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翻译教案3

翻译教案3

翻译教案3
翻译教案3

1.4.4 思维方面的差异

文化与哲学是不可分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对思维形式和语言表达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所以研究语言不研究思维不行,而研究思维不研究各民族的哲学观也不行。一种文化的特点更集中地反映在它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上。

在哲学上,中国人主张“天仁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所以中国文化求全,求圆满,求和谐。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具体的,顺向的,综合的。反映在语言上则重意合,无主句及主语省略句多;主动语态用的多,连词用的少。文章求面面俱到,多重复,语句求对称,平衡。

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西方人的思维一般是抽象的,分析型的逆向思维模式。反映在语言上则重形合,非人称主语用的多,被动语用的多,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连词,介词用的多。

人类本身的共性,包括不同的民族,语言,习惯形成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点及共同的语言机制(Language apparatus),地区文化的相似性和人类所共有具有的感知能力和领悟力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可理解性。但不同语言文化的个性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沟通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翻译时的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和语言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如作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在其他文化中很难到对应词,这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词汇空缺(cultural margin)就是由于一种文化中有的词汇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造成的。如汉语中的“风水”“饺子”“气功”“杂碎”“旗袍”“乌龙”“京剧”等等就是英语中没有的;而英语中的Trojan horse, Adam’s apple, unicorn在汉语中就没有对等语。

2 逻辑思维上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差异,如这句话若译为“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就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从思维方法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应为:

“今天,无论你出什么洋相,都不过分”

像这样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

Y ou are telling me!

误译:你正告诉我

意译:

Y ou can say that again

误译:你可以再说一遍

意译: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误译:我不能更多地同意你

意译:

She could n’t have been more right.

误译:她不可能更正确了

意译:

1.5 译者应具备的素养

要成为一个好的译者需具备一定的素养。应能够熟练地运用源语和译语,熟悉源语和译语所反映的文化,通达人情世故,了解作者和读者的心理。尽量再现作者的意图和风格。

例句:

1 For 17 days they’re roommates, for 17days they are soul mates; for 20 seconds, they are rivals.

2Trustworthiness, respect, responsibility, caring, families, and citizenship

汉译英类似的例子有:

原文1:这张相片比她本人漂亮

原文2:这道菜真叫人垂涎三尺

再看一些例子

Bridal shower

鞋店广告:Shoes for street walking. come in and have a fit.

Mary crossed her fingers during the race so that Tom would win.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二章:词汇翻译

2.1 对等译法

成语和谚语的对等译法基本上是通过比喻意义,比喻形式和感情色彩等手法来实现的。其中比喻意义和感情色彩是头等重要的,而比喻形式只要求尽量对等。East and west, home is best.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Turn a blind eye.

2.2.1 具体译法

具体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抽象或者比较抽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者句子用具体的或者比较具体的单词,词组,成语或者句子来进行翻译,从而消除或降低语言差比啊给译语带来的损失,使译文产生于原文相同的效果。

1 抽象名词在语义上的具体化

Family 家

Committee

Transportation

Violence

Police

2 抽象名词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化

抽象名词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化手法,主要是在抽象名词后面加上范畴词,在英译汉过程中较常见。例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necessity of learing English .

The house is filled with tense.

We were all moved by his braverity.

His modesty wins him support from others.

Because you are 18 years old, you 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crime.

He has encountered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experiment.

Her failure resulted from her jealousy.

3抽象名词在比喻形象上的具体化

As the National holiday is around the corner, the students are very anxious to reture home.

2.2.2 抽象译法

指对原文中带有具体意义或形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子所进行的抽象化处理。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

He is a rolling stone, I don’t think he is reliable.

He works hard to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

Please don’t wake a sleeping dog.

