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炒房你借名了吗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炒房你借名了吗

案例介绍

A夫妻一辈子生活在山东,儿子B自小学习优秀1999年的时候考到了北京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2005年A二人退休后决定到北京与儿子共同生活,于

是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北京市朝阳区购买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屋,但是在该套房屋签订合同时B爷爷突发疾病,A夫妻二人就慌忙回家,交待给B代其办理房屋的买卖

手续,B在开发商的建议下以B的名义签了房屋买卖合同,A夫妻通过银行汇款

的方式将房款汇到了开发商的帐下,2007年3月份房产证下发,这时A夫妻才发

现房本是B的名子,问到开发商说是再办回到A名下还要交税,于是二人想反正

就这一个儿子,双方签个协议就行了,儿子也不会和父母抢房子,之后A夫妻二

人就一直在此居住。

1出资购房将房屋产权人写在他人名下,这种现象在现实当中多吗?借名购房现

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人有可能发生借名买房呢?

律师解答:

借名买房这个现象其实在出台限购政策之前就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除了本案中真正的买房人不在现场不能签订购房合同的借名外,主要原因是自身不具备购买房屋的条件要求,又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闲散资金的投资、子女入学方便等原因形成的。

通过本人多年以来经办的房产案件,个人归纳借名购房的人群主要分四大类:

一是,借有政策房源人的名义购买政策性房,比如自己没有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而借用有资格人的名义买房;

二是,外国人、国外华侨借国内他人名义购买房屋,我国对外国国籍的人在国内买房有严格的限制,那就是你要在中国居住满1年以上,而且购买房屋是为了工作、生活所需,买房前的要经过严格审核,而实践当中许多移民到国外的中国人他们不在国内居住,可又想在国内投资房产,往往借用国内公民身份购买房屋;

三是,有投资需求,自己名下房多,受到购房限制的;

四是,家庭成员有矛盾,为了不向对方分割房产,而以他人名义买房的。

2本案中A父子二人曾经签过借名买房的协议,那这个协议有效吗,如果有效,

他能起到保障A房产权益的作用吗?

律师解答:

本案当中,A当初就是要自己买房居住,只不过未能自己签订协议,登记在儿子名下后立即与儿子签订了相关协议,这个协议并未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是有效的。大家都知道房屋属于不动产,要以登记来确定物权归属,如果物权登记确有错

误,我们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确认真正的产权人,进而达到持有物权的最终目的,所以A父子签订的这个协议是双方借名买名的基础证据,对于法官认定双方的法

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听众朋友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签订协议。

3那么“借名者”和实际购房人所签订的相关协议是否都是合法有效的呢?

律师解答:

当然借名者与实际购房人所签订的协议,不一定都向A父子这么幸运,如果双方

签订的协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可能是无效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有效协议,一般来讲不违反国家强制法律规定的,协议有效。

原因是,虽然双方是借名买房的关系,但大家知道合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双方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自愿的,那么双方的合同就是有效的。一旦被借名人反悔想要私吞房产借名人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权。对此,2011年03月07日实施的《北京高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

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但是,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除外。据此可以看出,该规定根本上还是要维护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其次,现实当中发生纠纷的往往是无效协议,协议无效,双方就不能办理房屋的过户手续,借名当然也等于空借,最终无法获得房屋的所有权,预期利益也会受损。《北京高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借名人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借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并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主张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者依据双方之间的约定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一般不予支持。经济适用房本身就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政策保障房屋,借名人购买这样的房屋显然前提是自己没有购买资格的,所以这样的借名买房法院很难予以认定。

最后,除借口名买政策房之外,还有一种借名买房极有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就是为规避限购政策而借名买房的。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出台的《北京市高级

人民法院关于妥善处理涉及住房限购政策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第九条规定,“因住房限购政策的限制,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以其系实际买受人为由,要求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的,不予支持;借名人因自身条件变化或政策发生调整等原因符合住房限购政策的,可以判决登记人为其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这种情

况可能在出台限购政策之后数量更有所上升,一般是为了达成投资房产的目的而借名的,本身国家就是要采取限购的方式来调控房价的过高增长,采用规避限购政策的手段来买房炒房,那这个协议一定是无效的,不可能通过诉讼将房屋登记在自己的名下,当然如果您在诉讼过程当中获得了购房资格,这时法院是会支持您的诉求的。

4从借名买房签订购房协议到过户到自己名下中间有很长的时间,那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对于借名买房者而言,存在着哪些法律风险?

