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优势;需要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是河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效果明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特殊性,最大化的发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股份制改革迅速

河北省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2003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在这样的总体改革要求下,2004年河北省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拉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省级联社的建立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2005年全省157家市、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愿入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沧州、廊坊等地组建。2011年底,河北省共有26家县级联社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共有11家农村信用社改成功,其中成立农村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博野、抚宁、武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井陉、宣泰、滦平、围场、大厂、宽城、清河、邢台。

(二)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上升

《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显示:2009年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

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社提供的资料,截至2010年6月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级机构4908个,资产总额达6524亿元。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逐步发展成为省内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

表1 主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

(2009年12月31日)单位:个,人

(三)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数据显示: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增长迅速(如表2)。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达7461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744亿元,负债总额达7112亿元,其中存款余额6043亿元,在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市场份额中均占20%;涉农贷款余额3136亿元,占比达84%。

表2 2005年-2011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及拨备前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695829076.html,/

(四)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河北省联社持续加大投入,创新完善服务手段,努力推动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实现电子化、多样化、现代化。建成了综合业务系统,加入了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银联系统和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实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与全国银行业机构的结算联网。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通卡”存量1995.6万张,设立助农服务点3662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9%,布放POS机38991台,开通取款机1960台、存取款一体机654台,网银客户达11.5万户,电子化水平迅速跻身全省三甲。

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河北省农村金融体系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大、支农作用强、服务范围广、社会贡献多,是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

国务院2009年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一要按市场经济规则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要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但是前者属于商业性银行的特征,后者又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来说,作为商业性银行就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围绕盈利开展工作,进行规划。但作为政策性银行来说,又不能与政府支持“三农”的相关金融政策相背离。这种双重身份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来说,阻碍了其前进的脚步。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理论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是明确的,是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同时合作制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具备四个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但是在实践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出资人缺乏控制权。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事实上的产权主体变异成国家或集体,该集体并非全体社员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较为含混模糊的集体。这就造成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虚置,真正的产权主体被架空。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由行业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安排决定,由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决定“三会”,相关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流于形式。如有些农村信用社的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基本上呈“三合一”状态,决策权、经营权高度集中,领导班子取代理事会决策,监事会、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形成少数人垄断控制局面。

(三)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

《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指出,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承担着支农的政策性职能,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不良贷款率最多,在截止2010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大型商业银行为1.73%,农业发展银行为2.97%,农村信用社为11.53%,农村商业银行为2.47%,农村合作银行为2.72%。(如图1)

图1 2010年末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

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了多种清收方式,但进展缓慢,甚至清收利息都十分困难。近三年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主要依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作为资金来源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清收不良贷款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话,将直接影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度。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金融生态环境就是指金融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利用各种服务设施、服务手段以及服务途径对周围的生态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使得周围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优化。具体到农村信用社而言,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主要金融生态风险表现为:

1.农村信用基础较差

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仍然滞后,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缓慢,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薄弱,虽然农户信用意识近年有较大的总体提升,但企业信用机制缺失严重。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信用关系法律保障不完善,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导致银企信用关系恶化,拖欠、躲债、赖债行为的发生造成资金运转环境恶化和金融秩序的混乱,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机。

2. 信用体系不健全

农村征信业尚无专门法律或法规,农村征信业在定位、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没能明确。农村社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地收集并准确地评估农村金融系统的信用信息,也无法在经

营机制上依赖于筹资者的真实信用状况以做出决策,导致了农村逃废金融债务现象,贷款人诚信缺失导致

的道德风险对后续贷款行为的影响十分巨大,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冲击。

四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定位,服务“三农”

