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种社会符号,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使得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流动不可避免,形成一种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由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并作出详细阐释:“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介叙事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联合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进而生成不同的艺术变种;另一方面指再媒介转译后的衍生产品形成媒介增生的集群效应,在跨媒介叙事中,内容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进行再现,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状结构,进而形成跨媒介文化IP。IP一词本意是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版权。文化资源自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文化产品或文化商品,只有经过再创造,成为商品符号,才能进入产业循环链而成为文化商品,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生产中实现增值。

201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过程,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典范。纪录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将故宫文化资源转化为视觉符号呈现在大众眼前,从普通文物工作者的平常生活视角来呈现出人文气息,这种平民化、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叙事模式,为大众留出大量进行文本再创作的裂隙与创作空间。第一次近距离地展现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这一大片红墙金瓦的建筑群里,透出不同寻常的意味”,用日常“撑起宏大和厚重。另一方面,互联网弹幕网站为文本的解读与再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在互联网上通过弹幕讨论、剪辑、解说的形式不断增加原文本的理解维度,产生新的叙事文本。B站观众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本以弹装再生产”与视频再生产”两种方式实现了文本的再生产。

纪录片走红以后,制作方随之推出同名电影、书籍,形成一个IP化的跨媒介叙事单元。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示范下,故宫以年轻观众为导向,创作出一系列跨媒介叙事文化产品,如真人秀综艺节日《上新了·故宫》、图书视频课程《你好呀!故宫》、玩具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等,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摘编自赵亚曦、刘晓婷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逃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媒体传播实践与挑战》)

材料二: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迅速,文化产品也丰富多样,但是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优质作品稀缺。于是创作者将目光转向了受众基础广泛、流传时间久、知名度高的经典之作,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改编与再创作,以图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山海经》自问世起已有千年的传唱历史,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并不是近年来特有的现象,在古代社会已经

有人发现了它除文本研究价值之外的可用之处,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当时文本之外可利用的余地不多,开发样式相对单一,以书籍、画本为主,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发掘。到了现代社会,为满足社会文化体系的需要,对《山海经》改编和再创造的作品尽出不穷,在古代开发样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画册、游戏、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文化创意产品。

长期以来,因为缺少官方正统的解读,大部分人只知《山海经》的存在,或对作品中怪兽异类略知一二,但对其它地理、文化、物产方而的知识全然不知。再加上《山海经》再创造的大多数作品不能尽如人意,一经问世使石沉大海。究其原因,改编者或只提取个别元素,或选择猎奇形象为宣传噱头”,并未能抓住作品中充满灵性的部分,反而失去作品本身的特色。改编出的成品中优秀作品稀缺,以动漫为例,根据《山海经》改编的作品内容低龄化,画面粗糙,特效制作敷衍,人物塑造扁平化,部分引起热议的作品只是依靠明星效应。从受众心理来看,许多年轻人对传统“存在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认为传统“不符合他们对时尚”的定义。

在当前,挖掘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就作品本身而言,学者们从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学、博物学等角度对《山海经》进行解读,却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因此,通过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出发,增强《山海经》的科普性十分必要。创作者们要寻找自我表达和满足观众诉求的平街点,兼顾作品的科学性和美学性,创作出既有符合日常生活的细节,也有能够引人深思的内容。此外,《山海经》的创意与传播也依赖于前沿的技术。在对《山海经》进行重现的过程中,依托现代技术精益求精,加大视觉投入,不失为《山海经》文化产品良性发展和传播的有效方式。

像《山海经》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素村,亟需得到更深层次的解读。推行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守旧,更不应该投机,若将不合时代趋势的内容拉入现实只会产生扭曲的成果,这些健畸形的存在必然无法健康良性地发展,从而成为一场短暂的、一厢情愿的狂欢。

(摘编自刘玉、刘宗逃《<山海经>当代的再创造与传播》)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传播而形成的跨媒介叙事现象日益增多。

B. 《我在故官修文物》平民视角的叙事模式为B站观众的弹幕讨论提供了文本再生产空间。

C. 《山海经》涉及领域众多、解读多样,增强作品科普性是对其改编、再创造的必要基础。

D. 《山海经》自古就有丰富的发掘空间,在如今跨媒介叙事背景下已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跨媒介叙事而符号化,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再生产中实现了价值增值。

