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日 本 研 究二○○四年第一期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

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潘素昆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轻工业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快于其它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从而缓解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紧张状态,为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重新启动工业化进程,日本政府推行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所谓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社会再生产链,特别是工业再生产链的纵向接续关系中,从最初投入的上游向最终产出的下游产业逐步推移、顺序发展的方式。日本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以钢铁和煤炭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

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把扶植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振兴出口作为推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贸易立国”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鉴于资源贫乏,进口原材料、出口加工制成品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就战后的生产水平,还不具备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因此,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先是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日本政府确定了本国比较发达的轻纺工业为出口主导产业,把尚待进一步发展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重化学工业,置于国家的积极干预下,加以扶值保护。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主要运用税制、财政投资等措施支持倾斜式生产方式,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重点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物资配给制、价格控制及价格补贴、政府的复兴金融公库贷款等。由于当时重化学工业程度很低,为实现替代,振兴出口,日本一方面对幼稚产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刺激其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些产业的进口产品和外国直接投资进行限制,设置关税壁垒,通过外汇配额和进口限额,保证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优先获得稀缺的外汇资源,以进口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日本对重点产业如电力、海运、钢铁、煤炭等加大投入,重点投资,实行利率优惠等优先政策,使工业起飞的基础有了保证。

二、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一)对重点产业的贸易保护政策。日本入关后,国际社会要求其实行贸易自由化。然而,日本能够达到一定规模、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实行贸易自由化对日本产业发展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一方面抵制外国进口产品对本国重点工业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努力为本国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成长环境。日本最初的产业保护措施主要是限制进口。其基本方式主要是利用外汇配额制度。60年代以后,在国际压力下,限制进口的行政性措施被迫废止,关税措施成为抑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日本已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且其国际收支开始出现顺差,关税保护遭到了国际社会的非难,贸易摩擦日益激烈。日本不得不宣布“贸易自由化”大纲。但日本政府仍然采取三方面措施继续利用关税壁垒来实行产业保护。一是尽可能推迟自由化的实施时间;二是根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陆续开放,扶持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产业掩护继续保护扶持的产业;三是利用有效保护率的差别来实行保护。

(二)产业技术政策。日本非常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入关后日本先后确立了三个主导产业部门作为技术扶持重点:能源工业部门(以电力工业等为代表)、基础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造船工业等为代表)和新兴工业部门(以汽车、电子、石油化学工业等为代表)。通过产业技术政策鼓励这些重点产业实行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产业技术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技术结构选择和技术发展政策,主要涉及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规定各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鼓励采用先进技术、以及及时对产业主体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价等方面;二是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政策。主要包括技术引进政策、促进技术开发政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资助与组织政策等。

(三)产业组织政策。入关后,日本一方面对重点产业实行贸易保护,一方面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加速企业规模的大型化和集团化,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入关后,日本推动了企业合并。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企业合并的速度和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1955年日本企业合并件数为338件,1956~1960年年均上升为403件,而1961~1965年平均件数更增加到796件。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电子、机械、汽车、钢铁、电力、石油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1965年,当上述产业成熟并能够抵挡国际竞争时,日本才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产业组织政策虽以追求规模效益为主要目标,但并未忽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在推行大公司战略的同时,为防止垄断,使经济保持竞争活力,日本政府特别注意保护中小企业,制定了中小企业政策。政府从财政、金融和政府订货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在培训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增强其竞争力。

(四)财政与金融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是日本政府扶持重点产业的重要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在扶持重点产业方面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实现资源向重点产业的分配与再分配,例如政府补贴和政府贷款;二是对民间经济活动和市场主导下的资源分配过程产生影

响和间接调控,例如利用特别折旧制度促进特定产业的设备投资,利用政府贷款影响民间利率等。利用财政与金融政策扶持重点产业主要包括:对重点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实行“资金倾斜”的金融政策;实行税收优惠和特别折旧制度,加速企业的资本积累;资助与直接参与基础技术、高技术开发的投资政策;实行进口补助金制度,尤其对新兴产业更是提供大量的进口补助金。规定凡进口新机械的企业,其进口价格的50%由政府支付,同时对国内生产类似机械的企业,同样给予相当于生产成本50%的补助金。另外,为了支持重点产业政策,作为金融配套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大力发展和完善了政策金融制度。政策金融的活动,补充和完善了特定领域内的民间融资,健全了国民经济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了日本产业界的总体投资效率。

(五)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的法制化。为了扶持国内新兴产业和成长产业,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具体法规,使重点产业政策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如,1950年的《外资法》,1956年的《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1971年的《振兴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等。这些法规具有突出重点,注重连续性、灵活性、时效性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法规的实施往往与有关的“补助金”制度,条件优惠的特别贷款以及特点折旧制度等直接挂钩,所以企业非常乐于接受,促进了新兴产业和成长产业的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发生以及日元贬值,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物价大幅上涨,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为此,1971年日本政府公布了“70年代展望”,以“知识密集化”产业为主轴,积极支持集成电路、电脑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抑制工业污染,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化学工业化向知识密集化转变。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时期,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集中力量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工程、航天等先进技术为内容的新兴产业。1971年,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咨询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四个方向:(1)研究开发工业。如电子计算机、飞机、电气机车、产业机器手、原子能、机密化学、海洋开发等;(2)高级装配工业。如数控机床、防止公害机器、工业生产住宅、自动仓库、高级成套设备等。(3)时兴型工业。如高级服装、高级家具、电器音响等;(4)知识产业,如信息处理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咨询服务等。1976~1979年间,为了在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赶超美国,日本政府出面协调五家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共同组成科研机构,由政府预算投入各种补贴进行研究。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威胁有从发达国家转向赶超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趋势。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和一些传统工业产业,这些国家或地区已不仅在本国市场排斥日本产品和与日本争夺第三国市场,而且开始直接进军日本市场。因此,在实行贸易自由化以后,日本并没有完全放弃对重点产业的贸易保护政策,但保护手段从关税壁垒转向了非关税壁垒。如提高卫生检疫标准、排污标准等商检标准、强化行业组织等。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基础研究经费(包括企业投资)在总研究费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长期以来,日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较低。但1978年达到