律师解答:

第一个风险是,出名人反悔,不承认双方存在借名关系自己预霸占房屋。我们说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房价不断的飙升,让许多人迷失了方向变得贪婪,一套房屋的诱惑力远远高于双方之间的诚信,甚至是亲情。这种纠纷一旦发生,案情往往比较复杂,借名人非常被动。

第二个风险是,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比如,出名人死亡,而借名人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就是真实的“房主”,导致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第三个风险是,借名落空,协议无效,最终丧失房屋的使用和所有权。这种风险主要是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规避限购政策买房,对于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尤其是在2008年4月11日之后发生的借名买房,协议很可能被确认无效,之前讲过经济

适用房是政策保障房,他的购买人群本身就是有条件限制的,购买前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的,借名人借用出名人的购房资格购买政策房是违反相关规定的,协议一但被确认无效,自然不会取得房屋的使用和所有权。

5本案,法官建议A另想办法解决,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最终问题解决了吗?

律师解答:

A夫妻在无奈之下求助律师,律师听后建议A要想保住房子,必须要另诉,那就

是自己作为原告起诉B,确认房屋产权归A夫妻所有并协助办理房屋产权的更名

手续。经过庭审,法官认定,A在购买房屋时没有赠与给儿子的意思表示,双方签订的协议也恰恰能证明确实存在借名买房的关系,而且该套房屋的出资人、实际居住人都是A夫妻,B应当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协议,将争议房屋变更登记到A名下。

6在实践中,被借名的一方一旦被牵扯进某类经济问题,或者以他人名义买房,现房屋所有权人反悔不给过户等情况发生,作为借名买房者需要准备哪些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自己?

律师解答:

第一,双方务必要签属借名买房协议,有了协议双方的意思才能确定下来,才能认定双方是借名买房的关系;

第二,借名人一定要有实际出资的证据,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付款人;

第三,要有实际居住、使用房屋的证据,往往真实的借名关系中,房屋的实际使用人还是借名人自己,如果没有以上三方面的证据那么就很难证据自己是借名买房人。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无论是为了规避出售二套房屋要按房屋收益所得额的20%交纳个人所得税,达到避税的目的,还是名下无购房指标而采取借用他人名义买房

等,借用他人名义,产权自然登记在他人名下,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建议听众朋友轻易不要采用借名买房的方式来购买房屋,尽量通过正规的途径购买,以免发生纠纷,利益受损;如果已经借名的一定要保存好以上相关证据材料,以便维权所用。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炒房你借名了吗

案例介绍 A夫妻一辈子生活在山东,儿子B自小学习优秀1999年的时候考到了北京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2005年A二人退休后决定到北京与儿子共同生活,于 是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北京市朝阳区购买了一套二居室的房屋,但是在该套房屋签订合同时B爷爷突发疾病,A夫妻二人就慌忙回家,交待给B代其办理房屋的买卖 手续,B在开发商的建议下以B的名义签了房屋买卖合同,A夫妻通过银行汇款 的方式将房款汇到了开发商的帐下,2007年3月份房产证下发,这时A夫妻才发 现房本是B的名子,问到开发商说是再办回到A名下还要交税,于是二人想反正 就这一个儿子,双方签个协议就行了,儿子也不会和父母抢房子,之后A夫妻二 人就一直在此居住。 1出资购房将房屋产权人写在他人名下,这种现象在现实当中多吗?借名购房现 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哪些人有可能发生借名买房呢? 律师解答: 借名买房这个现象其实在出台限购政策之前就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除了本案中真正的买房人不在现场不能签订购房合同的借名外,主要原因是自身不具备购买房屋的条件要求,又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闲散资金的投资、子女入学方便等原因形成的。 通过本人多年以来经办的房产案件,个人归纳借名购房的人群主要分四大类: 一是,借有政策房源人的名义购买政策性房,比如自己没有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而借用有资格人的名义买房; 二是,外国人、国外华侨借国内他人名义购买房屋,我国对外国国籍的人在国内买房有严格的限制,那就是你要在中国居住满1年以上,而且购买房屋是为了工作、生活所需,买房前的要经过严格审核,而实践当中许多移民到国外的中国人他们不在国内居住,可又想在国内投资房产,往往借用国内公民身份购买房屋; 三是,有投资需求,自己名下房多,受到购房限制的; 四是,家庭成员有矛盾,为了不向对方分割房产,而以他人名义买房的。 2本案中A父子二人曾经签过借名买房的协议,那这个协议有效吗,如果有效, 他能起到保障A房产权益的作用吗? 律师解答: 本案当中,A当初就是要自己买房居住,只不过未能自己签订协议,登记在儿子名下后立即与儿子签订了相关协议,这个协议并未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是有效的。大家都知道房屋属于不动产,要以登记来确定物权归属,如果物权登记确有错

