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英语(二)上册课文翻译

综合英语(二)上册课文翻译

lesson1学校要是教给我们这12种本领就好了卡尔·萨根 1.二战刚结束,我在纽约和新泽西的公立学校上了初中和高中。现在想来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学校的设施、教师的水平在当时的美国大大高于一般水准。因而,那时的我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而我还没有学到的东西也太多。有时候,我想那时要是能学点真正重要的东西,今天我会多么地心存感激。在有些方面,当时的教育十分狭窄;关于拿破仑,在学校里我所学到的仅仅是美国从他手里买下路易斯安那。(在一个约95%的居民不是美国人的星球上,学校当局认为只有美国历史才值得讲授。)在拼写、语法、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其他重要的学科的教授上,我的老师们做得相当不错。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我曾希望他们教授给我。 2.或许该教而没教的缺陷自那以后已经得以纠正。照我看来似乎有许多东西(主要是态度问题、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对事实记忆的问题)学校应当教授——那些在以后的生活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即那些能使国家更强大、世界更美好,也能使人们更幸福的东西。人类乐于学习。这是我们人类比这个星球上其它物种做得好些的为数有限的几件事中的一件。每个学生都应该经常体验一下说出“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时的感受——也就是你以往不懂的或是不知道自己不懂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时的感受。 3.下面就是我列出的方法: 挑一件难事,从中学习 4.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确实也是如此。与其涉足多门学科而略知一二,莫如选其一两个学科学深学透。只要你对所选的课题感兴趣,只要你的研究不脱离课题本身更为广阔的人文环境,你的课题是什么并不重要。教会你自己一个课题以后,你就会对教授你自己另一课题的能力更加充满信心。你会逐渐发现你已获得了一种主要技能。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你必须在一生中不断地教授你自己。但不要沉溺于你感兴趣的或你擅长的第一门学科而止步不前。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物,有些我们完全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很遗憾,大部分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不要害怕问“愚蠢的”问题 5.许多明显幼稚的提问其实是很深刻的问题,诸如草为何是绿的,太阳为何是圆的,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需要55000个核武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可能会使你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尽可能明确你有哪些事情不明弊同样也很重要,提问题就是找出不懂之处的办法。提“愚蠢的”问题,对于提问者来说需营勇气,

对答问者来说需要知识和耐心。不要把自己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与朋友深入地讨论观点或想法。明知会引起嘲笑而提问要比把问题埋在心里、对周围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要勇挂得多。 仔细倾听 6.很多情况下人们谈活时,总是争相表现自己,这类交谈对双方都无多大益处。当别人在谈话时,不要费时去思考自己接下来打算说什么,而是设法搞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经历才使他们说这些话,你从这些话中能学到什么,你对说这些话的人又能了解到什么情况等。老年人所经历的世界与你所经历的截然不同,你也许对其知之甚少。老年人及来自其他地方和其他国家的人们有可以丰富你的生活的十分重要的对事物的看法。 人人都会犯错误 7.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要乐于接受改正,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你应该感到丢人的倒是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了解你所处的星球 8.这是我们仅有的一个星球。要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往往为了短期的利益,在尚不了解(这些做法)长远影响的情况下,正在改变大气层、改变地球的表面以及地球的水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至少对我们人类要走向何处都有发言权。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是放弃未来。 科学与技术 9.除非你了解科学与技术,否则你不会了解你所在的星球。我记得学校的理科课程专讲科学的次要方面,而对科学的深层含义几乎只字不提。现代科学的每项重大发现同时也是对人类精神的重大发现。例如,哥白尼证明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和星球按顺时针方向绕其转动的宇宙中心,它只不过是许多小小世界当中的一个而已。这当然煞了我们人类的自命不凡的傲气,但是同时(哥白尼的学说)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看到一个漫无边际的、令人敬畏的宇宙。每个高中毕业生都应对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以及爱因斯坦的深刻思想有所了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不晦涩,也不是特别难懂,只要有一年级的几何知识和在河中划艇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的概念,其基本原理就完全可以弄懂。) 不要终生沉迷在电视上 10.你当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文化 11.感受一下文学、艺术和音乐名篇的熏陶,既然一部作品已存在了几百年或是几千年,今天仍然受到赞赏,那么大概它确实是有些名堂。要搞清楚人们到底为什么对这些作品还如此热衷,你就得下点功夫,一切感人至深的经历莫不如此。但是一旦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变;你就会获得你余生可享受到的快乐与兴奋的源泉。在我们所处的联

系如此紧密的一个世界里,不要仅仅沉迷于美国或西方文化之中,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人们是如何想的,想些什么。了解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宗教以及他们的观点。 同情 12.许多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自私的时代。如果你仅为自己活着,那你就会感到空虚、感到孤独。人是能够相互同情、相互热爱、相互关心的。但是,这些感情需要鼓励才能不断增强。 13.如果你看到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学做一件事时的乐趣,你就会明白人类学习的意志有多么坚强了。我们有渴望了解宇宙的热忱,我们有对他人的同情心,人类的希望主要寄托于此。




第二课 偶像
英雄与文化偶像 加里·高西加里安 1 如果让你列举10位美国的英雄人物,下列人物极有可能榜上有名: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丹尼尔·布恩、马丁·路德·金、埃米利亚·埃尔哈特、苏珊·B·安东尼、杰奎林·肯尼迪·奥纳西、海伦·凯勒、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以及罗莎·帕克斯。如果再让你列举一些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欣赏、貌似非凡的人,恐怕你会开列一份全然不同的名单。事实上,这些人只是因其巨额财富和外在魅力而受到赞赏,而并非由于他们的显著成就与内在人格魅力而得到世人瞩目。做出如此选择的绝非你一个人。民间测验表明今天人们已不再选择那些创造了历史的政治领袖作为“最钦佩的人物”,而是选择了影视名人、时装模特、职业运动员、甚至连环画和漫画中的人物。简而言之,选择的都是媒体偶像。 2 就定义而言,英雄之所以与众不同是由于他们具有非凡的勇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常常舍己为人——他们是我们衡量别人的标准。他们是大家公认的不仅对他们的崇拜者的一生,而且对国家意识观念的形成和国家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但是,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难以产生真正英雄的时代,我们无法理解英雄主义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它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有人坚持认为,由于冷战结束,由于美国正处在和平时期,因此我们这个时代基本上不是一个英雄豪壮的时代。此外,我们这个时代犯罪率总体下降,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国内的贫困状况得到缓解,医学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因此,由于缺失了民族文化的英雄,我们便迷上了通俗文化的偶像——那些如演员、运动明星、电视明星的媒体巨星以及那些只是因为有名而成名的人。 3 给通俗文化偶像下定义更难。但我们会一眼识出他们。他们已经超越名流,成为传奇式人物,或者不知何故已经成了神话式的人物。究竟是哪些因素使有些人成为偶像,另一些人仅成了名流了呢?这个