17.6%,超过同年美国的12.8%的比重。这一时期,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有所减弱,这是由于政府在国内外压力下不得不把政策的重点由经济增长转向促进技术发展和调整衰退产业。政府对重点产业的扶持由运用补助金、低利贷款、税收优惠等“硬性”产业政策手段为主转向以提供有关国内外市场、技术和政府政策的资料和信息等“软性”政策为主。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下降

80年代以来日本重点产业政策的作用明显下降了。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其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削弱,产业结构受到冲击。但日本已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运用重点产业政策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一)重点产业的选择越来越难于确定。首先,尽管日本的产业主管部门在重点产业的选择方面提出了许多标准,但是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并不是按照所确定的标准来进行的。80年代日本已完成了赶超的任务,在国际上很难再找到直接或间接模仿的样板。日本的信息产业虽然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而不是模仿是这一产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企业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政府的产业开发方向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无效投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鼓励开发的第五代计算机和高清晰度电视虽然投资很多,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90年代,日本政府再次陷入误区,指望靠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经济,结果是新建基础设施闲置,效益不高,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没有出现。其次,对国民经济仍起重要作用的传统商业作为政府扶持、保护的既得利益集团的联合抵制也使日本政府在确定产业目标方面困难重重。日本政府曾设想冻结对资本密集的钢铁等重化工业的扶持以集中力量加大对计算机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反对使日本知识集约化产业结构设想的实施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在新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下,产业政策手段的选择空间日趋狭小。首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的保护重点产业的国内市场,并扶持其扩大出口的保护主义措施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很难继续实施。这突出的表现在日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日本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已做出了为进一步开放市场而进行体制改革的承诺。因而日本已很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扶持其新成长产业。其次,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曾作为日本促进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手段而广泛运用。但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不景气,造成税收增长缓慢,并且为刺激经济复苏和提供老龄化社会的必要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日本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再通过财税政策扶持重点产业。日本财政投资贷款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虽然较大,但随着社会福利开支的加大,资金管理费用的增多以及国债占款的膨胀,真正用于新兴产业开发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1997年度,日本财政投资贷款中用于产业和技术开发、中小企业扶持、运输和通讯事业的比例进展 1.9%,10%和 3.2%,而这一比例在1975年分别为3%、15.6%和12.7%。

(三)主导产业选择失误,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影响了产业升级。日本在完成了赶超任务,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资本由短缺转为过剩。1985年的日元升值进一步促使财富大量增长。但1987年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认为国民对闲暇的需

求将迅速增强,制定了《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和《休养法》,促使大量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泡沫经济破灭后,资产价格下跌房地产缩水900多兆日元,股票比高峰时期缩水300多兆日元。资产缩水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贷款购房和持有股票的居民财产减少,消费下降;企业资产减少,负债过人,资产负债率猛增,经营困难或破产,影响了产业的转换和升级。由于没找到新的主导产业,以至日本的产业结构至今仍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为主,没有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同期美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发展方向失误。首先,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侧重于引进的科技政策,技术引时促使日本的科技实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赶上了欧美先进国家,但这一成功政策也产生了不良后果,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只占全部科研经费的20%,导致重应用轻基础研究的短期行为。相比而言,美国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约占总额的1/3,研发经费总额远远高于日本,超过日本,德国、英国三国的总和。其次,日本在几项重大技术发展方向上的决策失误也是他在高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如在电脑技术上,80年代日本的个人电脑技术和美国不相上下,在芯片等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日本政府却把大型计算机作为发展方向,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市场容量十分有限。而美国则大力发展个人电脑,培育出前景广阔的信息产业,使日本在信息技术领域比美国落后了五到十年。

五、今后日本将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展望

目前,日本原有的主导产业已趋于成熟,下一代主导产业尚待形成。日本原有主导产业趋于成熟的突出表现是家用电器和汽车产量的下降。今后,日本必须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2000年日本提出“日本新生的新发展政策”,表明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再生资源产业、高等教育产业等重要产业将成为日本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政策。

首先,日本确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21世纪的先导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弥合与美国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差距,日本积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放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贯彻的“技术立国”方针,开始实施“科技创新立国”的新方针,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本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政策,如通过《电子工业振兴法》来引导投融资。2000年10月,日本政府提出了“经济新生政策”,确定以信息技术产业的为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五年内要在高速因特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方面超过美国。2000年11月6日,日本政府召开信息技术战略会议提出了今后信息技术政策基础的“基本战略”——《信息技术国家战略》草案。草案要求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在2005年前使1000万个家庭能够用上网络,在超高速网络方面要使3000万个家庭能够用上不需要光线的数字用户线路和有线电视线路的高速网络。作为重点政策领域草案列举了四个领域:完善超高速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府和培养人才,以便实现日本在五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国家的目标。2000年11月29日,《建立高速信息通讯网络社会基本

