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益的经济实体(例如企业)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使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产权明确下的市场调节,反应之快、之准,是远远胜过任何计划的,这是因为市场是靠无数人的信息组合,通过市价,不谋而合地传达了共同的信息,这既避免了计划的主观性,又减少了交易费用;社会经济运行主要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使资源配置合理有效。

一般地讲,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的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职能有限,它不会有太多的事要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一是可能出现总量失衡;二是难以完全做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三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无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四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五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必然带来垄断,使竞争不充分、不完善。这是“市场失败”的地方。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

其次,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美国学者保罗·威弗尔在《法规、社会政策*(1)和阶级斗争》一书中说:“政府法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纠正市场的缺陷,而是要在整体上超越市场——就是说,政府法规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社会政策”。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我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也强调要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官僚主义五项目的”。这都是要求以最小的行政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目前行政机构的庞大已居世界之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达四千万人,行政费支出每年1400亿元,约占财政开支的一半。机构重叠、层次繁多、政令不通,冗员充斥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这种状况已类似于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所描述的“政府失败”;效率低下、费用高昂、计划执

行不当、官员特权横行、机构自我扩张、财政赤字与日俱增、行政人员以权谋私、大量政府开支落人特殊利益集团私囊、官僚主义猖獗。行政规模过大及权力任意增扩的后果是,即使财政不堪重负,一些地区财政赤字的累积可能导致“政府破产”;又对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过滥,包揽了许多本应属于社会和企业的职能,在主管部门的重重捆绑之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被剥夺而缺乏活力。它还同时造就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政府集社会管理权、国有资产所有权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决策权于一身,成为事实上的经营主体即政企不分;另一方面,政府的经济管理功能又滞后于市场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已是迫在眉睫。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过去20余年的改革中,政府尽管从一开始就强调“减政放权”“松绑让利”,但实际上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利益是在不断增加的,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加的。尽管计划经济已经远去,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各级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并没有放弃对资源配置的支配力。大家回顾一下,在80年代后期的“拨改贷”中,政府把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从财政交给了银行,但却没有放弃对这个投资的支配力,资源配置的权力仍在政府。因为上什么项目并不是银行说了算,而是政府说了算。不仅如此,银行贷款形成的固定资产还得算是政府所有的“国有资产”。其后,分税制的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资源支配权上的一次重新分割*﹙2﹚。后来的“诸侯割据”局面就是依靠由此而来的地方财力形成的。我们最近三年来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影响以致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和地方政府资源支配权的不断强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科学化是现代管理的特征和要求,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现税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是要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要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问题,是硬管理,也是税务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是软管理、也是税务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前提。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是在维护国

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其中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对微观领域干预过多

第一,政府既作裁判员又作运动员,妨碍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应当说我国市场秩序存在的某些问题与政府的这种角色转换不到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既破坏了市场信用和社会公正,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第二,政府主导,逐步强化了部门利益,既不利于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又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本应被淘汰的低效率国有企业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因能够获得低息贷款而扩张,而民营企业的投资刚从一般性行业向重化工行业转移,由于难以享受到国企的待遇,再加上某些“一刀切”行政措施的出台,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第三,由于政府直接掌握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一定的干

预微观经济活动的权利,使腐败问题不仅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某些集团性、体制性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扩大,大量的实践证明,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和资本结合,就会抑制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对公共管理较为薄弱

近几年,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GDP的增长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以至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强而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弱,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第一,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巨额的行政管理费用支撑着过多的政府供养人口,虽然说政府机构也提供“公共产品”、“社会服务”,但在职人员过多,侵蚀了政府财力,使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第二,劳动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失业率近几年不断攀升,劳动就业保障制度却没有相应跟上,再就业率偏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过低无法给与失业人员真正的保障,此外,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才刚刚建立,且覆盖面极为有限。第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大多都投向了高等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却投入增长缓慢。同时,我国城乡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全国现有的文盲半文盲,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农村和国家级贫困县。第四,公共卫生管理落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市场化过渡”和“市场化不足”并存的现象,我国中央财政将公共卫生支出甩给了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将公共卫生支出推到最优值,一些本该由政府承担的服务和产品却转由市场提供,使农村较贫困的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一些本应由市场提供和分配的医疗服务资源,政府却在负担,造成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低下。第五,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同时,环保投入却严重不足。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然而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却普遍薄弱,污染程度之严重在一部分地区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而环境保护不由政府牵头并投入的主要力量,是很难有效实施的。

