. 试述《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影响。 10. 战国时期的史学有哪些特点? 11. 秦国是怎样诞生的?其立国之初的条件如何,对其后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2. 秦国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13. 秦国担当起统一天下的重任的原因是什么?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 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净、旦、末、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节,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杂剧的曲调由少数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差异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生活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以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可以增加衬字。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 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特点。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6、《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关汉卿,已斋叟号,大都人。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他的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公元1234-1368)概说 一、大致时间断限 1206年,铁木真创立蒙古帝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34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灭掉金国;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 1279年,忽必烈灭掉宋朝,统一全中国; 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即帝位,建立明朝。 二、元朝的政权性质及统治特点 性质:元朝结束了三百多年来国内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贫积弱的形势,XX、XX、澎湖等正式列入中国版图,XX也成为行省之一。元朝疆域比汉唐时更为广阔,势力X围直至欧洲。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表现特点: 元朝统治,从文化上来说,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统治,因此表现出与历代王朝不同的特点。 (一)、四等人的划分及统治者的贪暴,激化了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 (二)、科举制的一度废除,突出了儒士问题,即儒士地位的下降及引发的文学、文化上的一系列问题;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对生产力的破坏; (四)、东西方交通大动脉的打通,有利于各种XX的传播与相互影响;外来音乐及乐器等的传入,有利于新的戏曲样式及表现形式的出现; (五)、落后文化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 第一讲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产生及其体制特点: (一)元杂剧的产生(元杂剧衰微的原因与此同理。) 1、综合艺术影响的产物(文学自身方面的原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并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大致脉络.doc 2、时代的产物:宋金元陵替过程中,各民族融合的同时,各种戏剧因素也在融合,同时各民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也要求有一种战斗性和群众性都较强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而宋金元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为杂剧的发展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如勾栏、瓦肆的出现,市民的娱乐需求等。统治者的重视、提倡。 3、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元朝疆域空前广大,交通发达,各国、各民族文

元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元代文学试题 2329、元曲这一概念包括散曲和____两个容。 2330、元杂剧结构上常常在首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加一个______。 2331、元杂剧剧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括全剧容,称为_________。 2332、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受到汉代______________故事的启发和影响。 2333、关汉卿现存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2334、关汉卿杂剧中描写权豪势要人物彪为非作歹的是______。 2335、盼儿是关汉卿杂剧__________中的女主角。 2336、《拜月亭》的作者是_______。 2337、王实甫完整保存下来的杂剧除《西厢记》外,还有______、______。 2338、康进之的__________是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339、纪君祥的杂剧__________是元代最优秀的悲剧之一。 2340、廷玉的______刻划了贾仁这一吝啬而又刻毒的守财奴形象。 2341、行道的________是元代公案戏的优秀作品之一。 2342、《秋胡戏妻》的作者是_______。 2343、光祖的____________叙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是元代四大爱情戏之一。 2344、宫天挺描写式和劭友谊的杂剧作品是____________。 2345、杂剧《东堂老》的作者是______。 2346、南戏又称_____杂剧或_____杂剧。 2347、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戏文__________改编而成的。 2348、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349、“叶儿”是散曲____的别称,因其形式短小而得名。 2350、《东篱乐府》是______的散曲集。 2351、钟嗣成的__________是第一部记载元曲作家和剧目的重要著作。 2352、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是______,著有《雁门集》。 23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235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2355、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2356、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235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58、只道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2359、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2360、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2361、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2362、碧云天,黄花地,______,北雁南飞。

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原地区都得到发展,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局面。 第二节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叙事文学 1、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六【元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六) 元代 一、戏曲 (一)戏曲简介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但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1)杂剧: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体制: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 音乐: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 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 (2)南戏:宋元时代流行在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二)作家及作品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说)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又一说) :号已斋叟,元杂剧的奠基人。曾自称自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以《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字仁甫,代表作《》、《梧桐雨》、《东墙记》。 :字千里,号东篱。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代表作《西厢记》脱胎于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 (2)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纪君祥《》白朴《》马致远《》 (3)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郑光祖《》 (4)其他杂剧 尚仲贤《》 秀才柳毅赴京应试,偶见洞庭龙女三娘并仗义为其传送家书。三娘得救后请求婚配。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三娘化身为渔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最后结为伉俪。 石君宝《》 秋胡新婚三日就被征召入伍,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侍奉婆婆。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遭其拒绝。十年后,秋胡得官荣归,竟调戏梅英。梅英得知真相后向他索要休书,与他一刀两断。 二、元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全曲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

