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王昭君的史实记载

关于王昭君的史实记载

关于王昭君的史实记载
关于王昭君的史实记载

史实记载:

(1)《汉书》班固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2)《汉书》班固匈奴转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3)《后汉书》范晔南匈奴列传

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4)《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单于号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

(5)《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三十

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6)《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三十五

王莽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民间记载:

(1)《西京杂记》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2)《汉魏遗书钞本·琴操》

王昭君者,齐国王穰女也。端正闲丽,未尝窥门户。穰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娼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乃便修饰,善妆盛服,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惟妇人丑陋,不如中国。”乃令后宫欲至单于者起,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帝大惊,悔之,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报汉白璧一只,騵马十匹,胡地珍宝之物。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颜色皎洁,闻于国中,

献于孝元帝,讫不幸纳。昭君至单于,心思不乐,乃作《怨旷思惟歌》。昭君有子曰世达,单于死,世达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达:“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达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

(3)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校注张锡厚注:“□□”表示已遗失

□□□□□□迷,前□(军)□□□□□,

□□□□□此难,路难荒径足风惛,

□□□□□□□,□□景色似酝腽。

每银北奏黄芦泊,原夏南地持白□,

□□□搜骨利幹,边草叱沙纥逻分。

阴圾爱长席箕掇,□谷多生没咄浑,

纵有衰蓬欲成就,旋被流沙剪断根。

□(酒)泉路远穿龙勒,石堡云山接雁门,

蓦水频过及敕戌,□□□(望)见可岚屯。

如今以暮(慕)单于德,昔日还承汉帝恩,

□□□(定)知难见也,日月无明照覆盆。

愁肠百结虚成著,□□□(千)行没处论,

贱妾傥期蕃里死,远恨家人昭(招)取魂。

汉女愁吟,蕃王笑和,宁知惆怅,恨别声哀,管弦马上横弹,即会途间常奏。侍从寂寞,如同丧孝之家,遣妾攒蚖,仗(状)似败兵之将。庄子云何者:“所好成毛羽,恶者城(成)疮癣;”“爱之欲求生,恶之欲求死。”妾闻:“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居江南之人,不知塞北有千日之雪。”此及苦复重苦,怨复重怨。行经数月,途程向尽,归家渧遥,迅昔不停。即至牙帐,更无城郭,空有山川。地僻多风,黄羊野马,日见千群万群,□□羱羝,时逢十队五队。似(以)语(契)丹为东界,吐蕃作西邻;北倚穷荒,南临大汉。当心而坐,其富如云。毡裘之帐,每日调弓;孤格之军,终朝错箭。将斗战为业,以猎射为能。不朁而衣,不田而食。既无穀麦,啖肉充粮。少有丝麻,织毛为服。夫突厥法用,贵杜(壮)贱老,憎女忧(爱)男。怀鸟兽之心,负犬戎之意。□(冬)天逐暖,即向山南;夏月寻源(凉),便居山北。河(何)惭尺壁(璧),宁谢寸阴。是竟直为作处伽陀人多出来掘强。若道一时一饷,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妾闻:“邻国者大而小而强自强弱自弱自弱,何用逞雷电之意气,争锋火之声,独乐一身,苦他万姓。”单于见明妃不乐。唯传一箭,号令□军。且有赤狄白狄,黄头紫头,知策明妃,皆来庆贺。须命缧亦柘(拓)驼,菆菆作舞,仓牛乱歌。百姓知单于意,单于识百姓心。良日可借(惜),吉日难逢。遂拜昭军(君)为烟脂皇后。故□(入)国随国,入乡

随乡,到蕃禀(里)还立蕃家之名,荣拜号作烟脂贵氏处有为陈:

传闻突厥本同威,每唤昭军(君)作贵妃,

呼名更号烟脂氏,犹恐他嫌礼度微。

牙官少有三公子,首领多饶五品绯。

屯下既称张毳幕,临时必请建门旗。

搥钟击鼓千军啖,叩角吹螺九姓围,

澣(瀚)海上由(尚犹)呜戛戛,阴山的是搌(颤)危危。

樽前校尉歌杨柳,坐上将军无乐辉(舞落晖),

乍到未闲(娴)胡地法,初来且著汉家衣。

冬天野马从他瘦,夏月犛牛任意肥,

边云忽然闻此曲,令妾愁肠每意归。

蒲桃未必胜春酒,毡帐如何及采帏,

莫怪適来频下泪,都为残云度岭西。

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

明妃既策立,元来不称本情,可汗将为情和,每有善言相向。“异方歌乐,不解奴愁;别城(域)之欢,不令人爱。”单于见他不乐,又传一箭,告报诸蕃,非时出腊(猎),围绕烟旨山,用昭军(君)作中心,万里攒军,千兵逐兽。昭军(君)既登高岭,愁思便生,遂指天叹帝乡而曰处若为陈说?