(三)我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

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三位”现象严重,即:越位、错位和缺位。所谓“越位”,是指政府把应由市场机制调节解决、不该自己管的事管

住不放,干预了不该干预的事情,结果政府要管又管不好,企业在市场竞争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争上市、争投资项目,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或替代了企业和市场,越轨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明显,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所谓“错位”,就是指中央和地方、不同政府机关之间,职能存在重叠、存在交叉,这个问题在市场管理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不同的部门都在争,这样就导致了真正管理主体的地位不明确,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象以及机构重复建设的现象在我国政府机关表现得非常突出。所谓“缺位”现象,指的是应该是政府管的,政府没管或没管到位,管理出现了真空和自点。这里的“缺位”,主要是指政府相对于公共产品的“缺位”,公共产品是相对于个人产品而言的,有些政府部门专注于招商引资,投资于私人产品领域,因为见效快,政绩好看,而投资于公共产品,则花钱多,成效慢,没人愿意干,这就造成政府“缺位”问题。从目前中国政府职能的运行状况来看,“三位”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四)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利关系尚未理顺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关系,是政府职能调控机制的关键所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的难题,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首先,国家财权财力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分配关系尚不合理,中央财政可支配的财力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这不但导致中央财政的困难,也使中央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难以真正有效。其次,历次机构改革都强调对企业下放权力,但中央政府规定下放给企业的不少权力却往往被地方政府截留,给企业放权难以落到实处,中央与地方职能转变的不同步性致使职能转变在不少地方成为一句空话。再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两者的交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也随之变化。最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走入了“集权——分权——收权”这样一个循环怪圈。权力的划分不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而是依据不同时期政府的目标而改变,这导致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权力范围变化无常,也引发出二者不少的矛盾,不利于国家的整体经济规划和发展。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政府必须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以确保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1)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首先离不开计划的引导和指导。实际的政策操作围绕计划的意愿值进行,但可以根据情况作调整,因此,宏观经济的计划属于指导性的,只是指明一个大体的方向,具体的政策操作可以有弹性,这就在宏观经济管理层次上根本改变了计划经济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找到了计划的位置;(2)要善于运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国内应保护和扶持的产业给予有效的扶持和保护,同时,积极培育企业集团的成长,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3)为了达到宏观经济层面的效益和稳定,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影响采取参与方式,这些参数包括利率、税率和汇率。比如: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可以采取减税、减息等方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可以采取加税、加息等方法减慢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抑制经济过热。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要消除制约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障碍,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有效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市场交易成本最低的体制规则。其次,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彻底改变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要明确、分解和规范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这两种职能,“政企双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没有制衡约束机制,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则造成保障权利和义务不受破坏的强制。”因此要实现政企分开,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组和归置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特点的行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引入新的经济主体,并在价格、服务、企业准入和退出等方面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效率的规制机制。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产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国际市场。通过这种双向配置,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3、提供公共物品

组织和实施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所谓公共产

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典型的公共物品在市场上是很少有人愿意提供的,但它又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我们应该按照物品本身的性质,合理确定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恢复私人部门对纯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保留公共部门的范围大致是:自然垄断行业,如邮政、铁路、公路、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部分寡头垄断行业,如大型的航空、钢铁、石油化工,等等;政府政策性执行机构,如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保险公司,等等。除此之外的企业,都应转入私有部门。同时,按照效率原则,将相当部分的准公共物品交给私人部门生产和供应。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1、严格依法行政

