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1.风寒的柴胡汤加荆芥、防风。

2.风热的,小柴胡汤加薄荷银花加连翘。

3.风湿的,小柴胡汤的可以加藿香、白芷、佩兰。

4.气郁,小柴胡汤加木香郁金。

5.血郁,月经来临黑色血块,小柴胡汤加四物汤。

6.痰郁,暴饮暴食,咳吐浓痰、打呼噜,小柴胡汤加二陈汤。

7.火郁,高血压、面红目赤、咽喉痛,小柴胡汤加黄连解毒汤。

8.湿郁,喝大量冰冻饮料,腿脚沉重,懒动、懒言,没劲,小柴胡汤加五苓散。

9.---------

10.情志不畅型咳嗽——小柴胡汤。

11.尿结石,用小柴胡汤配合三金(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

12.心律不齐,用小柴胡汤加生脉饮,重用炙甘草10到30克。

13.妇人乳腺增生,小柴胡汤配合橘子叶,陈皮,麦芽。

14.小柴胡汤加五苓散,专治肝硬化腹水。

15.情绪波动引起的腹痛,小柴胡汤配暖腹三药。(小茴香,肉桂,干姜)

16.糖尿病,血糖高,烦渴,小柴胡汤加生脉饮加腹三药。

17.心烦,胃不好,失眠,用小柴胡汤加酸枣仁汤。(柴枣汤)

18.心烦喜呕,小柴胡汤加平胃散。(柴平汤)

19.厌食,挑食,胃口不好,小柴胡汤加焦三仙或者小柴胡汤加陈皮,麦芽。

20.小柴胡汤加木香,郁金,专治着急性腹痛。

21.着急性眼花,小柴胡汤加枸杞、菊花。

22.咽喉肿痛,小柴胡汤加玄麦甘桔。

23.心慌气短,小柴胡汤加胸三药。(小茴香、干姜、肉桂)。

24.急性胃疼小柴胡汤加元胡片。

25.急躁烦——小柴胡,虚劳损——肾气丸。

26.降脂肪肝,小柴胡汤加首乌延寿丹。

27.小柴胡汤加肾气丸治腰疼。

28.打呼噜,用小柴胡汤加温胆汤,或者小柴胡汤加二陈汤。

29.鼻塞,鼻炎,小柴胡汤加鼻三药,或小柴胡汤加苍耳子散。

30.小柴胡汤加细辛,专治胆小、怕黑、怕事,提升勇魄。

31.筋伤——小柴胡汤加四物汤。

32.小柴胡合四物汤乃春风化雨方,专治肝气郁结,血气亏少引起的瓦楞指,灰指甲,指甲偏白、没血色、易断等。

33.精子活力下降,小柴胡加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

34.精子数目不够,小柴胡汤加五子衍宗丸。

35.气亏——补中益气,津亏——生脉饮,血亏——四物汤,肾液亏——六味地黄丸。

36.心机梗塞,小柴胡汤加三七,丹参。

37.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健脾胶养血,暖宫其意在温通。

38.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是男子发育奇方。

39.子宫发育不良和子宫萎缩,用温经汤加紫河车。

40.温经汤——古代女科专方、调经助孕神方、容光焕发奇方。适用于人干瘦、歪瓜裂枣,适用于口干唇燥,适用于手掌干枯,手脚发凉,适用于小肚子冰冷疼痛,适用于腹泻腹冷,适用于闭经不孕,月经不调。

41.咽痛者桔梗汤主之。专治一切音声沙哑,咽喉肿痛,甚至声闭不出、咳嗽郁闷、严重的失音。

42.几乎所有孔窍病变,你辨证论治上加上合谷都有意想不到之效。

43.开合谷的方子,桔梗汤。一个人的关键要塞开放不了,桔梗。咽喉要塞疼痛的神方。

44.跌打伤,尤其是胸部中了一拳,拳击手经常胸部中拳的,睡觉的时候那个地方痛,陈年旧伤,桔梗甘草汤。

45.专治胸中一切瘀血堵塞的,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以桔梗为引药46.胸膈痛如刀刺,桔梗主之,

47.开胸散,你咳嗽不利的,胸不开,桔梗可以打开来;胸中跌打的,桔梗。气得七窍冒烟的,桔梗;义愤填膺的,桔梗。凡是胸中有千千结,见人就看不顺眼,肚子里头都是一肚子是是非非,桔梗。

48.如果他是体寒的,我们就觉得桔梗配干姜丸。如果他体热,我们桔梗配黄连丸,效果就相当厉害了!