Lick sb’s boots

Keep sth under one’s hat

Eat one’s heart out

Be in sb’s pocket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

Eat like a bird

Break the ice

Jump out of one’s skin

Get the green light

Poke one’s nose into sth

V enus and the cat

A cat having fallen in love with a young man, besought V enus to change her into a girl, in the hope of gaining his affections. The Goddess, taking compassion on her weakness, changed her into a fair damsel; and the young man, enamoured of her beauty, led her home as his bride.

As they were sitting in their chamber, V enus, wishing to know whether in changing her form she had also changed her nature, set down a mouse before her. The girl forgetful of her new condition, started from her seat, and pounced upon the mouse as if she would have eaten it on the spot; whereupon the Goddess, provoked at her frivolity, straightaway turned her into a cat again.

What is bred in the bone, will never be out of the flesh.

专业英语翻译教案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课程大纲及教案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翻译》(1) 主导教材: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所属课程组:翻译组 课程负责人: 适用年级:英语专业本科2003级200 5 —200 6 学年第一学期

翻译(1)(2)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翻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30903081,030903082 学分:4 学时:68 开课学期:五、六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理论认识,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能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忠实、流畅,译速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汉字,使之可以胜任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以及其他涉及翻译能力的工作。 2、[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系列专业基础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组成,要求学生按顺序修读。为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布臵相当数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本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重点是翻译技巧的介绍与练笔,翻译内容涉及各类文体、各个领域。课程安排按照讲练结合的原则展开,帮助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训练翻译的基本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评,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语体特点和翻译原则的认识,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或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打下坚实的双语转换实践基础。 2、[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进行,共计68学时,其中36学时为英译汉,32学时为汉译英,每周2学时。教学计划允许授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应包含以下3部分的主题内容: 1)翻译概述(含翻译的标准、原则、过程、中外翻译简史及翻译名家的主要观点等); 2)翻译技巧讲练(介绍主要的英汉互译技巧,结合学生的练笔进行讲评); 3)多视角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及其操作原则与技巧,如外来词 翻译、报刊标题及新闻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文化与翻译等; 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翻译的前沿理论,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目的在 于训练其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实践或理论研究开辟一个窗 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 I 提示 ·原文来源 林庚、冯沅君主编,1980年,《中国历代诗歌选》(下编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文来源 < 1 >译文1为翁显良译,选自翁显良,1985年,《古诗英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 2 >译文2、3选自吕俊、侯向群编著,2001年,《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译文4为Schlepp译,见黄国文《从<天净沙? 秋思>的 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4>译文5为丁祖馨&Burton Raffel译,见黄国文《从<天净 沙? 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语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 1 >篇章本单元为一首曲,作者马致远(1250-1323)是

元代戏曲家,但散曲更著名。《天净沙?秋思》不仅是 他的代表作和元朝散曲小令中的杰作,也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全曲描写一个秋暮行人的见闻与心 情,情景均嫌衰飒。 < 2 >句式曲,源于民间,属于可以合乐歌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新的文学形式。曲和诗词的区别 是:曲没有字数限制,而诗词是有字数限制的。不过 在句式结构上,曲与诗词一样,句式结构多为名词或 名词词组,很少使用完整的简单句或复合句,这是因 为在短的篇幅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 求简洁,凡可以省去而不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 从省略。”(王力.2002:261)由于多种原因而省略 去主语、谓语或其他成分,或是介词或是连词,但是 所省略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往往又是很难确定的;即 便如此,诗句的大意还是容易猜着的;诗人以大意的 表达为满足。(王力.2002:270)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汉语的意合性在诗/词/曲的运用中达到极至。汉语是 一种诗歌式语言。 < 3 >语义散曲是一种吟唱,用韵密,几乎是句句押韵,而且不准换韵,一韵到底。散曲用词也比较口语化, 整体上的语言都是朴素新鲜的。 < 4 >翻译策略传统的翻译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重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教案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如:古(古代)学者 (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文学翻译的论文范文一:接受美学视阀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一、审美特征 首先,儿童文学相较成人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独有的稚拙性。为适应儿童的口味,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稚嫩、淳朴、清新自然,具有成人文学所没有的原初本真的“傻里傻气”。这种稚拙之美通过的作家的笔深入作品中,折射出儿童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提及儿童文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浪漫与想象、梦幻与诗意、神秘与瑰丽的意境。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往往与幻想联系起来。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儿童的理性思维偏弱、现实感不强,分不清现实与想象,也不懂得事物的内在联系。为接近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文学主张要张扬幻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能为儿童打开通往幻想世界的大门。再次,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被儿童常态化适用。在童趣审美意象组成的单纯简约的外层结构下,儿童文学浓缩着创作主体的复杂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单纯想象的审美符号体系下,寓言形态的儿童文学容易被儿童接受,引发共鸣。蕴含于作品中关于社会、人类、自然等复杂的深层内涵可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释放能量,帮助儿童对社会、世界的认知,健康人格的建立。 二、语言特征