B. 故官超级文化IP 化和《山海经》的再创造与传播,给传统文化复兴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C. 多种媒介平台与敦煌传统资源有效整合,也可能形成以敦煌”为中心的超级文化IP。

D. 虽然年轻人对传统天然排斥,但对传统的再创造不能简单迎合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3. 下列选项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我在放宫修文物》一书,作者记录了12 位文物修复师对历史人生的回顾和感悟。

B. 故官博物院联合腾讯追梦计划,合作推出了国内首款故宫建筑文化游戏《故宫:口袋官匠》。

C. 鲁迅的小说《补天》对女娲补天的补话进行改编,实现了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创造性运用。

D. 90后画师杉泽的作品《观山海》以国风画法绘制出了《山海经》中200余种异兽的形象。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有哪些措施,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述思路。(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村野的火星(节选)

王愿坚

彭绍明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多时了。他真想再睡一会儿,哪怕打一个盹儿也好。这像头发一样披散着的、长长的榕树根,把人严严地罩住,又挡风又保密;这厚厚的树叶子又软又暖和……可是不行,时间实在不早了。他伸手从脖子上摸下一只蚂蚁,没有捏死,却把它轻轻地一弹,弹出老远,想道:倒亏它咬了我这一口,要不,还不知要睡到什么时候哩。

他仰起头望望外面。林子里漆黑漆黑的,什么动静也没有。只有树梢头鸟巢里的鸟儿,大概为了挤紧些取暖,咕咕地叫两声,把几根枯枝抖落下来。风,轻轻地摇落败叶,晃着竹林,最后在林边上抓住了几片枯黄的草叶,像吹口哨似的,发出单调而又尖厉的响声。这声音使树林显得十分凄冷,使人更加心烦。

他吃力地坐起身,把盖在身上的枯草、落叶轻轻地拨了拨,把那件单军衣穿好。他顺手掏了掏口袋,从里面抓出了半截生红薯,啃了两口,又半躺在地上,习惯地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了听,然后从怀里掏出驳壳枪,扳开机头,用拇指把枪栓一顶,唰”地推上了一颗红子。他关上保险,一手持枪,一手扶地,悄悄地爬出了树林。

林子外面是一片空旷的田野。月亮,像被谁刮了一马勺,剩下个细细的牙儿贴在天上,沉静地盯着地面。他倚棵小树坐下,摸索着把伤口又扎了扎,把剩下的一点红薯塞进口里。他一面吃一而想:要是和同志们在一起该多好!”可是队伍呢?他小意识地四下里望望,田野里是那么空旷、寂静,只有淡淡的月光把他干瘦的影子斜斜地投射在地面上。

彭绍明开始这夜游的生活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他是红三军团五师一个连队的通信员。长征的部队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以后,正兼程向湘水前进。他的连队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整个长征部队能安全渡过湘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挡住。

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排炮密集地轰击着这个小小的山头,整连整营的白军集团冲锋。战士们拼死地坚持着,熬过了艰苦的一天。傍晚,阵地终于被敌人突破了,连队接到了立即撤出战斗的命令。可就在小彭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一阵昏黑,他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朦胧中闻到一股刺异的血腥气味;睁眼一看,身旁是连的指导员,负了重伤,已是奄奄一息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袋子递给了他。

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把彭绍明的共青团团证和自己的党证放在彭绍明手里,用力抓住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小影,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个少共团员,

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了两口血,话都含混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了眼晴。

彭绍明含着眼泪,掩埋了自己的首长以后,带上战友的遗物和要求,沿着山石和丛林坚持着向西走。他原希望能赶上自己的部队,但当他走到江边上时,只见江岸上一片火把通明,敌人已经修好了被红军炸毁的浮桥,大队的国民党军队正急急忙忙地拥过江去。要想赶过这密密层层的追兵,赶上自己的部队,已经不可能了。

他躲在一丛小树后面,望着那滔滔的江水和成群的敌兵,呆呆地坐着,思索着,直到天快亮了,他才拿定了主意:往回走,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回到苏区去!回到自己人中间,去进行斗争!