考试资料元代文学

第二编元代文学 第一节元代历史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蒙古灭金统一北方的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1368年明军攻下大都元室北迁 第二节元代文化精神 一多元并生二开阔正大三崇真贵俗 第三节元代文学全景扫描 以往讲元代文学主要讲元曲,而元曲中又主要讲属于剧曲的杂剧,形成了元代文学史中元杂剧一体独尊、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不符合元代文学历史实际的。 元代的文坛,是诗、文、词、曲、小说以及文学批评的多元并兴,各体文学均取得了较高成就。 诗文依然是元代文学的大宗。元代的诗文别集数量相当可观2013年出版的《全元诗》共收录元代近五千诗人的约十三万两千首诗。 曲家只有二百多人。元代诗文数量可观,质量也相当高。元末杨维桢在《玩斋集序》中说:“我朝古文殊未迈韩柳欧曾苏王,而诗则过之。” 元代文坛的特点:雅俗分流、文道互补、华夷一体 诗词、散文、戏剧、小说四种文体第一次齐聚文坛。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文士齐聚文坛。 所谓“宋末词四大家”张炎、王沂孙、蒋捷、周密,从生活时代和政治倾向看,除周密可以确定为宋人外,其他三人,都应该说是元代词人。生活于金元之际的元好问,以及元人白朴、仇远、张翥、邵亨贞等,都是很有成就的词人 长篇白话小说,部分学者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元人作品,但多数人认为两书成于明代。当然,成书于明代也并没有否定它们是在元代逐渐成熟的。 元人传奇仅有《娇红记》、《春梦录》、《紫竹小传》、《姚月华小传》、《绿窗纪事》、《名姬传》数种。其中《娇红记》是中国传奇小说史上的名篇。 第一章元代诗词 一、前期诗文(由金入元的:如元好问、李俊民;由宋入元的:如方回、赵孟頫。元朝本土的:如耶律楚材、郝经。理学家:刘因、许衡。) 二、中期诗文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诗作多宗唐,体现出和平雅正的时代风气。 三、后期诗文1、杨维桢与“铁崖体”2、萨都剌3、王冕 元诗,既不同于唐诗,它不要惊风雨、泣鬼神的强烈抒情,也不同于宋诗,它不追求警策与深致,不以翻新出奇、见解超人的议论取胜。它是形象的而非理致的,它是抒情的但却是以理制情的。它追求广泽漫流、平波微澜,但具有浩瀚无际的阔大气象,于平易和缓中寓深醇,自有一种隐然动人的力量。形成一种“清和”诗风。 塞上曲五首廼贤 秋高沙碛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围。射得白狼马上悬,吹笳夜半月中归。 杂沓毡车百辆多,五更冲雪渡滦河。当辕老妪行程惯,倚岸敲冰饮橐驼。 双鬟小女玉娟娟,自卷毡帘出帐前。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 马乳新挏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 乌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 廼贤(1309-1368),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易之,汉姓马,因又名马易之,号河朔外史。存诗集《金台集》二卷,游记《河朔访古记》残存三卷。 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

元代文学史大纲总结

一.元曲 散曲 分期 一般以元仁宗延祐年为界,将元散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一.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王和卿二.平民及胥吏作家:马致远、白朴 三.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后期乔吉、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张可久,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体制1、小令。2、套数,3、带过曲 题材 1.愤世嫉俗: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 2.叹世归隐和山水田园: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乔吉[水仙子]《寻梅》3.言情寄恨: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张可久[金字经]《春晚》 4.咏史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杂剧元代前期主要是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昂扬、明快的感受。 1.大都作家群 关汉卿A、社会公案剧《窦娥冤》B、爱情风月剧《救风尘》 C、历史剧,《单刀会》 马致远1)神道剧《黄粱梦》、《陈抟高卧》2)《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纪君祥《赵氏孤儿》杨显之《潇湘雨》王中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石子 章《竹坞听琴》 2,河北作家群 白朴1)《梧桐雨》2)《墙头马上》 (1)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燕青射雁》(2)尚仲贤《柳毅传书》 (3)戴善甫《风光好》(4)郑廷玉《看钱奴》 3,山东作家群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被称为“元代水浒戏双璧”。