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弱,语言能力在逐步完善,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浅显、简洁、准确、流畅,能够被儿童读者理解接受,并未儿童的语言习得提供范本。其次,儿童文学的语言具象化。由于儿童抽象思维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文学的语言是形象、生动、具体、动态的。运用儿童熟悉、常见的具体形象进行描述,把人物和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神态等具体、直接的表现出来,与儿童闹钟的形象相吻合。再次,儿童喜游戏玩乐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幽默性。幽默有趣的东西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快乐的情趣。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者往往把“引起兴趣和引人发笑”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由于它主要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也被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iser)。这一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使西方文论实现了从“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读者中心”的现代转向。文学作品要以读者为中心,读者为导向,相应的,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审美要求、视野期待是译者翻译活动的重要指导指标。 四、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1.以儿童读者为中心

英汉互译一第1课教案

广西师范学院《英汉互译(一)》课程教案 编号: 15-1 开课单位:外语系授课教研室:翻译写作 课程名称:《英汉互译(一)》授课教师:唐旭光 教材:《新编英汉互译教程》,授课对象:06级英语专业2、3、5班

《英汉互译(一)》第一讲翻译简论与主要翻译方法 (A Brief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nd Majo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1.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started along with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theories developed flourishingly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In fact, translation, which is a very complex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communication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s, and semiotics. As translation study is a cross-discipline and cross-culture subjec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human knowledge, the lack of a fully acceptabl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come as a surprise. Meanwhile, quite a number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have become universally acceptable and widely applicable. They are, of course, the fruits of many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at home and abroad. 2.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freely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human life. Translat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so as to complete important tasks in their life. Theodore Savory points out, “Translation is almost as old as original authorship and has a history as honorable and as complex as that of any other branch of literature”(申雨平, 2002:4). In Zhou Dynasty there were different forms of address for translators in different places. “Translators are called Ji in the east, Xiang in the south, Didi in the west, and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作者:蒋新亮 摘要:文学翻译的策略,是文学译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竟是采用“归化”策略,还是采用“异化”策略,成为众多翻译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介绍了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归化”和“异化”的对立及“归化”和“异化”的统一。通过关于“归化”和“异化”策略关系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文学翻译造成不利影响,不能简单地采用这种或那种策略;文学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从事翻译活动,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翻译,不但能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还能给这种文化输入新的血液。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英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因此,从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认识翻译活动,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出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异化”,即以出发语为导向;另一种观点提倡“归化”,即以译入语为导向。“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两个术语最初是由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基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的理论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Schleiermarcher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但是对这两种翻译,他并没有用专门的术语来概括。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Schuttleworth和Cowie在著作《翻译研究词典》中明确提出“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这一对翻译策略术语。此后,许多翻译家及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这个课题。 一、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现在的“归化”和“异化”之争就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归化”的主旨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而“异化”的主旨是以出发语文化为中心。翻译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双语转换的原则应以译出语文化为依托,以译入语文化为基础,以两种语言的最佳结合为追求目标。中西方分别对归化与异化做了大量的研究。 1.西方研究“归化”和“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归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使目的语读者做出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反应,它强调的是译文的交际功能,只有译入语读者获取了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信息才能说这个翻译文本是忠实的。 正如“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Venuti)指出的,试图把结构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提出了阻抗式翻译来反对传统的、通顺的翻译。阻抗式翻译可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译出有陌生感和疏离感的文本。然而,就交流而言,“异化”翻译也有不足。由于存在不熟悉的表达方法和语法结构,在交流中会对译入语普通读者产生信息传递的障碍。 2.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始于直译与意译之争,在历史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 课程模块: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必选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一学期内上完,每周2课时。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 适用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 成绩考核:考试课 开课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英汉翻译教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分配在英语专业二年级进行。 课程任务:《英汉翻译教程》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式,笔译与口译,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中国翻译史,翻译练习

