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更有效的批评别人策略

如何更有效的批评别人策略

如何更有效的批评别人策略
如何更有效的批评别人策略

批评人的七大策略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一般来说,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职场里,该怎么批评才会让他们心悦诚服呢?

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有人以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的原因。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变成忠言不逆耳呢?

一、对事不对人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说:“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不会在乎自己的立场。因为事实出现之后,你就会忠于事实,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忠于事实,不但无法洞悉问题的本质,也不可能走完找到正确解决方案的过程。”所对,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言词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应当避免。

因此,为了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让自己站在没有偏见的立场上。不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对事不对人,强调的是一种公平原则,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员工对下属的尊重。而且对事不对人有利于形成一种公平的氛围,有利于公司理性健康的成长。

二、批评前营造一个好的批评氛围

批评他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制服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了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批评他人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他;因为这样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批评要想达到让批评者改正的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对方容易接受的氛围。

比如可以先讲自己的缺点和错处,这样对方就不会马上有戒备和防卫心理。这是因为你讲出你的错误,能给对方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是犯过过失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批评对方,他就不会有损害面子的顾虑了,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卡内基曾讲述说,数年前,他的侄女约瑟芬到纽约来充任我的秘书。她的办事经验不多,但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位完全合格的秘书。当他要使约瑟芬注意一个错误的时候,他常说:你做错了一件事,但天知道这事并不比我所做的许多错误还坏。你不是生来具有判断能

力的,那是由经验而为;你比我在你的岁数时好多了。我自己曾经犯过许多愚鲁不智的错误,我有绝少的意图来批评你和任何人。但是,如果你如此如此做,你不是更聪明吗?所以,如果批评的人开始先谦逊地承认他也犯过错误,然后再指责别人的过失,他将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致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不致于感到突然,有了心理准备,他就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给予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从而关闭接受批评的心扉。

三、以真诚的赞美作开头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犯了过失,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说道:不要只批评而要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先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策略”夹在大赞美中的小批评。所以在批评对方时,如果只提对方的短处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到委屈。比如一个人平时工作颇有成效,偶尔出了一次质量事故,如果批评他时只指责他导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绩,他就会感到以前白干了,从而产生抗拒心理。

批评前必须略微地给予赞扬或恭维。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批评的人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批评之前帮他打消这个顾虑,甚至让他觉得你认为他功大于过,那么他就会主动放弃心理上的抵抗,对你的批评也就更易于接受。事实证明,这种批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四、批评最好是在单独相处时提出

美国玛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琳·凯在批评人时,绝不坐在老板台后面与对方谈话。她认为办公桌是一个有形的障碍,办公桌代表权威,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不利于交流和沟通。她总是邀对方坐在沙发上,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讨论。玛琳·凯要批评一个人时,总是单独与被批评者面谈,而绝不在第三者面前指责。她认为,在第三者面前责备某个人,不仅打击士气,同时也显示批评者的极端冷酷。她说:“一个管理人员在第三者面前责备某个员工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在其他同事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下属被领导批评和责骂,对下属来说,是蛮伤心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我,心里怎么受得了,我在同事面前的形象已经被你折损了,面子大失。就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提问,常常有一种心理——不喜欢回答或者被点名回答。因为我们担心如果回答错了,怕同学们笑话,怕不好意思,怕老师骂。尽管这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但事实上它不可避免。

批评也不应在公众场合进行,尤其是不要当着他所熟悉的人的面批评。否则,会使对方感到面子受到了伤害,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批评的效果。比如,你在客人面前批评你的丈夫,不论你说的是否在理,他都会感到在客人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甚至认为你是在

通过羞辱他而达到你的自我满足。批评人,特别是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的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从而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对骂,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五、用商量合作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口吻

唐代名相魏征以直言善谏闻名于世,而他在批评唐太宗时也很善用含蓄的方法。一次,有人送给唐太宗一只鸽子,唐太宗很高兴,就托在手臂上逗着玩。见魏征进来,怕他看见,赶紧揣到怀里。其实魏征早已看见了,只是故意不言明,奏事时有意慢条斯理,拖延时间。结果等魏征走了,鸽子也闷死在唐太宗怀里。这里,魏征就是用含蓄的方式批评了唐太宗玩物丧志的行为。在批评的语气上,其实也可以表现出含蓄。比如,要对方改正错误,用请求的语气说:请你做一些修改好吗?如果说:你马上给我改正过来!对方肯定不愿意接受。