问题很难回答。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平带有故事的传奇色彩。举个例子,年青貌美的戴安娜·斯宾塞19岁时嫁给了王子,生下了小王子,后声明放弃婚姻与王位,然而在找到真爱之时却死于非命。长相漂亮当然有用。借助媒体炒作也来的那种难以描述的特殊的个人魅力也同样有用。然而悲剧性的英年早逝却是造就偶像最重要的因素,如马丁·路德金、约翰·F·肯尼迪以及戴安娜王妃。 当名人 唐娜·伍尔福克·克罗萨 4 百年以前,人们因其所做出的成就而出名,像J.P.摩根,E.H.哈里曼和杰·古尔德等人都是著名的事业有成之人;托马斯·爱迪生,马克·吐温以及苏珊·B·安东尼也是大有作为之士。 5 即使今天,他们的成就依然显而易见。当今,人们成名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什么意义深远的成就。今天我们最崇拜的人物通常是那些被媒体频频炒作、最出风头之流。 6 1981年,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南希·里根是全国“最受爱戴的女人”。在那一年前,这项殊荣属于卡特总统夫人罗莎琳。事实上,现任总统夫人总会成为全国最受爱戴的女人。正如作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说,今天的名人是“因为有名而成名的人”。 7 要想成名得有运气,而不是成绩。正如布尔斯廷所说:“英雄因其成就而出众,而名流则凭他们的形象或特征而出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而名人要靠媒体的炒作。英雄是了不起的人物,而名流则是了不起的名声。” 8 另外一种区别是英雄令人尊敬,而名流引人嫉妒。我们中没有什么人会认为自己能成为第二个乔纳斯·索尔克或是第二个埃莉诺·罗斯福。但是我们能成为一个像特莉·萨瓦拉斯或苏珊娜·萨默斯那样的电视明星。要是没有媒体的关注,这些人和我们完全一样。 9 由英雄崇拜到名流崇拜的转变始于本世纪初。这种转变与新兴的传媒方式的出现密切相关——首先是摄影,继而是电影、收音机与电视。美国人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以前,像古尔德和哈里曼这们的家喻户晓的人物很可能穿过人群而不会被认出来。报纸上照片的出现使得名人成为名流。他们的衣着、外貌以及举止成了人们广为评论的对象。公众的注意力逐渐地由了解这些人做些什么转移到了解他们长的是什么样子。 10 电影的出现加速了这种转化。从1901年到1914年,杂志上74%有关名人的文章是写政治领袖、发明家、专家及商业家的。然而,从1992年起,大多数文章在报道电影名星。 11 电视的出现使我们对明星的面孔像对家里人的面孔那样熟悉。我们对名流们生活的了解比我们对大多数熟人的了解还要多。第一部电影出现后不到70年的时

间,英雄崇拜已经完全转变为名流崇拜。 12 今天在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中一露脸就绝对证明了你在美国已经“一举成名”了。实际上,“脱口秀”这个名字会让人产生误解。名流们在这个节目中出场并不是因为他们确实想说什么或是口才很棒,而纯粹是为了出名。他们想仅仅通过在荧屏上露面来证明自己是“重要人物”。 13 做一名脱口秀节目嘉宾不需要妙语连珠、能言善辩、才华出众、见解深刻、智力超群。一位《今夜访谈》从前的策划人说,如果他问一位已约定好的嘉宾“你想和主持人谈些什么”,回答往往是“让他随便问我好了”。他说这句话通常意味着“我是一位典型的好莱坞演员,所以我从来没有什么新颖的观点。我也没有什么任何人能感兴趣的话题可谈”。 14 大多数主持人只要找到能在演播室里不停说话的嘉宾就谢天谢地了。一位脱口秀节目策划人评论说:“我们要找的是能说的嘉宾,不管说什么都行。电视屏幕上10秒钟的沉默都会让人感到别扭。30秒钟的沉默就糟糕透顶了。如果一位嘉宾在开口之前总要停下来想想该说什么话,那对收视率来说简直是太可怕了。” 15 这种看法鼓励了口若悬河的空话,而视迟疑为愚笨。 16 “我们绝不会邀请乔治·华盛顿来做我们节目的嘉宾。”一位策划人如是说,“他在国人心目中可能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但在今天的收视率方面,他会表现得很糟糕。”






第三课 风风火火的美国人 submitted at 2003-6-7 18:57:00

艾利森·R·拉尼尔 1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会静止不动。如果你不前进,就是在倒退。这种不进则退的观念使得整个民族都觉得有责任去进行研究,实验和探索。时间是美国人尽力节省的两样东西之一,另一样是劳力。 2 “我们只受时钟的控制。”人们如是说。人们对待时间仿佛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计划时间,节省时间,浪费时间,挤出时间,消磨时间,减少时间,解释时间;占用了我们的时间,我们还要收费。时间是一件珍贵的物品。许多人都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一旦岁月的沙粒从人生的沙漏里流走,将再也无法弥补。我们要让每一分钟都发挥作用。 3 外国人对美国最初的印象往往是:人人都在忙忙碌碌,就是人人都常有压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赶往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焦躁不安地找人为他服务,在设法完成他们差使的途中用胳膊肘推挤别人。在这个国家里,匆忙进食早餐与午餐已经成了人们紧张生活节奏的一部分。人们珍视工作时间。当你在餐馆就餐时,会有别人等你吃完,而后坐下来,拿到食物,进餐,然后在规定的午餐时间结束以