从此,他走上了回头路。

为了安全地通过这段白区,他不得不昼伏夜行:白天,他找个僻静的山坳、树丛躲藏起来,睡上一会儿;夜里,当路断人稀的时候他拄根大竹杖,一瘸一拐地赶路。渴了,到水塘里喝口生水,饿了,到收获过的红薯田里扒点剩下的红薯啃啃。就这么着,一天天,一步步地往东赶。

这些,对于一个负了伤的、十七岁的娃娃说来,是够困难的,但都还能够忍受。最使他难耐的,还是这可怕的孤独。他是在红色政权下面长大的。过去,在童子团里,小朋发成群结队地在一起念书、劳动。参加了红军,又是在一个和乐的大家庭里,学习和战斗。而现在,却是一个人,披星戴月,踟蹰在这荒凉的郊野里。只到这时,他才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离开了同志们,离开了集体,是多么痛苦。这种对孤独的恐惧,对回到集体的热望,也成了他激励自己的力量。标答

走,快点走,多走一步就早一点赶到苏区,早一点见到自己的亲人!”

……

(1957年11月7日)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漆黑林子、鸟叫声、风吹叶落之声,小说第二段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与彭绍明脱离大部队内心的感受相映衬。

B. 在彭绍明醒来后,小说插入了其身份介绍和夜游生活”的背景,这既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丰富了叙述艺术。

C. 连指导员这一形象出场不多却意义重大,其遗志成为彭绍明前进的动力,也成为他克服困难、最终成长的精神信仰。

D. 身处漆黑树林、遭遇战友牺牲、目睹敌军堵住过江之路,彭绍明回归大部队的渴望因恐惧而变得越来越迫切。

7. 本文节选自小说开端,假如后续部分以在返回苏区路上“为情境,下列最能体现彭绍明作为革命的村野火星”的情节是(3分)

A. 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遇到了围追堵截的敌人,英勇奋战之后光荣牺牲。

B. 在返回苏区路上,除了忍受肚子饿、身体受伤之外,彭绍明一路顺利抵达苏区。

C. 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路过一个敌军占领的村子,团结村民一起智勇抗敌。

D. 在返回苏区路上,彭绍明正好遇到另一批掉队”的战士,结伴顺利抵达苏区。

8. 文本虽然只节选了小说一部分,但彭绍明的形象却鲜活、真实,请从少年”和战士“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

9. 有学者评论王愿坚的小说:善于找到有别于他人的新的独特的角度”。除人物形象独特外,本文中独特的角度”还有哪些? 请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材料二: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官史佳丽好玩习竟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遽说楚王出张子。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王A有爱女B而美C又简择宫中佳丽D好玩习音者E以欢F乐之G资之金玉宝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合,指招待宾客的上等房舍,后也指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B. 箕帚之妾,箕帚原指扫除用的工具,这里用作妻妾的谦称。

C. 符,即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进兵将的凭证。

D. 内,接纳,与《鸿门宴》毋内诸侯”中的内“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国想攻打齐国,便设计离间齐楚,破坏齐楚联盟,达到先削弱楚国的目的。

B. 陈轸献计,楚国应暗中联系齐国,表面假装与齐国断绝关系,以此试探秦国。

C. 怀王不用陈轸之计,而让宋人潜入齐国境内辱骂齐王,避免了齐楚正面冲突。

D. 靳尚替张仪在怀王和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设诡辩”,使张仪得以从楚国逃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2) 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

1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齐楚从亲”失败的原因。(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韦少府

李白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 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

C.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

D.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

16.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 《离骚》中诗人希望楚怀王骑上骏马,自己愿为楚国变法图新做一个开路先驱者的诗句是:“,。”

(3) 《登快阁》中“,”两句,既是诗人登阁所见山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 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赵永新的新书《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细细描拳了7位科学女性她们无不听从内心召唤,做想做的自己。

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抑制不住心生疑惑。权街再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元器件研究。如今,三十出头的她已成为国际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学术明星。难道_①_地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不,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已到单位报到的付巧妹打道回府,插班高二、考大学。此后,她多次改道”,最终如愿以偿,师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斯万特·帕博教授,在古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

当然,她们并不是只知道工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汉子”。她们在科学上破茧成蝶甚至羽化登仙”;她们亦享受着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场电影带来的小确幸”。她们一路走来,真实如邻家女孩,普通如隔壁大姐。尽管她们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但总会有_②_。她们做自已喜欢乃至迷恋的研究,你能感觉到她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大家会觉得她们的成功是_③_的。