单于传告报诸蕃,各自排兵向北山,

左边尽著黄金甲,右件(半)芬云(纷纭)似锦团。

黄羊野马捻枪拨,鹿鹿从头吃箭川(穿),

远指白云呼且住,听奴一曲别乡关:

“妾家宫宛(苑)住奏(秦)川,南望长安路几千,

不应玉塞朝云断,直为金河夜蒙连。

烟旨山上愁今日,红粉楼前念昔年,

八水三川如掌内,大道青楼若服(眼)前。

风光日色何处度,春色何时度酒泉?

可笑轮台寒食后,光景微微上(尚)不传。

衣香路远风吹尽,朱履途遥蹑镫穿,

假使边庭突厥宠,终归不及汉王怜(怜)。

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膻,

一朝愿妾为红□(鹤),万里高飞入紫烟。

初来不信胡关险,久住方知虏塞□,

祁雍更能何处在,只应弩那白云边。”

昭军(君)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慈母只今何在?君王不见追来。当嫁单于,谁望喜乐。良由画匠,捉妾陵持,遂使望断黄沙,悲连紫塞,长赤县,永别神州。虞舜妻贤,渧能变竹,飏良(杞梁)妇圣,哭烈(裂)长城。乃可恨积如山,愁盈若海。单于不知他怨,至夜方归。虽还至帐,卧仍不去。因此得病,渐加羸瘦。单于虽是番人,不那夫妻义重。频多借问,明妃遂作遗言,略述平生,留将死处若为陈说?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

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

红检(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

妾貌如红线,每怜岁寒期。

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

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

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

炼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

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

妾貌如红线,

孤鸾视犹影(影犹)□□,龙剑非人常(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单于答曰:

“忆昔鸾(銮)殿,相将出雁门,

同行复同寝,双马覆(复)双奔。

度岭看玄(悬)瓮,临行望覆盆,

到家蕃里重,长丑汉家恩。

饮食盈帔桉,蒲桃满颉樽,

元来不向口,交命若何存。

奉(凤)管长休息,龙城永绝闻,

画眉无若择,泪眼有新恨(痕)。

愿为宝马连长带,莫学孤蓬剪断根,

公主时亡仆亦死,谁能在后哭孤魂。”

从昨夜已来,明妃渐困,应为异物,多不成人。单于重祭山川,再求日月,百计寻方,千般求术,纵令春尽,命也何存。可惜□□(明妃),□(奄)从风烛。故知生有地,死有处。恰至三更,大命方尽。单于脱卻天子之服,还著庶人之裳,披发临丧,魁渠并至。骁(晓)夜不离丧侧,部落岂敢东西。日夜哀吟,无由蹔棳(辍),恸悲切调,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

昭军(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非(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离(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枷(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殃(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殃(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表奏龙庭。敕未至,单于唤丁宁(灵)塞上卫律,令知葬事。一依蕃法,不取汉仪。棺椁穹庐,更别方圆。千里之内,以伐醮(樵)薪,周匝一川,不案□马。且有奔驼勃律,阿宝蕃人,膳主犛牛,兼能煞马。酝五百瓮酒,煞十万口羊,退犊燖驼,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处若为陈说?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嫌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睹(赌)走熊罢(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壙,仕女芬芬(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莲(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日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军(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故知生有地,死有处,可惜明妃,奄从风烛,八百馀年,坟今上(尚)在。后至孝哀皇帝,然发便(使)和蕃。遂差汉使杨少徵杖节和来吊。金重锦轁(縚)缯,入於虏廷,慰问蕃王。单于闻道汉使来吊,倍加喜悦,光依礼而受汉使吊。宣哀帝问,遂出祭词处若为陈说?

明明汉使达边隅,禀禀(凛凛)蕃王出帐趋,

大汉称尊成命重,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采,公主子仍留十解(斛)珠。

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乡(卿)岁月孤,

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单于受吊复含渧,汉使闻言悉以悲。

“丘山义重恩离(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

一从归汉别连北,万里长怀霸岸西。

闲时净(静)坐观羊马,闷即徐行悦鼓鼙,

嗟呼数月连非祸,谁为今冬急解奚?

乍可阵头失卻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灵仪好日须安历,葬事临时不敢稽。”

莫怪帐前无埽土,直为渧多旋作泥。

汉使吊讫,当即使回。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青冢寂辽(寥),多经岁月。使人下马,设乐沙场,害非单布,酒心重倾。望其青冢,宣哀帝之命,乃述祭词:

“维年月日,谨以清酌之奠,祭汉公主王昭军(君)之灵。惟灵天降之精,地降之灵,姝越世之无比,婥妁倾国和陟娉,丹青写刑(形),远稼(嫁)使凶奴拜首,方代伐信义号罢征。贤感

敢五百里年间,出德迈应,黄河号一清。祚永长传万古,图书且载著往声。呜呼嘻噫!在汉室者昭军(君),亡桀纣者妮妃、孋姿两不围矜夸兴皆言为美。捧荷和国之殊功,金骨埋於万里。嗟呼!别翠之宝帐,长居突厥之穹庐。特也,黑山杜(壮)气,扰攘凶奴,扰将降丧,计竭穷谋。漂遥(嫖姚)有惧於检猃狁,卫霍怯於强胡。不稼(嫁)昭军(君),紫塞难为运策定。单于欲别,攀恋拜路跪。嗟呼!身殁於蕃里,魂兮岂忘京都。空留一冢齐天地,岸兀青山万载孤。”