前赶回工作地点。每个人都匆匆进餐为下一位食客腾地方。如果你不赶快,服务员就会催你。 4 你也会看到司机们开车鲁莽,赶路的人们挤着超过你。你看不到对陌生人的微笑、与他们简单的谈话以及起码的客套。别以为这是针对你个人的。这是因为人们极为珍视时间。如果有人“浪费”他们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礼貌容许的限度,他们就会感到怨恨。 5 这种时间观念影响了我们对耐心的重视。在美国的价值体系中,耐心排位不高。我们很多人都很容易“发火”。如果我们感到时光在白白地流逝,就会开始焦躁不安的来回走动。无论我们在娱乐,在工作,还是在休息,都是如此。那些来自时间观念与我们大相径庭的国家的人们可能会发现,无论公务方面还是日常生活中,节奏是最难适应的方面之一。 6 例如,初来美国的人感受不到公务拜访开始时的那些客套。他们不会受到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那种以一杯茶或一杯咖啡表示欢迎的传统性的社交礼节招待。他们不会被邀请去咖啡馆进行轻松的业务闲谈。一般情况下,美国人不会在这种轻松的环境,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估他们的来访者;更不会把来人带到外面吃饭,或是带他们去高尔夫球场转转,以此建立信任和融洽关系。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融洽的关系不如(商业伙伴的)业绩重要。我们调查生意伙伴以往的业绩而不是通过社交活动去评估他们。由于我们总的来说是从专业的角度而不是从社交的角度来评价(我们的生意伙伴),来探索(生意合作的可能性),我们的谈话会很快切入正题。 7 多数美国人是按照行动日程表所制定的时间段来生活的。日程表的划分细到每一时间段只有15分钟。通常我们允许别人占用我们日程表上的两三段时间(或者更多的时间),但是在商界里,不管我们正在干什么,差不多总是紧接着有其他已经安排好的活动在等着我们。因此时间就像时钟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耳内滴答滴答地响着。 8 因此我们努力节省时间。我们源源不断地生产也节省劳力的器具。我们不是通过亲自会面而是借助电传、电话或是备忘录来进行迅捷的交流沟通。尽管亲自会面令人愉快,但是它耗费时间较长,特别是考虑到我们车辆拥挤的街道。因此我们把大部分亲自出访的活动都安排在工作之余的时间或是周末的社交聚会。 9 我们认为,使用无需人与人直接接触的电子通讯不能说明我们所处理的事情不重要。在有些国家,一切重要的公务都要面对面进行,需要当面交谈。在美国,正式的协议一般也是需要亲自签署的。尽管如此,人们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通过“电讯会议”

的形式处理国内的问题,而且还借助卫星解决国际问题。今天,通过声音或是电子设施来处理日常公务的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邮寄方式缓慢,不可靠,而且邮费越来越贵。 10 美国是绝对的电话之国。几乎每个人都用电话处理商务、与朋友聊天、商定或解除社交约会、表示感谢、购物以及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使用电话你不必跑腿,还省了你大量时间。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部分原因是这里电话服务完备,而邮政服务欠佳。另外,雇秘书、印材料、买邮票的费用都在猛涨。电话沟通快捷。我们喜欢使用它。一会儿的功夫(通过电话)就做了生意,就得到了答案。还有,几个人不必离开他们的办公桌,即使相隔很远,也可以交换意见。 11 一些初到美国的人来自那些认为工作太快了就有失礼貌的文化。要是不耗费一定的时间,他们就觉得好像当前考虑的事情不够重要,不足以引起重视。因此,事情花的时间越多,人们就越感到它的重要。然而在美国,很快解决问题或很快地成功完成任务是一个人能力强的表现。通常,项目越重要,让工程“启动起来”,投入的资金、精力以及对它的关注也就越多。











第四课 “接过去,水手长!” submitted at 2003-6-14 18:52:00

奥斯卡·希斯戈尔 1 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我一直把枪瞄准着其他九个人。我们在救生艇里漂流了20天。大部分时间,我都坐在船尾。从这个位置,我的枪能瞄准到所有人。要是非得开枪的话,离这么近,我不会打偏的。他们知道这点。虽然没有人扑过来,不过从他们瞪着我的眼神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已经是恨之入骨。 2 特别是巴雷特,在船上的时候他是副水手长。巴雷特用他刺耳粗哑的嗓音说:“你是个傻瓜,斯奈德。你……你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你现在都快睡着了。” 3 我没回答。他说得对。一个人能坚持多久不睡觉呢?在过去的大约72小时内,我没敢合上过一会儿眼。我很快就会打盹儿。只要我一打盹儿,他们就会扑向剩下的那点儿水。 4 最后那只水壶就在我的腿下。经过了20天,水已经剩得不多了。也许还有一品脱。这点儿水只够每个人喝上几滴。然而我可以从他们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看出为了那几滴水他们情愿把我宰了。作为人,我不再举足轻重,我不再是遇难的“蒙塔拉”号的三副。我只不过是一杆枪,一杆阻止他们喝到梦寐以求的水的枪。他们的舌头肿胀,面颊凹陷,每个人都已经近乎疯狂。 5 根据我的判断,我们应该在阿森松岛以东200英里左右。这会儿,风暴已经过去,大西洋上波平浪静,上午的阳光灼热难耐—热得能烤焦你的皮肤。我自己

的舌头也粗肿得能把嗓子堵死。(要是我能这么做的话),我早就豁出老命喝上一口水了。 6 但是我是有枪的人,在这条船上谁有枪谁就有权威。而且我也清楚,一旦那点水被喝光,除了死亡我们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指望了。只要还有待会儿还能喝上一口水的盼头儿,我们就还有活下去的目标。我们要尽可能长时间保留这点水。要是我由于他们的咒骂而让步的话,几天以前最后一壶水就已经给喝得精光了。这会儿,我们早都死了。 7 人们不再摇桨划船了。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划船了。人们已经没有力气划船了。我面前的九个人是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衣不遮体的野兽。我的样子恐怕也和他们一样糟。有几个人四仰八叉躺在船沿上打盹儿。其余的人像巴雷特那样盯着我,准备在我放松警惕的时候跳过来。 8 要是他们不看我的脸,就看我腿下的水壶。 9 杰夫·巴雷特离我最近,时刻对我构成威胁。副水手长身体粗壮,秃顶,脸上有疤,一副凶相。他打架斗殴上百次,身上伤痕累累。 10 巴雷特一直能睡觉,事实上,昨天夜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这让我嫉妒他。他不肯合眼,眯着那双可怕的眼睛一直盯着我。 11 时不时他要用那副沙哑的嗓子,结结巴巴地取笑我: 12 “你干嘛不放手?你没法坚持到底!” 13 “今晚,”我说,“我们今晚把这点儿水分了。” 14 “到晚上就得有人渴死!我们现在就要喝!” 15 “今天晚上”,我说。 16 他难道不明白如果我们等到天黑再喝,那几滴水就不会变成汗通过我们的身体那么快地蒸发掉了?但跟巴雷特无理可讲。他已经因干渴而失去了理智。我看到他开始站起来,眼睛里流露出狡黠的的神情。我把枪瞄向他的胸膛—他又坐了下去。 17 20天以前,就在我们急急忙忙逃到救生艇上的一瞬,我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枪。除了枪,什么也不可能阻止巴雷特和其他人接近那点水。 18 这些傻瓜—难道他们没有看到跟他们一样我也迫切需要喝水?但是这会儿我是指挥者。这是我们的不同之处,我拿着枪,我要用头脑去思考。除了我,他们任何人都可以只为自己着想,而我必须为他们全体考虑。 19 巴雷特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等着机会下手。我恨他。他睡过觉,这使我更恨他。般在平缓的海浪中一起一伏地漂浮着,我觉得困倦之意渗透了全身,使我浑身无力。我的脑袋耷拉下来,瞌睡灌满我的头脑,使我如坠云里雾里。我的知觉渐渐离我而去…… 20 巴雷特站在我跟前,但我甚至都无法抬起枪。我模糊地想象着即将发生的事。他会先抢过水壶喝上一口。这时其他人会尖叫着撕扯着他。最后他只得让出水壶。然而,对此我已