永新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科学家,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发掘她”思想中的闪光点、启发点,体味女科学家的热爱与优雅,如春风化雨般让每位读者更加乐观、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语段中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中的她”,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但是,杀死那条尖齿鲨你倒是乐在其中,他想。它跟你一样,靠吃活鱼为生。(《老人与海》)

C.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

D. 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标点和表达上有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米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_①_,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失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通常于公历1月20日至21 日交节,此时正位农历岁末,挨着年节,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掸尘”,也有叫换新”掸新”的。掸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迎新。掸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千净净,_②_。钟毓龙《说杭州》记栽掸尘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掸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新早稻草制成的掸刷,新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古样之意。

在二十四节气巾,大寒意味着终结,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分)

22. “掸尘”因谐音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隐喻作者的深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谐音以及其含义。(6分)

(1) 因曾历过一番幻之后,故将真亦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2)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1) 谐音:_;含义: _。

(2) 谐音:_;含义: 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的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是当代许多青少年追求的目标;而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又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学习的榜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元素;②对其全面、多元、深层次解读;③依托现代技术手段;④通过跨媒介叙事形成超级文化IP。

5.①先综述对经典作品《山海经》的改编及再创作从古至今的变化;②再总结《山海经》改编及再创作失败主客观原因;从作品本身、创作者考量、创作内容要求、现代技术依托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③最后对未来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提出要求。

6. D

7. C

8.①“少年”的特征:面对孤独,恐惧、退缩;渴望亲人;②“战士”的特征:斗争经验丰富,孤身在野外生活,娴熟运用武器,与白军周旋。

9.①选材独特:小说通过描写少年战士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表现革命战争星火燎原的宏大主题。②叙违方式独特.以少年战士的独特视角叙述故事,既展示其自身的成长,也借其视角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③情节推进独特:人物内心的变化与“火星”燎原这个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情节发展。

10. C E G

11. D

12. C

13.(1)根据我观察这件事,商於一带土地不可能得到,而且齐秦还会联合起来,齐秦联合起来,那么楚国的灾难一定会到来。

(2)(大王)扣押张仪,秦王一定会发怒,天下诸侯见到楚国没有秦国这个盟友,楚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就会下降。

14.①张仪设计欺楚,破齐楚之盟;②楚怀王贪利背盟,且不辨是非,舍忠言而信奸佞。

15. B

16.①“欲”句表达了诗人既想像“商山皓”一样学道归隐,又眷恋“汉皇”垂顾来成就功业,体现的是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②“安”句抒发了官场受挫的怨愤,表达了不愿摧眉折腰侍奉权贵,坚决远离朝堂的激越愤慨之情。

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8. ①按部就班②柳暗花明③顺理成章

19. A

20.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心生疑惑。

21.①同小寒一样②而且也很讲究工具

22.①“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意味《红楼梦》创作既从生活中来又将真事隐去。②“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暗示《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作者的悲悯之情。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起笔裹锋,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回锋,没有回锌,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必隐锋,波必三折。书法无往不复的道理,是《周易》

福建省七地市(厦门、福州等)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福建省七地市(厦门、福州、莆田、三明、龙岩、宁德、南平)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 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丁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做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土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邪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欣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脊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救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 况居而求利者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B.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C.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D.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夭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 材料二 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产生的母胎。西方文学的神话背景突出,希腊神话与《圣经》中的神话更是西方文学创作重要的源泉与母题。“重述神话”是西方文学一种自觉而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国上古时代也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但在文献古籍中记载不多,资料零散,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系统地保留下来,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它则散见于古籍中。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洪水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发明创造神话”中的“后羿射日”等。 汉魏六朝的神怪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西游记》等明清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也有浓厚的神话传统底蕴,贾宝玉、林黛玉的劫运历程与创世神话的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非常相似。另外中国的诗歌与神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赋,李白、李贺、李商隐等的诗歌许多都有神话元素。但是,以上只是说中国文学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重述神话” 之作。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20世纪上半叶,鲁 迅先生创作了《故事新编》,其中的《补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较成熟的“重述神话”之作。 鲁迅说他的《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之作”,“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这里所谓“点染”和“信口开河”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鲁迅对《奔月》的“重写”就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奔月》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但鲁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庄严、瑰丽、神圣的意味,具备高度主观化的自我表现意味。在典籍中,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长蛇、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羿已逐渐成为英雄人物的活标本。然而,鲁迅只撷取了它的基本故事骨架,借这个以英雄为主人公的故事载体进行“点染”“信口开河”与“解构”。于是,这位传奇式英雄在鲁迅笔下遇到一个个人生的困境——日复一日地捕不到猎物,遇到刁钻泼辣的老婆子的纠缠,学生冷箭的暗算,爱妻嫦娥的背弃离去。神话中的英雄在鲁迅“信口开河”的“点染”中被消解与颠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备了常人的烦恼与痛苦。羿的这种落寞凄凉、孤独彷徨的生存状况无疑是具备相同心境的鲁迅自身的写照,羿“举起了投枪”却不见长蛇、不见封豕、踯躅辗转的生存状态无疑就是鲁迅陷入“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无物之阵”中的生存状态,羿的痛苦其实就是鲁迅精神苦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 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材料二: 中国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没,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 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词语“音齐”的相谐,而使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 ...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 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阶段学情调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位代表: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 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 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