法》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这项基本法已在2001年1月6日付诸实施。

其次,以环保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后续产业。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走向“循环型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以“大量生产、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2000年,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草案,2002年开始实施。这一基本法为日本建立“循环型新经济社会”奠定了法律基础。近两年来,日本政府已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庭电器循环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食品再利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2001年4月开始实施上述法律。在“循环型新经济社会”里,经济活动将发生某些根本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科研方向也将发生转变,“循环型新经济社会”将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据日本通产省估算,到2010年“循环型”产业规模将从现在的15亿万日元增加到37亿万日元,就业人数将从现在的64万人增加到140万人。

再次,积极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15个新兴产业,用这些产业弥补产业转移后的空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15个产业是:(1)医疗福利产业;(2)生活文化产业;(3)信息通信产业;(4)新型制造业;(5)交通运输产业;(6)环境保护产业;(7)商务后勤产业;(8)海洋产业;(9)生物技术产业;(10)城市环境整治产业;(11)民用航空航天产业;(12)新型能源产业;(13)人才培训产业;(14)涉外产业(主要指促进进口和促进对日投资,对外开放国内旅游市场等);(15)住宅产业。据预测,到2010年,日本重点发展的15个产业的产值将从目前的198万亿日元增加到560万亿日元,占当年的GDP的比重从目前的41.2%提高到80%,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将从目前的1068万人增加到1837万人。产业结构将向高附加价值领域倾斜,整体竞争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总之,日本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的传统思路主要是运用优惠政策扶持特定产业或企业,事实上是一种保护政策。在当前许多产业的设备投资普遍过剩的情况下,这种传统政策思路对当前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激活日本经济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今后应将中小型的创新企业确定为经济活力所在,明确将支持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作为政策重点,以求得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措施方面,突破优惠扶持的传统思路,而将政府机构改革、放松管制作为重点;倡导企业家精神,鼓励风险投资;健全创新性的研究开发体制,设立创新性研究开发基金。从而使企业更便捷、更有效的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在竞争和创新中谋求更迅速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走出困境。

参考资料:

①魏清:《日本“入关”后的产业政策》,《当代亚太》,2001年第6期。

②刘宁宁:《日本产业政策及其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辽宁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③小宫隆太郎等主编:《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公司出版,1998年版。

④陈准:《日本产业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 孙世春)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日本三大巨型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称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游戏业如今已陷入不断萎缩的恶性循环。该产业从整体而言主要面临“市场规模缩小”、“从业人员的青黄不接”以及“原创内容产出不足”三大问题。并且以上负面因素互相关联,使得整个业界都收到极大影响。 瑞穗银行 日本和世界的游戏口味不同 瑞穗银行在报告中称,日本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有两大类,一是以“超级马里奥”系列为代表的动作游戏,二是以“勇者斗恶龙”系列为代表的日式RPG。但在欧美国家,最流行的则是具备高度真实性以及投入感的FPS或即时战略以及MOBA游戏。 这种兴趣的差别,最终导致日本游戏产业与欧美游戏产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 超级马里奥,超级玛丽 1983年到1985年间,行销全世界的“雅达利2600”游戏机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第三方厂商,他们所提供的很多游戏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不少简直是粗制滥造,使得整个主机市场在北美都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最终引发让该产业急速萎缩的“雅达利Shock”,因此北美不少游戏厂商不得不转战PC平台。 另一方面,任天堂的红白机却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一举让日本在世界主机市场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观欧美却客观上借由

“雅达利Shock”形成了主机游戏市场与PC游戏市场齐头并进的局面。 家用机PC机齐头并进 PC游戏市场的发达,再配合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暗黑破坏神》、《创世纪Online》这样的跨时代作品得以在美国诞生,后来更是发展出了“本体免费”、“DLC”等全新的游戏盈利模式。 热血传奇 与此相对的是,日本的PC主机市场由于一直被价格高昂的国产PC品牌所垄断,直到Win95年代才开始向普通家庭普及。而且面对主机市场压倒性的优势,PC游戏开发商不得不另辟蹊径,让PC机成为了家用主机不愿触碰的成人的游戏大本营。 PC游戏开发技术的落后非常致命 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机游戏的开发渐渐转向以PC 为核心。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着PC和家用机两条腿走路的美国得以十分顺利地完成技术升级,而过度依赖主机游戏的日本却很难跟上尖端技术的步伐。因此从1990年后半开始,欧美游戏公司在主机游戏市场也有所建树。 游戏主机 如今最新的游戏已经拥有完全不逊色于电影的逼真画面,在美国也被称为仅次于电影的第二大娱乐产业,深受各个年龄层用户的喜爱。另一方面,游戏开发经费的不断上升,让趋利避害的厂商们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单一平台推出作品,横跨主机、PC、掌机以及手机的多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日本三大优势材料产业: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 (6) 1、碳纤维:日本在技术、质量和规模上均为世界领先 (6) (1)碳纤维:新型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为航空航天 (6) (2)碳纤维产业格局:原丝到复材日本拥有技术、规模等优势 (6) (3)日本碳纤维主要企业:东丽集团,从纺织到高性能纤维材料的转型 (10) 2、半导体材料:日本拥有从晶圆制造到封装环节重要材料的绝对优势 (13) (1)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多,技术门槛高 (13) (2)日本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过半 (15) ①硅晶圆 (15) ②硅片 (16) ③电子气体 (17) ④光刻胶 (19) (3)日本半导体材料主要企业:信越化学 (21) 3、显示材料:日本有多种关键材料做到全球独家供应 (23) 二、日本优势关键部件及设备产业 (25) 1、高端被动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日本体现了强大的控制力 (26) 2、半导体生产设备:日本三成以上设备具备竞争优势 (27) (1)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有望复苏 (27) (2)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前十强美日各占4家 (28) (3)半导体设备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市场份额多为前三家占据 (30) (4)日本半导体设备主要企业:日本东京电子 (31) (5)启示:国内设备商成长之路少不了自主创新+并购整合 (33) 三、日本新材料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34) 1、从龙头信越化学看半导体材料经营之道:精进技术+把握市场需求 (34) (1)成长历程+ 产品开拓路径 (34)