经无能为力了。 21 我低声说“交给你了,水手长。” 22 然后我就一头栽进了船舱,还没等倒下去就进入了梦乡…… 23 一只手在摇我的肩膀,但我无法抬起头。杰夫·巴雷特粗哑着嗓子说:“喂!快喝下你那份水!” 24 费了好大劲,我才用胳膊撑起了身子。我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我看着船上的人,我觉得我的视力在下降。我看到的是一些昏暗模糊的人形。但接下来我就意识到了我的眼睛没有毛病,是因为到了晚上。身边是黑色的海水,头顶上星星闪烁。整个白天我都在睡觉。 25 原来这是我们在海上漂流的第二十一个夜晚。就是在这天晚上,“克洛顿”号货船最终把我们从苦海中救出。但是这会儿,我转头看巴雷特的时候,还没有任何船的影子。他跪在我身旁,一只手端着水壶,另一只手把枪对准其他水手。 26 我瞪眼瞧着这只水壶,仿佛在看一个虚幻的影像。今天早上他们不是已经把那品脱水喝光了吗?我抬头看了看巴雷特那张丑陋的脸。他的脸色铁青。他肯定已经猜到了我的心思。 27 “你说的‘接过去,水手长’,不是你说的吗?”他大吼着,“我一直都在防备着这帮笨蛋,不让他们靠近。”他抬起手中的枪。“你要是成了头儿,”他接着说,“要主事,要对他人负责的时候,你,你看问题肯定就不一样了,对不?”









第五课 你给孩子的东西是不是太多? submitted at 2003-7-8 21:17:00

1 当我应邀到各地演说时,常常在别人家过夜,而且往往被安排住在这家孩子的卧室里。卧室里的玩具多得几乎没有地方放我小小的洗漱用具包。而且衣橱一般也是挂满了衣服,满得就连一件夹克也塞不进去。 2 我不是在抱怨,只是表明一个看法。我认为美国家庭普遍倾向于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服装。我还认为,在太多太多的家庭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孩子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大方理所应当,而且实际上还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 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得到的具体的物品,孩子们还往往享受过多的特殊待遇,比如,家长把孩子送往他们实际上去不起的收费很高的夏令营。 4 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太多的东西,或者给孩子买他们负担不起的东西?我认为原因有好几个。 5 家长过分娇宠孩子的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有一种负疚感。父母双方要保住全职工作,会因许多时间不在孩子身边而可能感到内疚,于是就给孩子买大量的东西作为补偿。 6 还有些家长娇宠孩子是因为他们想使自己的孩子享有他们小时候拥有的一切,还要使孩子享有他们当时渴望但没能得到的东西。还有的家长不愿拒绝孩子无尽

无休的买玩具的要求,生怕他们会觉得家长不爱他们,或惟恐他们因为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玩具而遭到嘲笑。 7 父母顶不住孩子的无理要求也就娇惯了孩子。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回绝还是该满足,但又觉着这两者都不理想。如果他们拒绝了孩子,马上就会因自己对孩子太严厉太吝啬而懊悔。如果他们对孩子妥协了,也会因自己意志不坚定而悔恨。这种举棋不定的态度不仅使家长下不了决心给孩子规定界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享受不到健康家庭本应有的欢乐和相互尊重。 8 可是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并不能减轻家长的内疚感(因为家长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给予孩子的已经够多),孩子们也不会因此就感到父母对他们爱得更深(因为他们真正渴望的是父母的时间和关注)。相反,娇宠反而有害。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变得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忘恩负义,对人,首先是对父母的需要和感情无动于衷。父母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就会削弱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程度。事实上,孩子已经开始感到父母不应该无限度地为他们慷慨解囊。父母对孩子这种有求必应使他们得寸进尺,下意识地希望过分些会迫使父母给他们的要求规定界限。这种结果看似矛盾,却有道理。 9 还有,玩具太多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不如玩具少的孩子有创造性。如果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就没有多少机会去体会钱来之不易,自己的要求不能立即满足就不能正确对待。 10 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告诉家长具体该给孩子多少东西。准确地说,我的意图是给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娇惯孩子而又不知如何改正的家长出点主意。 11 有幸没有负疚感的家长们在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时无需跟他们发火。他们可以和颜悦色地解释说这件东西太贵了(除非作为生日礼物或节日礼物),也可以让孩子也掏出点自己的零花钱或在外面挣的钱来买这件东西。 12 正是这种和颜悦色和毫不犹豫的态度让孩子感到父母说话是算话的。对孩子发脾气则表明父母内心充满矛盾。事实上,我要鲁莽地说句我认为基本正确的话:孩子们是会遵循家长真诚想念是正确的决定的,只有当孩子发现家长犹豫不决或是感到内疚,而且意识到只要支持下去父母就会答应他们的要求时,才会和家长争吵,才会纠缠不休。然而,实际上,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当家作主,既要果断行事,又要和蔼可亲,尽管这意味着有时要回绝他们的要求。 13 但你会说,很多时候你对是否要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犹疑不定。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改变自己。首先你要明白为什么你

总会顺从孩子或对孩子总有负疚感。下一步,即使你还没有找到原因,也应该开始做到行事果断,并训练自己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回答得爽快干脆。 14 一旦你从头开始,不要期望你会一下子完全改变。有时你肯定还会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关键是要看自己在逐渐改进而感到满意。对偶尔的反复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回避,任何改变都要有反复。也不要期望你的孩子会马上适应你的变化,甚至在你已经能更果断、更信心十足地做出决定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他们还会采取过去行之有效的施加压力的老办法。但一旦他们明白纠缠、争吵不再奏效,他们最终会尊重你的决定。最后,你与你的孩子都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快乐。