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 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8℃以上的高温。由于地球上不存在能承受如此高温的材料,为了承装这样一个“大火球”,就需要形成一个能使带电粒子悬浮的超强磁场。形成超强磁场需要使用通电线圈。为了减少线圈消耗的功率,又需要使金属导体置于-269℃的温度下实现超导。在这些要求下,科学家们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将上亿度的高温与-269℃的环境结合在同一个装置中。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东方超环于2000年9月正式动工,并于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放电成功。东方超环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将-269℃环境和上亿度的环境有机结合,在“服役”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2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并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又一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东方超环再次创造记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7千万摄氏度1056秒等离子体运行。这些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人造太阳”的科学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为“人造太阳”迈向商用发电奠定了基础。东方超环投入使用后,一定会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有力助手。 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例如,东方超环堆芯产生的高温可以裂解水为氢气——一种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虽然东方超环目前还做不到商用发电,但凭借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最终会获得成功。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学的集体认同着眼于考察集体性文学观念。若说研究个体文学理论是 求异,研究集体认同则是求同。集体认同不是代表个人,而是大多人,包括社会 各阶层的观念,是一个时代甚至一种文化的集体特质。 “认同"是中国文学的集体认同命题的一个关键词。中国古代有相当一部分文 学批评并不以系统理论形态出现,一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重复的话 题、习语,所反映的不是个人或某一时段的观点,而是一种历代积淀的集体意识。 认同形态是与理论形态相对而言的,两者虽无法截然分开,但又有明显差屏。如 果说理论是理性的,那么认同则是感性的。认同往往是一种话题,表达或清晰或 含混的感觉或观念。集体认同不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而是对众多事实所作的 有倾向性的选择。选择的可能是事实,不过是选择者所喜欢的部分事实。有些集

体认同甚至可以改写历史与事实。简言之,中国文学的集体认同要表达的并非事 实,不是逻辑推理,也可能没有体系性、理论性,:它表达的是中国人所宗奉和追 求的文学信仰,是中国古人大致相同的认识与评价,是集体的文化记忆。 认同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的集体认同,更重 要的是把它们放到当时的文化语境里去理解,而非简单判断其真假对错。举例而 言,“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在中国古代是同 时存在、各有事实依据的诗学论题,都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但在长期的诗学接 受史上。多数人还是选择“诗能穷人”“"穷而后工"之说,而相对文的表述则被 渐渐遗忘或遮藏。对于“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穷而后工”与“达而后 工"的选择与接受,是一种基于传统诗学观念与价值判断之上的集体认同。韩愈 有“不平则鸣”说,后人往往以“不平"为处于逆境或不公平待遇。其实不平所 指甚广,钱钟书说过:“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 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第1页(共10页) 邡,也包括欢乐在内。”不平则鸣是指处于不平常、不平静之境,总会出现一些 “善鸣"的人。但历来对于“不平则鸣”往往是一种有所偏重的接受,即倾向把 “不平"理解为不公平或逆境。这种选择性的接受是一种集体认同。它与倾向于选