员工管理日本便利店的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日本便利店的 员工管理

日本7-11便利店的员工管理 所有了解7-11员工管理体系的人,均有壹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7-11的员工管理非常规范,而且形成了制度化、书面化的流程,对于所有店员的活动,7-11制定了每天的工作计划表。通过这个表,店员能清楚地知道于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甚至于这个表中仍有“空闲时做其他事”;“下班后到车站周围走走见见”、“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空闲时不要窃窃私语”等各种指示。于7—11的工作计划表中,横轴是以小时为单位划分的24小时时段,纵轴填写的是各店员的名字。每个店员的工作计划用直方图的形式于表中表现出来,直方图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表示工作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工作的内容填写于直方图的中央。工作项目有清扫、订货、检验商品、商品上架、检查商品鲜度、布置商品陈列、检查温度、报纸杂志退货(于7壹ll的进货体制中,只有报纸和杂志是能够退货的)、补充消耗品、货币兑换、制定销售日报等。以补充消耗品为例,7壹11要求于早上销售高峰来临之前的4点至5点之间完成。各店员的工作于计划表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样做的目的于于使每个人能清楚地见到自己应当做的工作。当然,于7—11的店铺中,仍有另外壹种形式的工作计划表,这种计划表的纵轴填写的不是店员名字,而是各项工作,同样也用直方图的形式于计划表中表示出来,各店员于完成任务后,于相应的直方图中签字盖章,表示已完成计划工作。 除了利用计划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外,7壹ll对每项任务仍作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下面以清扫为例加以说明。能够说,清扫是7壹11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壹,也最被7壹11管理层所重视。7—11规

便利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便利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足够发达、临街商业资源丰富、人口教育和收入水平更高、生活节奏较快、消费习惯更现代的城市,便利店才能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目前全中国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或城市群非北京天津、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莫属,其次则是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新兴城市群。 未来便利店的战场将越来越聚焦于社区周边的服务支持,而便利店的形态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在传统线下零售越来越不景气的当下,便利店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根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便利店在2015年实现了超过13%的增长,几乎是2014年增速的两倍。便利店一时间成为创投关注的一个热点,“奥德利便利店”、“全时”等新兴便利店品牌平地而起,甚至连做电商的京东也提出了在农村市场开百万便利店的计划。便利店如何能够成为未来中国零售市场的新蓝海呢?我们还是得从便利店的历史、运营和现状来分析。 以7-11为代表的现代零售便利店创造于美国,兴盛于日本和港台地区,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这样的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以及加油站,经营面积在50-150平米不等,最大不会超过500平米,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有收银台和收银系统,每天运营时间超过16小时甚至是24小时,大都是连锁经营。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便利店逐渐分化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7-11、全家、奥德利、喜士多等为代表的中高端便利店,另一种则是以美宜佳、十足便利等本土便利店为代表的大众便利店。 这两种便利店最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经营模式和品类管理上。虽然目前这两类便利店都开放加盟,但是前者对于加盟的要求更严格,也会将自身成熟的经营模式完全移植到各加盟店中,供货渠道统一,物流冷链保障强大,标准化程度更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更高;而后者的管理则更松散,店主经营的自由度很高,店与店外观看似一样,但是走进去看到的产品陈列可能完全不同,这样的便利店更像是传统杂货店的升级,在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那么便利店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发展的空间有多大呢?笔者分析如下: 首先,中国适合发展便利店的城市数量会越来越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GDP 超过10000美金便利店就会进入爆发增长期,可以达到平均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密度,中国目前很多省会城市或是经济活跃经济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未来预计到2020年更多的城市可以达到10000美金,而目前便利店密度远没有达到这一数字,因此便利店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除了GDP这一因素以外,城市的临街店铺资源、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也十分重要。伴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发展呈现,很多商铺资源会出现。而且随着90后00后的消费崛起,新生代更易于接受。

批发零售行业分析结果汇报

批发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批发零售行业的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批发零售业共包括2大类、18中类、92小类,详情见附件。 批发业是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 零售业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贸易业或居民购进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消费和售给社会集团作为公共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它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面包房)。