LESSON 6 文化休克原因与症状 卡尔沃罗.欧博格 1 文化休克可以被称为突然移居到国外的人所患的一种职业病。同大多数疾病一样,这种病也有其自身的症状。 2 文化休克是由于人们失去了以往社交活动中所熟悉的标志与信号而引起的忧虑所造成的。这些标志与信号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遇到人时何时握手,说些什么;何时给小费,如何给;如何购物;什么时候可以接受邀请,何时该谢绝;何时应认真对待别人的话,何时不要当真。这些信号可以是文字、手势、面部表情、风俗习惯或准则规范。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理解与使用这些信号。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或接受的信仰一样,这些信号同样属于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所有人通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是凭靠这些成百上千的信号来保持平静的心境、提高办事效率。 3 当人们进到一个陌生的文化中,他们会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所有的或是大部分信号都消失了。他们就象离水之鱼(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无论你有多么宽广的心胸,你内心充满着多么友善的意愿,一旦支撑你的(追求幸福生活的)那些信念被接二连三(所发生的现实)所击倒,沮丧、忧虑之情变油然而生。人们对待挫折的方式都差不多。首先他们否定让他们感到难受的环境。“这个国家的生活习俗令人讨厌,因为这样生活让我们感到难受。”要是外国人聚在一起抱怨所在国及当地人的种种不是,那他们肯定是患了文化休克症。文化休克的另一个症状就是退缩。对于患了文化休克症的人来说,故乡的环境忽然变的极其重要,故乡的一切也变的不和逻辑的美好起来。在故乡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抛到了脑后,留在记忆中的全是美好的事物。通常只有回国一趟,才能使他们回到现实中来。 4 文化休克的其他症状还包括频繁洗手;过度担心饮用水、餐具、寝具是否洁净;害怕与

服务员有身体上的接触;心不在焉地瞪视;感到无依无靠,总想依赖在当地定居已久的本国同胞;受到一点挫折便时时发火;有一点小痛小痒就极度焦虑;最后就是迫切希望重归故里。 5 每个人受到文化休克影响的程度大不一样。尽管不是普遍现象,还是有一些人无法生活在异国他乡。不过看到过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在经受了文化休克后最终顺利地适应了当地生活的人们会发现,这个适应过程是分步进行的。适应过程中的阶段 雷蒙.朱奇纳 6卡尔沃罗.欧博格描述了人们在与自己熟悉的环境迥然不同的情况下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这些情况包括:移居到陌生的城市、到陌生的国家出游、家猛你所不熟悉的组织、军队或公司等。 7 第一阶段是蜜月阶段。此时你会感到你所经历的一切生动有趣,令人愉悦切魅力无穷。你会注意到诸如音乐、食物、服装等方面外在些许不同。生活在新环境的新鲜感使你总能兴趣盎然、乐观自信。如果你是个真正的旅行家,你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到完全对它失去了兴趣才去游览下一个地方去感受新的经历。有些人频繁更换工作、专业、恋爱对象、旅游计划、服饰风格、食物、减肥饮食或汽车,以此使自己总能保持在文化休克症的蜜月阶段。无论是旅游还是试验,探索任何新的东西都能令人非常愉快。 8 当你在新的环境中呆上一段时间,你就进到了第二个阶段,即危机阶段。此时事物新鲜美好的表象逐渐消失,而你明白了必须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对方令人讨厌的习惯;在陌生的国家中,与人建立联系会遇到重重障碍,或者语言学习上只学会几句客套话便因阻力重重而停止不前。突然你刚选的专业课中增加了一门你不喜欢的课程或是来了一位你不喜欢的老师。现实中的苦难与不快代替了蜜月迷人的如诗如画的美妙。不过,如果你坚持下去,尽力脚踏实地地处理种种不如意,你将会进入文化休克的第三阶段:恢复阶段。 9 在恢复阶段,你了解了新环境中的制度、常规、语言及身体语言。因而你便能比较熟练地、较有把握地、相对自如地处理新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在伦敦呆了两周,我开始熟悉乘“地铁”旅游,几乎每天购买食物,用合适的货币付帐,买报纸,使用只有英国人才说的短语交流。我的优势是与英国人手基本相同的语言,在某些广义的文化渊源方面,也与他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果在一个与我自己的国家完全不同的国度里,,很可能我会花更厂的时间进入到恢复阶段。 10 最后,当你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能顺利的近乎自如地处理事物,你就进入了第四阶段即适应阶

段。你无需心算就能把当地的货币折合成你本国的货币;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路边服务设施并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机器;你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并且适应这些习俗对你来说相对容易。此时,新的生活会带给你更大的快乐,而且你会重温些许在蜜月阶段形成的积极乐观的心境。如果你由大城市来到小城市,或者从小城市到












LESSON 7 模范富翁(上)奥斯卡.王尔德 1 要是一个人没有钱,多有魅力也没有用。浪漫的爱情是富人的专利,可不是失业者的职业。穷人应该既实际又平凡。固定收入胜过相貌出众。这些可是休吉.厄斯金从来没意识到的现代生活的伟大真理。可怜的休吉!我们必须承认休吉智力平平。他一辈子没说过一句俏皮话,也没讲过伤人的话。可是他却是超乎寻常的漂亮。他有一头褐色的秀发,一张轮廓鲜明的脸和一双灰色的眼睛。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他。除了赚钱的本事没有,别的才艺他样样都有,他父亲临终时给他留下了一把剑和一套15卷本的有关某次战争的历史书籍。休吉把第一件遗物挂在了镜子上方,把第二件放在了一个架子上。他是靠一个老姨妈一年提供的200英镑维持生活。他试过每一个行当。他曾在股市上闯荡过六个月,可是一个追求享乐的人与股市的行家里手一起,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他又花了更长一点的时间做茶叶生意,但很快他就厌烦了。后来他又试着卖干雪利酒,(但)无果而终,雪利酒干涩了点(人们不买)。最后他一事无成,成了一个没有职业、空有一张完美脸蛋的可爱的笨家伙。 2 更糟糕的是,他谈了恋爱。他的恋人叫劳拉.默顿。她父亲原是一个军官,在印度时脾气变坏了,身体也垮了。而且从此以后,二者皆没有好转。劳拉爱他,而他(爱她爱得)甚至愿意吻她的鞋带。他们是伦敦最漂亮的一对,但他俩一贫如洗,她的父亲虽然很喜欢休吉,但却不准他们订婚。 3 “我的小伙子,等你有了一万英镑再来找我谈这件事吧。”他过去总这么说。这些天休吉看上去非常痛苦,只得到劳拉那儿寻找慰藉。 4 一天早晨,他在去默顿家住的荷兰公园的路上,顺便拜访了他的一个好朋友:艾伦.特里沃。特里沃是一位画家。确实,现在没有什么人不是画家。可他也是位艺术家,而艺术家却不多见。他本人长的怪异粗糙,一脸的雀斑,还有一把蓬乱的红胡子。不过,一拿起画笔,他就成了真正的艺术大师。他的画是人们争相求购的东西。必须承认起初特里沃完全是由于休吉的个人魅力才对他产生好感的。他过去常说:“画家只应该结识那些漂亮人。这些人看着他们是一种艺术享受