首先,要遵循法律法规的同一性。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法和WTO规则符和我国对外承诺,并使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全国得到统一实施,既是我国入世后应当履行的一项重要义务,也是我们依法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一项重大举措。

其次,要确保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入世后,世贸组织必然对我国提出遵守透明度原则的强制性要求,因此我国将面临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政策透明度的强大外部压力,为此,政府要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具体内容的公开。要把政府重要法规、规章的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公开程序和公开方式,加大普及力度,使之成为指导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的准则和企业及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增强政策透明度有助于解决长期难以突破的“暗箱行政”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会因此取得重大发展,进而对解决腐败问题、官僚主义和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繁复的行政审批制度一个副作用是降低经济效率,另一个副作用就是滋生腐败,产生大量寻租行为。审批事项过多过滥,审批环节多,时间长,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事不透明等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全力个人化,行政审批过多过细,是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也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症结所在。要实现政府职

能转变,必须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此,需要研究和解决好四个问题:(1)科学地配置行政权力。形成合理的权力结构,使各种权力之间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保证权力公正行使;(2)保持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均衡。在公共权力与公民的自由空间之间找到合理的分界点,并通过法律加以限定,防止政府权力“越位”和“错位”;(3)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通过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或者调整,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4)不断探索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实现模式。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和实施市场监管;善于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理念。“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之所以发展迟缓,应该说已经不是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的问题,而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利于保护低收入阶层的利益,改革的推进不能将广大群众对改革的热情变成对改革的不解。社会保障最突出的是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需要提高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控制乃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立足公平必须解决和完善税收治理、加强监管。只有增加政府的财源,开辟出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才能使政府有财力解决问题,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职能。

第二,构建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我国当前面临着比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更多的困难,一是人口“未富先老”,二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历史欠账较多,二是市场化、城市化过程中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和压力。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更要立足国情,构建一个“低保障,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挖掘和利用传统社会保障资源

第三,促进社会保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实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做好失地农民的“土地换社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突破农村“无保户”供养困境,都需要着眼于社会保

障建设的可持续性。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经历过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2、调节收入分配制度

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社会不同成员间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保证公平合理的分配秩序,是任何一个有效的负责任的政府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为此,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必须防范和纠正不正当竞争,制止垄断,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再次分配领域,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政策有效的发挥再调节功能,平抑收入差距,缩小贫富悬殊,政府可利用多种税收形式,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遗产税等,调节过高收入,维护社会公平,并且可采用财政转移制度,把政府通过税收集中形成的财政资金以补助金或接济金形式,转移给低收入阶层,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公共事业投资,如发展公共住宅建设,向贫困家庭提供廉价住房等,以减少低收入阶层的支出,也可以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法调节收入分配目标。总之,政府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收入分配调控,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公正合理分配。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所谓有效政府,首先它必须是一个有限的政府,即必须是一个有所为也有所不为的政府;同时它也必须是一个高效的政府,是一个强能力的政府。也就是说,有效政府它不仅强调形式上的有限,而且也强调实质的高效,是有限和高效的完整统一,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的转变,首先,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力量开办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其次,要求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对政府的监管模式、方式方法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和突破,实现从传统的监管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转变;再次,要求政府实现政府机关人员、制度、决策程序和手段的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最后,要求政府部门具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首先,要求各级政府机构和服务人员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真正落实在政府各项工作之中;其次,要求政府公务员队伍吸收更多的专家和知识分子,强化现有人员的培训、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改善政府决策程序;再次,需要建立公共服务职能的法规和制度来保证政府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最后,要采用先进的办公方式,包括运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关键要做到三个方面:一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力求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所突破;二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审批机关不履行、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或者违规审批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切实解决行政审批有权无责的问题;三要推进行政执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要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监督政府行为,使政府工作真正转到法制轨道上来;在依法监督方面,不仅要强调各级、各部门的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而且也要强调人民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监督。(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政府管理方式要彻底改变,政府将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这种转变要求:由单一行政管理向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控制为主转变,由纵向管理为主向指导性计划为主转变,由指挥为主向调节服务为主转变。一句话,政府应该从原来的直接强制性干预转变为通过制度供给和明确规范来引导服务对象按照法律实施行为,即由权力行政转向行政法治,这种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