鉴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双重身份,要把握好定位,在改革发展中就要有所侧重。2011年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姜丽明指出,从2011年开始,要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即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主力军”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要把市场立足“三农”,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三农”资金需求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千家万户合理有效的资金需求,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加大改善农村民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设立社员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社员代表大会的事务处理。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做到还权于社员,把涉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及高管人员的选举、撤销等重大问题交由社员讨论决定,其经营情况应向社会公布,充分听取社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好意见、好建议;实行理事长与主任分设,细化、固化二者的职权范围,明确二者的具体义务、职责和权力。理事长负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引导权,使其真正行使职权;信用社主任负有日常经营权,使其在日常的经营工作中,严格按信用社的规章,操作办理,并接受理事长的监督;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制度,赋予监事会更大的权力,如对业务、财务的审计权,对管理层的监察权,对理事长、主任重大决策的否决权等,使监事会行使的职责不受制于理事长和主任。同时,监事会应广泛听取和收集社员的建议,听取各界对农村信用社的反映,特别是服务”三农”的效果及问题,及时向理事会和主任提出改进建议,对社员代表大会和全体社员负责。出台一定优惠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乃至外资企业投资农村信用社,扩大其资金实力,从根本上改善其股权结构,使其真正做到产权明晰。

(三)调整资金支持政策,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人民银行要密切监测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资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贷款下降等情况,积极落实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及历年挂账亏损专项票据置换工作。考虑把农村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剥离给农发行,制定适合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特点的五级分类、拨备、核销办法和问责制度。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继续提升支农服务功能,不断改善资产质量,推进县级联社股份制改革,加快消化历史包袱,稳步增强资本实力,提高金融支农的能力和水平,近两年内要争取消灭历史亏损挂账。

(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1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首先,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信用观念和意识。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培育信用文化是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的前提,也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赖以生存的土壤与基石。其次,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失信公示约束机制。通过道德惩戒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规范信用秩序、优化信用道德环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通过强化征信的正面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实现征信宣传常规化、扩大化、道德化;大力倡导诚信观念,努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农村道德规范;对信用农户、企业、城镇实行贷款优惠、利率优惠等金融奖励,树立信用榜样。

2 完善信用登记制度

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主要记录个人和企业的自然情况、纳税、司法、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资产、债务以及信用历史等情况。在信用采集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和相应专业机构应向征信机构充分开放其掌握的信息资料。至2011年底,河北省农农村信用为368万农户建档,对144万农户授信744亿元;为23万户社区居民建档,对8万户居民授信93亿元;为532个基地建档,对7245户授信128亿元;为6万户企业建档,对3万户企业授信2553亿元,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征信机构应保持对信用信息的动态监控,企业和个人应及时更新过时、错误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农村征信系统的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进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盛涛.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财税金融2010(04):2

[2]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M]北京.2011:9-25

[3] 柴璐.省联社召开全省农村信用社2012年度工作会议[J/OL].河北省农村信用

社.2012.https://www.sodocs.net/doc/695829076.html,/nongxinyaowen/2012/0129/11709.html

[4] 刘磊.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关注三农2011.205(7):101-102

[5] 齐鹏飞.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成因、现状及化解对策[J].时代金融2012,469(1):99-101.

[6] 樊长坤.构建河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领导之友2011,9:13-14.

[7] 穆争社,蓝虹. 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J].金融与经济2011(07):10-16

[8] 赵延仓.农村金融生态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讨论[J]. 现代经济信息2012.2:401-403

[9] Jacob Yaron, Successful Rural FinanceInstitutions[J]World Bank Discussion,2005:150 .

[10] 张东顺. 浅议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7

[11] Jacob Yaron,Mcdonald Benjamin. Developing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R].Finance & Development:1997:92-93

[12] 陈前鹏,江山.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J]. 知识经济2011(7):71-165.