借名买房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借名买房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借名买房纠纷是一种常见的法律问题。所谓借名买房,是指 一个人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存在多种目的,如逃避房屋限购政策、 避税或转移财产等。 就法律的适用而言,借名买房纠纷通常涉及到民法、合同法、登记管理法等多个法律 法规。民法中的法律主体规定是基本前提。按照我国的民法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的公民和法人均可作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在借名买房的情况下,实际购房者并非房产证 上的买方,这就涉及到买卖合同的法律主体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任何限制行为能力 的人或非法人组织不能成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在借名买房的情况下,房产证上的买方是 无法行使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因为他并非真正的购买者。 借名买房纠纷涉及到房地产登记管理法的适用。房地产登记管理法对房地产交易、登 记以及不动产权的确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于借名买房,当事人通常会选择以实际购房 者的名义登记产权,从而使得房产证上的所有权人与实际购房者不一致。根据房地产登记 管理法的规定,不动产登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动产的权利、限制和他事。在借名买房纠纷中,法院往往会考虑实际购房者的权益,而不仅仅以房产证 上的所有权人为准。 借名买房纠纷还涉及到国家限购政策的适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限购政策经常出现。限购政策是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和房价泡沫的形成而实施的。在借名买房 的情况下,房产证上的所有权人并非实际购房者,因此实际购房者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绕过 限购政策。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城市都对借名买房采取了严格的查处措施,对违规行为进 行严惩。在法律适用中,实际购房者可能面临罚款、限制购房等处罚。 借名买房纠纷的法律适用主要涉及到民法、合同法、登记管理法以及限购政策等方面。在处理这种纠纷时,法院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保护实际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在借名买房 纠纷中,实际购房者有权利通过法律手段追求自己的权益。为了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公 众应该加强对房地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

借名买房案例

借名买房案例 在中国,借名买房是指购房者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转移至他人名下,以规避政府的限购政策或融资购房的限制,存在违规操作之嫌。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和参考内容。 案例一:小李是一名年轻的购房者,根据当地限购政策,每个人只能购买一套住房。为了购买第二套房产,小李找到了他的朋友小王,将房产过户到小王名下,并以租赁的形式继续居住在该房产中。这种情况下,小李和小王都违反了限购政策,存在风险。 案例二:李某是一位企业主,计划购买一套商业用途的房产,但他的公司没有满足融资条件。为了顺利购房,李某将房产过户至其合作伙伴的名下,并通过租赁或协议的方式继续使用该房产。虽然李某解决了资金问题,但这种操作也存在法律风险。 借名买房这种行为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权益,也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和法治原则。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限购政策:政府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购房数量和购房资格,旨在控制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购房者应遵守当地的限购政策,了解购房资格和购房限制。 2. 法律法规:购房者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借名买房行为有可能触犯法律,面临法律责任。购房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

3. 风险和后果:借名买房存在诸多风险和后果。一旦被相关部门发现,购房者可能面临罚款、房产被收回、贷款被取消等后果,并且名誉受损。 4. 合法解决方案:购房者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解决购房难题。例如,与合法金融机构合作,申请贷款购房;或者选择与房产公司合作,进行合法的租赁或融资购房等方式。 5. 风险教育与合规指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购房者的风险教育和合规指引。在购房者中普及法律法规、政策限制等相关知识,加强宣传与监管,以降低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借名买房是一种违反政府限购政策和融资限制的行为,可能涉及到法律风险和个人信用等问题。购房者应当遵守当地政策法规,选择合法的购房方式,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了解。政府和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购房者的风险教育和合规指引,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公平竞争。