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细读”是被普遍使用的批评方法。往久远了追溯,中国古代的诗文评话语系统大都可以算作“文本细读”。从批评模式上看,这些批评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文本聚焦点,但都可以统称为“文本批评”。王先需、胡亚敏主编的《文学批评导引》中写道:“‘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受这一批评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总体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在此之前,文学批评主要奉行的是社会历史批评,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作品蕴藏的现实意义。后来,批评家越来越关注文本内部研究。作品被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对文本全部内容的阅读、阐释、评判,才是批评的首要职责。这一转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批评”模式及其所采用的细读法经常遭受的质疑是:割裂文本与外部的联系是不合理的。美国文论家韦勒克作为英美新批评的后期代表人物,对此亦有反思。他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中写道:“我曾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为‘内部的’研究,将对作品同作者思想、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的’研究。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意味着应忽略甚至是蔑视渊源关系的研究,也并不是说内在的研究不过是形式主义或不相干的唯美主义。”这就是说,韦勒克把文学研究与批评分成“内部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两种形态,而二者又是潜在地、深刻地联系着的,内部研究要顾及外部关系,外部研究要隐含内在的文本。文学文本是作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必然带上写作者的主体性特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尽管“文如其人”未必是绝对真理,也常常有“文”与“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时候,但“以文证人”或“以人证文”,依然是有效的文学研究路径。在细读式批评中,联系作家本人、社会背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是有益而无害的。 事物的发展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意识到“文本批评”模式存在的问题之后,就纷纷跑到接受美学、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的怀抱中去。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太关注文本自身的内在逻辑,而是更加关注其中暗含的“倾向性”。这时候,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对作品自身逻辑的细读,在批评实践中受到忽略了。这是我们在当下呼吁重建文学性、加强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背景。因此,在批评实践中,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需要双向运动,形成一种互动、互生的立体运行。只有这样,批评家才可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文本细读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又融入了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分析学等方法,似乎更吻合读者的口味。它以“内部批评”为中心,又承袭了既往的社会历史批评,成为一种兼容并蓄的细读式批评。这正如陈晓明所说:“试图从小说艺术、思想特质以及历史语境三个维度来展开对文本的解读,由此来突显当代中国小说的艺术变革所创造的新型的文学经验。”细读法首先对文本内部研究有用,但也适用于外部研究。之所以我们关注外部的某个因素,是因为文本内部有一定的“触发点”,正是这一点引导评论家去进行相关的外部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读法可以很好地连起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因此,好的文学批评,对于解读对象,既要“入乎其内”——精读作品,又要“出乎其外”——跳出作品,即从个别、特殊走向普遍、共性。坚持以作品为本体、为核心、为“属地”,批评可以引入社会、人生,引入作家、读者等维度,但须在文本相关的范畴内,不能话题无边、“喧宾夺主”。理想的做法是,在解读文本的进程中,渗透或者暗示出外在的部分和必要的背景来,而不损害对文本的关注和解读。优秀的、杰出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世界与人的隐喻、象征,要通过细读找到文本内外诸多因素的复杂关联。因此,文本解读要跳出作品中的有形时空,努力进入文本中蕴含的无形境界——形而上王国。 这其实需要批评家有更丰富的知识、学养和出色的感觉、才华。一个批评家要懂得多种文体的艺术规律。当下很多评论家介入文学创作,这是很好的事情。这样的评论家在细读、批评作品时,才容易深入肌理、细部、空白处,进而达到对整个作品的宏观把握。由于打通了创作与批评,他们的思维也不局限于作品,他们往往更关注广阔的社会人生。这其实也有助于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在批评实践中,还需要评论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细读式批评,着力的是对文本的剖析、阐释,批评家的判断、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文化领域的“差序格局”思想无疑是近百年来中国话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代表。