[13]《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World Bank 2007—9—148.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六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资产规模由2.2万亿元增长到8.6万亿元;存款由2万亿元增加到6.9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贷款由1.4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不良贷款率由四级分类的37%下降到五级分类的10.8%;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由8%提高到57.2%。尽管如此,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业务品种、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有较大差距,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十分脆弱。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者,我认为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和操作路径,越来越偏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际,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绩显著,但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银监部门主导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失偏颇。一是职能错位。监管部门既监管行业风险,又指导农村金融服务;既履行监管职责,又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这种监管者与行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导致在角色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二是研究不到位。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在改革方向、模式等方面省政府、省联社没有发言权。三是指导不到位。虽然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仍用“一把尺子”往下量。宏观要求多,可操作性办法少,不能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改革的方向不清、目标不明。对各省提出的想法,多是说“不行”,但不说“怎么能行”。四是监管不到位。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对策、及时处理,往往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 (二)省级政府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2003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并由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负完全责任”。无论是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还是从调动省及各级政府积极性的角度,都应由省级政府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并通过资金注入、资产置换、人员调整等方法和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包袱、加强管理,领导农村信用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在改革过程中,省政府不能主导改革,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是由“当事人”而是由“第三者”来决定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多数地方政府成了改革的“旁观者”,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政策要求与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错位。一是省联社职能不清、改革方向不明,人心浮动。由于多数县联社还没有发展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才由基层出资成立省联社,并赋予省联社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但在省联社的管理下,农村信用社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又说省联社管多了,干涉了基层的人员任用,干预了基层的业务经营,侵犯了县联社的法人地位。现在要求省联社转变职能,履行“指导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但多数县联社目前仍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依然较弱,离开省联社强有力的管理,改革成果很可能“付之东流”。在相互矛盾的职能定位中履职,省联社处于“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省联社的职能定位多变、改革方向模糊、员工人心思走。二是改革要求难落实。改革政策多变、与基层现实有距离,落实困难。要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不断增加投资股的比例,但“有历年亏损挂账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均不得分配股金红利”的规定无法保持股金稳定。

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一、农村信用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 1、139年前全世界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德国是农村信用社的发祥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农业长期处于半封建特征,而德国采取加重农业税的办法来加速工业的发展,使小农经济状况更加恶化。1818年,全世界农村信用社创始人雷发巽出生在德国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17岁参军,25岁退伍后在地方行政机关任职,27岁担任卫斯特瓦尔德市市长。1847年到1848年,当地发生大饥荒。农民家庭出身的雷发巽,十分同情贫苦农民的处境,就组织了一个面粉供给机构和面包作坊。面粉和面包分别以两种价格出售,一种对富人,一种面对穷人。这两种价格影响很大,竟使全区的面包的价格普遍下降,深受贫苦农民欢迎和拥护。这给他启发很大。他调往佛拉梅斯弗尔德市任市长后,就选了60个家庭较富裕的户,创办了“佛拉梅斯弗尔德清寒农人救助社”。主要是帮助社员反抗牲畜贩卖商人的高利贷剥削。由救助社购置牲畜,以分年摊还畜价的方式贷给社员,最长期限5年。1854年,他又创立了“赫德斯多夫储蓄金库协会”之后,为了解决单个储蓄金库业务范围的局限性,于1872年又组织了莱茵区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1876年他把各个地方的信用社联合起来,成立了信用合作社的中央机构“德国农业中央储蓄金库”,雷发巽逝世后改称“德国雷发巽银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合作经济思想理论,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发展信用合作提供了借鉴。 2、88年前中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我国早期信用合作思想传导者薛仙舟,1900年因从事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活动被捕,获释后赴美留学。后来在德国专门研究合作经济思想。1918年任上海工商银行董事长期间,根据当时我国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方式原始、贫苦农民深受压迫和剥削、农村资金匮缺、高利贷盛行等国情,提出了实行全国合作共和的见解。其特征是:带有自救互助的慈善组织性质。1920年是我国连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国际国内人士在各地组织华洋义赈团救济灾民。救灾过后,给人民留下深刻教训,也唤醒了农民本能的合作意识。救灾是消极被动的。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的方法。所以将剩余的救灾余款用于发展信用合作事业。在中国华洋义赈团的组织下,1923年6月河北省香河县城内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到1928年2月,在河北、江苏等地的56个县成立信用社422个,社员13711人,自筹资金2.58万元,发放贷款2.32万元。有力地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民生产生活资金困难。为全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开创了先河。 3、68年前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建立。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考察农民运动发展情况。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讲到:“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实是农民所需要的。他们买进货物要受商人的剥削,卖出农产品要受商人的勒索。钱米借贷要受重利盘剥者的剥削。他们