借名买房案例

借名买房案例 借名买房案例 背景介绍 在中国,购房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购房难的问题。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采取了借名买房的方式。 案例描述 小王是一名年轻的白领,他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有限,他无法承担高昂的购房费用。于是,他决定采取借名买房的方式。 小王先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助他借名买房的亲友,并与其签订了相关协议。协议中规定:亲友将以自己名义购买一套房产,并将其所有权转让给小王;小王则需要承担全部购房费用,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款项支付给亲友。 接下来,小王与亲友一起前往银行申请贷款。由于亲友信用良好,贷

款申请很顺利地通过了审核。银行将贷款直接打入亲友账户,并由亲 友将款项转给了房产开发商。 小王在购房过程中发现,借名买房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和贷款手 续费,还需要支付高额的税费和中介费。而且,如果亲友在购房过程 中出现任何问题,小王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分析与总结 借名买房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方式。首先,这种方式存在法律风险。 因为借名买房涉及到多个人之间的合作,如果其中任何一方违反了协议,就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法完成或者出现纠纷。其次,借名买房还存 在经济风险。由于购房人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税费和中介费等成本,在购房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问题。 因此,在购房时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方式,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 果您确实无力承担高昂的购房费用,可以考虑通过租赁或者合租等方 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在选择借名买房时要认真了解相关协议内容,并保持充分沟通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盲目跟风,不要被 高房价和购房压力迷惑,理性看待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购房需求。

借名购房法律问题研究

借名购房法律问题研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采用借名购房的方式来进行房产交易。在这种交易方式中,购房人一般是以其他人的名义、身份购买房产,但所有的开支、维护、管理、租赁等行为均由购房人自行承担。借名购房虽然具有默许、内部合同等数据,但也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下面我们一一进行探讨。 一、借名购房是否合法? 借名购房在实践中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方式是否合法,很多时候要看情况而定。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购买和使用房产必须依法合规,否则就会触犯法律。根据《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通过公证的委托买卖合同、房屋转让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合法手段购买,都是合法的。 但是,借名购房也存在违法情况。例如,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却未经真正房主同意,就是违法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将购房款以“赠与”方式转移给他人,也是涉嫌违法的。因此,购房人在选择借名购房方式时,一定要慎重考虑,避免违法行为。 二、借名购房是否有利于房产交易? 借名购房方式有时可以避免政策变动等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但也存在着不稳定性,往往会出现纷争。实际上,借名购房的风险是难以避免的,首先存在误会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其次被借名人恶意卡房、裁员、拒绝执行租赁协议等情况也不乏发生。

从房屋出售的角度分析,与其通过借名购房方式出售房屋,不如直接公开挂牌出售,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买家。但如果出售人有隐私,或者需要隐私,那么采取借名购房的方式可能更合适。 三、借名购房的纠纷及法律处理 当因借名购房引起纠纷时,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合理处理纠纷。如果是因为缺乏合同签署等形式问题引起的纠纷,那么需要在双方坦诚、友好的基础上进行和解协商,达成合理的协议。 如果是因为利益关系引起的纠纷,那么需要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理来解决。在司法实践中,最终判决结果将视房屋的归属情况而定。如果房屋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购买的,则会依法判决房屋归属于购买房屋的人。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购买,则会将房屋归属于真正的业主。 在诉讼中,法院将充分考虑证据整合、真伪性质的证据,而不是仅仅因为房屋是购买的借名而将房屋分给购房人,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房地产交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如何避免借名购房纠纷? 如何避免借名购房引起的纠纷呢?首先,购房人对借名人的基本信息和身份要进行核实,确保其身份真实有效并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在从事房地产买卖过程中,要秉持“诚信守法”的原