有位女作家应邀到某校演讲,时间安排在下午的第一节课,还没开始讲,她就发现已经有同学在打瞌睡了。她拍拍桌子,大声说:“在这个闷热的午后,各位要听我这个老太婆说话,一定很想打瞌睡,不过没关系,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有两个原则,一是姿势要优雅,不能趴在桌子上;二是不准打呼噜,以免干扰他人。”说完,全堂哄然大笑,没有一个人再打瞌睡了。

六、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的行动,因为你感兴趣的或对你影响最大的毕竟是他的活动而不是他本人。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你实际上就能给他一个称赞,同时建立他的自我,让他知道你认为他的程度绝不致犯下这样的错误,并且你希望他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让批评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要让对方有认错的态度,还要协助地方拿出改进的方案,这样才能让批评达到想要的效果。

比如你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去印刷厂校清样,结果发现版面上一个标题字错了而校对人员没有发现,这时你应该对他进行批评,你可以说:这个错字你没有校出来。你也可以说:你对工作太不负责了,这么大的错字你都没有校正。很显然,后者是不易被对方接受的,因为你不仅伤了他的自尊心,而且没有就错误本身提出改善的意见,让地方觉得你是为了羞辱他,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

七、以友好的方式结束批评

正面地批评他人,对方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压力。如果一次批评弄得不欢而散,对方一定会增加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为以后的工作或沟通带来障碍。所以,每次的批评都应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会见结束时,可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让他对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你对他的一次赞许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这样会帮助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信心。比如分手时可以这样说: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并报以微笑,而不以今后不许再犯作为警告。

批评性谈话,在结束前把话往回拉一拉,鼓励一番,放松一下,这是必要的。这种具有感情色彩的客观评价,往往能温热被批评者的心,使他们真心实意地接受教训。批评过后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对方补救错误造成的后果,尤其是人际关系。如领导有意找被

批评者商量工作、交办事宜,或求他办点个人事情,这都可增进亲近感。又如做好错误损害对象的工作,让其主动接近犯错误的同志,缓解关系;如果能给对方一个补过的机会,或是一个意外的机遇,让其知道领导的爱护意图,那么,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

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 生态危机是摆在当代人面前极为严峻的现实,为此,学术界有必要将呈纷繁之势的生态批评理论予以系统化,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人类的生态意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为提高民众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的责任感,生态批评家需要对生态理论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生态美学追求的同时,发挥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作用,并在生态批评的实践中,为解决生态危机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一、生态理论的论争焦点 生态意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但是,生态理论成为显学却仅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虽然生态研究成为显学较晚,可是,在仅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其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现已渗透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综观这些学科的生态理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均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批评理论也是如此。无论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多少种解释,在“文学就是人学”①的理论框架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均是当代生态文学批评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理论论争的焦点。从哲学认识论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主客体关系之争:坚持“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论和环境与人类对立的二元论。在整体论看来,人与自然是同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西方古代思想家泰利士认为海神是创世之母,宇宙统一的本源归于水;赫拉克利特把宇宙统一的本源归于火;芝诺则直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界定为一体的,人的“终极意义也许可以界定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生活,或者,换句话说,即我们人类与整个宇宙和谐统一地生活,所有的行为都不违背自然万物间的普遍法律”[1]77。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和张载等人总结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说法,均体现了人与自然同为一体的生态哲学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则将物质与精神、本质与现象等诸方面对立起来,使自然界与精神世界分离开来。尤其是科学主义形成以来,自然被物化,成为与人类相对立的“客观世界”,人则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宗教哲学教义开宗明义地指出,上帝造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来主宰世间万物。这些二元论的思想无疑为人类中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从人本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是为了实现快乐之目的,所以,“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充分遵循天人合一论的。人本经济学强调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非主宰者。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必须保护自然,争取与自然万物的相互调适,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自己”[2]。在人本主义经济学看来,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与消费为基础而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一种欣慰和愉悦的人类精神感受就是快乐。这一理论认为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如果这种发展损害了保证人类生命存在的自然物,那么这种发展就是得不偿失的。西方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由于没有充分体现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结果即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3]304-305。这就是“一线胜利”与“二线三线失败”的辩证关系。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公民权方面又存在着自由主义与城市共和主义之争。一方面,自由主义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另一方面,城市共和主义强调公共利益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责任先于权利、政治德行和公民的生态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政治生态领域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民权依据的定义是一个公共政治空间中的现象。对于许多批评者来说,无论世界主义的具体内容如何,均不属于公民权理论的范畴,因为,公民权依据的定义只有在民族国