作品:其一

怨旷思惟歌

朝代:汉作者:王嫱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彷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其二折叠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文学作品

诗歌:清光绪年间,永康胡凤丹月樵氏辑录为《青冢志》十二卷,收集昭君相关诗歌五百零三首。是比较齐全的诗歌合集,下面摘录李白和白居易的两首诗和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王昭君二首李白

【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戏曲

马致远《汉宫秋》

无名氏《和戎记》(一题《青冢记》、《和番记》) -- 《五更哀怨曲》

曹禺《王昭君》《王昭君变文》(敦煌遗书残卷)

小说

雪樵主人《双凤奇缘》

影视作品:电影《昭君出塞》2006 电视剧《王昭君》2007电视剧《王昭君秘史》2011

形容古代女子词汇

形容古代女子词汇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倾国、国色天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貌若天仙环肥燕瘦窈窕淑女 秀丽端庄艳若桃李花枝招展温柔可人 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软玉温香兰质蕙心 秀外慧中楚楚动人明眸皓齿天生丽质 形容头发: 风髻雾鬓。云髻峨峨。斜抱云和。云髻高盘。 唐式发髻。 双鬓隔香红。绀发浓于沐。 鬓云欲度香腮雪。 仰抚云髻,俯弄芳荣。 形容美貌: 皎若秋月。秀色可餐。夭桃浓李。魅惑诱人。 月貌花容。名嫒美姝。风风韵韵。风流蕴藉。 芳菲妩媚。女中丈夫。出水芙蓉。端丽冠绝。方桃譬李。百般难描。百年难遇。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芙蓉出水。国色天香。花颜月貌。 光艳逼人。瑰姿艳逸。耀如春华。鬓影衣香。 绝代之丽。绝代佳人。绝世佳人。绝色佳人。

绝世尤物。艳美绝伦。艳色绝世。面无血色(病态)。艳绝一时。艳美绝俗。绝色难求。绝色盖世。 莲花仙子。明艳端庄。明媚妖娆。面赛芙蓉。 貌似天仙。美不胜收。浓桃艳李。倾国倾城。 琼姿花貌。秋水伊人。桃腮杏面。桃花玉面。 莺惭燕妒。月里嫦娥。香娇玉嫩。妍姿俏丽。 香艳夺目。十五满月。 艳若桃李。秀色可餐。香草美人。雪肤花貌。 仙姿玉色。金枝玉叶。白璧无暇。桃羞李让。 巫女洛神。天香国色。天姿国色。六朝粉黛。 春半桃花。天生丽质。 人面桃花,情致两饶。 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弱水三千,靓女如云。 群芳难逐,天香国艳。 艳如桃李,娇若春花。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新月如佳人,潋潋初弄月。 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春红。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瓜子脸,柳叶眉,玲珑鼻,樱桃嘴。 肤色: 薄粉敷面。半妆美人。盛颜仙姿。微施粉泽。 杏面桃腮。桃腮嫣红。颜如渥丹。玉面淡拂。丹铅其面。傅粉施朱。点额寿阳。弄粉调朱。面(美)如冠玉。粉白黛绿。 脂粉污颜色。 小白长红越女腮。 细润如脂,粉光若腻。 不施粉黛而颜色如朝霞映雪。 眉毛: 点染曲眉。螓首蛾眉。红粉青蛾。紫芝眉宇。 淡扫蛾眉。眉似新月。眉清目秀。粉白黛黑。 修眉联娟。扫眉才女。眉目传情。眉目如画。 朗目疏眉。柳眉如烟。粉白黛绿。细细双眉。绀黛羞春华眉。 丽质仙娥生月殿。 婉转双蛾远山色。 懒起画蛾眉,花面相交映。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眸球乌灵闪亮长眉连娟,微睇绵藐。

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性格

摘要: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作为书中的男主角,方鸿渐自然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引领这本书的走势,勾画出这围城内外的一番番令人感觉真实又虚幻的景象。方鸿渐是一个悲剧形象,现实世界的虚伪丑恶,荒唐无聊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但其自身性格的缺点却是造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本文分别从方鸿渐造成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消极被动,逃避退却的处世态度;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本性;盲目懵懂,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变形的自尊,缺乏自省意识以及形成悲剧性格的社会根源等方面作一 个浅显而粗陋的剖析。 关键词: 方鸿渐悲剧性格社会根源 《围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透辟的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怯懦人格根源及现实主义魅力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至今仍葆有一种常读常新的人生感受,它以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作为《围城》一书中的一号男主角--方鸿渐自然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引领这本书的走势,勾画出这围墙内外的一番番 令人感觉真实又虚幻的景象。