“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的效力与风险

“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的效力与风险 【摘要】 在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成为一种常见方式,但其法律效力备受争议。本文从双限政策对借名买房协议的影响、法律效力、存在的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监管部门对借名买房行为的处罚也是关注焦点。文章总结指出,在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建议购房者在参与借名买房协议前,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风险。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借名买房行为,加强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双限政策下的借名买房协议需要谨慎对待,切勿贪图便利而忽略风险。 【关键词】 双限政策、借名买房协议、法律效力、风险、规避、监管部门处罚、总结 1. 引言 1.1 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的概述 双限政策是指限制购房和限制抵押贷款的政策,旨在遏制房地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在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成为一种常见的避税和规避政策的手段。借名买房协议通常是指房屋购买合同上登记的买方与实际支付购房款项的人不符,即购买房屋的实际款项来源于第三方,而非签订购房合同的人。这种协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

避监管政策,但也存在着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对于购房者来说,需谨慎选择参与借名买房协议,以免受到处罚和法律风险的影响。 2. 正文 2.1 双限政策对借名买房协议的影响 双限政策是指限购和限贷政策,旨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房地产市场过热。在双限政策下,许多购房者选择通过借名买房来规避限购政策的限制,即以他人的名义购买房产。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调控力度,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双限政策的实施使借名买房协议成为购房者的一种常见选择。购房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签订借名买房协议,将房产登记在他人名下,绕过限购政策的限制。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满足购房者的购房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双限政策下,借名买房协议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虽然购房者通过借名买房可以绕过限购政策,但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可能面临被起诉违法的风险。借名买房协议往往存在不当利益转移的嫌疑,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购房者也将面临处罚。 双限政策对借名买房协议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借名买房为购房者提供了规避限购政策的途径,满足了购房需求;借名买房协议存在法律风险,购房者需要慎重考虑并谨慎操作。在未来,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借名买房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借名买房”是否构成侵占罪的 10 个裁判观点(李用华律师)

“借名买房”是指:借名人为了规避限购政策或者本人征信有问题等原因,以出名人的名义购买房产,并将房产登记在出名人名下的行为。法律虽未对“借名买房”严格禁止,也未予明确保护。导致“借名买房”后出名人与借名人就房产归属产生争议的情况时有发生。借名人除了通过民事诉讼维护权利外,亦有借名人以刑事自诉出名人构成侵占罪的方式维护权利。本文旨在对“借名买房”能否构成侵占罪的相关裁判观点进行梳理,供读者参考。 对于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观点1 :借名人指控出名人侵占涉案房屋,该争议属民事纠纷,不宜刑事处理。 出处:(2020 )粤03 刑终1848 号刑事裁定书 裁判要旨:社会实践中因代持房产导致所有权纷争的事情层出不穷,其实质还是实际购房人与代持人之间关于房产所有权的民事纠纷,绝大部分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按照民事纠纷予以处理,故借名人与出名人关于房屋所有权的争议是民事纠纷,应另循民事法律途径解决。 律师总结:有观点认为“借名买房”纠纷因为标的额大,仅采取民事手段不足以维护当事人权益。笔者并不赞同,“借名买房”行为本身就是对国家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破坏,如果国家采取刑事手段对“借名买房”产生的民事纠纷予以额外保护,无疑会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甚至造成不动产登记制度名存实亡。 观点2 :法理上出名人是涉案房屋的权利人,不应认定其侵占涉案房屋。 出处:(2018 )粤0303 刑初1822 号刑事裁定书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3篇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3篇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借名买房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借名买房是指购房者以别人的名义购买房产,而实际上购房者才是真 正的房主。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借名买房合同纠纷的频发,给购房者 和房主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卖方和购房者在合同签订过 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购房者往往缺乏对卖方真实房产信息的了解, 卖方则可能故意隐瞒房屋抵押、担保等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购 房者在签订合同时无法全面了解房产的风险和存在问题,从而可能会 陷入借名买房合同纠纷中。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的另一个原因是购房者和房主在购房目的上存 在差异。房主往往以出售房产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购房 者则追求自己的居住需求和投资回报。双方的差异使得在购房合同中 的权益分配存在潜在的矛盾,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借名买房合同 纠纷的发生。 借名买房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可以从两方面展开。首先,政府部 门应加强对借名买房合同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房地产 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借名买房等违法行为。同时,应加强对购房者 的保护,提升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知情能力,避免信息不对称。 其次,购房者和房主在签订借名买房合同前应进行全面的交流和 沟通,明确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含义和权益分配。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 应充分了解房产信息,对房产进行必要的鉴定和评估,降低购房风险。同时,购房者要选择信誉度高、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确保购房合 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借名买房合同纠纷在房地产市场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和购房者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借名买房合同的 监管和保护,减少借名买房合同纠纷的发生。只有在法律法规的保障