农信社改革发展方向

农信社改革发展方向 目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业整体中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大而不强,而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则是薄弱环节中的最脆弱点,其潜在着很大的支付风险和信贷资产风险。因此如何针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谋求出路和发展,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地区金融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根据一年来工作的实践和了解,试图就大通信用社当前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困难及解决办法作粗浅的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问题: 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单一,目前据我所知,大通县农民收入主要靠小麦,油菜,且一年只有一次收割 二、基础设施落后,结算渠道单一,汇路不畅通。 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办公条件简陋,营业场所狭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电子化建设滞后,金融创新困难重重,而且结算渠道单一,异地结算仅靠农信银汇款方式进行,其他方式的汇路不畅通,在途资金时间长、环节多、速度慢、资金运转效率低,造成农村资金倒流进城。低成本存款流失以及客户存款搬家现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处于劣势,市场占有率低。 二、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基础知识不够,队伍不够稳定。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人员大多数来自当地,而且 大部分是照顾性质吸收的,世袭现象严重,家属子女偏多,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差,内部管理淡薄。同时,由于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缓慢,经济效益差,职工待遇较低原因,导致队伍不够稳定。 发展: (一)正视问题,牢固树立防范和化解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意识。 (二)减员增效,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用工制度的改革步伐。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量小,成本费用率高,经营效益低,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求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自身经营状况,客观确定业务经营与发展所需员工数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试、考核,通过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减员增效。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职务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 (三)优化网点结构,激活经营活力。要从过去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转变为按中心乡镇和经济流向,将邻近的业务规模小、效益差的信用社,以撤并降格等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彻底改变目前“一镇一社”和“一社多点”的格局。对偏僻、业务量小的网点撤并后形成的服务空白,可根据实际,以流动信用社形式定时、定点服务,以方便农户,取信于民。实践证明,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兼并经营有利于增强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减少管理环节,避免行政干预,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存在问题。 (四)狠抓清贷,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清收贷款本息,盘活资金存量,不仅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减少亏损,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而且是农村信用社恢复元气,转人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清贷工作。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如实地向当地政府汇报经营情况和间题,取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

浅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浅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摘要:本文试图从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制度本身进行探讨,研究民主管理制度与当前农村金融的相容性问题。本文的基本判断是:正如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垄断一样,合作制所体现的民主管理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制度构想,其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或农村信用社主任的“土皇帝”特征)是民主制的悖论;因此,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农村信用社继续为三农服务的基本方向,必须在现实上放弃空想式的民主制度,实行农村信用社的国有或准国有化,在整体金融领域搞“反向剪刀差”。 一、引言:农信社体制的内在冲突 农村信用社的工作走不出困局,不能从根本上改观的重要因素是体制不顺。笔者就农村信用社体制的现状与改革思路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合作制在政策上反复强调农信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不断要求落实农信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三会”)制度,可“三会”仍是形式主义。某市38家基层农信社,1999年、2000年没有一家的“理事会”作过重大事项的决定、决议,“社代会”只是为了迎合上面的要求,完成上面的任务,应付检查、考核而敷衍为之,“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最近对该市38家农信社的监事会工作情况的全面调查表明,基层农村信用社“三会”的职责已让位于联社无所不包的行业行政管理。众所周知,联社一级真正的最高领导、决策机构是联社党委。“党委领导和决策+强力行业行政管理+国家负担经营风险”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在运作中的国有制特征。因此,实际运行中的国有制管理,与名义上的合作制的形式,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在体制上的一个基本悖论,造成了严重的认识上的混乱和实际工作中的无所适从,甚至导致部分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基层干部将工作往死胡同里做。 问题还不仅在此,考虑到农村金融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和农民的基本信贷需求,我们发现,民主管理无力改变基层信用社的控制权结构——农村信用社必然控制在少数略有金融知识的人手中,而这些人就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土皇帝。换句话说,民主制的前提是“参与投票人员的偏好和可供选择的侯选人的多样化”,问题恰恰在于金融知识现实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农民根本无从选择。因此,“三会”制度除了造成形式主义,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降低了