49.丹参三七桔梗汤,凡咽喉要塞疼痛者皆可治之,

50.心肌梗塞,心胸晚上老是痛的,桔梗粉跟三七粉一起结合。

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一)寒体方

1当归四逆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局部冷痛----桂枝、细辛;当归、芍药、通草)

2葛根汤(葛根背+自下利+无里热)

3理中汤(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

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

5麻黄汤(抓住“经典方证”的麻黄八证运用)

6四逆汤(脉微细、但欲寐)

7吴茱萸汤(消化道寒饮方,治疗消化道大量的水样分泌物。与治疗呼吸道寒饮的小青龙汤相互对称)。

(二)热体方

1白虎汤(代谢旺盛+高热脱水)

2黄连解毒汤(抗焦虑、抗感染,中药抗菌素)

3黄连阿胶汤(抗焦虑、助睡眠、稳情绪、止热性出血)

4黄芩汤(白芍证+黄芩证的组合)

5小陷胸汤(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大量黄稠痰、湿热胃炎)

6三黄泻心汤(头面、上身充血、出血、亢奋)

7茵陈蒿汤(茵陈蒿,退黄专药。阳热状态:加栀子、大黄,成茵陈蒿汤;水湿状态:合五苓散,成茵陈五苓散;阴寒状态:合四逆汤、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茵陈理中汤)

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

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

(三)虚体方

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

2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人+附子证)

3桂枝加龙牡汤(桂枝人+龙牡证)

4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人+血痹病【周围神经病、周围血管病】)5麦门冬汤(虚羸人—麦冬50人参10粳米20大枣20甘草15;气逆证—半夏10)

6薯蓣丸(羸弱人+外邪滞留太阳、少阳,久久不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7炙甘草汤(羸弱人+心动悸+大便干结)

8酸枣仁汤(憔悴老妇的失眠方)

9金匮肾气丸(虚弱老男人的补肾方)

10生脉饮(羸弱人的能量补充剂)

11温经汤(干枯女人的滋润方)

12小建中汤(面黄肌瘦+气上冲的心悸、出汗+腹中时有挛痛+大便干结如栗,儿童多见)

13玉屏风散(黄芪人+易鼻炎、易感冒、皮肤易过敏、易汗出)

14竹叶石膏汤(羸弱人—麦冬、人参、粳米、甘草;余热残留—竹叶、石膏;气逆—半夏)

(四)实体方

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

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

3防风通圣散(麻黄人+石膏人+大黄人的组合,强人!)

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

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蓄血—少腹急结—桃仁、大黄、芒硝、甘草)

6五积散(麻黄人+半夏证+苍术证+干姜证的组合)

(五)郁体方

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

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

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

4枳实芍药散(中药阿托品,解痉止痛方)

5栀子厚朴汤(除烦、顺气、抗焦虑,用于气-火病。八味除烦汤是其扩充版,)

6八味解郁汤(柴胡、半夏复合体)

7退热汤(少阳热型)

(六)瘀体方

1大黄蛰虫丸(干瘦人+瘀血证)

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气上冲,见头昏、头胀、头晕、头痛、面赤、心悸、失眠、烦躁、焦虑。丹皮、赤芍、桃仁:盆腔瘀血的腹证、下肢瘀血的腿证。)

3八味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的精简版,柴胡人+瘀血证)

4四味健步汤(下肢血管保护剂、修复剂)

5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方(药物刮宫方)

(七)痰体方

1半夏厚朴汤(疑病的半夏人)

2温胆汤(恐惧的半夏人)

(八)水体方

1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芍药证+白术、茯苓、泽泻证的组合)2苓桂枣甘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水气上冲致动悸、急迫、冲击----桂枝、茯苓)

3苓桂味甘汤(整体羸瘦----甘草;虚劳人虚喘证虚冒证----五味子;水气上冲致动悸、急迫、冲击----桂枝、茯苓)

4苓桂术甘汤(水饮上逆,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

5防己黄芪汤(黄芪人+水囊体+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

6甘姜苓术汤(肌肉、关节常冷痛、重痛+干姜舌+肥胖女人)