,与他们交谈又能领人感到轻松自如。衣着考究的男人与漂亮可爱的女人主宰着世界——至少他们应该如此。”但是,当他对休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对休吉愉悦乐观的精神以及他慷慨大方、大大咧咧的性情同样喜欢。特里沃让休吉无论什么时候愿意都可以到他的画室来。 5 休吉进去时正看见特里沃给一幅精彩的与真人大小一样的乞丐图进行最后的润饰。乞丐本人则站在屋角的一个台子上。这个干瘪的老人充满皱纹的脸上愁云密布。他的肩膀上搭着一件粗糙的破烂得千疮百孔的棕色外套,那双厚厚的靴子也打了补丁。他一只手拄着一根粗陋的拐棍,伸出另一只手上托着他的破帽子讨钱。 6 “真是个令人惊奇的模特!”休吉与朋友握手时低声说。 7 “真是个令人惊奇的模特?”特里沃高声叫了起来。“确实如此!这样的叫花子可不是天天都能碰得到的。天那!要是伦勃朗在世,用他做模特会画出一幅多么绝妙的画啊!” 8 “可怜的老头!”休吉说,“他看上去多可怜啊!但我猜,在你们画家看来,他的脸却是珍贵的绘画素材。” 9 “那当然,”特里沃回答,“你可不想让一个乞丐兴高采烈,对么?” 10 “干模特能挣多少钱?”休吉边问边坐到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11 “每小时一先令。” 12 “你的画能卖多少钱,艾伦?” 13 “奥,这幅画卖2000。” 14 “英镑?” 15 “几尼。画家、诗人、医生一般挣几尼。” 16 “噢,我觉得模特应该以百分比分成,”休吉笑着大声说,“他们的工作跟你的一样辛苦。” 17 “胡说,胡说!喂,但看上色就够麻烦的了,还得整日站在画板前!休吉,你说起来容易,但是我敢说艺术有时与体力活同样重要。不过你不该说话;我很忙。你抽根烟吧,可是得保持安静。 18 过了一会儿,仆人近来告诉特里沃画框制造商来见他。 19 “别溜,休吉,我一会就回来。”他说着出去了。 20 老乞丐趁着特里沃离开的时候坐在身后的木凳上歇了一会。他看上去可怜极了。休吉很同情他,伸手摸摸口袋里还有多少钱。他摸到的只有一英镑和几便士。“可怜的老头,”他暗想,“他比我更需要钱,可我自己在一两周之内也不会有很多钱了。”他走向老头,悄悄地把那块英镑塞到老头手里。 21 老人吓了一跳,接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谢谢您,先生,谢谢。”他说到 22 然后特里沃回来了。休吉由于刚刚发生的事微红着脸走了。他后来一天都与劳拉在一起。由于他把一英镑给了别人,自己不得不走回家,为此还受到劳拉娇柔的嗔怪。











LESSON Eight 1 当天晚上约11点的时候休吉去了一家俱乐部,在那里他看到特里沃正

独自一个人在吸烟室里喝酒。 2 “喂,艾伦,你那幅画画完了么?”他边问边点着了一跟烟。 3 “完了,框子都装好了,老弟!”特里沃回答说,“顺便提一句,你见到的那个老模特很喜欢你。我只得把你的详细情况告诉他——你是谁,住哪,收入情况,你的愿望——” 4 “我亲爱的艾伦,”休吉喊起来, “我回家的时候没准会看见他在等我。不过,当然你只是开玩笑。可怜的老头!我真希望能帮帮他。我想人要是活的这么惨真是太可怕了。我家有里成堆的破衣服,你觉得他愿意要几件么?唉!他的衣服都破成碎片了。 5 “不过他穿起那身衣服看起来棒极了。”特里沃说,“他要是身穿长礼服,我说什么也不会画他。被你称为破衣烂衫之物在我看来是浪漫装扮。你眼里的贫困正是我认为的魅力之所在。不过,我会向他转达你的馈赠之意。” 6 “艾伦,”休吉严肃地说,“你们画家是一帮铁石心肠之人。” 7 “艺术家的心肠就是他的头脑。”特里沃回答说,“另外,我们的工作就是原原本本地反映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美化世界。好,告诉我劳拉好么?老模特很关心她。” 8 “你不会真的跟他谈起了劳拉吧?”休吉问。 9 “当然谈了。他已经知道了那个冷酷无情的父亲,可爱的劳拉,还有那一忘英镑。” 10 “你把我的私事都告诉那个老乞丐了?”休吉嚷到,愤怒得涨红了脸。 11 “亲爱的老弟,”特里沃笑着说,“你喊做老乞丐的人可是欧洲的一位首富。他明天就可以买下整个伦敦。他在每一座首都城市都有住所。他的餐具都是金子做的。要是他愿意他就能阻止俄国参战。 12 “你到底在说什么?”休吉大声问。 13 “我是说,”特里沃说,“你今天在画室看到的老头叫霍斯勃格男爵。他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他买的画之类的全部作品。一个月以前他委托我画一张他自扮成乞丐的画像。你猜为什么?还不是百万富翁一时心血来潮的怪念头。你知道这些富人们。我得说他穿起这些破衣烂衫还真象那么回事,或许我该说是穿着我的破衣烂衫,着是我在西班牙时买的旧西服。” 14“霍斯勃格男爵!”休吉嚷道,“天哪!我给了他一英镑!”说完他惊恐不安地跌坐进扶手椅上。 15 “给了他一英镑!”特里沃喊起来,而后便放声大笑,“亲爱的老弟,你是再也见不到那一英镑了。他做的可是挣别人钱的生意。” 16 “我觉得你应该早点告诉我,艾伦,”休吉气急败坏地说,“你不该让我如此出丑。” 17 “得了,首先,休吉,”特里沃说,“我从没想到过你会这样随随便便给别人钱。如果你亲吻的是一位漂亮的模特我能理解你,但是把钱给一个丑陋的