2021年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追忆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风雨六十载,今朝竞风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走过了一条布满“坚持”与“执着”发展道路。以来,省联社招聘了众多大学生员工,当咱们跨入农信社大门时,当咱们为农村合伙金融事业奋斗时,咱们有必要理解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一)1949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赢来了崭新一页。在旧时代混乱政治时局下艰难生存信用合伙社,在1949年赢来了一种崭新发展时期。从在党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提上议事日程,到被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大纲列入国家战略;从1954年拥有了统一名称,到最后确立了发展章程,农村信用社在新政治环境下获得了新生。在国家支持下,农村信用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赢来了第一次大规模发展,不久成为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击高利贷、发展农村经历有力武器。 195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在组织性质、功能定位以及业务范畴等一系列困惑,为信用社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伙社章程》,对农村信用社性质和任务从规章制度上进行了更

加明确地规定。至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近年农村信用合伙社,终于明确了自己身份,一场农村信用社发展热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迅速蔓延开来。 (二)从1951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到1958年,农村信用社均由人民银行领导,从发呈现实效果来看,这段时间管理是成功。但是从这之后到1978年这20近年里,对农信社而言,称得上是一段恶梦般经历。1958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适应人民公仆化形势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决定》,实行“两放、三统、一包”。此后,国务院专门下发文献,将农信社与银行营业所合并,称为“信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所社合一”和“政社合一”浮现,严重影响了信用社发展。1959年5月,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收回了下放给人民公社银行营业所,下放给生产大队,变为“信用分部”,这样安排使信用社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开始沦为生产大队平调社员财物工具,严重损害了信用分部在社员中信誉。1962年,中央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基本上,将农信社领导权从生产大队收回,由人民银行进行全面、垂直领导,恢复信用社性质和任务,使农信社得到恢复和发展,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1966年,刚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农信社又被“文化大革命”卷入了动荡漩涡。1968年8月,毛泽东刊登了关于教诲革命“最新批示”,在农村,应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这一

论文农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杨艳峰

农村信用社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巴林左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杨艳峰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截止2010年6月末,我左旗信用联社资产总额为146130万元,比年初增加18663万元。各项收入5338万元,同比增长90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113142万元,比年初增加1284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9953万元,比年初增加49953万元。股本金余额4644万元。从现状来看,我信用社在国家和政策的支持下这两年越走越好,经营的越来越好。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技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自有资金难以满足贷款需求。随着农业银行在农村机构的收缩,农村信用社成了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截至2010年6月末,全旗各项储蓄存款余额为113142万元,全旗各项贷款余额119953万元,借入支农再贷款余额15000万元,自有资金缺口很大。主要原因:一是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的外流,使目前的单户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单位面积投入还是从扩大生产面积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使单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二是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三农”领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不断开阔,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扩大“三