李好古《张生煮海》武汉臣《老生儿》 4,山西作家群 (1)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2)李潜夫《灰栏记》(3)吴昌龄的西游戏 元代后期主要是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神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郑光祖、乔吉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和《王粲登楼》《梅香》 秦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乔吉《两世姻缘》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 杨梓《敬德不伏老》 二.戏曲 元代戏曲分为杂剧和南戏 南戏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南戏的代表作《琵琶记》 高明《琵琶记》创作意图:“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三.诗文 元代诗歌 元代诗人群体 A、蒙古诗人与色目诗人 B、汉人诗人(原金朝治下的北方诗人) C、南人诗人(原南宋治下的南方诗人) 元代代表诗人 前期: 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和移剌继先韵》)、理学家刘因(《白沟》) 中期: “雅正”的文学思潮 元诗四大家:虞集(《挽文山丞相》)、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 元末诗歌的写实倾向,王冕(《劲草行》) 杨维桢和“铁崖体”(《传舍吏》) “铁崖体”的特征:七言歌行,多半是咏史、怀古之作,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

元代文学填空题

元代文学填空题 1.公元1206年,创立了蒙古帝国,他就是后来著名的成吉思汗。1234年,其子联合南宋灭了金国,1271年,其孙改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灭南宋。 2.元代杂剧的发展大体以元成宗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以为活动中心,后期创作中心则移向了。 3.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这种文学体裁包括和两种类型。4.元杂剧是承宋金、、的直接影响,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一种已很完善的戏剧形式。 5.元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和三部分组成。每一本的末尾还有一个总括,全剧内容的部分叫。 6.是元杂剧的典型结构,但也有多本结构的,如《西厢记》就是的连场戏。7.关于元杂剧作家作品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元钟嗣成的《》、明贾仲明的《》和明朱权的《》。 8.至今可见的元杂剧有150多种,见于明代臧晋叔选编的《》和今人隋树森汇编的《》。 9.明初朱权的《》按题材内容将元杂剧分为12类。王国维的《》吸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将元杂剧作家的时代分为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 10.元杂剧采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其中由正旦主唱的本子称为“”,由正末主唱的本子称为“”。 11.我国戏剧史上的三大高潮指:元代的勃兴、明中叶以后的繁荣、清中叶以后的鼎盛。 12.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即、、、,而无丑角。13.元杂剧四大家指、、和。李调元《雨村曲话》又加上和,称为元曲六大家。 14.关汉卿的《》、王实甫的《》、白朴的《》和郑光祖的《》,被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15.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据傅惜华《》统计达67种,今存被吴晓铃等辑入《关汉卿戏曲集》的共种。这些杂剧按题材内容,一般分为、和三类。 16.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作家是。1958年,在受到全世界纪念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仅有他和是中国人。 1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和纪君祥的《》“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8.关汉卿的悲剧的代表作是《》,喜剧的代表作是《》。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第一节绪论 一、元代社会概况 二、元代文学特点: 1.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迅速发展、繁荣。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臧晋叔《元曲选》、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元杂剧作品162种 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主要包括杂剧(剧曲)和散曲。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王(郑)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体式。 隋树森《全元散曲》:散曲作家两百多人,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多套 3.传统诗词仍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 清顾嗣立《元诗选》等:诗人二千六百多人,诗作三万余首; 元诗四大家;杨维祯“铁崖体” 先秦歌舞 汉魏六朝百戏(角抵) 唐代参军戏、踏摇娘 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 元杂剧(北曲)、南戏 明杂剧、明清传奇; 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结构形式:一本四折,楔子 2.曲词和演唱特点:一折用一个宫调并一韵到底,一人主唱,曲调由北方歌曲、少数民 族乐曲与中原传统音乐结合而成 3.科范 4.宾白 5.角色:旦、末、净、杂; 第二节关汉卿和《窦娥冤》 一、关汉卿(1225?—1300?),大都人,共写有六十多种杂剧,现存十八种。 二、关汉卿杂剧内容 其杂剧可划分为: 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三类。关的代表作《窦娥冤》即为公案剧。 三、《窦娥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为关汉卿晚年之作,叙写了一个冤狱平反的悲剧故事。故事原型为汉代刘向《说苑》所载的“东海孝妇”故事。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窦娥冤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3000字)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1. 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 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 《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21. 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元代文学复习资料