7五苓散(水体调体方,注意苍白术)

8小青龙汤(呼吸道寒饮方,呼吸道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本方与治疗消化道寒饮的吴茱萸汤,相互对称)

9猪苓汤(1阴虚+水饮证;2尿路感染专方)

10真武汤(眩、悸、颤+水肿+附子证)

11八味通阳汤(痰湿水体调体专方)

(九)错杂方

1半夏泻心汤运用的三种思路:

(1)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专方;

(2)对人:人参、大枣、甘草;

对证:黄连、黄芩证+半夏证+干姜证;

(3)消化道上段湿热:口腔溃疡、结膜充血、舌苔黄腻、心烦失眠、体格壮实、青壮年人、嗜烟嗜酒、烟客酒客、口臭喷人、HP感染;

中段虚寒:胃脘喜暖、喜按,得冷食或服用清胃药后胃中不适,胃脘怕冷;

下段湿热:肛门灼热、大便粘臭、排便不尽、痔疮肛裂、肛周湿疹。

2柴胡桂枝干姜汤(抑郁、疲劳+焦虑、悸动、头汗+口干渴+肠鸣下利)。

3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

4大青龙汤(外麻黄+里石膏)(强人、急病)

5附子泻心汤(三黄证+附子人)

6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祛风之防风;散寒之麻黄、附子、干姜;化湿之白术;清热之知母;化瘀之赤芍)

7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背+芩连证)

8甘草泻心汤(粘膜修复剂)

9桔梗汤(咽部干热者:合玄麦地,成玄麦甘桔汤;痰气者:合半

夏厚朴汤;肿痛者,加连翘)

10荆芥连翘汤(皮肤风药+四逆散+黄连解毒汤)

11麻杏石甘汤(麻黄人+肺热证)

12排脓散(排痰散,中药的沐舒坦)

13止痉散(中药的卡马西平)

整理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昨日回顾:

中医祖传秘方根治胃病,一切慢性老胃病

名老中医骨关节疾病效验方集腋

一个自拟验方治愈16年的支气管哮喘,疗效稳妥,未复发!

吕教授小验方治验

奇效良方脑血栓19方

一味中药祛顽疾——石膏

民间单方验方汇编(五)

偏方大本营,每天二十方(之三十八)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1.【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 当归(切,炒) 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30克 人参汤 - 用法 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 - 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 组成;半夏12克(洗)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 功效

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 -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 -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 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4.【五苓散】 五苓散 - 组成 桂枝9g 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五苓散 - 用法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

经方十首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 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脏平滑肌紧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现代应用]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缓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病、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气、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经验参考] 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曹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如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小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性头痛则无效。前者因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而面色多泛红。 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年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