农”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和“三农”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与“三农”资金需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形成了供需矛盾。 二、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进取精神。一是对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信用社主任平时不注重学习,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不采纳、不推广应用,爱用传统的老观念、老思想、老办法、老经验去开展工作。二是得过且过思想严重。许多信用社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思进取,有得过且过、不求功劳,但求无过的思想。三是传统的经营观念尚未根除,部分职工缺乏市场营销意识,皇帝女儿不愁嫁,视贷款为权力,等客上门,坐阵经营,人求于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虽然现在邮政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投放,小额贷款公司也已经成立,农行贷款也开始下乡,但部分职工只是在喊“狼来了”,却没真正意识到“狼来了”的后果,因此从思想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柜员素质偏低承老龄化。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延续过程复杂,现有职工大部分是农业银行代管时期招收的“子弟兵”,一般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信用社工作,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加之,部分信用社职工入社后疏于学习,不思进取,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形势需要。其主要表现为“两高两低”:即学历高水平低、职称高技能低。由于现行农村信用社工资制度中增设学历、职称津贴,加之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向社会开放,致使部分员工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了高学识、高技能,由此形成学历、职称“满天飞”,而实际业务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

论文纲要一、内容提要1提出中心论题2关键词。二、正文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2网络资源不足科技支撑力量薄弱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4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三农村信用社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1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2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开拓中间业务3重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系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4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职工队伍建设5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6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四结语三、参考文献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分析内容提要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显绩与潜绩之间的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支农方向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突出支农重点把握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与自身经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问题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当前农村信用社正经历着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这是一段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及政策进行重新思考和选择的历史进程。市场化原则和股份制方向的确立成为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摆脱历史包袱泥潭迈向快速发展轨

道的转折点。一、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现状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进一步确立了农村信用社定位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新的改革方向并把信用社的管理交给省政府负责通过省级联社对信用社实施管理、指导、协调、服务。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达到10.6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1.7倍其中贷款余额5.7万亿元是“十一五”初期3.0倍实收资本达3461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0.9倍。2004年实现统算盈利后连续7年利润保持大幅增长与2003年改革前相比资产负债和存贷款规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然而在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体制内外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二、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信用社(银行)向县政府汇报改革情况材料

信用社(银行)向县政府汇报改革情况材料 ##年8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这是直接关系到我县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一件大事。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多,改革的难度较大,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现按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就我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继农村费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之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吉林等8个省(市)率先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66号),确定包括我省在内的21个省(市、区)为第二批深化改革试点省份。河北省政府及时召开了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了部署。会议指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做好"三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农业大省,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尤为重要,要抓住国家把我省确定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的难得历史机遇,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

农村稳定的大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加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革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明确为"三农"服务方向和提高服务功能的需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逐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我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县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仍实行合作制,组织形式继续实行县乡两级法人,待条件成熟后,再改革产权组织形式。在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搞好清产核资,明晰现有产权。这是整个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清产核资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真实情况,摸清家底,为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二是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基层农村信用社机制改革的 背景、现状与建议 一、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前后变化较大。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人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80 年代以后,随着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农业银行的分设,人民银行委托农业银行代管农村信用社,此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也丧失了,农村信用社完全依附与农业银行,在与农业银行的竞争生存中处于附属的地位,成为农业银行转移风险和安置家属等性质的“服务公司”。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管理脱钩,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之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只面对人民银行的监管,摆脱了农业银行在经营上的束缚,真正体现了法人地位。农业银行也随着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步退出县以下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的唯一金融机构,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和意义愈加明显。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历史包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在得到增强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职能的发挥。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都面临

着艰难的选择。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经过局部试点后,2003年6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开始了8个省市的以增资扩股和票据置换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改革。根据国务院改革方案,国家拿出了1500亿元用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帮助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2004年2月,国家又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广,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四年头了,我们看到了农村信用社规模在增大、不良贷款在下降、效益在提高、风险在降低,抗风险能力在提高、管理机制在健全。但我们是不是正面和负面的都看到了?对改革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需要反思?我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面对改革的现状应该全面地分析一下当前改革现状是否与我们改革的目的相统一,是否在按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我想从基层改革的角度,结合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现状分析。 第一,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整体的竞争力不强。 农村信用社虽然通过增资扩股、优质服务等形式,扩大了存贷规模,但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