“性格决定命运” ,人物自身性格的缺点常常成为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性格决定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生活的风格。而人生的态度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生活的效果。所谓“命运”就是对生活效果的总结和概括。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因性格的缺点造成的,李尔王的轻信和暴躁,哈姆雷特的多疑和寡断,都成了他们致死的原因。方鸿渐也是如此,他同样无法逃避因性格缺陷而导致悲剧命运的定律。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方鸿渐的主要性格 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 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正如任何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人们也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就被包围着的,被感染着的传统文化。方鸿渐出生于传统士族文化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幼承家教,“国文曾得老子指教,在中学会考考过第一。”可见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极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释”文化,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而方鸿渐虽没有入世的精神,却持着道家的处世态度,随着历史的演变,道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定势根植于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中,道家的柔弱胜强﹑宁静﹑少私寡欲等观念,业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它成为人们的法宝,也是形成人民懦弱﹑无能﹑无力抗挣等性格的重要遗传因素,使每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人,不论你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王昭君

王昭君 一、生平经历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 ,姓王,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人,汉族。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二、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姊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与西施、杨贵妃、貂蝉同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

王昭君身份、生平、史实及民间记载加相关诗文描写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身份: 名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生平: 王昭君于汉元帝时期被选入宫为宫女。虽然其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再嫁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史实记载: (1)《汉书》班固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2)《汉书》班固匈奴转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3)《后汉书》范晔南匈奴列传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分析

《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分析 摘要:本文以分析《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为题,从他的延宕、矛盾以及相对他人而言的正人君子形象三方面入手,从他的爱情、婚姻、事业等角度,对他的性格进行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Hongjian Fang, the character of "Fortress Besieged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his personality, his love, marriage and care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 delay, contradiction and the image of gentleman. 关键字:围城方鸿渐性格 Keywords: Fortress Besieged City ,Hongjian Fang ,character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之所以取名围城,一是出于文中方鸿渐等人闲谈,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第二层含义便是方鸿渐的一生就是个围城,而还有一层含义,便是杨绛给《围城》做了题词:“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深刻、概括的总出了方鸿渐的一生,婚姻、职业甚至人生都处于围城之中,而造成方鸿渐陷入围城的一大原因便是主人公的性格,所以,本文将浅析主人公方鸿渐的性格。 一、方鸿渐的“延宕” 延宕意为拖延。在戏剧中,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对于延宕,学界一般都视之为哈姆雷特的独特行为。而在《围城》中,文中直接点出方鸿渐性格中的延宕,共有3处直接写出。第一处是在第三章方鸿渐想拒绝苏小姐:“鸿渐吓得哑口无言。苏小姐家里有事,跟他约晚上馆子里见面。他回到家整天闷闷不乐,觉得不能更延宕了,得赶快表明态度。”1第二处是第四章方鸿渐向父母请示离开周家的事情后“鸿渐吃完晚饭,不愿意就到周家,便一个人去看电影。电影散场,又延宕了一会,料想周经理夫妇都睡了,才慢慢回去。”2第三处是第四章结尾方鸿渐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方鸿渐虽然不至于怕教书像怕死,可是觉得这次教书是坏运气的一部分,连日无精打采,对于远行有说不出的畏缩,能延宕一天是一天。”3 这三处体现方鸿渐在爱情与职业上的延宕。爱情上,他明明知道自己不爱苏小姐,但是面对苏小姐的误会,他心里反复强调要跟苏小姐说清楚,但是一直在拖延,与其说面对这种误会方鸿渐一直在苦恼,不如说他在变相的享受这种说不清的关系。他不喜欢苏小姐,直接说明即可,但是他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花前月下,他不好拒绝,也不能自持,吻了苏小姐。这种优柔寡断不仅影响了他与苏文纨的情感,也影响到了他喜欢的女生唐晓芙,因为方鸿渐的延宕,两人本来互有好感,但是谁都没有勇气表达,最终这段感情以悲剧结束。 职业上,从他留学开始,他觉得自己“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他在留学上碌碌无为,甚至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第84页 2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第122页 3

关于王昭君的诗

关于王昭君的诗 一、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 二、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拂净马鞍,流泪而去。出了玉门关,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日子了。 三、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怜的昭君,还在盼著回来。甚至天真地希望使者回报朝廷,现在的我,仍是当年模样。 四、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谋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塚,春草年年似汉宫。」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首纪念王昭君的诗。吴雯虽然是清初人,但他却把昭君的不幸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直至今日,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些「不把黄金买画工」的志士,会不会仍有被冷落的悲情和忧愤?

五、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六、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著呢,何必枉杀毛延寿? 七、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托长门之怨,立相知心之。欧阳修对皇权的非议,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八、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塚在,犹是汉宫春。」这两首诗,都是赞扬昭君出塞的功效的。的确,昭君出塞功不可没,正如翦伯赞所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目录 明妃曲原文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赏析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王安石闯了诗祸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方鸿渐形象分析(10.12修改)