目前我行的客户中,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客户占45%,包括从事服装、图书、建材等产品销售的客户,均属于此类行业。 2.行业的基本特征 (1)零售业的基本特征 ①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 ②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③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这是零售应有的定义。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次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库存量。 ④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大。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者,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⑤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秦艳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 姓名秦艳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娄钰 2006年4月10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特点,优势所在的分析,得出了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取得当前蓬勃发展的局面,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产业链的各个部门都能获利,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日本动漫从其发展伊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其动漫产业链先从漫画的出版开始,到发行单行本,然后进行动画制作,接着是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下,产业活动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循环往复的进行下去。再者,日本动漫将受众群体进行分类,这大大的扩张了产业市场。由此,我认为,对于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产业链的发展建设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市场,兼顾成人动漫。为此,我们应该从政府政策,市场人才培训的角度予以支持。 关键词:日本动漫;产业链;创意人才;动漫分级制度 问题:1.模板不对,请紧扣模板 2.题目改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 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及陈宫的原因 三、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四、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五、启示 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 参考文献格式一定要对 Abstract Inthisarticle,throughanalyzingthedevelopmentandthecharacteristicsofJapaneseanimationindust ry,,,publisherspublishedsingles,animation,目录这个目录不对吧? 引言 出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本人对日本动漫的精致精彩深有体会,进而对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质疑,因出此有了这篇研究论文。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日本动漫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学习其产业的发展模式。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到位,提出的想法会有所局限。 一、日本动漫产业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 1.概念阐述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一、便利店行业概述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为国内首家便利店,2004年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到了2017年便利店成了资本追逐的风口,新型无人便利店和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购物的便利性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我国传统型便利店代表企业有美宜佳、天福、红旗等,加油站型便利店有易捷、昆仑好客等。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便利店行业现状 2018年便利店行业火热,年初开始大量资本进入便利店行业,以及新兴技术加持,促使便利店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18.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5-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从9.1万家增加至12.2万家,2018年便利店门店数较2017年增长15%;便利店日均销售额从3576元增加至5299元,2018年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7.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世界陶器产业的起源从历史看有三大区域,东亚区域、西亚、北非、欧州区域、美州区域。美州制陶业在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一直独立、缓慢地发现着。东亚陶瓷主要是中国为源头及核心不断向周边的热南、朝鲜(高丽)、日本及东南亚扩散。

世界陶器产业的起源从历史看有三大区域,东亚区域、西亚、北非、欧州区域、美州区域。美州制陶业在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一直独立、缓慢地发现着。东亚陶瓷主要是中国为源头及核心不断向周

边的热南、朝鲜(高丽)、日本及东南亚扩散。 中世纪欧州陶瓷的发展主要是受中国和西亚的影响到,最初阿拉伯人将伊斯兰陶器经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发展成风格独具的锡釉花饰瓷,制瓷技术再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在法国出现锡釉软质瓷,直至17世纪荷兰的锡釉陶以仿制中国青花和五彩而闻名天下,中世纪欧州瓷是在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虽然陶器世界很多地方在几千年前均有生产,但瓷器却被公认是中国人的发明,自14世纪开始的东西方陶瓷贸中,由于欧州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造成大量白银流失,为增加本国财富,18世纪欧州各国都加紧了陶瓷的研制。欧州最早的瓷器是德国的迈森工厂生产的,然后制瓷技术扩散到意大利及英法等国。 日本陶瓷业

1616年,归化日本的朝鲜人李参平在日本有田盯(Arita)发现瓷土并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宣告了白本瓷器时代的来临,日本瓷器真正繁荣起来要到17世纪50年代,1644年中国由于清军入关,国内陷入战乱,中国瓷器外销停滞为,日本瓷器乘机成为市场宠儿,1658年起,日本成为一个面向亚洲、波斯湾和欧洲市场的重要瓷器出口国。 如今日本依然是世界性的陶瓷强国。日本的陶艺较

全家便利店市场分析

Family mart 的市場分析 1、背景介紹 Family mart品牌源自於日本,自1972年成立33年以來,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國際連鎖便利店之一。其服務網點遍及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泰國、美國洛杉磯等地,截止2013年其店數已達22269店。 2、市場細分 1、地理細分 (1)國家:除了日本總部,全家便利店首選的是東亞地區的國家例如韓國、中國大陸、臺灣及泰國等,這樣文 化差異不會很大也便於溝通和管理,西方發達國家中 全家選擇了美國作為突破口。 (2)城市;關於城市規模,全家便利店傾向於人口密度較大的一線城市作為首家分店的選址點。例如美國洛杉 磯和中國上海。 2、人口細分 (1)年齡;全家便利店的消費群體是年齡30歲以下的群體。這一群體易於接受新事物,消費能力強勁並且樂 於追求時尚產品。 (2)全家便利店定位的目標顧客主要是學生和白領上班族,這類對於便利店的需求更大。 3、行為細分 (1)購買時機:全家便利店主要銷售補充消費品,所以其購買時機為日常購買時機,一個消費者一天內進入便 利店的次數很可能會大於一次。 (2)追求利益;全家便利店的目標顧客追求的主要是便利、速度和服務,這也是全家便利店最大的特點。3、目標市場選擇 全家便利店的目標市場主要是30歲以下的學生和上班族(占其顧客總量的80%左右),所以全家便利店一般開在市中心大型社區、學校或商務區內。 全家便利店的目標市場選擇的戰略是無差異行銷戰略。對於消費者來說,便利店相當於同質市場,不同便利店裡銷售的產品沒有顯著不同,因此,基本成本等其他因素因素,全家便利店選擇了無差異行銷戰略,更加側重于消費者需求的共性,即便利和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地区健康发展的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问题,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重庆市合川区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合川区地理位置概括 合川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北大门,距重庆56公里。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是重庆北部地区中心规划城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8'37"至106.40'37"、北纬29.51'02"至30.22'24"之间。东邻渝北区,南靠北碚区、璧山县,西连铜梁县、潼南县,北接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蓬溪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全区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为155万人,城市人口40万。合川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合川是重庆通往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和川东北、渝西北的交通枢纽,合川三江汇流,煤炭、岩盐、天然气、锶矿和石灰石储量丰富,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 二、合川全区产业布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合川全区已形成了“一园六区”(核心区、大石综合产业区、草街工业区、渭沱化工产业区、三汇工业区、北汽银翔工业区)的发展格局,规划为“一园六区”的发展格局,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0平方公里。近年来,全区经