黄煌教授经方临证经验总汇

黄煌教授经方临证经验总汇 黄煌教授临证思维特点探析 温兴韬1,杨大华2 (1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安徽郎溪242100;2江苏省东海县温泉医院,江苏东海222300) 关键词:临床经验;思维特点;经方;方证;药证中图号:R25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南京进修期间,有幸随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侍诊。兹就本人侍诊的切身体会,对黄老师的临证思维特点作一探析。 1以经方为本,注重加减 黄老师用经方注重灵活加减。他说经方的结构非常严谨,药味稍变或只是剂量稍变则主治功效即随之而变,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3剂仅剂量稍变则主治功效便不同。经方的加减包含着很深的学问,仲景原文中对小柴胡汤、四逆散、小青龙汤等方的加减变化作了很详尽的描述,示后人以规矩法则。只有真正掌握经方加减的规律,才能正确运用经方,并能在临床适时地根据具体病证而创制新方,不至于陷于一知半解地套用经方。如原文中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虽多,但柴胡、甘草始终未减,可知柴胡、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抓住这一特点,才能更进一步掌握该方的加减变化及临床运用。又如,桂枝汤或加黄芪或加大黄,而无黄芪、大黄同用之方;白虎汤可加人参而不配黄芪等。他认为这是经方加减的上乘境界,是深入研究运用经方的关键所在。 2坚持六经辨证 黄老师认为中医的辨证体系虽多,但对学习运用经方来说,还是六经辨证最为适用。六经辨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据证用药,不揣度用药,即所谓“有是证用是药”。经文中多半是对病证的直接描述,几个典型症状的组合便予以某方某药,或据某一症而加或减某药。如仲景使用附子多见脉微细,但四逆散证亦可见此脉,不可因此而用附子。亦不可一见项背强 便加葛根,所谓“但见一证便是”不可机械地去理解。再如经文中常提到悸,而仲景或用黄连,或用龙骨牡蛎,或用桂枝、茯苓,都应仔细区别。临证应特别重视经文中所描述的各种症状,如恶风、汗出、心下痞、少腹不仁、心悸、脐下悸、气上冲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否对西医的治疗往往并无甚意义,而对正确应用经方却有着极大的价值,这是决定经方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心下痞满,按之痛甚则不论身体虚羸与否皆不宜单用补法。强调要正确理解这些症状含义,并能在临证时准确识别,选方用药才不致误入歧途。 3明辨方证药证 药证是药物的应用指征,方证是方剂的应用指征。弄清了方证、药证,辨证论治才能有的放矢。仲景使用茯苓,多见于眩悸、口渴、小便不利,使用白术多见于口渴、小便不利、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等证。而未言脾虚用何药、气虚用何药。强调要从病人的客观指标上对病情进行认识,避免主观臆测与推理。除上述药证外,黄老师使用白术、茯苓多见于淡嫩胖大之舌。黄芪、人参通常都认作是补气药,而黄老师认为两者的药证有较大的区别,不可混用。黄芪主治汗出而肿,且见形体黄胖、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等证。而人参主治体液不足,多见形体消瘦、腹肌坚紧之人,证见心下痞硬、呕吐脉沉迟烦渴等。临床不可忽视两者的鉴别运用。不能认为某患者是气虚则随便用人参或黄芪。 4强调体质辨证 不同的体质是产生证型的物质基础,所以体质为本,证候为标,因此辨别体质是第一位。黄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了某些药物与特定的体质有着相对应的关系。提出了临床常见的5种体质类型,即“桂枝体质、柴胡体质、麻黄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体质的识别,主要是根据患者体型、肤色、脉象、腹证、舌象等比较客观的体征,结合患者平时好发

胡希恕经方方证

胡希恕经方方证对应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 1

《经方传真》胡希恕精简版

经方传真 胡希恕冯世纶著 第一章 桂枝汤类方 一、桂枝汤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二、桂枝加桂汤方 【辨证要点】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加大黄汤证,即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六、栝蒌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失精梦交、脉见虚象者多可与本方。 十三、小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血虚明显者。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 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者可选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杨证又见寸脉浮关尺脉沉,症见胸满,或心悸头晕,或气上冲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沉细,症有恶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关节痛疼,脉浮虚而涩者;可用本方治之。 二十、去桂加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自利、大便偏干者。 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身痛、关节痛、小便不利者可选用本方。 二十二、甘草附子汤方

经方传真之方证简编

经方传真之方证简编 导言 经方,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精华,流传千年的智慧结晶。本篇将通过简编的方式,探讨经方传真中的方证。 一、经方传真之方证概述 经方传真,源自《伤寒杂病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证,即经方应用的最佳适应症和证据,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在经方传真中,每一个方子都有其特定的方证,需仔细辨别,以实现精准治疗。 二、经方传真之方证分类 1、按时间分类 (1)久病入络:如瘀血痹阻引起的关节疼痛,宜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等方剂。 (2)外邪内侵:如感冒初期,可用麻黄汤、桂枝汤等宣肺解表。(3)病后调理:疾病恢复期,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滋阴养

血、调理气血。 2、按空间分类 (1)局部病变:如四逆散可用于肝郁脾滞引起的脘腹疼痛、泄泻等。(2)全身症状:如小柴胡汤可和解少阳,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全身症状。 3、按主题分类 (1)病机为虚:如补中益气汤主治中气不足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等。 (2)病机为实:如茵陈蒿汤主治湿热黄疸、身目俱黄等实证。 三、经方传真之方证核心信息提取 1、辨症论治:经方的应用需根据具体症状、体质差异等进行调整,实现个性化治疗。 2、扶正祛邪:经方传真的核心在于扶正与祛邪的平衡,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扶正与祛邪的比例。 四、经方传真之方证细节发挥

