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

摘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不更新,很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从自我做起,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新课程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进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本质不同,可以说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养成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教学就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学设计理念相悖。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即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是新课程对于教学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摆脱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主动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要严格根据教材展开,而且教学的答案不允许更改和变通,考试有着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就在教科书上。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丝毫的自主性,严格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然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的,当教学设计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至于学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的分数才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时甚至成为阻碍教师实施教学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并不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不得不学习那些

不想学、不愿意学的知识内容,从这一方面说,学生学得很苦,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更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无法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理念关注的是教学的结论,以及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这些结论,而不在乎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生有没有经历应有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生应该体验的学习过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教知识的内涵,否则即使让学习记住教学的结论,学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实是不懂。传统教学设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企图通过让学生记住教学结论达到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这种教学设计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针对教学提出新的观念,其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1.教学设计应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新课程打破旧课程的束缚,把课程看做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及环境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决定新课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同时考虑这四个因素。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加强沟通。沟通以平等为基础,以真诚为纽带。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题因素,学生才是课程的主体。

2.教学设计出发点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从教师和课程的设置出发,忽视学生的因素,导致课程本末倒置,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而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学生应成为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3.学生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课程打破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强调。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关键

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不更新,很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从自我做起,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

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

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 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浮力的应用: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浮体论>>正因如此,才发明了潜水艇和母舰。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

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他说一句名言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

2、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3、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

1、筷子提沙子实验

现象:沙子被提起

2、纸托水

现象:水不流

3、瓶吞鸡蛋实验

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

4、试管上升实验

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

三、小结本课

四、作业:课后完成学习活动卡第三页A、B、C、D、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4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关心、牵挂他们。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而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

‘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

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很多科学论述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如《墨经》关于杠杆的论述、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辨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

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15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10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组织和安排,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等,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

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物理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学设计 通过自主学习,课外调查,估测,实际测量等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课前导学 1提供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 4上网查阅钟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 教学难点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米尺(30)机械秒表{30}、电子秒表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 物理教案模板篇二 一、基本说明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 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 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 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 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 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 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 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 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 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 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 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 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根底学问,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根底;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把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根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落实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识,但又不能答复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根底;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试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拟、沟通,最终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学问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

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 技能目标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 “像”的概念,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二、导入 学生观看课本P54照片 设问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 展现外表平的镜子、玻璃板、外表抛光的金属板、安静的水面、大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15篇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精选15篇】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电与磁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2.重视“双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仍然是初中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用于实际,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切实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等同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勇于探索,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做到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对于评价教师应由过去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分层教学,把握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掌握适当的标高和进度,不加班加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进度及安排: 第一周:机械运动 第二周:机械运动 第三周:光现象 第四周:光现象 第五周:质量检测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6篇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0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十五篇)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十五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方案篇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 【学习主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看到的.演示实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出示斜面、小车演示: (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 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 摘要: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的观念不更新,很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以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从自我做起,更新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新课程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伴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进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本质不同,可以说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养成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教学就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学设计理念相悖。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即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是新课程对于教学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摆脱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主动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要严格根据教材展开,而且教学的答案不允许更改和变通,考试有着标准答案,这个答案就在教科书上。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丝毫的自主性,严格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然后,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课基本上是按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的,当教学设计环节完成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至于学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的分数才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时甚至成为阻碍教师实施教学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并不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他们不得不学习那些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 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局部答复有,局部答复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答复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那么的铁块,不规那么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那么铁块和不规那么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 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通用8篇) 初中物理设计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经过了反复实践和优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质量 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kg=103g,1g=103mg,1t=103kg 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 2、质量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 磅(秤)、杆秤(生活中用) 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 ③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④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 ⑤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15篇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15篇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篇1)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

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W2=G总·h=690J 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W2=G总·h=780J 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 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搬沙子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个概念。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学生分组实验(共20个小组,分2个内容,每10个小组做1个内容,

初中物理教案(汇编15篇)

初中物理教案(汇编15篇) 初中物理教案(汇编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 复习目的 1.能说出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能说明弹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说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记住G=mg。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根底稳固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打破”54、55页“考点解读”局部。〔15分钟〕 2.学生自学 3.老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25分钟〕 考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练习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 考点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例2:一个物体放在程度地面上,以下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练习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点三:重力:

例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准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练习1: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 _______。 练习2:假如没有重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分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教案2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开展才能,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才能和可持续开展的才能。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p :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二、工作重点: 1、规范落实教学常规。 2、提高初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稳定毕业班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 3、积极组织参加教师的各类培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4、继续完善三类课程建设,推出具有探究特色的精品课社团。 三、具体工作: (一)以常规促实效 1、备课: 集体备课。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主题明确、基于课程标准下导向课堂导向设计,集体讨论细化教学活动设计对应每节课三维目标的落实,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共同研究解

决方案,资源共享,精选例题和习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按照班级特点体现二次备课。 开学第1周及期中考试后,将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 2、上课: 加强实验教学。根据中考的要求,理化实验操作考逐步进入中考总分(分值为15分)。平时教学中按照上海市初中学业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范围,其中理化各六个实验,各年级六、七、八各任课老师明确考试范围和操作规范,计划安排各年级进行实验操作测试。 3、作业: 作业精选和分层,一题多变,及时规范批改作业,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订正作业。 4、辅导: 关注资优生,提高优秀率。通过分层作业、课外拓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建立学困生档案,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理化的信心,不断鼓励和耐心帮助,降低作业要求,作业面批面改,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同时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工作。 5、评价: 各备课组要在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等的基础上,利用平台做好质量分析,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确保各个年级稳定的教学质量。同时尝试学生评价多样化,并完成学生成长手册的填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