批评教育下属的五大策略高定基

批评教育下属的五大策略 高定基/执行力专家和销售训练导师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特讲面子的民族,荣誉重于生命,面子胜过一切。我们常常会听到“给我一个面子”、“看在我的面子上”等以面子为最后王牌的交际语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艰苦的努力和辛酸的付出可以说都是为了一个面子,一种荣誉。去调查一些真正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物质享受其实是不注重不在乎的,但他们非常看重精神的体验和荣誉的获取。 下属都是普通人,但同样也有荣誉的渴望,同样也看重面子,都希望领导多给自己面子,不要损害自己的面子,你少给点钱可以,但不能不给面子,这就是大众心态。你可以骂我,批评我,但得给我保住面子。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骂我批评我,这是很失我面子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接受。个别皮特厚的不在此列。 做领导的,也知道面子的重要性,但往往激动时刻,怒形于色,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情和脾气,任由情绪的放纵,不管场合和对象,想怎么骂就怎么骂,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你的气出了,你骂了,批评了,痛快淋漓了,但你同时也失去了下属对你的尊重,你建立的是淫威,而不是荣威,表面上大家听你的,但背着你可能会是另外的做法,阳奉阴违。这样一来,你这个领导其实是失败的。所以,领导的批评教育要讲究策略,一般应私下进行,就是给下属面子,其实就是给自己面子。 一、切忌当众批评 美国玛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琳?凯在批评人时,绝不坐在老板台后面与对方谈话。她认为办公桌是一个有形的障碍,办公桌代表权威,给人以居高临下之感,不利于交流和

沟通。她总是邀对方坐在沙发上,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讨论。玛琳?凯要批评一个人时,总是单独与被批评者面谈,而绝不在第三者面前指责。她认为,在第三者面前责备某个人,不仅打击士气,同时也显示批评者的极端冷酷。她说:“一个管理人员在第三者面前责备某个员工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在其他同事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下属被领导批评和责骂,对下属来说,是蛮伤心的事情。道理很简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我,心里怎么受得了,我在同事面前的形象已经被你折损了,面子大失。就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提问,常常有一种心理——不喜欢回答或者被点名回答。因为我们担心如果回答错了,怕同学们笑话,怕不好意思,怕老师骂。尽管这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但事实上它不可避免。 我请一个朋友吃饭,在办公室楼下等了很久才见她出来,脸色十分难看,看样子是被领导批评了,或者和同事闹别扭了,或者别人欠了她很多钱一直不还。我说,怎么啦?她开始不出声,最后和盘而出:今天下午工作中出了一个错误,可我们主任就在办公室骂我。我知道我错了,你要骂我就骂呗,但不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我嘛,我就是这一点很不服气。她抽搐着鼻子,很受伤的样子。我附和着,安慰着,说这个主任太不像话,真是欠揍,云云。 如果你去问别人,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在众人的眼睛下挨骂。即使要骂,都希望单独挨骂,在领导的办公室挨骂,只要别人不知道,你想骂的话怎么骂都行。尽管对下属来说挨骂都是不高兴很伤心的事情,但总比在很多人面前挨骂要好得多,更能接受。 笔者层供职的公司的一个老总经常在大会上点名道姓骂人,不讲情面,但大家也无可奈何,谁叫人家是老总呢。这样骂人下属是很反感的,尤其是你骂的对象的下属也在场的情况下,被骂的人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老总经常骂人,下属不会直接对你发牢骚,不会