农村信用社十年发展演讲稿

农村信用社十年发展演讲稿 从小镇变迁看农信发展历史像车轮在飞转,时光像江河在流淌, 我们走过了整整十年的艰苦历程。这十年,是多么的不寻常!十个春夏秋冬,十年雨雪风霜,十年开山劈岭,十年起伏延宕,从改革的“试验田”到“示范区”,从企业文化初探,到团队精深管理,无不凝聚农信人辛勤的汗水,无不彰显农信人的智慧与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带来的题 目是——从小镇变迁看农信发展。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农村信用社,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镇。她位于长白山**山脉与**大平原的结合部。全镇幅员面积100平方公里,14,000口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民风淳朴,文化悠久。 10年,对于有着60多年 __农信社而言只是一段短暂的历程,但这10年,我所在的小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注定我 的小镇要和农信社共同走过这非凡的里程。当农信第一次改革的号角吹响时,当农信人的力量和小镇的汇聚在一起时,我们用勤劳、淳朴的品质默默的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新奇迹,都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可以改变一切,小镇用短短的10年时间证明农信改革是必然的、成 功的。

我的小镇共有10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耕地面积2,000多公顷,水田占了八层还多。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弓背几千。世代经营土地的农民,在改革中进步,在进步在更新理念,过去一直在玉米种植上打磨磨,现如今,水稻当家,多种经营。目前,小镇水稻生产和稻米加工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具有规模粮食加工企业5家。xx年水稻产量7,500吨左右,玉米产量23,000吨左右,农业产值1.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也有10前的不足3000元,上升至5,800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与时共进,时时双赢。我们信用社,xx年末存款余额只有754万元,截止今天上午的最新数据表明,我们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6390万元!较xx年增长5,636万元,增长747%! 10年,我们累计向小镇投放贷款21,651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小镇文化进步,经济发展,提高了闲置劳动力的再利用率。目前,根据镇政府今年的,陆续有如蛋白饲料加工项目、兔业养殖项目及纸箱厂项目开工建设,我们将积极跟进,不失时机,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给予必要、科学的资金支持,让小镇有更长足的发展。 风光在险峰,山高人为峰。 我们农信人用十年的时间,改变着我们的外部形象、内部设施、硬件配备和软件建设。

2021年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07-22 摘要:电子银行是金融机构通过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或网络等媒介,觉得顾客提供自助式、开放式服务为目一种金融服务。各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迅速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产生了很大冲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概述基本上,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呈现状和发展方略,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核心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普遍应用,互联网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金融自助服务方式变化了老式银行运营模式,在当代化城乡中受到顾客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对某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村金融机构却导致了某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今天依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瓶颈”,并依照其发呈现状提出自己某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催化剂,在一定限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一方面浮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网站,也就演变成了日后网上银行。国内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在1996年一方面

开创国内网上银行先河,标志着国内网上银行发展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较为全面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起步较晚,且客户以公司为主,电子银行运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呈现状 近年来,国内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业务水平等因素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重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某些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状况下依然只能选取老式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袭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诸多不拟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某些隐患,保守客户依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老式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使用产生一定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也许导致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职工由于某些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纯熟,很也许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浮现某些业务错误,也许会导致某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某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