结束语

我国当前公共危机的频发性和危害性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成为必然。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有效参与可以迅速弥补政府缺陷,愈合社会伤口,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黏合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对非政府组织而言,组织治理还处在初步

阶段,要切实提高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效能,真正提升其社会美誉度与合法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能力是我们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应对公共危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范丽珠.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0-125.

[2]杨兵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OL ].非政府组织论坛.2008-4-25.

[3]安建增,何晔.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作用的探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4:12-14.

[4]魏琴.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存问题及完善之研究[J ].求实.2006,6:26.

[5]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 [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78-185.

[6]杨永芳.对NGO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6.

[7]赵黎青.非政府组织问题初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4:30.

[8]陈凡.筹资方式多样化:政府组织的生存之道[D] .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5.

[9]王名.清华发展研究报告: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中国非政府部门[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何增科等.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7.

[11]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2.

[12]吴锦良.政府改革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9-73.

[13]李虹.论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王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15-116.

[15]汪玉凯。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关键[J]。前线,2005,(12)

[16]张志民。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J]。领导之友,2005,(02)

[17]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要求[J]。党建研究,2005,(04)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要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各地均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有: (一)政企不分,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留恋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程序不健全,“暗箱操作”等问题。这样,不仅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的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难以全面禁止。 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更有甚者,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由于没有从财税管理体制上来治本,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执法不严,侍权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难以彻底根治。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直接插手经济事务过多过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不够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有效,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行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用户2013春入学专科邓相新 课程行政管理学 测试2013年下半年行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问题 1 对政府管理运行职能包括的内容提出七职能说(即POSDCORB)的学者是所选答案:古立克 问题 2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奉行的原则是 所选答案:满意原则 问题 3 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所选答案: D.官僚制理论 问题 4 早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 所选答案: C.经济人假设 问题 5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所选答案: B.泰罗 问题 6 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所选答案: C.行政职能 问题7 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所选答案: B.预算执行 问题8 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首先必须加强 所选答案: C.法制教育 问题9 经济方法利用经济杠杆对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调节和影响,因而具有 所选答案: C.间接性 问题10 我国中央一级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 所选答案: B.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问题11 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所选答案: B.反比关系 问题12 我国行政组织的结构形式是 所选答案: D.直线—职能结构 问题13 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 所选答案: A.听证会制度 问题14 行为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所选答案: A.思想教育方法 问题15

行政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 所选答案: D.确立评估指标体系 问题16 谈谈改革开放后我国行政职能重心与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所选 答案:第一,职能重心的转变。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解放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形成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以致发生了“文革”的动乱,使我国国民经济面于崩溃的边缘。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二,职能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重心的同时也进行了职能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职能关系的转变。职能关系问题是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我国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官僚主义现象,都是与政府职能关系不清,“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以及没有管好该管的事的。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划分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政企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转变。(1)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2)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第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即通过承包制、股份制、生产经营责任利等方式,调整所有别形式.使所有权的经营权分离,把生产经营权卜放结企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第二,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音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理顺产权关系。第三,实行国有资产分级管理制,最终建立起政府以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体制。(3)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亡解决职能不清、人浮于事的弊端。 问题17 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试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2)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3)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3) (四)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4) (五)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 (4) 二、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使政府职能难以转变 (5) (二)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增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难度 (5) (三)旧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 (6) (四)传统观念、文化的束缚是阻碍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原因 (7)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7)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7) (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8) (三)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10) (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10) (二)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11) (三)权利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11) (四)直接干预型政府向宏观调控型政府转变 (12)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自1978年来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也正在加快。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交给了企业、市场和社会,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生产经营的范围大大缩小,行政审批的人、财、物分配以及投资和定价项目明显减少,财政性投资逐步转向公共经济领域,政府职能的重点正在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转移。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相比,我国的政府职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剖析,分析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并展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职能也在转变,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历次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思路。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措施;行政管理;能型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转变是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政府职责、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它意味着政府行政权力的变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政府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重点,其宗旨是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企业,真正转变到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在我国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根本出发点:从公共利益出发。这是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标志,也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从公共利益出发,强调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少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化的现象,行使职权并不完全是从公共利益出发,而是从部门利益出发。这是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背离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我”,指的就是执政者。其意思是说,执政者如果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就会淳朴;否则,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另一个问题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怎样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说,公共利益在哪里?就在多元利益关系的那个“均衡点”。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在多元利益关系表达和博弈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均衡点。 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政府基本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主要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时至今日,这种惯性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强调,各级政府抓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不”,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有限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战以来,一些国家建立了比较成型的公共服务体系。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三合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谈谈自己对_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_的感受和理解_原如斌