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啤酒、盐化工等120多家企业建成,北汽银翔、安全产业园、轻纺工业园等63家企业在建,新增厂房面积140万平方米、倒班房及办公楼面积31万平方米。201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突破,达356亿元;财税总收入实现12.3亿元,年递增速度11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75亿元,建成核心区、草街工业区、城北工业区等50公里骨干路网和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35万平方米IT电子类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轻纺类标准厂房、26万平方米机电类标准厂房进展顺利。 合川区的“一园六区”的产业分布,是典型的极核式产业分布。通过实行区域增长极,由于增产极的投资环境优于其他地区,于是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 图1、合川区主要工业园区分布 三、合川产业结构分析。 合川区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我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零售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连锁化时代,其形式特点是:大型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餐饮店的兴起,大量城市步行街的建设和将来要发展起来的各类shopping mall。其间,大量国际零售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店,民营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各种商业业态纷纷连锁化经营; ?而其他各业态近年来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业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品迎合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且又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相当的竞争力,将成为内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 ?百货店将向细分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百货店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发展; ?从对业内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未来主流的商业业态将集中在便利连锁店和各类超市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将退居次席。 ?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而中国本土零售业无论是在资金、服务还是在业态的配置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分析市场上的供需、消费群体的喜好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指引意义; ?思潮公司会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影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关键信息,并将对信息进一步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翔实准确的咨询服务; ?思潮公司提醒欲进入国内零售行业的企业: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其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经营业态的选择,而经营业态的选择当前国内现阶段,比较适合走规模路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是成功的关键。

商圈研究 ?连锁经营调整发展的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对其的影响,造成连锁店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性。 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亏损的临界点,有的企业甚至已面临破产问题,这里固然有规模不够大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的原因,但连锁网点布局上缺陷和不规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商圈研究就是运用特定的市场调研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网点商圈的构成情况、范围、特点以及引起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等,为选择商业网点选址或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商圈研究成为现代零售店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受商家普遍重视,它可以: o帮助客户确定商业投资选址和商圈范围; o协助客户进行商圈环境的分析,评估商圈的竞争格局、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 o了解商圈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潜力,提供市场经营战略的指导依据 ?选址的商圈分析内容与步骤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而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正文:日本文化发展对日本国家整个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已基本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层次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早在1993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日本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强国。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进行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调整,最终在20世纪末正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借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1990年到1997年,日本对文化的年度财政预算投入增加了近1倍,由432亿日元增加到828亿日元,2003

年首次突破千亿日元。文化产业总体上进入了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出新产业创造战略,选定了7个产业,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指出,能将广义的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新增长中最重大的课题。 企业通过利用IT进行经营革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服务业部门的高效化依靠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商业模式革新及其产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是其核心内容。根据这一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动力的发展引擎,提出要将强大制造业的高科技引入服务业,实现服务产业创新,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商业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两者相互促进融合,相得益彰,使其进化成混合产业变为可能。为使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与制造业比肩的另一个发展引擎,日本提出建立产官学联合体制,广泛开展提高生产率的运动,最终使日本开创出一条不同于美国那样将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的路子。2007年,日本出台了文化产业战略,提出了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并传播其魅力,创造向海外传播日本魅力的基础。以海外展开视野强化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六大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财政预算上不断增加对文化的投入2009年日本提出了日本品牌战略,加大力度将酷日本国家品牌推广和植入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强化产业高依存度和产品形式多样化,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文化,扩大日本软实力影响。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面向文化产业立