“借名买房”协议有效吗房子归谁有啥风险

“借名买房”协议有效吗房子归谁有啥风险 实践中经常存在房屋登记权利人与实际房屋所有人不一致的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借用具有保障性住房(比如经济适用房)资格的者的名义购房;2、为隐匿财产或转移财产而将房屋登记在亲朋好友名下;3、为规避限购、限贷政策借用他人名义等情况。 ▌一、什么是借名买房 借名买房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 ▌二、借名买房的主要原因 1、借名人不具备购房资格,购房政策中的“坎儿”使得有些人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购买;

2、购房人因年龄等原因无法办理银行按揭贷款,通常年龄较大、即将退休或尚有大额贷款未清偿的人较难通过贷款申请; 3、购房人意欲享受特定的购房优惠条件,如首套房优惠政策、限内部职工的特价房等。 ▌三、司法实践中对于借名买房协议法律效力的认定 目前司法实践上对于借名买房合同效力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借名买房合同无效。 有观点认为借名行为若是违理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是为了规避国家相关房产政策和法规的,属于《合同法》中关于违反法律规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合同情形,应当认定为无效。 2、借名买房合同有效。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关于借名买房的约定,只要不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属有效,当事人应当依据约定履行。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借名购房合同有效。理由如下: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自愿签订合同,合同内容不违法法律、强制性规定即为有效。借名购房合同只要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签订,没有违反《合同法》的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政府限购、限贷政策以及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属于行政性强制性规定,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违反类似规定不引起合同无效的后果。 ▌四、借名购房情况下不动产物权的归属问题 借名购房的房屋产权归属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合同有效是实际购房人取得物权的前提条件。但就算借名购房合同有效,也不意味着实际购房人一定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2、房屋实际出资人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双方对房屋产权归属已有约定,登记产权人仅被“借名”等事实。 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簿具有推定力,即当发生不动产权属争议的情况下,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登记簿的记载确有错误,否则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将被推定为实际权利人。借名购房的实际购房人若想取得不动产物权,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名事实。 3、借名购房的房屋必须能够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根据相关法律或政策规定,房屋必须是符合办理产权转移手续的规定,比如,若是借用他人购房资格购买的房屋,若借名人向

借名买房最新案例

借名买房最新案例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借名买房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一些限购政策较为 严格的城市。借名买房是指购房者以他人名义购房,实际上是为了规避政策限制或者获得更多购房资格。最近,一些借名买房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案例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引发了人们对于购房政策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借名买房案例。小明是一名年轻的购房者,他在某 一限购城市购房的名额已经用完,但是他仍然想要在这个城市购买一套房产。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助他的朋友,让朋友以自己的名义购买房产,然后再以其他方式将房产过户给小明。这样,小明就成功规避了限购政策,实现了自己的购房愿望。类似的案例在一些限购城市屡见不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其次,借名买房的案例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一方面,以他人名义购房可能 会导致法律风险,因为这种行为可能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借名买房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其他购房者的利益,扰乱正常的购房秩序。因此,借名买房的案例不仅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警惕。 最后,针对借名买房的案例,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购 房政策,杜绝借名买房的行为。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于借名买房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此外,也需要提高购房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购房者依法依规购房,共同维护良好的购房秩序。 综上所述,借名买房的案例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上并不罕见,但是这种行为带 来的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规范购房行为,维护良好的购房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购买房产成为很多人的首要选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购房者会选择通过借用他人的名字来购买房产,以规避相关法律规定和限制。这种行为被称为“借名买房”。本文旨在探讨“借名买房”所涉及的所有权归属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借名买房的概念及实质 所谓“借名买房”,就是指购房者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但购房款项实际由购房者支付,房产的实际使用权也由购房者享有。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购房者通过转移房屋所有权的方式规避法律限制,以达到某种目的。 三、借名买房是否合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购房合同是保护房屋买卖各方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原则上应当为真实、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要遵守协议,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然而,“借名买房”的行为存在虚假、欺诈等违法成分,有悖于合同法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一方使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的,对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借名买房的实质是以欺诈手段规避法律规定,因此法院有权对相关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 四、借名买房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针对“借名买房”,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房屋所有权归属。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房屋所有权归属于购房