在提取核心信息后,可适当发挥想象,添加一些细节和情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解释经方的疗效时,可以通过临床案例来形象地说明。 五、经方传真之方证结构安排 1、引言:简要介绍经方传真的起源和本文的意图,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2、正文:按照上述分类方式,分别列举不同的经方传真方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每一个方证可配以相应的临床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3、结论:总结经方传真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践价值,强调精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经方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六、总结与反思 本文通过简编的方式,对经方传真中的方证进行了探讨。在撰写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去掉冗杂信息和重复表达,保留精华部分,使文章更加精炼、优美。希望本文能对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欢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经方的应用与发展。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四逆汤【原创】 【组成】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歌】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功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方证要点】 1、少阴虚寒证,以身热恶寒,手足冷,体痛,下利,腹部拘急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2、常用于伤寒阴证、五脏中寒、前列腺炎、哮喘、感冒、便秘、下利、吐泻病、急性食物中毒、呃逆、心脏衰弱、急性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者。 3、体质要求:形体偏胖,面色多晦暗、苍白或暗黄,精神萎靡,面带倦容,目睛无神或眼泡易浮肿,唇色暗淡干枯,舌质淡胖而暗,多有齿痕,舌苔白(或黑)润或白滑;肌肉松软,按之无力,皮肤多干燥,晨起面多浮肿。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塘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等。 【类似方证鉴别】 1、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都可治疗下利、厥寒、脉细欲绝者,四逆汤无汗或全身大汗,脉沉微而迟;当归四逆汤是其额间必微汗濈濈,脉虽细而浮数。 2、四逆汤与茯苓四逆汤:都可以治疗四肢厥冷。四逆汤证重在阳虚,无水饮内停,故而无心烦及小便不利;而茯苓四逆汤证为阳虚水饮内停,故有心烦、小便不利。 3、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是在四逆汤证的基础上,并见脉微欲绝,面赤咽痛等阴盛格阳证之证,比四逆汤证更加严重,有亡阳之虞。

最常用的50个经方方证

最常用的50个经方方证 28、柴胡桂枝干姜汤 (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 【方剂组成】柴胡24 克,桂枝 10 克,干姜 9 克,花粉 12 克,黄芩 l0 克,牡蛎 10 克,炙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亦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的变剂。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栝蒌根之润得牡蛎之收,更能止渴。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47 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注解: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病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汤证。医不详查,而复下之,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已微结。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虚少、热更伤津致燥,故渴而不呕。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为柴胡证还未解,宜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按:此微结是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者显异。 《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注解:当疟发作时,若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者,宜本方治之。 按:病欲自表解则恶寒,疟发作时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亦病有欲自表解之机。本方含有桂枝、甘草,有致汗解外的作用。试看方后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的注语可征。不过只凭寒多热少而用本方,则与牝疟诸方的应用难以区别,其中可能有错简,用时仍宜参照上条所论为妥。同学张秋水于江西时治疗疟疾,惯用本方随证加减治之,无不应手取效。虽谓服一剂如神之说似属夸张,但其有效性确可证信。

运用经方丨当归散经验与体会

运用经方丨当归散经验与体会 当归散原是一张调和妇女妊娠期气血的好方子。全方由当归、川芎、芍药、黄芩、白术五味药组成,具有养血安胎、健脾清热的作用。本方也可以看作当归芍药散的变局。临床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许多疾病。一、胎动下血刘某,女,26岁。结婚二年曾流产三胎。现在又怀孕近七十天,昨天抱柴禾,因脚踩石块险些跌倒。当夜就发现阴道中有少量流血,伴腰酸、气短。今晨上证加重,前来诊治。现证见: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腰酸、腹部隐痛、大便偏干、小便略黄、舌淡苔薄白、脉弦、阴道流血呈淡红色,夹有小血块。根据方证主治,先生与当归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5克、白术20克、黄芩10克、阿胶10克、杜仲10克 二诊,上药只服一剂,流血就止住了。先生为巩固疗效,又与丸方如下,嘱其服完。 当归50克、白芍80克、川芎15克、黄芩25克、白术80克、阿胶50克、红糖150克、糯米200克(炒黄) 结果: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孩。 体会:当归散药性平和,为古时妇女产前产后常用之方。临床加减用治滑胎流产,一般疗效优于寿胎丸。如果有头晕目眩、小便不利、心下悸动等证也可加茯苓、泽泻利水消饮、健脾和志。笔者就曾经治疗一例妊娠尿频的病人伴起立性头