模特——我真不能理解!此外,进来时我可不知道霍斯勃格是否愿意别人提起他的大名,你知道他当时可没穿礼服!” 18 “他肯定会认为我傻极了!”休吉说。 19 “绝对不会。你走后他的心情好极了,一直对自己大笑,还一个劲搓着他那布满皱纹的双手。我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了解你有如此大的兴趣,可现在我明白了。他会为你投资那一英镑,休吉。每六个月会付你一次利息,然后茶余饭后把这件奇闻趣事讲给别人听。” 20 “我是个倒霉鬼,”休吉说,“我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回去睡觉。我亲爱的艾伦,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别人知道了我可没脸见人了。” 21 “胡说!这说明了你仁慈善良,休吉。别走,再抽只烟,捡你愿意讲的有关劳拉的事跟我说说。” 22 然而,休吉不愿呆下去了,他心情沮丧地走回家。这可把艾伦.特里沃乐得喘不上气来。 23 转天早晨,休吉正在吃早餐,仆人给他送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霍斯勃格男爵先生的代表古斯塔夫.诺丁先生。”“我猜他来是让我赔礼道歉的。”休吉自言自语道。他告诉仆人把来访者请进来。 24来者是一位戴着金框眼镜的灰发老绅士。他的口音略带法语的味道:“您是厄斯金先生吗?” 25 休吉点点头。 26 “霍斯勃格男爵派我来的。”他继续说道,“男爵——”他继续道,“男爵——” 27 “请原谅,先生,请你带去我最诚挚的歉意。”休吉结结巴巴地说。 28“男爵,”老绅士笑着说,“托我把这封信交给您。”他递上了一个封好的信封。 29 信封上写着:“休吉.厄斯金与劳拉.默顿新婚致喜,一老乞丐贺。”信封内是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 30 在他们的结婚典礼上,特里沃是伴郎,男爵在婚礼早宴上发了言。 31“百万富翁的模特实已罕见,”艾伦评说道,“不过模范百万富翁更是凤毛麟角了。”


















Lesson Nine 在柏林最后的三天 威廉.L.希雷 1 我的12月2日的柏林日记只记有4个字: 2 “最后三天” 3 第二天,12月3日的日记这样写到:“。。。外交部仍然扣押着我的护照和出境签证,这使我很担心。今晚做了在柏林的最后一次广播。” 4 “柏林,12月4日:拿到护照和明日出境的官方许可。现在要做的只有收拾行李了。” 5 还有一件事要做。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将我的日记安全地带出柏林。有时我曾想我应该在离开之前将它们销毁。盖世太保一旦发现了我的日记,那里边的内容足以将我送上绞架。 6 拿到护照和出境签证的那天早晨我意识到我只剩不到24小时的时间来想办法把日记带出柏林的方法。我又一次想到了销毁它们;然而如果可能的话,我非常愿意把

它们保留下来。那天上午晚些时候,办法突然间明朗了。这个办法很值得冒险,不过在第三帝国生活本来就充满冒险,因此还是值得一试的。 7 我把日记平摆在我买的两只钢制手提箱内。日记上面放一些我的广播稿,其中每一页都盖有军方和文职新闻审查官的印章以示通过审查,允许播放。在最上面我又放了几这昂从朋友那里弄到的总参谋部军用地图。然后我拨通了盖世太保总部电话,我告诉他们我有几只装满新闻报道、广播稿和记录的手提箱要带出德国。由于转天我的航班一早起飞,恐怕机场的盖世太保没有时间检查这些稿件的内容。我问他们如果让我现在把箱子拿过去,他们能否检查一下?如果通过检查,他们能否在箱子上盖上盖世太保印章,一面我在机场耽搁? 8 “把他们拿来。”一位官员说。 9 挂上电话,我有些迟疑。我是不是在拿生命冒险?那些狡猾的纳粹侦探怎么可能不嗅出广播稿下面的日记呢?那我就完了。或许我最好现在就把日记仍进马桶冲掉。从另一方面考虑。。。我估算秘密警察会扣押那些参谋部军用地图,因此我才将他们放在最上面。海关官员如能在你的旅行袋里找到些可以扣押的东西总会感到得意,而这些盖世太保也会如此。 10 接下来他们会查看那一叠叠的广播稿,而我就会把每页上盖有的审查官批准印章给他们看。那将会引起任何一个盖世太保官员的注意。虽然我是外国人,但那些印章会使他对我刮目相看,至少会使我显得不再那么可疑。我就将赌注押在他们的检查就此停止,而没有翻出我下面的日记。我清楚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盖世太保其实并非很能干。 11 在盖世太保总部,一切正如我设想的一样顺利进行。接待我的两名官员立刻就扣押了那些军用地图。我连忙道歉并解释说我忘了曾把他们装进箱子了,在我报道德军的伟大胜利时,这些地图的作用非同小可,我明白我不应该把他们带出德国。 12 “你这里还有什么?”一名军官指着一叠叠的文件问。 13 “我的广播稿,”我说,“您瞧,每一页上都盖有最高指挥部和两个部门的批准印章。” 14 两位官员仔细的查看了审查官的印章,我能看出印章给了他们不错的印象。他们把手往深处伸去,一人检查一只箱子。很快他们就会摸到日记。这时我真希望我没来。我觉得自己开始冒汗。我简直是自投罗网,真是个大傻瓜! 15 “你报道有关德军的消息么?”其中一人抬起头来问。 16 “一直追踪报道到巴黎,”我说,“真是一支了不起的军队,给我提供了绝妙的新闻素材。它的业绩将被载入史册!” 17 就此,一切都解决了。他们在我的手提箱上贴了6、7张封

条,我向他们表示感谢,但试图表现别太过分。到门外后,我叫了辆出租车驶离警察总部。 18 假如在希特勒统治下的柏林我记了最后一则日记,那日记会是这样的: 19 “12月5日——今晨出发去机场时天还没亮,狂风呼啸。。。” 20 在乘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我怀疑在这样的天气下我的班机是否还能起飞。如果航班取消,那将意味着我还要再滞留几个星期。 21 确实有成群的官员在海关把守。我打开了两只装有个人物品的旅行袋。两位官员在伸手摸过之后,在箱子上用粉笔画了通过的记号。我注意到他们是盖世太保官员。他们又指向那两只装满日记的手提箱。 22 “把它们打开!”其中一位官员粗暴地说道。 23 “我打不开,”我说,“它们都被封上了——是盖世太保官员封的。” 24谢天谢地,箱子上至少有6、7张封条。两位官员低声嘀咕了一阵。 25 “这箱子是在哪里封的?”其中一个厉声问道。 26 “在盖世太保总部。”我说。 27 这情况给他们的印象不错,但他们仍旧显得有些怀疑。 28 “等一等,”一个说道,他的同事抓起身后桌子上的电话,很显然,他在核查情况。放下电话后,他朝我走过来,二话没说就在两只箱子上打上记号。我最后终于万事大吉,可以去检票台托运行李了。 29 “目的地?”一位汉莎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问道。 30 “里斯本。”我说。 31 想到我的日记会被德国航空公司安全运到葡萄牙,从而摆脱任何一位德国军官的扣押,我感到异常高兴。 32 机场指挥塔一再拖延我的班机的起飞时间。我又去餐厅吃了第二顿 早餐。其实我并不饿,但我必须做点什么来缓和一下紧张情绪,我开始浏览我到机场后下意识购买的晨报。 33 “我再也不必阅读这些垃圾报纸了,”我思忖着。 34 在今天结束之前,当我们到达巴塞罗那时,我将再也不必忍受伟大的第三帝国的一切了。我感到格外地欣慰。对我来说,我只需再忍耐这最后一天,噩梦就将结束。然而对千百万其他人来说,这噩梦还将持续很久很久。 35 我们从纳粹的恐怖和对人类精神郁闷的压制中逃生出来,但使我感到悲哀的是许多其他的人却难免遇难——首先是犹太人,还有捷克人,目前是波兰人。甚至我对众多支持希特勒的德国民众也感到某种悲哀。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纳粹主义对他们造成的毒害。


