批评学生的几种策略

批评学生的几种策略 陈卫波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自己的努力来修正自己。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理解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批评这种手段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讲究艺术。 一、夸奖声中批评 每个学生都有缺点,同时每个学生也都有优点。然而,大多数学生喜欢得表扬,而不愿意领批评。因此指出学生的缺点时,不妨做到欲抑先扬:先和颜悦色的表扬其做得好的,营造一份非常宽松的气氛,然后再告诉他的欠缺之处,这样,便能调动学生思想上的积极因素,促进他通过思想斗争战胜消极因素,从而推动其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假装是自己的疏忽,有意识的掩饰学生的错误 有位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因扫地没洒水而把教室弄得乌烟瘴气时,他拍着自己的脑门,微笑着说:“哎唷,我真糊涂,忘了提醒你们,扫地之前先要洒水!”咋听一下,似乎是老师的疏忽,却因此掩饰了学生的失误,消除了彼此尴尬的气氛。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三、尽量缩小犯错误的程度,避免过分露骨的批评 一次,一位同学在参观果园时偷摘果子被老师发现,他在慌忙中将小枝条折断了。老师走近这位学生,亲切地对他说:“你折了树枝,岂不影响果树的生长?”老师的默默宽容使这位学生大为吃惊,也因此使之交代了一切事实并诚恳地认了错。这位老师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大错化小,晓以大义。因此我们若是以忠告善导的精神,尽量缩小过错的范围和程度,就可以使学生觉察到错误之处,进而改正。 四、借“声东击西”之法,使学生慢慢觉察自己的过失 在自尊的驱使下,谁都不愿在众人面前出丑,使得颜面扫地。一旦不慎有了失误,更不愿他人当面指责,而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因此在学生有错误时,可以借“声东击西”之法,即以间接地方式,婉转地提醒四周的人,使之慢慢地觉察自己的过失。在一次迎元旦排练舞蹈时,练了好几遍,李小丽同学仍然跟不上节奏,我对大家说:“你们中间有一位同学尚可,其余同学的动作有点太快”。当时小丽同学并不明白老师话中的含义,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终于领悟,原来并非别人跳得快,而是自己跳的慢。 五、与其正面严格禁止,不如从反面去“鼓励” 有一段时间,某班同学以相互起一些难听的“绰号”为乐,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严格禁止,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相互起的‘绰号’太一般了,为什么不起些高雅动听的呢?” 我们知道,起绰号终究是低俗的,谈不上高雅与否。这种从反面稍稍“蛊惑”的办法,自然能使学生知难而退,进而改掉毛病。 六、静心等待学生反省 批评学生有时会遇到方法用尽不见效的情况,这时教师往往会心急火燎,一气之下,或把学生交给家长处理,或交给学校处分。岂不知,这样做不但难使学

生态批评的新策略

叙事学术:生态批评的新策略 [摘要]叙事学术是学术研究的一种表达策略,由美国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提出并实践。叙事学术指的是将学者个人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性阅读经验相混合的写作方法,是在学术论述中有机地融入具有叙述性、形象性和感受性描述的写作策略。叙事学术的主要特征有:试图在“离开与介入”或“品味与拯救”之间为批评家寻找一种平衡,并促使这两者相互强化;为文学文本的阅读提供现实世界的语境;以普通读者的接受和受众范围最大化为目的。 [关键词]叙事学术;斯洛维克;生态批评 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的专著《走出去思考——离开、介入及生态批评的职责》(going away to think: engagement, retreat, and responsibility,下文简称《走出去思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比通常的随笔更富思想性与学术性,比其他学术论著更富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将叙述性与论述性结合在一起,斯洛维克实践了他所倡导的“叙事学术”(narrative scholarship)。在学术规范日趋完善并愈加严格的今天,这种学术表达的新策略在生态批评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探讨这种叙述性学术的利弊得失,有助于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 一、“叙事学术”是什么 在《走出去思考》的导言中,斯洛维克写到:

这里的一些论说文……使用了把个人故事与更宽泛的哲学、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技巧,在1994年的论文《生态批评:讲故事、价值、交际、联系》中,我开始把这种技巧称为“叙事学术”。① “把个人故事与更宽泛的哲学、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技巧”,这可被视做“叙事学术”最简单的定义。概括整本著作,我们可以为“叙事学术”下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叙事学术指的是将学者个人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性阅读经验相混合的写作方法,是在学术论述中有机地融入具有叙述性、形象性和感受性描述的写作策略,其目的是为文学文本阅读提供现实世界的语境,扩大生态批评的影响范围,使之不仅能够抵达学术圈内的专业人士,也抵达学术圈外的普通读者。叙事学术与规范标准的学术之区别显而易见——后者重视逻辑和理性,排斥个人经验化的叙述,更忌讳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而叙事学术的某些部分与描写个人经验的散文随笔之界限并不清晰,也就是说,它模糊了、跨越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边界。 斯洛维克在《生态批评:讲故事、价值、交际、联系》一文里具体阐释了他的叙事学术观念: 生态批评家应该讲故事,应该将叙述用做文学分析持续的或者间断性的策略。其目的并非与文学本身竞争,而是阐释和欣赏阅读语境——也就是说,将文学文本作为以某种方式贡献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之外”的生活的语言来接受。我们绝不能把我们的学术缩减为