晕,用当归散加茯苓、泽泻、桂枝改为汤剂,只用两付就好了。有趣的是先生曾用这个方治好了一位产后尿少淋漓的患者。可见当归散合五苓散对尿液的排出有时是有双向调节作用的。 二、血痹 齐某,女,67岁。曾经得过面神经麻痹,未痊愈。这半年来,经常觉得左手臂麻木,以晨起或压着时发生较多。服天麻丸、小活络丹等药无效。一月前针灸时微有疗效,因怕疼没有再继续治疗。来我处时麻木较前加重。证见体胖面黄、时有腰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胃脘疼痛、舌淡苔腻、脉沉细弱。辨为血虚停饮、痰阻经脉。与当归散化裁: 当归2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20克、黄芪30克、全蝎10克、红花10克、防风15克、白芥子10克、茯苓30克、木香10克、白僵蚕15克 以上药十付粉为细末,一日十克,分三次黄酒送服。 结果:一料服完,诸疾近平。 体会:血痹一证,先生临床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我也治过几例,效果不错。但其主治的病机是由于气虚血淤所引起的肌肤失养、麻木不仁。而本例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却是因血虚停饮、痰阻经脉造成的。病机不同、病证不同,所以用药也不同。方用当归散养血除湿,加红花、僵蚕、全蝎、防风、木香等化淤通络,并助茯苓、白术、芥子驱除经脉间

经方方证识别及应用

经方方证识别及应用 经方方证识别及应用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方方证是指中医经典中所记载的药方和相应的病证。通过对经方方证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选择合适的药方进行治疗。 经方方证的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方的解读,了解药方的组成和功效;二是对病证的辨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通过对经方和病证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经方方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疾病: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根据经方方证的知识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医生可以根据经方方证的知识选择适合的药方进行治疗。 2. 治疗疾病:经方方证的应用还包括选择合适的药方进行治疗。中医药方多种多样,每种药方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疗效。通过对经方方证的研究和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最合适的药方进行治疗。 3. 调理体质: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经方方证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体质,并选择适合的药方进行调理。例如,对于体虚气短、容易疲劳的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药方进行调理。

4. 预防疾病:经方方证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的体质和病因进行分析,医生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易感冒的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方进行预防。 总之,经方方证的识别和应用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经方方证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选择合适的药方进行治疗。此外,经方方证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医生调理体质、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掌握经方方证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

伤寒论经方方证总汇大全 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方证: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归经:太阳证 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冬表虚证. 2.,桂枝加桂汤方证: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太阳)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桂枝汤方证见项背强几几者。(太阳) 4.,栝楼桂枝方证:痉挛拘急见桂枝汤证。(太阳阳明)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桂枝方证更见恶风或出黄汗者(太阳)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太阳)

7.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肢体麻木不仁,恶风而脉虚弱者。(太阳) 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里饮咳喘见桂枝方证者(太阳太阴) 9.桂枝甘草汤方证: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者。(太阳) 10.桂枝救逆汤方证:外有表证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兼有痰饮的惊狂者。(太阳阳明)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太阳阳明) 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桂枝汤证兼见津液虚,惊悸不安者。(太阳阳明) 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寸脉独浮,胸满者。(太阳)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表虚而咳吐涎沫者。(太阳太阴) 15.小建中汤方证:桂枝汤证又见腹中急痛或心下悸而不呕者。(太阳太阴) 16.当归建中汤方证:小建中汤证又见血虚者(太阳太阴) 17.黄芪建中汤方证: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太阳太阴)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桂枝汤证,身痛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太阳太阴)

中医十大名经方详解

中医十大名经方详解 中医十大名方 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临床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3、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 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下)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下) 201、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病人有汗时: 瓜蒌根 15克桂枝 15克白芍 15克甘草 15克生姜15克大枣 15枚 病人无汗时: 葛根2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15克大枣15枚 202、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取肉桂50克艾草50克,煮水,涂抹在皮肤表面即可。煮一次,可以用较长时间。 203、治疗肌纤维疼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30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 15克大枣15枚玉竹30克204、治疗胰脏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 15克黄芩 15克黄连 15克人参 15克 注:病人如果出现呕酸现象,再加入代赭石 20克旋覆花 20克吴茱萸 20克 205、治疗疝气和脱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5克升麻 15克 206、治疗冻疮和坏疽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5克。没有便秘的患者,可将木通去掉。 207、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四逆散)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 10克滑石 10克五倍子 10克海金砂 10克 208、治疗失声和咽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半夏散) 生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汤药煮好后,用生淀粉放入汤中,待完全吸收后,阴干,制成粉剂,温水送服。 209、治疗腰被闪到的方法取童子尿一杯服下,20 分钟后即可见效。