费孝通早年从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去了解中国,为的是想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在《乡土中国》中首先用同心圆波纹结构来表述传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也即以“己”为圆心,推己及人,拓展出一图一图由内而外的关系网。图子的波纹所及之处表明了各个圈层和中心的远近亲疏。他还借两个意象分别描绘了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西方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中国的社会结构则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换句话说,中国的社会关系是用同心圆波纹结构来描述的“差序格局”,西方的社会关系则是用柴捆结构来描述的“团体格局”。费举通的这个表述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显然是中国学派的生动表达,也已经成为理解中外社会结构的经典意象。 这一比较,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转换。社会结构的中西比较同时也是古今比较。在费孝通这里,比较的两端分别是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洋现代社会。两者对比的核心差异在于以家庭关系为中心还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这个核心差异也被英国学者用来说明西方社会结构自身的变迁。在对比现代与古代社会结构的时候,梅因指出,古代社会的单位是“家族”,现代社会的单位是“个人”。他指出,罗马人的“家族”“氏族”和“部落”都可以“想象为从同一起点逐渐扩大而形成的一整套同心圆,其基本的集团是因共同从属于最高的男性亲属而结合在一起的‘家族’”。家族集合形成氏族,氏族集合形成部落,部落集合形成共和政治。在梅因的分析中,古罗马社会结构的最外图有点类似于费孝通所说的模糊不清的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也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中西方古代社会所共有的。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种社会符号,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使得文化符号横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流动不可避免,形成一种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由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首次提出并作出详细阐释:“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介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跨媒介叙事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联合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进而生成不同的艺术变种;另一方面指再媒介转译后的衍生产品形成媒介增生的集群效应,在跨媒介叙事中,内容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进行再现,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状结构,进而形成跨媒介文化IP。IP 一词本意是知识产权,泛指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版权。文化资源自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文化产品或文化商品,只有经过再创造,成为商品符号,才能进入产业循环链而成为文化商品,并在反复使用和符号生产中实现增值。 2016年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过程,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典范。纪录片以影像叙事的方式将故宫文化资源转化为视觉符号呈现在大众眼前,从普通文物工作者的平常生活视角来呈现出人文气息,这种平民化、具有可塑性和延展性的叙事模式,为大众留出大量进行文本再创作的裂隙与创作空间。第一次近距离地展现了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节奏轻快、视角新颖,让这一大片红墙金瓦的建筑群里,透出不同寻常的意味”,用日常“撑起宏大和厚重。另一方面,互联网弹幕网站为文本的解读与再生产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在互联网上通过弹幕讨论、剪辑、解说的形式不断增加原文本的理解维度,产生新的叙事文本。B站观众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本以弹装再生产”与视频再生产”两种方式实现了文本的再生产。 纪录片走红以后,制作方随之推出同名电影、书籍,形成一个IP化的跨媒介叙事单元。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示范下,故宫以年轻观众为导向,创作出一系列跨媒介叙事文化产品,如真人秀综艺节日《上新了·故宫》、图书视频课程《你好呀!故宫》、玩具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等,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化IP。 (摘编自赵亚曦、刘晓婷