批评学生的启示-精品文档

批评学生的启示 表扬和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大量的教然而,没有教师的批评,学生很难“成才”。因此,把握好“批评”的尺度,是一门艺术。笔者就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与同仁探讨。 育实践证明:“表扬”学生特别喜欢,批评”却引起学生反感。 1 批评的一些误区 1.1喋喋不休,拖沓冗水 据我观察,有许多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想说就说,喋喋不休,一张十足的“婆婆嘴”。有一位班主任班上一个学生玩手机,被任课老师发现,学生又不积极配合,汇报到班主任,该班主任找来这两位学生,从端正学习目的谈到树立远大理想,从古代谈到近代,从东方说到西方,列举了不少事例,阐述了不少道理,时间竟长达两个小时!不要说是学生,作为她的同事,我都有点受不了!如此“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其中与主题不甚相关或毫无联系的废话不知有多少! 1.2盛气凌人,恐吓威胁 我们一见学生有过错,马上大声呵斥,常用带有恐吓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害怕,甚至恐惧,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例如:“你把家长叫来”。 1.3出言刻薄,羞辱挖苦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出错的地方。点名批评、严厉训斥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还可能使一些学生怀恨在心,口服心不服,形成逆反心理,容易让班主任失去自身的威信,即使能兑现,学生心理也未必服气,造成师生感情破裂,以后有可能故意和老师唱 反调”。 以上种种批评模式,没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关心和呵护,当然也就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去改正缺点,那我们的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 2 正确批评学生的策略

作为教师,要想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则必须对批评有一种科学、发展、全面的认识。 2.1 态度诚恳,评价客观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该是心与心之间的真诚交流。通过谈心,帮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并力争寻找最佳途径,有效地去克服。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就事论事,不夸大其词,不揭老底,更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情绪轻易下结论。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班上一个同学王东上课好动,随便插嘴,故意引同学发笑,学习成绩又差。有一次他又跟任课老师顶嘴,受到批评之后,竟然站起来与老师吵架。 我把他叫进办公室,首先进行批评,然后指出他思维敏捷,机智

教师批评学生的策略

教师教育学生的策略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些老师喜欢用粗暴的方式如谩骂、体罚等去教育学生。殊不知,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它不但达不到让学生悔过的目的,还可能因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其实,就像环境经过绿化和保护会变好那样,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在“绿化”和保护中才会健康发展。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可采取“绿化式批评”,即在批评学生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尊严和人格,以文明而智慧的方式“绿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自觉地走向正道。那么,教育学生时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下面的措施: 一、诚心劝导,以情感人,使教育有“温度” 学生出了错儿,如果有必要实施批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改正错误,好好学习功课,好好学习做人。语言要充满真诚和真情,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话“温度”适宜,愿意接受批评,从而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班上有个叫春雷的学生,他有个坏习惯:爱扯女生的头发,若对方反击,他还和女生对骂,语言极不文明。于是我找春雷单独“谈心”:告诉你,我小时候有个同学也是这样的;喜欢欺负女生。老师批评他,说他‘耍流氓’,他不服,就发他的倔脾气,你也有这种心理吧?”春雷点点头。可是我的这样一句话改变了他,“谁

家都可能有姐妹,谁都有妈妈,我们要尊重女性,尊重女生。试想,如果你是女孩子,别人老欺负你,你高兴吗?如果有人老欺负你的姐妹,你同意吗?而且事情闹大了还要上劳教所啊!你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由于我的话既不火爆也不冰冷,而是如春风春雨滋润无物,春雷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便决定改掉恶习,不再让我操心。 二、对照规章,以理服人,使教育有“尺度” 教育学生,不是让他们“听老师的话”,而是要他们“听规章制度的话”。学生违规犯纪,需要教育,就要搬出规章制度指出他犯了哪条,要有根有据,而不能以老师比学生高人一等的姿态去“镇压”,更不可“莫须有”“想当然”。只有把握了这个尺度,学生才能明白错在何处,应该怎样改正,也才易于他们接受教育。朱老师接手的班不少学生是屡教不改的挨教育“专业户”,被人称为“油条”班。但朱老师很有办法:他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并制定管理班级的各项班规,在全班达成共识,并用它作为班级管理的“尺度”,谁不守纪律,就让大家给他“量刑定罪”。这样一来,“捣蛋鬼”就没法子“倔强”了。有个绰号叫“铁葫芦”的男孩子,很喜欢音乐课,但他经常在别的课上“练习”,扰乱课堂秩序。于是在一次他敲击课桌唱乐谱时,朱老师这样教育他:“你很有音乐细胞,今后一定能在这方面有出息,但你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爱好而影响大家学习,对吗?我记得班规第十五