方鸿渐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方鸿渐是位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是一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形象。他有留学的经历,却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本文在分析总结方鸿渐悲剧人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读书人更准确的说是文人的劣根性,并反思知识分子进入现实社会后遭遇挫折的缘由。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懦弱无用被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这样评价《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它“主题的丰富复杂、人物塑造生动、人性揭示的深刻以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成熟而言,它当居中国现代小说一流作品之列。”我们当然不是要探讨《围城》的价值,而是要着意于《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随着《围城》的走俏,方鸿渐亦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个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不能如意。似乎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总不能在坏处境中脱身。 《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个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在书中钱钟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商贾政客。钱先生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其中方鸿渐的形象是最丰满的一个。 一、方鸿渐的主要经历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在情感和事业上的失败既有时代背景和家庭的影响也有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方鸿渐学无所成,空有留学生的虚名。四年中先后在伦敦、巴黎、柏林读了三所大学。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甚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一无所成。他目空一切却不敢面对留学一场而没有取得学位的现实。临回国时,在父亲和丈人的威逼之下,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的买了“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做事不经深思熟虑,虚于应付,让人瞧不起。 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想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于是大着胆子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在与鲍小姐的调情,苏纹纨的应酬中,渐觉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由于他的爱面子,被动的性格、优柔寡断和玩世不恭而夭折了。

《王昭君》读后感+散文随笔

《汉宫名媛王昭君》观后感 昭君出塞的故事古今闻名,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却因为不知贿赂画工而在后宫生活多年无人问询。匈奴来汉朝拜,她主动出塞和亲,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 对于昭君出塞,有许多说法,有人说她是大义,为了民族国家的和平团结而主动出塞,也有人说她不甘后宫的寂寞,甚至有人说她是汉奸,因为当时汉朝实力强大,由于昭君出塞,使两族和平多年,增强了匈奴的实力,为后来匈奴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王昭君》这本小说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了昭君从普通平民到后宫妃嫔、长公主乃至出塞和亲的一生。小说语言为白话文,通俗易懂,同时也有一些古文的特色,让人领略到那个时代的风情,文中也有许多对汉时风俗和建筑等的介绍,对增长读者的见识也有很大帮助。 这是一本小说,取材于史实,却并不困于史实,其中为了艺术特色虚构了很多。例如史书中所言为王昭君因不知贿赂画工而入宫数年,不被宠幸,心中怨恨,主动请求出塞。小说中却是皇帝因见画像不好看,名不副实而选派昭君去和亲。这样增添了小说的艺术特色,让读者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 读完这本小说,我们会发现,王昭君的一生其实是非常悲剧的,她先嫁于呼韩邪,在呼韩邪死后,她又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三十三岁即死于塞外。推荐大家读一下这本小说,感受昭君那种民族大义,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

为昭君悲悯。读后突然想起了同样出外和亲的文成公主,现附上一篇读后随笔,供大家欣赏,仅为游戏之作,切勿与历史挂钩。 《我只愿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读《王昭君》有感(我所看到的,不是那个为了民族大义献身的王昭君,而是那个有情有义,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的王昭君,为昭君悲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红尘中,尘世里,在岁月涌动的长河中,我只想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没有繁杂,没有扰乱,不问世事,我只愿可以处于宁静的山野田间,默然度此一生。 我只愿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请不要叫我昭君,也请别和我说起边塞。我只是一个弱女子,肩膀柔弱的我扛不起大汉百万子民的安定生活,娇弱的容颜负不起时间的重债。日出日落,流溢的不只是时间,还有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世人都传颂于我的无私、我的伟大,可谁曾想过我的无奈、我的悲伤呢?可怜年迈父母泣涕涟涟,我心儿怎能不牵? 当和亲的车马渐行渐远,有谁能看到车桥里的我流下了怎样的热泪?远离了父母大人,远离了我的家乡,也即将远离生我养我的大汉天朝。那一刻我又怎能止住泪水?孤泪落日流,塞上点清秋,莫道寒情向晚留,一行孤雁,几处离愁,欲语话还休,昭君远去,离愁。。。 我只愿做红尘中的一粒尘埃,漂泊世间,随风流转,扣问世外桃源,寻觅灵溪仙境,做游离在红尘中的一粒尘埃,平凡中带点小小的惬意。但世间却不允许,我只是一个羸弱的女子,却奈何让我扛起大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备考中考语文之作文素材——王昭君