销售分析报告(精选10篇)高品质版

《销售分析报告》 销售分析报告(一): 小家电行业销售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有了更高要求,小家电产品开始跟随彩电、空调、冰箱等大家电之后,成为每个家庭的追求产品。小编近期精心准备了一份小家电行业销售分析报告,大家如果有需要了解的话,能够阅读一下。 一、行业分析 1、市场总量及增长 近几年小家电市场每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小家电生产规模到达14.4亿台,同比增长12.7%,全国小家电销售额到达971.9亿元(在各小家电品类中,厨卫类小家电占据最大的份额,占整体小家电市场销售额的78%,家居类小家电紧随其后)。2008年销售规模到达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预计增长14.1%,预计2010年会突破1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从市场需求量上看,欧洲平均每家有30多种小家电,而在中国平均每家仅有3~4种小家电。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小家电快速进入消费者家庭,在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受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等环境下,业内人士指出,今后25年仍将是我国小家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 另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厨卫、小家电行业整体销售额到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将到达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应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雅乐思、爱庭、浪木等小家电品牌开始借助三四级市场高速成长从而快速崛起。 2、家电行业整体状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布2010年度业绩预报的28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预增的有21家,续盈2家,扭亏1家,首亏2家,预减2家。整体而言,报喜的上市公司到达24家,占比高达85%,整体大面积盈利,意味着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但是分析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数据,却能够发现一个事实:主营冰箱、洗衣机、空调的青岛海尔(29.06,0.44,1.54%)、美的电器(18.73,-0.22,-1.16%)、格力电器(19.00,-0.27,-1.40%)等主流大家电公司尽管营收规模都在四百亿元以上,但是业绩增幅都较大,可谓是大象起舞。而构成鲜明比较的是,近年来持续登陆资本市场的厨卫类小家电上市公司,尽管营收规模多在二三十亿元,其增幅却明显缓慢。 3、渠道竞争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瑞穗银行 日本和世界的游戏口味不同 瑞穗银行在报告中称,日本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有两大类,一是以“超级马里奥”系列为代表的动作游戏,二是以“勇者斗恶龙”系列为代表的日式RPG。但在欧美国家,最流行的则是具备高度真实性以及投入感的FPS或即时战略以及MOBA游戏。 这种兴趣的差别,最终导致日本游戏产业与欧美游戏产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 超级马里奥,超级玛丽 1983年到1985年间,行销全世界的“雅达利2600”游戏机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第三方厂商,他们所提供的很多游戏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不少简直是粗制滥造,使得整个主机市场在北美都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最终引发让该产业急速萎缩的“雅达利Shock”,因此北美不少游戏厂商不得不转战PC平台。 另一方面,任天堂的红白机却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一举让日本在世界主机市场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观欧美却客观上借由“雅达利Shock”形成了主机游戏市场与PC游戏市场齐头并进的局面。 家用机PC机齐头并进 PC游戏市场的发达,再配合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暗黑破坏神》、《创世纪Online》这样的跨时代作品得以在美国诞生,后来更是发展出了“本体免费”、“DLC”等全新的游戏盈利模式。 热血传奇 与此相对的是,日本的PC主机市场由于一直被价格高昂的国产PC品牌所垄断,直到Win95年代才开始向普通家庭普及。而且面对主机市场压倒性的优势,PC游戏开发商不得不另辟蹊径,让PC机成为了家用主机不愿触碰的成人的游戏大本营。 PC游戏开发技术的落后非常致命 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机游戏的开发渐渐转向以PC为核心。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着PC和家用机两条腿走路的美国得以十分顺利地完成技术升级,而过度依赖主机游戏的日本却很难跟上尖端技术的步伐。因此从1990年后半开始,欧美游戏公司在主机游戏市场也有所建树。 游戏主机 如今最新的游戏已经拥有完全不逊色于电影的逼真画面,在美国也被称为仅次于电影的第二大娱乐产业,深受各个年龄层用户的喜爱。另一方面,游戏开发经费的不断上升,让趋利避害的厂商们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单一平台推出作品,横跨主机、PC、掌机以及手机的多平台战略开始大行其道,这让技术、资金本就捉襟见肘的日本厂商与欧美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随着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尽管日本有不少大型游戏企业都坚定地执行着手游战略,但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主机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而日式游戏却在这一潮流中丧失了存在感。不以全世界为对象开发主机游戏,却转头没入手游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无疑让日式游戏陷入了存在感不断降低的恶性循环之中。 游戏产业的问题所在 日本游戏市场规模 从整体而言,日本游戏产业虽然仰仗手游市场的急速扩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随随便便出个游戏就能赚个满盆钵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瑞穗银行认为日本游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在海外主机市场竞争力低下”。 这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了两大主要原因,一是“与市场规模相对应的开发预算的差距”,二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07043311季婷婷 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对日本的产业布局的分析,重点则从日本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发。 二战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发展的基础,依靠“倾斜生产方式”。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以煤炭、钢铁、电力、造船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人到重点产业,再以重点投入部门为杠杆推动整个工业的回升,到1959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全面、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1956~1973年的18年问,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间,有10年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进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出现“滞胀”局面。究其原因,60年代的高速发展是以廉价而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产品顺利出口的国际机制为前提的。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此次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 最近一次的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重点逐渐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1997年5月。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中确立了15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领域、环境、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国际化、住宅等。并测算出与上述15个产业相关的领域从1995~2010年可以提供700万个就业机会。15个产业中除新制造技术与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制造产业有关以外,其他产业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