27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 监督,在社会资本获得安全稳定机制保证的前提下,使得地方政府真正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第三,应健全科学的PPP模式的政策及机制——政策机制应特色化。对地方政府在运行PPP模式时,应该保证运作程序的透明化、运作人员专业化、竞争的充分性、项目审核的严格性、项目执行的规范化和项目监督的持续性的政策。应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避免追求超额利润和不均风险的分配问题。 第四,应引入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项目实施应科学化。地方政府在论证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有组织地引入具有胜任能力的管理咨询、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和法律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以实现PPP项目实施的科学化。目前国内大型综合性事务所都具有财务会计、工程造价、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税务鉴证等多种资质,且在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方 谈谈自己对“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感受和理解 陕西益友会计师事务所 原如斌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把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在深化改革工作的首位”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并把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在各项深化改革工作的首位,这说明了政府职能转变对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做为从事社会审计、税务服务、工程造价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比较广,也比较关注政府简政放权。这既涉及到我们服务的客户,也同样涉及到作为企业的我们自己,我们了解到并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在简政放权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办事的便利,效率的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的增强,政府也在不断探讨和明确政府管理的界限。 但是还要看到,政府转变职能,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位的,既是一场 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政府要 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怎 么管,怎么放,都要认真研究、科学 规划,并且还要打破部门利益干扰, 抓大放小,放管结合。需要交予社会 专业组织来承担的社会监督和社会 服务,要制定好规划,当好“裁判 员”,体现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 加强采购社会专业组织的服务来实现 一些方面的社会治理。比如在经济监 督方面涉及到政府财政投资、国企经 营的,可以加大采购会计师事务所、 税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咨询事务 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专业机构服务的 力度;涉及到民企发展的,可以加强 引导,使民企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 业化能力,提供管理的专业化服务, 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政府简政放权,但对于政府和国 企的招投标采购工作的监督,应该进 一步加强,严格招标投标法的执行, 因为招投标管理事关国家利益,经济 秩序,社会的公平正义。 政府职能转变,事关国家深化改 革的成败,是一个不断求真务实的 过程,所以,持续的推进政府职能 转变,简政放权,放、管、服相结 合,是政府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克服 经济困难,促进经济提速增效的重要 举措。 面占有很大优势,因此,大型综合性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专业咨询和 监督机构,将在推动PPP项目公开透 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公众利 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OI:10.16292/https://www.sodocs.net/doc/1c13102409.html,ki.issn1009-6345.2017.06.009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七大报告要求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

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

谈谈我国当前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依据和前提

谈谈我国当前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依据和前提 1956年在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改造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本应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由于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别结论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我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新局面。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发展关键期,近三十载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革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新生的,是社会发展中共有的问题,但更有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我国特有的体制性问题,虽历经二十年变革而尚未能真正得以解决。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发展的决定性体制因素和关键,必须寻求根本性变革和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

相关主题