者,其在购房合同中享有的权益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以他人名义购买房产的购房者,在实际购买房屋后,应主张对房屋的所有权。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复杂情况。例如,购房者与借名者之间没有签署明确的借款协议或购房合同,无法证明购房者提供了购房款项。在这种情况下,房屋登记证明上的所有权人可能是借名者,购房者在权益上会处于被动地位。 五、解决“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借名买房”等 规避行为的立法监管,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 2. 设立相关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查和处理“借 名买房”案件,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3. 完善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确保房屋所有 权的公开、透明和真实性,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 4. 强化公共意识:加强对购房者的法律教育,引导他们 遵守法律规定,树立正确的购房观念。 六、结论 “借名买房”行为违背了购房合同法律的规定,对于购房者来说是存在风险的。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法律法规来判断和确认。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设立相关机构,完善登记制度以及加强公共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解决“借名买房”所有权归属问题,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借名买房是不宜被提倡和推广的购房方式,购房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保障自身的权益和合法利益

房产借名登记法律问题的研究

房产借名登记法律问题的研究 随着房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屋借名登记的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房产借名登记指的是将房屋产权登记在除所有人外的他人名下,通常是父母、配偶、亲戚等亲近的人名下,以避开相关税费或抵制贷款审查的方法。但此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违法操作,已被法律严格限制。本文将就房产借名登记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房屋借名登记的法律风险 房屋借名登记违反了我国《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因此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房产所有权人的影响。如果借名人与房产所有权人发生了纠纷,根据法律规定,房产所有权人享有绝对的权利,因此会严重影响到借名人的利益。 例如,在杨某向程某出借贷款时,同时将自己名下的房屋登记在程某名下,但杨某在借款过程中未将此事告知银行,后来杨某无法如期归还贷款,银行要求程某交付房屋,程某提出抗辩,认为自己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但最后仍然被法院判决交付房屋,导致程某损失惨重。 2. 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对房屋借名登记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名登记是违法行为,因此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例如,恶意借用他人名义进行房屋借名登记,可能涉嫌“房产诈骗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同意进行房屋借名登记的人存在其他违法行为,比如为逃避相关税费,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3. 实际案例 (1)某公司总经理在办理房屋购买时,采取借用配偶名义进行登记的方式,避免了税务部门的认定,但购买房屋的公司因未按期缴纳税费,面临解散,使得房屋产权陷入纠纷。 (2)某人在购买房屋时,将自己名下已有的房屋登记在亲戚名下,以避免银行贷款审查。但后来,银行发现了该行为和其欺骗行为,解除了贷款协议,追逐该人责任。 (3)某个单位为了规避政府部门调查,将其宿舍楼名字登记在“休息室”上,以躲避相关税费,但最终还是被政府部门调查出来,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综上所述,房屋借名登记行为虽然可以避免一些税务或者贷款审查问题,但它存在着严重的法律风险。借名登记的人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同时,购房人也要认真思考每一次买卖行为,需要具备一个法律意识,观察好周边的事物,避免自身陷入法律纷争中。此外,对于房屋借名登记行为,政府部门以及银行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相关的监管和审查工作,从法律和执法角度来维护房地产市场

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

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 摘要: 1.借名贷款买房的定义与现象 2.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 2.1 名义贷款人与实际贷款人不一致 2.2 贷款对象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2.3 贷款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成立要件 3.借名贷款买房的风险与法律后果 3.1 合同无效的风险 3.2 构成骗取贷款罪的风险 4.如何规避借名贷款买房的风险 正文: 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房屋。而在这其中,借名贷款买房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所谓借名贷款买房,是指实际购房者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并将所购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购房者由于信用问题、贷款额度限制等原因,无法以自己的名义申请到足够的贷款,因此选择借用他人的名义。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及法律后果。 首先,借名贷款买房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名义贷款人与实际贷款人不一致。名义贷款人是指在贷款合同中作为贷