前言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金融动力,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三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有效地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提供机会,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肩上;进一步拓展了农村信用筹资空间,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银行机构432家,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有2,609家法人机构,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59家,75,840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总资产为132,466.85亿元,同比增长24.46%,其中贷款余额为67,107.08亿元,同比增长16.70%;总负债为124,969.07亿元,同比增长24.18%,其中存款余额为102,076.20亿元,同比增长20.03%。全年中间业务收入为153.51亿元,同比增长20.88%。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1.90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为2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2.6万亿元的7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服务主力军地位不断稳固。 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 5.7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贷款总额的11.1%,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达到3.9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涉农贷款总额的33.3%,农户贷款2.1万亿元,占银行业农户贷款余额的79.3%。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保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必要进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有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合作制是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制度,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力量的农信社,发展60多年以来,几起几落,体制几经更迭: 第1页(共11页)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浅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了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优势;需要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部分,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处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又有着与其他省份相区别的优势因素和不足之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是河北省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效果明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特殊性,最大化的发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股份制改革迅速 河北省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2003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在这样的总体改革要求下,2004年河北省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单位,拉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序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省级联社的建立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2005年全省157家市、县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愿入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在沧州、廊坊等地组建。2011年底,河北省共有26家县级联社全面启动股份制改革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共有11家农村信用社改成功,其中成立农村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博野、抚宁、武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井陉、宣泰、滦平、围场、大厂、宽城、清河、邢台。 (二)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上升 《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显示:2009年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情况(如表1),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目前,全国已有2 5个省(区、市)组建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由省级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应该紧密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优化信贷结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转变职能,尽快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处理好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与人民银行的关系。虽然人民银行不再承担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 但是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仍然从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及资金清算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发放支农再贷款、票据清算、置换不良资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与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争取中央银行的支持和业务指导。三是要处理好与银监会的关系。农村信用社要在银监会的监管下,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各项业务经营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处理好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是农村信用社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但具有分布面广、周期长、风险较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应该从大局出发,从战略高度认识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支持“三农”的重要性,积极自觉地开展此项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农户摸清底子,建立起完整的农户经济档案,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授信额度,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活动;二是切实加强管理和检查工作,实事求是,以严格的管理来规避资产风险;三是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对评定的信用村、信用户凡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摘牌,取消其资格,形成“讲信用光荣,失信用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处理好支持“三农"与非农的关系。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就是支持“三农”、服务“三农”。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农业银行收缩乡镇营业网点后,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村信用社已经在城市市区布点,如何处理好支持“三农”与非农的关系,农村信用社需要对自身市场定位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一是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方向不能改变;二是要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参与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三是在立足“三农”的同时,积极巩固城镇业务,以城镇业务带动农村业 务的发展。 处理好传统信贷业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出发,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应坚持安全性、效益性原则,提高服务水平,以巩固和加强传统信贷业务为前提,以农村金融客户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自身的金融新产品,如开办个人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中间业务、保险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等。二是大力加强金融电子化建设,加快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一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 二相关法律《担保法》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 村信用社正逐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作为高风险行业,为了 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 险上。因此,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个 重要课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风范和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今年来,对构筑风险防范的防护墙,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内控措施。总体来说,深化内控防范风险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现就对信用社的风险与防范浅谈以下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层次分类与表现 在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的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风险,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 富的层次,也成为农村信用社内部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社会信用程度低下,企业和农户套取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致使信用社资产蒙受损失,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破产导 致信用社贷款资金悬空等等,总的来说,农村信用社风险可 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 (二 )农村信用社目前面临的外部风险 1、由于社会信用风险导致农村信用社外部风险产生。

社会信用程度低下,企业和农户套取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致使信用社资产蒙受损失。其形式主要有:企业编制假财务 数据,骗取信用社信用,套取贷款;企业变更法人代表,“新官不理旧帐”,造成信用社贷款长期沉淀;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多头开户,骗取贷款,躲避监管;农户挪用支农贷款用 于其它经营?? ,以此达到“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 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的目的。 2、带有中国国情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破产导致 信用社贷款资金悬空。 1994 年开始实施的政策性破产,是指国 有企业破产时,将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的失业 和下岗职工,而不是用来偿还企业所欠债务。在企业转制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甩掉背上的沉重包袱,而 对保全银行资产基本上不予过问,甚至鼓励、纵容企业实施 “假破产,真逃债”。这些带有中国国情的企业兼并、破产导 致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大大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根源 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产生,与个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农 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缺乏力度、不到位。防 范农村信用社风险,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责权分明、相互 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使之适应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 发展的新形势。 (一 )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控建设是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为基 础,包含于管理之中,又有自身特定的内容和方法,与各项 业务操作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的机制,随着人的 自律性的提高与规章制度的健全而不断完善的。而信用社现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