王昭君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他对民族和谐的期盼。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女性最伟大的光芒,这光芒,让所有的男儿汗颜。她的美丽,让所有人赞美,永不凋零。她就是王昭君。 她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他菊花般傲世的风骨,他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她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她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她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他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 为了汉室,她走出少女的香闺,融入茫茫的沙漠;她走出少女的憧憬,走进贫穷的生活;她脱去少女的幼稚,化成一堵坚实的墙;她洗去少女的纯真,化成一根顽强的纽带。 她的美,是上天鬼斧神工的艺术,他用艺术遮住冷冷刀锋,他用艺术将两个民族联系在一起,他用艺术将大汉的文明在这广漠中传播。 “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 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 …… 你是汉室的一杆长矛或一把弯刀, 抵御异族男儿的野心, 避免生灵涂炭的破裂……” 一曲《出塞曲》,催人愁肠。那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对她的怀念。她的名字记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她永恒的记忆。 王昭君,永不凋零的美丽。 给王昭君的一封信 ——历史的美丽沉淀 两千年后人这厢有礼了!愿海涵小女赋予你的这不知是否恰当的称呼。回眸骛昔,记得那是雅风、飘花、柔雪、娇月的年代,巍巍青山畔,悠悠绿水旁,十月怀胎,你在荆楚锦绣河山中款款落芙,如花般欣然绽放;后来,光阴的车轮演化为骤风、悲花、狂雪和残月,烈烈血阳下,弯弯古道上,十年动荡,你在塞北荒芜风沙处缓缓驻足,若历史悄然沉淀,“沉”住了摇摇欲坠的汉王朝,“沉”住了兵戎相见和国破家亡,也“沉”住了大漠天空幽怨的苦行者--雁。 未央宫的歌舞升平,掖庭宫的轻丝浮竹,污染不了你怀中的一朵奇葩--琵琶。奢侈、浮华和喧嚣充盈着那个你本不应涉入的汉宫。为你惋惜、为你遗憾,豆蔻年华芳菲初,流眸瞻花亦放逐。这个大囚笼不该禁锢住你向往幸福和梦想的心,这堵用人民血汗凝结成的厚墙不该阻拦住你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脚步,罪恶的封建观念不该强迫你食尽人间烟火,不该将一枝出自清水的莲花葬入淤泥。不,不是葬!我知道你一定会纠正我的,丝丝长相思,缕缕梦故愁,全化作出尘空灵的白蝴蝶,在你的青葱十指边翩翩起舞,朵朵精致玄妙的音符,载着你的寄托,早已飞向远方。这怎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宫殿能束缚的了的!思乡之情越积越重,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我知道你是已暗下决心,一定要离开这里!或许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也让你成了后人不可抹灭的记忆。于是,在庸脂俗粉光影交错的尘世,你沉默了,冗杂化作岑寂,沉淀住了你的忧伤、你的无奈、你的希冀。千年之后,我也被这美丽的沉淀扣动心弦。 无边无际的黑暗终于败给了黎明,昭君你不再沉默,在众人皆醉子独醒的时候,无言的背起了和平安定的重担,也把百姓深深的祈盼刻进玉骨,铭入冰心,无怨无悔。当你矗立在雁门关外时,三千素雅的青丝伴着一袭简美的红斗蓬似虬龙飘飞。不是云鬓,却赛满额宝钗玉簪;不是霓裳,尤胜浑身绫罗锦缎。此行何去?大漠孤烟袅娜处。你终于远离了尘嚣,踏上了这片神奇而圣洁的土地。于是,塞外风景异了,行行雁儿落了,铁骨铮铮的呼韩邪单于败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也在瞬间融化,你成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和平天使,给大地送去了希望,使黎明百姓银铃般的笑声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也在中国汗青上照下了你一个纤纤弱女的铁血丹心! 你绵延婉转的琵琶声似乎还在狼烟不起的长城内外回荡,可我却只能在这里倾吐出对你无尽的钦佩和留恋,回首故人千年,西北望,却只寻得古尘青冢。愿为昭君化多情秋雁,今朝长醉金沙。

浅析方鸿渐人生的三座“围城”

浅析方鸿渐人生的三座“围城” 周赛赛 (汉语言091 070911137) 摘要:在《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这四大 阶段,在小说描写的四大阶段交叉历程中,方鸿渐的人生之柱在情感和经济地位上从逐渐破灭到彻底崩溃。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渴望在内忧外患的国土之上有个立足之地,却一次次地失望,甚至到最后变得绝望。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却缺乏与之对抗的勇气、热情和力量,使得方鸿渐一次次被困于无奈现实中。从失恋到失业再到婚变,逐渐地丧失了个人的精神信仰,总是不得不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爱情;婚姻;事业 绪论 钱钟书的《围城》是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故事描写的背景是兵戈之象显见的战争年代,也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在那纷纷扰扰的乱世之秋,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交变时期,并随着买办文化和教育腐败的出现,每年留洋回国的学生,这么一群“新”知识分子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遇到了种种困扰。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个在理想中不断撞得头破血流又无可奈何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在当时对社会对人性有着强烈的感悟,因此在作品中对方鸿渐人物的刻画,可谓面面俱到,钱钟书高举着方鸿渐的恋爱、事业、婚姻三大旗帜,一路带领读者们进入到方鸿渐“理想建立-破灭-再建立-再破灭……”的悲剧循环中,同时深刻地揭示了方鸿渐人生中那三座不可抵挡的“围城”。 方鸿渐,这个留洋归国的新式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在现代文学人物集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出生于江南一个封建乡绅家庭,父亲方豚翁是个迁腐守旧的封建遗老,“前清举人,在本乡一个小县里做大绅士。”虽有“一乡之望”,却掩盖不了其家境的衰落,方鸿渐在这样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却又在阴差阳错中,被周家送到国外“镀金”,接受“西方先进教育”。所以,方鸿渐的品性中,固然有不可一世,志大才疏又懦弱无能的缺陷,然而方鸿渐也有受其家庭文化影响的老好人气质,他善良、富有人道主义,并且他很有想法,能在思想感悟上有有较高的感性认识,却也同时较为理性,能在看透世事万物背后之余,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的办法。然而,面对回国后的复杂的男女情爱、惨淡的就业前景以及世俗的婚姻生活时,方鸿渐的种种美好理想一度化为泡影。 一、方鸿渐的爱情“围城” 方鸿渐在回国途中与回到国内之后,撇开在三闾大学教授王先生家与范小姐的失败相亲而言,他曾先后接触并了解了四位当时时代的新年轻女性,有感性潮流的别人的未婚妻,有来自知识界高层的女博士,有共患难结连理的女知识青年,也有单纯美好“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面对感情,方鸿渐似乎每次总能把人看透,却又总有意