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看《白鲸》的生态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2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3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4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5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6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7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8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9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12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 13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4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5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16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17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8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20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21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22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 23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24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25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27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28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2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30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31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32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33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 34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 3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教学心得)批评学生的策略

教学心得 ——批评学生的策略现在高中生普遍娇气、任性、懒散,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的艺术,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只有适当地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他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他就能逐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改正错误。 但是,批评必须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评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批评,在批评中伴随着鼓励和期望,批评中饱含着诚意和热忱,就可以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尽快步入正轨。下面我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各位同仁们分享。 一、批评要及时、准确 对于学生实施惩罚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准确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得到学生犯错信息时,应先与有关当事人进行调查、核实,以确定是否是我班学生,坚决不能冤枉一位好学生;再及时找犯错学生批评指正教育。例如:当我班有学生随手乱扔垃圾时,必须当场指出其错误,并及时改正,把垃圾清理入垃圾桶。 二、批评要有针对性 在批评学生时,教育者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在发现学生犯错误之后,将他以前犯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往往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力度,批评过度,对学生造成伤害。注意批评的针对性,还要尽量避免在自己情绪不好时批评学生,因为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往往会将在其他地方所受的气发泄到学生身上,结果使学生受到的批评远远超过他所犯错误应该得到的批评惩罚,学生自然不服气。例如:我班学生冯诚,学习习惯差、自由散漫,身上的小毛病多多。晚自习巡班时发现其讲话嬉笑,我严肃批评其这件事错误,抓的就是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2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3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4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5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 6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8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 9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10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11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12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材料英译 13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15 A Brief Compariso 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6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7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8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 19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0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2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22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23 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 24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25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26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27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28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2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30 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 31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3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33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4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5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36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37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8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39 Study of English Borrowing from Chinese

批评人的七大策略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一般来说,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职场里,该怎么批评才会让他们心悦诚服呢? 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有人以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的原因。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变成忠言不逆耳呢? 一、对事不对人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说:“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不会在乎自己的立场。因为事实出现之后,你就会忠于事实,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忠于事实,不但无法洞悉问题的本质,也不可能走完找到正确解决方案的过程。”所对,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言词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应当避免。 因此,为了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让自己站在没有偏见的立场上。不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对事不对人,强调的是一种公平原则,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员工对下属的尊重。而且对事不对人有利于形成一种公平的氛围,有利于公司理性健康的成长。 二、批评前营造一个好的批评氛围 批评他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制服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了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批评他人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他;因为这样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批评要想达到让批评者改正的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对方容易接受的氛围。 比如可以先讲自己的缺点和错处,这样对方就不会马上有戒备和防卫心理。这是因为你讲出你的错误,能给对方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是犯过过失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批评对方,他就不会有损害面子的顾虑了,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卡内基曾讲述说,数年前,他的侄女约瑟芬到纽约来充任我的秘书。她的办事经验不多,但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位完全合格的秘书。当他要使约瑟芬注意一个错误的时候,他常说:你做错了一件事,但天知道这事并不比我所做的许多错误还坏。你不是生来具有判断能力的,那是由经验而为;你比我在你的岁数时好多了。我自己曾经犯过许多愚鲁不智的错误,我有绝少的意图来批评你和任何人。但是,如果你如此如此做,你不是更聪明吗?所以,如果批评的人开始先谦逊地承认他也犯过错误,然后再指责别人的过失,他将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批评人,事先最好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致于感到突然。比如,有的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他,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不致于感到突然,有了心理准备,他就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给予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人的诚意,从而关闭接受批评的心扉。 三、以真诚的赞美作开头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犯了过失,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说道:不要只批评而要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先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