实用英汉翻译教案(第一)

1. 翻译的定义 1) To render in another languag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韦氏大词典》 2)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 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Dubois 3) “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辞海》、《现代汉语词典》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有时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有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进行,这种实践活动更多的应用于前者。 2. 翻译的目的 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因此通过翻译,对已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并使这些能力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习。 3. 翻译的历史 1)Translation in Bible O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re is a central paradigm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at is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Bible, the most translated book in the world. Now the whole earth had one language and few words. And as men migrated from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in the land of Shinar and settled there… Then they said, ―Come, let us build our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and let us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lest (otherwise) we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And the Lord came down to see the city and the tower, which the sons of men had built. And the Lord said, ―Behold, they are one people, and they have all one language; and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what they will do; and nothing that they propose to do will now be impossible for them. Come, let us go down, and there confuse their language, that they may not understand one another’s speech.‖ So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from there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they left off building the city. Therefore its name was called Babel, because there the Lord confused the language of all the earth; and from there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over the face of the earth. 上帝造人之后,赐福于人,人们安居乐业。然后,一群无聊人士希望后世记住这个时代,决心合力修建一座通天高塔,即Babel Tower。上帝恐慌,不希望这个奇观建成,于是让人们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令其不能交流。之后,因为沟通不畅,工程被迫放弃,而且人类从此不再团结,因为语言不通而分化成不同部落,并由于沟通问题,经常发生战乱,因此再无力撼动上帝的权威。巴别塔就是通天塔,比喻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也表示变乱(人类不再团结)。拜Lord所赐,我们今天要拼命学英语,外国人也要受汉语煎熬。而且,各种分歧,甚至战争,都或多或少由语言文化沟通不良引发。 2) Translation in China Actually the earliest translation can be dated back to ancient time. Versions in two languages used in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 【篇一:翻译教案】 使用教材: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translation is an n art/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严复、傅雷、钱钟书、刘重德 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梁秋实、赵景深:宁 顺而不信 难点:1.直译与意译 2.归化与异化: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20分 钟 教学内容: 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 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 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6 第三大题 第二讲翻译的过程 教学目标: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优秀英汉翻译教案