四大美女---- 王昭君故事传奇

四大美女---- 王昭君故事传奇 终于,我走进了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走进了那别有风味的蒙古包,听到了那浑厚动人的马头琴,看到了剽悍的赛马,尝到了飘香的奶茶……此刻,我正走近位于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的青冢。青冢历经风霜雪雨、飞沙流石,历经时代的变迁、历史的云烟,依旧傲然兀立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于飚风拂北斗、飞雪弹长城的悠悠千载的咽咽琵琶声里,几经损毁、几经修缮,至今芳草萋萋、祭花点点,唁笺如雪、游人如织。青冢的主人,就是姿容足以落雁、名垂青史的王昭君。 “青冢”一词,出自《杜诗注解》: “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不过,关于青冢,另有说法。《筠廓偶笔》说:“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乌兰夫题写的“青冢”两个大字就竖在墓前。进得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元一九六三年董必武题写《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墓基及墓道两侧碑碣林立,镌刻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词。墓道两旁挺拔着倔白杨,与陵寝周围的松柏花草形成鲜明的对照,俨然出殡所用的经幡猎猎迎风。墓前还雕有并驾齐驱的双骑塑像,马背上的人物自然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驮满故事的铜像肩披残雪、怀裹寒霜、额顶冰屑,却熠熠生辉的沐浴在金色的朝阳里。塑像底座上有蒙汉两种文字题刻的“和亲”二字。遥想当年,那些昏庸无能的统治者们打不过匈奴,竟然物色美女进行性贿赂,且美其名曰“和亲”,用“美人计 ”缓和矛盾,救国安邦,邦能安否? 整个墓区占地一点三公顷,像一处袖珍园林。墓道入口有平台及阶梯贯穿,第二层的平台和墓顶上各建有一个斗拱飞檐的伞亭。很明显,近年来的昭君墓得到了应有的修缮与改进,墓基周围砌上了石质的围墙,密植了大量的松柏及观赏树种,整修了草坪和花坛,配上了相关的人物雕像。尽管时值北国的早春,默立的松柏却顶风冒雪、郁郁苍苍。那些由人工喷水呵护的花草也纷纷在残雪融融的阳光下抽 芽孕蕊,给人一种既感动又吝惜、还略有赏心悦目的快感。据说,每逢秋来冬至,原草枯黄的季节,唯有昭君墓上青草如茵,而且曦映霞照、景色各异,雾霭聚散、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孑孑塞外孤坟,

昭君出塞1

王昭君对中国农耕、游牧两大经济区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昭君出塞带去了大量的物资和工匠等人员,相传她带去了五谷种子,把中原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塞外;她还给塞外人民带去了医药技术;她发明了“昭君套”等新式服装;甚至匈奴妇女用胭脂化妆的技术相传也是昭君传授的。所以昭君在匈奴人民心目中是一位无所不能的幸福女神。以昭君为代表的和亲也让匈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汉地的铁器、铜器、陶器、增絮、金银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大量流入匈奴。 同时汉也得到了迫切需要的牲畜、畜产品和狩猎产品。使双方的经济达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 不但与匈奴单于、贵族相处和谐,而且还获得了匈奴人民的高度尊敬,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同学们,在梁朝吴均的《西京杂记》里,讲了一个故事。其梗概为汉元帝后宫有许多美女,元帝常常难以选择。后来汉元帝让宫廷一个画师叫毛延寿的为每一个美女画像,以便按图索骥召见。许多宫人为了见上皇帝一面,向毛延寿行贿,希望毛延寿笔下添花。一个叫王昭君的宫人自恃貌美,不肯向毛延寿行贿。因此被画得丑陋不堪。自然,王昭君也不得元帝召见。后匈奴派人到汉朝求亲,元帝决定王昭君出塞。在王昭君出宫前,元帝才见到了真正的王昭君,追悔莫及,一气之下杀了毛延寿。后来,毛延寿被看作是心地邪恶奸侫之徒。后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以此为题编成戏剧《汉宫秋》。那么,昭君出塞的真实情景如何?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及现代民族关系中占的地位如何?学完这一课后,我想会对你有所启发的。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我们先听一首乐曲(教师放《昭君怨》)(过程略)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古典名曲《昭君怨》,这首曲子表现的是汉代宫女王昭君和亲的心情。昭君出塞以后,山高水远,南望故土方向,心情忧郁哀伤。曲子分为“辞汉”“跨鞍”“望乡”“奔云”“入林”等段落。描写王昭君被迫入宫,又被迫远嫁,后化为飞鸟,奔向云中的悲惨遭遇。历史上的昭君出塞实际情况如何?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昭君出塞?在学完本课后,我们会受到启发的。 [板书]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兴起 [教师讲解]匈奴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商代时称鬼方,西周时称 狁(xiàn yùn),战国时称匈奴(或胡)。长期以来,他们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可以用地图配合),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迁徙不定。匈奴人的习俗和中原地区不同,从小孩开始就骑羊,射鸟、鼠,成人后以骑射为长技。父亲死了,异母子可以娶其母,兄死,弟弟可以娶其妻。以畜肉为食,以畜皮为衣。春秋时期,匈奴开始使用铜器,到战国中期,匈奴逐步强盛起来,并不断向南扩张。当时的秦、赵、燕三国都曾筑长城抵御。大约在秦灭六国之际,头曼统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国家,自称单于。头曼建国后,多次南侵,掠夺财富和牲畜。并占据了河南地。当时,为消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朝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朝时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回答]秦朝建立后,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边匈奴的进扰,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蒙恬大举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来阻挡匈奴的南下。[教师讲解]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匈奴头曼单于被其子冒顿射杀,冒顿自立为“撑犁孤涂单于”(副板书),并开始实行世袭制度。势力迅速强大起来。打败了东胡、丁零、大月氏等少数民族,重新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方、东北、西北的广大地区。拥有骑兵30万,兵强马壮。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王昭君变文