元代文学 文学所处的环境:经济: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政治:二、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思想:三、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文化:四、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剧本结构特点,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一般一折用一套曲子,多少不一,但属同一宫调,第一支曲子标出宫调名称,最后一支用“煞”或“尾”(二)表演形式特点:曲、科、白相结合。(三)脚色分行特点: 散曲的特点:1、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抒情曲体,与科白情节没联系;2、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3、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4、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衬字可多可少,衬字的增加具有口语化、俚俗化,使曲意具有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5、散曲风格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两种类型,前者本色豪放,后者斑斓婉丽。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一、自然与题旨显露。二、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三、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的文学观念。 《西厢记诸宫调》思想内容:热情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队礼教的反抗。这部作品成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艺术成就: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地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恋爱故事,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作者借助说与唱词,把张生的痴迷和莺莺的娇羞,还有婢女红娘的爽朗机灵,写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在语言方面,既不太文也不太俗,呈现出质朴奇骏的独特风格。 《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窦娥形象分析:1.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2.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3.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第三折的艺术手法:1、塑造人物的特点:(1)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冲突中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在正面人物身上,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点。2、张弛交错的戏剧结构。3、强烈壮美的悲剧气氛。4、质朴明快而又具有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第三折思想内容:在注定要冤屈而死时,她先是咒天骂地,指斥天地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使老百姓有苦难言;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并且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正由于她那么软弱、那么善良、那么安分守己,她的负屈衔冤、她的愤怒反抗才能赢得观众的最大的同情。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元代社会种种腐败黑暗的现象:高利贷的残酷剥削,流氓无赖到处横行,社会秩序的混乱,谋财害命随时发生,衙门暗无天日,官府的草菅人命,下层文人穷困潦倒,善良人民饱受欺凌,横遭虐杀,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两条冲突线索: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以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全剧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并不是平铺直进,而是有张有弛,急缓相间,引人入胜。全剧四个高潮,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辑的必然。

元代文学汇总

【古】元代文学汇总 元曲的特点: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 折桂令元·周德清 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nèn]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口燕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 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杂剧 四大家作品概要 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其他: 王实甫《西厢记》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纪君祥《赵氏孤儿》

文学常识汇总

七上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蝉》的作者是香港作家小思,《贝壳》的作者是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 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宗璞,本文选自《铁箫人生》。 5.《童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6.《理想》作者是流沙河,本文选自《流沙河诗集》。 7.《行道树》作者是张晓风,本文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 8.《第一次真好》作者是周素珊,本文选自《无言歌》。 9.《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的作者是周国平,两篇文章均选自《周国平文集》。 10.《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本文选自《现代人的智慧》。 1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13.《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本文选自《老舍文集》。14.《夏感》的作者是梁衡。 15.《秋天》的作者是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本文选自《预言》。 16.《观沧海》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7.《次北固山下》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本诗选自《全唐诗》。 18.《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 19.《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20.《化石吟》作者张锋,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 21.《绿色蝈蝈》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22.《月亮上的足迹》作者朱长超,本文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 23.《山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选生”。本文选自《聊斋志异》。24.《风筝》作者是鲁迅,本文选自《野草》。 25.《羚羊木雕》作者是张之路。 26.《散步》作者是莫怀戚。 27.《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 28.《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9.《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时人,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30.《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31.《天上的街市》《静夜》的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32.《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3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作者金波,本文选自《金波作品精选》。 3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蛳子》选自《伊索寓言》。 35.《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36.《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