日本连锁便利店罗森发展启示分析

正文目录 罗森为日本第三大连锁便利店 (3) 从美国的一家牛奶小铺起家 (5) 便利店业务为营收主力 (6) 罗森对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启示 (10) 行业层面: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10) 公司层面:聚焦消费需求,加强自有品牌占比 (11) 图表目录 图表1:2008-2018 年日本零售行业及便利店销售额 (3) 图表2:2008-2018 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店龙头市场份额 (3) 图表3:罗森营业收入和增速 (4) 图表4:罗森归母净利润和增速 (4) 图表5:日本罗森发展史 (5) 图表6:罗森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增速 (6) 图表7:罗森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占比 (6) 图表8:罗森门店种类介绍 (7) 图表9:罗森全球门店分布(截至2020 年5 月) (8) 图表10:罗森全球门店总数 (8) 图表11:罗森便利店主要销售产品 (9) 图表12:公司所有罗森门店销售额按经营方式及产品拆分 (9) 图表13:罗森便利店主要销售产品毛利率 (9) 图表14:中国便利店销售额变化 (10) 图表15:中国便利店数量变化 (10) 图表16:2019 年中国便利店企业门店数量前十 (10) 图表17:便利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变化 (10) 图表18:2019 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11) 图表19:2019 年日本便利店行业市场份额分布 (11) 图表20:中国和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对比 (12) 图表21:日本各品类商品的自有品牌占比 (12) 图表22:罗森自有炸鸡块品牌 (13) 图表23:自然罗森的产品 (13)

罗森为日本第三大连锁便利店 2018 年日本全国零售行业营业额约145 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9 万亿元), 其中便利店营业额约12 万亿日元,便利店占比从2008 年的5.8%持续扩大至 2018 年的8.3%。 图表1:2008-2018 年日本零售行业及便利店销售额 十亿日元 2008/12 2009/12 2010/12 2011/12 2012/12 2013/12 2014/12 2015/12 2016/12 2017/12 2018/12零售行业总销售额136,019 132,961 136,479 135,157 137,585 138,897 141,219 140,666 139,877 142,514 144,965 目前日本便利店行业已步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高,寡头垄断格局明显。2019 财年(截至2 月底)日本7-11、全家(2016 年合并了Circle K Sunkus)、罗森 分别以营业额4.9 万亿日元、3.0 万亿日元、2.4 万亿日元依次占据了日本便利店 行业前三大龙头地位,三者合计市场份额86%。 图表2:2008-2018 年日本前三大便利店龙头市场份额 十亿日元 作为日本销售规模排名第三的连锁便利店罗森Lawson 目前在海内外拥有 17342 家门店,其中在中国有2601 家店面。公司于2000 年7 月在东京和大阪 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2020 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02 亿日元,同比增长4%; 归母净利润201 亿日元,同比下滑21%;净利率为2.8%。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日 本 研 究二○○四年第一期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 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潘素昆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轻工业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快于其它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从而缓解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紧张状态,为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重新启动工业化进程,日本政府推行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所谓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社会再生产链,特别是工业再生产链的纵向接续关系中,从最初投入的上游向最终产出的下游产业逐步推移、顺序发展的方式。日本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以钢铁和煤炭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 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把扶植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振兴出口作为推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贸易立国”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鉴于资源贫乏,进口原材料、出口加工制成品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出口导向战略。但就战后的生产水平,还不具备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因此,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先是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日本政府确定了本国比较发达的轻纺工业为出口主导产业,把尚待进一步发展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重化学工业,置于国家的积极干预下,加以扶值保护。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主要运用税制、财政投资等措施支持倾斜式生产方式,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重点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物资配给制、价格控制及价格补贴、政府的复兴金融公库贷款等。由于当时重化学工业程度很低,为实现替代,振兴出口,日本一方面对幼稚产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刺激其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些产业的进口产品和外国直接投资进行限制,设置关税壁垒,通过外汇配额和进口限额,保证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优先获得稀缺的外汇资源,以进口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日本对重点产业如电力、海运、钢铁、煤炭等加大投入,重点投资,实行利率优惠等优先政策,使工业起飞的基础有了保证。

日本汽车产业研究分析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作者:————————————————————————————————日期: 2

日本汽车产业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7班指导老师:张瑞娟 小组成员:邱俊浩洪涛 袁晓超黄梓洋 云鹏宇伍文浩 要解释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会取得成功或失败,更准确的说,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中某些产业会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优势,要从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行业竞争状态、机遇和政府六个方面来分析。为此,我们小组针对这六个方面对日本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人们常说,“日本体制发挥优势的全部都是制造业”,其实不然。日本企业擅长的是制造业中专门处理钢板、钢块、树脂、硅晶片等耐久性强、制造难度大的原材料、产品成型后具有难以修正以及易于库存等特征的领域。通俗的说,就是需要“打造”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实现高速增长的日本制造业,由于面临长期的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形成了长期稳定雇佣的传统,在综合性设计、制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组织能力突出。这种能力在零部件设计、生产间需要密切配合并且具有整体性架构的产品领域能充分发挥,而汽车恰恰是这样的产品。汽车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合性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金石。

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对日本汽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生产要素分成五类,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其中更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高级资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从基本要素来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岛国,除了海洋资源丰富外,它的矿产资源贫乏,也就说明日本的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是不利于他的汽车业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运输方便。也为日后它的产业定位定好了方向。日本属于加工出口型产业。将外来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加工,再出口赚取利润。使得它日后的汽车大量的出口到全球各地,成为汽车大国。可以说日本的先天条件不如很多国家,使他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还是。它生产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日本战败后得到美国的支持有了大量的资金发展经济,汽车也就是一项重大的项目。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它们的科学家精于研究,它们的工人吃苦耐劳。使得小小的日本岛却有着令人惊讶的日本精神。所以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汽车质量好也就不奇怪了。生产要素状况往往是高级要素起了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先天不足的日本得到后天的补充,他的汽车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