王昭君變文 敦煌學專題高恩雅 9244701 〈王昭君變文〉故事傳承研究 一、前言 關於「變文」一詞,肎開始研究中國敦煌學以亵,就旰許多相近或相似疛說法。如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匞》中: 所謂「變文」之「變」,當是指「變更」了佛經的本文而成為「俗講」之 意,變相是變佛經為圖相之意,。後來「變文」成了一個「專稱」,便不限 1定是敷演佛經之故事了,或簡稱為「變」,。 向達〈唐,俗講考〉亦旰說明: 唐代俗講話本,似以講經文為正宗,而變文之屬,則其支裔。換言之,俗 講始興,只有講經文一類之話本,浸假而採取民間流行之說唱體如變文之 類,以增強其化俗作用。故變文一類作品,蓋自有其淵源,與講經文不同, 2其體制亦各異也。 孫楷第云:「歌詠奇異事疛唱本,就匛做『變文』。」又如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匞》說道:「變文是一種韻散夾雜疛新體裁,是一種在唐,以前疛札統文學34中未曾見過疛新體裁。」而〈王昭君變文〉中確實匑見韻散夾雜疛格式,此篇變文最特別疛是:它採用了環境描寫結合弖理描寫疛寫法。 若以內容區兲,變文兲類匑兲為三類:一是講唱佛經和佛家故事疛「佛教故事變文」;二是「民間故事變文」;三是講唱中國歷匞故事疛「歷匞傳說變文」。而唐末疛〈王昭君變文〉則是屬於第三類。 1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匞》:台匇:台灣商務,1965年:,頁190。 2 向達:〈唐,俗講考〉,《唐,長安與西域文明》:台匇:明文書,,1987年:。 3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匞》:台匇:華札書,,1999年:,頁403。 4 潘重規編著:《敦煌變文集新書》:台匇:文津出版,1994年:,頁911-923。 1 敦煌學專題高恩雅 9244701 匒今以亵歌詠王昭君疛詩篇甚多,著名詩人如沈佺,、李甯、杒,、甯居易、李 商隱等,對於王昭君旰多方陎疛描寫。杒,詩云:「一匐紫臺連朔漢,獨留青冢向黃昏。」昭君事既然詠傳千匒,徍,文人又為詩者甚眾,匑見昭君故事孛深入民間而廣為人知。那麼,流傳孛久疛「昭君出塞」,故事內容本就相當豐富,抑或經過數度創作而加以增刪,若是經甫徍世不斷改寫,然而其原貌又究陽是如何, 劉大杰又說:「這些變文,直接影霻徍,疛彈詞寶卷一類疛民間文學,却時 5對於,、元疛孔說戲旮,也給予間接疛影霻。」既然如此,變文便旰其探討研究之價值。本論文便是要就昭君故事疛版本問題為其关入點,以〈王昭君變文〉原文與相關匞書著作互証對照,試論王昭君疛故事演變過程。 二、〈王昭君變文〉全文兲析 在〈王昭君變文〉中,前陎疛部兲孛經亡佚,且文中多旰脫落,句,然而細看推敲仍匑,知整個內容疛亵龍匐脈。開頭時便孛進入昭君出塞疛情形,匑能是前匊部變文遺缺之故。開頭以韻文登場,徍以此一散一韻疛相雜方式敘述,最末以散文結束全文。全文,旰韻文七段,除了第四段較為特別:旰五言、七言:之外,其餘都是七言。如下表: 原文說明 第一段…… ,遠得家人昭:招:取魂。七言韻文。 第二段…… ,都為殘雉度嶺西。七言韻文。 第三段…… ,匝應弩那甯雉邊。七言韻文。第四段:前段:奋嫁亵沙漠……,臨時前段以五言為主,末四行為七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