210、治疗大肠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桃花汤) 赤石脂25克干姜15克粳米10克赤石脂一半生用,一半和其他两味药一起用。待汤药煮好后,将准备生用的赤石脂研磨成粉放入汤中,服下即可。 211、治疗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黄连 2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阿胶15克鸡子黄 2枚先煮前三味药,煮好后趁热放入阿胶,取生鸡蛋2 个,去壳和蛋清留蛋黄,待汤药稍温,放入蛋黄后立即服用。 212、治疗血癌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白芍汤) 桂枝15克白芍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 15克大枣 15枚生附子 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注:熬煮中药的时候要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一起煮,如果是儿童生附子的用量改为 10克。 213、治疗体股癣及疥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10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赤小豆 30克大枣 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 5克甘草 5克金银花 10克蝉蜕 10克 214、治疗眼睛发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15克炙甘草5克黄柏15克 注:9 碗水煮成 7 碗水,过滤后,用纱布擦试眼睛 21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当归250克赤小豆 250克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成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大小,每天服用 20 粒。 216、治疗老年人便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成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大小,每天服用20 粒。如果大便非常干燥,再加入芒硝 5克,用开水化开,和药丸一起服下。 217、治疗黄疸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茵陈蒿汤) 茵陈蒿15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先把茵陈蒿熬煮,将 9 碗水煮成 6 碗,然后将大黄和栀子放入一起熬煮,6 碗水煮成 3 碗。

张仲景经方经验总结大全259方

张仲景经方经验总结大全259方 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枳实 6克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 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 12克黄芩 9克、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黄连 3克 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栝萎 30克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乳香 3克 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 6克牡蛎 5克黄芩 5克生姜 5克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黄芩 5克牡蛎 5克生姜 5克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 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 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 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 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芍药 6克川芎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6克麦冬 9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经方100首方证

经方100首方证

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脑病常用经方

脑病常用经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传统的安神定惊解郁方,具有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作用,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经典方证】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推荐处方】柴胡15g,姜制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0g,桂枝10g或肉桂5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15g。以水8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注:如便秘,用生大黄,后下。铅丹药房不备,现多不用。 【方证提要】胸满,脐部动悸、烦、惊,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身重难以转侧、苔黄腻、脉弦硬或滑而有力者。 【适用人群】体格中等或壮实,长脸居多,面色黄或白,缺乏光泽,表情淡漠,疲倦貌;性格偏于内向、自我评价差,叙述病情话语不多,语速慢;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如睡眠障碍、疲劳感、怕冷、胸闷、心悸、头昏、耳鸣、不安等痛苦追忆性主诉较多;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缺乏弹性,脐跳明显;或有精神压力过大、情感挫折、脑损伤等诱因。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 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证、恐惧症、神经性耳聋、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 2. 以精神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小儿大脑发育不良等。 3. 以动作迟缓抽动震颤为表现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脑损伤、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脑瘫等。 4. 伴有睡眠障碍的性功能障碍、闭经、更年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脱发、痤疮等。 5. 以惊恐动悸为表现的心律不齐、心脏神经症、房颤、早搏等。 【加减与合方】 1、烦躁、少腹部疼痛、便秘者,加桃仁15g、芒硝10g、甘草5g。 2、脑梗或烦躁失眠、舌紫面暗红者,合桂枝茯苓丸。 3、焦虑不安、胸闷腹胀者,合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 4、腹泻,消瘦,食欲不振者,去大黄,加甘草5g。 【注意事项】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停药后即可缓解。 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加味方,有强壮、安神功效,主治以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脉大而无力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经典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六) 【推荐处方】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或干姜5g,红枣30g,龙骨15g,牡蛎15g。以水9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虚弱体质,见精神亢奋、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自汗盗汗、梦交失精、

经方方证标准

1、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①、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②、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③、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④、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无汗而困倦乏力。 ⑤、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条文荟萃]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4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4)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57)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