领导者批评员工的七种策略

领导者批评员工的七种策略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一般来说,人都有自知之明。人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会对过失的性质、危害、根源等进行一些反思。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总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职场里,该怎么批评才会让他们心悦诚服呢? 说到批评这个词,人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损人、让人丢面子。颐指气使等等。有人以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不是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说法吗?的确如此。但是,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还是我们批评他人时缺乏技巧的原因。医学发展至今,许多良药已经包上糖衣,或经过蜜炙,早已不苦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批评他人的技巧,变成忠言不逆耳呢? 一,对事不对人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说:“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不会在乎自己的立场。因为事实出现之后,你就会忠于事实,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忠于事实,不但无法洞悉问题的本质,也不可能走完找到正确解决方案的过程。”所对,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一贯如此。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等言词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应当避免。 因此,为了找出真正的解决方案,首先必须让自己站在没有偏见的立场上。不针对人,批评某种行为,而不要批评某个人;对事不对人,强调的是一种公平原则,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员工对下属的尊重。而且对事不对人有利于形成一种公平的氛围,有利于公司理性健康的成长。 二,批评前营造一个好的批评氛围 批评他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积极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制服别人或把别人一棍子打死,更不是为了拿别人出气或显示自己的威风,所以批评他人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以关怀、爱护。诚心诚意的态度来对待他;因为这样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批评要想达到让批评者改正的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对方容易接受的氛围。 比如可以先讲自己的缺点和错处,这样对方就不会马上有戒备和防卫心理。这是因为你讲出你的错误,能给对方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是犯过过失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

对小学生批评教育的策略

对小学生批评教育的策略【论文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教育活动批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效果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上原则: 1、公开性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生态批评的含义

生态批评是一个言人人殊的话语体。大多数人认同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一般认为,“生态批评”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克尔曼1978年首次提出,他的《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文章在《衣阿华评论》1978冬季号上刊出,以“生态批评”概念明确地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在美国内华达大学成立。1994年,克洛伯尔出版专著《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提倡“生态学的文学批 评”(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或“生态学取向的批 评”(ecological oriented criticism)。1995年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了首次研讨会,会议部分论文以《阅读大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新走向》为书名正式出版(1998)。其后,生态批评的著作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充斥文论界。[3] 1996年美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由格罗特费尔蒂和弗罗姆主编出版,其宗旨在于“分别讨论生态学及生态文学理论、文学的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批评”,使得生态批评更具有文学批评的特征和范式。在导言中格罗特费尔蒂(Cheryll Glotfelty)给生态批评加以定义:“生态批评研究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意识的视角考察语言和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和经济阶级的自觉带进文本阅读,生态批评运用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研究文学。”

1998年英国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书写环境:生态批评与文学》在伦敦出版,分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的历史、当代生态文学三个部分。这本由克里治和塞梅尔斯主编的著作认为:“生态批评要探讨文学里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表现”。 1999年夏季的《新文学史》是生态批评专号,共发表十篇专论生态批评的文章,2000年出版的生态批评著作主要有默菲教授主编的论文集《自然取向的文学研究之广阔领域》,托尔梅奇等主编的《生态批评新论集》,贝特的《大地之歌》等。2001年,布伊尔出版了新著《为危险的世界写作: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与环境》,麦泽尔主编出版了《生态批评的世纪》。2002年年初,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第一套生态批评丛书:“生态批评探索丛书”。美国的格伦·洛夫于2003年末出版的《实用生态批评》、英国的格雷格·加勒德于2004年8月出版的《生态批评》 对“生态批评”的定义,言人人殊,难有定论。米歇尔·P·布兰奇等人在《阅读大地》中说:“隐含(且通常明确包含)在这种新批评方式诸多作为之中的是一种对文化变化的呼唤。生态批评不只是对文学中的自然进行分析的一种手段,它还意味着走向一种更为生物中心的世界观,一种伦理学的扩展,将全球共同体的人类性观念扩大到可以容纳非人类的生活形式和物理环境。正如女权主义和非裔美国文学批评呼唤一种文化变化,即通过揭露早期观点的狭隘性而努力促成一种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观一样,生态