款人的那个人,而实际贷款人则是指真正使用贷款购买房屋的人。在借名贷款买房的情况下,名义贷款人与实际贷款人往往不一致。 2.贷款对象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名贷款买房的行为必须涉及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否则将视为民间借贷。 3.贷款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成立要件。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合同主体合格,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等。只有当贷款合同具备这些要件时,才能被认定为有效的借名贷款买房行为。 然而,借名贷款买房的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如果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实际购房者将面临无法获得房屋产权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而根据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因此,如果借名贷款买房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实际购房者将无法依据合同获得房屋产权。 此外,借名贷款买房的行为还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借款人到期无法归还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综上所述,借名贷款买房的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法律后果。

借名买房案例

借名买房案例 借名买房是一种常见的房产交易方式,也是很多人为了避税而选择的方式。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向亲友借款,然后以借款人名义购买房产并登记在该名下,借款人再将房屋转手给实际购房人,从而达到缓解房产交易税负的目的。以下为一些有关借名买房的案例及相关参考内容。 案例一:北京某小区 在北京某小区,刘某为了避税,选择了借名买房的方式,他向一位好友借了200万元,然后以借款人名义购买了该小区一套房产并登记在该名下。然而,刘某并未将房屋转手给实际购房人,而是出现了转手发生争执,最终导致了法律纠纷。 参考内容: 1. 在进行借名买房交易时,应尽可能避免出现纠纷。建议在交易前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以确保借款人无权享有房产所有权,实际购房人才是房产的真正所有人。 2. 如果出现纠纷,双方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但要注意,法律规定只承认真实意图,因此如果发现双方之间存在虚假意图,即通过借名买房转移财产避税等违法行为,那么法律将不予支持。 案例二:上海某高档小区

在上海某高档小区,张某选择了借名买房的方式,以规避巨额的房产交易税。然而,由于借贷风险管理不善,导致他最终还清借款后却无法将房产登记在实际购房人名下,严重损失了合法财产权益。 参考内容: 1. 借款人在进行借名买房交易之前,应慎重考虑风险,避免出现诸如借款无法清偿、无法将房产登记在实际购房人名下等问题。 2. 购买房产时,应注意向政府缴纳相关税费,并遵守相关规定,避免篡改房产交易记录、虚构房产信息等违法行为,从而避免带来的法律风险。 综上所述,借名买房虽然是一种可以缓解房产交易税负的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借名买房交易时应慎重考虑,遵守相关规定与协议,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该交易方式的管理和监管,从而避免其对房产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借名买房类案检索报告

借名买房类案检索报告 借名买房类案检索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借名买房类案件进行检索和分析。借名买房是指个人或机构通过借用他人的名义来购买房产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涉及欺诈、虚假交易和财产转移等问题,因此在法律和金融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检索方法: 为了进行本报告的编写,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案件检索:1)法律数据库检索:通过法律数据库检索相关法规、法律文书和案例;2)新闻报道检索:通过新闻媒体报道获取相关案例和资讯;3)学术研究文献检索:通过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成果。 检索结果: 通过以上检索方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案件和研究文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检索结果: 1. 案例分析: a) 案例1:某个借名买房的欺诈案件中,A先生以B女士的名义购买了一套豪宅。后来,B女士发现自己名下有一套房产,而且还负

担了相应的贷款。她随后将A先生告上了法庭,并最终获得胜诉。 b) 案例2:某公司利用员工的名义进行大规模的借名买房行为,从而实施财产转移。该公司最终因涉嫌欺诈被司法机关调查,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 相关研究: a) 研究1:一项关于借名买房的研究发现,该行为在一些地区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同时也给购房者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b) 研究2:另一项研究探讨了借名买房行为的法律问题,包括欺诈、虚假交易和违反贷款合同等方面的法律责任。 拓展: 借名买房类案件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其背后涉及到的法律、金融和道德问题备受关注。该行为可能对房地产市场稳定性和金融风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措施,以遏制借名买房行为的发展。 此外,公众也应该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购房方式,避免参与借名买房行为。同时,加强法律意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社会对于此类案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