高三8月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语言文字运用Ⅰ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要想领略北平的美。站在紫禁城的午门上面,瞭望一下四野也就成了。 外城天坛的祈年殿挡住你东南的视线。繁华平广的前门大街就从正阳门开始,笔直向向。往西南望去,有一片阡陌, (① ),便是过往诗人凭吊的陶然学。从西到北,远处是绵延的西山,近处老白塔两座,追迤承住晴空。正北有崇祯皇帝殉难的景山。东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触目的建筑,但是那些树,你分不清它们是道貌岸然的松柏,还是摇曳多姿的柳槐,你也辨不出它们的岁月粗细。家家有树为荫,而绿海油然,三海和护城河的水色浮光,倒像或太或小的画舫了。 替代夏天的绿树,有冬天的白雪。 灰色的是北平的风沙。它给你带来漠北的呼吸,骆驼的铃铛,挣扎的提示。尘土让你回到现实,(②)。听听那些胡同的名字!恐怖的有鬼门关,可笑的有羊尾巴胡同,浪漫的有百花深处。 18.下列选项中的成语和文中画模线处的成语“道貌岸然”,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老气横秋的山羊 B.妙语连珠的鹦鹉 C.趾高气扬的白鸻 D.风驰电梨的物马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谢句,衔接瑕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中间峙立将一座馆阁②胡同却是“部传奇 B.①中间時立着一座馆阁②胡同却是一段历史 C.①一座馆阁峙立在中间②胡间却是一部传奇 D,①一座馆阁峙立在中间②胡同却是一段历央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都分,如果公别成“岁月长短”“漠北的气息”,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赵永新的新书《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细细描拳了7位科学女性她们无不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庆,深圳世界之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盛世纪》震撼上演。全剧由《日月春秋》、《大汉王朝》、 《盛世长安》、《雪域草原》、《碧海扬帆》五大篇章组成。 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传递中国精神中国梦,要做到这一点,雅俗共赏显得尤为重要。以编舞为例,选择《诗经》 《蒹葭》,并配以古曲,视之高雅,然《诗经》《蒹葭》的内容本质是通俗的。 从内容来看,第三幕《盛世长安》以“饮中八仙”和“大唐商市”来呈现。以杜甫《饮中八仙歌》为切入点,通过再现诗仙李白、书圣张旭等人在酒会上的群像醉趣,生动地再现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不可谓不雅。而“盛世长安”则展现了当时闻名天下的东市西市繁华热闹的景象:西市胡姬酒肆、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很接地气的市井闹市;东市作为皇家购物场所,其高雅与西市的繁华相得益彰。我们每个人经常会说“买东西”,但很少有人追究“买东西”一词的出处,当大家看完东西两市的表演,就很清楚“买东西”一词就出自唐朝到东西两市的购物之意,令观众感到意外之喜。 深圳世界之窗原创推出的史诗、名著、都市三大系列作品中,每一个作品的主题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面上看对一个景区而言都显得过于严肃厚重,其实每部作品主题的确立,都是艺术与市场的双赢,雅俗可共赏。越是商业性的演出,越要从文化上入手;越是娱乐性的表演,越要在艺术性上加强;越是流行性的作品,越要有精品上的追求。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铺天盖地的信息足以让人们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而打动观众的最佳方式则是引发一场情感的共鸣。因此,《盛世纪》提供给观众的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台有故事、有人物、有吸引力的演出,一段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美好体验。 (搜狐网《深入浅出讲述中国故事,雅俗共赏传递中国精神》) 材料二: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收录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 C919大型客机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研制,于2022年12月9日交付给东方航空,交付后密集完成了100小时的验证飞行,全面检验了飞机的航线运行能力。2023年5月29日8时25分,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7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于11时05分平稳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按计划,C919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施初始商业运行,陆续引进后该机型有望逐步扩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线。一个新机型执飞商业航线,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包括机务人员以及机场地面服务的保障等,而这些专业保障都要经历相应的培训。这也是目前C919执飞航线较少的原因之一。 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一架C919包含超过400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要足够安全可靠,组装和审查过程也有严格的安全标准。中国在全球采购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生产出了国产大飞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国产化率,这是了不起的突破。相比同期波音、空客甚至其他国家的航空制造企业,国产民机制造企业在市场意识、市场能力、市场经验等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首架C919商业运营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C919的商飞不只是一个产品的诞生,更是一个产业的诞生。大飞机不仅是为了满足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还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助力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据介绍,大飞机产业链全要由机体制造、动为装置、机载系统、零部件、原材料等部分组成。其中,机体制造,包括机头、机身、机翼、舱门等,主要由航空工业旗下企业承担,国产化程度高。动力装置目前主要由国外企业配套,未来有望用上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福建省莆田市名校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名校202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 ⑦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⑦⑥④②③①B.①③④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④②⑦⑥D.⑤③④②①⑦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在秦岭的庇护下,(甲)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长安更是有八水 环绕。随着长安人口逐渐增加,大唐各种“建建建”,城内建筑不断增多,官僚贵族大事 ..营建豪宅,需要大量的木材。早在李商隐之前的盛唐时代,秦岭的大树就已经被砍光了。 (乙)据《新唐书》记载:唐开元年间,“近山东(秦岭北坡)无巨木,远求之岚、胜间(山西、内蒙一带)”。 秦岭的森林资源遭到年复一年的破坏,失去了涵养 ....。首先,是耕地 ..水源的能力。水一旦枯竭,巨大的危机便接踵而来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模考真题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艺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在文艺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层次的高低。 实际上,文艺创作是有层次的。许多文艺家以为表现什么,就把什么表现好就行了,这种看山还是山的创作是无法具有超越性的。只有不断地向高处攀登,向深处开掘,你才能从有限走向无限,也才能写出精神,写出文化。文化是所有成功文艺作品的光辉。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其实,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追求,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与自觉。因为文化无处不在。人类有人类的文化,国家有国家的文化,民族有民族的文化,地域有地域的文化,行业有行业的文化。同时,文化又是在不断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