批评的原则与策略

批评的原则与策略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何映奎(618000) 赞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激励机制,也是班级管理、班级目标实现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但并非唯一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也常用批评的方法,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品行的一种否定,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在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以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批评这一外部强化手段,注重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 批评学生是师生沟通中最常见、最难处理、甚至令教师经常头痛的问题,而作为一个班级灵魂的铸造者——班主任,又不能回避。相反,它因为不具有赞扬使被赞扬者愉悦(一般而言)的特点,所以使用时应谨慎,才能达到使用这一方式的最终目的。因此,掌握批评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是师生沟通艺术中教师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那么,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遵循些什么原则呢? 在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把批评(进而惩罚)应遵循的原则称为“火炉法则”。所谓“火炉法则”,意思是说,当你去接触一个烧红的火炉时,你会受到“烫”的处罚。这种处罚具有以下特点:1、预先示警的:火炉是烧红并摆在那里,你知道一碰就会被烫;2、即刻的:当你一碰到火炉时,立刻就会被烫;3、适用于任何人的:火炉烫人是不分亲疏贵贱、一律平等的。 “火炉法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它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批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有理有据原则 即预先示警的。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制订班级日常管理规范,也就是将“火炉”摆在那里,否则学生不易接受批评,或者以“我不知道”为由搪塞。批评的程度、方式的选择也取决于学生的不当言行与班级规范(依据)的偏离度。 第二、及时性原则

如何表扬和批评学生

何正确表扬和批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恰当的应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Ⅰ、表扬 表扬能够使学生找到自我归属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和让人羡慕。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所以表扬要及时且恰到好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表扬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努力成分,会让学生从小关注努力对于成败的影响。 表扬要发自内心,不可做表面文章,更不可有讽刺挖苦之意。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心理因素,适当准确的批评与表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使其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点从而发挥。 表扬要抓住时机。再优秀的人都会有缺点,再愚笨的人也都会有优点。所以表扬学生,要真正地了解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 带有惩罚性的鼓励。比如,对于早读同学们声音的吝啬,干脆就把任务写在黑版上,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写上一句鼓励性的“凡人俗语“并且告诉学生谁读的声音小,就让他站起来领读。他们似乎都不愿意领读,于是就大声朗读起来,也就达到了目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同理,没有鼓励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性的惩罚和贴心的鼓励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那么,教师怎样运用表扬,使学生变得更自信呢? 1、选择合适的时机。 学生在取得成绩时,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认识到其成功的价值。如果老师及时予以肯定,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学生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并使原有正确的动机逐渐消失。 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要及时给学生的抗挫折的“钙质”。现在的学生“小皇帝”多,大都没有经过风雨洗礼,承受能力差,受挫折时容易出现失望,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此时,他们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找回曾经拥有的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重新树立信心。 2、选择合适的场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应选择恰当的场合。对成绩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应面对全班同学表扬,因为这些成绩有目共睹,很有说服力,对其进行表扬可鞭策其他学生,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教师则宜私下表扬。 3、选择因人而异的方式。 对于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可多用热情的具有鼓励性的话来表扬,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送一个友好的微笑,做一个夸张的手势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感情细腻的女生。教师往往通过一张小小的信笺就能使其感觉到老师对她的重视。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表扬,教师都应该注意态度要真诚;表扬要适度,不能言过其实;表扬不要带有功利目的,如果让人感到你的表扬中有某种功利目的,你的表扬会毫无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那么,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呢?我认为应做到:1、期望与效价原则。 2、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则。 3、延后褒奖原则。 4、表扬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格原则。 5、不能太廉价或过度原则。 6、不随便比较学生原则。 7、公开与私下双管齐下原则。 8、尽可能公平一致原则。 9、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原则。10、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原则。表扬也

论批评学生的策略

论批评学生的策略 ——以五年制高职生为例 摘要:现阶段,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因学生心理的不成熟,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表扬、奖励,而对批评、惩罚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部分老师因没有掌握好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因此,在批评学生时,要慎批评,注重“良性刺激”,坚持说理与动情结合的方法等,以便更好地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分析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探讨批评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批评策略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从实际情况看,五年制高职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下,中考中间段考分的学生进了高职,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中间层成为现阶段五年制高职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动和增强,从心理上明显的表现出盲目性、敏感性和极端性。因此简单、生硬、粗糙的批评会给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教育观念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们已经普遍地接受了“学生中心教育”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营造自然、宽松的氛围。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能将这些观念付诸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还有一些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越走越远,甚至造成对立。如何教育学生,尤其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就成为许多五年制高职教育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的教育实践,对此问题再研究,希望能使其更为深入,实际。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因素: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如勤于思考、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