3.1.1 将单词分译成汉语的句子 1. She was pardonably proud of her wonderful cooking. 她可以谅解地为自己高超的烹调技艺感到自豪。 她自夸她高超的烹调技艺,这是有情可原的。 2. The ancients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explain how a rainbow is formed. 古人曾试图说明虹是怎样产生的,但没有成功。 3. Chairman Mao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 tandable pride of his policy of “self-reliance.” 毛主席在谈到他的“自力更生”的政策时,也许有些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4.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两目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3.1.2 将词组或短语译成汉语的句子 1.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2. I’m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he lost the game. 我惊奇地获悉他在比赛中失利了。 我听说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感到十分意外。 3. Men are too clever to let themselves be cheated by fashion designers. 男人们很聪明,他们不会上时装设计师的当。 4.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ly accepted law.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5. Their power increased with their number. 他们人数增加了,力量也随之增强。 3.1.3 将分句译成句子 1. On behalf of all of your American guests,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谨代表所有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 2. He just stood there with his arms folded when he might have given me a hand. 他本可以帮我一把,却偏偏只是站在那儿袖手旁观。 3. Basic education is the key area where according to a study of 30 countries by an outstanding economist the return is 30%. 基础教育是一个关键领域;据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对30个国家的研究,其收益率为30%。4. Three may keep secret if two of them are dead. 若要三人保密,除非两人死去。 3.2 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4. It’s quite probable that he is gone.(他已经走了,那是很可能的。) 他很可能已经走了。 5.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用that,what,how等引导的宾语从句汉译时一般不需要改变它在原句中的顺序。 1. I told him that because of the last condition, I’d have to turn it down. 我告诉他,由于那是最后一个条件,我只得谢绝。 2. Can you hear what I said? 你能听得到我所讲的吗?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作者:蒋新亮 摘要:文学翻译的策略,是文学译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竟是采用“归化”策略,还是采用“异化”策略,成为众多翻译理论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介绍了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归化”和“异化”的对立及“归化”和“异化”的统一。通过关于“归化”和“异化”策略关系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文学翻译造成不利影响,不能简单地采用这种或那种策略;文学译者应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从事翻译活动,在“归化”和“异化”策略中寻求最佳的结合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一直是传播外来知识的重要渠道。翻译,不但能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还能给这种文化输入新的血液。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英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因此,从文化交流的高度来认识翻译活动,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把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出发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提倡“异化”,即以出发语为导向;另一种观点提倡“归化”,即以译入语为导向。“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两个术语最初是由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基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rcher)的理论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Schleiermarcher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全地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但是对这两种翻译,他并没有用专门的术语来概括。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Schuttleworth和Cowie在著作《翻译研究词典》中明确提出“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这一对翻译策略术语。此后,许多翻译家及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这个课题。 一、中西方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现在的“归化”和“异化”之争就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归化”的主旨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而“异化”的主旨是以出发语文化为中心。翻译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双语转换的原则应以译出语文化为依托,以译入语文化为基础,以两种语言的最佳结合为追求目标。中西方分别对归化与异化做了大量的研究。 1.西方研究“归化”和“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根据这些理论,“归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使目的语读者做出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反应,它强调的是译文的交际功能,只有译入语读者获取了与出发语读者一样的信息才能说这个翻译文本是忠实的。 正如“异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Venuti)指出的,试图把结构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提出了阻抗式翻译来反对传统的、通顺的翻译。阻抗式翻译可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译出有陌生感和疏离感的文本。然而,就交流而言,“异化”翻译也有不足。由于存在不熟悉的表达方法和语法结构,在交流中会对译入语普通读者产生信息传递的障碍。 2.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中国对“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始于直译与意译之争,在历史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英汉互译在线翻译句子教案资料

英汉互译在线翻译句 子

美句集锦 如果只是遇见,不能停留,不如不遇见。 if we can only encounter each other rather than stay with each other,then i wish we had never encountered. 2。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心碎了,还需再补吗? i would like weeping with the smile rather than repenting with the cry, when my heart is broken, is it needed to fix? 3。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no one indebted for others, while many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cherish others. 4。命里有时钟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you will have it if it belongs to you, whereas you dont kvetch for it if it doesnt appear in your life. 5。当香烟爱上火柴时,就注定受到伤害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 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 6。爱情…在指缝间承诺指缝…。在爱情下交缠。 love ,promised between the fingers finger rift, twisted in the love 7。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8。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 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unchangeable. love is like a butterfly. it goes where it pleases and it pleases where it goes. 爱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within you i lose myself, without you i find myself wanting to be lost again.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look into my eyes - you will see what you mean to me. 看看我的眼睛,你会发现你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distance makes the hearts grow fonder. 距离使两颗心靠得更近。 i need him like i need the air to breathe. 我需要他,正如我需要呼吸空气。 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be me.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那就让我爱多一些吧。 love is a vine that grows into our hearts. 爱是长在我们心里的藤蔓。 if i know what love is, it is because of yo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