LESSON 10 洗衣妇 I.B.辛格 1 我们家与非犹太人很少来往,但有些非犹太人洗衣妇会来我家取走要洗的衣服。我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洗衣妇。 2 她身材矮小,满脸皱纹,显得很苍老。她开始为我家洗衣服已年过古稀,大多数象她这个年龄的犹太

妇女往往体弱多病。但这位洗衣妇虽然身体矮小瘦弱,却拥有从她世代农民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强健体魄。母亲往往会一件件给她数出一大包我家积攒了几星期要洗的衣物。她会提起那大包沉重的衣物,放在她那狭小的肩上,然后要扛很长一端的路回家。我猜那段路要走上一个半小时。 3 大约两周之后她会把洗好的衣服送回来。我母亲对别的洗衣工从来没有象对她这么满意过。每件洗好的衣服干净得就象抛光过的银器一样,而且每件衣服都熨得平平整整。然而她却不比别的洗衣妇多收一分工钱。她真是位难得的洗衣工。母亲总是把要付给她的工钱准备好,因为她住的远不便再回来一趟取钱。 4 在那个年代,洗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妇人的住处没有自来水,她必须先从水泵里打来水。要将衣服和床单被褥洗得这么干净,必须在洗衣盆里用力彻底搓洗,用洗涤石碱谁漂洗,然后浸泡,再用一只大锅将衣服煮沸,还要上浆、熨平。每一件衣服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最后还要晾干!要把衣服挂在顶楼上晾干。 5 她本来可以在教堂门口乞讨谋生或是进养老院,然而这位老妇人身上具有那种许多非犹太人所拥有的自尊心和对劳动的热爱。她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因而自己承担起养活自己的责任。 6 老妇人有一位富有的儿子,我记不起他做的是什么生意。他对做洗衣妇的母亲感到羞耻,因此从不来看望他母亲,也从来不给他母亲钱。老妇人说起这些时并不感到辛酸。一天她的儿子结婚了,看起来他似乎找到了合适的伴侣。婚礼在教堂举行。老妇人的儿子并没有邀请他母亲参加他的婚礼,但老妇人却来到教堂,等在阶梯上看他的儿子娶媳妇。 7 这个不肖的儿子的故事给我的母亲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连续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都在谈论这事。这不仅对那老妇人而且对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种侮辱。我母亲争辩说:“为子女们作出牺牲值得吗?母亲为儿子耗尽自己最后的力气,而她的儿子甚至不懂什么是忠诚。” 8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街道上结着冰。无论我们把炉火烧的多旺,玻璃窗上仍然布满了霜。据报纸报道,已经有人被冻死。煤变的非常昂贵。天气越来越冷,父母们已不再送孩子们去上学了。 9 就在这样寒冷的一天,当时已年近80的洗衣妇来到我家。几周来,我们已经积攒了许多衣服。我母亲递给她一壶茶让她暖和暖和,还给了她几面面包。老妇人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打着冷颤,双手抱着茶壶取暖。她的手指由于干活,也或许是因为关节炎,显得很粗糙。她的手指甲奇怪地发白。这双手显示出人类的顽强精神,显示出人类要劳动的意志,不仅在

个人力量允许的时候要劳动,而且在超越自己力量极限时也要劳动。 10 那天的包裹很大,比以往的还要大。当老妇人把它扛上肩头时,包括几乎把她的身体都遮盖起来。开始她 停在原地未动,似乎要被大包压倒似的。但是好象有一种完全的意念在内心激励着她:不,你不能倒下。一头驴可以允许自己被重担压倒,但是人却不可以,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最杰出的生灵。 11 她渐渐走远了,我母亲叹着气为他祈祷。 12 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场霜冻过后接着又是一场霜冻和寒流。一天傍晚,我母亲正坐在油灯下缝补衬衣,门开了,先吹进一小股蒸汽,接着近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包裹,我跑过去帮老妇人卸下包裹。她显得更加瘦弱,背也更弯了。她的头左右摇晃着,似乎在说不,可一个清晰的字也说不出,只是从他凹陷的嘴巴和苍白的嘴唇里发出些含糊不青的声音。 13 待老妇人从喘息中恢复过来,她告诉我们她病了。我记不青她得的是什么病,但病情很重,有人帮她叫了医生,而医生又请来了牧师。有人通知了她的儿子,她儿子付了棺材和举行葬礼的费用。但是上帝还不想把这个苦命人招到自己身边。她的病情开始好转,身体渐渐恢复。当她刚刚能再次站起身来,她就又洗起衣服来。不光是我们一家的衣服,还有其他几家的衣服。 14 “一想到还有衣服要我洗我就不能安静地躺在床上。”老夫人解释说:“那写衣服不让我死!” 15 “上帝保佑,您能活到120随。”我母亲这样祝愿她。 16 “但愿上帝别让我活那么久!活那么久有什么用?干起活儿越来越费力。。。我越来越感到虚弱无力。。。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老妇人在胸前划着十字,抬头望着天空。 17 正巧那天家里有钱,我母亲给她数出她应得的工钱。之后她离开了,答应几周以后再来取走另一包要洗的衣服。 18 但是她在也没有回来。她哪天送回的衣服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劳动成果。是一种坚强不屈的意志驱使她把衣物送回给它们的主人,从而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19 现在,她那长期以来一直被诚实和责任感支撑着的身躯终于倒下了。她的灵魂进入了所有圣洁的人们会集的地方,无论他们在人家曾经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无论他们讲的是什么语言,也无论他们信仰什么宗教。我想想天堂里绝对不会没有这位非犹太人洗衣妇的身影,我也坚信象她这样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多说2句废话,以前从没看过这篇译文,突然看了以后觉得马上就要哭了,感动ing 。。。555









LESSON 11 我的学徒生活 安德鲁.卡耐基 1、我很高兴谈谈我是怎样见习经商办实业的。但在此之间似乎要问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